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901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9012U
CN219829012U CN202321188186.9U CN202321188186U CN219829012U CN 219829012 U CN219829012 U CN 219829012U CN 202321188186 U CN202321188186 U CN 202321188186U CN 219829012 U CN219829012 U CN 219829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ing
wind
connecting rod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81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81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9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9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9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风道、换热器、换热风机和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叶片、导风连杆和导风电机,导风叶片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且导风叶片转动连接于出风口的内周壁上;导风连杆沿出风口的延伸方向设置,导风连杆与多个导风叶片的同一侧连接,以带动导风叶片转动;导风电机为直线步进电机,导风电机设于出风口的一侧,导风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连杆连接,以带动导风连杆轴向移动并带动导风叶片转动以调整导风叶片的出风方向。这样,通过在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组件,由于导风组件内使用直线步进电机以提供驱动力,以让导风组件的结构得到简化,还能避免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跳动以及噪音,以让动力传输更为稳定。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空调器的使用感受,通过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组件,以让导风组件适于调整出风口处气流的出风方向,以让空调器的出风能够作用到指定位置。在相关技术中,在导风组件内使用旋转步进电机提供驱动力,如此设计需要在旋转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传动结构,以让导风组件的结构变得复杂,且传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跳动和噪音,降低空调器的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内使用直线步进电机提供驱动力以调整导风方向,以让导风组件的结构得到简化,还能避免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跳动以及噪音,以让动力传输更为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风道、换热器、换热风机和导风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风道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换热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换热风道被构造成引入气流并导向气流的流通;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换热器用于对从换热进风口引入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所述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出风方向的外侧,所述换热风机被构造成驱动经过热量交换的气流从所述换热出风口处流出;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被构造成导向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叶片、导风连杆和导风电机,所述导风叶片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且所述导风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内周壁上;所述导风连杆沿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导风连杆与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的同一侧连接,以带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所述导风电机为直线步进电机,所述导风电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风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风连杆连接,以带动所述所述导风连杆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以调整所述导风叶片的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组件,由于导风组件内使用直线步进电机以提供驱动力,以让直线步进电机适于提供轴向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带动导风叶片的转动以实现对于出风方向的调整,以让导风组件的结构得到简化,还能避免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跳动以及噪音,以让动力传输更为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连杆,所述输出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导风连杆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滑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背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上设有多个转动连接槽,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槽间隔设置,所述导风叶片上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设于所述转动连接槽内且与所述转动连接槽枢转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叶片上还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转动连接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与所述导风连杆的外表面抵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对应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周壁处,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所述导风叶片上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对应设置且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轴和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连接轴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凸起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自由端,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四连接槽和连接凹槽,所述第三连接轴对应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三连接轴在所述第四连接槽内转动设置,所述连接凸起抵触设置在所述连接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槽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部为卡钩,所述第四卡接部为卡槽,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
壳体100,底板110,第三连接部111,第三连接轴112,连接凸起113,第三卡接部114,
换热风道200,
换热器300,
导风组件500,导风叶片510,转动连接部511,第一限位部512,第二限位部513,第四连接部514,第四连接槽515,连接凹槽516,缺口517,导风连杆520,第一连杆521,第二连杆522,第一卡接部523,第二卡接部524,转动连接槽525,第二连接部526,导风电机530,输出连杆540,第一连接部5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包括:壳体100、换热风道200、换热器300、换热风机和导风组件500。
具体来说,壳体100上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风道200设于容纳空间内,且换热风道200的两端分别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进风口与进风口连接,换热出风口与出风口连接,换热风道200被构造成引入气流并导向气流的流通;换热器300设于换热风道200内,换热器300用于对从换热进风口引入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换热风机设于换热风道200内且位于换热器300出风方向的外侧,换热风机被构造成驱动经过热量交换的气流从换热出风口处流出;导风组件500设于出风口,导风组件500被构造成导向气流的流通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内适于构建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适于为其余结构的放置提供空间,以让其余电子器件适于放置构建在容纳空间内,从而让壳体100适于为电子器件提供保护作用,以让空调器10的使用更为可靠。同时,在容纳空间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让气流适于通过进风口进入到其内,并引导其进行热量交换后从出风口处导出以让其作用到室内环境中,以让空调器10的使用性能适于作用到室内环境中,以改善用户使用空调器10时的使用感受。
