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2831U -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 Google Patents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2831U
CN219832831U CN202320771674.6U CN202320771674U CN219832831U CN 219832831 U CN219832831 U CN 219832831U CN 202320771674 U CN202320771674 U CN 202320771674U CN 219832831 U CN219832831 U CN 219832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extension
plate
assembly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16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佩佩
陈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16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2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2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2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该盖板组件包括具有贯穿的盖板通孔的盖板本体和电极引出件,盖板通孔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设有密封件;电极引出件包括相连接的贯通部及连接板,贯通部至少部分穿设于盖板通孔,连接板位于盖板本体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贯通部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沿贯通部的径向突出于贯通部的外表面的外延部,外延部用于压装密封件于外延部和盖板本体之间。通过设置电极引出件带有压装密封件的外延部,使密封件的回复力仅施加在外延部上,从而避免了密封件的回复力作用于连接板上,大大提高了连接板和贯通部的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方壳电池中,通常将电极组件与极柱通过转接片的方式电连接,电极组件上设置有极耳,转接片包含极柱连接区与极耳连接区,极耳连接区与极耳电连接,装配后的整体通过极柱连接区与极柱电连接,完成装配。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极柱无转接片的方式,通过在极柱的底面形成底板,极柱伸出盖板本体上的盖板通孔和外连接端进行电连接,底板位于盖板本体的靠近电极组件的一侧,底板和电极组件上引出的极耳电连接。
但是,由于底板是通过焊接与极柱连接在一起,密封件在装配之后,密封件的回复力是直接作用在底板上,从而降低底板与极柱的焊接区域的连接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由于密封件的回复力直接作用在底板上,从而降低底板与极柱的焊接区域的连接可靠性的缺陷,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盖板组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盖板本体和电极引出件,所述盖板本体具有贯穿的盖板通孔,所述盖板通孔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设有密封件;所述电极引出件包括相连接的贯通部及连接板,所述贯通部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盖板通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
所述贯通部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沿所述贯通部的径向突出于所述贯通部的外表面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用于压装所述密封件于所述外延部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极引出件带有压装密封件的外延部,能够对密封件施加压装作用力,并使密封件的回复力仅施加在外延部上,从而避免了密封件的回复力作用于连接板上,大大提高了连接板和贯通部的连接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过渡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贯通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电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贯通部为复合而成的分体结构,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贯通部复合的复合面低于所述外延部与所述密封件接触的平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与贯通部为复合而成的分体结构,可以在分别加工贯通部和连接板之后,再将两者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能够大大节省用料,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有益技术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具有弹性的密封件直接压设在连接板与贯通部的复合面的延伸面(连接板的朝向盖板本体的一面)上,从而使该复合面同时承受连接板的自身重量以及密封件的回复力,而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外延部承受了密封件的回复力,并且,通过设置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与贯通部的复合面低于外延部与密封件接触的平面,使复合面的延伸面仅需承受连接板的自身重量,从而在振动冲击等极限工况下,可以使连接板与贯通部的复合面所受力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进而降低了贯通部与连接板的复合面连接失效的风险,大幅提升结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靠近所述连接板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均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贯通部与外延部均与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扩大了贯通部与连接板的复合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两者的复合强度,使电极引出件的整体结构更为牢固。
较佳地,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通过焊接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通过焊接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优选的复合方式,使固定连接可靠稳固,从而使得两者的电连接可靠。
较佳地,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通过摩擦焊接或者钎焊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提供焊接方式中的具体优选方式。
较佳地,所述复合面的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盖板本体所在平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复合面的至少部分平行于盖板本体所在平面,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而且更易装配。
较佳地,所述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整体构成V字型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大幅降低多余的废料,降低结构件整体重量。
较佳地,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沿所述贯通部的轴向的厚度为0.5mm~2mm。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沿贯通部的轴向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以使第一连接部在具有一定的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较佳地,所述外延部沿所述贯通部的轴向的厚度为0.5mm~2.5mm;和/或,
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一体成型。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外延部沿贯通部的轴向的厚度的取值范围,避免外延部过薄达不到压装密封件的效果,而过厚影响结构件整体占用空间。通过设置贯通部与外延部一体成型,加强了外延部和贯通部的连接强度。
