CN219878091U -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8091U
CN219878091U CN202321260723.6U CN202321260723U CN219878091U CN 219878091 U CN219878091 U CN 219878091U CN 202321260723 U CN202321260723 U CN 202321260723U CN 219878091 U CN219878091 U CN 219878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water vapor
impeller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07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王炯
代治举
贺晓帆
张富元
周海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07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8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8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8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进汽口、多个位于所述进汽口外围的出气口;位于壳体内的叶轮,所述叶轮内的进汽空间和所述进汽口相连;多个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和所述进汽空间相连,另一端和对应的出气口相连,所述风道内设有一级水汽分离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形成完全封闭的内循环结构,结构较为精简,水汽分离效果较好、效率较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烘干机制,并且干燥的作用效果均匀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主要应用在洗碗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洗碗机在清洗结束后,餐具残留余温较高,同时内胆中存留有较多水汽和水珠,水汽未除湿会导致降温后重新冷凝为水珠附在内壁和碗碟上,容易滋生细菌。若直接将水汽排除会使洗碗机环境湿度增大,水汽会附着在洗碗机外壳,影响厨房环境。
洗碗机的干燥方式有通过内胆余热自然干燥,或者通过风扇强化内胆空气流通带走水汽,进一步则使用PTC等加热元件对空气加热实现强化烘干,或者通过压缩机实现水汽冷凝和空气加热。而采用辅助烘干方式(PTC加热烘干、压缩机冷凝烘干)会增加能耗,增大装置体积,进而压缩清洗空间。另外,这些方式或干燥时间较长,烘干效果差,而且会导致内部容易滋生微生物;或并没有很好解决水汽分离以及湿气排出的问题。
在一项关于洗碗机的现有技术中,洗碗机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工作盒,工作盒与洗碗机本体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远离工作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在洗碗机进行烘干与干燥工作的时候,打开水汽分离器,使其能够对洗碗机内胆内所产生的水汽进行分离,在打开水汽分离器的同时,打开循环风扇,使循环风扇能够将被水汽分离器过滤后的干燥水蒸气从出气管吸入进气管内,然后通过风力将干燥的水蒸气重新送进洗碗机内胆内。该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循环风扇来配合水汽分离器进行水汽分离,而且烘干的效率不高,也容易遇到气流阻塞或流通问题。另外,循环风扇若维护不当,启动时容易引入脏污造成内污染。
在另一项洗碗机用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现有技术中,包括洗碗机箱体、冷凝与加热装置和烘干喷淋装置,所述洗碗机箱体包括内箱体、外箱体和门板,所述冷凝与加热装置设于内箱体与外箱体之间,包括微型风扇、汽水旋流分离器和加热装置,微型风扇嵌入内箱体用于抽取内箱体中的水蒸汽,微型风扇通过引风管与汽水旋流分离器连接,汽水旋流分离器通过气体连通管与加热装置连接,加热装置与烘干喷淋装置连接,汽水旋流分离器通过冷凝水导流管与烘干喷淋装置连接。该现有技术中设置的装置与器具较为繁多,导致相应烘干装置成本高、能耗高、体积大等问题,也同样存在烘干效率不高、容易内污染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形成完全封闭的内循环结构,结构较为精简,水汽分离效果较好、效率较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烘干机制,并且干燥的作用效果均匀平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进汽口、多个位于所述进汽口外围的出气口;
位于壳体内的叶轮,所述叶轮限定了尤其所占据的进汽空间,并且和所述进汽口连通;
多个风道,所述风道关于所述叶轮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风道的一端和所述进汽空间连通,另一端和对应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风道内设有一级水汽分离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与进汽空间的连接处沿所述叶轮的切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壁的内侧设有和所述风道壁具有间隙的内围壁,所述风道壁和所述内围壁之间限定了排水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级水汽分离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内围壁的多个脱水口,所述脱水口沿所述内围壁