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2918U -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2918U
CN219842918U CN202320717220.0U CN202320717220U CN219842918U CN 219842918 U CN219842918 U CN 219842918U CN 202320717220 U CN202320717220 U CN 202320717220U CN 219842918 U CN219842918 U CN 219842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roller
main body
annular
en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72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和超
胡才峰
罗志明
汪承瑞
肖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72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2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2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2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该滚轮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底座、编码总成、旋钮支架、滚轮旋钮和第一功能扩展元件;编码总成装配在旋钮底座内,包括编码器和装配在编码器上的PCB板,编码器上设有固定位和旋转位,旋转位围绕设置在固定位的外围;旋钮支架装配在旋转位上,滚轮旋钮装配在旋钮支架上,用于带动编码器的旋转带转动;第一功能扩展元件装配在固定位上,与PCB板电连接。滚轮旋钮通过滚轮支架装配在编码器的外圈的旋转位上,滚轮旋钮可带动编码器外圈上的旋转带转动以实现其旋转功能;第一功能扩展元件固定装配在编码器的内圈的固定位上,当滚轮旋钮转动时,第一功能扩展元件不会随着转动,可以实现扩展更多功能。

Description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当前汽车行业里,滚轮带按压按键的设计被广泛的使用于开关类产品上,该类产品具有操作方便、节省空间的特点。常规的设计主要采用中空编码器或者金属轴编码器,但编码器的结构扭矩和角度多是固定的数值,无法满足定制的手感要求;且中空编码器的按键和旋钮为分体式活动结构,该结构无法实现中间按键同旋钮同时旋转的要求;金属轴编码器无法实现按键的需求,应用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综上,现有滚轮旋钮结构,按键和旋钮固定连接,一体式活动,导致按键无法替换成其他复杂模块,使用不便,局限性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滚轮旋钮结构局限性大的问题。
一种滚轮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底座、编码总成、旋钮支架、滚轮旋钮和第一功能扩展元件;
所述编码总成装配在所述旋钮底座内,所述编码总成包括编码器和装配在所述编码器上的PCB板,所述编码器上设有固定位和旋转位,所述旋转位围绕设置在所述固定位的至少部分外侧;
所述旋钮支架装配在所述旋转位上,所述滚轮旋钮装配在所述旋钮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编码器的旋转带转动;
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装配在固定位上,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装配在所述固定位上,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装配在所述固定盖上。
优选地,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包括电子按键和按压结构,所述电子按键安装在所述PCB板上,所述固定盖上设有与所述按压结构匹配的按压间隙,所述按压结构装配在按压间隙内,与所述电子按键匹配,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置于所述按压开关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包括指纹识别元件和/或人体参数感应元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包括功能屏,所述功能屏包括触控屏、显示屏、指纹识别元件和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装饰盖和第二功能扩展元件;
所述装饰盖装配在所述固定位上,所述固定盖装配在所述装饰盖上,所述第二功能扩展元件所述装饰盖上,与PCB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和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一环形隔板;
所述编码器主体上装配有所述PCB板;
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外侧与所述编码器主体配合形成所述旋转位,用于装配所述旋钮支架;
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内侧与所述编码器主体配合形成所述固定位,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
优选地,所述旋钮支架包括支架环形主体,所述支架环形主体安装在所述旋转位上,所述支架环形主体与所述旋转位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
所述滚轮旋钮包括旋钮环形主体,所述旋钮环形主体套装在所述支架环形主体上,且与所述编码器的旋转带相接,所述旋钮环形主体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特征,所述旋钮环形主体与所述支架环形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优选地,所述装饰盖包括装饰盖主体和从所述装饰盖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二环形隔板,所述装饰盖主体与所述固定位相接,所述第二环形隔板装配在所述固定位内,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与所述固定位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组件,所述装饰盖主体与所述固定位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组件;
所述固定盖包括固定盖主体和从所述固定盖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环形连接件,所述固定盖主体安装在所述装饰盖主体上,所述环形连接件套装在所述第二环形隔板内,所述环形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组件,所述固定盖主体与所述装饰盖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组件。
