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294U - 双泵供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泵供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294U
CN219865294U CN202321078607.2U CN202321078607U CN219865294U CN 219865294 U CN219865294 U CN 219865294U CN 202321078607 U CN202321078607 U CN 202321078607U CN 219865294 U CN219865294 U CN 219865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oil
main
tank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86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
张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86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泵供油系统,该双泵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安装在所述主油箱中的主油泵、副油箱以及安装在所述副油箱中的副油泵,其中,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是相对独立的,并且该双泵供油系统还包括主抽油管路,所述主抽油管路设置在所述主油箱中,并且构造成当主油泵起动时向所述副油泵传送燃油。该双泵供油系统可以在油泵工作时保证主、副油箱均含有燃油,从而避免因一个油箱中无燃油或燃油被消耗完而出现油泵干烧现象。本实用新型可以特别地应用于车辆出厂前检测以及因故障需要检修的场合。

Description

双泵供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燃油供应系统,尤其涉及具有两个泵的双泵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类型的车辆、尤其是具有很大的动力需求的越野车或赛车,经常需要两个油泵同时供油才能满足其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当车辆的油箱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例如为马鞍形油箱时,在这两个油箱部分中分别设置一个油泵可能会出现问题。特别地,当一个油箱部分中有燃油而另一个油箱部分中没有燃油时,例如在整车出厂前或者维修时,没有燃油的油箱部分中的油泵可能因干运转而损坏。另外,这种构型的油箱容易出现两个油箱部分中的燃油液面不平衡,从而出现一侧燃油先消耗完而致使其中的油泵出现干烧现象。因此,现有技术中尚未提出在这种特定构型的油箱中布置双油泵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种在特定构型、尤其是马鞍形的油箱中布置双油泵的解决方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泵供油系统,该双泵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安装在所述主油箱中的主油泵、副油箱以及安装在所述副油箱中的副油泵,其中,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是相对独立的,并且该双泵供油系统还包括主抽油管路,所述主抽油管路设置在所述主油箱中,并且构造成当主油泵起动时向所述副油泵传送燃油。
在此,术语“相对独立”意味着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例如,主油箱和副油箱可以是两个彼此独立或者彼此分离的油箱,并且它们可以通过连接部相互连通;或者,主油箱和副油箱可以是利用诸如隔板的分隔件将一个油箱分隔而成的两个油箱部分。特别有利地,在本申请中,主油箱和副油箱可以是马鞍形油箱的两个部分。
另外,还应当指出,本申请通过“主油箱”和“副油箱”区分两个油箱或油箱部分,这意味着只有主油箱存在用于从外部燃油源向其中加注燃油的通道,而副油箱则通过主油箱加注燃油,并且该副油箱自身通常没有用于从外部燃油源加注燃油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双泵供油系统是一种双油箱与双油泵的组合,它可以在油泵工作时保证主、副油箱均含有燃油,从而避免因一个油箱中无燃油或燃油被消耗完而出现油泵干烧现象。本申请的双泵供油系统在出厂前检测时以及在因故障需要检修时是非常有利的。具体地说,由于加油口仅存在于一侧油箱,在整车下线时,当在主油箱侧加油后,可以确保把主油箱侧的燃油推送到副油箱侧,然后主、副油泵可以一起工作。另外,当车辆需要维修换油泵时,可以确保利用油箱内的残余燃油量使得主、副油泵同时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双泵供油系统包括如下有利的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可以单独应用或者进行技术上可能的任意组合:
-所述主油箱与所述副油箱一起形成马鞍形油箱;
-所述主抽油管路包括固定在所述主油箱中的主双作用引射泵,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与所述主油泵相连通,并且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输出管口与所述副油泵连通;
-所述主油泵包括设置在其储油桶中的主双出管引射泵,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与所述主双出管引射泵的一个输出管口相连通;