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对应外弯侧额的风道壁上设置有所述一级水汽分离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在靠近所述出气口的部位设置有二级水汽分离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级水汽分离结构包括排水连通口、排水支道,所述内围壁上设置所述排水连通口,所述内围壁在排水连通口处连接有引导栏,所述引导栏和位于排水连通口上游处的内围壁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所述排水支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级水汽分离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内围壁上的断口,所述内围壁靠近出气口的部分设置在靠近叶轮的部分的内侧,并且形成脱水连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将所述排水道内的水排出壳体之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叶轮的两侧,并且关于叶轮中心对称设置。
一种洗碗机内胆,包括:
内胆;
至少一个所述水汽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胆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壁上设置有壳罩,所述水汽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壳罩内,所述壳罩的底部设有排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罩包括形成在所述内胆壁上的容置槽、封盖在所述容置槽上的内胆盖。
一种洗碗机,具有所述洗碗机内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水汽分离装置,能够对内胆的内环境中的湿热气体进行多次水汽分离,并且生成干燥热气,再反哺到内胆的内环境中进行烘干,基于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机制,能够使得内胆的内环境形成了全封闭的内循环式气流流通,在能够对内胆的碗具进行烘干的前提下,无需外部引入用来干燥的气体,从而避免内胆的内环境遭到污染;
2.由于风道关于叶轮中心对称设置,使得进入每个风道内的湿热气体的流量相同,并且受到一级水汽分离结构、二级水汽分离机构的分离效果和效率也相同,进而使得每个出气口所输出的干燥热气无论是输出量还是干燥程度都相同,最终使得整体的干燥作用均匀平衡,并且保持稳定;
3.湿热气体在离心作用之下由进汽空间进入风道,并且在内围壁上形成了流动水滴,在流经第一部分内围壁上时,会通过脱水口进入到排水道中,从而形成了一级水汽分离,能够将进入壳体的湿热气体进行较为充分的水汽分离;
4.一级水汽分离结构由于脱水口的水汽分离机制,使得脱水口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以免漏气造成出气口的干燥热气输出量不足,经过一级水汽分离结构的一级水汽分离后,水滴的残留量较少或流动水膜的厚度较薄,在二级水汽分离结构所形成的二级水汽分离,能够将残余水量进行较为彻底的二级水汽分离。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实施案例1在一种视角下的水汽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案例1在另一种视角下的水汽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案例1的水汽分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案例1的排水道和排水导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案例2的水汽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案例2的水汽分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实施案例2的水汽分离装置的排水示意图;
图8为实施案例3的洗碗机内胆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案例1:
参照图1-图4,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1、叶轮1-2、多个风道1-3、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壳体1-1具有进汽口1-11和多个出气口1-12,并且多个出气口1-12位于进气口1-11的外围,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装置,应用在洗碗机的内胆中,内胆中的湿热气体送入进汽口1-11,在壳体1-1内对湿热气体进行水汽分离并生成干燥热气,干燥热气由出气口1-12输出并对内胆的内环境进行烘干。
在本实施案例中,叶轮1-2设置在壳体1-1内,并且叶轮1-2内的进汽空间1-1A和壳体1-1上的进汽口1-11连通。壳体1-1内置有驱动电机用来驱使叶轮1-2转动,叶轮1-2的转动形成了负压环境,从而能够将湿热气体从进汽口1-11吸入到进汽空间1-1A。
风道1-3和出气口1-12的设置数量相同,风道1-3的一端和进汽空间1-1A连通,另一端和对应的出气口1-12连通,风道1-3内设有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
