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7926U -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7926U
CN219867926U CN202321196348.3U CN202321196348U CN219867926U CN 219867926 U CN219867926 U CN 219867926U CN 202321196348 U CN202321196348 U CN 202321196348U CN 219867926 U CN219867926 U CN 219867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storage tank
water storage
tail gas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63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少良
邵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ngruny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engruny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engruny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engruny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63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7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7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7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热水储罐,用于储存热水;热水管式换热器,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连接,利用所述RTO焚烧炉尾气后端排出的尾气余热进行热交换,以换热得到热水;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之间,用于将热水储罐内的热水在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之间循环;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与用热设备之间,用于将热水储罐内的热水在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用热设备之间循环。本实用新型热水余热回收方式具有经济简单和投资小的特点,且该设备不属于高压高温的特种设备,不需要进行报检和特殊防护,热水余热利用方式可适用于≤90℃的用热工艺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RTO(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简称RTO),蓄热式氧化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废气中的有机物(VOCs)氧化成对应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废气,并回收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三室RTO废气分解效率达到99%以上,热回收效率达到95%以上。其具有热效率高(≥95%)、运行成本低、能处理大风量中低浓度废气等特点,浓度稍高时,还可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大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但现有技术中,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利用时,但是若需要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利用时,需对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大量改造,操作繁琐,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
热水储罐,用于储存热水;
热水管式换热器,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连接,利用所述RTO焚烧炉尾气后端排出的尾气余热进行热交换,以换热得到热水;
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之间,用于将热水储罐内的热水在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之间循环;
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与用热设备之间,用于将所述热水储罐内的热水在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用热设备之间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将水输送通过热水管式换热器,经过热水管式换热器时,由于热水管式换热器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连接,这样经过的管路可以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排出的尾气余热进行热交换,使得经过的管路内的水体换热成高温热水,换热得到的高温热水再输送至热水储罐内,再经由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输送至用热设备进行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用热设备可以有多种,例如热水综合利用一:烘房热风换热器,以热水为媒介,通过在烘房冷风入口增加换热器,将进入烘房的空气温度提升至90℃左右,节约能源;
热水综合利用二:采暖,通过跟现有采暖管网的管道改造,实现对采暖的补充,达到节能目的;
热水综合利用三:热水,按需求设置保温隔热热水储罐,实现厂区白天/夜晚错峰用水需求,供厂区内生活用热水,如浴室等;
即本实用新型中用热设备可以包括烘房热风换热器、生活用水设备等,还可与中央空调进行连接,降低空调热负荷,用于车间、办公楼供暖。
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有多种结构形式,作为优选,所述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包括:
内循环进水管路,用于输送水体至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以换热得到热水;
内循环出水管路,用于将经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换热得到的热水,输送至所述热水储罐。
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有多种结构形式,作为优选,所述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包括:
外循环出水管路,用于将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内的热水输送至用热设备进行利用;
外循环回水管路,用于将经用热设备利用之后的热水回流至所述热水储罐。
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以及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可以使得水体在热水储罐之间循环利用,不但可以确保水体的热交换,而且可以节约用水量,更加环保节约。
作为优选,所述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循环进水管路上的循环泵以及安全阀。
作为优选,所述热水储罐上设置有液位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位计监测热水储罐内的液面高度,以调节控制热水储罐内的水量。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热水储罐内加水的进水单元。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进水单元向热水储罐内输送水体作为水体来源,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输送水体进行水温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自动软水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整套设备模块化、集成化供货,设备在现场仅需平整场地放置,无需对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大量改造,只需进行少量接口对接即可实现余热回收。另外,热水余热回收方式具有经济简单和投资小的特点,且该设备不属于高压高温的特种设备,不需要进行报检和特殊防护,热水余热利用方式可适用于≤90℃的用热工艺温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热水储罐;2、热水管式换热器;3、自动软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
热水储罐1,用于储存热水;
热水管式换热器2,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连接,利用所述RTO焚烧炉尾气后端排出的尾气余热进行热交换,以换热得到热水;
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1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2之间,用于将热水储罐1内的热水在所述热水储罐1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2之间循环;
