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8976U -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8976U
CN219828976U CN202320707277.2U CN202320707277U CN219828976U CN 219828976 U CN219828976 U CN 219828976U CN 202320707277 U CN202320707277 U CN 202320707277U CN 219828976 U CN219828976 U CN 219828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opening
control box
duct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72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彬
王振勇
余明养
孙小洪
罗丽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72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8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8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8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该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包括风管机本体,所述风管机本体具有回风端面,所述回风端面上设有第一回风口和检修口;所述风管机本体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通过所述检修口装入或拆出所述风管机本体,且所述电控盒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相同。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可解决现有的风管机吊顶结构无法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风管机安装技术中,为符合用户的美观性要求,风管机吊装在屋顶后还会用吊顶棚将风管机罩住,吊顶棚上仅留有回风口和出风口,进而提高风管机的隐蔽性和整个吊顶的美观性。
而为了方便对风管机的电控盒进行维修,风管机上还需要设置检修口,常见的方案是将检修口设置在风管机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同时将吊顶棚的出风口或回风口加长,以便于通过吊顶棚的出风口或回风口触及到检修口并对电控盒进行检修。但是这种方案会导致吊顶棚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吊顶空间较小的家庭中。
还有一些方案是将检修口设置在风管机的出风端面上,然后可以通过吊顶棚的出风口直接触及检修口,这种方案虽然可以减小吊顶棚体积,但是有些用户会在风管机的出风口和吊顶棚的出风口之间连接风管,这种场景下要触及检修口还需要先拆掉风管,非常不方便。
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风管机吊顶结构无法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包括风管机本体和吊顶棚,所述风管机本体具有回风端面,所述回风端面上设有第一回风口和检修口;所述电控盒通过所述检修口装入和拆出所述风管机本体,且所述电控盒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相同。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上设有滑轨,所述风管机本体内设有滑槽,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轨和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延伸。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吊顶棚,所述吊顶棚罩在所述风管机本体外,所述吊顶棚具有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后侧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风管机本体的下方,所述后侧板面与所述回风端面间隔相对;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二回风口位于所述回风端面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电控盒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回风口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回风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控盒的宽度的1.5倍。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上还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风管机本体内还设有第二定位结构,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匹配。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具有定位侧面,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定位侧面上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背离所述后侧板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在远离所述后侧板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定位侧面倾斜。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检修口沿所述风管机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回风口沿所述风管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检修口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均沿所述第二回风口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回风口相对。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修口上还可拆卸地安装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与所述后侧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后侧板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风口内还安装有第一回风格栅,所述检修盖上面向所述后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回风格栅上面向所述后侧板的表面平齐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风口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检修口比所述第一回风口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回风口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回风格栅,所述第二回风格栅具有格栅条,至少部分所述格栅条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风管机本体所在的一侧倾斜。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条包括纵向格栅条,所述纵向格栅条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纵向格栅条包括与所述检修口对应的导风段,所述导风段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风管机本体所在的一侧倾斜。