湿热气体进入进汽空间1-1A后随叶轮1-2的运行而旋转,依靠惯性离开叶轮1-2并在离心作用下由进汽空间1-1A进入风道1-3中,进入风道1-3中的湿热气体由其流通路径由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进行以及水汽分离处理,湿热气体能够逐渐将其含有的水分分离掉,从而生成了干燥热气,最终干燥热气由出气口1-12输出,对内胆的内环境进行烘干。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关于叶轮1-2中心对称设置,由于湿热气体在叶轮1-2作用下由进汽空间1-1A向外离心扩散的流通方式,因此进入每个风道1-3内的湿热气体的流量相同、受到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水汽分离的效果和效率也相同,进而使得每个出气口1-12所输出的干燥热气无论是输出量还是干燥程度都相同。由于风道1-3关于叶轮1-2中心对称的情况下,因此出气口1-12关于进汽口1-11中心对称,因此使得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装置,由出气口1-12输出的干燥热气所产生的干燥作用均匀平衡,并且保持稳定。
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装置,能够对内胆的内环境中的湿热气体进行多次水汽分离,并且生成干燥热气,再反哺到内胆的内环境中进行烘干。基于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机制,能够使得内胆的内环境形成了全封闭的内循环式气流流通,在能够对内胆的碗具进行烘干的前提下,无需外部引入用来干燥的气体,从而避免内胆的内环境遭到污染。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和出气口1-12设置为两个,具体设置数量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合理设定,并非限定为两个。
在本实施案例中,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连接进汽空间1-1A部分的延伸方向沿叶轮1-2的切向设置,由于湿热气体从进汽空间1-1A的流出方向是沿着叶轮1-2切向的,因此能够提高风道1-3的进气率,并且使得风道1-3内的气体流动保持顺畅,继而提高后续的水汽分离效果。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的风道壁1-31的内侧均设有和风道壁1-31具有间隙的内围壁1-6,风道壁1-31和内围壁1-6之间限定了排水道1-7A,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后述的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是基于内围壁1-6所设置的,因此两侧的风道壁1-31均设置内围壁1-6还是单侧的风道壁1-31设置内围壁1-6需根据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后述的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的布置位置设定,在本实施案例中,由于两个风道壁1-31均需要配置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因此两个风道壁1-31的内侧均对应设置内围壁1-6。
在本实施案例中,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包括形成在内围壁1-6上的多个脱水口1-61,脱水口1-61沿着内围壁1-6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脱水口1-6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槽形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孔形结构。
在叶轮1-2的驱动下,湿热气体在离心作用之下由进汽空间1-1A进入风道1-3,并且在内围壁1-6上形成了流动水滴,水滴会通过脱水口1-61进入到排水道1-7A中形成一级水汽分离。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连接进汽空间1-1A且远离叶轮1-2的风道壁1-31设置有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在该部分设置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能够很好地利用湿热气体离心扩散流动方式所具备的惯性,从而提高水汽分离的效果。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1-3a,弯曲部1-3a能够改变风道1-3的延伸方向,不仅能够延长湿热气体的流通路径长度,而且湿热气体在经弯曲部1-3a时会撞击在内围壁1-6上,使得内围壁1-6上能够形成更多流动水滴。弯曲部1-3a对应转弯幅度较大的风道壁1-31处设置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湿热气体在经弯曲部1-3a转向时,其含有的水滴在质量惯性的作用下,能够形成近似被甩至转向幅度较大的风道壁1-31上的状态,相比于转向幅度较小的内围壁1-6,转向幅度较大的内围壁1-6上的水滴量更大,使得该处的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的水汽分离量更大,水汽分离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呈线型延伸,湿热气体在风道1-3中由连接离心扩散空间的一端流向连接出气口1-12的另一端,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水汽分离的效果,风道1-3在多处设置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并且沿着湿热气体的流通路径布置,多个级水汽分离结构对湿热气体进行多次且充分的一级水汽分离作用,而呈线型延伸具有狭长结构特点的风道1-3能够支持这种一级水汽分离的机制。
本实施案例的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由于脱水口1-61的水汽分离机制,使得脱水口1-61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以免漏气造成出气口1-12的干燥热气输出量不足,而在本实施案例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在风道1-3的布局,能够最大化一级水汽分离的效果。
