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2583U - 人行道保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人行道保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2583U
CN219862583U CN202320510178.5U CN202320510178U CN219862583U CN 219862583 U CN219862583 U CN 219862583U CN 202320510178 U CN202320510178 U CN 202320510178U CN 219862583 U CN219862583 U CN 219862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vehicle body
suction nozzle
sweeping
clean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01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艳峰
郑磊
李占霞
赵阳
石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lv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lv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lv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lv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01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2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2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2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人行道保洁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设有休息室;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并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电气总成、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所述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均与电气总成连接;所述清扫总成的扫盘、所述冲洗总成的喷头、所述吸嘴总成的吸嘴位于车体底部,所述吸嘴总成与所述垃圾收集总成连接。还包括遥控器,所述电气总成与所述遥控器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车体体积小,适应人行通道;遥控操作,增加操作视野,同时功能齐全,达到无死角保洁。

Description

人行道保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卫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人行道保洁设备。
背景技术
现阶段,小型电动环卫车发展迅速,适用于人行道保洁的设备多为体积较小、功能单一等,而且多数城市还是以人为清扫为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多为年纪较大人群,在靠近路边或炎热夏天状态下很容易出事故以及其它安全问题。
目前,由于城市人行道较窄、有绿化树栽植、有隔离石墩阻挡等,相对城市主干道,人行道路况极其复杂,传统洗扫车、扫路车、洒水车等环卫车辆车辆无法对其内垃圾进行清理,往往只是将利用停在主道或辅道的冲车进行简单冲洗,无法及时回收污水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无法全面仔细的进行清洗。市场上出现的小型扫路机宽度较适合这种人行道,但因为绝大部分人行道路两头有隔离石墩阻挡且道路旁边有绿化树,无法进入人行道内进行清扫作业。对于这种城市道路上人口主要活动的区域,目前仍主要采取环卫工人人工清扫的作业模式,带来的缺点就是效率低下,保洁效果差,且环卫工人老龄化加剧、收入低、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日益凸显。且传统清洗清扫车辆多为人工驾驶,操作时视野盲区较大清扫、清洗时往往无法及时进行针对性保洁,常常需要二次或者三次进行同一位置的保洁。面对这一系列困境和挑战,急需行之有效的一种保洁方法对人行道内垃圾进行清理。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已构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目前基于人行道路况等原因,仍采用人工清理人行道内垃圾,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人行道保洁设备,包括车体,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并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电气总成、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所述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均与电气总成连接;所述清扫总成的扫盘、所述冲洗总成的喷头、所述吸嘴总成的吸嘴位于车体底部,所述吸嘴总成与所述垃圾收集总成连接;
还包括遥控器,所述电气总成与所述遥控器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摒弃目前车体通常具有驾驶室的设计,通过外部遥控器与电气总成实现通讯连接,操纵设备行走以及实现各个功能,可以缩小车体的尺寸,以便可以在城市道路路障最多的人行道上有更好的通过性,而且作业时更节省操作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车体上集成了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可以实现对地面的清扫、冲洗、吸尘、收集垃圾的功能,功能齐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随时的进行功能更换,真正的达到无死角保洁。
