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869U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869U
CN219865869U CN202223234012.XU CN202223234012U CN219865869U CN 219865869 U CN219865869 U CN 219865869U CN 202223234012 U CN202223234012 U CN 202223234012U CN 219865869 U CN219865869 U CN 219865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overlap
folding mechanism
fold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40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正一
李程耀
唐泽成
闫辉垠
吴昊
赵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40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折叠机构包括主轴、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分别位于主轴相对的两侧。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可相对第一壳体转动,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第二壳体转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搭接槽和第一搭接块。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搭接块位于第一搭接槽内,且第一搭接块与第一搭接槽搭接。当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搭接块脱离于第一搭接槽。上述折叠机构,可提升屏幕的平整度。

Description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折叠终端产品因其屏幕可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灵活变化大小而受到广泛关注。折叠终端产品在使用时,转轴区域屏幕折痕、按压触摸手感一直是折叠屏用户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折叠终端产品是由两个折叠组件来实现屏幕的展开或折叠,不可避免的,两个折叠组件的零部件之间会出现段差,当产品展开时,屏幕的平整度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可通过减小零件之间的段位差来改善屏幕的平整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结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展开,该折叠机构可包括主轴、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分别位于主轴相对的两侧,第一折叠组件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折叠组件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可相对第一壳体转动,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第二壳体转动。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平齐。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一限位组件,多个第一限位组件沿主轴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搭接槽和第一搭接块,第一搭接槽设置于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第一搭接块设置于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搭接块位于第一搭接槽内,且第一搭接块与第一搭接槽搭接。当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搭接块脱离于第一搭接槽。
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机构,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了第一限位组件,该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搭接槽和设置于第二支撑板的第一搭接块。当折叠组件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搭接块与第一搭接槽搭接,当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搭接块脱离于第一搭接槽。由于通过设置了第一搭接槽和第一搭接块,可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从而限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展开状态时相对运动,减小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段位差。由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柔性屏,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段位差减小时,可提高屏幕的平整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搭接槽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第一搭接槽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倾斜于第一支撑面的第一斜面。第一搭接块与第一斜面搭接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斜面平行于第二斜面。通过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不仅可便于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还可便于折叠机构折叠时,使得第一搭接块脱离第一搭接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搭接槽的形状为圆弧形,对应的,第一搭接块的形状为圆弧形。或者,第一搭接槽的形状为V字型,对应的,第一搭接块的形状为V字型。第一搭接槽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可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支撑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限位组件还可包括第二搭接槽和第二搭接块,第二搭接槽设置于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第二搭接块设置于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搭接块位于第二搭接槽内,且第二搭接块与第二搭接槽搭接,当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搭接块脱离于第二搭接槽。通过在第支撑板上设置第二搭接块,在第二支撑板上设置第二搭接槽,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搭接,从而可更好地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限位组件中,第一搭接槽和第一搭接块为多个,第二搭接槽和第二搭接块为多个。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搭接槽和第二搭接块交错设置,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搭接槽和第一搭接块交错设置,以起到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的更好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搭接槽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第二搭接槽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倾斜于第二支撑面的第三斜面。第二搭接块与第三斜面搭接的侧壁设有与第三斜面对应的第四斜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斜面平行于第四斜面。通过设置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不仅可便于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还可便于折叠机构折叠时,使得第二搭接块脱离第二搭接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搭接槽的形状为圆弧形,对应的,第二搭接块的形状为圆弧形。或者,第二搭接槽的形状为V字型,对应的,第二搭接块的形状为V字型。第二搭接槽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可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支撑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组件,和/或,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三限位组件。通过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之间设置第二限位组件,可使得折叠机构在展平状态时,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壳体之间进行限位,从而限制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一壳体运动。此外,通过在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第三限位组件,可使得折叠机构在展平状态时,对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壳体之间进行限位,从而限制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二壳体运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限位组件可包括第三搭接槽和第三搭接块,第三搭接槽设置于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三搭接块设置于第一壳体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第三搭接块与第三搭接槽搭接。