优选地,所述旋钮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从所述底座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三环形隔板;
所述PCB板安装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三环形隔板相接,所述PCB板与所述底座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组件,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三环形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五限位组件;
一种方向盘,包括方向盘骨架和上述滚轮旋钮结构,所述方向盘骨架包括中间连接部和手持盘,所述中间连接部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手持盘内,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包括滚轮支架主体、从所述滚轮支架主体外壁延伸的第一连接臂和从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边缘延伸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呈L型结构;
所述旋钮底座还包括从所述底座主体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四环形隔板,所述底座主体固定在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上,所述第四环形隔板安装在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上;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组件,所述第四环形隔板与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六限位组件;
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优先地,所述滚轮旋钮结构的所述固定盖朝向所述手持盘设置;
所述滚轮旋钮结构的所述旋转位相对所述手持盘竖转。
优先地,包括两个所述滚轮旋钮结构,分别为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第二滚轮旋钮结构,所述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所述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所述固定盖朝向不同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手持盘划分为至少包括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所述第一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朝向第一使用区域,所述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朝向第二使用区域。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临近所述方向盘设置,所述第一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使用区域均至少部分临近座椅一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滚轮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底座、编码总成、旋钮支架、滚轮旋钮和第一功能扩展元件;旋钮底座作为支撑基座,把编码总成安装在旋钮底座内;编码总成包括编码器和装配在编码器上的PCB板,在编码器的外圈设置旋转位,旋转位上安装旋钮支架形成旋转滑轨,滚轮旋钮装配在旋钮支架上,可以在旋转位与安装旋钮支架形成旋转滑轨内旋转,转动滚轮旋钮可以带动编码器外圈上的旋转带转动,装配在编码器上的PCB板可以接收发出旋转的信号,接收端收到信号作出相应动作,实现滚轮旋钮结构的旋转功能;在编码器的内圈设置固定位,第一功能扩展元件固定装配在固定位上,与PCB板电连接,第一功能扩展元件与滚轮旋钮的工作方式不同,当滚轮旋钮转动时,第一功能扩展元件不会随着转动,可以实现扩展更多功能,扩大设备使用范围,为人们提供便利,提高设备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旋钮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旋钮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钮底座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器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旋钮支架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旋钮的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装饰盖的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盖的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支架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支架的轴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方向盘的整体图。
其中,1、旋钮底座;11、底座主体;12、第三环形隔板;13、第四环形隔板;2、编码总成;21、编码器;211、编码器主体;212、第一环形隔板;22、PCB板;3、旋钮支架;4、滚轮旋钮;5、第一功能扩展元件;6、固定位;7、旋转位;8、固定盖;81、固定盖主体;82、环形连接件;9、装饰盖;91、装饰盖主体;92、第二环形隔板;10、防滑特征;14、方向盘骨架;141、中间连接部;142、手持盘;15、滚轮支架;151、滚轮支架主体;152、第一连接臂;153、第二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滚轮旋钮结构,参照图1和2,该滚轮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底座1、编码总成2、旋钮支架3、滚轮旋钮4和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编码总成2装配在旋钮底座1内,编码总成2包括编码器21和装配在编码器21上的PCB板22,编码器21上设有固定位6和旋转位7,旋转位7围绕设置在固定位6的至少部分外侧;旋钮支架3装配在旋转位7上,滚轮旋钮4装配在旋钮支架3上,用于带动编码器21的旋转带转动;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装配在固定位6上,与PCB板22电连接。
