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5831U - 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5831U
CN219835831U CN202223440001.7U CN202223440001U CN219835831U CN 219835831 U CN219835831 U CN 219835831U CN 202223440001 U CN202223440001 U CN 202223440001U CN 219835831 U CN219835831 U CN 219835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massage machine
balloon
frame
righ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00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田和明
吉田敏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Medical Instruments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edical Instruments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edical Instruments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edical Instruments Mf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5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5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对施疗部位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的按摩机。按摩机具备框架、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框架配置于比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第一气囊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与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二气囊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与第一气囊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框架。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

Description

按摩机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22年4月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22-064432号的优先权。其整体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成为本说明书的公开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按摩机的气囊使用吹塑成型气囊以及熔敷气囊中的任一种。吹塑成型气囊与熔敷气囊相比空气的供排气性优异,但较为硬质,因此施疗时的体感较差。熔敷气囊与吹塑成型气囊相比较为软质,因此在施疗时的体感优异,但空气的供排气性较差。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以往技术的一例,日本国专利第4123871号公报公开了在凹形状的框架部悬吊而固定空气袋的空气按摩装置。框架部在两侧具有侧纵框架部,并且在中间部具备中间纵框架部。空气袋包括第一层的多个空气袋以及第二层的空气袋。第一层的空气袋由柔软的材料构成。第二层的空气袋由比第一层的空气袋硬质的材料构成,位于第一层的空气袋的背面侧。第一层的多个空气袋被控制为在使第二层的空气袋膨胀了的状态下膨胀收缩以对腿肚进行施疗。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国专利第4123871号公报中,空气袋在左右方向上以双支承结构被悬吊。例如第一层以及第二层的空气袋的一方端部安装于侧纵框架部的前端部。另一方端部安装于中间纵框架部的前端部。因此,当空气袋膨胀时,作为施疗部位的腿肚被向前侧按压,被施疗者的腿部容易被向前挤出。因此,有可能无法对施疗部位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状况,其目的在于对施疗部位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按摩机具备框架、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所述框架配置于比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所述第一气囊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所述第二气囊由比所述第一气囊硬质的材料构成,并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气囊之间,且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按摩机具备框架、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所述框架配置于比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所述第一气囊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所述第二气囊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气囊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在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均收缩时,所述第二气囊中的排气速度比所述第一气囊中的排气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特征、优点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明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施疗部位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机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控制座椅式按摩机的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侧施疗部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图3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侧施疗部的气囊的膨胀了的状态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侧施疗部的气囊的连接例的概要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机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侧施疗部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图6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侧施疗部的气囊的膨胀了的状态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机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立体图。