通过设置第三搭接槽和第三搭接块,使得第三搭接块搭接于第三搭接槽内,可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壳体之间进行限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三限位组件可包括第四搭接槽和第四搭接块,第四搭接槽设置于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二壳体的一侧,第四搭接块设置于第二壳体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第四搭接块与第四搭接槽搭接。通过设置第四搭接槽和第四搭接块,使得第四搭接块搭接于第四搭接槽内,可对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壳体之间进行限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机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展开。该折叠机构可包括主轴、第一折叠组件、第二折叠组件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分别位于主轴相对的两侧,第一折叠组件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折叠组件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可相对第一壳体转动,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第二壳体转动。第三支撑板固定于主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可相对第三支撑板转动地连接于第三支撑板的两侧。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板包括第三支撑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平齐。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分别搭接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三搭接部,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四搭接部,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搭接部搭接于第三支撑板,第四搭接部搭接于第三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机构,在第三支撑板的两侧设置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并在第一支撑板设置第三搭接部,在第二支撑板设置第四搭接部。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支撑板通过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搭接,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三搭接部与第三支撑板搭接,第二支撑板通过第四搭接部与第三支撑板搭接。由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相互搭接,可限制二者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小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的段位差。并且,由于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相互搭接,可限制二者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小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的段位差。由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当三个支撑板之间的段位差减小时,可提升屏幕的平整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搭接部与第一支撑板搭接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三支撑面的第五斜面,第一支撑板设有与第五斜面对应的第六斜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五斜面平行于第六斜面。通过将搭接的部位设置斜面,不仅可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进行限位,还可便于折叠机构折叠时,使得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三支撑板转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搭接部与第二支撑板搭接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三支撑面的第七斜面,第二支撑板设有与第七斜面对应的第八斜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七斜面平行于第八斜面。通过将搭接的部位设置斜面,不仅可对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进行限位,还可便于折叠机构折叠时,使得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三支撑板转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与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三支撑板的侧壁抵接,和/或,第三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侧壁与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三支撑板的侧壁抵接。通过将第三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抵接,第三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抵接,可更有效地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屏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的折叠机构,折叠结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展开。柔性屏可铺设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折叠机构上,且柔性屏与第一壳体固定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设备,可减小折叠机构中零部件之间的段位差,从而提高屏幕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背部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展开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第一限位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折叠机构折叠过程中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展开时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结构展开时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折叠机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子设备;10-第一壳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20-第二壳体;21-第三表面;22-第四表面;30-柔性屏;100-折叠机构;101-第一折叠组件;1011-第一支撑板;1011a-第一支撑面;10111-第三活动连接部;10112-第一弧形滑槽;10113-第一限位块;1012-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1-第一摆臂;10122-第一活动连接部;1014-第三搭接部;102-第二折叠组件;1021-第二支撑板;1021a-第二支撑面;10211-第四活动连接部;10212-第二弧形滑槽;10213-第二限位块;1022-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1-第二摆臂;10222-第二活动连接部;1024-第四搭接部;110-主轴;120-同步阻尼件;130-第一限位组件;131-第一搭接槽;132-第一搭接块;133-第二搭接槽;134-第二搭接块;140-第二限位组件;141-第三搭接槽;142-第三搭接块;150-第三限位组件;151-第四搭接槽;152-第四搭接块;160-第三支撑板;160a-第三支撑面;161-第一搭接部;162-第二搭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折叠终端产品在使用时,需要反复折叠打开,在反复折叠打开的过程中,屏幕出现微小变形。折叠终端产品在使用时,转轴区域屏幕折痕、按压触摸手感一直是折叠屏用户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折叠终端产品是由两个折叠组件来实现屏幕的展开或折叠,不可避免的,两个折叠组件的零部件之间会出现段差,当产品展开时,屏幕的平整度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使用体验。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可用于改善屏幕的平整度。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参考图1a和图2,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折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中电子设备展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柔性屏30和折叠机构100。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设置于折叠机构100的两侧并分别与折叠机构100连接,折叠机构100能够运动,以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具体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中框,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中框和外壳的整体统称。