作为一示例,滚轮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底座1、编码总成2、旋钮支架3、滚轮旋钮4和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旋钮底座1作为支撑基座,把编码总成2安装在旋钮底座1内;编码总成2包括编码器21和装配在编码器21上的PCB板22,在编码器21的外圈设置旋转位7,旋转位7上安装旋钮支架3形成旋转滑轨,滚轮旋钮4装配在旋钮支架3上,可以在旋转位7与安装旋钮支架3形成旋转滑轨内旋转,转动滚轮旋钮4可以带动编码器21外圈上的旋转带转动,装配在编码器21上的PCB板22可以接收发出旋转的信号,接收端收到信号作出相应动作,实现滚轮旋钮结构的旋转功能;在编码器21的内圈设置固定位6,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固定装配在固定位6上,与PCB板22电连接,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与滚轮旋钮4的工作方式不同,当滚轮旋钮4转动时,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不会随着转动,可以实现扩展更多功能,扩大设备使用范围,为人们提供便利,提高设备实用性。
本示例中,编码器21特指中空编码器,中空编码器是一种镂空式的旋转开关,它的旋转带位于外圈,内圈固定不动,滚轮旋钮4通过旋钮支架3安装在编码器21的外圈;编码器21的旋转带转动时,装配在编码器21上的PCB板22的电路可以发出旋转的信号,接收端收到信号作出相应动作,广泛应用于空调旋钮和DV播放器旋钮等。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固定盖8,固定盖8装配在固定位6上,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装配在固定盖8上。
作为一示例,固定盖8装配在固定位6上,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装配在固定盖8上,与PCB板22电连接;这样当滚轮旋钮4转动时,固定盖8不会被带动,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不转动,可以进行替换不同的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扩展更多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按压开关,按压开关包括电子按键和按压结构,电子按键安装在PCB板22上,固定盖8上设有与按压结构匹配的按压间隙,按压结构装配在按压间隙内,与电子按键匹配,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置于按压开关的表面
作为一示例,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按压开关,该按压开关包括电子按键和按压结构,可将电子按键焊接在PCB板22上,按压结构安装在固定盖8上,固定盖8上预留出与按压结构匹配的按压间隙,按压结构装配在按压间隙内,与电子按键匹配,即可实现固定盖8按压电子按键,从而触发电子按键功能,拓展按压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包括指纹识别元件和/或人体参数感应元件。
作为一示例,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包括指纹识别元件和/或人体参数感应元件;当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为指纹识别元件时,在按压开关的表面上设一槽孔,可将指纹识别元件嵌装在按压开关的表面的槽孔内,使得指纹识别元件与PCB板22焊接或者通过线束电连接,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在滚轮旋钮结构集成在方向盘上,驾驶员通过手指触摸指纹识别元件可以快速启动车辆,指纹识别元件在识别到不同驾驶员时,也可联动整车匹配该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如座椅位置、空调温度、音乐音量、氛围灯颜色等)。
当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为人体参数感应元件时,同理,在按压开关的表面上设一槽孔,可将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例如心率/血氧传感器,心率/血氧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光电容积法测量心率和血氧的传感器)嵌装在槽孔内,使其与PCB板22连接。当用户手指触摸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出用户的心率或血氧健康状况,实现健康监测功能。
当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包括指纹识别元件和人体参数感应元件时,在按压开关的表面上设两个槽孔,将指纹识别元件嵌装在按压开关的表面的一个槽孔内,使得指纹识别元件与PCB板22焊接或者通过线束电连接,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将人体参数感应元件嵌装在按压开关的表面的另一个槽孔内,实现健康监测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包括功能屏,功能屏包括触控屏、显示屏、指纹识别元件和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一示例,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包括功能屏,功能屏安装在固定盖8上。
功能屏可以包括触控屏,在固定盖8上设一槽孔,将触控屏嵌装在槽孔内,使触控屏内侧与PCB板22焊接或者通过线束电连接,以实现触控功能。本示例中,在触控屏上显示多个功能按键,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相应的功能按键上,该触控屏会将识别到的信息传输给PCB板22,以使PCB板22实现相应功能。
功能屏可以包括显示屏,在固定盖8上设一槽孔,将显示屏嵌装在槽孔内,使显示屏内侧与PCB板22焊接或者通过线束电连接,以实现显示功能。本示例中,显示屏可以显示PCB板22输出的内容,可以显示其他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输出的内容,也可以为其他内容。
功能屏可以包括指纹识别元件,在固定盖8上设一槽孔,可将指纹识别元件嵌装在固定盖8的槽孔内,使得指纹识别元件与PCB板22焊接或者通过线束电连接,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在滚轮旋钮结构集成在方向盘上,驾驶员通过手指触摸指纹识别元件可以快速启动车辆,指纹识别元件在识别到不同驾驶员时,也可联动整车匹配该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如座椅位置、空调温度、音乐音量、氛围灯颜色等)。
功能屏可以包括人体参数感应元件,在固定盖8上设一槽孔,可将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例如心率/血氧传感器,心率/血氧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光电容积法测量心率和血氧的传感器)嵌装在槽孔内,使其与PCB板22连接。当用户手指触摸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出用户的心率或血氧健康状况,实现健康监测功能。
