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2910U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2910U
CN219842910U CN202321234166.0U CN202321234166U CN219842910U CN 219842910 U CN219842910 U CN 219842910U CN 202321234166 U CN202321234166 U CN 202321234166U CN 219842910 U CN219842910 U CN 219842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ctromagnetic relay
movable
stationary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41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陆宁
唐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41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2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2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2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有一是灭弧室的壳体;二是两静点接头,间隔设于灭弧室的顶壁,静点接头的下方设有静触点;三是两磁性件,设于灭弧室的两相对侧壁;四是动点块,设于灭弧室内并用于导通两静点接头,其设有用于抵接不同的静触点的两动触点,动触点远离对应侧的磁性件的一侧还设有浅槽,浅槽和动触点均与静触点位置相对应,动触点与静触点相抵导电时,浅槽的底面与静触点之间保有第一间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磁性件配合浅槽驱赶电弧,减少了电弧灼烧动点块的时间,增加了电磁继电器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如现有技术所公知的,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力来带动内部机械部件相对运动进而实现断开或者闭合主电源侧电路和负载侧电路的开关装置,它一般由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底座和外壳组成,磁路部分包括铁芯、线圈架、衔铁、轭铁等。当在线圈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电磁吸力,吸引衔铁进而带动、静触电吸合。当线圈断电时,电磁铁磁性消失,衔铁复位带动触电复位,动、静触电分离。
现有技术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分断功率小引起的磁场强度不够,当分断大电流的时候,会使得动触点分断过程中产生电弧,电弧灼烧动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的接触部位(触点),从而影响电磁继电器的电寿命,为此要解决好直流电磁继电器的电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有壳体、两静点接头,两磁性件,动点块。其中,壳体设有灭弧室,两静点接头间隔设于灭弧室的顶壁,静点接头的下方设有静触点,两磁性件设于灭弧室的两相对侧壁,动点块设于灭弧室内并用于导通两静点接头,动点块上设有用于抵接不同的静触点的两动触点,动触点远离对应侧的磁性件的一侧还设有浅槽,浅槽及动触点均与静触点位置相对应,动触点与静触点抵接以导电时,浅槽的底面与静触点间保有第一间隙。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两磁性件通过一正一反设置形成封闭的磁通道,浅槽设置则让对应的触点中心更接近磁性件,使得其作用在触点中心(静触点和动触点的接触点)的磁场强度更大,进而对电弧作用的电动力也更大,此外,形成的第一间隙有利于灭弧,减少了电弧灼烧触点的时间。在磁场作用下,电弧往与两静点接头的排列方向的垂直方向的灭弧室空间走,并达到最终消除。这样的设置,提高了电磁继电器的分断性能并提高了其电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动点块具有朝向静触点凸出的弧形面。弧形面设置让磁性件更接近触点中心,进而对触点中心(静触点和动触点的接触点)作用的磁通量更大,电弧电动力也更大,从而能够引导电弧的偏转运动幅度更大,以实现灭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动触点和浅槽之间形成有衔接面,静触点的中心轴线位于衔接面偏向浅槽的一侧。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触点中心(静触点和动触点的接触点)偏向于衔接面朝向磁性件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衔接面与静触点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3mm。这样,使得触点中心(静触点和动触点的接触点)偏向于衔接面朝向磁性件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一间隙大于0.3mm。第一间隙能够减少电弧对动点块的灼烧时间,其间隙的大小对于防止电弧造成的短路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浅槽由动点块朝向静触点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由动点块朝向静触点一侧内凹使得触点中心(静触点和动触点的接触电)偏向于衔接面朝向磁性件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浅槽贯穿动点块宽度方向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包括两导磁片,两导磁片分别设置在动点块的两相对侧并形成磁回路。导磁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导磁片用于配合磁性件形成间隙场,让磁感应线更加密集以加强磁性件产生磁场的磁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浅槽设有两个,两浅槽分别靠近不同的动触点,导磁片位于两个浅槽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电磁组件,以驱动动点块导通两静点接头。电磁组件通过通电的励磁作用以控制动点块和静点接头的接触。
