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7893U - 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77893U CN219877893U CN202320428520.7U CN202320428520U CN219877893U CN 219877893 U CN219877893 U CN 219877893U CN 202320428520 U CN202320428520 U CN 202320428520U CN 219877893 U CN219877893 U CN 2198778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ttle
- pressure relief
- air flow
- cup ring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457 i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口,所述壶盖设于所述壶口,所述壶盖包括:端盖板,覆盖设置于所述壶口;杯圈,位于所述端盖板一侧,且构造有贯穿的泄压孔,所述杯圈穿设于所述壶口内,且所述杯圈外壁与所述壶口的内壁之间存在气流通道;其中,所述壶口的边缘向外延伸构造有进水口,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泄压孔,以在所述壶体的出水开关开启的情况下,外部气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气流通道,并自所述泄压孔流入所述壶体内泄压,使得所述出水开关处的出水顺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容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便携水壶的泄压结构,包括壶体和壶盖,壶体上设有壶口,壶盖由端盖板和杯圈组成,杯圈套装在壶口上与其配合连接,杯圈内壁与壶口外缘之间存在泄压通道,其中,底端盖板与壶口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上设有泄压孔,泄压孔的下端连通壶口内腔,泄压孔的上端贯穿密封垫圈的上端面。密封垫圈填充在端盖板与壶口端面之间的装配间隙中。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密封垫圈易形变,对泄压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且于密封垫圈开设泄压孔还破坏了密封垫圈的完整性,降低了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以保证泄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口,所述壶盖设于所述壶口,所述壶盖包括:
端盖板,覆盖设置于所述壶口;
杯圈,位于所述端盖板一侧,且构造有贯穿的泄压孔,所述杯圈穿设于所述壶口内,且所述杯圈外壁与所述壶口的内壁之间存在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壶口的边缘向外延伸构造有进水口,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泄压孔,以在所述壶体的出水开关开启的情况下,外部气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气流通道,并自所述泄压孔流入所述壶体内泄压,使得所述出水开关处的出水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开关设于所述壶体的下部或底部,以便所述壶体内的水自所述出水开关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杯圈的周向环绕一圈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圈的外壁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壶口的内壁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圈的外壁和所述壶口的内壁的对应位置均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孔为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泄压孔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泄压孔沿所述杯圈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杯圈的外壁,且避让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泄压孔设置;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端盖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圈的外壁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
在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杯圈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圈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相抵触,以固定所述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圈于所述进水口的对应位置向下延伸且构造有一入口,自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经所述入口流入所述壶体内;
其中,所述壶体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贴合或靠近所述入口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泄压孔设于壶盖的杯圈上,且位于壶口的内侧,结构简单,且隐藏式结构有助于整体的美观度;在壶体的出水开关开启的情况下,通过进水口引入气流,气流流经气流通道进入泄压孔,实现泄压目的,从而使出水开关处流出的水流顺畅、不卡顿,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水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壶盖和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壶体;101:壶口;102:进水口;20:壶盖;201:端盖板;202:杯圈;203:泄压孔;204:气流通道;205:入口;206:第一止挡部;207:第二止挡部;30:密封圈;40:出水开关;50: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包括壶体10和壶盖20,壶体10上设有壶口101,壶盖20设于壶口101,其中,壶口101为壶体10的顶部开口,壶盖20盖设于壶口101,以封闭壶口101。