可以理解,风管机本体吊顶安装时,风管机本体的回风端面是需要与墙面间隔设置的(该间隔一般都对应吊顶棚上的第二回风口),这样才能够实现回风。而因为本申请将检修口设置在回风端面上,电控盒能够通过检修口装入和拆出风管机本体,且所述电控盒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相同,也即电控盒的拆出方向与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相反。如此使得在需要对电控盒进行检修时,可以直接通过吊顶棚的第二回风口触及到风管机本体的检修口,便可对电控盒进行检修或者将电控盒拆出后检修。
进而可以理解,因为检修口是设置在风管机本体的回风端面上,所以吊顶棚上的第二回风口不需要设置得太长,也即不会增大吊顶棚的体积,因此能够适用于吊顶空间较小的家庭中。同时,即便风管机本体的出风口和吊顶棚得出风口之间连接风管,也不会影响到电控盒的检修,使得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还适用于需要在风管机本体的出风口和吊顶棚的出风口之间连接风管的场景。也即,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安装场景中,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风管机吊顶结构无法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的风管机本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的吊顶棚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中的电控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20、风管机本体;21、回风端面;211、第一回风口;212、检修口;22、出风端面;221、第一出风口;23、顶面;231、吊钩;24、底面;25、电控盒;251、滑轨;252、第一定位结构;2521、导向斜面;253、定位侧面;254、电控盒盖;26、检修盖;27、第一回风格栅;30、吊顶棚;31、底板;311、第二回风口;311a、第一端;311b、第二端;32、后侧板;33、前侧板;331、第二出风口;34、第二回风格栅;341、纵向格栅条;3411、导风段;342、横向格栅条;35、出风格栅。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风管机吊顶结构无法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10包括风管机本体20和吊顶棚30,其中,风管机本体20主要包括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风机、换热器、电控盒25等部件,风管机本体20的机壳大致为六面体结构,风管机本体20的六个面包括沿风管机本体20的宽度方向相对的出风端面22和回风端面21、沿风管机本体20的高度方向相对的顶面23和底面24、以及沿风管机本体20的长度方向相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其中,如图1所示,回风端面21上设有第一回风口211,如图3所示,出风端面22上设有第一出风口221,风管机本体20从第一回风口211吸风,吸入的空气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221吹向室内,进而完成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因为风管机本体20通常吊装在屋顶上,所以风管机本体20的顶面23还设有多个吊钩231,多个吊钩231分别设置在风管机本体20的四个角,进而便于通过四个吊钩231将风管机本体20吊装在屋顶上。
风管机本体20吊装在屋顶之后,为了满足用户的美观性要求,本实施例还通过吊顶棚30将风管机罩起来,进而实现将风管机本体20隐蔽在吊顶棚30内。具体而言,请结合图2和图3,吊顶棚30大致呈顶部开口的方形盒体,且吊顶棚30具有与顶部开口相对的底板31、连接在底板31并沿吊顶棚30的宽度方向间隔相对的前侧板33和后侧板32、以及连接在底板31上并沿吊顶棚30的长度方向间隔相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风管机本体20吊装完成后,吊顶棚30以顶部开口朝上的姿态安装到屋顶,进而吊顶棚30可以将风管机本体20完全罩住。
如图3所示,吊顶棚30安装完成后,风管机本体20位于底板31的上方,风管机本体20的出风端面22与吊顶棚30的前侧板33相对设置,回风端面21则与吊顶棚30的后侧板32间隔相对。并且为实现风管机本体20的回风和出风,吊顶棚30的前侧板33上设有第二出风口331,第二出风口331与出风端面22上的第一出风口221相对连通,吊顶棚30的底板31上设有第二回风口311,第二回风口311位于风管机本体20的回风端面21和吊顶棚30的后侧板32之间。风管机本体20在制冷或制热时,室内空气依次流过第二回风口311、吊顶棚30内部、第二回风口311、风管机本体20内部、第一出风口221、第二出风口331,最后流回室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图3和图4,所述回风端面21上还设有检修口212,所述风管机本体20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电控盒25,所述电控盒25通过所述检修口212装入或拆出所述风管机本体20。具体而言,电控盒25安装在风管机本体20内,风管机本体20内的风机、换热器、用于驱动导风板转动的电机等均通过电线与电控盒25内的电控板电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电控盒25控制风管机本体20运行。电控盒25可以通过回风端面21上的检修口212装入和拆出风管机本体20,检修口212的大小和形状均与电控盒25适配,检修口212在出风端面22上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比如以风管机本体2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为例,检修口212可以位于第一回风口211的左侧、右侧、上侧或者下侧,又或者检修口212位于第一回风口211中部位置,第一回风口211包围检修口212设置。
