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6015U - 避震器 - Google Patents

避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6015U
CN219866015U CN202320967121.8U CN202320967121U CN219866015U CN 219866015 U CN219866015 U CN 219866015U CN 202320967121 U CN202320967121 U CN 202320967121U CN 219866015 U CN219866015 U CN 219866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hock absorber
cylinder body
groove
tooth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71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hui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hui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hui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hui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71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6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6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6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其具有减震装置并在外部设有弹簧,减震装置的筒身设有螺纹部并突伸有活塞杆,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筒身及活塞杆连接,筒身的螺纹部组装有预压调节环及抵紧环,筒身外壁面的轴向内凹形成有多个凹槽且凹槽内形成有位置标记,另设有除污环套设在筒身并位于预压调节环及抵紧环之间,除污环内环壁突出形成有位于凹槽内的刮片,使除污环轴向移动,以将污物予以去除,再者使用者可运用在抵紧环所设置贯穿的多个透孔与位置标记的配合,以准确快速的对预压力进行调节,为一具实用性的创作。

Description

避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减震装置,尤指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与车轮间的避震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避震器具有多种型式及构造,避震器可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与后轮之间,借由避震器的设置可使摩托车骑乘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可达到减少摩托车的震动或颤动,进而提高骑乘行驶的稳定性及舒适度。避震器的基本构造包括有一减震装置及一弹簧,减震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车架与后轮,该弹簧为装设在该减震装置的外部,具有可支撑车体的重量及吸收路面凹凸不平所产生的震动,而减震装置可吸收不平路面所产生的震动力,以提高行驶时的平稳性。
避震器的筒身上以螺纹形式组装有一预压调节环,其可依据骑乘者的需求或行驶路面的情形予以调整,进行获得不同的减震效果。由于摩托车骑乘行驶在路面,路面的污物的泥沙、泥水或尘土等将沾附在筒身上,当欲进行预压力调整而转动该预压调节环,由于筒身上的螺纹在沾附泥沙或尘土后,在转动预压调节环时污物将卡掣在两者的螺合的螺纹处,进而导致预压调节环转动困难的缺点;又由于转动预压调节环时可调整对弹簧所施加的力量,然使用者在操作时无法简便且清楚的得知转动圈数或距离,造成有使用及操作较为不便的另一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避震器所存在缺点,本实用新型创作出一种在筒身与预压调节环及抵紧环之间以粗螺牙结合并配置有除污环,以简便进行污物的清除,另外筒身具有凹槽及位于凹槽的位置标记,抵紧环设置有透孔,相互配合使用下,可达到简便调整弹簧预压值的实用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器,其包括有一减震装置及一弹簧,该弹簧位于该减震装置外部,该减震装置具有一筒身,该筒身具有一安装座,另一端突伸有一活塞杆,该活塞杆具有一杆座,该筒身外壁面具有螺纹部并以螺纹方式套设组装有一预压调节环及一抵紧环,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该杆座与该预压调节环,另设有一除污环,该除污环为一环体,套设在该筒身的螺纹部并位于该预压调节环与该抵紧环之间;该筒身的螺纹部的轴向位置具有多个凹槽,该除污环的环体内环壁突出形成有一刮片,该刮片的形状对应于该凹槽的断面形状,并可移动地位于该凹槽内。
所述的避震器,其中该筒身的每一该凹槽形成有多个位置标记,各该位置标记位于该凹槽的槽底面,各该位置标记呈一直线排列,该抵紧环为一环体,其外环壁面内凹形成有一内环槽,该内环槽贯穿设有多个透孔,各该透孔与该环体内部相通,由该透孔可观视到该位置标记。
所述的避震器,其中该抵紧环的环体的外壁面间隔具有多个扣孔。
所述的避震器,其中该预压调节环为一环体,该环体的外壁面间隔具有多个扣孔。
所述的避震器,其中该粗牙部的牙型为梯形牙或矩形牙。