功能屏包括触控屏、显示屏、指纹识别元件和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滚轮旋钮结构具有触控功能、显示功能,指纹识别功能和健康监测功能中的至少一个,提高设备实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装饰盖9和第二功能扩展元件;装饰盖9装配在固定位6上,固定盖8装配在装饰盖9上,第二功能扩展元件装饰盖9上,与PCB板22电连接。
作为一示例,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装饰盖9和第二功能扩展元件,装饰盖9装配在固定位6上,固定盖8可以直接装配在固定位6上,也可以装配在装饰盖9上,为组装设备提供便利;第二功能扩展元件装饰盖9上,与PCB板22电连接,当滚轮旋钮4转动时,装饰盖9和第二功能扩展元件不会被带动,因此,可以进行替换不同的第二功能扩展元件,扩展更多功能。本示例中,装饰盖9还可以起到装饰作用,提高设备美观性;固定盖8和装饰盖9具有相同功能,可以相互替换,两者可以同时使用,用于安装不同功能元件,也可以选用其中一个,多种功能元件安装在一个结构上;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和第二功能扩展元件也具有相同功能,可以相互替换,两者可以同时使用,实现不同功能,也可以选用其中一个,实现一种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4,编码器21包括编码器主体211和从编码器主体211的一侧延伸的第一环形隔板212;编码器主体211上装配有PCB板22;第一环形隔板212的外侧与编码器主体211配合形成旋转位7,用于装配旋钮支架3;第一环形隔板212的内侧与编码器主体211配合形成固定位6,用于装配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
作为一示例,编码器21包括编码器主体211和第一环形隔板212,第一环形隔板212是从编码器主体211的一侧沿垂直方向或者接近垂直方向延伸出的;其中,编码器主体211上设置有焊接柱,PCB板22上设置有焊接孔,焊接柱与焊接孔适配,便于把PCB板22安装在编码器主体211上。本示例中,PCB板22上还焊接有构成电路的基本元器件、线束(线束通过PCB板22的线束焊接孔焊接在PCB板22上,或者,PCB板22上面的线束焊接孔可替换为接插件,线束可以通过接插件连接在PCB板22上)等。第一环形隔板212的外侧与编码器主体211配合形成旋转位7,用于装配旋钮支架3,以便实现旋转功能;第一环形隔板212的内侧与编码器主体211配合形成固定位6,用于装配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便于替换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以便实现扩展更多功能,提高设备使用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5,旋钮支架3包括支架环形主体,支架环形主体安装在旋转位7上,支架环形主体与旋转位7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滚轮旋钮4包括旋钮环形主体,旋钮环形主体套装在支架环形主体上,且与编码器21的旋转带相接,旋钮环形主体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特征10,旋钮环形主体与支架环形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作为一示例,旋钮环形主体套装在支架环形主体上,且与编码器21的旋转带相接,通过转动旋钮环形主体可以带动编码器21的旋转带转动,装配在编码器21上的PCB板22可以接收发出旋转的信号,接收端收到信号作出相应动作,实现滚轮旋钮结构的旋转功能。旋钮环形主体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特征10,增加旋钮环形主体上的摩擦,为人们转动旋钮环形主体提供便利。
本示例中,参照图2和图5,支架环形主体与旋转位7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支架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编码器21的旋转位7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块,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配合相对应匹配,便于把支架环形主体安装在旋转位7上;支架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旋转位7上对应的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凸起相对应匹配,对支架环形主体起限位支撑的作用,保障支架环形主体和旋转位7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安装拆卸支架环形主体。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在支架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第一卡块,在编码器21的旋转位7上对应设置第一卡槽;在支架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在旋转位7上对应设置第一限位槽,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旋钮环形主体与支架环形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旋钮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支架环形主体的外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相对应匹配,便于把旋钮环形主体安装在支架环形主体上;旋钮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支架环形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槽与第二限位凸起相对应匹配,对旋钮环形主体起限位支撑的作用,保障旋钮环形主体和支架环形主体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安装拆卸旋钮环形主体。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在旋钮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卡块,在支架环形主体的外壁上对应设置第二卡槽;可以在旋钮环形主体的内壁上设置第二限位凸起,支架环形主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二限位槽,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7,装饰盖9包括装饰盖主体91和从装饰盖主体91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二环形隔板92,装饰盖主体91与固定位6相接,第二环形隔板92装配在固定位6内,第二环形隔板92与固定位6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组件,装饰盖主体91与固定位6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组件;固定盖8包括固定盖主体81和从固定盖主体81的一侧延伸出的环形连接件82,固定盖主体81安装在装饰盖主体91上,环形连接件82套装在第二环形隔板92内,环形连接件82与第二环形隔板92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组件,固定盖主体81与装饰盖主体91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组件。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功能扩展元件位于装饰盖主体91的外表面,从而使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操作