图8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侧施疗部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图8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侧施疗部的气囊的膨胀了的状态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座椅式)按摩机
101 座部
1011 侧施疗部
102 靠背部
1021 施疗单元
1022 引导部
1023 侧施疗部
104 基部
105 扶手部
1051 内壁部
106 垫腿凳
1061 脚支承部
1062 后壁部
1063 侧壁部
1064 中壁部
1065 凹部
1066 侧施疗部
1071 操作部
1072 存储部
108 控制部
1091 致动器组
1092 泵
1093 电磁阀组
1 第一气囊
11 基材
12 供排口
2 第二气囊
21 波纹部
22 基体部
23 供排口
3 框架
4 电磁阀
41 第一端口
43 第二端口
41 第三端口
F 空气
U 被施疗者
Us 肩部
Ut 大腿部
Ul 小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机100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立体图。另外,以下,有时将座椅式按摩机100称为“按摩机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就座于后述的靠背部102未倾倒的状态的按摩机100的被施疗者U观察时的前侧(正面侧)称为“前侧”,将从就座于靠背部102未倾倒的状态的按摩机100的被施疗者U观察时的后侧(背面侧)称为“后侧”。另外,将从就座于靠背部102未倾倒的状态的按摩机100的被施疗者U观察时的上侧(头侧)称为“上侧”,将从就座于靠背部102未倾倒的状态的按摩机100的被施疗者U观察时的下侧(脚侧)称为“下侧”。另外,将从就座于靠背部102未倾倒的状态的按摩机100的被施疗者U观察时的右侧称为“右侧”,将从就座于靠背部102未倾倒的状态的按摩机100的被施疗者U观察时的左侧称为“左侧”。
<1-1.按摩机100>
按摩机100具备座部101、靠背部102、左右一对基部104、左右一对扶手部105以及垫腿凳106。
座部101对就座的被施疗者U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
靠背部102支承于座部101的后端部,并对被施疗者U的头、躯干部(例如肩部Us、腰部以及脊背)以及颈部等进行支承。靠背部102能够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躺倒转动轴(省略图示)为中心而转动。靠背部102通过以躺倒转动轴为中心的转动,能够向后侧倾倒或者前侧立起。
在靠背部102配置有施疗单元1021以及左右一对引导部1022。施疗单元1021以及引导部1022配置于靠背部102的缓冲部分的内部。施疗单元1021对被施疗者U的脊背进行施疗。引导部1022沿着靠背部10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施疗单元1021支承为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即,施疗单元1021被引导部1022引导,而能够沿靠背部102的长度方向升降。
另外,在靠背部102还配置有左右一对侧施疗部1023。侧施疗部1023分别配置于靠背部102的前表面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并从靠背部102的前表面向前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施疗部1023配置于就座的被施疗者U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并对被施疗者U的上半身的侧部进行施疗。侧施疗部1023在靠背部102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被施疗者U的肩部Us相同的高度位置,并利用后述的第一气囊1对肩部Us进行施疗。
但是,侧施疗部1023的施疗部位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例如侧施疗部1023也可以在靠背部102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被施疗者U的腰部相同的高度位置,并利用第一气囊1对腰部进行施疗。
或者,左右一对侧施疗部1023也可以能够沿靠背部102的长度方向升降。这样一来,侧施疗部1023能够通过长度方向上的升降而对被施疗者U的上半身的侧部的任意的部分进行施疗。此时,侧施疗部1023能够根据规定的施疗程序、或者由后述的操作部1071接受的操作输入而升降。
基部104以立起设置于座部10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方式设置,并对扶手部105进行支承。扶手部105对被施疗者U的前臂部以及手进行支承。左右一对扶手部105为相互左右对称的形状。
垫腿凳106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座部101的前端部。垫腿凳106收容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以及脚部。垫腿凳106能够以在座部101的前端部的下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省略图示)为中心而转动。在垫腿凳106例如配置有通过膨缩而对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进行施疗的气囊(省略图示)。
<1-2.按摩机100的控制系统>
接着,参照图2对按摩机10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控制按摩机100的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2所示那样,按摩机100还具备操作部1071、存储部1072、控制部108、致动器组1091、泵1092以及电磁阀组1093。
操作部1071是用于被施疗者U进行施疗模式的选择、施疗的强弱调节等的输入装置。操作部1071经由缆线而与控制部108连接。操作部1071接受被施疗者U等的操作输入,并将基于操作输入的信号向控制部108输出。操作部1071能够相对于支架(附图标记省略)装配以及取下。支架固定于在座部101的左侧配置的扶手部105。
存储部1072是即使电力供给停止也保持所存储的信息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存储部1072例如存储有控制部108为了控制按摩机100的动作所需的程序以及数据。
控制部108例如配置于座部101的下侧,并基于从操作部1071输出的信号等,控制按摩机100的各部分。例如控制部108控制致动器组1091、泵1092以及电磁阀组1093。
致动器组1091包括多个致动器。例如致动器组1091包括使靠背部102转动的靠背部用致动器以及使垫腿凳106转动的垫腿凳用致动器。
电磁阀组1093包括设置于在按摩机100设置的气囊组的电磁阀。泵1092经由电磁阀组1093而向气囊组供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气囊组包括第一气囊1以及后述的第二气囊2。另外,上述的电磁阀包括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用的后述的电磁阀4。
电磁阀切换气囊组的膨胀、膨缩状态的维持、收缩。详细而言,电磁阀切换泵1092与气囊组之间的连通/断开。例如当通过电磁阀的动作而使泵1092与气囊连通时,从泵1092经由电磁阀向气囊供给空气F。由此,气囊膨胀。另外,电磁阀切换气囊组与外部之间的连通/断开。例如当通过电磁阀的动作而使外部与气囊连通时,气囊经由电磁阀而向外部开放。由此,气囊内的空气F被排出,气囊收缩。另外,当通过电磁阀的动作而使气囊与泵1092以及外部均不连通时,保持气囊内的空气F的量、即维持气囊的膨缩状态。
<1-3.侧施疗部1023>
接着,参照图3A~图4来说明侧施疗部1023的结构例。图3A是示出侧施疗部1023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剖视图,并示出右侧的侧施疗部1023。图3B是示出侧施疗部1023的气囊1、2的膨胀了的状态的概要性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侧施疗部1023的气囊1、2的连接例的概要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3A以及图3B示出从上侧观察由包括图1的单点划线III且与靠背部10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平面切断了的侧施疗部1023而得到的截面结构。配置于被施疗者U的左侧的侧施疗部1023的结构与图3A以及图3B的结构为左右对称,除此以外相同。