本实用新型借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当使用者在转动抵紧环或预压调节环时,借由抵紧环或预压调节环的螺纹与筒身的螺纹相互移动可将螺纹所沾附泥沙或尘土推移至凹槽处,而除污环的刮片位于凹槽内使得除污环在筒身上呈轴向的移动,除污操作极为简便进而可使调压作业顺畅,再者由于筒身具有多个凹槽且各凹槽内形成有多个位置标记,配合抵紧环所设置的多个透孔,使用者在操作时可配合透孔与位置标记的指引,可快速准确的完成所需求的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造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造外观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污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污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压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调压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摩托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其包括有一减震装置及一弹簧104,该弹簧104位于该减震装置外部并相互连接,其中该减震装置具有一筒身10,筒身10一端突伸有一活塞杆101,该活塞杆101一端可相对于该筒身10往复位移,另一端具有一杆座102,该筒身10的另一端具有一安装座103,以及在该筒身10套设组装有一预压调节环40,该预压调节环40与该筒身10之间以螺纹相互结合,该弹簧104套设位于该筒身10及活塞杆101外部,其一端与预压调节环40抵靠,另一端与该活塞杆101所固设的盘件相互抵靠,借由调整位于该筒身10的该预压调节环40位置,使该弹簧104在避震器上形成有一预压力,前述构造为现有避震器的基本构造,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配合参看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该筒身10为一中空管体,其外壁面形成有两螺纹部,图中所示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其中一螺纹部为一细牙部11,另一螺纹部为一粗牙部12,即该细牙部11的细牙螺纹环绕位于该筒身10的一端部,该粗牙部12的粗牙螺纹环绕位于该筒身10的另一端部,该细牙部11与该安装座103相互结合固定,该粗牙部12的粗牙螺纹螺距大于该细牙部11的细牙螺纹螺距,图中所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该粗牙部12的牙型可为梯形牙或矩形牙。
该筒身10的粗牙部12的环壁上且位于轴向方位具有多个凹槽13,每一该凹槽13形成有多个位置标记14,如图中所示的其中一实施例,各该凹槽13在该筒身10为内凹形成,各该位置标记14位于该凹槽13,例如,各该位置标记14内凹形成在该凹槽13的槽底面,各该位置标记14呈一直线排列。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将各该位置标记14制作为等间距的设置,两个位置标示记14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粗牙部12的粗牙螺纹的两个螺距的距离,前述的设定可依实际产品设计需要改变调整两者的比值关系,只要可提供使用者方便操作且得知移动距离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设有一抵紧环20,其为一环体21,该环体21内部形成有粗牙内螺纹211,该抵紧环20以粗牙内螺纹211与该筒身10的粗牙部12的粗牙螺纹相互结合,该环体21的外环壁面内凹形成有一内环槽22,该内环槽22贯穿设有多个透孔23,该透孔23与该环体21内部相通,使得使用者可由该抵紧环20的外部经由该透孔23查看该筒身10标示在该凹槽13的位置标记14,图中所示的其中一实施例在该环体21的外环壁上且在该内环槽22的上部具有六个透孔23且等间距配置,各该透孔23以径向方位贯穿该环体21。
再者该环体21上的外壁面间隔具有多个扣孔24,各该扣孔24可与一手工具配合,经由手工具与该环体21的扣孔24结合扣合,以达到运用手工具驱动该抵紧环20在该筒身10上转动,该环体21的内环槽22的上、下处分别形成有一上环部及一下环部,各该扣孔24可选择设置在该上环部或该下环部,也可以在该上环部及该下环部均设有该扣孔24。
一除污环30,其为一环体,该环体的内环壁突出形成有一刮片31,该刮片31的形状对应于该筒身10的该凹槽13的断面形状,该除污环30套设在该筒身10且位于该抵紧环20与预压调节环40之间,该刮片31位于该凹槽13内,使得该除污环30位于该筒身10上仅可在轴向方向移动,该刮片31位于该凹槽13内移动时可刮除污泥或杂物。
该预压调节环40为一环体,其内环壁突出形成有一粗牙内螺纹41,该预压调节环40的外壁面间隔具有多个扣孔42,各该扣孔42可与一手工具配合,使用者可运用手工具以驱动该预压调节环40转动。
配合参看图4及图5所示,当摩托车骑乘一段时间后,在该筒身10的粗牙部12的螺牙底部将沾附有污物的泥沙或尘土等,当使用者转动该抵紧环20或该预压调节环40时,借由内外螺纹的螺牙相互反向移动可将脏污的泥沙、泥水或尘土等污物推移至该筒身10的各凹槽13处,此时污物被推移至各该凹槽13内停留,使得该抵紧环20及该预压调节环40可在筒身10上的转动较为顺畅。
又由于该筒身10的粗牙部12的粗牙螺牙以及相互螺合的该抵紧环20的粗牙内螺纹211与该预压调节环40的粗牙内螺纹41等螺牙为梯形牙或矩形牙,由于牙底的空间较大,使得在推移污物移动时较为容易,以达到可确实清楚的功效。
参看图2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于调整预压力时,可将组装在该筒身10上且相互抵压紧固的抵紧环20与该预压调节环40的固定力予以解除,在转动该预压调节环40对该弹簧104施予以一力量以形成有一预压力,配合参看图7及图8所示,使用者可经由一特定的该透孔23查看对应的位置标记14,当抵紧环20转动一角度时,该透孔23移至对应于下一个凹槽13时,由该透孔23查看到的该位置标记14的位置即不同,如图8所示,此时该透孔23的孔中心为对应于两个该位置标记标14之间,以此方式可计算该抵紧环20在轴向方位移动的距离,当该预压调节环40与该除污环30及该抵紧环20再次抵靠紧固时,即可准确的得知该预压调节环40的移动距离,使用者在预压力调整时较为简便且省时。再者使用者也可以运用该抵紧环20的环体21顶面对应于该筒身10的位置标记14,以计算该抵紧环20的环体21相对于该筒身10的相对移动距离。
