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5533U - 雨水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雨水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5533U
CN219825533U CN202320935984.7U CN202320935984U CN219825533U CN 219825533 U CN219825533 U CN 219825533U CN 202320935984 U CN202320935984 U CN 202320935984U CN 219825533 U CN219825533 U CN 219825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rainwater
water
filtering
filter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59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召森
程睿
黄悦
吕金燕
刘彦鹏
程慧芹
周飞祥
贺翔
孙亚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59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5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5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5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雨水口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下方的腔体,所述腔体通过侧壁和底壁限定并开设有排水口;安装于所述腔体顶部一侧的雨水进口并使雨水能够进入所述腔体的沥水装置;安装于所述腔体底部的第一过滤部,所述第一过滤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沥水装置之间,以将所述腔体分隔成连通所述排水口的排水腔以及位于所述沥水装置下方的存蓄腔。通过本技术方案,雨水经沥水装置流入存蓄腔,并能够在存蓄腔内沉淀、过滤,通过第一过滤部流入排水腔并经排水口排入公共排水管道,其中泥沙、垃圾等污染物被第一过滤部止挡,雨水经过滤后流入排水口,有效削减了随雨水排入水体的污染物。

Description

雨水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雨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城市道路遇到降水时,为避免道路积水,雨水经由设置于道路上的雨水口汇入排水管道,由于初期的道路雨水中会混杂大量泥沙、落叶、轮胎磨损物、油脂、垃圾等污染物杂物,直接汇入排水管容易使城市水体受到污染,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排水效果的情况下有效过滤初期的道路雨水成为本申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雨水口结构,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雨水口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下方的腔体,所述腔体通过侧壁和底壁限定并开设有排水口;安装于所述腔体顶部一侧的雨水进口并使雨水能够进入所述腔体的沥水装置;安装于所述腔体底部的第一过滤部,所述第一过滤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沥水装置之间,以将所述腔体分隔成连通所述排水口的排水腔以及位于所述沥水装置下方的存蓄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部的高度低于所述腔体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沥水装置包括框架形式的底座,以及相邻的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多个水篦子,所述存蓄腔的底部设置有高于所述第一过滤部的第二过滤部,所述第二过滤部位于所述多个水篦子相邻处的正下方,以将所述存蓄腔分隔为多个部分。
优选地,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腔的侧壁,并且所述排水口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过滤部。
优选地,多个所述水篦子相邻处的正下方安装有加固梁,所述加固梁固定于所述腔体的侧壁,所述底座抵靠在所述加固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部与所述加固梁之间距离为0至200mm。
优选地,所述水篦子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篮。
优选地,所述腔体设置有沿所述腔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定位件,所述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两侧抵靠所述定位件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部以及第二过滤部包括能够透水的透水墙。
