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7566U -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7566U
CN219847566U CN202320906193.1U CN202320906193U CN219847566U CN 219847566 U CN219847566 U CN 219847566U CN 202320906193 U CN202320906193 U CN 202320906193U CN 219847566 U CN219847566 U CN 219847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light source
tube
bent
at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61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9061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7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7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7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后端套接于第二外管前端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前端设有弯管状光源;弯管状光源、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由于弯管状光源、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能够同时满足吸引和光照的功能,弯管状光源设于第一外管前端,可照明其正前方及四周空间,覆盖范围广,第一外管不会影响光源的照射范围,术区清晰,不会导致术者眼晕不适,第一外管后端套接于第二外管前端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外管,能够在手持第二外管不动的前提下,通过旋转第一外管并带动弯管状光源旋转,扩大了光照和吸引范围,有利于实现术中精细的大范围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背景技术
成功的外科手术最关键的前提是看得见且看得清,无影灯、显微镜、内镜等不同设备从不同角度提供了重要的光源,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光源设备,同时,吸引器吸引术区的血液、碎屑等为保持术区干净清晰提供了保障,是完成手术必不可少的手术工具。而神经系统结构重要,对手术精细要求更高,故而对光源和吸引器的要求更高,光源不能有明显的热效应,吸引器要精细轻巧且足够灵活,对神经组织不能有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深部结构,可暴露范围狭小,光照有限,难以达到同表浅部位般的明亮而清晰的暴露,且存在一定范围的视觉死角。
目前,显微镜已广泛使用,通过在显微镜下完成神经系统的显微手术达到去除病灶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神经组织的目的,但对于神经系统深部手术,显微镜光源自手术通道外射入,形成锥体形状的照明范围,由于手术通道不大,达到深部的光照不多,更因为手术通道的遮挡,深部周围部分区域存在视觉死角,看不见、看不清均会明显影响显微手术的顺利进行,可能导致病灶切除不顺利,甚至会误伤周围重要结构出现明显并发症。为了顺利完成神经系统深部手术,往往不得不延长切口、扩大向不同角度的暴露范围,使用牵开器牵开周围正常组织,最大程度显露病灶组织,同时加大显微镜光亮度,以此达到深部明亮清晰暴露的目的,但手术通道的扩大意味着正常组织的破坏增加,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显微镜亮度的提升会有明显的热效应,长时间照射会灼伤浅部的正常组织,增加不必要的创伤;或者在原暴露范围的基础上,换成神经内镜下操作,将神经内镜伸进术区提供光源,再进行手术操作,如此,需要暂停手术,更换设备和器械,操作方式也发生变化,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增加了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且设备经济成本高,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同时具备的条件难以做到大范围推广。因此,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有必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改进,来达到完成小暴露条件下神经系统深部的精细手术的目的。快速完成不同方向的手术操作,是最经济又安全有效的方法,将吸引器设计为可调节方向、自带光源与吸引器相结合是最主要的思路。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置冷光源吸引器头,包括吸引管,还包括手柄和冷光源管,所述冷光源管固定于手柄前端;所述吸引管设于冷光源管管内并将吸引管管头露出。吸引器头在吸取干净手术过程渗血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照亮手术部位,方便便利。
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吸引管管头露出于冷光源管,影响了冷光源的照射范围,导致术区清晰不足,术者眼晕不适,而且无法在保持手柄不动的情形下转动吸引管和光源,不利于精细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光源光照范围广,能够保持术区清晰,能够自由转动吸引管和光源,有利于术中精细操作。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后端套接于第二外管前端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前端设有弯管状光源;弯管状光源、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
进一步,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内分别套设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内管磁性连接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内管;
第一内管截面设有分别连接于弯管状光源两极的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
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之间设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
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抵接于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
弯管状光源固设于第一内管前端且突出于第一外管,弯管状光源、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
进一步,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之间设有弹性件,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缠绕于弹性件。
进一步,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均为弯管。