壶盖20包括:端盖板201,覆盖设置于壶口101;杯圈202,位于端盖板201一侧,且构造有贯穿的泄压孔203,杯圈202穿设于壶口101内,且杯圈202外壁与壶口101的内壁之间存在气流通道204;其中,壶口101的边缘向外延伸构造有进水口102,气流通道204连通进水口102和泄压孔203,以在壶体10的出水开关40开启的情况下,外部气流自进水口102流入气流通道204,并自泄压孔203流入壶体10内泄压,使得出水开关40处的出水顺畅。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泄压孔203设于壶盖20的杯圈202上,且位于壶口101的内侧,结构简单,且隐藏式结构有助于整体的美观度;在壶体10的出水开关40开启的情况下,通过进水口102引入气流,气流流经气流通道204进入泄压孔203,实现泄压目的,从而使出水开关40处流出的水流顺畅、不卡顿,提升用户体验。
杯圈202嵌置于壶口101内。端盖板201覆盖壶口101设置。示例性地,杯圈202的外壁与壶口101的内壁抵触连接,以实现壶盖20与壶体10之间封闭装配,可起到保温的作用。或者,杯圈202与壶口101之间设置密封圈30,以进一步起到保温密封的作用。
杯圈202的外壁与壶口101的内壁之间的气流通道204,气流通道204位于杯圈202与壶口101之间,且通过端盖板201遮挡,从外部无法看到气流通道204的结构,如此,有助于提升水壶的美观度。
在实际应用中,壶体10内基本处于密封状态,在壶体10的出水开关40开启的情况下,受壶体10内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存在大气压差的影响,壶体10内的水流自出水开关40向外流动时,断断续续,不流畅,经常卡顿或者向外飞溅。通过泄压孔203及气流通道204的设置,在打开出水开关40出水时,水壶外部压强大于水壶内部压强,外部气流自进水口102进入后,经气流通道204的引流,通过泄压孔203从水壶的顶部进入水壶内部。这样,水壶内外气压一致,使得出水开关40的水流顺畅、不飞溅。
壶口101的边缘向外延伸构造有进水口102,进水口102不仅起到进水引流的作用,而且还起到气流通道204的进气通道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壶体10内,对应进水口102的位置,设置开关组件和/或过滤装置50。通过过滤装置50不仅能够对流入的水流进行过滤,而且通过开关组件还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外部气流在非进水时间段,流经过滤装置50,影响过滤装置50的使用寿命及水壶的保温效果。
可选地,进水口102自壶口101的边缘向外倾斜设置,如此在进水时,能够起到引流的效果,避免进水水流在流入壶口101时受到碰撞后向外飞溅。
可选地,壶盖20的端盖板201和杯圈20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贯穿杯圈202构造的泄压孔203不局限于圆形结构,也可为方形结构。
可选地,出水开关40设于壶体10的下部或底部,以便壶体10内的水自出水开关40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将壶体10三等分,位于最下面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壶体10的下部。另外,壶体10的底部可以理解为靠近壶体10底面的壶体10一侧的区域。其中,壶体10的下部与壶体10的底部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本实施例中将出水开关40设于壶体10的下部或底部,这样,使得位于壶体10内的下部或底部的水,可自出水开关40流出,即尽可能的将壶体10内的水排出,避免壶体10内的未排出的水的水位过高。即避免造成水壶内还有较多的水,但无法正常从出水开关40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壶可应用于冰箱内,水壶的进水口102与冰箱的冷水系统相连通。冰水自冰箱的冷水系统流入水壶内储存,以便用户直接自水壶内承接冰水使用。水壶在使用过程中,是固定安装于冰箱内的。通过将出水开关40设于壶体10的下部或底部,使得水壶的出水量与储水量尽可能的适配,从而便于用户判断水壶内的可用水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气流通道204沿杯圈202的周向环绕一圈设置。
通过气流通道204沿杯圈202的周向环绕一圈设置,这样,自进水口102连通泄压孔203可有两条路径。一般情况下,进水口102的尺寸是远大于泄压孔203的尺寸。这样,气流自进水口102进入气流通道204后,可通过至少两段气流通道204缓存气流,以便源源不断的气流自泄压孔203进入壶体10,以保证出水开关40开启状态下,水流流动能够持续顺畅。
另外,通过从进水口102至泄压孔203有两段气流通道204,能够有效避免某一段气流通道204因意外堵塞,导致泄压失效,影响出水开关40开启后水流流动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杯圈202与壶口101之间的重叠面积较大,可设置多条气流通道204。如此,通过多条气流通道204,提升水壶的泄压效果。或者,还可设置多个泄压孔203,以提升泄压效果。
可选地,杯圈202的外壁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气流通道204。
通过杯圈202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气流通道204。在杯圈202与壶口101装配的情况下,壶口101的内壁与杯圈202抵触,封闭气流通道204的敞口,以保证气流通道204的气流自进水口102流入,然后自泄压孔203流出至壶体10内。
在实际应用中,在气流通道204设于杯圈202的情况下,气流通道204的尺寸受杯圈202的厚度及宽度影响。即,需要在保证杯圈202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形成气流通道204。
可选地,气流通道204内可设置加强筋,以提高杯圈202于气流通道204所在区域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壶口101的内壁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气流通道204。
