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6762U - 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36762U CN219836762U CN202321056353.4U CN202321056353U CN219836762U CN 219836762 U CN219836762 U CN 219836762U CN 202321056353 U CN202321056353 U CN 202321056353U CN 219836762 U CN219836762 U CN 2198367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outlet
- air
- drying
- pipe
- pole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其中,涂布机烘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烘干腔,箱体上具有与烘干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极片适于从进口和出口穿过烘干腔;第一烘干机构,设置在烘干腔内,第一烘干机构包括均流管及多个出风管,均流管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出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口,多个出风管沿极片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出风管与均流管均连通设置。上述结构中,第一烘干机构由管道结构形成,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相较于多个气嘴而言,不必设置冗余的管路和接头,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中,极片进行涂料涂布后,需要进入至涂布机烘箱进行吹风烘干。现有技术中的的涂布机烘箱中,沿着极片的流转方向设置有多个风嘴,风嘴能够吹出热风,以对极片的表面进行烘干。但是风嘴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多个风嘴的连接管路冗余,使得涂布机烘箱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涂布机烘箱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烘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烘干腔,箱体上具有与烘干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极片适于从进口和出口穿过烘干腔;第一烘干机构,设置在烘干腔内,第一烘干机构包括均流管及多个出风管,均流管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出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口,多个出风管沿极片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出风管与均流管均连通设置。
可选地,均流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管体,两个第二管体均与第一管体连接并连通,出风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管体连接,并与第二管体连通,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第一管体的侧部。
可选地,出风管的两端为封闭端,第二管体上设置有第一切槽,出风管的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切槽,出风管的端部嵌入至第一切槽内,并且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连通。
可选地,出风口为形成在出风管上的狭缝,狭缝沿出风管的轴向延伸。
可选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极片的流转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可选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1°至5°的范围内。
可选地,涂布机烘箱还包括第二烘干机构,第二烘干机构设置在烘干腔内,第二烘干机构包括均流箱,均流箱具有第二进风口,均流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均流孔。
可选地,第二烘干机构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均流箱的侧部。
可选地,第一烘干机构和第二烘干机构分别位于极片的上下两侧。
可选地,箱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箱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烘干腔和加热腔,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第一过风口将烘干腔和加热腔连通,第二过风口将加热腔和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加热腔内设置有风机和加热结构,风机和加热结构位于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之间。
可选地,第一烘干机构为两个,两个第一烘干机构分别位于极片的上下两侧。
可选地,第一烘干机构设置在极片的下侧,涂布机烘箱还包括多个风嘴,多个风嘴设置在极片的上侧,并且多个风嘴沿着极片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涂布机烘箱还包括排风机构,排风机构设置在箱体上并与加热腔连通,排风机构位于风机的上游位置。
