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9587U -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9587U
CN219859587U CN202320543642.0U CN202320543642U CN219859587U CN 219859587 U CN219859587 U CN 219859587U CN 202320543642 U CN202320543642 U CN 202320543642U CN 219859587 U CN219859587 U CN 219859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recycling
feeding
recover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36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佳
孟献强
李晓军
李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36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9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9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9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罐及投料、收集罩和回用组件,投料罐内形成有相连通的投料口及容纳腔,收集罩邻近投料口设置,回用组件包括回收输送件、回收水箱和循环输送件,回收水箱通过回收输送件与收集罩连通,投料罐通过循环输送件与回收水箱相连通,无尘投料装置还包括除湿组件;除湿组件设置于回收输送件与收集罩之间,并且除湿组件分别与回收输送件和收集罩相连通;回收输送件为真空输送件。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通过在回收输送件与收集罩之间增设有除湿组件,从而能有效地去除进入回收输送件内粉尘的水分,提高对粉尘的回收率,且无需设置废气排气管,更利于环保。

Description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废电池回收工艺中,因废电池原料含有六氟磷酸锂,需要对电池原料进行浸出除杂和萃取富集深度除杂工艺,从而能有效地去除废电池原料中的氟离子及杂质。
在实际操作中,在浸出除杂工艺和萃取富集深度除杂工艺中,需要先将废电池原料溶解在投料装置的罐子里,然后再向罐子加入大量的氢氧化钙,以确保加入的氢氧化钙能充分与废电池原料中的氟离子反应生成氟化钙沉淀,然后再去除氟化钙沉淀,从而实现对废电池原料中的氟离子的有效去除。
然而,由于氢氧化钙为粉末且用量较大,因此,在投放氢氧化钙时容易产生粉尘飞扬的现象,从而造成对现场工作环境较差,进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为了解决投料时的粉尘飞扬的现象,传统的做法是在投料口增设有吸引罩、回收管道、除尘塔、溶解槽及排气管,如此,使得投料时扬起的粉尘能及时被吸走,防止粉尘外扬,例如专利号CN206381955U公开一种无尘投料机,由于吸引罩邻近投料斗设置,又由于投料斗附近的空气水分较大,从而造成粉尘容易粘附在回收管道内,如此,不仅降低了对粉尘的回收率,而且在长时间使用时管道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从而无法较好地确保除尘的效果。此外,由于传统的无尘投料机需要在除尘塔增设废气排气管,仍存在不环保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回收管道不易粘粉尘、无废气排气管且粉尘回收率高的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罐、收集罩和回用组件,所述投料罐内形成有相连通的投料口及容纳腔,所述收集罩邻近所述投料口设置,所述回用组件包括回收输送件、回收水箱和循环输送件,所述回收水箱通过所述回收输送件与所述收集罩连通,所述投料罐通过所述循环输送件与所述回收水箱相连通,所述无尘投料装置还包括除湿组件;
所述除湿组件设置于所述回收输送件与所述收集罩之间,并且所述除湿组件分别与所述回收输送件和所述收集罩相连通;
所述回收输送件为真空输送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湿组件包括除湿腔体和加热件,所述除湿腔体设置于所述回收输送件与所述收集罩之间,并且所述除湿腔体分别与所述回收输送件和所述收集罩相连通,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体上。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及/或,
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体的外壁上;及/或,
所述加热件为智能温控加热件,及/或,
所述除湿组件还包括螺旋件,所述螺旋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体内。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湿组件的截面呈双锥型。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输送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真空负压器和第二真空管,所述真空负压器通过所述第一真空管与所述除湿组件连通,所述回收水箱通过所述第二真空管与所述真空负压器连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尘投料装置还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设置于所述收集罩上。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罩包括罩体和连接软管,所述罩体邻近所述投料口设置,所述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罩体上,并且所述罩体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除湿组件连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外壁上;及/或,
所述罩体为倒漏斗型。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输送件包括循环泵和循环管,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回收水箱连通,所述投料罐通过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循环泵连通;及/或,
所述回收水箱还形成有补水管道。