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铰接的翻盖,所述翻盖内为休息室。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虽然摒弃了驾驶室的常规设计,但设计了可打开的翻盖,当工作人员为跟随车辆行走或车辆跟随其行走疲惫时,可以打开设备前方翻盖,在休息室内进行简单休息,休息室内配有安全带的可收放座椅打开,进行乘坐操控,打开翻盖也可成为乘坐状态下的遮阳棚,实际也更加人性化。
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底盘、行走转向机构,所述行走转向机构连接所述底盘上,至少两个所述扫盘以及至少两个喷头沿所述底盘中部的宽度方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中扫盘与喷头沿宽度方向设置,保持清扫与喷洒的宽度接近、等于或略大于车体宽度,提高清扫面积。
优选的,所述冲洗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水箱、至少两组喷头,所述车体内经过密封设置形成至少一个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喷头管道连接,其中一组喷头位于所述扫盘的一侧,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扫盘;另外一组喷头位于所述吸嘴的一侧,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吸嘴。
本实用新型中,车体内部密封至少两个空间,用作水箱,其中一组喷头与扫盘配合实现地面的清扫、喷洒,此时仅吸嘴开启,可以适应于灰尘较多的底面;另一组喷头与吸嘴配合,可以将地面上的垃圾与污垢打起进而使得垃圾、污垢的收集率大大增加。
优选的,所述吸嘴总成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连接所述车体上,且围栏围绕在所述吸嘴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围栏为胶皮材质制得,胶皮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个的胶皮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吸嘴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
在吸嘴外侧形成环形空间,使得吸嘴为封闭式吸嘴,前后为胶皮密封可增加更大的收水率,胶皮聚水利用高压喷水带起污垢污水可更好的提高收污率。
优选的,还包括辅助吸扫总成,所述垃圾收集总成包括风机、垃圾箱,所述风机连接所述垃圾箱,所述辅助吸扫总成连接所述垃圾箱,所述辅助吸扫总成悬挂至所述休息室内。
优选的,所述辅助吸扫总成包括手持吸尘机、伸缩管道,所述手持吸尘机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垃圾箱。
当整体设备工作时,附近有无法清扫的路道、空间时,可以采用手持吸尘机进行人为的针对性吸扫。
优选的,还包括辅助风枪,所述辅助风枪连接所述车体,并与所述电源连接。
对于相对垃圾较为分散的区域(比如树叶、花坛周围、人员活动密集地区等),可以利用辅助风枪进行吹扫聚集,再利用设备进行针对洗扫或吸取。
优选的,所述休息室位于车体的前端,所述清扫总成位于车体的中部的底部,所述吸嘴总成位于车体后端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部遥控器与电气总成实现通讯连接,操纵设备行走以及实现各个功能,人在外部操作,能够扩大视野,操作更方便;摒弃目前车体通常具有驾驶室的设计,可以缩小车体的尺寸,以便可以在城市道路路障最多的人行道上有更好的通过性,而且作业时更节省操作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车体上集成了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可以实现对地面的清扫、冲洗、吸尘、收集垃圾的功能,功能齐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随时的进行功能更换,真正的达到无死角保洁;
(2)本实用新型的车体虽然摒弃了驾驶室的常规设计,但设计了可打开的翻盖,当工作人员为跟随车辆行走或车辆跟随其行走疲惫时,可以打开设备前方翻盖,在休息室内进行简单休息,休息室内配有安全带的可收放座椅打开,进行乘坐操控,打开翻盖也可成为乘坐状态下的遮阳棚,实际也更加人性化;
(3)本实用新型中扫盘与喷头沿宽度方向设置,保持清扫与喷洒的宽度接近、等于或略大于车体宽度,提高清扫面积;
(4)本实用新型中,车体内部密封至少两个空间,用作水箱,其中一组喷头与扫盘配合实现地面的清扫、喷洒,此时仅吸嘴开启,可以适应于灰尘较多的底面;另一组喷头与吸嘴配合,可以将地面上的垃圾与污垢打起进而使得垃圾、污垢的收集率大大增加;
(5)在吸嘴外侧形成环形空间,使得吸嘴为封闭式吸嘴,前后为胶皮密封可增加更大的收水率,胶皮聚水利用高压喷水带起污垢污水可更好的提高收污率;
(6)当整体设备工作时,附近有无法清扫的路道、空间时,可以采用手持吸尘机进行人为的针对性吸扫;
(7)对于相对垃圾较为分散的区域(比如树叶、花坛周围、人员活动密集地区等),可以利用辅助风枪进行吹扫聚集,再利用设备进行针对洗扫或吸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行道保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行道保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行道保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嘴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嘴工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辅助吸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车体;11、外壳;111、翻盖;12、底盘;13、行走转向机构;
2、电源;
3、电气总成;
4、清扫总成;41、扫盘;
5、冲洗总成;51、喷头;
6、吸嘴总成;61、吸嘴;62、胶皮;
7、垃圾收集总成;71、风机;72、垃圾箱;
8、辅助吸扫总成;