参照图1a和图1b,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表面11以及与第一表面11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12,第二壳体20具有第三表面21以及与第三表面21相背设置的第四表面22。其中,柔性屏30铺设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以及折叠机构10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共同用于支撑柔性屏30。
折叠机构100可包括主轴110、第一折叠组件101和第二折叠组件102,第一折叠组件101和第二折叠组件102分别连接于主轴110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折叠组件101和第二折叠组件102可分别相对主轴110转动,以实现折叠机构100的折叠和展开功能。具体地,第一折叠组件101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一侧,第二折叠组件102设置于第二壳体20的一侧。
参照图2,图2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展平状态时,一并参照图1a和图2,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处于同一平面,此时第一表面11和第三表面21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也允许存在一定角度的公差,第一表面11和第三表面21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65°、177°或者185°)。
一并参照图3a和图3b,图3a展示的是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至中间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b展示的是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至中间状态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在图3a中省略了柔性屏30,以便于展示中间状态时两个壳体的形态。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处于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之间的夹角例如可为130°~150°。
又参照图4,图4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一并参照图1a和图4,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彼此面对或彼此背离(具体与折叠方式有关),此时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之间可存在微小的夹角或相互平行以使两壳体能完全合拢(也允许存在一定角度的公差)。
进一步参照图1a和图2,柔性屏30连续地覆盖于电子设备1的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折叠机构100以及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上。其中,柔性屏30可以分为连续的区域A、B、C、D和E,其中,区域B、C、D包括被折叠时的弯折部分。区域A与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对应,其可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区域E与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对应,其可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20的第三表面21。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示出的区域B、C、D三者的分界线仅为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折叠机构100的设计调整区域B、C、D的分界线。
一并参考图1a和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第一折叠组件101可包括第一支撑板1011、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以及第一连杆120,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可与第一壳体1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20与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滑动连接。类似地,第二折叠组件可包括第二支撑板1021、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以及第二连杆130,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与第二壳体2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30与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011背离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的一侧以及第二支撑板1021背离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的一侧可用于支撑柔性屏30。当第一壳体10由展平状态相对主轴110折叠时,可带动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转动,第一支撑板1011相对于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转动,以带动柔性屏30与第一壳体10同步转动,第一连杆120可相对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沿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与第一连杆120的排列方向移动。类似地,当第二壳体20由展平状态相对主轴110折叠时,第二支撑板1021可带动柔性屏30与第二壳体20同步转动,第二连杆130可相对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沿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与第二连杆130的排列方向移动。
由于第一支撑板1011可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第二支撑板1021可相对第二壳体20转动,当电子设备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可达到指定位置,以配合形成类似水滴状的结构。也即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在靠近主轴110的部位的距离大于二者远离主轴110的部位的距离,以使得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在靠近主轴110的部位容纳柔性屏30的区域B、C、D的容纳空间。
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1011包括第一支撑面1011a,第二支撑板1021包括第二支撑面1021a,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面1011a和第二支撑面1021a平齐,也即位于同一平面。由于柔性屏覆盖于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当第一支撑面1011a和第二支撑面1021a平齐时,可使得屏幕平整。
参考图7,图7为图6中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1011远离第二支撑板102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块10113,第二支撑板1021远离第一支撑板101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块10213。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限位块10113与主轴110抵接,且第二限位块10213与主轴110抵接,这样可防止第一支撑板1011或第二支撑板1021相对主轴110转动,从而可保持屏幕的平整度。
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主轴包括第一主体M1和第二主体M2,第一主体M1用于连接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和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第二主体M2用于设置同步阻尼件120。第一主体M1和第二主体M2之间固定连接,具体而言,第一主体M1的一端具有固定凸块M11,第二主体M2的一端设有固定槽位M21,固定凸块M11和固定槽位M21配合可以实现第一主体M1和第二主体M2之间的定位,可以通过固定结构(例如螺丝或粘胶或卡扣)实现第一主体M1和第二主体M2的固定连接。第一主体M1包括第一转动连接部M12和第二转动连接部M13,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连接部M12和第二转动连接部M13沿着主轴110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沿着主轴110的长度方向,第一转动连接部M12位于第二转动连接部M13和第二主体M2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连接部M12和第二转动连接部M13均包括弧形槽结构,第一转动连接部M12的弧形槽结构用于和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连接部M13的弧形槽结构用于和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转动连接。