一种投料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通过在回收输送件与收集罩之间增设有除湿组件,从而能有效地去除进入回收输送件内粉尘的水分,有效地避免了粉尘容易粘附在回收输送件内的现象,从而提高对粉尘的回收率,且确保了无尘投料装置能在长时间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从而很好地确保除尘的效果,进而能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由于回收输送件为真空输送件,使得回收输送件与回收水箱能形成真空负压的状态,从而使真空输送件能快速地将投料口周围的粉尘抽进收集罩,并经收集罩进入回收输送件,然后再进入回收水箱进行溶解,最后由循环输送件将回收水箱内的掺杂有粉尘的溶液输送至投料罐中,以实现对粉尘的循环回收。相对传统的无尘投料装置而言,本申请无需设置废气排气管,不仅节省了设置废气排气管的成本,而且实现了零废气排放的效果,更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尘投料装置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无尘投料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尘投料装置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无尘投料装置;100、投料罐;110、投料口;120、容纳腔;200、收集罩;210、罩体;220、连接软管;300、回用组件;310、回收输送件;311、第一真空管;312、真空负压器;313、第二真空管;320、回收水箱;321、补水管道;330、循环输送件;331、循环泵;332、循环管;400、除湿组件;410、除湿腔体;420、加热件;430、螺旋件;500、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罐、收集罩和回用组件,投料罐内形成有相连通的投料口及容纳腔,收集罩邻近投料口设置,回用组件包括回收输送件、回收水箱和循环输送件,回收水箱通过回收输送件与收集罩连通,投料罐通过循环输送件与回收水箱相连通,无尘投料装置还包括除湿组件;除湿组件设置于回收输送件与收集罩之间,并且除湿组件分别与回收输送件和收集罩相连通;回收输送件为真空输送件。
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通过在回收输送件与收集罩之间增设有除湿组件,从而能有效地去除进入回收输送件内粉尘的水分,有效地避免了粉尘容易粘附在回收输送件内的现象,从而提高对粉尘的回收率,且确保了无尘投料装置能在长时间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从而很好地确保除尘的效果,进而能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地,由于回收输送件为真空输送件,使得回收输送件与回收水箱能形成真空负压的状态,从而使真空输送件能快速地将投料口周围的粉尘抽进收集罩,并经收集罩进入回收输送件,然后再进入回收水箱进行溶解,最后由循环输送件将回收水箱内的掺杂有粉尘的溶液输送至投料罐中,以实现对粉尘的循环回收。相对传统的无尘投料装置而言,本申请无需设置废气排气管,不仅节省了设置废气排气管的成本,而且实现了零废气排放的效果,更利于环保。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无尘投料装置10包括投料罐100、收集罩200和回用组件300。其中,投料罐100内形成有相连通的投料口110及容纳腔120,收集罩200邻近投料口110设置,回用组件300包括回收输送件310、回收水箱320和循环输送件330,回收水箱320通过回收输送件310与收集罩200连通,投料罐100通过循环输送件330与回收水箱320相连通,无尘投料装置10还包括除湿组件400;除湿组件400设置于回收输送件310与收集罩200之间,并且除湿组件400分别与回收输送件310和收集罩200相连通;回收输送件310为真空输送件。
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10,通过在回收输送件310与收集罩200之间增设有除湿组件400,从而能有效地去除进入回收输送件310内粉尘的水分,有效地避免了粉尘容易粘附在回收输送件310内的现象,从而提高对粉尘的回收率,且确保了无尘投料装置10能在长时间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从而很好地确保除尘的效果,进而能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地,由于回收输送件310为真空输送件,使得回收输送件310与回收水箱320能形成真空负压的状态,从而使真空输送件能快速地将投料口110周围的粉尘抽进收集罩200,并经收集罩200进入回收输送件310,然后再进入回收水箱320进行溶解,最后由循环输送件330将回收水箱320内的掺杂有粉尘的溶液输送至投料罐100中,以实现对粉尘的循环回收。相对传统的无尘投料装置10而言,本申请无需设置废气排气管,不仅节省了设置废气排气管的成本,而且实现了零废气排放的效果,更利于环保。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除湿组件400包括除湿腔体410和加热件420,除湿腔体410设置于回收输送件310与收集罩200之间,并且除湿腔体410分别与回收输送件310和收集罩200相连通,加热件420设置于除湿腔体410上。
可以理解,由于加热件420设置在除湿腔体410上,又由于除湿腔体410与回收输送件310、收集罩200相连通,以确保粉尘在回收输送件310运行时能从收集罩200进入除湿腔体410内,然后设置在除湿腔体410上的加热件420与外部电源连接时,能对除湿腔体410进行加热,从而能有效地去除流进除湿腔体410内粉尘的水分,以实现对除湿腔体410内粉尘水分的去除,有效地避免了粉尘容易粘附在回收输送件310内的现象。进一步地,除湿组件400邻近收集罩200设置,以确保除湿组件400与收集罩200的管道较短,从而有效地避免除湿组件400与收集罩200的管道较长以造成粉尘回收率降低的现象。
如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420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在除湿腔体410上增设多个加热件420,从而确保多个加热件420能够同时为除湿腔体410提供热量,进而能快速地去除掉粉尘的水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420可以为加热丝或加热电偶。可以理解,对于不同粉尘物质的加热件420的温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为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420为智能温控加热件420,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粉尘物质需求来调整加热件420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无尘投料装置10对不同种类粉尘的适配性。此外,由于智能温控加热件420能实现对除湿腔体410时实监控,能有效地避免除湿腔体410温度出现太高而降低对粉尘的回收率。