进一步,第二外管设有侧壁开口,对应侧壁开口,第二内管设有吸引侧孔,吸引侧孔连接于第二内管管腔且突出于侧壁开口。
进一步,侧壁开口为长条形;吸引侧孔滑动连接于长条形侧壁开口,用于带动第一内管在第一外管内伸缩。
进一步,第一外管前端设有与弯管状光源相适应的弧形管,弯管状光源突出于弧形管。
进一步,弧形管长度等于侧壁开口长度。
进一步,第一外管设有环形凹槽,第二外管设有与环形凹槽相匹配的环形突起,环形突起滑动连接于环形凹槽。
进一步,第二外管尾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引器的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弯管状光源、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同时满足吸引和光照的功能,弯管状光源设于第一外管前端,可照明其正前方及四周空间,覆盖范围广,第一外管不会影响光源的照射范围,术区清晰,不会导致术者眼晕不适,第一外管后端套接于第二外管前端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外管,能够在手持第二外管不动的前提下,通过旋转第一外管并带动弯管状光源旋转,扩大了光照和吸引范围,有利于实现术中精细的大范围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孔条和吸引侧孔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正负极导线安装在弹性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二外管,11-第二外管前端,12-第二外管后端,13-侧孔条,14-导线侧孔;
2-第一外管,21-第一外管前端,22-第一外管后端;
3a-第一内管,3b-第二内管,31-弯管状光源,32-吸引侧孔,33-第二内管后端,34-正负极导线,341-弹性件,35-导电环,351-第一导电环,352-第二导电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将光源和吸引器两种手术必备工具进行一体化设计,包括第一外管2和第二外管1;第一外管后端22套接于第二外管前端11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外管1;第一外管前端21设有弯管状光源31;弯管状光源31、第一外管2和第二外管1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
由于弯管状光源31、第一外管2和第二外管1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同时满足吸引和光照的功能,弯管状光源31设于第一外管前端21,可照明其正前方及四周空间,覆盖范围广,第一外管2不会影响光源的照射范围,术区清晰,不会导致术者眼晕不适,第一外管后端22套接于第二外管前端11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外管1,能够在手持第二外管1不动的前提下,通过旋转第一外管2并带动弯管状光源31旋转,扩大了光照和吸引范围,有利于实现术中精细的大范围操作。
具体地,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包括可连接吸引管的第二外管1和第一外管2,第一外管2和第二外管1内分别套设有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第一内管3a磁性连接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内管3b。
如图5所示,第二外管1为金属材质的弧形管状结构,第二外管后端12增粗并有螺纹状结构,供连接固定吸引管,第二外管前端11一圈稍凸起结构形成环形突起,与第一外管后端22的一圈稍凹陷结构形成的环形凹槽相匹配以固定连接,第一外管2能够在第二外管1内旋转。
如图2所示,第二外管1中部设有侧孔条13,为长条形空洞结构,供第二内管3b的吸引侧孔32引出并可上下活动,第二外管后端12设有导线侧孔14,供LED光源的导线引出。
第一外管2为金属材料管状结构,外径稍小于第二外管1的内径,第一外管前端21呈弧形。
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均为管状结构,非刚性材质,可形变,外径稍小于第一外管2的内径,其形状匹配第一外管2和第二外管1形成的管状结构。第一外管前端21设有弯管状光源31,优选为LED光源,呈弧形,且形状与第一外管前端21弧度一致,且伸出其外。第二内管后端33为弹性材质,封闭连接于第二外管1的导线侧孔14的尾侧,接近第二外管后端12处设计有吸引侧孔32与第二内管3b的内腔相通,并嵌于第二外管1的侧孔条13中,吸引侧孔32开口为刚性金属材质,呈喇叭状,供手指覆盖控制。
如图4所示,第二外管1与第二内管3b之间的夹层腔隙内设有弹性件341,LED光源的正负极导线34,缠绕于弹性件341上,并经第二外管1的导线侧孔14引出后接光亮度控制设备及电池。
如图3所示,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设有用于导电的导电环35,以使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相对转动时能够保持对LED光源的供电。
具体地,导电环35包括第一导电环351和第二导电环352,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截面均设有第一导电环351和第二导电环352;第一内管3a的第一导电环351对应抵接于第二内管3b的第一导电环351,第一内管3a的第二导电环352对应抵接于第二内管3b的第二导电环352。
第一内管3a的第一导电环351和第二导电环352分别连接于弯管状光源31的两极,第二外管1和第二内管3b之间的正负极导线34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连接于第二内管3b的第一导电环351和第二导电环352。当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相对转动时,两个第一导电环351之间以及两个第二导电环352之间均保持连通,从而不会影响LED光源的正常使用。
也可以单独在第一内管3a截面设置分别连接于弯管状光源31两极的第一导电环351和第二导电环352,第二外管1和第二内管3b之间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对应抵接于第一内管3a的第一导电环351和第二导电环352。当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相对转动时,第一导电环351和第二导电环352分别与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保持连通。
为实现将光源与吸引器结合,在神经系统深部手术中,为显微镜补充深部光源,消灭视野盲区,同时满足深部不同方向的可操作性、可控性,并且不增加额外的暴露空间,将创伤尽可能降至最低,本专利在以下方面进行了设计:
1)整体为细管状结构,占用体积较小,对术区通道的空间要求低,第二外管1设计成弧形,手持部位及控制负压大小的吸引侧孔32、可供吸引侧孔32移动的侧孔条13均位于第二外管1的弧形处,处于术区通道之外,手部的控制活动不会遮挡显微镜射向深部的光线。
2)第一外管前端21及LED光源均为管状弧形设计,且LED光源伸出第一外管前端21之外,可照亮前方及四周,以实现最大范围的最佳补光,使术者看得清且视频录像清晰,并可满足侧方的操作,而无需整体移动吸引器,即在术区边缘操作时也无需额外牵拉术区通道的正常组织,同时,结合第二内管3b利用侧孔条13的伸缩活动及第一外管2相对第二外管1的旋转活动,使LED光源的吸引开口可以指向360度的不同深度,即使吸引器已达术区边缘,仍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达到的位置即可完成操作,满足了可观察、可操作的要求,消灭了显微镜下的视野盲区,对术区通道的组织损伤降为最低。如此,在原手术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但创伤并不会增加,并不用使用额外的设备和器械,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有利于微创手术安全高效进行。
