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6458U -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6458U
CN219876458U CN202321076999.9U CN202321076999U CN219876458U CN 219876458 U CN219876458 U CN 219876458U CN 202321076999 U CN202321076999 U CN 202321076999U CN 219876458 U CN219876458 U CN 219876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unit
vehicl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69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磊
张彦福
王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69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6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6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6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壳体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壳单元,至少两个壳单元相拼接并围成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置腔,至少一个壳单元可拆卸或可移动,以供电子设备进出容置腔;壳体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显示窗口,显示窗口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壳单元上或者由一个以上的壳单元围成;至少一个壳单元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安装的安装位。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和壳体,壳体通过安装位安装于支撑架。车辆包括安装支架。当电子设备通过该壳体安装到车辆的内部时,即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常性的颠簸,电子设备也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固定或安装。

Description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加装平板电脑以满足前排安全员的整车操作以及后排乘客的人机交互和娱乐需求。不同功能需求的平板电脑需要固定在车内不同位置,固定方式和固定点都不一样,而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常性的颠簸,对壳体和支架的牢固性有很高要求。
现有的平板电脑安装结构主要借鉴传统家用或者车用平板电脑固定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四个弹簧爪子2卡住平板电脑1,
固定不牢固,可靠性差,不适合车上长时间颠簸路况的使用。另外,且前排安全员用的平板电脑1和后排乘客用的平板电脑1的壳体在结构上并不通用,不适合大规模量产安装。
因此,现有技术中平板电脑1的安装的牢固性较低,且通用性较差。从而,需要设计一款既安装可靠、又能实现通用化安装的平板电脑1的壳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平板电脑的安装不可靠的缺陷。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用于安装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壳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壳单元相拼接并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电子设备的容置腔,所述至少两个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壳单元可拆卸或可移动,以供所述电子设备进出所述容置腔;
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窗口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壳单元上或者由一个以上的所述壳单元围成;至少一个所述壳单元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安装的安装位。
在本方案中,至少两个壳单元围成的容置腔可以容纳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安装在壳体内,通过壳体上的安装位,能够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壳体的安装或固定,进而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可靠安装或固定。当电子设备通过该壳体安装到车辆的内部时,即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常性的颠簸,电子设备也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固定或安装。另外,壳体能够对电子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和壳体,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安装位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到所述车辆内。
在本方案中,壳体通过安装位安装在支撑架上,从而能够将电子设备安装到支撑架上,即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常性的颠簸,电子设备也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固定或安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安装支架。
在本方案中,车辆包括上述安装支架,由于该安装支架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可靠固定或安装,因此,安装到该车辆中的电子设备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固定或安装,进而能够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需求。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是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电脑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电脑安装到平板电脑安装结构上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有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有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壳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壳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壳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一可替代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可替代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平板电脑
2弹簧爪子
本公开
1电子设备
2壳体
21第一壳单元
211第一定位部
212第一安装孔
213第一台阶部
22第二壳单元
221第二定位部
222第二安装孔
223第二台阶部
23容置腔
24缓冲件
25第三安装孔
26紧固件
27显示窗口
28第三壳单元
3支撑架
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2,如图3至图11所示,该壳体2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壳体2包括至少两个壳单元,至少两个壳单元相拼接并围成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的容置腔23,至少两个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壳单元可拆卸或可移动,以供电子设备1进出容置腔23。壳体2用于与电子设备1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27,显示窗口27设置在其中一个壳单元上或者由一个以上的壳单元围成,至少一个壳单元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安装的安装位。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壳单元围成的容置腔23可以容纳电子设备1,使得电子设备1能够安装在壳体2内,通过壳体2上的安装位,能够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壳体2的安装或固定,进而实现了电子设备1的可靠安装或固定。当电子设备1通过该壳体2安装到车辆的内部时,即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常性的颠簸,电子设备1也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固定或安装。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具体为安装到车辆内部的或车载的电子设备1,如平板电脑。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电子设备1,如手机。
关于显示窗口27,需要说明的是,其可以为开孔,也可以为透明的封闭结构。其中,当显示窗口27为透明的封闭结构时,该封闭结构需要既不影响电子设备1的显示区域的显示,同时又不影响用户操作显示区域,如可以设置为类似触摸屏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壳单元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但需要满足下述条件:(1)可以拼接到一起围成能够容纳电子设备1的容置腔23;(2)壳体2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拆卸或移动,以为电子设备1提供进出容置腔23的通道,进而方便电子设备1放入壳体2内或从壳体2内取出。
关于壳体2的安装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该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相应的结构上具有与壳体2上的安装位相对应的结构即可。