一种单体电池,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壳体;
如上所述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有容纳腔;
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电芯上连接有所述电极组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极引出件带有压装密封件的外延部,能够对密封件施加压装作用力,并使密封件的回复力仅施加在外延部上,从而避免了密封件的回复力作用于连接板上,大大提高了连接板和贯通部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极引出件带有压装密封件的外延部,能够对密封件施加压装作用力,并使密封件的回复力仅施加在外延部上,从而避免了密封件的回复力作用于连接板上,大大提高了连接板和贯通部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电极引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电极引出件的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盖板组件1
电极引出件10
贯通部11
连接板12
第一连接部121
过渡连接部122
第二连接部123
外延部13
复合面14
盖板本体20
盖板通孔21
密封件30
主体31
凸起32
绝缘件40
绝缘件通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组件1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包括:壳体、该盖板组件1以及电芯。
盖板组件1盖设于壳体上,并与壳体共同限定有容纳腔。电芯容纳于容纳腔内,电芯上连接有电极组件。
盖板组件1包括盖板本体20和电极引出件10,盖板本体20具有贯穿的盖板通孔21,盖板通孔21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设有密封件30。
电极引出件10的一端与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电连接,另一端至少部分穿设于盖板通孔21中。具体地,电极引出件10包括相连接的贯通部11及连接板12,贯通部11至少部分穿设于盖板通孔21,连接板12位于盖板本体20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
贯通部11靠近连接板12的一端设有沿贯通部11的径向突出于贯通部11的外表面的外延部13,外延部13用于压装密封件30于外延部13和盖板本体20之间。这样,通过设置用于压装密封件30的外延部13,能够对密封件30施加压装作用力,并使密封件30的回复力仅施加在外延部13上,从而避免了密封件30的回复力作用于连接板12上,大大提高了连接板12和贯通部11的连接可靠性。
外延部13可以为台阶结构,台阶结构沿贯通部11的周向间断设置,也可以连续设置;台阶结构通过沿贯通部11的周向闭环连续设置,可以形成类似于法兰边的闭环连续结构。但不限于此,外延部13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压装密封件30的功能的结构。
较佳地,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一体成型。这样,通过设置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一体成型,加强了外延部13和贯通部11的连接强度。电极引出件10的材料为金属。
具体地,连接板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1、过渡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第一连接部121与贯通部11连接,第二连接部123与极耳电连接。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与贯通部11为复合而成的分体结构,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与贯通部11复合的复合面14低于外延部13与密封件30接触的平面。这样,通过设置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与贯通部11为复合而成的分体结构,可以在分别加工贯通部11和连接板12之后,再将两者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能够大大节省用料,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有益技术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具有弹性的密封件30直接压设在连接板12与贯通部11的复合面14的延伸面(即连接板12的朝向盖板本体20的一面中不被贯通部11遮挡的部分)上,从而使该复合面14同时承受连接板12的自身重量以及密封件30的回复力,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外延部13承受了密封件30的回复力,并且,通过设置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与贯通部11的复合面14低于外延部13与密封件30接触的平面,使复合面14的延伸面仅需承受连接板12的自身重量,从而在振动冲击等极限工况下,连接板12与贯通部11的复合面14所受力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进而降低了贯通部11与连接板12的复合面14连接失效的风险,大幅提升结构可靠性。
较佳地,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靠近连接板12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均与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复合为一个整体。这样,通过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均与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复合为一个整体,扩大了贯通部11与连接板12的复合面14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两者的复合强度,使电极引出件10的整体结构更为牢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贯通部11靠近连接板12的端面与外延部13靠近连接板12的端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外延部13靠近连接板12的端面高于贯通部11靠近连接板12的端面),从而仅贯通部11与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复合在一起。
优选地,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通过焊接与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复合为一个整体。这样,通过设置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通过焊接与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复合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优选的复合方式,使固定连接可靠稳固,从而使得两者的电连接可靠。
具体地,贯通部11与外延部13通过摩擦焊接或者钎焊与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复合为一个整体。摩擦焊接或者钎焊为焊接方式中的具体优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复合面14的至少部分平行于盖板本体20所在平面,以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而且更易装配。
连接板12的第二连接部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部123、过渡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整体构成V字型结构。这样,通过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123、过渡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整体构成V字型结构,能够大幅降低多余的废料,降低结构件整体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H1为1mm,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H1也可以是0.5mm,或者是2mm,或者是大于0.5mm且小于2mm的数值。即,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H1的取值范围为0.5mm~2mm。这样,通过设置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H1的取值范围,以使第一连接部121在具有一定的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外延部13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H2为2mm,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12的第一连接部121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H2也可以是0.5mm,或者是2.5mm,或者是大于0.5mm且小于2.5mm数值。即外延部13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H2的取值范围为0.5mm~2.5mm。这样,通过设置外延部13沿贯通部11的轴向P的厚度的取值范围,避免外延部13过薄达不到压装密封件30的效果,而过厚影响结构件整体占用空间。