相较于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结构,本申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在动点块上通过浅槽、弧形面设置,配合灭弧室内的磁性件产生的磁场作用,一是让磁性件通过触点中心处的磁通量增大,进而作用在电弧上的洛伦兹力就更大,使得其更好地实现偏转,以更好的实现灭弧效果;二是弧形面、触点接触过程中形成的第一间隙让电弧灼烧触点的时间更短了,灭弧的实现方式并没有改变现有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
2.通过导磁片加强磁性件的磁感应作用,提高了灭弧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点接头和动点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点接头和动点块的组合结构又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点接头和动点块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组件所形成的磁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注:1-壳体,11-灭弧室,2-动点块,21-浅槽,22-动触点,23-弧形面,24-衔接面,3-静点接头,31-静触点,4-磁性件,6-电磁组件,7-导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完整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不过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
请先参考图1,结合图2、图3、图4、图6,电磁继电器具体包括有壳体1、两静点接头3,两磁性件4,动点块2以及电磁组件6、导磁件7等部件。其中,壳体1内部设有灭弧室11,灭弧室11为密闭的空间,灭弧室内具有弧隙,能够使得电弧被强烈地游离及冷却。灭弧室11内容纳着两静点接头3,两磁性件4及动点块2,动点块2用于导通两静点接头3,其中,两静点接头3间隔设于灭弧室11的顶壁,其上方与控制电路连接,静点接头3的下方设有静触点31,两磁性件4设于灭弧室11的两相对侧壁,具体采用一正一反的摆放,磁性件4的排列方向与两静点接头3的排列方向相平行,以形成与排列方向平行的均匀磁场,动点块2上设有用于抵接不同的静触点31的两动触点22,动触点22远离对应侧的磁性件4的一侧还设有浅槽21,浅槽21及动触点22均与静触点31位置相对应,两导磁片7分别设置在动点块2的两相对侧,且并形成磁回路。当动触点22与静触点31抵接以导电时,如图4所示,浅槽21的底面与静触点31间保有第一间隙。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当外部电路需要导电连接的时候,电磁组件6进入工作将动点块2与静触接头接触,动触点22与静触点31抵接形成连通,大电流连通在触点会产生电弧。磁性件4配合导磁件7形成的磁场会施加电弧一个磁场线垂直方向的电场力,使得电弧往灭弧室11的非磁性件4所在的一侧空间移动,进而实现断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本申请两磁性件4通过一正一反设置形成封闭的磁通道,如图5所示的磁场方向,配合浅槽21的设置让对应的触点中心更接近磁性件4,使得其作用在触点中心(静触点31和动触点22的接触点)的磁场强度更大,进而使得电弧受到的电动力也更大,同时浅槽在触点接触时候的第一间隙辅助减少了电弧灼烧触点的时间,最终以达到最终消除的效果,以提高了电磁继电器的分断性能并延长了其电使用寿命。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两磁性件4的设置是为了形成作用于动静触点31接触过程所产生电弧的洛伦兹力,因此,只需要保证是一正一反摆放以形成稳定磁场即可,其具体的磁感应线方向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使用中所需控制电路的位置来设置。
具体的,请进一步参考图2与图3、图4,动点块2上具有两个浅槽21,浅槽21由动点块2朝向静触点31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且浅槽21贯穿动点块2宽度方向的两侧,这样使得静触点31和动触点的接触更方便,各自所产生的电弧不会相互干涉。动点块2还设有朝向静触点31凸出的弧形面23,动触点22和浅槽21之间形成有衔接面24,使得电弧与动点块2的接触、灼烧时间更少,更有利于保护动点块2。
具体的,请参考图4,静触点31的中心轴线位于衔接面24偏向浅槽21的一侧,衔接面24与静触点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B大于0.3mm,优选设置为0.4mm至2mm,作为一个示例,其具体可以为0.5mm,当然其具体的参数还可根据该电磁继电器的具体应用场景所需进行调整。第一间隙的距离A大于0.3mm,优选设置为0.6mm至2mm,作为示例,其具体参数可以为0.7mm,当然,其参数还可根据该电磁继电器的具体应用场景所需进行调整。第一间隙以及衔接面24和触点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电弧对动点块2、静点接头3的灼烧影响更少了,电弧在对应的距离过程内便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完成偏转。
具体的,导磁片7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具体如铁,导磁片7设置在两磁性件4形成的磁场中间,形成间隙场,以加强磁场的磁密度,让磁通量增大,使得电弧偏转的力度更大。
进一步地,静触点31所在端为静点接头3的接触端,另一端为引出端,接触端和引出端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焊接而成,接触端为弧形结构,以更好地实现静电接头和动点块2的点接触,使得产生的电弧的影响范围有限,这样,能够更好地延长使用寿命。静点接头3的接触端可采用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制成,具体为银铜合金、铜铬合金中的一种,其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体为钼,上述材料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能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同时对于灭弧也起到一定的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组件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组件6,其连接市电或者工业电便可使用,起到驱动动点块2和静电接头通断而控制电路的作用。电磁组件6通过绝缘支撑座与动点块连接。