关于安装位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也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壳体2的安装或固定即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如图4所示,壳体2包括两个壳单元,两个壳单元分别为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相对设置并可拆卸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位设置在第二壳单元22上。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将安装位设置在第一壳单元21上,也可以在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上均设置有安装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壳单元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图12示出了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图中均示意性地示出了是三个壳单元,为便于描述,分别简称为第一壳单元21、第二壳单元22和第三壳单元28。其中,第一壳单元21和第三壳单元28分别拼接到第二壳单元22,第一壳单元21和第三壳单元28同时也进行了拼接。显示窗口27可以设置在第二壳单元22上,也可以由第一壳单元21和第三壳单元28共同围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可以是螺纹连接、卡合连接或粘接连接等。
其中,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对应的壳单元相对于其他壳单元滑动或旋转的方式实现移动,以供电子设备1进出容置腔23。图13示出了在另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图中均示意性地示出了是两个壳单元,为便于描述,分别简称为第一壳单元21、第二壳单元22。其中,第一壳单元21相对于第二壳单元22旋转,使得电子设备1可放入,待电子设备1放置到位后,反向旋转第一壳单元21,使得第一壳单元21恢复到覆盖在第二壳单元22的位置,便可将电子设备1容纳并限位在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围成的容置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实现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的连接,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上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定位的结构。至少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壳单元2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11,第二壳单元2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21,第二定位部221与第一定位部211相适配,以限制所述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相对于彼此沿垂直于拼接方向的运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11为卡钩,第二定位部221为卡槽。
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定位部211设置为卡槽,并将第二定位部221设置为卡钩。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两第一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部221设置为其他结构,如相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等。
在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安装的过程中,卡钩勾在卡槽里,通过第一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部221的配合,既可以起到安装固定作用,又可以在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通过连结构安装前起到定位预安装作用,特别适合大规模的量产生产。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螺纹连接。具体地,第一壳单元21朝向第二壳单元22的一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2,第二壳单元22朝向第一壳单元21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22,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212和第二安装孔222的紧固件26(如螺栓)螺纹连接。
具体到本实施例,第一安装孔212和第二安装孔222的数量均为六个。以第一壳单元21为例,如图7所示,第一壳单元21基本为长方体结构,四个角部倒圆角,六个第一安装孔212设置在相对的两侧边,具体为上下两侧边,且每一侧边设置有三个第一安装孔212。另外,结合图7和图9予以理解,第一壳单元21的另外两侧边(即左右两侧边)各设有一个第一定位部2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孔212和第二安装孔22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六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数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部221的数量,以及第一定位部211和第一安装孔212的位置关系仅为优选的设置方式,并不作具体限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设置。
如图5所示,第一壳单元21中用于与第二壳单元22对接的一侧具有第一台阶部213,第二壳单元22用于与第一壳单元21对接的一侧具有第二台阶部223,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台阶部223相适配。其中,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台阶部223的配合,既可以对壳体2起到密封作用,又可以减少或消除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外观缝隙漏白(即防止安装部分有电子设备1的一部分漏出)。
进一步地,在将电设备安装到容置腔23时,为了保护电子设备1,防止其与壳单元碰撞而磨损或破坏,在容置腔23的壁面设置有缓冲件24,缓冲件24用于贴合或抵接于电子设备1的边缘。具体地,如图3至图5、图9所示,第一壳单元21具有显示窗口27,在第二壳单元2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件24。
由图5和图9可知,缓冲件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缓冲件24沿容置腔23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缓冲件24的数量示意性地设置为六个。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4具体设置为毛毡,毛毡粘接到容置腔23的内壁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缓冲件24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材质的结构件。另外,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缓冲件24也可设置为一个,且该缓冲件24为环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4既能够起到保护电子设备1的作用,又有利于保护保证电子设备1与第二壳单元22安装时的可靠性。
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进一步设置保证电子设备1与第二壳单元22安装时的可靠性的限位部,即可同时设置多个缓冲件24和多个限位部,多个缓冲件24和多个限位部均沿容置腔23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部设置在容置腔23内,限位部用于贴合或抵接于电子设备1的边缘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限位部由柔性材质制成,如橡胶件或毛毡等。
进一步地,第二壳单元22的强度不低于第一壳单元21的强度,如此设置主要在于:第一壳单元21和第二壳单元22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第一壳单元21对强度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安装位设置在第二壳单元22上,为了保证壳体2安装的可靠性,将第二壳单元22的强度设置得较高。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壳单元21的材质为塑料,第二壳单元22的材质为金属。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壳体2的通用性,使得同一壳体2能够实现两种及以上的安装需求,壳体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位。具体地到本实施例,第二壳单元22中背离第一壳单元2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位。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壳单元22中背离第一壳单元21的一侧设置有两组安装位,每组安装位包括四个第三安装孔25。其中一组安装位设置在第二壳单元22的中部位置,另一组安装位设置在偏下部的位置。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能够实现电子设备1可靠安装,以适用各种路况下的使用需求。另外,壳体2通过安装位的设置,能够实现不同的安装需求,提高了壳体2的通用性。
第二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3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2,壳体2通过安装位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架3。
具体地,支撑架3上设置有与第二壳单元22上的其中一组第三安装孔25(具体为第二壳单元22的背面的中部的一组安装位)对应设置的第四安装孔,支撑架3通过第三安装孔25和第四安装孔实现与壳体2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中,通过弯折或旋转支撑架3,能够实现壳体2的位置调整,尤其适用于绕支撑架3轴线方向上的旋转。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电子设备1和上述安装支架,电子设备1安装在壳体2的容置腔23内。车辆包括前仪表盘,该支撑架3安装在前仪表盘上的对应位置处。通过调整支撑架3,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朝向主驾位或副驾位,方便用户使用。
由于该安装支架能够实现电子设备1的可靠固定或安装,因此,该车辆中的电子设备1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固定或安装,进而能够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需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车辆为自动驾驶汽车。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其他种类的车辆,如各种非自动驾驶汽车。