进一步,盖板组件1还包括绝缘件40,绝缘件40覆设于盖板本体20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且位于盖板本体20和电极引出件10的连接板12之间。绝缘件40的材料为塑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绝缘材料。绝缘件40对应盖板通孔21的位置设有绝缘件通孔41,电极引出件10的贯通部11依次穿设于盖板通孔21和绝缘件通孔41。绝缘件通孔41的直径大于盖板通孔21的直径,密封件30位于绝缘件通孔41内。
绝缘件40与连接板12的第二连接部123中朝向盖板主体31的一侧至少部分不接触,以避免在焊接极耳和第二连接部123过程中,焊接热量使位于第二连接部123另一侧的绝缘件40热熔,而造成部件的损失。
密封件30包括主体31,主体31的形状为环形,且主体31的一侧沿轴向P向外形成凸起32。至少部分凸起32夹设于贯通部11与盖板通孔21的内壁之间,用于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以及起到绝缘的作用。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凸起32,密封件30的形状仅为环状。
电极引出件10的数量为两个。盖板通孔21、密封件30以及绝缘件通孔41的数量对应于电极引出件10的数量,均为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极引出件10带有压装密封件30的外延部13,能够对密封件30施加压装作用力,并使密封件30的回复力仅施加在外延部13上,从而避免了密封件30的回复力作用于连接板12上,大大提高了连接板12和贯通部11的连接可靠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盖板本体和电极引出件,所述盖板本体具有贯穿的盖板通孔,所述盖板通孔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设有密封件;所述电极引出件包括相连接的贯通部及连接板,所述贯通部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盖板通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
所述贯通部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沿所述贯通部的径向突出于所述贯通部的外表面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用于压装所述密封件于所述外延部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过渡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贯通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电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贯通部为复合而成的分体结构,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贯通部复合的复合面低于所述外延部与所述密封件接触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靠近所述连接板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均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通过焊接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通过摩擦焊接或者钎焊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复合为一个整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面的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盖板本体所在平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整体构成V字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部沿所述贯通部的轴向的厚度为0.5mm~2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部沿所述贯通部的轴向的厚度为0.5mm~2.5mm;和/或,
所述贯通部与所述外延部一体成型。
10.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有容纳腔;
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电芯上连接有所述电极组件。
CN202320771674.6U 2023-04-07 2023-04-07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Active CN219832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1674.6U CN219832831U (zh) 2023-04-07 2023-04-07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1674.6U CN219832831U (zh) 2023-04-07 2023-04-07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2831U true CN219832831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7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1674.6U Active CN219832831U (zh) 2023-04-07 2023-04-07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2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0643B2 (en) Battery pack
US4288504A (en) Sealed battery cable termination
CA1276676C (en) Battery comprising dual terminal bushings
US20120015242A1 (en) Battery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CN113725531B (zh) 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4784428A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US4701386A (en) Battery comprising dual terminal bushings
CN113725532B (zh) 电池盖板、电池及电池的加工方法
CN219832831U (zh)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US20220359937A1 (en) Top Cover for Power Battery, and Power Battery
CN219476829U (zh) 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3097615A (zh) 一种外壳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9832832U (zh) 盖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单体电池
CN209929450U (zh)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和动力电池
CN113904175A (zh) 一种模块化pcb板连接结构及其充电座
CN219643066U (zh) 圆柱电池、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8005087U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9843057U (zh) 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KR19980702192A (ko) 박형전지
CN219717062U (zh) 电芯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20021534U (zh) 极柱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589194U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7387314U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20420822U (zh) 电池
CN220290941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