-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的上游端设置有滤网,并且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的下游端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包括固定突耳,以用于将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固定在所述主油箱的底部;
-该双泵供油系统还包括副抽油管路,该副抽油管路设置在所述副油箱中,并且构造成当副油泵起动时向所述主油泵传送燃油;
-所述副抽油管路包括固定在所述副油箱中的副双作用引射泵,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与所述副油泵相连通,并且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输出管口通向所述主油泵;
-所述副油泵包括设置在其储油桶中的副双出管引射泵,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与所述副双出管引射泵的一个输出管口相连通;
-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的上游端设置有滤网,并且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的下游端设置有单向阀;以及
-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包括固定突耳,以用于将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固定在所述副油箱的底部。
附图说明
参考下列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特点和优势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泵供油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泵供油系统的透视图,其中省去了主油箱和副油箱;以及
图3以放大的比例示出图2的双泵供油系统的双作用引射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为简化附图,公知的结构和装置未以图示的方式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双泵供油系统可以包括两个油箱或油箱部分以及分别布置在这两个油箱或油箱部分中的两个油泵。所述两个油箱或油箱部分相互连通,并且仅在一侧具有用于从外部燃油源加注燃油的加油通道或加油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泵供油系统可以包括主油箱10、布置在该主油箱10中的主油泵11、副油箱20以及布置在该副油箱20中的副油泵21,其中,主油箱10和副油箱20优选一体形成并且整体上呈马鞍形形状,所述主油箱10可以具有用于加注燃油的加油口101。
主油泵11可以包括泵法兰111、储油桶112、以及泵芯113等。该主油泵11可以通过其泵法兰111安装在主油箱10的壁上。该主油泵11的储油桶112可以安放在主油箱10中以用于容纳将被泵送的燃油。当主油泵11起动时,该主油泵11的泵芯113运转而产生抽吸力,所述抽吸力可以使储油桶112中的燃油流动经过精滤器114并且继而进入供油管线中。
有利地,主油泵11的储油桶112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引射泵15。该引射泵15的输入口可以通向储油桶112外部的主油箱10底部空间,并且该引射泵15的输出口可以通向储油桶112中,由此可以通过文丘里原理将主油箱10的底部的低液位的燃油以射流的方式引入储油桶112中。
当然,在主油箱10中含有充足的燃油的情况下,所述燃油也可以直接经由其他通道—尤其是经由储油桶112的顶部开口—进入储油桶112中。
与主油泵11类似地,副油泵21可以包括泵法兰211、储油桶212、以及泵芯213等,并且可以通过其泵法兰211安装在副油箱20的壁上。该副油泵21的储油桶212可以安放在副油箱20中以用于容纳将被泵送的燃油。当副油泵21起动时,该副油泵21的泵芯213运转而产生抽吸力,所述抽吸力可以使储油桶212中的燃油流动经过精滤器214并且继而进入供油管线中。
有利地,副油泵21的储油桶212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引射泵25。该引射泵25的输入口可以通向储油桶212外部的副油箱20底部空间,并且该引射泵25的排出口可以通向储油桶212中,由此可以通过文丘里原理将副油箱20的底部的低液位的燃油以射流的方式引入储油桶212中。
当然,在副油箱20中含有充足的燃油的情况下,所述燃油也可以直接经由其他通道—例如储油桶212的顶部开口—进入储油桶212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双泵供油系统还可以包括主抽油管路,该主抽油管路可以设置在主油箱10中并且与主油泵11相关联,以用于当所述主油泵11起动时主动地向副油箱20并且尤其是向副油泵21中供应燃油。
根据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主抽油管路可以包括引射泵16,该引射泵16可以固定在主油箱10的底部,并且构造成能将主油箱10中的燃油引入副油箱20的副油泵21中。因此,在下文中将该引射泵16称为“主双作用引射泵16”。
具体地,主双作用引射泵16可以如常规引射泵那样具有工作液体入口161、输入管口以及输出管口162。所述工作液体入口161可以通向主油泵11,并且尤其可以经由软管17连接到引射泵15的输出管口151,以便接收具有压力的燃油射流作为工作液体。该双作用引射泵16的输入管口可以与主油箱20的底部空间连通。该双作用引射泵16的输出管口162可以通向副油箱20中的副油泵21,尤其可以经由软管18与副油泵21的波纹输入管218相连。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主油泵11中的引射泵15优选构造成具有两个输出口151、152,其中一个输出口151用于经由软管17连接主双作用引射泵16的工作液体入口161,另一个输出口152则可以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通向主油泵11的储油桶112以便向其中输送来自主油箱10底部的燃油。因此,在下文中将该引射泵15称为“主双出管引射泵15”。