如图3A~图4所示那样,按摩机100的侧施疗部1023具有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以及框架3。侧施疗部1023的表面被能够伸缩的布(省略图示)覆盖。
框架3配置于比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3向靠背部102的前侧延伸。在图3A以及图3B中,右侧的侧施疗部1023的框架3配置于被施疗者U的肩部Us的右侧,并从靠背部102的右端部向前侧延伸。优选的是,框架3是沿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扩展的板状的构件。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框架3也可以是框体。
第一气囊1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3与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一气囊1通过膨缩而对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进行施疗。按摩机100能够通过第一气囊1的膨缩而从左右方向外侧对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进行施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施疗部位是被施疗者U的肩部Us。
第二气囊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3与第一气囊1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二气囊2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被施疗者U移动。例如第二气囊2在膨胀时,使第一气囊1朝向被施疗者U前进,而接近施疗部位。另外,第二气囊2在收缩时,使第一气囊1从被施疗者U后退而远离施疗部位。
第二气囊2由比第一气囊1硬质的材料构成。由于第二气囊2较为硬质,因此第二气囊2的供排气性比第一气囊1良好。尤其是,在使空气F自然排出时,硬质的第二气囊2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快。需要说明的是,自然排出是指不使用动力而利用内外的压力差将空气F排出。因此,通过第二气囊2的收缩,第一气囊1能够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地后退。因此,按摩机100能够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地进退,而快速地实施/解除第一气囊1对施疗部位的施疗。换言之,按摩机100能够提高针对施疗部位的施疗的响应速度,尤其是,能够迅速地解除第一气囊1的施疗。
另外,对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进行按压的第一气囊1较为软质,因此能够向被施疗者U提供柔和的体感的按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施疗者U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单个的第一气囊1以及单个的第二气囊2。若这样构成,则能够简易地构成在被施疗者U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配置的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另外,由于能够减少构成要素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按摩机100的制造成本以及制造工序数。但是,该例示并不排除在被施疗者U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的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中的至少任一者为多个的结构。
另外,第二气囊2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框架3。第二气囊2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第二气囊2的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即,配置于第一气囊1以及框架3之间的第二气囊2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为悬臂结构。
因此,第二气囊2在膨胀时使外侧的侧面被框架3限制,并向朝向被施疗者U的方向膨胀而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转动。此时,第一气囊1被第二气囊2按压外侧而接近被施疗者U。另外,由于第二气囊2形成为较为硬质,因此在收缩时通过一方端部的支承部分的弹性而向膨胀前的位置转动。此时,第一气囊1通过侧施疗部1023的表面的布的收缩而向膨胀前的位置返回。
由此,第二气囊2能够通过膨缩而迅速地转动并且增大转动幅度,并能够使第一气囊1朝向施疗部位较大地移动。此时,施疗部位不会向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被挤出。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对施疗部位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例如在图3A以及图3B中,第二气囊2的后端部与第一气囊1的后端部一起固定于框架3。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前端部分别为自由端,且能够以后端部为中心而转动。若这样构成,则第一气囊1能够与第二气囊2一起以第二气囊2的后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利用第一气囊1将施疗部位朝向靠背部102按压一些的同时进行施疗。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在利用靠背部102以及第一气囊1夹着施疗部位那样的状态下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即,如图3B所示那样,在第二气囊2膨胀而转动时,被施疗者U被夹于被施疗者U的接地面与第一气囊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接地面是与被施疗者U接触的按摩机100的表面,在图3B中是靠背部102的前表面。由此,膨胀的第一气囊1转动以使施疗部位不会移开,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但是,图3A以及图3B的例示不排除第一气囊1的前端部固定于框架3的结构,且不排除第二气囊2的前端部固定于框架3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气囊2的供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的供气速度快。例如第二气囊2的膨胀速度比第一气囊1的膨胀速度快。因此,在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均膨胀时,第二气囊2中的供气比第一气囊1中的供气先结束。
另外,在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均收缩时,第二气囊2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的排气速度快。例如第二气囊2的收缩速度比第一气囊1的收缩速度快。因此,在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均收缩时,第二气囊2中的排气比第一气囊1中的排气先结束。通过这样构成,在第二气囊2的收缩的作用下,第一气囊1保持膨胀了的状态而从施疗部位离开。由此,第一气囊1保持缓冲性直到从施疗部位离开,因此能够防止被施疗者U的体感的下降。