同时,本实施例还使电控盒25可拆卸,且电控盒25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回风口211的回风方向相同,电控盒25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回风口211的回风方向相同,也就是说,电控盒可以沿着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安装道风管机本体内。而因为电控盒25的拆出方向与安装方向相反,所以电控盒的拆出方向与第一回风口211的回风方向相反,也即电控盒25可以反着与第一回风口211的回风方向拆出风管机本体2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回风在第一回风口211的流动方向不一定是沿着第一风口的轴向方向,回风的流动方向也可能与第一回风口211的轴向方向成一定的夹角。因此,电控盒25的拆装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回风口211的轴向方向,也可以与第一回风口211的轴向方向成一定的夹角,具体的拆装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仅需电控盒25可以方便地从风管机本体20的回风端面21装入和拆出即可。比如在本实施例中,电控盒25的拆装方向平行于第一回风口211的轴向方向,如此可以减小电控盒25在风管机本体20内的占用空间,避免风管机本体20的体积太大。而在电控盒25的拆装方向平行与第一回风口211的轴向方向会与风管机本体20内的其他部件干涉的情况下,电控盒25的拆装方向可以相对于第一回风口211的轴向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另外,吊顶棚30的第二回风口311的大小需要足够电控盒25穿过,如此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电控盒25从风管机本体20以及吊顶棚30内取出,进而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综上可以理解,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10在需要对电控盒25进行检修时,可以直接通过吊顶棚30的第二回风口311触及到风管机本体20的检修口212,便可对电控盒25进行检修或者将电控盒25拆出后检修。并且,因为检修口212是设置在风管机本体20的回风端面21上,所以吊顶棚30上的第二回风口311不需要设置得太长,也即不会增大吊顶棚30的体积,因此能够适用于吊顶空间较小的家庭中。同时,即便风管机本体20的第一出风口221和吊顶棚30得第二出风口331之间连接风管,也不会影响到电控盒25的检修,使得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10还适用于需要在风管机本体20的出风口和吊顶棚30的出风口之间连接风管的场景。也即,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10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安装场景中,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风管机吊顶结构无法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的技术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吊顶棚30因为靠近墙面设置而省掉后侧板32,安装完成后,吊顶棚30和所靠近的墙面一起包围风管机本体20,此时与回风端面21间隔相对的墙面部分在位置和功能上均与本申请中的后侧板32相同,所以在没有其他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带顶棚省去后侧板32而与墙面一起围合风管机本体20的结构应属于本申请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10的等同变换。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和图5,为了使得电控盒25在拆出或装入风管机本体20的过程更加顺畅,所述电控盒25上设有滑轨251,滑轨251可以设置在电控盒25的上下两端或左右两侧,所述风管机本体20内设有滑槽(未图示),滑槽对应滑轨251设置,以使所述滑轨251能够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进而便于电控盒25滑入或滑出风管机本体20。当然,在另一侧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控盒25上设置滑槽,风管机本体20上设置滑轨251;又或者,风管机本体20内设置较宽的滑槽,电控盒25整体滑动安装在滑槽上,具体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251和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方向延伸,如此可以使得电控盒25被完全拉出风管机本体20后,电控盒25的宽度方向(参考图4)正好与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方向相对应,如此可以避免向下取出电控盒25的过程中电控盒25因为延伸角度不合适而与第二回风口311的内壁发生剐蹭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拆装效率和检修效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控盒25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控盒25的宽度的1.5倍。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电控盒25是通过抽拉滑动的方式进行拆装的,所以当需要拆出电控盒25并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通常会先用一只手将电控盒25从风管机本体20内慢慢拉出,直到电控盒25完全被拉出检修口212后,检修人员会用另一只手把持电控盒25的另一端,然后再向下取出电控盒25。也即在通过第二回风口311取出电控盒25时,检修人员的两只手是位于电控盒25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如果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刚好足够电控盒25穿过,则很不方便检修人员将电控盒25取出,伸至第二回风口311的内壁会将检修人员的手刮伤。所以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不小于电控盒25的宽度的1.5倍,比如可以为4.5倍、1.6倍、1.8倍、2倍、2.5倍等等,如此不仅更加方便检修人员拆装电控盒25,还有利于提高风管机本体20的换风量。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电控盒25上还设有第一定位结构252,所述风管机本体20内还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未图示),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52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互抵接时,所述电控盒25安装到位。可以理解的是,因为风管机本体20是被包裹在吊顶棚30内的,并且检修人员需要爬到较高的位置装入电控盒25,所以检修人员在将电控盒25装入风管机本体20的过程中,并不方便观察电控盒25是否安装到位。而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结构252和第二定位结构,能够便于检修人员知道电控盒25是否安装到位,提高检修效率。其中,第一定位结构252和第二定位结构可以分别为凸块,凸块的大小和形状不限,仅需能够相互抵接并限制电控盒25继续滑动即可。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电控盒25具有定位侧面253,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52为凸设于所述定位侧面253上的定位凸块,此时第二定位结构可以为适配定位凸块设置的凸块或台阶。所述定位凸块背离所述后侧板32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521,所述导向斜面2521在远离所述后侧板32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定位侧面253倾斜。