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1与用热设备之间,用于将所述热水储罐1内的热水在所述热水储罐1以及所述用热设备之间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将水输送通过热水管式换热器2,经过热水管式换热器2时,由于热水管式换热器2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连接,这样经过的管路可以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排出的尾气余热进行热交换,使得经过的管路内的水体换热成高温热水,换热得到的高温热水再输送至热水储罐1内,再经由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输送至用热设备进行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用热设备可以有多种,例如:
热水综合利用一:烘房热风换热器,以热水为媒介,通过在烘房冷风入口增加换热器,将进入烘房的空气温度提升至90℃左右,节约能源;
热水综合利用二:采暖,通过跟现有采暖管网的管道改造,实现对采暖的补充,达到节能目的;
热水综合利用三:热水,按需求设置保温隔热热水储罐,实现厂区白天/夜晚错峰用水需求,供厂区内生活用热水,如浴室等;
即本实用新型中用热设备可以包括烘房热风换热器、生活用水设备等,还可与中央空调进行连接,降低空调热负荷,用于车间、办公楼供暖。
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有多种结构形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包括:
内循环进水管路,用于输送水体至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2内进行热交换,以换热得到热水;
内循环出水管路,用于将经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2换热得到的热水,输送至所述热水储罐1。
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有多种结构形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包括:
外循环出水管路,用于将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2内的热水输送至用热设备进行利用;
外循环回水管路,用于将经用热设备利用之后的热水回流至所述热水储罐1。
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以及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可以使得水体在热水储罐1之间循环利用,不但可以确保水体的热交换,而且可以节约用水量,更加环保节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循环进水管路上的循环泵以及安全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储罐1上设置有液位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位计监测热水储罐1内的液面高度,以调节控制热水储罐1内的水量。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热水储罐1内加水的进水单元。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进水单元向热水储罐1内输送水体作为水体来源,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输送水体进行水温调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自动软水器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水储罐,用于储存热水;
热水管式换热器,与RTO焚烧炉尾气后端连接,利用所述RTO焚烧炉尾气后端排出的尾气余热进行热交换,以换热得到热水;
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之间,用于将热水储罐内的热水在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之间循环;
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水储罐与用热设备之间,用于将所述热水储罐内的热水在所述热水储罐以及所述用热设备之间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包括:
内循环进水管路,用于输送水体至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以换热得到热水;
内循环出水管路,用于将经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换热得到的热水,输送至所述热水储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外循环输送管路包括:
外循环出水管路,用于将所述热水管式换热器内的热水输送至用热设备进行利用;
外循环回水管路,用于将经用热设备利用之后的热水回流至所述热水储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内循环输送管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循环进水管路上的循环泵以及安全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储罐上设置有液位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热水储罐内加水的进水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自动软水器。
CN202321196348.3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Active CN219867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6348.3U CN219867926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6348.3U CN219867926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7926U true CN219867926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6348.3U Active CN219867926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7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99208U (zh) 熔炼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1340013Y (zh) 热泵机组伴热、采暖系统
CN105444247B (zh) 基于多种低品位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CN108826744B (zh) 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余能进行冷热电多联供的系统
CN203980632U (zh) 回收烟气热泵设备
CN219867926U (zh) 一种rto焚烧炉尾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CN111457745A (zh) 不锈钢生产线及其节能方法
CN111536806A (zh) 一种具有酸露点在线监控的水媒式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4611733U (zh) 锅炉余热的回收利用系统
CN102078855A (zh) 大型汽车涂装生产线烘干余热利用装置
CN113274855B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烟气余热制备脱硝尿素溶液系统及方法
CN202734350U (zh) 一种利用高温废水源的热泵系统
CN110906348B (zh) 一种彩涂焚烧炉低温烟气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5842625U (zh) 一种低温省煤器
CN205591974U (zh) 基于多种低品位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CN212102924U (zh) 一种不锈钢生产线
CN211178010U (zh) 一种凝结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10800708U (zh) 一种液氯汽化系统
CN113494859A (zh) 一种污水处理站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3847587A (zh) 炸药生产用多种清洁能源组合供热供汽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CN205424887U (zh) 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循环利用系统
CN111811287A (zh)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窑炉余热回收系统
CN218349273U (zh) 用于液态二氧化碳气化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5099632U (zh) 一种水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2842317U (zh) 热源塔防冻液循环再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