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0962U - 一种减振器零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器零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40962U CN219840962U CN202320606788.5U CN202320606788U CN219840962U CN 219840962 U CN219840962 U CN 219840962U CN 202320606788 U CN202320606788 U CN 202320606788U CN 219840962 U CN219840962 U CN 2198409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affle
- shock absorber
- tube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包括外管以及内管,所述内管活动插接于所述外管的底端内部,所述内管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大小的电磁阀,所述外管顶底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设置有挡板二以及挡板一,所述外管的顶部侧壁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内管的外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挡板三,所述套环的两侧一体式设置有用于挡住透气孔的孔挡板,所述外管与内管组合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注气减振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该减振器处于工作极限时,通过提高内部气压的方式来提高该减振器的减振效果,间接降低电磁阀在此工作极限下所承受的负担,有效延长电磁阀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压工作触发机制灵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零部件。
背景技术
电磁减振器是利用电磁反应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独立悬架系统,它利用多种传感器检测路面状况和各种行驶工况,传输给电子控制器ECU,控制电磁减振器瞬间做出反应,抑制振动,保持车身稳定,特别是在车速很高,突遇障碍物时更能显出它的优势。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当处于振幅较大的环境时,传统电磁阀减振器将在短时间内快速接近减振极限,在此工作极限的条件下,用于控制油液流量的电磁阀将承受过大的工作负荷,此阀体内部相应的零件将在瞬间承受较大的油液压力,在此工作压力下,电磁阀内部各零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间接缩减了相应零件的使用寿命,加快了减振器的报废,但是由于电磁阀减振器相对传统机械减振器,价格更贵,维修成本更高,因此使用寿命的缩减同时会增加消费者的经济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零部件,能够在该减振器处于工作极限时,通过提高内部气压的方式来提高该减振器的减振效果,间接降低电磁阀在此工作极限下所承受的负担,有效延长电磁阀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压工作触发机制灵敏。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包括外管以及内管,所述内管活动插接于所述外管的底端内部,所述内管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大小的电磁阀;
所述外管顶底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设置有挡板二以及挡板一,所述外管的顶部侧壁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内管的外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挡板三;
所述挡板三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穿杆,所述穿杆活动贯穿挡板一并活动插接至杆壳的内部,且所述杆壳内部并位于穿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内弹簧;
所述外管与内管组合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注气减振组件。
所述内管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气塞。
所述外管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两侧一体式设置有用于挡住透气孔的孔挡板,所述套环与孔挡板同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杆壳。
所述注气减振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外管两侧的气管,且所述气管的顶底两端分别与挡板二以及挡板一固定连接。
所述气管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出气管,且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外管的内部连接相通,所述气管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与进气管靠近所述气管的一端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
所述气管的底端内部活动插接有内气杆,两个所述内气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板三的表面两端,而所述内气杆的顶端并位于所述气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二。
所述内管外表面并位于挡板一与挡板三之间套设有弹簧。
所述外管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贯穿内管的顶部并延伸至内管的内部,而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一。