作为一示例,装饰盖9包括装饰盖主体91和第二环形隔板92,第二环形隔板92是从装饰盖主体91的一侧沿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延伸出的;装饰盖主体91与固定位6相接,第二环形隔板92装配在固定位6内,便于把装饰盖9安装在固定位6上;固定盖8包括固定盖主体81和环形连接件82,环形连接件82是从固定盖主体81的一侧沿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延伸出的,固定盖主体81安装在装饰盖主体91上,环形连接件82套装在第二环形隔板92内,便于把固定盖8安装在装饰盖9上。本示例中,固定盖主体81呈圆形设计,环形连接件82从固定盖主体81的外边缘一侧延伸形成。装饰盖主体91呈形形设计,以方便固定盖8和装饰盖主体91的安装。
本示例中,参照图2和图7,第二环形隔板92与固定位6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组件,装饰盖主体91与固定位6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组件,第二环形隔板9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卡槽,固定位6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三卡槽与第三卡块相对应匹配,便于把第二环形隔板92安装在固定位6上;装饰盖主体9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槽,固定位6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三限位凸起,第三限位槽与第三限位凸起相对应匹配,对装饰盖主体91起限位支撑的作用,保障装饰盖主体91和固定位6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安装拆卸装饰盖主体9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在第二环形隔板92的外壁上设置第三卡块,在固定位6的内壁上对应设置第三卡槽;可以在装饰盖主体91的外壁上设置第三限位凸起,在固定位6的内壁上对应设置第三限位槽,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本示例中,参照图2和图8,环形连接件82与第二环形隔板92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组件,固定盖主体81与装饰盖主体91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组件,环形连接件8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卡槽,第二环形隔板92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四卡块,第四卡槽和第四卡块相对应匹配,便于把环形连接件82安装在装饰盖主体91上;固定盖主体8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限位槽,装饰盖主体91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四限位凸起,第四限位槽和第四限位凸起相对应匹配,对固定盖主体81起限位支撑的作用,保障固定盖主体81和装饰盖主体91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安装拆卸固定盖主体8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在环形连接件82的外壁上设置第四卡块,在第二环形隔板92的内壁上对应设置第四卡槽;可以在固定盖主体81的外壁上设置第四限位凸起,在装饰盖主体91的内壁上对应设置第四限位槽,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9和图10,旋钮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1和从底座主体11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三环形隔板12,PCB板22安装在底座主体11上,PCB板22与第三环形隔板12相接,PCB板22与底座主体11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组件,PCB板22与第三环形隔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五限位组件。
作为一示例,旋钮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1和第三环形隔板12,第三环形隔板12是从底座主体11的一侧沿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延伸出的;PCB板22安装在底座主体11上,PCB板22与第三环形隔板12相接,便于把编码总成2安装在旋钮底座1上。本示例中,底座主体11呈圆形设计,第三环形隔板12从底座主体11的一侧边缘延伸形成。
本示例中,参照图2和图3,PCB板22与底座主体11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组件,PCB板22与第三环形隔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五限位组件;底座主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PCB板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第一连接件穿设在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内进行固定锁紧;PCB板2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五限位槽,第三环形隔板1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五限位凸起,第五限位槽与第五限位凸起相对应匹配,对PCB板22起限位支撑的作用,保障PCB板22和第三环形隔板12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安装拆卸PCB板22。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在PCB板22的外壁上设置第五限位凸起,第三环形隔板12的内壁上设置第五限位槽,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向盘,参照图11,包括方向盘骨架14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骨架14包括中间连接部141和手持盘142;中间连接部141至少部分连接于手持盘142内,滚轮旋钮结构连接于中间连接部141上。
