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2174U - 蜂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蜂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2174U
CN219832174U CN202320260132.2U CN202320260132U CN219832174U CN 219832174 U CN219832174 U CN 219832174U CN 202320260132 U CN202320260132 U CN 202320260132U CN 219832174 U CN219832174 U CN 219832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upper cover
housing
chamber
buz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01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旻祺
孙畅
杨远龙
华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01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2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2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2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蜂鸣装置,该蜂鸣装置包括壳体、喇叭和转换器,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壳体由铝制材料制成;喇叭设置于第一容纳腔;转换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喇叭的连接线从第一容纳腔伸入第二容纳腔且与转换器电连接,转换器的发热部件与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贴合。该蜂鸣装置工作时,转换器为喇叭提供电能,与此同时,转换器自身的发热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使产生的该部分热量尽快散失,因此使壳体由铝制材料制成,且使发热部件与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抵接,进而可以使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通过壳体散失至第二容纳腔外,进而可以减小对转换器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寿命的影响。

Description

蜂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蜂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多使用铁喇叭作为蜂鸣器,转换器与铁喇叭单独进行安装时,由于铁喇叭工作时所需功率较大,所以铁喇叭在工作时,转换器要给铁喇叭提供较大的功率,进而导致转换器工作时温升较高,又由于转换器多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出,长时间满载工作会使转换器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寿命造成影响。
因此,亟需蜂鸣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蜂鸣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转换器给铁喇叭供电时,位于壳体内的转换器温升较高且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进而对转换器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寿命造成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蜂鸣装置,该蜂鸣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壳体由铝制材料制成;
喇叭,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转换器,所述转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喇叭的连接线从所述第一容纳腔伸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且与所述转换器电连接,所述转换器的发热部件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贴合。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喇叭为压电陶瓷喇叭。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喇叭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
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壳体且遮盖所述第一敞口,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的位置阵列设置有多个通孔。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盖与所述喇叭相背的一侧凸设有环形凸起,多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内。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上盖相对的面上,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壳体时,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将所述密封圈抵紧。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壳体时,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相互卡接。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所述转换器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发热部件,所述电路板封闭所述第二敞口。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卡接。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周壁间隔凸设有多个散热凸起。
作为蜂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固设有连接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蜂鸣装置,该蜂鸣装置包括壳体、喇叭和转换器,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壳体由铝制材料制成;喇叭设置于第一容纳腔;转换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喇叭的连接线从第一容纳腔伸入第二容纳腔且与转换器电连接,转换器的发热部件与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贴合。该蜂鸣装置工作时,转换器为喇叭提供电能,与此同时,转换器自身的发热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使产生的该部分热量尽快散失,因此使壳体由铝制材料制成,且使发热部件与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抵接,进而可以使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通过壳体散失至第二容纳腔外,进而可以减小对转换器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寿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蜂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蜂鸣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蜂鸣装置的电路图。
图中:
1、壳体;11、第一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3、连接耳;
2、喇叭;
3、转换器;31、发热部件;32、电路板;
4、上盖;41、通孔;42、环形凸起;
5、密封圈;
61、蜂鸣口;62、三极管;63、初级线圈;64、次级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蜂鸣装置,该蜂鸣装置包括壳体1、喇叭2和转换器3,壳体1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壳体1由铝制材料制成;喇叭2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转换器3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喇叭2的连接线从第一容纳腔11伸入第二容纳腔12且与转换器3电连接,转换器3的发热部件31与第二容纳腔12的内壁贴合。该蜂鸣装置工作时,转换器3为喇叭2提供电能,与此同时,转换器3自身的发热部件31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使产生的该部分热量尽快散失,因此使壳体1由铝制材料制成,且使发热部件31与第二容纳腔12的内壁抵接,进而可以使发热部件31产生的热量快速通过壳体1散失至第二容纳腔12外,进而可以减小对转换器3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寿命的影响。