第三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安装支架,与第二实施例相类似,该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3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2,壳体2通过安装位安装于支撑架3。
具体地,支撑架3上设置有与第二壳单元22上的其中一组第三安装孔25(具体为第二壳单元22的背面的偏下部的一组安装位)对应设置的第四安装孔,支撑架3通过第三安装孔25和第四安装孔实现与壳体2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中,通过调节支撑架3,能够实现壳体2在水平面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安装支架,电子设备1安装在壳体2的容置腔23内。车辆包括前排座椅,该支撑架3上设置有供前排座椅的两根靠杆穿过的通孔4安装在前排座椅的对应位置处。通过调整支撑架3,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在水平面的位置得到调整,进而能够调整电子设备1的倾斜角度。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可以设置为是车辆的一部分,即车车辆的内部自带电子设备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车辆优选为自动驾驶汽车。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其他种类的车辆,如各种非自动驾驶汽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壳体,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壳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壳单元相拼接并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电子设备的容置腔,所述至少两个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壳单元可拆卸或可移动,以供所述电子设备进出所述容置腔;
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窗口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壳单元上或者由一个以上的所述壳单元围成;
至少一个所述壳单元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安装的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任意两个相拼接的所述壳单元为第一壳单元和第二壳单元,所述第一壳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壳单元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以限制所述第一壳单元和所述第二壳单元相对于彼此沿垂直于拼接方向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任意两个相拼接的所述壳单元为第一壳单元和第二壳单元,所述第一壳单元朝向所述第二壳单元的一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壳单元朝向所述第一壳单元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壳单元和所述第二壳单元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紧固件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任意两个相拼接的所述壳单元为第一壳单元和第二壳单元,所述第一壳单元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壳单元对接的一侧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壳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壳单元对接的一侧具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壁面,所述缓冲件用于贴合或抵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缓冲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件沿所述容置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限位部用于贴合或抵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缘,
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容置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限位部由柔性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安装位的数量为至少两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两个所述壳单元,两个所述壳单元分别为第一壳单元和第二壳单元,所述第一壳单元和所述第二壳单元相对设置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壳单元中背离所述第一壳单元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一壳单元中背离所述第二壳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显示窗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单元的强度不低于所述第一壳单元的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单元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一壳单元的材质为塑料。
13.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架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安装位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到所述车辆内。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支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前仪表盘和前排座椅,所述前仪表盘上和/或所述前排座椅的背面安装有所述支撑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安装到所述容置腔内;
和/或,所述车辆为自动驾驶汽车。
CN202321076999.9U 2023-05-06 2023-05-06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9876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6999.9U CN219876458U (zh) 2023-05-06 2023-05-06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6999.9U CN219876458U (zh) 2023-05-06 2023-05-06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6458U true CN21987645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9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6999.9U Active CN219876458U (zh) 2023-05-06 2023-05-06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6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2850B2 (en) Roof mount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 sensor assembly
US7417866B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module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913218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US20200215988A1 (en) Lightweight structural module on the roof of a vehicle
EP3917129B1 (en) Camera device
US7719132B2 (en) Ruggedize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6854785B2 (en) Equipment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opening panel
CN106255618A (zh) 具有无侧后视镜的后视装置的机动车
US20150380970A1 (en) Wireless charg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8312979A (zh) 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
US20130020363A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MED) Mounting and Positioning Bracket Assembly
DE102011115158A1 (de) Halterung für einen Tablet-Computer, Halterungssystem und Kraftfahrzeug
WO2015153436A1 (en) Conso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and operation
CN219876458U (zh) 壳体、安装支架及车辆
US9623727B2 (en) Accessory mounting system for laminated glass windshield
CN115697769A (zh) 具有致动器的后视装置和具有该后视装置的车辆
CN105939895B (zh) 安装适配器和带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的安装方法
CN208164914U (zh) 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
US11433827B2 (en) Bracket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safety equipment module to a windowpane of a vehicle
US7883223B1 (en) Mirror system with rapid installation fastening components
KR101497306B1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CN109552046B (zh) 汽车仪表板与汽车
US8358498B2 (en) Electrical unit mounting
CN215322268U (zh) 一种内后视镜
US20120245757A1 (en) Vehicle Data Recor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