对于水分含量较少的湿热气体,经过风道1-3靠近进汽空间1-1A的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即可基本将水分分离出去,然而内围壁1-6上的脱水口1-61的大小是有限制的,以避免漏风,使得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的水分分离量具有上限阈值,当湿热气体中的水分含量高较大时,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无法将湿热气体中的水分全部分离,因此需要风道1-3中靠近出气口1-12的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进行二级水汽分离。在湿热气体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滴在内围壁1-6上形成了一层较薄且流动的水膜,能够持续地从脱水口1-61中不断地排出进入排水道1-7A中。
基于此,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1-3在靠近出气口1-12的部位设置有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包括1-7D、排水支道1-7B。排水连通口1-7D形成在内围壁1-6上,并且连接风道1-3和排水道1-7A。内围壁1-6在排水连通口1-7D处连接有引导栏1-62,引导栏1-62和排水连通口1-7D上游处的内围壁1-6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排水支道1-7B。
引导栏1-62和内围壁1-6的间隔间距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漏气,而在间隔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的排水量也是具有上限阈值的,因此通常情况下,湿热气体在风道1-3内流通时,流动在内围壁1-6上的水滴大部分经脱水口1-61已经分离出,残余的水滴过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时,会被引导栏1-62隔离,并且在引导栏1-62的引导作用下进入排水支道1-7B,再通过排水连通口1-7D进入排水道1-7A中,形成二级水汽分离。若湿热气体的含水量较大,在内围壁1-6上形成了流动水膜,经过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的一级水汽分离后,流动水膜的厚度较薄,在引导栏1-62和内围壁1-6的间隔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全部进入排水支道1-7B得到较为彻底的水汽分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水汽分离装置是能够持续地对内胆内环境中的湿热气体进行水汽分离的,在水汽分离装置初始启动时,如果内胆的内环境非常潮湿,那么开始阶段时水汽分离装置所输出的热气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水分,但是基于水汽分离装置所构建的内循环式气流流通机制,在完全杜绝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入进汽口1-11的湿热气体的含水量是逐渐下降的,直至出气口1-12所输出的热气基本不含水分。
在本实施案例中,两个排水道1-7A之间连接有跨越风道1-3的排水导流道1-7C,基于风道1-3的弯曲部1-3a的设置、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的位置布局,两个排水道1-7A的水流量存在区别,通过设置排水导流道1-7C可以起到导流作用,以平衡两个排水道1-7A的排水量。
壳体1-1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1-13,排水口1-13的数量不限。排水口1-13用于将排水道1-7A内的水排出壳体1-1之外。在本实施案例中,排水口1-13和其中一个排水道1-7A相连,由于两个排水道1-7A通过排水导流道1-7C的连通,使得排水口1-13只需和其中一个排水道1-7A相连即可将一级水汽分离结构1-4、二级水汽分离结构1-5所分离出的水全部排出。排水口1-13可以设置为槽形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孔形结构。
在本实施案例中,进汽口1-11和出气口1-12位于壳体1-1的同一壳面上,并且正对内胆的内环境。
实施案例2:
参照5-图7,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包括壳体2-1、叶轮2-2、多个风道2-3。壳体2-1具有进汽口2-11和多个出气口2-12,并且多个出气口2-12位于进气口2-11的外围,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装置,应用在洗碗机的内胆中,内胆中的湿热气体送入进汽口2-11,在壳体2-1内对湿热气体进行水汽分离并生成干燥热气,干燥热气由出气口2-12输出并对内胆的内环境进行烘干。
在本实施案例中,叶轮2-2设置在壳体2-1内,并且叶轮2-2内的进汽空间2-1A和壳体2-1上的进汽口2-11连通。壳体2-1内置有驱动电机用来驱使叶轮2-2转动,叶轮2-2的转动形成了负压环境,从而能够将湿热气体从进汽口2-11吸入到进汽空间2-1A。
风道2-3和出气口2-12的设置数量相同,风道2-3的一端和进汽空间2-1A连通,另一端和对应的出气口2-12连通,风道2-3内设有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
风道2-3和出气口2-12的设置数量相同,并且多个风道2-3沿着叶轮2-2的轴向布置,风道2-3的一端和进汽空间2-1A连通,另一端和对应的出气口2-12连通,风道2-3在远离叶轮2-2的风道壁2-31上设有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