可选地,涂布机烘箱还包括新风机构,新风机构设置在箱体上并与加热腔连通,新风机构位于风机的上游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包括上述的涂布机烘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极片进行烘干时,极片通过进口和出口穿过烘干腔。将热风通过第一进风口通入至均流管内,热风通过均流管流至多个出风管内,热风通过出风管上的出风口排出,并对极片表面进行烘干。上述结构中,第一烘干机构由管道结构形成,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相较于多个气嘴而言,不必设置冗余的管路和接头,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烘箱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涂布机烘箱的第一烘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第一烘干结构的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中第一烘干结构的出风与极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涂布机烘箱的第一烘干结构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涂布机烘箱的烘干腔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涂布机烘箱的加热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涂布机烘箱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烘箱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涂布机烘箱的侧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烘箱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了图14中涂布机烘箱的测试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极片;10、箱体;11、烘干腔;12、进口;13、出口;14、隔板;15、加热腔;16、第一过风口;17、第二过风口;20、第一烘干机构;21、均流管;211、第一管体;212、第二管体;2121、第一切槽;22、出风管;221、第二切槽;23、第一进风口;24、出风口;30、第二烘干机构;31、均流箱;311、均流孔;32、第二进风口;33、导风板;40、风机;50、加热结构;60、排风机构;70、新风机构;80、风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涂布机烘箱的实施例一包括箱体10和第一烘干机构20。其中,箱体10内设置有烘干腔11,箱体10上具有与烘干腔11连通的进口12和出口13。极片1适于从进口12和出口13穿过烘干腔11。第一烘干机构20设置在烘干腔11内,第一烘干机构20包括均流管21及多个出风管22。均流管2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3,出风管22上设置有出风口24,多个出风管22沿极片1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出风管22与均流管21均连通设置。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极片1进行烘干时,极片1通过进口12和出口13穿过烘干腔11。将热风通过第一进风口23通入至均流管21内,热风通过均流管21流至多个出风管22内,热风通过出风管22上的出风口24排出,并对极片1的表面进行烘干,并将极片1蒸发出的溶剂吹走。上述结构中,第一烘干机构20由管道结构形成,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相较于多个气嘴而言,不必设置冗余的管路和接头,成本更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箱体10大致包括底壁、顶壁和侧壁,进而使得箱体10内形成腔体。烘干腔11设置在箱体10内,极片通过烘干腔11后能够通过第一烘干机构20进行烘干。箱体10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口12和出口13,进口12和出口13均与烘干腔11连通。因此极片1能够通过进口12进入至烘干腔11内,并通过出口13离开烘干腔11。
结合图4可以看到,上述的第一烘干机构20由多个管状结构连接形成,其作用是对极片1的表面进行烘干。
结合图1至图3可以看到,出风管22的延伸方向与极片1的流转方向垂直设置。多个出风管22沿着极片1的流转方向均匀地间隔设置,并且多个出风管22位于极片1的正下方(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出风管22也可位于极片1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均流管21的作用是将热空气通入至多个出风管22内。结合图4可以看到,均流管2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3,并且均流管21与多个出风管22均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当需要对极片1进行烘干时,极片1通过进口12和出口13通过烘干腔11。将热风从第一进风口23通入至均流管21内,热风通过均流管21流至各个出风管22内,并通过出风管22的出风口24吹至极片1表面,因此极片1在烘干腔11进行行进的过程中,表面会受到加热并烘干。
此外,将第一烘干机构20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烘干机构20可以通过管材加工形成,结构简单,并且易于制造。出风管22与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嘴相比,结构简单,且不必设置冗余的胶管以及连接头,因此能够降低涂布机烘箱的整体成本。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均流管21包括第一管体21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管体212。两个第二管体212均与第一管体211连接并连通,出风管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管体212连接,并与第二管体212连通,第一进风口23设置在第一管体211的侧部。
如图4所示,第一管体211与出风管22平行设置,两个第二管体212均与第一管体211垂直设置,并且两个第二管体21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体211的两端,两个第二管体212的第二端为封闭端。因此均流管21整体形成了“匚”型结构。
如图4所示,第一管体211的一端形成了第一进风口23,另一端为封闭端。
如图4所示,每个出风管2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第二管体212连接,并且出风管22与第二管体212的连接处连通,从而使得出风管22内部与第二管体212的内部连通。
基于上述结构,将热风从第一进风口23通入至第一管体211内,热风从第一管体211分别流至两个第二管体212内。然后热风在第二管体212内,分别流动至出风管22内,并从出风管22上的出风口24吹出至极片1的表面。
进一步地,从图4可以看到,上述结构使得第一烘干机构20形成框架结构,进而使得第一烘干机构2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工作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管体211、第二管体212以及出风管2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管体211和第二管体212均为方管,出风管22为圆管,进而使得出风口24处无棱角,消除刮伤极片1的风险。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管22的两端为封闭端,第二管体212上设置有第一切槽2121,出风管22的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切槽221,出风管22的端部嵌入至第一切槽2121内,并且第一切槽2121和第二切槽221连通。