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包括第一摆臂10121,第一摆臂10121与第一主体M1上的第一转动连接部M12配合,以实现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和主轴110之间的转动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10121为弧形臂结构。第一摆臂10121和第一转动连接部M12构成虚拟转轴架构,二者之间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为弧形槽状的第一转动连接部M12的中心位置。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包括第二摆臂10221,第二摆臂10221与第一主体M1上的第二转动连接部M13配合,以实现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和主轴110之间的转动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摆臂10221为弧形臂结构。第二摆臂10221和第二转动连接部M13构成虚拟转轴架构,二者之间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为弧形槽状的第二转动连接部M13的中心位置。
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和第一支撑板1011之间的活动连接方案,及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的活动连接方案,均可以为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或其它类型的具有自由度的连接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包括第一活动连接部10122,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包括第二活动连接部10222,第一支撑板1011包括第三活动连接部10111,第二支撑板1021包括第四活动连接部10211,第三活动连接部10111和第一活动连接部10122配合以实现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之间的活动连接,第四活动连接部10211和第二活动连接部10222的配合以实现第二支撑板1021和第二壳体固定架1022之间的活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1011包括第一弧形滑槽10112,第二支撑板1021包括第二弧形滑槽10212,主轴110的第一主体M1设有第一轴孔M15和第二轴孔M16,通过销轴穿过第一轴孔M15和第一弧形滑槽10112,实现第一支撑板1011和主轴110之间的滑动连接,通过销轴穿过第二轴孔M16和第二弧形滑槽10212,实现第二支撑板1021和主轴110之间的滑动连接。
参考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折叠机构的展平状态下,第二摆臂10221和第二转动连接部M13配合,第二摆臂10221位于第二转动连接部M13所限定的弧形槽内。第二摆臂10221的自由末端朝向第一支撑板1011的内表面,第一支撑板1011的内表面为第一支撑板1011的背离第一支撑面1011a的面,第一支撑板1011的内表面朝向第一主体M1。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折叠机构的展平状态下,第二摆臂10221的自由末端可以与第一支撑板1011的内表面接触,以使第二摆臂10221可以成为第一支撑板1011的支撑结构,保证第一支撑板1011在展平状态具有稳定的支撑,保证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的第一摆臂10121在展平状态位于第一主体M1的第一转动连接部M12所限定的弧形槽内,且第一摆臂10121的自由末端和第二支撑板1021的内表面接触。
参考图11和图1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展开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第一限位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组件130,第一限位组件130包括第一搭接槽131和第一搭接块132。第一搭接槽131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1朝向第二支撑板1021的一侧,第一搭接块132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21朝向第一支撑板1011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搭接块132位于第一搭接槽131内,并与第一搭接槽131搭接。
第一限位组件130还可包括第二搭接槽133和第二搭接块134,第二搭接槽133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21朝向第一支撑板1011的一侧,第二搭接块134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1朝向第二支撑板1021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搭接块134位于第二搭接槽133内,并与第二搭接槽133搭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搭接块132位于第一搭接槽131内,可限制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的相对运动。以第一搭接槽131和第一搭接块132为例,不仅可限制第一支撑板1011沿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的排列方向移动,还可限制第一支撑板1011沿垂直于第一支撑面1011a的方向移动。同样地,第二搭接块134和第二搭接槽133也可限制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的相对运动。如此,可减少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的段位差,使得第一支撑面1011a和第二支撑面1021a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可保证屏幕的平整度。
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第一搭接槽131的形状可以是直角梯形,并且远离第一支撑面1011a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一支撑面1011a的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一搭接块132远离第二支撑面1021a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二支撑面1021a的第二斜面。当第一搭接块132位于第一搭接槽131内时,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平行,第一斜面可用于限制第二斜面相对第一搭接槽131移动。
类似的,第二搭接槽133的形状可以是直角梯形,并且远离第二支撑面1021a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二支撑面1021a的第三斜面。对应的,第二搭接块134远离第一支撑面1011a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一支撑面1011a的第四斜面。当第二搭接块134位于第二搭接槽133内时,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平行,第三斜面可用于限制第四斜面相对第二搭接槽133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支撑板1011设置第一搭接槽131和第二搭接块134,在第二支撑板1021设置第二搭接槽133和第一搭接块132,可通过交错的限位结构来更好地限制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的相对运动。
另外,第一搭接槽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搭接槽131沿主轴110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二搭接槽13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搭接槽133沿主轴110的长度方向排列。并且,第一支撑板1011上的第一搭接槽131和第二搭接块134可交错设置,第二支撑板1021上的第一搭接块132和第二搭接槽133也可交错设置,从而可对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
参考图13和图14,图13为图11中折叠机构折叠过程中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1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一搭接槽131和第一搭接块132之间利用斜面进行限位,当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转动时,第一搭接块132可以很容易从第一搭接槽131中脱离,不会影响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的转动。当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对,第一搭接块132和第一搭接槽131完全脱离,并分别位于主轴110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13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组件130可沿主轴110的长度方向排列,以在不同的部位对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起到限位的作用,更好的保持屏幕的平整度。