湿热气体进入进汽空间2-1A后随叶轮2-2的运行而旋转,依靠惯性离开叶轮2-2并在离心作用下由进汽空间2-1A进入风道2-3中,湿热气体在进入风道2-3后,会在风道壁2-31上以及后文所述的内围壁2-6上形成流动水滴,由于惯性,湿热气体在内围壁2-6上形成的流动水滴更多,因此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设置在风道2-3原理叶轮2-2的风道壁2-31上能够起到更好的水汽分离效果。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2-3关于叶轮2-2中心对称设置,由于湿热气体在叶轮2-2作用下由进汽空间2-1A向外离心扩散的流通方式,因此进入每个风道2-3内的湿热气体的流量相同、受到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水汽分离的效果和效率也相同,进而使得每个出气口2-12所输出的干燥热气无论是输出量还是干燥程度都相同。由于风道2-3关于叶轮2-2中心对称的情况下,因此出气口2-12关于进汽口2-11中心对称,因此使得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装置,由出气口2-12输出的干燥热气所产生的干燥作用均匀平衡,并且保持稳定。
在本实施案例中,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2-3连接进汽空间2-1A部分的延伸方向沿叶轮2-2的切向设置,由于湿热气体从进汽空间2-1A的流出方向是沿着叶轮2-2切向的,因此能够提高风道2-3的进气率,并且使得风道2-3内的气体流动保持顺畅,继而提高后续的水汽分离效果。
由于本实施案例设置了多个风道2-3,例如图2-5所示出的风道2-3为四个,能够将湿热气体中的水分均匀分担,使得每个风道2-3内的湿热气体流动量相对较少,即每个风道2-3所需分离掉的水量也相对较少,因此风道2-3单侧设置的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即能满足湿热气体的水汽分离需求,同时对应的四个出气口2-12分布在壳体2-1的四侧,所输出的干燥热气也较为均匀,能够使得内胆获得较为均匀的烘干效果。通过多个风道2-3的多个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的水汽分离作用,湿热气体能够逐渐将其含有的水分分离掉,从而生成了干燥热气,最终干燥热气由出气口2-12输出,对内胆的内环境进行烘干。
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装置,能够对内胆的内环境中的湿热气体进行多次水汽分离,并且生成干燥热气,再反哺到内胆的内环境中进行烘干。基于本实施案例的水汽分离机制,能够使得内胆的内环境形成了全封闭的内循环式气流流通,在能够对内胆的碗具进行烘干的前提下,无需外部引入用来干燥的气体,从而避免内胆的内环境遭到污染。
在本实施案例中,,风道壁2-31的内侧均设有和风道壁2-31具有间隙的内围壁2-6,风道壁2-31和内围壁2-6之间限定了排水道2-7A,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后述的二级水汽分离结构2-5是基于内围壁2-6所设置的,因此两侧的风道壁2-31均设置内围壁2-6还是单侧的风道壁2-31设置内围壁2-6需根据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后述的二级水汽分离结构2-5的布置位置设定,在本实施案例中,远离叶轮2-2的风道壁2-31的内侧设有内围壁2-6。
在本实施案例中,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包括形成在内围壁2-6上的多个脱水口2-61,多个脱水口2-61沿内围壁2-6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且脱水口2-61连接风道2-3和排水道2-7A。脱水口2-6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槽形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孔形结构。
在叶轮2-2的驱动下,湿热气体在离心作用之下由进汽空间2-1A进入各个周向布置的风道2-3,由于惯性,湿热气体在对应远离叶轮2-2的风道壁2-31所对应的内围壁2-6上会形成较多的流动水滴,并且在流经内围壁2-6上时,会通过脱水口2-61进入到排水道2-7A中,从而实现水汽分离。
风道2-3呈线型延伸,湿热气体在风道2-3中由连接进汽空间2-1A的一端流向连接出气口2-12的另一端,由于脱水口2-61是沿着内围壁2-6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因此在内围壁2-6的长度范围内均为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的脱水范围,并且是和湿热气体以及流动水滴的流通路径相匹配的,继而使得呈线型延伸、并且具有狭长结构特点的风道2-3能够支持这种水汽分离的机制。
对于水分含量较少的湿热气体,经过风道2-3靠近进汽空间2-1A的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即可基本将水分分离出去,然而内围壁2-6上的脱水口2-61的大小是有限制的,以避免漏风,使得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的水分分离量具有上限阈值,当湿热气体中的水分含量高较大时,一级水汽分离结构2-4无法将湿热气体中的水分全部分离,因此需要风道2-3中靠近出气口2-12的二级水汽分离结构2-5进行二级水汽分离。在湿热气体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滴在内围壁2-6上形成了一层较薄且流动的水膜,能够持续地从脱水口2-61中不断地排出进入排水道2-7A中。
基于此,风道2-3在靠近出气口2-12的部位设置有二级水汽分离结构2-5,其包括形成在内围壁2-6上的断口2-7B,内围壁2-6位于断口2-7B处下游的部分设置在断口2-7B上游处部分的内侧,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了脱水连通道2-7C,这里的上游和下游指的是湿热气体在风道2-3中的流通方向,内围壁2-6上的流动水滴进入脱水连通道2-7C中,并由断口2-7B进入排水道2-7A中,从而能实现了二级水汽分离。