同时,在容纳空间内设有换热风道200,换热风道200适于导向气流的流通,以让从进风口引入的气流适于经过换热风道200进行导向以让其能够按照设计从出风口处导出。具体来说,换热风道200的两端分别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进风口适于与进风口进行连通,而换热出风口适于与出风口进行连通,以让气流适于从进风口与换热进风口的连通进入到换热风道200内,以气流经过换热风道200进行导向以让其从换热出风口和出风口处进行导出,从而让气流能够按照设计沿换热风道200进行导向流通,以让气流能够按照需求作用到室内环境中以改善室内环境的感受。
不仅如此,在换热风道200内设有换热器300,换热器300适于对经过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以让气流在作用到室内环境中时,能够更为可靠的调整室内环境的用户使用感受以提升空调器10的舒适性。
此外,在换热器300的出风侧还设有换热风机,换热风机适于鼓动气流在换热风道200内进行流通,以让经过热量交换的气流能够更为快速的作用到室内环境中,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而且,在出风口处还设有导风组件500,导风组件500适于对出风口处所导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以让出风口处的气流能够按照设计作用到室内环境中的指定位置以提升用户使用空调器10改善室内环境时的用户体验。
具体来说,导风组件500包括:导风叶片510、导风连杆520和导风电机530,导风叶片510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且导风叶片510转动连接于出风口的内周壁上;导风连杆520沿出风口的延伸方向设置,导风连杆520与多个导风叶片510的同一侧连接,以带动导风叶片510转动;导风电机530为直线步进电机,导风电机530设于出风口的一侧,导风电机530的输出轴与导风连杆520连接,以带动导风连杆520轴向移动并带动导风叶片510转动以调整导风叶片510的出风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在导风组件500的使用过程中,导风组件500适于包括导风电机530、导风连杆520和导风叶片510,导风电机530适于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导风叶片510的转动,由于导风叶片510设于出风口,以让导风叶片510能够限定出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通方向,而导风叶片510与导风连杆520进行连接,在导风电机530的使用过程汇总,导风电机530适于提供驱动力,驱动力适于传递到导风连杆520上,并通过导风连杆520作用到导风叶片510上以驱动导风叶片510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于出风口处出风方向的调整。
同时,由于使用直线步进电机为导风电机530,以让直线步进电机能够提供轴向方向上的驱动利用以带动导风叶片510的转动。如此一来,在导风组件500的使用过程中,导风电机530的结构更为小巧,在便于导风组件500的布置构建的同时,还能让导风组件500的结构设计更为简单可靠,以提升导风组件500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通过在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组件500,由于导风组件500内使用直线步进电机以提供驱动力,以让直线步进电机适于提供轴向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带动导风叶片510的转动以实现对于出风方向的调整,以让导风组件500的结构得到简化,还能避免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跳动以及噪音,以让动力传输更为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电机530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连杆540,输出连杆54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541,导风连杆52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526,第一连接部541连接在第二连接部526内且第一连接部541在第二连接部526内滑动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导风电机530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连接,以让导风电机530在使用过程中,导风电机530所提供的驱动力适于传递到输出连杆540上,并通过输出连杆540传递到导风连杆520上。具体来说,在输出连杆540上设有第一连接杆,在导风连杆52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526,以让第一连接部541与第二连接部526相对设置且连接,以让输出连杆540在移动过程中适于带动导风连杆520进行移动。同时,由于直线步进电机适于提供轴向方向上的驱动力,以使其在通过输出连杆540传递到导风连杆520上时,适于让第一连接部541适于以滑动设置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连接部526内,以让输出连杆540在移动过程中适于让第一连接部541在第二连接部526内滑动以让导风连杆520带动导风叶片510进行转动,以实现对于出风口处出风方向的调整。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连接部526设置成连接槽,且让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导风连杆520的延伸方向,以让第一连接部541可以在第二连接部526内进行滑动以带动导风连杆520的运动,以让导风组件500的结构设计更为简单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连杆520包括第一连杆521和第二连杆522,第一连杆521上设有第一卡接部523,第二连杆522上设有第二卡接部524,第一卡接部523和第二卡接部524卡合连接,第二连杆522背离第一连杆52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526。这样,通过使用第一连杆521和第二连杆522构成导风连杆520,能够便于导风连杆520的生产构建,简化生产过程,提升生产效率,且让导风连杆520的结构更为可靠,以提升导风连杆520的使用性能,以让导风连杆520能够更为可靠的控制导风叶片510的转动以对应提升其的使用性能。同时,在第一连杆521和第二连杆522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523和第二卡接部524,由于让第一卡接部523与第二卡接部524进行卡接配合,以让第一连杆521和第二连杆522之间的组装连接过程更为简单,且连接更为可靠,以提升导风连杆52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21和第二连杆522均上设有多个转动连接槽525,多个转动连接槽525间隔设置,导风叶片510上设有转动连接部511,转动连接部511设于转动连接槽525内且与转动连接槽525枢转连接。这样,在第一连杆521和第二连杆522上设有转动连接杆,以让导风叶片510上设有转动连接部511适于与转动连接槽525相对设置且让其能够在转动连接槽525内进行转动。如此一来,在导风连杆520的移动过程中,能够让轴向驱动力通过转动连接部511在转动连接槽525内的转动以转化成带动导风叶片510进行周向转动力,以实现导风叶片510的转动,从而实现对于导风叶片510的出风方向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叶片510上还设有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设于转动连接部511的两端且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均与导风连杆520的外表面抵触设置。由此,通过在导风叶片51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由于其设置在转动连接部511的两端,且由于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分别与导风连杆520的外表面抵触设置,以让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能够相对设置在导风连杆520的两侧,从而让转动连接部511在转动连接槽525内的设置更为可靠,以让导风叶片510的转动驱动更为可靠,以让导风叶片510的使用可靠性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适于将第一限位部512设置成限位凸起,件第二限位部513设置为限位环部,不仅能够便于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的组装构建,而且能够让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3的限制作用得到提升,以让其能够更好的将转动连接部511限制在转动连接槽525内,以提升导风组件50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底板110,底板110对应设于出风口的内周壁处,底板1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111,导风叶片510上设有第四连接部514,第四连接部514与第三连接部111对应设置且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底板110适于为导风叶片510的设置提供安装位置,由于在底板1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111,以让底板110上能够对应连接有多个导风叶片510,同时,由于设有第三连接部111与导风叶片510上的第四连接部514进行转动连接,以让导风叶片510以第四连接部514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以让导风叶片510的转动过程更为可靠,从而让导风叶片510的导风方向能够通过导风电机530驱动进行转动,以让导风组件50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11包括第三连接轴112和连接凸起113,第三连接轴112设于底板110上,连接凸起113设于第三连接轴112的自由端,第四连接部514包括第四连接槽515和连接凹槽516,第三连接轴112对应设置在第四连接槽515内且第三连接轴112在第四连接槽515内转动设置,连接凸起113抵触设置在连接凹槽516内。