第一气囊1是将重叠的一对基材11的外缘部热熔敷而成的袋体。如图4所示那样,第一气囊1具有一对基材11以及供排口12。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11使用热塑性聚氨酯等聚氨酯系的树脂片。供排口12与一对基材11的内部(由一对基材11形成的袋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一气囊1经由供排口12而供排气。
另一方面,第二气囊2是中空的树脂成型件,例如使用聚乙烯通过吹塑成型而形成。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实现比第一气囊1硬质的第二气囊2。另外,能够容易地实现与第一气囊1相比膨胀速度以及收缩速度较快的第二气囊2。
如图4所示那样,第二气囊2具有波纹部21、基体部22以及供排口23。波纹部21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沿左右方向伸缩(参照图3A以及图3B)。即,波纹部21在收缩时折叠,当被供气时呈台阶状配置并沿左右方向膨胀。基体部22保持波纹部21,并且与框架3连结。
详细而言,基体部22是沿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扩展的平的中空的箱体。波纹部21配置于左侧面的中央部以及右侧面的中央部。供排口23与基体部22的内部(箱体的中空区域)连通。第二气囊2经由供排口23而供排气。
通过这样构成,第二气囊2能够与波纹部21的伸缩相应地膨缩,能够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施疗部位进退。第二气囊2容易膨缩,因此能够加快第二气囊2的供气速度以及排气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那样,在被施疗者U的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的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中的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由一个电磁阀4开闭。
详细而言,电磁阀4是在3个方向上具有空气F的出入口的三通阀。电磁阀4具有第一端口41、第二端口42以及第三端口43。第一端口41与第一气囊1的供排口12以及第二气囊2的供排口23连接。第二端口42与泵1092连接。第三端口43向按摩机100的外部开放。电磁阀4与控制部108的控制相应地,切换为第一、第二端口41、42之间的连通、以及第一、第三端口41、43之间的连通中的任一者。
例如当第一、第二端口41、42间连通时,第一、第三端口41、43间断开。因此,从泵1092送出的空气F通过电磁阀4而向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供给。因此,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膨胀。当泵1092停止时,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维持其膨缩状态。
另外,当第一、第三端口41、43之间连通时,第一、第二端口41、42之间断开。因此,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内的空气F分别与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内压相应地,通过电磁阀4向外部排出。因此,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收缩。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控制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供排气。另外,能够减少安装于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电磁阀4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按摩机100的制造成本以及制造工序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例示并不排除在被施疗者U的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的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中的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由多个电磁阀4开闭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第一气囊1的供排口12以及第二气囊2的供排口23连接不同的电磁阀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F相对于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在一个路径中供排气。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空气F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中的至少任一者在不同的路径中供排气。
另外,电磁阀4也可以不是三通阀。例如第一气囊1也可以具有多个供排口12。此时,以能够切换一部分供排口12以及泵1092之间的连通/断开的方式连接的电磁阀4也可以与以能够切换另一部分供排口12以及外部间的连通/断开的方式连接的电磁阀4不同。另外,第二气囊2也可以具有多个供排口23。此时,以能够切换一部分供排口23以及泵1092之间的连通/断开的方式连接的电磁阀4也可以与以能够切换另一部分供排口23以及外部之间的连通/断开的方式连接的电磁阀4不同。
另外,优选的是,第二气囊2的最大容积比第一气囊1的最大容积大。此处的“最大容积”是指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最大膨胀时的内部容积的大小。气囊容积越大越容易进行供排气。因此,若如上述那样构成,则第二气囊2能够更迅速地膨缩。需要说明的是,该例示不排除第二气囊2的最大容积为第一气囊1的最大容积以下的结构。
例如在被施疗者不在的状态下,最大膨胀状态的第二气囊2在左右方向上比最大膨胀状态的第一气囊1厚。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在左右方向上最大膨胀状态的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的厚度简称为“厚度”。在气囊中,越厚则越容易进行供排气。因此,若如上述那样构成,第二气囊2能够迅速地膨缩。另外,能够增长伴随着第二气囊2的膨胀而进退的第一气囊1的移动距离。因此,即使被施疗者U的体格较小,按摩机100也能够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且充分接触而进行施疗。但是,该例示并不排除在被施疗者不在的状态下最大膨胀状态的第二气囊2不比最大膨胀状态的第一气囊1在左右方向上厚的结构。
另外,在投影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时,第二气囊2的面积比第一气囊1的面积大。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投影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的面积称为“投影面积”。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第二气囊2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的排气速度快。由此,第一气囊1保持直到从施疗部位离开的缓冲性,并且能够通过第二气囊2的收缩使第一气囊1从施疗部位迅速地离开。另外,能够使第二气囊2的供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的供气速度快。
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是,在投影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时,第一气囊1的面积为第二气囊2的面积以上。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第一气囊1对施疗部位大范围地进行施疗。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第二气囊2的膨胀速度以及收缩速度比第一气囊1大,优选的是,第二气囊2的厚度以及投影面积中的至少任一者比第一气囊1大。
