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8501U -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8501U
CN219858501U CN202320899226.4U CN202320899226U CN219858501U CN 219858501 U CN219858501 U CN 219858501U CN 202320899226 U CN202320899226 U CN 202320899226U CN 219858501 U CN219858501 U CN 219858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rrick
backrest
base
drilling
drilling der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92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后初
胡叶军
陈俊安
张伟
黄国昌
李平
洪彬彬
李静然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North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North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North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8992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8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8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8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包括底座、靠背架、顶梁和垫块,两个靠背架对称、倾斜地固定在底座上,顶梁固定在两个靠背架的顶端,垫块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支撑井架,靠背架的高度不小于两个靠背架底端之间间距的1.5倍,靠背架的侧面直接构成供井架抵靠的抵靠面。通过将靠背架的高度不小于两个靠背架底端之间的间距的1.5倍相对延长靠背架的长度;使靠背架的侧面直接构成抵靠面,增大了井架和靠背架的接触面积,改善了井架放置在钻井井架搬运装置上局部受力过大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架与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接触面积小导致井架容易产生局部变形,且在运输时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设备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和水文钻井中需要提前安装好钻井设备,通过钻井设备进行钻井的业务。钻井设备可重复使用,在一口井钻井施工结束后,需要把钻井设备运输到下一个井场重新安装使用,因此需要将钻井设备进行拆卸运输。
钻井设备中的井架体积大、重量大,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大型卡车来装运,且一个钻井设备中往往具有多节井架,井架上设置有梯子、管线、滑轮和电线等附件,为了避免井架上的部件或附件被磕碰,因此每节井架均需要单独的卡车来搬运,且需要将井架上的梯子等各种附件拆卸下来,井架等附件在拆装过程需要将较多的紧固件拆除,进而导致井架附件拆装过程麻烦、井架拆装效率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28074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撬装钻机井架托运支架,该支架包括底座、架体和斜垫板(即垫块),架体包括倾斜布置在底座上的靠背架和设置在靠背架顶端并与靠背架固定连接的顶梁,斜垫板设置在底座上并与靠背架接触。此外在架体上还设置有横撑和压紧装置,使用横撑对井架进行支撑,使用压紧装置在支撑之后对井架进行固定。
然而,上述方案中使用横撑对井架进行支撑,使得井架只有部分的表面起到支撑作用,而井架的质量、体积较大,因此较小的接触面积会导致局部压强大,一是容易造成井架产生局部变形,二是由于接触面积小导致运输时稳定性不好。此外,上述方案中架体的靠背架与底座之间的角度较小,也即靠背架的倾斜程度较小,这就导致两侧井架放置在支架上时,两侧井架底端之间的距离较大而顶端之间的距离较小,井架的顶端容易发生干涉;若要避免井架在顶端的干涉,那么就需要增大底座的长度,进而会导致支架占用空间加大,不方便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井架与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接触面积小导致井架容易产生局部变形,且在运输时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包括底座、靠背架、顶梁和垫块,靠背架具有两个且对称、倾斜地固定在底座上,顶梁固定在两个靠背架的顶端,垫块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支撑井架,靠背架的高度不小于两个靠背架底端之间的间距的1.5倍,靠背架的侧面直接构成供井架抵靠的抵靠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进行改进,通过将靠背架的高度不小于两个靠背架底端之间的间距的1.5倍进而相对延长靠背架的长度;使靠背架的侧面直接构成供井架抵靠的抵靠面,增大了井架和靠背架的接触面积,进而改善了井架放置在钻井井架搬运装置上局部受力过大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架与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接触面积小导致井架容易产生局部变形,且在运输时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进一步地,靠背架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为75°-8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靠背架与底座之间的夹角较大,进而使得放置在靠背架上的井架倾斜角度增大,从而使得井架的顶端不易发生干涉,因此可以缩小靠背架底端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缩小底座的尺寸,减小占用面积。
进一步地,两个靠背架的中部之间固定有加固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固梁对靠背梁进行加固支撑,提高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每个靠背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靠背梁和连接在两个靠背梁中部之间的第一连接梁,靠背梁倾斜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进一步地,每个靠背架还包括连接在两个靠背梁顶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进一步提升靠背架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与靠背架的底端之间具有间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间隔可以用于容纳井架上的附件或者容纳井架上的突出于井架的部件。