9、辅助风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人行道保洁设备,包括车体1,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上并与电源2电性连接的电气总成3、清扫总成4、冲洗总成5、吸嘴总成6、垃圾收集总成7,所述清扫总成4、冲洗总成5、吸嘴总成6、垃圾收集总成7均与电气总成3连接;所述清扫总成4的扫盘41、所述冲洗总成5的喷头51、所述吸嘴总成6的吸嘴61位于车体1底部,所述吸嘴总成6与所述垃圾收集总成7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遥控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气总成3与所述遥控器通讯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遥控器对设备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电源2采用采用电池快换系统,电池快换系统包括多个电池,当其中一个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利用电池快换系统的更换另一个电池,随时的更换,立时可以达到即换即用的效果,通过该方式可以达到快速更换电池组件的目的,有效减轻更换难度,可为该设备持续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电气总成3用于控制各个总成部分的工作启动、停止等工作。
如图1、图3所示,车体1包括外壳11、底盘12、行走转向机构13,所述行走转向机构13连接所述底盘12上,外壳11连接底盘12上;至少两个所述扫盘41以及至少两个喷头51沿所述底盘12中部的宽度方向排列。底盘12以及行走转向机构13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即可,能够实现整体设备行走、转向即可。本实施例中采用较宽的轮胎,能保证在满是小砖铺成的人行道路面上平稳行驶,而且不容易损坏砖面,保证路面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1具有多方面的用处,一方面用于将所有的功能件容纳在外壳内部,使得外形整齐;一方面在车体1的前端连接翻盖111,翻盖111为铰接,所述翻盖内为休息室,摒弃了驾驶室的常规设计,翻盖内配有安全带的可收放座椅打开,进行乘坐操控。当工作人员为跟随车辆行走或车辆跟随其行走疲惫时,可以打开设备前方翻盖,在休息室内进行简单休息,打开翻盖也可成为乘坐状态下的遮阳棚,实际也更加人性化。为实现较小的体积,休息室不会很大。还有一方面,外壳的内部做密封处理后形成水箱,如本实施例中在休息室的后(S1位置)和整个车体1的后部(S2位置)分别设有水箱。
本实施例中,清扫总成4包括至少两个扫盘41,两个扫盘41能够将垃圾扫起、聚集,便于吸嘴61进行吸取;扫盘41由电机驱动旋转,扫盘41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设计呈升降以及倾角的调节,参照目前现有技术的设计即可。
如图3所示,冲洗总成5包括两组喷头51,每组喷头51的数量大于两个,所述车体1内经过密封设置形成两个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喷头51管道连接,本实施例中,喷头51为高压喷头,能够形成高压水,对地面垃圾进行冲击;其中一组喷头51位于所述扫盘41的一侧,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扫盘41,该组喷头51与扫盘41配合实现地面的清扫、喷洒,此时仅吸嘴开启,可以适应于灰尘较多的底面;如图4所示,另外一组喷头51位于所述吸嘴61的一侧,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吸嘴61,该组喷头51与吸嘴61配合,可以将地面上的垃圾与污垢打起进而使得垃圾、污垢的收集率大大增加。
本实施例中扫盘41与喷头51沿宽度方向设置,保持清扫与喷洒的宽度接近、等于或略大于车体1宽度,提高清扫面积。
如图4所示,所述吸嘴总成6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连接所述车体1的底部,且围栏围绕在所述吸嘴61的外侧。具体的,所述围栏为胶皮62材质制得,胶皮62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个的胶皮62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吸嘴61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还可以将胶皮62倾斜设置,胶皮62还可以设置呈弧形,便于水的集中。如图5所示,在吸嘴61外侧形成环形空间,使得吸嘴61为封闭式吸嘴,前后为胶皮62密封可增加更大的收水率,胶皮62聚水利用高压喷水带起污垢污水可更好的提高收污率。
垃圾收集总成7包括风机71、垃圾箱72,所述风机71连接所述垃圾箱72的上方,吸嘴总成6与垃圾箱72进行管道连接,通过风机71产生负压,将垃圾由吸嘴61吸入垃圾箱72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通过遥控器实现与设备的通讯连接,启动设备,清扫总成4的扫盘41下降以及驱动扫盘41旋转的电机工作,同时,冲洗总成5开启,高压水由多个喷头51喷出对地面进行冲击,将垃圾、污垢进行清洗与聚集,风机71的抽吸功能开启,垃圾箱72内产生负压,吸嘴61下降,利用吸嘴61将扫盘41与高压喷水聚集的垃圾与污垢进行吸收,其中,吸嘴61侧的高压喷水装置将污垢从地面打起进而使得垃圾、污垢的收集率大大增加。
吸嘴61在实际使用中为可升降模式,由现有的升降机构,如气缸、丝杠螺母等机构实现。
本实施例通过外部遥控器与电气总成3实现通讯连接,操纵设备行走以及实现各个功能,扩大操作视野;摒弃目前车体1通常具有驾驶室的设计,可以缩小车体1的尺寸,以便可以在城市道路路障最多的人行道上有更好的通过性,而且作业时更节省操作空间;同时本实施例中的车体1上集成了清扫总成4、冲洗总成5、吸嘴总成6、垃圾收集总成7,可以实现对地面的清扫、冲洗、吸尘、收集垃圾的功能,功能齐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随时的进行功能更换,真正的达到无死角保洁。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人行道保洁设备还包括辅助吸扫总成8,所述辅助吸扫总成8连接所述垃圾箱72,具体的,所述辅助吸扫总成8包括手持吸尘机、伸缩管道,所述手持吸尘机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垃圾箱72。手持吸尘机悬挂至所述休息室内。
当整体设备工作时,附近有无法清扫的路道、空间时,可以采用手持吸尘机进行人为的针对性吸扫。