可以理解,电控盒25在滑入风管机本体20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偏斜进而卡住的情况,所以通过在定位凸块上设置导向斜面2521,使得电控盒25在发生偏斜时,导向斜面2521通过抵接检修口212的便于而逐渐调整电控盒25的方向,保证电控盒25顺畅地滑入到风管机本体20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3,所述第一回风口211和所述检修口212沿所述风管机本体20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回风口311沿所述风管机本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回风口211和所述检修口212在所述底板31上的投影均沿所述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回风口311相对。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的风管机结构中,电控盒25一般都是设置在风管机本体2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而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回风口211和检修口212沿风管机本体20的长度方向排布,使得检修口212设置在回风端面21的基础上,不改变电控盒25的原本位置,进而避免了风管机本体20内因电控盒25位置发生变化而需要重新布线或布局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例还使第一回风口211和检修口212在所述底板31上的投影均沿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回风口311相对,也即第二回风口311的长度囊括了第一回风口211和检修口212所在的位置,如此有利于缩小空气流动路径,以及有利于提高电控盒25的拆装便利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3,所述检修口212上还可拆卸地安装有检修盖26,检修盖26用于盖住检修口212,避免回风通过检修口212流入电控盒25所在的空间内而产生噪音或异响。所述检修盖26与所述后侧板3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回风口211与所述后侧板32之间的间距。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回风口31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检修口212更靠近第二回风口311的左端为例,第二回风口311内靠近左边的一部分区域于检修口212对应,通过该部分区域进入吊顶棚30内的回风在流向第一回风口211的过程中会经过检修盖26所在的位置,因此,如果检修盖26相对于第一回风口211凸出,则必然会影响风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使检修盖26与后侧板3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第一回风口211与后侧板32之间的间距,也即检修盖26可以与第一回风口211平齐,或者相对于回风口向风管机本体20的内部凹陷一定距离,进而可以避免检修盖26对回风产生遮挡,保证回风风量。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回风口211内还安装有第一回风格栅27,所述检修盖26上面向所述后侧板32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回风格栅27上面向所述后侧板32的表面平齐设置。可以理解,如此可以在避免检修盖26遮挡回风的基础上,避免检修盖26和第一回风格栅27之间产生台阶,进而避免回风撞到台阶而产生回流或紊流的情况,减少回风风阻。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回风口31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311a和第二端311b,所述检修口212比所述第一回风口211更靠近所述第一端311a;所述第二回风口311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回风格栅34,所述第二回风格栅34具有格栅条,至少部分所述格栅条在远离所述第一端311a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风管机本体20所在的一侧倾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回风口211和检修口212都设置在风管机本体20的回风端面21上,并且第一回风口211沿风管机本体20的长度方向位于检修口212的一侧,所以与检修口212对应的部分回风在穿过第二回风口311后是需要向第一风口所在的而一侧流动的。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使至少部分所述格栅条在远离所述第一端311a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风管机本体20所在的一侧倾斜,倾斜的格栅条可以改变回风的流向,使回风在穿过第二回风格栅34后的流向正好朝向第一回风口211,如此可以减小回风拐弯角度,进而提高回风效率和换热效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至少部分格栅条倾斜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如图4所示,以第二回风格栅34内的格栅条包括纵向格栅条341和横向格栅条342为例,其中纵向格栅条341大致沿第二回风口311的长度方向延伸,横向格栅条342大致沿第二回风口311的宽度方向延伸。此时可以使部分纵向格栅条341向第一回风口211倾斜,也可以使部分横向格栅条342向第一回风口211倾斜,还可以使纵向格栅条341和横向格栅条342都向第一回风口211倾斜,以将回风导向第一回风口211。
进一步的,可以理解的是,因为第二回风口311内部分区域已经与第一回风口211相对应,通过该部分区域进入的回风并不需要倾斜的格栅条来改变流向,否则容易导致回风先流到风管机本体20之外(比如导向了第一回风口211远离检修口212的一侧之外)。因此,只要与检修口212对应的回风通过倾斜的格栅条来改变流向即可,所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条包括纵向格栅条341,所述纵向格栅条341自所述第一端311a延伸至所述第二端311b;所述纵向格栅条341包括与所述检修口212对应的导风段3411,所述导风段3411在远离所述第一端311a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风管机本体20所在的一侧倾斜。也即,本实施例只通过导风段3411来对回风进行导向,如此可以在将与检修口212对应的回风导向第一回风口211的同时,避免与第一回风口211对应的回风导向风管机本体20之外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管机本体,所述风管机本体具有回风端面,所述回风端面上设有第一回风口和检修口;以及,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通过所述检修口装入和拆出所述风管机本体,且所述电控盒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上设有滑轨,所述风管机本体内设有滑槽,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轨和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回风口的回风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顶棚,所述吊顶棚罩在所述风管机本体外,所述吊顶棚具有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后侧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风管机本体的下方,所述后侧板面与所述回风端面间隔相对;