通过壶口101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气流通道204。在杯圈202与壶口101装配的情况下,杯圈202的外壁与壶口101相抵触,封闭气流通道204的敞口,以保证气流通道204的气流自进水口102流入,然后自泄压孔203流出至壶体10内。
在实际应用中,在气流通道204设于壶口101的情况下,气流通道204的尺寸受壶口101的厚度,及杯圈202的宽度影响。即设于壶口101的气流通道204的位置需要对应杯圈202设置,且其宽度小于杯圈202的宽度。另外,还需要在保证壶口101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形成气流通道204。
可选地,气流通道204内可设置加强筋,以提高壶口101于气流通道204所在区域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杯圈202的外壁和壶口101的内壁的对应位置均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气流通道204。
通过在杯圈202的外壁和壶口101的内壁的对应位置均向内凹陷,分别构造一微通道,在杯圈202与壶口101装配的情况下,两处的微通道合并,形成气流通道204。
采用本实施例,能够避免因形成气流通道204对杯圈202及壶口101造成的局部结构强度明显降低的影响,保障了杯圈202及壶口101的结构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将气流通道204设于杯圈202的优势要大于将气流通道204设于壶口101或者,大于杯圈202和壶口101围限出的气流通道204。位于杯圈202的气流通道204,一方面气流通道204的敞口向外,便于工具加工;另一方面在气流通道204发生堵塞的情况下,便于清洗。另外,相比较将气流通道204设于壶口101,可能存在影响水流于壶口101处的流动的流畅度。
可选地,泄压孔203为一个或多个;在泄压孔203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泄压孔203沿杯圈202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在泄压孔203为多个的情况下,能够加快气流进入壶体10内的速度及流量,提高泄压效率。
在泄压孔203为多个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泄压孔203沿杯圈202的周向间隔均匀布设,一方面有助于杯圈202的各个泄压孔203处受到的气流压力相近或相等,另一方面,保证杯圈202的整体受力均匀,各处结构强度相同,尽可能的避免局部因泄压孔203布设过密造成断裂问题。
示例性地,在泄压孔203为两个的情况下,两个泄压孔203对称设置。在泄压孔203为三个且杯圈202呈方形结构的情况下,三个泄压孔203及进水口102分别设于杯圈202的四个侧边,其中,泄压孔203及进水口102优先对应所在杯圈202当前侧边的中间位置设置。
可选地,水壶还包括:密封圈30,套设于杯圈202的外壁,且避让气流通道204和泄压孔203设置;其中,气流通道204和泄压孔203位于密封圈30与端盖板201之间。
通过在杯圈202外壁套设密封圈30,如此在壶盖20与壶体10装配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水壶的密封性,保障保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30避让气流通道204及泄压孔203设置,且气流通道204和泄压孔203位于密封圈30与端盖板201之间,即可以理解为,密封圈30位于气流通道204及泄压孔203的下方。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保障密封圈30对水壶的密封性,而且还能够在需要泄压的时候,通过气流通道204和泄压孔203起到泄压的目的。
另外,采用本实施例,还能够避免对密封圈30开槽以构建气流通道204,保持密封圈30的完整性及使用时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杯圈202的外壁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部206和第二止挡部207;在密封圈30套设于杯圈202的情况下,密封圈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止挡部206和第二止挡部207相抵触,以固定密封圈30。
在套设有密封圈30的杯圈202与壶口101进行装配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带有密封圈30的杯圈202与壶口101之间是过盈配合,密封圈30易移位。通过第一止挡部206和第二止挡部207,分别止挡密封圈30的顶部和底部。如此,在装配时,能够避免密封圈30发生移位,影响装配及密封效果。
可选地,第一止挡部206环绕杯圈202的周向一圈设置。这样,能够避免密封圈30顶部的局部区域向上凸出。
可选地,第二止挡部207环绕杯圈202的周向一圈设置。这样,第二止挡部207与第一止挡部206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圈30安装位置的稳定性,避免其在拆装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止挡部206和第二止挡部207自杯圈202的外壁向外凸出的厚度小于密封圈30的厚度。这样,有助于密封圈30在装配时发生形变,保证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杯圈202的外壁还可构造有一环状的凹槽,将密封圈30嵌置于凹槽内。此时,凹槽的位于上部的侧壁即为第一止挡部206,凹槽的位于下部的侧壁即为第二止挡部207。
可选地,杯圈202于进水口102的对应位置向下延伸且构造有一入口205,自进水口102进入的水流,经入口205流入壶体10内;其中,壶体10内设有过滤装置50,过滤装置50贴合或靠近入口205设置。
杯圈202通过构造一对应进水口102的入口205,一方面,在壶盖20与壶体10装配时便于定位;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限定进水口102的进水流通面积,且便于壶体10内的过滤装置50的定位安装。
过滤装置50贴合或靠近入口205设置,不仅能够对流入的水流进行过滤,而且还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外部气流在非进水时间段,流经过滤装置50,影响过滤装置50的使用寿命及水壶的保温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口,所述壶盖设于所述壶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包括:
端盖板,覆盖设置于所述壶口;