优选地,在灭弧室11内还可以设置有防弧栅栏,其安装在驱赶电弧的运动方向,起到增强了电磁继电器的灭弧作用的效果。
优选地,在两静点接头处还可以加装绝缘套件,以起到隔绝电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灭弧室(11);
两静点接头(3),两所述静点接头(3)间隔设于所述灭弧室(11)的顶壁,所述静点接头(3)的下方设有静触点(31);
两磁性件(4),两所述磁性件(4)设于所述灭弧室(11)的两相对侧壁;
动点块(2),所述动点块(2)设于所述灭弧室(11)内并用于导通两所述静点接头(3),所述动点块(2)上设有用于抵接不同的所述静触点(31)的两动触点(22),所述动触点(22)远离对应侧的所述磁性件(4)的一侧还设有浅槽(21),所述浅槽(21)和动触点(22)均与所述静触点(31)位置相对应,所述动触点(22)与所述静触点(31)相抵接以导电时,所述浅槽(21)的底面与所述静触点(31)之间保有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点块(2)具有朝向所述静触点(31)凸出的弧形面(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22)与所述浅槽(21)之间形成有衔接面(24),所述静触点(31)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衔接面(24)偏向所述浅槽(2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面(24)与所述静触点(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大于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21)由所述动点块(2)朝向所述静触点(31)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21)贯穿所述动点块(2)宽度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导磁片(7);两所述导磁片(7)分别设置在所述动点块(2)的两相对侧并形成磁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21)设有两个,两所述浅槽(21)分别靠近不同的所述动触点(22),所述导磁片(7)位于两所述浅槽(2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组件(6),所述电磁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动点块(2)导通两所述静点接头(3)。
CN202321234166.0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219842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166.0U CN219842910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166.0U CN219842910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2910U true CN219842910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4166.0U Active CN219842910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2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7862B2 (ja) 電磁接触器
JP5806562B2 (ja) 電磁接触器
JP5918424B2 (ja) 電磁接触器
KR20140022054A (ko) 접점 기구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접촉기
KR20140145144A (ko) 접점 장치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개폐기
KR102324514B1 (ko) 직류 릴레이
JP2016072021A (ja) 接点装置
KR20200000311A (ko) 직류 릴레이
WO2021249056A1 (zh) 继电器
JP2012146526A (ja) 電磁接触器
KR101698421B1 (ko) 접점 장치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개폐기
CN219842910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10620022A (zh) 高压大电流磁力保持真空继电器
JPWO2019103063A1 (ja) 接点モジュール、接点装置、電磁継電器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機器
CN110911234B (zh) 触点机构及使用该触点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CN107527772B (zh) 低压三相双稳态永磁空气开关
CN201868348U (zh) 直流接触器
CN220856452U (zh) 接触器触头结构和接触器
CN212990988U (zh) 一种有效磁吹灭弧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0984639U (zh) 低厚度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US20230326696A1 (en) Contact apparatus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6054496U (zh) 一种灭弧配件及拍合式灭弧电磁继电器
CN216624126U (zh)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CN218039040U (zh) 一种抗短路的继电器
CN113782391B (zh) 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