作为一示例,方向盘骨架14一般为镁合金材质,是方向盘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方面承受绝大部分的静动态载荷,另一方面为方向盘上其他零部件提供支撑和依附,方向盘上的发泡体、皮革、装饰件、开关、喇叭机构等功能组件都直接或间接连接在骨架上。其中,方向盘骨架14包括中间连接部141和手持盘142;中间连接部141安装在控制汽车转向的主轴上,驾驶员通过手持盘142转动主轴进行转向。滚轮旋钮结构连接于中间连接部141上,滚轮旋钮4可以呈横向布置,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设置在滚轮旋钮4的侧面,与用户方向垂直,当驾驶人员手握方向盘的手持盘142时,便于用手指前后拨动滚轮旋钮4,或者左右控制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滚轮旋钮4还可以呈竖向布置,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设置在滚轮旋钮4的侧面,朝向驾驶员,当驾驶人员手握方向盘时,便于用手指左右拨动滚轮旋钮4,上下控制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9、图10和图11,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滚轮支架15,滚轮支架15包括滚轮支架主体151、从滚轮支架主体151外壁延伸的第一连接臂152和从第一连接臂152一端边缘延伸的第二连接臂153,第一连接臂152与第二连接臂153呈L型结构;旋钮底座1还包括从底座主体11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四环形隔板13,底座主体11固定在滚轮支架主体151上,第四环形隔板13安装在滚轮支架主体151上;底座主体11与滚轮支架主体151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组件,第四环形隔板13与滚轮支架主体151之间设置有第六限位组件;第二连接臂153连接于中间连接部141上。
作为一示例,滚轮支架15包括第一连接臂152和第二连接臂153,第一连接臂152是从滚轮支架主体151外壁延伸出的,第二连接臂153是从第一连接臂152一端边缘垂直延伸出的,第一连接臂152与第二连接臂153呈L型结构,当把滚轮旋钮结构安装在汽车方向盘上时,这样设置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还与所需设备安装位贴合,美观性更好。
第四环形隔板13是从底座主体11的另一侧沿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延伸出的,底座主体11固定在滚轮支架主体151上,第四环形隔板13安装在滚轮支架主体151上,便于把旋钮底座1安装在滚轮支架15上。
底座主体1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滚轮支架主体151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对应,第二连接件穿设在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内进行固定锁紧;第四环形隔板13上设置有第六限位槽,滚轮支架主体151上设置有第六限位凸起,第六限位槽与第六限位凸起相对应匹配,对滚轮支架主体151起限位支撑的作用,保障滚轮支架主体151和第四环形隔板13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安装拆卸滚轮支架主体15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在第四环形隔板13上设置第六限位凸起,滚轮支架主体151上设置第六限位槽,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本示例中,参照图2、图9、图10和图11,创新性地将滚轮旋钮结构集成在方向盘骨架14上,实现更多开关功能,驾驶员手不用离开方向盘便可操控更多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
滚轮旋钮结构安装在中间连接部141上,第二连接臂153上设置有第五连接孔,中间连接部141上设置有第六连接孔,第五连接孔与第六连接孔相对应,第三连接件穿设在第五连接孔与第六连接孔内进行固定锁紧;第二连接臂153上设置有第七限位槽,中间连接部141上设置有第七限位凸起,第七限位槽与第七限位凸起相对应匹配,对第二连接臂153起限位支撑的作用,保障第二连接臂153和中间连接部141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安装拆卸第二连接臂153。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在第二连接臂153上设置第七限位凸起,在中间连接部141上设置第七限位槽,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用于把两个零件结构固定在一起,限位组件在两个零件结构组装时提供限位支撑,两者配合使设备整体结构组装便捷快速,安全牢靠。连接组件包括卡扣组件或螺钉组件,其中,卡扣组件可以替换成螺钉组件;螺钉组件亦可替换成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相对应匹配的卡槽和卡块,螺钉组件包括相对应匹配的连接孔和连接件,连接件可以采用螺钉与连接孔螺纹连接实现固定,也可以搭配螺母进行锁紧固定(或者采用螺栓)。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手持盘142设置;滚轮旋钮结构的旋转位7相对手持盘142竖转。
作为一示例,当滚轮旋钮结构连接于中间连接部141上时,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手持盘142设置,驾驶员手握手持盘142时,便于操控固定盖8上的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便于实现扩展功能,为驾驶员提供很大便利。滚轮旋钮结构的旋转位7相对手持盘142竖转,便于驾驶员转动旋转位7上的滚轮旋钮4,此处的竖转相对于手持盘142的垂直或者接近垂直方向转动,是一个大概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包括两个滚轮旋钮结构,分别为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不同的方向。
作为一示例,方向盘上设置有两个滚轮旋钮结构,分别为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第二滚轮旋钮结构,两个滚轮旋钮结构均连接于中间连接部141上,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不同的方向,以方便驾驶员左手和右手操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手持盘142划分为至少包括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第一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第一使用区域,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第二使用区域。