参看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安装在摩托车的实施例,图中所示的避震器为实施安装在摩托车后轮处,避震器一端的该安装座103与摩托车的车架连接,另一端的该杆座102与摩托车轮胎的轮座连接,使摩托车可平稳的行驶在路面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减震装置及一弹簧,该弹簧位于该减震装置外部,该减震装置具有一筒身,该筒身具有一安装座,另一端突伸有一活塞杆,该活塞杆具有一杆座,该筒身外壁面具有螺纹部并以螺纹方式套设组装有一预压调节环及一抵紧环,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该杆座与该预压调节环,另设有一除污环,该除污环为一环体,套设在该筒身的螺纹部并位于该预压调节环与该抵紧环之间;该筒身的螺纹部的轴向位置具有多个凹槽,该除污环的环体内环壁突出形成有一刮片,该刮片的形状对应于该凹槽的断面形状,并可移动地位于该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筒身的每一该凹槽形成有多个位置标记,各该位置标记位于该凹槽的槽底面,各该位置标记呈一直线排列,该抵紧环为一环体,其外环壁面内凹形成有一内环槽,该内环槽贯穿设有多个透孔,各该透孔与该环体内部相通,由该透孔可观视到该位置标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抵紧环的环体的外壁面间隔具有多个扣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预压调节环为一环体,该环体的外壁面间隔具有多个扣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筒身套设组装有该预压调节环及该抵紧环的螺纹部为一粗牙部,该粗牙部的牙型为梯形牙。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筒身套设组装有该预压调节环及该抵紧环的螺纹部为一粗牙部,该粗牙部的牙型为矩形牙。
CN202320967121.8U 2023-04-26 2023-04-26 避震器 Active CN219866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7121.8U CN219866015U (zh) 2023-04-26 2023-04-26 避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7121.8U CN219866015U (zh) 2023-04-26 2023-04-26 避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6015U true CN219866015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7121.8U Active CN219866015U (zh) 2023-04-26 2023-04-26 避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6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60832B1 (en) Shock absorber with adjustable compression and rebound
US4909537A (en) Universal vehicle for pedaling or the like
CN101596922A (zh) 自行车避震系统
KR20110092456A (ko)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랙바 지지장치
DE102010037435A1 (de) Antriebseinheit für Zweiradfahrzeug
CN219866015U (zh) 避震器
CN105539688A (zh) 一种车架及其导轨缩放电动车
US5911428A (en) Bicycle suspension fork
US8002250B2 (en) Air spring and shock absorber unit with operator control element
CN109649076A (zh) 可变直径车轮
DE10321877B4 (de) Radträgerlagerung mit Pendelplatte
TWM643511U (zh) 避震器
CN105240446A (zh) 前减震器及摩托车
KR200440704Y1 (ko) 자전거 핸들의 충격 흡수장치
TWM624515U (zh) 自行車的減震把手
CN210034263U (zh) 一种环保扫地车横向高压减震器
CN110539583A (zh) 一种可变径的模块化减震轮胎
JP3100128U (ja) 衝撃吸収構造を備えた車輪
DE102006008992A1 (de) Federgabel sowie ein an einem Gabelschaft fixierbares Formteil und dessen Anordnung
CN202243626U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总成
CN203544284U (zh) 一种摩托车的链条张紧调节机构
CN206029687U (zh) 自行车前变速器定位制具
RU2117599C1 (ru) Шатун
CN113586642A (zh) 减振器及车辆
CN112283284B (zh) 硬度可调式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