结合图5和图6,并以图5和图6所示的方向为例,出风管22的左右两端均为封闭端。在出风管22的端部的侧部加工出切槽结构,也即第二切槽221。第二切槽221贯通出风管22的部分端壁和侧壁,使得出风管22内部在第二切槽221处与外部连通。并且出风管2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切槽221。
结合图5可以看到,第二管体212上设置有第一切槽2121,第一切槽2121贯通第二管体212的顶面以及内侧面。第二管体2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切槽2121,多个第一切槽2121的设置位置与多个出风管22的设置位置对应。两个第二管体212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切槽2121,并且两个第二管体212上的多个第一切槽2121一一对应设置。
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到,通过如此设置,在装配第一烘干机构20时,将两个第二管体212并行摆好,然后将出风管22的第二切槽221与第二管体212上的第一切槽2121嵌合,也即出风管22和第二管体212通过第二切槽221和第一切槽2121连通。然后将第一切槽2121和第二切槽221的连接处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结合图4可以看到,第一管体211和第二管体212的连接处,也可以采用上述的第一切槽2121和第一切槽2121的结构进行连接。
此外,第二管体212和出风管22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可以在第二管体212的侧部设置通孔,出风管22位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出风管22的端部设置有法兰边,通过螺钉将法兰边固定在第二管体212上,并使得出风管22内通过通孔与第二管体212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从图4可以看到,在沿着背离第一管体211的方向上,第二管体212具有多个变径段,并使得第二管体212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如此设置,使得热风在远离第一进风口23的方向上,压力逐渐增大,以补偿热风因流动产生的压力损失,保证多个出风管22中,多个出风口24处的出风量尽可能一致。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口24为形成在出风管22上的狭缝,狭缝沿出风管22的轴向延伸。
具体而言,出风口24的长度较长,宽度较窄,进而使得热风从出风口24吹出后具有较大吹力,从而保证加热烘干效果。
此外,狭缝具有加工简单以及加工精度高的特点。
进一步地,出风口24的长度,可以根据极片1的宽度进行适配性地调整。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与极片1的流转方向具有预设角度。具体而言,极片1在图1中以从右往左的方式进行流转。从图7可以看到,出风口24为朝向左的斜上方设置,进而使得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为沿着极片1的流转方向。并且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与极片1的流转方向存在夹角,因此热风不直吹极片1,而是斜吹至极片1的表面,从而使得加热烘干的效果更好。
优选地,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1°至5°的范围内。如此设置,使得从出风口24喷出的气流能够使得极片1悬浮,同时,气流能够对极片1提供一定的行进驱动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涂布机烘箱还包括第二烘干机构30。第二烘干机构30设置在烘干腔11内,第二烘干机构30包括均流箱31,均流箱31具有第二进风口32,均流箱31的侧壁上设置有均流孔311。
具体而言,热风从第二进风口32进入至均流箱31后,从均流箱31上的均流孔311吹出,并吹至极片1的表面上,实现对极片1的加热烘干。
优选地,均流孔311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地,从图2可以看到,均流箱31为方形箱,其包括底壁,以及朝向极片1的流转方向的前侧壁。从图2可以看到,多个均流孔311中,一部分设置在均流箱31的底壁的前侧,另一部分设置在均流箱31的前侧壁上。
进一步地,热风从均流箱31的底壁上的均流孔311吹出后,向下直吹极片1的表面。
如图3所示,在本实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烘干机构30还包括导风板33,导风板33设置在均流箱31的侧部。
具体而言,导风板33设置在均流箱31的前侧壁的前部位置。导风板33上端连接在箱体10的顶部,其下端为自由端,并且导风板33的下端与极片1的表面具有间隙。导风板33由上自下包括直板段和斜板段,斜板段朝向均流箱31的前侧弯折。
如此设置,热风从均流箱31的前侧壁上的均流孔311吹出后,受到导风板33的作用,向下斜吹极片1的表面,从而使得极片1的加热烘干效果更好。
如图1和图2,以及图9所示,第一烘干机构20和第二烘干机构30分别位于极片1的上下两侧,从而分别对极片1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烘干机构20位于极片1的下方,并对极片1的下表面进行加热烘干。此外,多个出风管22的斜吹,使得极片1处于悬浮状态。第二烘干机构30位于极片1的上方,并对极片1的上表面进行加热烘干。并且第一烘干机构20和第二烘干机构30均设置在烘干腔11的靠近进口12的位置处。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烘干机构20和第二烘干机构30的相对位置可以对调,此时将图9中第一烘干机构20和第二烘干机构30的设置方式沿着极片1进行上下镜像对调即可。
如图1、图2、图10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箱体10内设置有隔板14,隔板14将箱体10内的空间分隔为烘干腔11和加热腔15。隔板14上设置有第一过风口16和第二过风口17,第一过风口16将烘干腔11和加热腔15连通,第二过风口17将加热腔15和第一进风口23与第二进风口32连通。加热腔15内设置有风机40和加热结构50,风机40和加热结构50位于第一过风口16和第二过风口17之间。
具体而言,上述结构实现了热风的在箱体10内的循环使用,以下详细进行说明:
从图1可以看到,隔板14为长条形板,其设置在箱体10的中部。隔板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箱体10的顶壁和底壁连接,从而使得烘干腔11和加热腔15形成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腔体。