作为一示例,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可以是一体连接区域,也可以是间隔设置的区域,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是基于手持盘142的中轴线为中心划分的两个区域,可以为基于手持盘142的中轴线划分左手操作区域和右手操作区域,也可以为方向盘的左下区域和右下区域,或者方向盘的左上区域和右上区域。两个滚轮旋钮结构连接于中间连接部141上时,两个滚轮旋钮结构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使用区域,另一个设置在第二使用区域内,可以实现左右调整不同模式和调整不同参数的功能。具体地,第一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第一使用区域,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8朝向第二使用区域,以方便驾驶员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操控两个滚轮旋钮结构。例如,通过第一使用区域内的滚轮旋钮结构实现控制车辆进入不同驾驶模式的功能,通过第二使用区域内的滚轮旋钮结构实现车辆灯光调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向盘;汽车还包括座椅,座椅临近方向盘设置,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均至少部分临近座椅一侧设置。
本示例中,座椅临近方向盘设置,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均至少部分临近座椅一侧设置,当驾驶员坐在座椅上时,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内连接的滚轮旋钮结构离驾驶员的距离更近,便于驾驶员进行操作。随着汽车内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广,常规方向盘上的开关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给方向盘增加一种滚轮旋钮结构,方便驾驶员手握方向盘即可操纵更多功能。
在编码器21的外圈设置旋转位7,旋转位7上安装旋钮支架3和滚轮旋钮4,转动滚轮旋钮4可以编码器21外圈上的旋转带转动,装配在编码器21上的PCB板22可以接收发出旋转的信号,接收端收到信号作出相应动作,实现滚轮旋钮结构的旋转功能;在编码器21的内圈设置固定位6,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装配在固定位6上,与PCB板22电连接,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与滚轮旋钮4的工作方式不同,当滚轮旋钮4转动时,第一功能扩展元件5不会随着转动,可以实现扩展更多功能,扩大设备使用范围,为人们提供便利,提高设备实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钮底座、编码总成、旋钮支架、滚轮旋钮和第一功能扩展元件;
所述编码总成装配在所述旋钮底座内,所述编码总成包括编码器和装配在所述编码器上的PCB板,所述编码器上设有固定位和旋转位,所述旋转位围绕设置在所述固定位的至少部分外侧;
所述旋钮支架装配在所述旋转位上,所述滚轮旋钮装配在所述旋钮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编码器的旋转带转动;
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装配在固定位上,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装配在所述固定位上,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装配在所述固定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包括电子按键和按压结构,所述电子按键安装在所述PCB板上,所述固定盖上设有与所述按压结构匹配的按压间隙,所述按压结构装配在按压间隙内,与所述电子按键匹配,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置于所述按压开关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包括指纹识别元件和/或人体参数感应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包括功能屏,所述功能屏包括触控屏、显示屏、指纹识别元件和人体参数感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装饰盖和第二功能扩展元件;
所述装饰盖装配在所述固定位上,所述固定盖装配在所述装饰盖上,所述第二功能扩展元件所述装饰盖上,与PCB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和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一环形隔板;
所述编码器主体上装配有所述PCB板;
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外侧与所述编码器主体配合形成所述旋转位,用于装配所述旋钮支架;
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内侧与所述编码器主体配合形成所述固定位,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功能扩展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支架包括支架环形主体,所述支架环形主体安装在所述旋转位上,所述支架环形主体与所述旋转位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
所述滚轮旋钮包括旋钮环形主体,所述旋钮环形主体套装在所述支架环形主体上,且与所述编码器的旋转带相接,所述旋钮环形主体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特征,所述旋钮环形主体与所述支架环形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包括装饰盖主体和从所述装饰盖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二环形隔板,所述装饰盖主体与所述固定位相接,所述第二环形隔板装配在所述固定位内;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与所述固定位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组件,所述装饰盖主体与所述固定位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组件;
所述固定盖包括固定盖主体和从所述固定盖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环形连接件,所述固定盖主体安装在所述装饰盖主体上,所述环形连接件套装在所述第二环形隔板内,所述环形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组件,所述固定盖主体与所述装饰盖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从所述底座主体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三环形隔板;