参考图15和图16,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展开时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搭接槽131的形状可为圆弧形,对应的,第一搭接块132的形状也为圆弧形。第一搭接块132位于第一搭接槽131内时,第一搭接块132的圆弧形轮廓与第一搭接槽131的圆弧形轮廓一致,从而可限制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二支撑板1021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当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转动时,第一搭接块132可以很容易脱离于第一搭接槽131。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搭接槽13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直角梯形或者圆弧形,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槽131的形状也可为V字型,或者方形,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17,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一壳体10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组件140,该第二限位组件140可包括第三搭接槽141和第三搭接块142,第三搭接槽141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1朝向第一壳体10的一侧,第三搭接块142设置于第一壳体10朝向第一支撑块1011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三搭接块142的一部分位于第三搭接槽141内,从而对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一壳体10之间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一壳体10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类似的,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二壳体20之间还可设有第三限位组件150,该第三限位组件150可包括第四搭接槽151和第四搭接块152,第四搭接槽151可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21朝向第二壳体20的一侧,第四搭接块152设置于第二壳体20朝向第二支撑板1021的一侧。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四搭接块152的一部分位于第四搭接槽151内,从而对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二壳体20之间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二壳体20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第三搭接槽141可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第三搭接块142朝向第一支撑板1011的第三侧壁为垂直于第一支撑面的平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当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搭接块142相较于展开状态时,位于第三搭接槽141内的部分更多。并且,这时,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可以理解的,折叠机构不管是处于折叠状态还是展开状态,第三搭接块142均位于第三搭接槽141内,并与第三搭接槽141搭接,从而可对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一壳体10之间起到限位作用。
同样地,第四搭接槽151可包括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第四侧壁与第五侧壁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第四搭接块152朝向第二支撑板1021的第六侧壁为垂直于第二支撑面的平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六侧壁与第四侧壁或第五侧壁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当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四搭接块152相较于展开状态,位于第四搭接槽151内的部分更多。并且,这时,第六侧壁与第四侧壁平行。可以理解的,折叠机构不管是处于折叠状态还是展开状态,第四搭接块152均位于第四搭接槽151内,并与第四搭接槽151搭接,从而可对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二壳体20之间起到限位作用。
参考图18,图18为图15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可包括主轴110、第一折叠组件、第二折叠组件以及第三支撑板160。第一折叠组件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与图中的类似,第二折叠组件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与图类似,这里不再叙述。
第三支撑板160可固定连接于主轴110,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1011,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1021,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分别连接于第三支撑板160的两侧。第一支撑板1011可相对第三支撑板转动160,第二支撑板1021也可相对第三支撑板160转动。第一支撑板1011包括第一支撑面1011a,第二支撑板1021包括第二支撑面1021a,第三支撑板160包括第三支撑面160a,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面1011a、第二支撑面1021a以及第三支撑面160a平齐,并用于支撑柔性屏。
参考图19和图20,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结构展开时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折叠机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三支撑板16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搭接部161和第二搭接部162,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搭接部161和第二搭接部162可分别搭接于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二支撑板1021。另外,第一支撑板1011朝向第三支撑板160的一侧设有第三搭接部1014,第二支撑板1021朝向第三支撑板160的一侧设有第四搭接部1024,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搭接部1014搭接于第三支撑板160,第四搭接部1024搭接于第三支撑板160。
上述第一搭接部161与第三搭接部1014沿主轴110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二搭接部162与第四搭接部1024沿主轴110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三支撑板160之间通过第一搭接部161和第三搭接部1014进行相互搭接,可对第一支撑板1011和第三支撑板160之间进行限位,从而减少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三支撑板160之间的段位差。另外,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三支撑板160之间通过第二搭接部162和第四搭接部1024进行相互搭接,可对第二支撑板1021和第三支撑板160之间进行限位,从而减少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三支撑板160之间的段位差。如此,第一支撑板1011、第二支撑板1021以及第三支撑板160之间的段位差减小,从而可提高屏幕的平整度。
参考图21,图21为图20中折叠机构折叠状态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搭接部161与第一支撑板1011搭接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三支撑面的第五斜面,并且,第一支撑板设有与第五斜面对应的第六斜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六斜面平行于第五斜面,并与第五斜面搭接。同样地,第二搭接部162与第二支撑板1021搭接的侧壁为倾斜于第三支撑面的第七斜面,第二支撑板设有与第七斜面对应的第八斜面,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八斜面平行于第七斜面,并与第七斜面搭接。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搭接的部分设置为斜面,当第一支撑板1011或第二支撑板1021相对于第三支撑板160转动时,第一支撑板1011或第二支撑板1021可轻易脱离与第三支撑板160搭接的状态,从而使得折叠过程顺滑。
此外,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支撑板160朝向第一支撑板1011的侧壁与第一支撑板1011朝向第三支撑板160的侧壁抵接,和/或,第三支撑板160朝向第二支撑板1021的侧壁与第二支撑板1021朝向第三支撑板160的侧壁抵接。由此,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可对第一支撑板1011与第三支撑板160进行限位,并对第二支撑板1021与第三支撑板160进行限位。
相较于现有的折叠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设备可通过减小折叠机构中的零部件之间的段位差,来提升屏幕的平整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折叠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折叠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主轴、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