进一步地,“加热腔15”指的是将烘干腔11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的腔体。从图1可以看到,隔板14的朝向出口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过风口16,第一过风口将烘干腔11和加热腔15连通。因此从出风口24和均流孔311吹出的空气,能够从第一过风口16进入至加热腔15内。
从图10可以看到,隔板14的朝向出口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风口17,第二过风口17将加热腔15与第一进风口23和第二进风口32连接,因此加热腔15内的空气,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二过风口17和第一进风口23进入至第一烘干机构20内,另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二过风口17和第二进风口32进入至第二烘干机构30内。
优选地,在第一过风口16和第二过风口17处可以设置风阀,以使得气流能够单向流动。
从图10可以看到,风机40设置在加热腔15内,并位于第一过风口16和第二过风口17之间,风机40启动后,可以时气流沿着第一过风口16和第二过风口17流动。
优选地,风机40可以为轴流风机或者离心风机等等。
从图10可以看到,加热结构50设置在风机40的出风口处,因此气流从风机40流出后,可以通过加热结构50进行加热。
优选地,加热结构50可以为电加热丝、翅片换热器等等。
根据上述结构,当需要对极片1进行加热烘干时,风机40启动,加热腔15内的腔体通过风机40和加热结构50加热后,一部分通过第二过风口17和第一进风口23进入至第一烘干机构20内,另一部分通过第二过风口17和第二进风口32进入至第二烘干机构30内。第一烘干机构20和第二烘干机构30分别对极片1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进行加热烘干。烘干后位于烘干腔11内的气体,再通过第一过风口16进入至加热腔15内,从而实现往复循环。
如图1和图10所示,涂布机烘箱还包括排风机构60,排风机构60设置在箱体10上并与加热腔15连通,排风机构60位于风机40的上游位置。气流在进入风机40之前,部分通过排风机构60排出。
优选地,排风机构60可以包括与加热腔15连通的排风管,以及设置在排风管内的排风风机。
如图1和图10所示,涂布机烘箱还包括新风机构70,新风机构70设置在箱体10上并与加热腔15连通,新风机构70位于风机40的上游位置。加热腔15内可以通过新风机构70补入外部新风。
优选地,新风机构70可以包括与加热腔15连通的新风管,以及设置在新风管内的新风风机。
优选地,还可以在加热腔15内设置过滤结构,以对进入加热腔15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实施例二
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涂布机烘箱的实施例二与上述的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不再设置第二烘干机构30,而是设置两个第一烘干机构20。
具体而言,从图12可以看到两个第一烘干机构20分别位于极片1的上侧和下侧。并且两个第一烘干机构20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均流管21以及多个出风管22。进一步地,位于极片1上方的第一烘干机构20的出风管22的出风口24朝向下方,从而对极片1的上表面进行加热烘干。位于极片1下方的第一烘干机构20的出风管22的出风口24朝向上方,从而对极片1的下表面进行加热烘干。
进一步地,从图13还可以看到,两个第一烘干机构20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两个第一烘干机构20的多个出风管22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防止上下相对的两个出风管22在极片1的某一位置处过度加热。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过风口17与两个第一烘干机构20的第一进风口23均连通。
实施例三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涂布机烘箱的实施例三与上述的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采用风嘴80代替第二烘干机构30。
具体而言,从图14可以看到,风嘴80为多个,多个风嘴80设置在极片1的上方,并且多个风嘴80沿着极片1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风嘴80的出风向下,从而对极片1的上表面进行加热烘干。
进一步地,从图15还可以看到,多个风嘴80与多个出风管22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防止上下相对的风嘴80和出风管22在极片1的某一位置处过度加热。
进一步地,从图15可以看到,实施例三的涂布机烘箱还包括风箱,风箱设置在极片1的上方。风箱呈长箱体结构,并且风箱的长度方向沿着极片1的流转方向延伸。上述的多个风嘴80间隔地设置在风箱的下表面上。风箱具有进风口,上述的第二过风口17与风箱的进风口连通。
从图15还可以看到,风箱的过流面积再沿着极片流转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保证多个风嘴80具有较为均匀的出风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根据本申请的电池生产线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的涂布机烘箱。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内设置有烘干腔(11),所述箱体(10)上具有与所述烘干腔(11)连通的进口(12)和出口(13),极片(1)适于从所述进口(12)和所述出口(13)穿过所述烘干腔(11);
第一烘干机构(20),设置在所述烘干腔(11)内,所述第一烘干机构(20)包括均流管(21)及多个出风管(22),所述均流管(2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3),所述出风管(22)上设置有出风口(24),多个所述出风管(22)沿所述极片(1)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出风管(22)与所述均流管(21)均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管(21)包括第一管体(21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管体(212),两个所述第二管体(212)均与所述第一管体(211)连接并连通,所述出风管(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管体(212)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管体(212)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23