具体地,发热元件主要为电路板32中的功率元件MOSFET与肖特基二极管,将其贴设于第二容纳腔12的内壁上,把MOSFET和肖特基二极管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铸铝壳体1散去。
可选地,喇叭2为压电陶瓷喇叭。由于同性能下压电陶瓷喇叭的功率小于铁喇叭的工作功率,所以,本实施例中,选用压电陶瓷喇叭可以减小转换器3的输出功率,进而降低转换器3的发热部件31的发热量。
可选地,壳体1设置有第一敞口,第一敞口连通第一容纳腔11,喇叭2与第一敞口相对;蜂鸣装置还包括上盖4,上盖4盖设于壳体1且遮盖第一敞口,上盖4与第一敞口相对的位置阵列设置有多个通孔41。本实施例中,多个通孔41呈圆周阵列排布,该设置有利于喇叭2发出的声波从多个通孔41穿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通孔41也可以呈矩阵排布。
可选地,上盖4与喇叭2相背的一侧凸设有环形凸起42,多个通孔41位于环形凸起42内。本实施例中,上述设置使喇叭2发出的声音更聚集,声音更加响亮。
可选地,蜂鸣装置还包括密封圈5,密封圈5设置于壳体1与上盖4相对的面上,上盖4盖设于壳体1时,上盖4与壳体1将密封圈5抵紧。本实施例中,密封圈5可以防止外界的水汽灰尘等通过上盖4和壳体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内。
可选地,上盖4盖设于壳体1上时,喇叭2与上盖4围设成第三容纳腔,多个通孔41分别与第三容纳腔相对,第三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11不连通,所以外界的灰尘水汽等无法从第三容纳腔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内。
可选地,上盖4盖设于壳体1时,上盖4与壳体1相互卡接。本实施例中,上盖4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子,壳体1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子,当上盖4盖设于壳体1时,多个第一卡子与多个第二卡子一一对应且相互卡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4和壳体1可以通过螺接和胶接等连接方式进行相互固定。
可选地,壳体1设置有第二敞口,第二敞口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转换器3包括电路板32和设置于电路板32上的发热部件31,电路板32封闭第二敞口。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2封闭第二敞口,进而可以使电路板32上的电子元件封闭在第二容纳腔12内,进而可以对电路板32上的电子原件进行保护,防止其被磕碰。直接用电路板32封闭第二敞口,该设置可以加速电路板32上发热元件的散热。
可选地,电路板32与壳体1卡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32与壳体1之间可以为螺栓固接或胶接等。
可选地,壳体1的外周壁间隔凸设有多个散热凸起13。本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3可以提升散热效果,加速对第二容纳腔12内的发热元件的散热。
可选地,壳体1的外周面固设有连接耳14。本实施例中,连接耳14可以方便将壳体1固定。可选地,连接耳14上设置有固定孔,螺栓穿过固定孔且与固定位螺接,进而将壳体1固定在固定位。
可选地,壳体1、散热凸起13和连接耳14一体成型制成。
如图6所示,压电陶瓷喇叭由单片机控制压电陶瓷片65,使它发出声音。单片机给蜂鸣口61发PWM信号,使三极管62不断的导通闭合,使初级线圈63上的直流12V电压变为不断交变的12V电压,然后通过次级线圈64升压,次级线圈64匝数为初级线圈63的两倍,故得到高于初级线圈63上两倍的24V交变电压输出,使压电陶瓷片发出与铁喇叭一样分贝值的声音。
当给压电陶瓷片加上电压时,压电陶瓷片会产生机械形变,当加的电压越高,其形变量越大,振动频率也越高,发出的声音分贝约高。
转换器3与压电陶瓷喇叭集成后,高低电平非常平稳,压电陶瓷喇叭对信号连接线的干扰可忽略不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所述壳体(1)由铝制材料制成;
喇叭(2),所述喇叭(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
转换器(3),所述转换器(3)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所述喇叭(2)的连接线从所述第一容纳腔(11)伸入所述第二容纳腔(12)且与所述转换器(3)电连接,所述转换器(3)的发热部件(31)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的内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2)为压电陶瓷喇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1),所述喇叭(2)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
还包括上盖(4),所述上盖(4)盖设于所述壳体(1)且遮盖所述第一敞口,所述上盖(4)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的位置阵列设置有多个通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与所述喇叭(2)相背的一侧凸设有环形凸起(42),多个所述通孔(41)位于所述环形凸起(4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设置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上盖(4)相对的面上,所述上盖(4)盖设于所述壳体(1)时,所述上盖(4)与所述壳体(1)将所述密封圈(5)抵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盖设于所述壳体(1)时,所述上盖(4)与所述壳体(1)相互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连通;
所述转换器(3)包括电路板(32)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2)上的所述发热部件(31),所述电路板(32)封闭所述第二敞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2)与所述壳体(1)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周壁间隔凸设有多个散热凸起(13)。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周面固设有连接耳(14)。
CN202320260132.2U 2023-02-20 2023-02-20 蜂鸣装置 Active CN219832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0132.2U CN219832174U (zh) 2023-02-20 2023-02-20 蜂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0132.2U CN219832174U (zh) 2023-02-20 2023-02-20 蜂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2174U true CN219832174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6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0132.2U Active CN219832174U (zh) 2023-02-20 2023-02-20 蜂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2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7684B2 (en) Acoustic deflector as heat sink
US7257003B2 (en) Electronic unit casing
JP6308488B2 (ja) 電源装置、灯具及び車両
JP2015058820A (ja)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CN219832174U (zh) 蜂鸣装置
US11486378B2 (en) Electric compressor
KR20070010493A (ko) 마이크로스피커의 방열구조
CA2557038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13993043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20286A1 (zh) 一种发声装置以及电子终端
CN217037451U (zh) 盆架组件、扬声器以及发声设备
CN219421017U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20379926U (zh) 电控盒和空调设备
CN214174606U (zh) 一种一体化设计的tr组件的壳体
CN211479659U (zh) 散热型磁环组件
US20220399785A1 (en) Inverter for an electric motor
CN116320848A (zh) 音箱和电子系统
CN115361641B (zh) 扬声器模组和音箱
CN220023057U (zh) 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2004254262A (ja) マイク取付け構造及びメガホンのマイク取付け構造及びメガホンマイクの感度調整装置
CN220307373U (zh) 扬声器磁路结构及扬声器
JP2014053468A (ja) 半導体素子の絶縁取付け構造
US20230239608A1 (en) Speaker
CN116320917A (zh) 一种振动系统及扬声器
CN114466294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