进一步地,垫块的远离靠背架的一端与底座的端部对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进行固定,且尽量增大间隔的宽度,使得间隔内可以容纳尺寸更大的附件。
进一步地,垫块呈直角梯形结构,且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腰用于支撑井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利用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腰对井架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利用直角梯形结构的与靠背架相邻近的边形成容纳空间,对井架抵靠后井架的最低端的部位进行止挡。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底梁,所述靠背架和垫块均固定设置在底梁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底座的结构简单,底梁平行使得靠背架结构能够完全相同,便于模块化加工制造。
进一步地,底座和靠背架的总高与底座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1-1.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增大底座和靠背架的高度,使其能放置宽度更宽的井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11、底梁;2、靠背架;21、靠背梁;22、第一连接梁;23、第二连接梁;3、顶梁;4、垫块;5、加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以下简称搬运装置)的实施例1中:
通过设置倾斜布置的靠背架,将靠背架的侧面直接构成供井架抵靠的抵靠面,进而增大井架与搬运装置的接触面积,避免井架局部受力过大造成变形;此外靠背架的高度不小于两个靠背架底端之间的间距的1.5倍,有利于增大井架在放置在搬运装置上之后的顶端的距离,避免发生干涉。
如图1所示,该搬运装置包括底座1、靠背架2、顶梁3和垫块4,靠背架2具有两个且对称、倾斜地固定在底座1上,顶梁3固定在两个靠背架2的顶端,垫块4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支撑井架。
如图1和图3所示,底座1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底梁11以及设置在两根底梁11之间的两根连接底梁,连接底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底梁11的中部且相互间隔布置,优选地,每根连接底梁设置在底梁11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处,保持两根底梁11始终平行并加固底座1。靠背架2和垫块4焊接在底梁11上,其中垫块4具有四个,分别设置在两根底梁11的端部,且垫块4呈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具有靠近靠背架2的上底,用于支撑井架的斜腰以及远离上底的下底,垫块4的下底与底梁11的端部平齐。垫块4的梯形上底朝向靠背架2并与靠背架2间隔布置,进而在垫块4的上底和靠背架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用来容纳井架上的部件。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保持该搬运装置的结构稳定,因此两个靠背架2之间固定有加固梁5,也就是说两个靠背架2的底端通过底座1进行连接固定,中间位置通过加固梁5进行固定连接,顶端通过顶梁3加固连接,进而使得整个搬运装置受力均匀,结构稳定。每个靠背架2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靠背梁21和连接在两个靠背梁21中部之间的第一连接梁22和连接在顶端的第二连接梁23,第一连接梁22与加固梁5处于同一高度进一步提升该搬运装置的强度,第二连接梁23与顶梁3相邻布置。同时靠背梁21、两个连接梁均可以与井架接触,也即靠背架2的侧面直接构成供井架抵靠的抵靠面。
此外,靠背架2和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75°-80°,底座1和靠背架2的总高与底座1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1-1.3,靠背架2的高度不小于两个靠背架2底端之间的间距的1.5倍。本实施例中靠背架2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77°,底座1和靠背架2的总高与底座1长度的比值为1.2,靠背架2的高度等于两个靠背架2底端之间的间距的2倍。通过将靠背架2和底座1之间设置较大的夹角使得靠背架2顶端的距离增大,进而使得放置在该搬运装置上的井架的顶端距离增大,不易发生干涉;通过设置底座1和靠背架2的总高与底座1长度的比值和靠背架2的高度与两个靠背架2底端之间的间距的比值使得增大靠背架2的长度,便于提供更大的抵靠面。
当需要进行井架的搬运时,先将该搬运装置两个一组放在地面上,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井架的长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搬运装置的距离设置为井架长度的三分之二,用吊车把一节井架放置在两个搬运装置的一侧,并使得井架的两端相对于两个搬运装置延伸的距离近似,保证井架放在两个搬运装置的位置均匀,然后相应的在两个搬运装置的另一侧放置另外一个井架,然后用铰链把装置两侧的井架固定在装置靠背梁上部合适的位置,之后使用两个吊车同时吊起两个搬运装置,放在车辆的车厢内,最后完成搬运装置在车辆上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2中:针对底座和靠背架的总高与底座长度的比值设置,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设定值。本实施例中可将底座和靠背架的总高与底座长度的比值设置为1.1、1.3等其他的数值,也可以超出1.1-1.3的范围,如设置为2。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3中:针对底座的设置形式,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底座设置为钢板,靠背架和垫块设置在钢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4中:针对垫块的设置形式,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垫块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垫块,三角形的斜边用于支撑井架。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5中:针对垫块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垫块的远离靠背架的一端不再与底座的端部对齐,而是使垫块端部到底座端部之间有一定间隔。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6中:针对垫块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提出一张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垫块与靠背架紧邻设置,此时垫块与靠背架的底端不再具有容纳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7中:针对靠背架的设置,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仅在两个靠背梁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梁,不再设置第二连接梁。当然还可以不再在两个靠背梁之间设置连接梁。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8中:针对靠背架的设置,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两个靠背架之间不再设置加固梁,通过底座和顶梁对靠背架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9中:针对靠背架与底座之间的夹角设置,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将靠背架与底座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76°、80°等75°-80°之间的其他值。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不在75°-80°之间的数值,如73°或81°。