所述PCB板安装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三环形隔板相接,所述PCB板与所述底座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组件,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三环形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五限位组件。
11.一种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骨架和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的所述滚轮旋钮结构;
所述方向盘骨架包括中间连接部和手持盘,所述中间连接部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手持盘内,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旋钮结构还包括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包括滚轮支架主体、从所述滚轮支架主体外壁延伸的第一连接臂和从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边缘延伸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呈L型结构;
所述旋钮底座还包括从所述底座主体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四环形隔板,所述底座主体固定在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上,所述第四环形隔板安装在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上;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组件,所述第四环形隔板与所述滚轮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六限位组件;
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旋钮结构的所述固定盖朝向所述手持盘设置;
所述滚轮旋钮结构的所述旋转位相对所述手持盘竖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滚轮旋钮结构,分别为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第二滚轮旋钮结构,所述第一滚轮旋钮结构和所述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所述固定盖朝向不同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盘划分为至少包括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所述第一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朝向第一使用区域,所述第二滚轮旋钮结构的固定盖朝向第二使用区域。
1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5任意一项的方向盘,所述汽车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临近所述方向盘设置,第一使用区域和第二使用区域均至少部分临近座椅一侧设置。
CN202320717220.0U 2023-03-27 2023-03-27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Active CN219842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7220.0U CN219842918U (zh) 2023-03-27 2023-03-27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7220.0U CN219842918U (zh) 2023-03-27 2023-03-27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2918U true CN219842918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7220.0U Active CN219842918U (zh) 2023-03-27 2023-03-27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2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0939B1 (en) Input device
US8648832B2 (en) Touch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JP4166477B2 (ja) 自動車用機能装置等のための容量性のコマンド装置、およびかかる装置を備えた装備部品
JP2011219084A (ja) 手センサを有する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373411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モジュール
CN219842918U (zh) 滚轮旋钮结构、方向盘及汽车
US20100201503A1 (en) Haptic feedback tactile control device
CN112208621A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触摸开关装置
KR100872742B1 (ko) 자동차용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모듈
EP1149730B1 (en) Swichting unit for steering wheel in motor vehicle
KR20190041789A (ko)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닛
CN211710581U (zh) 一种客车空调面板控制器
JP5499536B2 (ja) 車両用スイッチ
CN209904671U (zh) 一种电动车载旋转屏
EP1369768A2 (en) Control assembly for regulating a number of functions, particularly for a vehicle
CN21713774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食品加工机
CN213442749U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触摸开关装置
CN211507474U (zh) 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
CN213184082U (zh) 一种多功能操控器
CN214823563U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开关和汽车方向盘
CN210349662U (zh) 一种多功能方向盘开关结构
CN216054420U (zh) 一种按键面板控制装置
CN110884323B (zh) 一种客车空调面板控制器
CN218849347U (zh) 方向盘触压震动开关
CN217158018U (zh) 一种方向盘开关滚轮按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