<2.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被施疗者U的大腿部Ut进行施疗的侧施疗部1011配置于座部101侧。侧施疗部1011分别配置于被施疗者U的左右一对大腿部Ut的左右方向的两侧。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机100的结构例的外观图。图6A是示出侧施疗部1011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剖视图,并示出右侧的侧施疗部1011。图6B是示出侧施疗部1011的气囊1、2的膨胀了的状态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6A以及图6B示出从前侧观察由包括图5的单点划线VI且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平面切断了的侧施疗部1011而得到的截面结构。配置于被施疗者U的左侧的侧施疗部1011的结构与图6A以及图6B的结构为左右对称,除此以外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侧施疗部1011的框架3分别立起设置于座部10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框架3比座部101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侧施疗部1011的表面被能够伸缩的布(省略图示)覆盖。
在图5~图6B中,框架3是扶手部105的内壁1051。内壁1051是在扶手部105的座部101侧配置的板状的构件。侧施疗部1011的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配置于内壁1051的被施疗者U侧的侧面。第一气囊1通过膨缩而对被施疗者U的大腿部Ut进行施疗。按摩机100能够通过第一气囊1的膨缩而从左右方向外侧对被施疗者U的大腿部Ut进行施疗。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定于图5~图6B的例示,框架3也可以是与内壁1051不同的构件。例如框架3也可以是从座部10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上侧延伸的构件。另外,框架3也可以是框体。
在图6A以及图6B中,第二气囊2的下端部与第一气囊1的下端部一起固定于内壁1051(即框架3)。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上端部分别为自由端,并能够以下端部为中心而转动。通过这样构成,第一气囊1能够与第二气囊2一起以第二气囊2的下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利用第一气囊1将施疗部位朝向座部101按压一些的同时进行施疗。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在利用座部101以及第一气囊1夹着施疗部位那样的状态下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即,如图6B所示那样,当第二气囊2膨胀而转动时,被施疗者U被夹在被施疗者U的接地面与第一气囊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接地面在图6B中为座部101的上表面。由此,膨胀的第一气囊1转动以使施疗部位不会移开,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但是,图6A以及图6B的例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排除第一气囊1的上端部固定于框架3的结构,且不排除第二气囊2的上端部固定于框架3的结构。
<3.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Ul进行施疗的侧施疗部1066配置于垫腿凳106。需要说明的是,“小腿部Ul”是指被施疗者U的腿部中的从膝下到脚踝的部分。侧施疗部1066分别配置于被施疗者U的各个小腿部U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以下,关于第三实施方式,说明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另外,有时对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机100的结构例的外观图。图8A是示出侧施疗部1066的结构例的概要性的剖视图,并示出被施疗者U的右腿的右侧的侧施疗部1066。图8B是示出侧施疗部1066的气囊1、2的膨胀了的状态的概要性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8A以及图8B示出从上侧观察由包括图7的单点划线VIII且与后壁部1062的上下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平面切断了的侧施疗部1066而得到的截面结构。在被施疗者U的左腿的小腿部Ul的右侧配置的侧施疗部1066的结构也与图8A以及图8B的结构相同。在被施疗者U的各个小腿部Ul的左侧配置的侧施疗部1066的结构与图8A以及图8B的结构为左右对称,除此以外相同。
如图7所示那样,垫腿凳106具备脚支承部1061、后壁部1062、左右一对侧壁部1063以及中壁部1064。脚支承部1061支承被施疗者U的脚部。后壁部1062从脚支承部1061的后端部向上侧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扩展。侧壁部1063从后壁部106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向前侧延伸,并沿上下方向扩展。中壁部1064从后壁部1062的中央部向前侧延伸,并沿上下方向扩展。
就座的被施疗者U的各个小腿部Ul收容于被后壁部1062、侧壁部1063以及中壁部1064包围的凹部1065。后壁部1062配置于比就座的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Ul靠后侧的位置。侧壁部1063相对于就座的被施疗者U的左右一对小腿部Ul配置于左右方向的两侧。中壁部1064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就座的被施疗者U的左右一对小腿部Ul之间。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侧施疗部1066的框架3、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配置于垫腿凳106。需要说明的是,侧施疗部1066的表面被能够伸缩的布(省略图示)覆盖。
框架3是框体。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在至少一个侧施疗部1066中,框架3也可以呈板状。
在图8A以及图8B中,在被施疗者U的右腿的小腿部Ul的右侧配置的侧施疗部1066的框架3立起设置于右侧的侧壁部1063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于比被施疗者U的右腿的小腿部U1靠左侧的位置以及配置于左腿的小腿部Ul的右侧的侧施疗部1066的框架3分别立起设置于中壁部1064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侧施疗部1066的框架3可以为相同的构件,也可以为不同的构件。另外,在被施疗者U的左腿的小腿部Ul的左侧配置的侧施疗部1066的框架3立起设置于左侧的侧壁部1063的内部。
侧施疗部1066的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配置于框架3的被施疗者U侧。第一气囊1通过膨缩而对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Ul进行施疗。按摩机100能够通过第一气囊1的膨缩而从左右方向外侧对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Ul进行施疗。