进一步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无尘投料装置10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设置于除湿腔体410上,以使报警器能对除湿腔体410的超温状态作出及时的报警提示,以便使用者能快速地处理除湿腔体410出现异常状况。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420设置于除湿腔体410的外壁上,以避免加热件420设置在除湿腔体410的内壁造成粘附粉尘的现象,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加热件420的清洁频率及清洁难度。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除湿组件400还包括螺旋件430,螺旋件430设置于除湿腔体410内。可以理解,通过在除湿腔体410增设有螺旋件430,从而使得螺旋件430能在除湿腔体410内形成螺旋进风结构,从而延长了粉尘在除湿腔体410的流通路径,以确保了除湿组件400能很好地去除湿腔体410内粉尘的水分,以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更有效地避免粉尘容易粘壁的现象。此外,增设的螺旋件430还能有效地阻挡较大杂物被吸入回收输送件310内以造成粉尘杂质升高从而造成粉尘无法正常回收的现象,如包装袋,从而提高对粉尘的回收率。
如图5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除湿组件400的截面呈双锥型。可以理解,由于除湿组件400的截面呈双锥型,使得除湿组件400的两端分别为倒漏斗型,以减少除湿组件400内的粉尘出现倒飘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对粉尘的回收率。
如图5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回收输送件3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311、真空负压器312和第二真空管313,真空负压器312通过第一真空管311与除湿组件400相连通,并且真空负压器312与回收水箱320连通,以实现真空负压器312、回收水箱320、第一真空管311、第二真空管313和收集罩200的真空负压状态。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无尘投料装置10还包括振动器500,振动器500设置于收集罩200上。
可以理解,由于收集罩200邻近投料口110设置,并且投料罐100内装有溶液,从而造成投料口110的周围的空气的水分相对较高,当在投料时,飞扬的粉尘容易粘附在收集罩200的内壁,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容易出现堵塞管道的现象。因此,通过在收集罩200上增设有振动器500,当振动器500与外部电源连接时,使得振动器500能将粘附在收集罩200内的粉尘振动下来,部分会直接从投料口110掉入投料罐100内,一部分会在振动下进行再次飞扬,然后被吸入除湿腔体410内,再进入回收循环件内,紧接着进入回收水箱320,最后由回收水箱320循环至投料罐100内,从而提高了对粉尘的回收率。进一步地,收集罩200位于投料口110的正上方,以确保振动器500振动下来的部分粉尘能全部掉入投料罐100内。
如图4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收集罩200包括罩体210和连接软管220,罩体210邻近投料口110设置,振动器500设置于罩体210上,并且罩体210通过连接软管220与除湿组件400连通。
可以理解,由于连接软管220设置在罩体210与除湿组件400之间,使得连接软管220能有效地减少除湿组件400的振动,即连接软管220能减少振动向除湿组件400传递,从而能有效地避免了除湿组件400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以确保无尘装置运行的平稳性。
如图2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振动器500设置于罩体210的外壁上,以避免振动器500设置在罩体210内壁以造成罩体210的清洁频率变多及清洁难度变大的现象。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罩体210为倒漏斗型。可以理解,由于罩体210为倒漏斗型,以确保罩体210的吸收粉尘的面积较大,从而确保罩体210能很好地将投料口110附近的粉尘快速地吸进罩体210,进而提高了无尘投料装置10的除尘效果。
如图5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循环输送件330包括循环泵331和循环管332,循环泵331与回收水箱320连通,并且循环泵331通过循环管332与投料罐100连通。
可以理解,由于回收水箱320中会装有水,以确保回收水箱320与回收输送件310能维持较好的真空负压状态,以便将投料口110处的粉尘快速地吸进回收水箱320内,然后循环泵331会将回收水箱320内收集到的粉尘及水一并抽至循环管332,最后经循环管332流入投料罐100内,以实现对回收水箱320内粉尘的循环使用。
如图5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回收水箱320还形成有补水管道321,以确保回收水箱320能随时进行自动补水,从而确保了回收水箱320快速补水的效果。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无尘投料装置10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投料罐100上,除湿组件400设置于支架上,以实现除湿组件400与投料罐100的固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投料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无尘投料装置10。可以理解,由于无尘投料装置10增设的除湿组件400能有效地去除进入回收输送件310内粉尘的水分,且无需要设置废气排气管,不仅节省了设置废气排气管的成本,而且实现了零废气排放的效果,更利于环保,而且结构简单、除尘的效果好、粉尘的回收率高。