杯圈,位于所述端盖板一侧,且构造有贯穿的泄压孔,所述杯圈穿设于所述壶口内,且所述杯圈外壁与所述壶口的内壁之间存在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壶口的边缘向外延伸构造有进水口,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泄压孔,以在所述壶体的出水开关开启的情况下,外部气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气流通道,并自所述泄压孔流入所述壶体内泄压,使得所述出水开关处的出水顺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开关设于所述壶体的下部或底部,以便所述壶体内的水自所述出水开关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杯圈的周向环绕一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圈的外壁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口的内壁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圈的外壁和所述壶口的内壁的对应位置均向内凹陷以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为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泄压孔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泄压孔沿所述杯圈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杯圈的外壁,且避让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泄压孔设置;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端盖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圈的外壁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
在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杯圈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圈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相抵触,以固定所述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圈于所述进水口的对应位置向下延伸且构造有一入口,自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经所述入口流入所述壶体内;
其中,所述壶体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贴合或靠近所述入口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28520.7U CN219877893U (zh) | 2023-03-08 | 2023-03-08 | 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28520.7U CN219877893U (zh) | 2023-03-08 | 2023-03-08 | 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77893U true CN219877893U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39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28520.7U Active CN219877893U (zh) | 2023-03-08 | 2023-03-08 | 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77893U (zh) |
-
2023
- 2023-03-08 CN CN202320428520.7U patent/CN2198778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006146814A (ru) | Фильтровальный патрон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льтрации жидкостей | |
CN206660701U (zh) |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 |
US20170100685A1 (en) | Oil filter | |
CN219877893U (zh) | 具有泄压结构的水壶 | |
EP1948345B1 (en) | Fuel filter cartridge apparatus | |
US6554478B2 (en) | Bearing assembly for a heat dissipation fan | |
EP3292901B1 (en) | Drainage system for a fluid filter | |
CN217900168U (zh) | 除湿机 | |
US6986364B1 (en) | Branched water timer | |
WO2016192530A1 (zh) | 起泡器出水网和起泡器 | |
CN202295663U (zh) | 盖子及容器 | |
CN209210423U (zh) | 过滤组件、净水龙头以及控水器 | |
CN211726217U (zh) | 一种可拆卸顶喷花洒 | |
CN208425953U (zh) | 冷罐及饮水机 | |
CN203555613U (zh) | 用于电饭煲的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 |
CN208301521U (zh) | 蒸汽阀、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2839476U (zh) | 一种阀芯 | |
CN219483043U (zh) | 一种双层花洒 | |
CN205298008U (zh) | 一种排水泵结构 | |
CN214104040U (zh) | 一种杯具的密封结构 | |
CN219692254U (zh) | 一种密封件、具有该密封件的水槽及清洗机 | |
CN217686011U (zh) | 分液器和空调器 | |
JPWO2020049616A1 (ja) | 排水トラップ | |
CN212213490U (zh) | 方便蒸汽阀拆装的电饭煲 | |
CN214128192U (zh) | 一种方便清洗的上盖组件和电饭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