在此,应当指出,除了具有两个输出口151、152以外,主双出管引射泵15的结构与常规引射泵相同。也就是说,该引射泵15可以在其主体内部具有文丘里式通道,该通道的一端可以构造成输入口并且与工作液体入口相连,该管道的另一端可以构造成输出口。在此,主双出管引射泵15的工作液体入口153可以与主油泵11的泵芯113相连,以便接收因为被抽吸而具有压力的燃油作为工作液体。
现在参考图3说明主双作用引射泵16的结构示例。如图3所示,该主双作用引射泵16可以如常规引射泵那样具有形成在其主体中并且包括直线区段和锥形扩张区段的文丘里式通道,该文丘里式通道的锥形扩散端所在的部分构造成该主双作用引射泵16的输出管口162,而该文丘里式通道的相对的另一端所在的部分构造成该主双作用引射泵16的输入管口并且还设置有工作液体入口161。所述工作液体入口161有利地相对于所述输入管口162形成小于90°的夹角,以便一方面不妨碍它们各自与相应管线的连接,另一方面使主双作用引射泵16的结构紧凑。
有利的,在工作液体入口161的相对于其中的燃油流动方向的上游端设置有滤网164,以用于过滤燃油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并且由此防止主双作用引射泵16被堵塞。在工作液体入口161的相对于其中燃油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也就是该工作液体入口161与输入管口相结合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165,以用于防止例如当主油泵11关闭时该主双作用引射泵16中的燃油回流。
还有利地,主双作用引射泵16可以包括固定突耳167,例如图3中所示的彼此相对地设置的两个固定突耳167,以用于将该主双作用引射泵16牢固地固定在主油箱10中。
回到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双泵供油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副油箱20中副抽油管路,以用于在需要时并且尤其是在副油泵21起动时将副油箱20中的燃油主动地传送到主油箱10中,尤其是传送到布置在主油箱10内的主油泵11中。
这样,可以有利地确保主油箱10和副油箱20之间的液位平衡,从而防止任何一侧油箱中的油泵出现干烧的危险。
所述副抽油管路可以具有与主抽油管路相似的设计。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所述副抽油管路可以包括固定在副油箱20的底部的引射泵26、下文中称为“副双作用引射泵26”。该副双作用引射泵26可以包括工作液体入口261、输入管口以及输出管口262。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26的工作液体入口261可以经由软管27连接到引射泵25的输出管口251。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26的输入管口可以与副油箱20的底部空间连通。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26的输出管口262可以通向主油箱10中的主油泵11,尤其可以经由软管28与主油泵11的波纹输入管118相连。
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副油泵21中的引射泵25可以构造成具有两个输出口251、252,其中一个输出口251用于经由软管27连接副双作用引射泵26的工作液体入口261,另一个输出口252则可以通向副油泵21的储油桶212以便向其中输送来自副油箱20底部的燃油。因此,引射泵25也称为“副双出管引射泵25”。
应当指出,副双出管引射泵25可以具有与主双出管引射泵15相同的构造。副双作用引射泵26可以具有与主双作用引射泵16相同的构造。
最后,还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的主、副抽油管路不限于前面说明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可以采用能任何在适当的时机、尤其是在主/副油泵刚刚起动时或起动后很短的时间(例如小于10秒的时间)向另一油箱中的油泵供应燃油的结构。例如,可以考虑在主油泵11的泵芯113的输出端与副油泵21的波纹输入管218之间设置分支管路以作为主抽油管路,并且在副油泵21的泵芯213的输出端与主油泵11的波纹输入管118之间设置分支管路以作为副抽油管路。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上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设想其它实施例。本说明书及其公开的示例应被认为只是例示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指定。

Claims (11)

1.一种双泵供油系统,包括:
-主油箱(10)以及安装在所述主油箱中的主油泵(11);
-副油箱(20)以及安装在所述副油箱中的副油泵(21);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是相对独立的;该双泵供油系统还包括主抽油管路,该主抽油管路设置在所述主油箱中,并且构造成当主油泵起动时向所述副油泵传送燃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10)与所述副油箱(20)一起形成马鞍形油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抽油管路包括固定在所述主油箱中的主双作用引射泵(16),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161)与所述主油泵(11)相连通,并且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输出管口(162)与所述副油泵(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11)包括设置在其储油桶中的主双出管引射泵(15),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16)