所述内管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密封件,所述活塞杆同样活动贯穿于气塞以及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当该减振器处于幅度较大的减振工作时,内管与外管之间持续的收缩运动,使得活塞二继续向上移动并不断向外管内部注入气体,由于此时的透气孔被堵住,因此外管内部顶端的气压将不断增加,通过此增加外管内部气压的方式来实现阻碍内管的继续缩入,从而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此结构,可在该减振器处于工作极限时,通过提高内部气压的方式来提高该减振器的减振效果,间接降低电磁阀在此工作极限下所承受的负担,有效延长电磁阀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当该减振器降接近工作极限时,此时孔挡板将抵住挡板二并同时挡住透气孔,可为后续增加外管内部气压做好预备工作,使得增压工作具备灵敏的触发条件,进一步优化该减振器的减振功能,且此触发增压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电力设备的使用,间接降低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器的平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器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管;101、挡板一;102、挡板二;103、透气孔;104、活塞杆;105、活塞一;2、内管;201、挡板三;202、气塞;203、密封件;3、电磁阀;4、弹簧;5、穿杆;501、杆壳;502、套环;503、孔挡板;6、气管;601、内气杆;602、出气管;603、进气管;604、活塞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图1-3所示,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包括外管1以及内管2,内管2活动插接于外管1的底端内部,内管2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大小的电磁阀3,外管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04,且活塞杆104贯穿内管2的顶部并延伸至内管2的内部,而活塞杆10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一105,内管2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密封件203。
根据上述结构,当处于幅度不大的减振工作时,内管2将对应缩入外管1的内部,活塞一105将在内管2的内部移动并同时挤压储存于内管2内部的油液,此时,通过控制电磁阀3降低油液流动的流量,从而形成阻碍活塞一105在内管2内移动的阻力,借助此阻尼效果实现该减振器的减振工作。
参照附图1,外管1顶底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设置有挡板二102以及挡板一101,内管2的外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挡板三201,内管2外表面并位于挡板一101与挡板三201之间套设有弹簧4。
参照附图1和图3,外管1的顶部侧壁开设有透气孔103,内管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气塞202,活塞杆104同样活动贯穿于气塞202以及密封件203。
根据上述结构,内管2与外管1之间发生压缩移动时,弹簧4将会受到挤压,弹簧4的设置用于复制内管2与外管1的复位移动;而在气塞202的作用下,外管1内部的空气便可由透气孔103排出。
参照附图1和图2,外管1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套环502,套环502的两侧一体式设置有用于挡住透气孔103的孔挡板503,套环502与孔挡板503同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杆壳501,挡板三20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穿杆5,穿杆5活动贯穿挡板一101并活动插接至杆壳501的内部,且杆壳501内部并位于穿杆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内弹簧。
根据上述结构,当处于幅度较大的减振工作时,此时孔挡板503将抵住挡板二102并同时挡住透气孔103,随着内管2与外管1之间持续的收缩运动,穿杆5将继续移动,而杆壳501内部的内弹簧将会受到穿杆5的挤压,此结构,能够在减振器接近工作极限时,自动堵住透气孔103,为后续增加外管1内部气压做好预备工作,使得增压工作具备灵敏的触发条件,进一步优化该减振器的减振功能,且此触发增压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电力设备的使用,间接降低产品的成本。
参照附图2和图3,外管1与内管2组合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注气减振组件,注气减振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外管1两侧的气管6,且气管6的顶底两端分别与挡板二102以及挡板一101固定连接,气管6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出气管602,且出气管602与外管1的内部连接相通,气管6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03,出气管602与进气管603靠近气管6的一端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气管6的底端内部活动插接有内气杆601,两个内气杆601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挡板三201的表面两端,而内气杆601的顶端并位于气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二604。
根据上述结构,当处于幅度较大的减振工作时,内管2与外管1之间持续的收缩运动,使得活塞二604继续向上移动并不断向外管1内部注入气体,由于此时的透气孔103被堵住,因此外管1内部顶端的气压将不断增加,通过此增加外管1内部气压的方式来实现阻碍内管2的继续缩入,从而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此结构,可在该减振器处于工作极限时,通过提高内部气压的方式来提高该减振器的减振效果,间接降低电磁阀3在此工作极限下所承受的负担,有效延长电磁阀3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该减振器在正常使用时,当处于幅度不大的减振工作时,内管2将对应缩入外管1的内部,活塞一105将在内管2的内部移动并同时挤压储存于内管2内部的油液,此时,通过控制电磁阀3降低油液流动的流量,从而形成阻碍活塞一105在内管2内移动的阻力,借助此阻尼效果实现该减振器的减振工作,另外,内管2与外管1之间发生压缩移动时,弹簧4将会受到挤压,弹簧4的设置用于复制内管2与外管1的复位移动;
内管2与外管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穿杆5同时移动并向上顶动杆壳501内部的内弹簧,而在内弹簧带动下,套环502将会在外管1表面直线移动;与此同时,在气塞202的作用下,外管1内部的空气便可由透气孔103排出;另外,气管6与内气杆601将同时跟随着做伸缩移动,活塞二604向上移动时可以将气管6内的气体挤入外管1内;
当处于幅度较大的减振工作时,此时孔挡板503抵住挡板二102并同时挡住透气孔103,而在内管2继续缩入外管1内时,活塞二604继续向上移动并不断外管1内部注入气体,此时,外管1内部顶端的气压将不断增加,通过此增加外管1内部气压的方式实现阻碍内管2的继续缩入,从而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包括外管(1)以及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活动插接于所述外管(1)的底端内部,所述内管(2)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大小的电磁阀(3);