对于脱水连通道2-7C,其宽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漏气,而在宽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脱水连通道2-7C的脱水量也是具有上限阈值的,因此脱水连通道2-7C的数量不限于图中所示出的数量,若是多个则构成了阶梯式的二级水汽分离方式。
在本实施案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水分含量较少的湿热气体,经过靠近进汽空间2-1A的内围壁2-6时,通过内围壁2-6的脱水口2-61即可基本将水分分离出去,然而内围壁2-6上的脱水口2-61的大小和数量是有限制的,以避免漏风从而导致出气口2-12所输出的干燥热气量不足,使得内围壁2-6的水分分离量具有上限阈值,当湿热气体中的水分含量高较大时,内围壁2-6无法将湿热气体中的水分全部分离,因此需要靠近出气口2-12的内围壁2-6通过脱水连通道2-7B进行水汽分离,因此在本实施案例中,内围壁2-6的脱水口2-61、内围壁2-6的脱水连通道2-7B构成了一级水汽分离、二级水汽分离。在湿热气体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滴在内围壁2-6上形成了流动水膜,流动水膜在流经内围壁2-6时能够持续地从脱水口2-61中不断地排出进入排水道2-7A中,使得流动水膜的厚度不断变薄,再流经内围壁2-6时,基本可以全部由脱水连通道2-7B脱出。因此,基于内围壁2-6和内围壁2-6的位置设定、以及脱水口2-61和脱水连通道2-7B的水汽分离方式,使得本实施案例的一级水汽分离起到类似“削弱”、二级水汽分离起到类似“收尾”的水汽分离机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水汽分离装置是能够持续地对内胆内环境中的湿热气体进行水汽分离的,在水汽分离装置初始启动时,如果内胆的内环境非常潮湿,那么开始阶段时水汽分离装置所输出的热气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水分,但是基于水汽分离装置所构建的内循环式气流流通机制,在完全杜绝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入进汽口2-11的湿热气体的含水量是逐渐下降的,直至出气口2-12所输出的热气基本不含水分。
壳体2-1具有至少一个排水口2-13,排水口2-13用于将排水道2-7A中的水分排出壳体2-1之外。在本实施案例中,排水口2-13直接或间接和各个排水道2-7A相连。由于风道2-3是沿着叶轮2-2的周向布置的,使得各个排水道2-7A的延伸方向和位置均不同,有的排水道2-7A直接和排水口2-13相连可以将水排出,而有的排水道2-7A和排水口2-13直接相连则较难将水排出,因此需要借助壳体2-1内的其他通道或空间和排水口2-13间接相连,排水口2-13可以为孔形结构,也可以为槽型结构。例如本实施案例的图2-7所示,壳体2-1内在其侧壁和风道壁2-31之外还具有多个排水空间2-14,位于下侧的风道2-3,其对应的排水道2-7A和壳体2-1底部偏右的排水口2-13直接相连,位于上侧的风道2-3。其对应的排水道2-7A和对应的排水空间2-14连通,并通过壳体2-1左侧的排水口2-13将水排出。位于左侧的风道2-3,其对应的排水道2-7A和对应的排水空间2-14连通,并通过壳体2-1底部靠左的排水口2-13将水排出。位于右侧的风道2-3,其对应的排水道2-7A和对应的排水空间2-14连通,并通过壳体2-1底部最右侧的排水口2-13将水排出。即在本实施案例中,下侧的排水道2-7A是和排水口2-13直接连接的,而其他的排水道2-7A则是和排水口2-13间接连接。另外,如果风道2-3设置的数量更多,为简化整体结构,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水道2-7A共用一个排水口2-13。
在本实施案例中,进汽口2-11和出气口2-12位于壳体2-1的同一壳面上,并且正对内胆的内环境。
实施案例3:
参照图8,一种洗碗机的内胆,包括内胆和至少一个水汽分离装置J,水汽分离装置J的设置数量需根据实际烘干的需要合理设定。其中,水汽分离装置J如实施案例1或实施案例2所示。
在本实施案例中,水汽分离装置J设置在内胆的内胆壁K上。
在本实施案例中,内胆上设置有壳罩L,水汽分离装置J设置在壳罩L内,壳罩L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LA,水汽分离装置J所分离出的水由排水口13排出壳体11外,并且由排水槽LA排出壳罩L外,这些分离出的水流淌至内胆的底部,在完成内胆的烘干后再排出内胆之外。
在本实施案例中,壳罩L包括容置槽L1和内胆盖L2,容置槽L1由内胆壁K凹陷形成,内胆盖L2封盖在容置槽L1上。另外,壳罩L对应进汽口1111和出气口1212处均开设有通口,用以输入湿热气体以及输出干燥热气。内胆盖L2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内胆壁K上,便于拆卸安装。
实施案例4:
一种洗碗机,具有洗碗机内胆,洗碗机内胆如实施案例3所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进汽口、多个位于所述进汽口外围的出气口;
位于壳体内的叶轮,所述叶轮内的进汽空间和所述进汽口连通;
多个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和所述进汽空间连通,另一端和对应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风道关于所述叶轮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风道内设有一级水汽分离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与进汽空间的连接处沿所述叶轮的切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壁的内侧设有和所述风道壁具有间隙的内围壁,所述风道壁和所述内围壁之间限定了排水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水汽分离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内围壁的多个脱水口,所述