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二回风口位于所述回风端面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电控盒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回风口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回风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控盒的宽度的1.5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上还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风管机本体内还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具有定位侧面,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定位侧面上的定位凸块;
所述定位凸块背离所述后侧板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在远离所述后侧板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定位侧面倾斜。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检修口沿所述风管机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回风口沿所述风管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检修口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均沿所述第二回风口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回风口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上还可拆卸地安装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与所述后侧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后侧板之间的间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口内还安装有第一回风格栅,所述检修盖上面向所述后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回风格栅上面向所述后侧板的表面平齐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风口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检修口比所述第一回风口更靠近所述第一端;
所述第二回风口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回风格栅,所述第二回风格栅具有格栅条,至少部分所述格栅条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风管机本体所在的一侧倾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条包括纵向格栅条,所述纵向格栅条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所述纵向格栅条包括与所述检修口对应的导风段,所述导风段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风管机本体所在的一侧倾斜。
CN202320707277.2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Active CN219828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277.2U CN219828976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277.2U CN219828976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8976U true CN219828976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7277.2U Active CN219828976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89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6657A (zh) * 2022-01-10 2022-04-2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6657A (zh) * 2022-01-10 2022-04-2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96657B (zh) * 2022-01-10 2024-07-1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33295A1 (en) Range hood appliance with combination recirculation and exterior venting options
KR20070114212A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219828976U (zh)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CN204648476U (zh) 空调器
CN21014165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US7470877B2 (en) Microwave oven and ventilation hood combination system
CN209386437U (zh) 电器盒、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5628476B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64435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260249U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215412327U (zh) 换气装置
CN211926051U (zh) 一种电控盒安装组件和空调器
CN204648473U (zh) 空调器
CN212720021U (zh) 散热组件、燃气装置和空调器
KR20090044504A (ko)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의 베이스어셈블리
CN2075998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167955B (zh) 烹饪器具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909282U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218627099U (zh) 一种电控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222298133U (zh) 一种新风设备
CN221463922U (zh)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CN220541288U (zh) 新风机
CN219976581U (zh) 风管机
CN222187142U (zh) 一种风管机、风管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9473803U (zh) 浴霸的线性面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