这样,第三连接部111包括第三连接轴112和连接凸起113,第四连接部514包括第四连接槽515和连接凹槽516,第三连接轴112对应转动连接在第四连接槽515内,以实现导风叶片510在底板110上的转动设置,同时,还设有连接凸起113和连接凹槽516对应设置,以让导风叶片510在底板110上的设置更为可靠,以提升导风组件50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槽515的侧壁上设有缺口517,缺口517的直径小于第三连接轴112的直径。由此,通过在第四连接槽515内的侧壁上设有缺口517,缺口517适于为第三连接轴112与第四连接槽515的组装连接避让出空间,以让第三连接轴112与第四连接槽515的组装连接过程更为简单,连接更为可靠。同时,为了避免第三连接轴112从第四连接槽515内脱出,适于将缺口517的直径小于第三连接轴112的直径,以让第三连接轴112在第四连接槽515内的组装更为可靠。此外,为了便于构建与组装,还可以让第三连接轴112设置成上窄下宽的形式,同时,第四连接槽515与第三连接轴112相对设置,第四连接部514也可以设置成上窄下宽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0上还设有第三卡接部114,壳体100上还设有第四卡接部,第三卡接部114和第四卡接部卡接配合。这样,通过在底板110上设有第三卡接部114与壳体100上的第四卡接部进行卡接配合,以让底板110在壳体100上的连接过程更为简单,且底板110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以让导风组件500的设置更为稳定可靠,以提升空调器10的用户使用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114为卡钩,第四卡接部为卡槽,卡钩与卡槽卡接配合。由此,通过将第三卡接部114为卡钩,第四卡接部为卡槽,以让第三卡接部114和第四卡接部的结构设计更为简单可靠,且连接效果更好,以提升导风组件500的组装可靠性,从而让导风组件500的使用稳定可靠,以让其能够对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导向并让其能够按照需求作用到室内指定位置,以改善用户的使用空调器10的使用感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换热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换热风道被构造成引入气流并导向气流的流通;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换热器用于对从换热进风口引入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
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出风方向的外侧,所述换热风机被构造成驱动经过热量交换的气流从所述换热出风口处流出;
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被构造成导向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且所述导风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内周壁上;
导风连杆,所述导风连杆沿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导风连杆与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的同一侧连接,以带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
导风电机,所述导风电机为直线步进电机,所述导风电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风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风连杆连接,以带动所述导风连杆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以调整所述导风叶片的出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连杆,所述输出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导风连杆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滑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背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上设有多个转动连接槽,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槽间隔设置,所述导风叶片上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设于所述转动连接槽内且与所述转动连接槽枢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上还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转动连接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与所述导风连杆的外表面抵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对应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周壁处,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所述导风叶片上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对应设置且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轴和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连接轴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凸起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自由端,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四连接槽和连接凹槽,所述第三连接轴对应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三连接轴在所述第四连接槽内转动设置,所述连接凸起抵触设置在所述连接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槽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为卡钩,所述第四卡接部为卡槽,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CN202321188186.9U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器 Active CN219829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8186.9U CN219829012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8186.9U CN219829012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9012U true CN219829012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3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8186.9U Active CN219829012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9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493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829012U (zh) 空调器
KR100315774B1 (ko) 창문형슬림에어컨
CN217462665U (zh) 离心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CN21330029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00191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00250U (zh) 室内空调器
CN221197547U (zh) 挂式空调
CN218763672U (zh) 空调器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50513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91324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040050390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9532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237922U (zh) 挂式空调
CN2149494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763771U (zh) 空调器
CN21800165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93648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9364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793277U (zh) 空调器
CN114877513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01445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541223U (zh) 挂式空调
CN217502090U (zh) 离心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