)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211)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22)的两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管体(212)上设置有第一切槽(2121),所述出风管(22)的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切槽(221),所述出风管(22)的端部嵌入至所述第一切槽(2121)内,并且所述第一切槽(2121)和所述第二切槽(2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4)为形成在所述出风管(22)上的狭缝,所述狭缝沿所述出风管(22)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极片(1)的流转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1°至5°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机烘箱还包括第二烘干机构(30),所述第二烘干机构(30)设置在所述烘干腔(11)内,所述第二烘干机构(30)包括均流箱(31),所述均流箱(31)具有第二进风口(32),所述均流箱(31)的侧壁上设置有均流孔(3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机构(30)还包括导风板(33),所述导风板(33)设置在所述均流箱(31)的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机构(20)位于所述极片(1)的下侧,所述第二烘干机构(30)位于所述极片(1)的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内设置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所述箱体(10)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烘干腔(11)和加热腔(15),所述隔板(14)上设置有第一过风口(16)和第二过风口(17),所述第一过风口(16)将所述烘干腔(11)和所述加热腔(15)连通,所述第二过风口(17)将所述加热腔(15)和所述第一进风口(23)与所述第二进风口(32)连通,所述加热腔(15)内设置有风机(40)和加热结构(50),所述风机(40)和所述加热结构(50)位于所述第一过风口(16)和所述第二过风口(17)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机构(2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烘干机构(20)分别位于所述极片(1)的上下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机构(20)设置在所述极片(1)的下侧,所述涂布机烘箱还包括多个风嘴(80),多个所述风嘴(80)设置在所述极片(1)的上侧,并且多个所述风嘴(80)沿着所述极片(1)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
13.一种电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机烘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56353.4U CN219836762U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56353.4U CN219836762U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36762U true CN219836762U (zh) | 2023-10-17 |
Family
ID=88298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56353.4U Active CN219836762U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36762U (zh) |
-
2023
- 2023-05-05 CN CN202321056353.4U patent/CN2198367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40639U (zh) | 储能装置的风道结构和储能装置 | |
CN218048800U (zh) | 涂布烘箱及包括该涂布烘箱的涂布设备 | |
CN219836762U (zh) | 涂布机烘箱及电池生产线 | |
CN206222479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200112435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0410876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 |
CN208418972U (zh) | 一种多面出风卡式空调机 | |
CN113633193B (zh) |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3103045U (zh) |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 |
CN215597955U (zh) | 一种内循环加热系统 | |
CN210004743U (zh) | 一种干燥室吹风系统 | |
KR100244332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 |
CN104953095B (zh) | 一种高效高温固化干燥室 | |
CN210399238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9223182U (zh) | 一种钢带流延机的热风循环烘干装置 | |
CN211823664U (zh) | 一种安全高效的纺织烘干装置 | |
CN111720895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9223220U (zh) | 降噪风道结构及烘干机 | |
CN221029156U (zh) | 风道结构、晾衣机及浴霸 | |
CN220624202U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2227231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1720897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7903240U (zh) | 一种用于储能集装箱的空调风道结构 | |
CN220624196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20355560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