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10,通过在回收输送件310与收集罩200之间增设有除湿组件400,从而能有效地去除进入回收输送件310内粉尘的水分,有效地避免了粉尘容易粘附在回收输送件310内的现象,从而提高对粉尘的回收率,且确保了无尘投料装置10能在长时间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从而很好地确保除尘的效果,进而能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上述的无尘投料装置10,由于回收输送件310为真空输送件,使得回收输送件310与回收水箱320能形成真空负压的状态,从而使真空输送件能快速地将投料口110周围的粉尘抽进收集罩200,并经收集罩200进入回收输送件310,然后再进入回收水箱320进行溶解,最后由循环输送件330将回收水箱320内的掺杂有粉尘的溶液输送至投料罐100中,以实现对粉尘的循环回收。相对传统的无尘投料装置10而言,本申请无需设置废气排气管,不仅节省了设置废气排气管的成本,而且实现了零废气排放的效果,更利于环保。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罐、收集罩和回用组件,所述投料罐内形成有相连通的投料口及容纳腔,所述收集罩邻近所述投料口设置,所述回用组件包括回收输送件、回收水箱和循环输送件,所述回收水箱通过所述回收输送件与所述收集罩连通,所述投料罐通过所述循环输送件与所述回收水箱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尘投料装置还包括除湿组件;
所述除湿组件设置于所述回收输送件与所述收集罩之间,并且所述除湿组件分别与所述回收输送件和所述收集罩相连通;
所述回收输送件为真空输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组件包括除湿腔体和加热件,所述除湿腔体设置于所述回收输送件与所述收集罩之间,并且所述除湿腔体分别与所述回收输送件和所述收集罩相连通,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及/或,
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体的外壁上;及/或,
所述加热件为智能温控加热件,及/或,
所述除湿组件还包括螺旋件,所述螺旋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组件的截面呈双锥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输送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真空负压器和第二真空管,所述真空负压器通过所述第一真空管与所述除湿组件连通,所述回收水箱通过所述第二真空管与所述真空负压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尘投料装置还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设置于所述收集罩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罩包括罩体和连接软管,所述罩体邻近所述投料口设置,所述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罩体上,并且所述罩体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除湿组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外壁上;及/或,
所述罩体为倒漏斗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件包括循环泵和循环管,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回收水箱连通,所述投料罐通过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循环泵连通;及/或,
所述回收水箱还形成有补水管道。
10.一种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尘投料装置。
CN202320543642.0U 2023-03-17 2023-03-17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Active CN219859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3642.0U CN219859587U (zh) 2023-03-17 2023-03-17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3642.0U CN219859587U (zh) 2023-03-17 2023-03-17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9587U true CN219859587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3642.0U Active CN219859587U (zh) 2023-03-17 2023-03-17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9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4483A (zh) 一种高效环保型的除尘装置
CN219859587U (zh) 无尘投料装置及投料设备
CN201632468U (zh) 一种吹吸气流控制粉尘及净化装置
CN105195285B (zh) 气力输送花生装置
CN212701078U (zh) 一种水循环喷淋吸收装置
CN214159744U (zh) 一种人造板生产线余料破碎回收装置
CN211887930U (zh) 一种风吹式大米加工除尘装置
CN214764286U (zh) 一种粮食输送机除尘装置
CN209064946U (zh) 链条输送机
CN214612153U (zh) 一种行列式制瓶机用辅助上料机构
CN210660162U (zh) 一种煤矿开采用的通风装置
CN212915021U (zh) 一种静电塑粉回收装置
CN210616991U (zh) 一种pvc手套原料袋防落装置
CN211657357U (zh) 一种提升成粒度的小型饲料颗粒机
CN207266834U (zh) 一种料仓收尘回用装置
CN206253005U (zh) 氟化物处理系统
CN105597443B (zh) 一种焚烧炉烟气净化装置
CN207413045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粉碎机除尘装置
CN205391991U (zh) 一种焚烧炉烟气净化装置
CN206325635U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106827285A (zh) 橡胶母粒冷却系统
CN218250145U (zh) 二氯异氰尿酸钠连续生产系统
CN209935200U (zh) 摆动筛
CN220901008U (zh) 一种兰炭筛分装置
CN107934600A (zh) 一种自动物料传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