另外,在图8A以及图8B中,第二气囊2的后端部与第一气囊1的后端部一起固定于框架3。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前端部分别为自由端,并能够以后端部为中心而转动。若这样构成,则第一气囊1能够与第二气囊2一起以第二气囊2的后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利用第一气囊1将施疗部位朝向后壁部1062按压一些的同时进行施疗。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在利用后壁部1062以及第一气囊1夹着施疗部位那样的状态下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即,如图8B所示那样,在第二气囊2膨胀而转动时,被施疗者U被夹在被施疗者U的接地面与第一气囊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接地面在图8B中为后壁部1062的前表面。由此,膨胀的第一气囊1转动以使施疗部位不会移开,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但是,图8A以及图8B的例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不排除第一气囊1的前端部固定于框架3的结构,且不排除第二气囊2的前端部固定于框架3的结构。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侧施疗部1066搭载于座椅式按摩机100。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侧施疗部1066也可以搭载于对被施疗者U的腿部进行施疗的腿用按摩机。
<4.备注>
应认为上述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由技术方案的范围表示,且包括属于与专利技术方案均等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5.总结>
以上,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按摩机100具备框架3、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框架3配置于比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第一气囊1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3与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二气囊2由比第一气囊1硬质的材料构成,并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3与第一气囊1之间,且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二气囊2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框架3。第二气囊2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
(第一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一结构,配置于第一气囊1与框架3之间的第二气囊2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为悬臂结构。由此,第二气囊2能够通过膨缩而迅速地转动并且增大转动幅度,并能够使第一气囊1朝向施疗部位较大地移动。此时,施疗部位不会向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被挤出。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对施疗部位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另外,由于第二气囊2较为硬质,因此第二气囊2中的供排气性比第一气囊1良好。尤其是,在使空气F自然排出时,硬质的第二气囊2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快。因此,通过第二气囊2的收缩,第一气囊1能够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地后退。
因此,按摩机100能够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地进退,而快速地实施/解除第一气囊1对施疗部位的施疗。换言之,按摩机100能够提高针对施疗部位的施疗的响应速度,尤其是,能够迅速地解除第一气囊1的施疗。
另外,由于对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进行按压的第一气囊1较为软质,因此能够向被施疗者U提供柔和的体感的按摩效果。
另外,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按摩机100具备框架3、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框架3配置于比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第一气囊1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3与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二气囊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框架3与第一气囊1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第二气囊2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框架3。第二气囊2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在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均收缩时,第二气囊2中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中的排气速度快。(第二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二结构,配置于第一气囊1与框架3之间的第二气囊2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为悬臂结构。由此,第二气囊2能够通过膨缩而迅速地转动并且增大转动幅度,能够使第一气囊1朝向施疗部位较大地移动。此时,施疗部位不会向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被挤出。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对施疗部位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另外,在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均收缩时,第二气囊2中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中的排气速度快。因此,通过第二气囊2的收缩,第一气囊1在膨胀了的状态下从施疗部位离开。由此,第一气囊1保持缓冲性直到从施疗部位离开,因此能够防止被施疗者U的体感的下降。
上述的第二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第二气囊2由比第一气囊1硬质的材料构成。(第三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三结构,由于第二气囊2较为硬质,因此第二气囊2中的供排气性比第一气囊1良好。尤其是,在使空气F自然排出时,硬质的第二气囊2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快。因此,通过第二气囊2的收缩,第一气囊1能够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地后退。
因此,按摩机100能够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地进退,而快速地实施/解除第一气囊1对施疗部位的施疗。换言之,按摩机100能够提高针对施疗部位的施疗的响应速度,尤其是,能够迅速地解除第一气囊1的施疗。
另外,由于对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进行按压的第一气囊1较为软质,因此能够向被施疗者U提供柔和的体感的按摩效果。