3)为满足LED光源处吸引器开口可以有足够的活动范围,将LED光源固定于第一内管3a并一体成型,第一内管3a和第二内管3b位于第一外管2和第二外管1形成的管腔内,由于其为非刚性材质,可形变,而且第二内管后端33为弹性材质,可拉伸,同时,第二内管3b的吸引侧孔32可在侧孔条13(13)内前后移动,可将LED光源进一步向外推出,另外,第一外管后端22与第二外管前端11以凹凸结构匹配,可360度旋转后改变第一外管前端21的弧形指向。
4)第二内管3b设有吸引侧孔32喇叭形开口匹配手指形状,方便操作,位于侧孔条13内,方便手指同步控制其位置,可推动LED光源伸出或回缩,侧孔条13的长度与LED光源位于第一外管2内的长度一致。
5)LED光源的正负极导线34缠绕于弹性件341上,可避免第二内管3b移动时正负极导线34受到拉扯发生断裂,经远离术区通道的导线侧孔14引出后接亮度控制设备和电池,使术区整洁不凌乱,同时可正常调节LED光源的亮度和更换电池等。
在使用本设计器械时,第二外管后端12接吸引管,正负极导线34与光亮度设备及电池接好固定,手持第二外管1并以一指盖住吸引侧孔32并适当调节遮盖程度,根据术中操作角度和方向,旋转第一外管2,将吸引器置入术区,观察指向部位及周围,同时进行操作,根据需要,调节吸引侧孔32在侧孔条13上的位置,伸出LED光源或回缩,进一步完成观察和操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后端套接于第二外管前端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前端设有弯管状光源;弯管状光源、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内分别套设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内管磁性连接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内管;
第一内管截面设有分别连接于弯管状光源两极的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
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之间设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
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抵接于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
弯管状光源固设于第一内管前端且突出于第一外管,弯管状光源、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依次拼接形成吸引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之间设有弹性件,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缠绕于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均为弯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外管设有侧壁开口,对应侧壁开口,第二内管设有吸引侧孔,吸引侧孔连接于第二内管管腔且突出于侧壁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侧壁开口为长条形;吸引侧孔滑动连接于长条形侧壁开口,用于带动第一内管在第一外管内伸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外管前端设有与弯管状光源相适应的弧形管,弯管状光源突出于弧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弧形管长度等于侧壁开口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外管设有环形凹槽,第二外管设有与环形凹槽相匹配的环形突起,环形突起滑动连接于环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外管尾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引器的螺纹。
CN202320906193.1U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Active CN219847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6193.1U CN219847566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6193.1U CN219847566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7566U true CN219847566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6193.1U Active CN219847566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7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3671B2 (en) Tissue res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JP5743732B2 (ja) 内視鏡手術鉗子用発光吸引注入圧排外筒
CN111803015A (zh) 活动鼻内窥镜整合吸引套管
CN219847566U (zh) 一种可转向带光源吸引器
CN206120556U (zh) 一种眼科用多功能手术刀
CN112674815A (zh) 一种多功能腹腔镜手术器械
WO2016106878A1 (zh) 一种伸缩式光源电刀笔
CN213821829U (zh) 一种咽喉头颈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吸引装置
CN215017013U (zh) 带有长度标识的消化内镜专用附件
CN205411450U (zh) 一种眼科用新型多功能手术镊
CN209645054U (zh) 输尿管软镜的止血电极部件
CN210228305U (zh) 内镜电凝止血吸引器
JP4217334B2 (ja) 内視鏡治療装置及びその高周波処置具
CN210019569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腹腔镜手术用外置举宫装置
CN109009412B (zh) 一种电凝切割器
CN208404690U (zh) 一种钉匣转弯控制装置
CN111166464A (zh) 一种内镜组织切割刀
CN212546885U (zh) 活动鼻内窥镜整合吸引套管
CN111803730B (zh) 一种咽喉头颈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吸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152609U (zh) 一种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平台
CN218739069U (zh) 一种用于软组织松解的可视化便携式微创手术套装
CN215018517U (zh) 一种行乳腺肿块微创切除手术中夹取残留肿块专用夹
CN219332713U (zh) 一种末端弯曲式腹腔镜吸引器延长装置
CN212661878U (zh) 一种改进型圈套器
CN203234800U (zh) 低创伤外科手术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