所述外管(1)顶底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设置有挡板二(102)以及挡板一(101),所述外管(1)的顶部侧壁开设有透气孔(103),所述内管(2)的外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挡板三(201);
所述挡板三(20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穿杆(5),所述穿杆(5)活动贯穿挡板一(101)并活动插接至杆壳(501)的内部,且所述杆壳(501)内部并位于穿杆(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内弹簧;
所述外管(1)与内管(2)组合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注气减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气塞(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套环(502),所述套环(502)的两侧一体式设置有用于挡住透气孔(103)的孔挡板(5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502)与孔挡板(503)同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杆壳(5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减振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外管(1)两侧的气管(6),且所述气管(6)的顶底两端分别与挡板二(102)以及挡板一(10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6)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出气管(602),且所述出气管(602)与所述外管(1)的内部连接相通,所述气管(6)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03),所述出气管(602)与进气管(603)靠近所述气管(6)的一端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6)的底端内部活动插接有内气杆(601),两个所述内气杆(601)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板三(201)的表面两端,而所述内气杆(601)的顶端并位于所述气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二(60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外表面并位于挡板一(101)与挡板三(201)之间套设有弹簧(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04),且所述活塞杆(104)贯穿内管(2)的顶部并延伸至内管(2)的内部,而所述活塞杆(10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一(1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减振器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密封件(203),所述活塞杆(104)同样活动贯穿于气塞(202)以及密封件(2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06788.5U CN219840962U (zh) | 2023-03-24 | 2023-03-24 | 一种减振器零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06788.5U CN219840962U (zh) | 2023-03-24 | 2023-03-24 | 一种减振器零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40962U true CN219840962U (zh) | 2023-10-17 |
Family
ID=88301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06788.5U Active CN219840962U (zh) | 2023-03-24 | 2023-03-24 | 一种减振器零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40962U (zh) |
-
2023
- 2023-03-24 CN CN202320606788.5U patent/CN2198409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838393A (en) | Hydro-mechanical stop having a restrictive passage | |
CN109185382B (zh) | 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 | |
CN219840962U (zh) | 一种减振器零部件 | |
CN107701645A (zh) | 一种复合式磁流变液减振器 | |
CN104500636A (zh) | 感测变频减振器 | |
CN209130102U (zh) | 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 | |
CN212839107U (zh) | 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 | |
CN211693333U (zh) | 一种具有密封圈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 | |
CN211693332U (zh) | 一种油气分离式三腔无空程汽车减震器 | |
CN215908302U (zh) | 气包式压缩力可调减震器 | |
CN115008965A (zh) | 一种悬架收放车轮的油气弹簧总成 | |
CN108488297A (zh) | 一种油气弹簧 | |
CN111140617A (zh) | 一种具有密封圈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 | |
CN208816583U (zh) | 一种油气弹簧 | |
CN109441990B (zh) | 一种双筒支柱式汽车减震器 | |
CN107989947B (zh) | 一种多活塞阻尼可调式减震器机构 | |
CN205859031U (zh) | 一种液压弹性缓冲减震装置 | |
CN110259866B (zh) | 一种双筒双活塞式车辆减震器 | |
CN221278341U (zh) | 一种弹簧油压避震器 | |
CN211082663U (zh) | 一种汽车液压减震器 | |
CN110873146B (zh) | 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用端盖 | |
CN211082667U (zh) | 一种汽车液压减震器 | |
CN221347707U (zh)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770026U (zh) | 一种闭缸式油气缓冲器 | |
CN217002845U (zh) | 一种改进液压减震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