脱水口沿所述内围壁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对应外弯侧的风道壁上设置有所述一级水汽分离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在靠近所述出气口的部位设置有二级水汽分离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水汽分离结构包括排水连通口、排水支道,所述内围壁上设置所述排水连通口,所述内围壁在排水连通口处连接有引导栏,所述引导栏和位于排水连通口上游处的内围壁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所述排水支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水汽分离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内围壁上的断口,所述内围壁靠近出气口的部分设置在靠近叶轮的部分的内侧,并且形成脱水连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将所述排水道内的水排出壳体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叶轮的两侧,并且关于叶轮中心对称设置。
11.一种洗碗机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胆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洗碗机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壁上设置有壳罩,所述水汽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壳罩内,所述壳罩的底部设有排水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碗机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包括形成在所述内胆壁上的容置槽、封盖在所述容置槽上的内胆盖。
14.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洗碗机内胆。
CN202321260723.6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Active CN219878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0723.6U CN21987809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0723.6U CN21987809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8091U true CN219878091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8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0723.6U Active CN21987809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8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4629B1 (en) Pulsator-type heat pump combined washer-dryer and drying method
CN106551666B (zh) 一种洗碗机用冷凝装置及安装有该冷凝装置的洗碗机
US9534843B2 (en)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with basement portion providing airflow paths
CN105147219B (zh) 洗碗机风机干燥系统
CN105919532A (zh) 洗碗机
CN106337268A (zh) 一种立式分流烘干机
CN219878091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WO2019128276A1 (zh) 引风系统及洗碗机
CN105996946A (zh) 洗碗机及洗碗机的控制方法
CN220236823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220236825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116584863A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116831495A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116898373A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220572167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220572169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220572166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116350146A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105919531A (zh) 洗碗机
CN220757364U (zh) 一种湿气进气结构以及水汽分离装置
CN220572165U (zh) 一种排气机构以及水汽分离装置
CN209032278U (zh) 洗鞋机
CN220572168U (zh) 一种气路循环机构以及洗碗机
CN116421121A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洗碗机内胆以及洗碗机
CN205697648U (zh) 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