在本实用新型中钻井井架搬运装置的实施例10中:针对靠背架的高度和两个靠背架底端之间的间距的设置,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将靠背架的高度设置为两个靠背架底端之间间距的1.5倍,或者是1.7倍等其他的不小于1.5的数值,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1.3倍等其他数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包括底座(1)、靠背架(2)、顶梁(3)和垫块(4),靠背架(2)具有两个且对称、倾斜地固定在底座(1)上,顶梁(3)固定在两个靠背架(2)的顶端,垫块(4)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支撑井架,其特征在于:靠背架(2)的高度不小于两个靠背架(2)底端之间的间距的1.5倍,靠背架(2)的侧面直接构成供井架抵靠的抵靠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背架(2)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75°-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靠背架(2)的中部之间固定有加固梁(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靠背架(2)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靠背梁(21)和连接在两个靠背梁(21)中部之间的第一连接梁(22),靠背梁(21)倾斜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靠背架(2)还包括连接在两个靠背梁(21)顶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梁(2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4)与靠背架(2)的底端之间具有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垫块(4)的远离靠背架(2)的一端与底座(1)的端部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垫块(4)呈直角梯形结构,且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腰用于支撑井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底梁(11),所述靠背架(2)和垫块(4)均固定设置在底梁(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井井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和靠背架(2)的总高与底座(1)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1-1.3。
CN202320899226.4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Active CN219858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9226.4U CN219858501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9226.4U CN219858501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8501U true CN21985850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9226.4U Active CN219858501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8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58501U (zh) 一种钻井井架搬运装置
CN215052151U (zh) 一种桥梁施工临时支撑装置
CN103712811B (zh) 组合梁预应力式液压支架试验台
CN203684113U (zh) 自动落梁平台装置
KR20010056695A (ko) 자동화 창고의 화물보관용 가대
CN218813214U (zh) 一种空间异型拱肋施工用侧向限位装置
CN204024084U (zh) 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
CN204040494U (zh) 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拼装胎架
CN110206289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挑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05720B (zh) 用于高空斜梁的支撑装置
CN201843352U (zh) 大柱网大面积网架结构滑架平台
CN211974467U (zh) 支撑装置
US20140232094A1 (en) Counterweight assembly for a self-propelled derrick rig assembly
CN114194357A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船烟囱分段的运输方法
CN201850762U (zh) 一种用于横梁支模架的梁底支撑架
CN203834660U (zh) 用于门式框架的支撑结构
CN215518796U (zh) 一种八字撑件
CN205033395U (zh) 一种三构件预装混凝土搅拌主站装置
CN203834805U (zh) 用于门式框架的横梁结构
CN218290223U (zh) 一种安装有伸缩梯的随车起重机
CN214494627U (zh) 一种新型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防倾倒支腿
AU620332B2 (en) Modular scaffolding platform and truss frame components therefor
CN212582424U (zh) 用于轨道梁调节装置的支撑平台及轨道梁调节装置
CN215326816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千斤顶校核架
CN208995010U (zh) 塔吊与顶紧装置的固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