的工作液体入口(161)与所述主双出管引射泵的一个输出管口(15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16)的工作液体入口(161)的上游端设置有滤网,并且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的下游端设置有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16)包括固定突耳,以用于将所述主双作用引射泵固定在所述主油箱(10)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泵供油系统还包括副抽油管路,该副抽油管路设置在所述副油箱(20)中,并且构造成当副油泵(21)起动时向所述主油泵(11)传送燃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抽油管路包括固定在所述副油箱(20)中的副双作用引射泵(26),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261)与所述副油泵(21)相连通,并且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输出管口(262)通向所述主油泵(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泵(21)包括设置在其储油桶中的副双出管引射泵(25),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26)的工作液体入口(261)与所述副双出管引射泵的一个输出管口(251)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26)的工作液体入口(261)的上游端设置有滤网,并且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的工作液体入口的下游端设置有单向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26)包括固定突耳,以用于将所述副双作用引射泵固定在所述副油箱(20)的底部。
CN202321078607.2U 2023-05-06 2023-05-06 双泵供油系统 Active CN219865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8607.2U CN219865294U (zh) 2023-05-06 2023-05-06 双泵供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8607.2U CN219865294U (zh) 2023-05-06 2023-05-06 双泵供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294U true CN21986529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9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8607.2U Active CN219865294U (zh) 2023-05-06 2023-05-06 双泵供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1153B1 (en) Dual fuel delivery module system for multi-chambered or multiple automotive fuel tanks
US6276342B1 (en) Fuel supply system
US6283142B1 (en) Dual fuel delivery module system for bifurcated automotive fuel tanks
KR101169487B1 (ko) 차량용 연료 공급 장치
US7500473B2 (en) Vehicle fuel supply device
US8459960B2 (en) Jet pump assembly
JP5394733B2 (ja) 燃料ポンプ、ジェットポンプ及び燃料フィルタを直接連結した燃料システム
JP3820949B2 (ja) 移送用ポンプ付き燃料供給装置
JP2007051633A (ja) 燃焼機関の燃料供給システム
US20040140009A1 (en) Saddle tank fuel delivery system
US20110297260A1 (en) Fuel system including dual fuel delivery modules for bifurcated fuel tanks
US8726886B2 (en) Fuel supply system and anti-siphon jet pump
US20070128049A1 (en) Jet pump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fuel tank
CN102245421A (zh) 燃料箱设备和具有燃料箱设备的车辆
CN101737363A (zh) 用于带有泵入口扩压器的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CN101289107B (zh) 自动二轮车的燃料供给装置
CN105317599A (zh) 用于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
JP5133093B2 (ja) 鞍型燃料タンク
KR101194484B1 (ko) 연료 공급 모듈용 커플링 밸브 구조체
JP2005076458A (ja) 燃料供給システム
EP0228176B1 (en) Fuel tank equalizing system
CN219865294U (zh) 双泵供油系统
CN207178075U (zh) 一种油泵油路及柴油机动车
US9394866B2 (en) Fuel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JP2508693B2 (ja)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