本实施例,人行道保洁设备还包括辅助风枪9,所述辅助风枪9在不使用时,可以悬挂在所述车体1上,与所述电源2连接。辅助风枪9为内设抽风机的长条状管状结构,对于相对垃圾较为分散的区域(比如树叶、花坛周围、人员活动密集地区等),可以利用辅助风枪9进行吹扫聚集,再利用设备进行针对洗扫或吸取。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设有休息室;
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并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电气总成、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所述清扫总成、冲洗总成、吸嘴总成、垃圾收集总成均与电气总成连接;所述清扫总成的扫盘、所述冲洗总成的喷头、所述吸嘴总成的吸嘴位于车体底部,所述吸嘴总成与所述垃圾收集总成连接;
还包括遥控器,所述电气总成与所述遥控器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铰接的翻盖,所述翻盖内为休息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底盘、行走转向机构,所述行走转向机构连接所述底盘上,至少两个所述扫盘以及至少两个喷头沿所述底盘中部的宽度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水箱、至少两组喷头,所述车体内经过密封设置形成至少一个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喷头管道连接,其中一组喷头位于所述扫盘的一侧,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扫盘;另外一组喷头位于所述吸嘴的一侧,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吸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总成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连接所述车体上,且围栏围绕在所述吸嘴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为胶皮材质制得,胶皮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个的胶皮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吸嘴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吸扫总成,所述垃圾收集总成包括风机、垃圾箱,所述风机连接所述垃圾箱,所述辅助吸扫总成连接所述垃圾箱,所述辅助吸扫总成悬挂至所述休息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吸扫总成包括手持吸尘机、伸缩管道,所述手持吸尘机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垃圾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风枪,所述辅助风枪连接所述车体,并与所述电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保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室位于车体的前端,所述清扫总成位于车体的中部的底部,所述吸嘴总成位于车体后端的底部。
CN202320510178.5U 2023-03-13 2023-03-13 人行道保洁设备 Active CN219862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0178.5U CN21986258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人行道保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0178.5U CN21986258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人行道保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2583U true CN219862583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0178.5U Active CN21986258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人行道保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2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98591U (zh) 清扫机
CN202064313U (zh) 多功能环保节能全天候路面清扫车
CN203729224U (zh) 一种多功能街道清扫车
CN205954539U (zh) 一种道路清扫机
CN104790326B (zh) 节能环保垃圾清扫车
CN201258465Y (zh) 开放吸扫式清扫机
CN201162192Y (zh) 联合式环卫清扫车
CN219862583U (zh) 人行道保洁设备
CN207047773U (zh) 一种清洁型路面吸尘装置
CN212175641U (zh) 一种美化城市环境的清洁效果好的吸尘式清扫车
CN212052545U (zh) 一种用于小区道路的洒水降温装置
CN106759032A (zh) 一种车载道路冲洗的环保车
CN205688384U (zh) 一种多功能园林绿化道路养护装置
CN205875055U (zh) 电驱动力雾化机械式清扫机
CN205530094U (zh) 多功能升降式环保车
CN209652837U (zh) 清扫车可折叠伸展式非主干道清扫装置
CN209260640U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路面的扬雪铲雪机
CN207159908U (zh) 一种自吸式负压除尘清洁车的吸嘴装置
CN110565567A (zh) 一种带人行道落叶收集及吸污功能的扫路车
CN204174561U (zh) 新型牵引式公路清扫车
CN213389925U (zh) 一种便捷环保清扫车
CN204959670U (zh) 一种多功能的公交车
CN217460429U (zh) 一种清洁效率高的洗路车
CN214245530U (zh) 一种公路路面清扫装置
CN217231608U (zh) 一种智慧环卫用可伸缩机械手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