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平齐;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一限位组件,所述多个第一限位组件沿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搭接槽和第一搭接块,所述第一搭接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搭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搭接块位于所述第一搭接槽内,且所述第一搭接块与所述第一搭接槽搭接;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搭接块脱离于所述第一搭接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槽的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搭接槽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倾斜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一搭接块与所述第一斜面搭接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斜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搭接块的形状为圆弧形,或,所述第一搭接槽的形状为V字型,所述第一搭接块的形状为V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搭接槽和第二搭接块,所述第二搭接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搭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搭接块位于所述第二搭接槽内,且所述第二搭接块与所述第二搭接槽搭接;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搭接块脱离于所述第二搭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中,所述第一搭接槽和所述第一搭接块为多个,所述第二搭接槽和所述第二搭接块为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所述第一搭接槽和所述第二搭接块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所述第二搭接槽和所述第一搭接块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槽的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搭接槽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倾斜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第三斜面;
所述第二搭接块与所述第三斜面搭接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斜面对应的第四斜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三斜面平行于所述第四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第二搭接块的形状为圆弧形,或,所述第二搭接槽的形状为V字型,所述第二搭接块的形状为V字型。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三限位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三搭接槽和第三搭接块,所述第三搭接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搭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搭接块与所述第三搭接槽搭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第四搭接槽和第四搭接块,所述第四搭接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四搭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所述第四搭接块与所述第四搭接槽搭接。
11.一种折叠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折叠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主轴、第一折叠组件、第二折叠组件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
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可相对所述第三支撑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第三支撑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平齐;
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分别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三搭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四搭接部,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三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四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搭接的侧壁为倾斜于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五斜面,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与所述第五斜面对应的第六斜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五斜面平行于所述第六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搭接的侧壁为倾斜于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七斜面,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与所述第七斜面对应的第八斜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七斜面平行于所述第八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三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侧壁抵接,和/或,所述第三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侧壁抵接。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展开;
所述柔性屏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折叠机构上,且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
CN202223234012.XU 2022-11-30 2022-11-30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865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4012.XU CN219865869U (zh) 2022-11-30 2022-11-30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4012.XU CN219865869U (zh) 2022-11-30 2022-11-30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869U true CN21986586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4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4012.XU Active CN219865869U (zh) 2022-11-30 2022-11-30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95368B (zh) 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
CN11161480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955555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46313B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5013421B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3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1601484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697417A (zh) 支撑结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7502265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338865A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9865869U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7167396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EP4134782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6498643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7989220A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593134B (zh) 折叠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14247984U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终端设备
CN115988111A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949753A (zh)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CN115899062A (zh) 折叠屏设备及铰链组件
CN114449067A (zh)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20067475U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