上述的第一~第三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第一气囊1是将重叠的一对基材11的外缘部热熔敷而成的袋体,第二气囊2是中空的树脂成型件。(第四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四结构,能够容易地实现比第一气囊1硬质的第二气囊2。另外,能够容易地实现与第一气囊1相比收缩速度较快的第二气囊2。
上述的第四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第二气囊2具有:波纹部21,其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以及基体部22,其保持波纹部21并且与框架3连结。(第五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五结构,第二气囊2能够与波纹部21的伸缩相应地膨缩,并能够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施疗部位进退。第二气囊2容易膨缩,因此能够加快第二气囊2的供气速度以及排气速度。
上述的第一~第五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排气路径由一个电磁阀4开闭。(第六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六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控制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中的排气。另外,能够减少安装于第一气囊1以及第二气囊2的电磁阀4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按摩机100的制造成本以及制造工序数。
上述的第一~第六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第二气囊2的最大容积比第一气囊1的最大容积大。(第七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七结构,容积越大则越容易进行供排气,因此第二气囊2能够迅速地膨缩。
上述的第一~第七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被施疗者不在的状态下,最大膨胀状态的第二气囊2在左右方向上比最大膨胀状态的第一气囊1厚。(第八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八结构,越厚则越容易进行供排气,因此第二气囊2能够迅速地膨缩。另外,能够增长伴随着第二气囊2的膨胀而进退的第一气囊1的移动距离。因此,即使被施疗者U的体格较小,按摩机100也能够使第一气囊1相对于施疗部位迅速且充分地接触而进行施疗。
上述的第一~第八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投影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时,第二气囊2的面积比第一气囊1的面积大。
(第九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九结构,能够使第二气囊2的排气速度比第一气囊1的排气速度快。由此,第一气囊1保持直到从施疗部位离开的缓冲性,并且能够通过第二气囊2的收缩使第一气囊1从施疗部位迅速地离开。
或者,上述的第一~第八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投影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时,第一气囊1的面积为第二气囊2的面积以上。(第十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十结构,能够利用第一气囊1对施疗部位大范围地进行施疗。
上述的第一~第十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还具有对被施疗者U的躯干部进行支承的靠背部102,框架3从靠背部102向前侧延伸,第一气囊1通过膨缩而对被施疗者U的肩部Us或腰部进行施疗。(第十一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十一结构,能够通过第一气囊1的膨缩,而从左右方向外侧对被施疗者U的施疗部位(肩部Us、腰部)进行施疗。
上述的第十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第二气囊2的后端部固定于框架3。(第十二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十二结构,第一气囊1能够与第二气囊2一起以第二气囊2的后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利用第一气囊1对施疗部位朝向靠背部102按压一些的同时进行施疗。因而,按摩机100能够在利用靠背部102以及第一气囊1夹着施疗部位那样的状态下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上述的第一~第十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还具备对被施疗者U的大腿部Ut进行支承的座部101,框架3比座部101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第一气囊1通过膨缩而对被施疗者U的大腿部Ut进行施疗。(第十三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十三结构,按摩机100能够通过第一气囊1的膨缩,而从左右方向外侧对被施疗者U的大腿部Ut进行施疗。
上述的第十三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第二气囊2的下端部固定于框架3。(第十四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十四结构,第一气囊1能够与第二气囊2一起以第二气囊2的下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利用第一气囊1将施疗部位朝向座部101按压一些的同时进行施疗。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在利用座部101以及第一气囊1夹着施疗部位那样的状态下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上述的第一~第十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还具备收容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Ul的垫腿凳106,框架3、第一气囊l以及第二气囊2配置于垫腿凳106,第一气囊1通过膨缩而对小腿部Ul进行施疗。(第十五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十五结构,能够通过第一气囊1的膨缩,而从左右方向外侧对被施疗者U的小腿部Ul进行施疗。
上述的第一~第十五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第二气囊2膨胀而转动时,被施疗者U被夹在被施疗者U的接地面与第一气囊1之间。(第十六结构)
根据上述的第十六结构,膨胀的第一气囊1转动以使施疗部位不会移开,因此按摩机100能够对施疗部位稳定且以充分的强度进行施疗。

Claims (16)

1.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具备:
框架,其配置于比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
第一气囊,其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以及
第二气囊,其由比所述第一气囊硬质的材料构成,并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气囊之间,且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
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
2.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具备:
框架,其配置于比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
第一气囊,其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施疗部位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以及
第二气囊,其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气囊之间,并能够与供排气相应地膨缩,
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方端部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气囊的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能够以一方端部为中心而转动,
在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均收缩时,所述第二气囊中的排气速度比所述第一气囊中的排气速度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由比所述第一气囊硬质的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是将重叠的一对基材的外缘部热熔敷而成的袋体,
所述第二气囊是中空的树脂成型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具有:
波纹部,其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以及
基体部,其保持所述波纹部并且与所述框架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的排气路径由一个电磁阀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的最大容积比所述第一气囊的最大容积大。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施疗者不在的状态下,最大膨胀状态的所述第二气囊在左右方向上比最大膨胀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厚。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投影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时,所述第二气囊的面积比所述第一气囊的面积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投影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时,所述第一气囊的面积为所述第二气囊的面积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有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躯干部进行支承的靠背部,
所述框架从所述靠背部向前侧延伸,
所述第一气囊通过膨缩而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或腰部进行施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的后端部固定于所述框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备对所述被施疗者的大腿部进行支承的座部,
所述框架比所述座部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
所述第一气囊通过膨缩而对所述被施疗者的大腿部进行施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框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备收容所述被施疗者的小腿部的垫腿凳,
所述框架、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配置于所述垫腿凳,
所述第一气囊通过膨缩而对所述小腿部进行施疗。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气囊膨胀而转动时,所述被施疗者被夹在所述被施疗者的接地面与所述第一气囊之间。
CN202223440001.7U 2022-04-08 2022-12-20 按摩机 Active CN2198358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4432 2022-04-08
JP2022064432A JP2023154833A (ja) 2022-04-08 2022-04-08 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5831U true CN219835831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9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0001.7U Active CN219835831U (zh) 2022-04-08 2022-12-20 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54833A (zh)
CN (1) CN21983583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54833A (ja)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2028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40572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19835831U (zh) 按摩机
JP3806396B2 (ja) 手揉機能付施療機
CN112120885A (zh) 座椅式按摩机
CN220572381U (zh) 按摩机
JP5147747B2 (ja) 椅子型ストレッチ機
JP519960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47428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55794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789739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23679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059514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5279888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82826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30617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WO2008053730A1 (fr) Machine de massage de type chaise
JP533505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33504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3265571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370941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1353048A (ja) 椅子及びこの椅子のサポートユニット脱気方法
JP3819647B2 (ja)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機
JP2024027296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574922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