优选地,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限定所述雨水进口并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上方,所述沥水装置设置于所述雨水进口处。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雨水经沥水装置流入存蓄腔,并能够在存蓄腔内沉淀、过滤,通过第一过滤部流入排水腔并经排水口排入公共排水管道,其中泥沙、轮胎磨损物等污染物被第一过滤部止挡,雨水经过滤后流入排水口,有效削减了随雨水排入水体的污染物。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雨水口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雨水口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下方的腔体500,所述腔体500通过侧壁和底壁限定并开设有排水口400;安装于所述腔体500顶部一侧的雨水进口并使雨水能够进入所述腔体500的沥水装置100;安装于所述腔体500底部的第一过滤部301,所述第一过滤部301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排水口400与所述沥水装置100之间,以将所述腔体500分隔成连通所述排水口400的排水腔503以及位于所述沥水装置100下方的存蓄腔。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雨水经沥水装置流入存蓄腔,并能够在存蓄腔内沉淀、过滤,并通过第一过滤部301流入排水腔503最终经排水口400排入公共排水管道,其中泥沙、轮胎磨损物等污染物被第一过滤部301拦截在存蓄腔内,雨水经过滤后流入排水口400,有效削减了随雨水排入水体的污染物。
本技术方案中,沥水装置100的上表面可以与其周围的道路的上表面平齐或略低于道路的上表面,以便于使雨水顺利通过沥水装置100流入腔体500内,避免由于沥水装置100突出于道路而使雨水在沥水装置100周围积蓄。腔体500通过第一过滤部301分隔成排水腔与存蓄腔,实际使用时,雨水顺沥水装置100先流入存蓄腔中以进行沉淀和过滤,使泥沙、砂石等密度较大的污染物沉淀至腔体底部,并且轮胎磨损物、油脂等密度较小的污染物虽然不会沉淀但可以被第一过滤部301止挡,经过沉淀及过滤的较为清洁的雨水流入排水腔503并经排水口400排入公共排水管道。
其中,第一过滤部301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第一过滤部301可以采用过滤网、透水墙或滤网与透水墙结合等,只要能够实现止挡污染物、过滤雨水即可,此处不作限制。第一过滤部301可以具有低于腔体500的高度,以在水量过大时,积蓄在存蓄腔内的雨水能够蔓延过第一过滤部301流入排水腔503,以避免影响排水效果。可替代的,当第一过滤部301采用滤网等形式时,由于过滤时间较快,可以具有与腔体500相同的高度,也不会影响排水效果。
其中,腔体500的侧壁、底壁可以采用混凝土预制墙的形式,并且,排水口400可以开设于适当的位置,例如,可以开设于排水腔503的底壁或侧壁,以便于过滤后的水顺利流入公共排水管道。
通过本技术方案,雨水先流入存蓄腔,经过沉淀及过滤后再流入排水腔503并经排水口400流入公共排水管道,避免了由于泥沙、轮胎磨损物或油脂等污染物随雨水排入水体。
第一过滤部301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以避免在水量过大时影响排水效果,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滤部301的高度低于所述腔体500的高度。
通过本技术方案,当存蓄腔中水量过多时能够从第一过滤部301的顶部溢流至排水腔503,避免了由于第一过滤部301的滤水效率不足难以及时排水时造成的路面积水。
为了提高过滤效果,根据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沥水装置100包括框架形式的底座101,以及相邻的安装于所述底座101的多个水篦子110,所述存蓄腔的底部设置有高于所述第一过滤部301的第二过滤部302,所述第二过滤部302位于所述多个水篦子110相邻处的正下方,以将所述存蓄腔分隔为多个部分。
本技术方案中,加入了第二过滤部302以使存蓄腔分为多个部分,以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存蓄腔可以分为第一存蓄腔501和第二存蓄腔502。实际使用时,为便于排水,雨水口附近道路会设置有坡度,以引导雨水流入雨水口,多个水篦子沿水流方向相邻的安装于底座101,以图2为例,雨水由右至左流动,即,右侧为上游,左侧为下游,雨水会先通过第一水篦子111进入第一存蓄腔501进行过滤,当雨水积蓄至第二过滤部302的高度时可以从第二过滤部302的顶部溢流进入第二存蓄腔502,直至雨水积蓄至第一过滤部301的高度时溢流进入排水腔503。
存蓄腔中包括用于存蓄水的存蓄空间,即,由侧壁、底壁以及第一过滤部301和第二过滤部302所限定的空间。在只有第一过滤部301的情况下雨水最高能够积蓄至第一过滤部301的高度,即,存蓄空间的高度为第一过滤部301的高度,当加入第二过滤部302时,存蓄空间由第一存蓄腔501中的存蓄空间和第二存蓄腔502中的存蓄空间组成,第一存蓄腔501中的存蓄空间的高度为第二过滤部302的高度(如图2中虚线所示),由于第二过滤部302高于第一过滤部301因此存蓄空间相比于只有第一过滤部301的技术方案得到了提升。
通过本技术方案,提升了存蓄腔的存蓄空间,使更多雨水能够得到过滤及沉淀,提升了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为了使流入排水腔503的水能够及时流入排水口400,避免雨水在排水腔503不必要的积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口400设置于所述排水腔503的侧壁,并且所述排水口400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过滤部301。
本技术方案中,排水口400开设于排水腔503的侧壁,并且排水口400开设的高度可以低于第一过滤部301的高度,避免了过多雨水积存于排水腔503内。并且,排水口400的底部可以高于排水腔503的底面一定距离,以使雨水能够在排水口400的底部到排水腔503底部的腔体内进一步沉淀和过滤。
由于雨水口上方属于道路范围,因此需要足够的承重能力,以满足承载车辆及行人,但由于安装多个水篦子110需要在腔体顶部开较大的设雨水进口,会导致多个水篦子110相邻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水篦子110相邻处的正下方安装有加固梁201,所述加固梁201固定于所述腔体500的侧壁,所述底座101抵靠在所述加固梁201上。
本技术方案中,加固梁201可以采用混凝土预制柱等适当的形式,通过将加固梁201沿腔体500的宽度方向安装于多个水篦子110相邻处的下方并抵靠底座101以对沥水装置100的结构进行加强,以满足承重需求。并且,在水篦子110之间安装加固梁201,水篦子110的格栅不会被加固梁201遮挡,因此不会影响排水效果。
通过本技术方案,加固梁201承托沥水装置,加强了雨水口的承重能力。
第二过滤部302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以在不影响排水效果的同时提升存蓄空间,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过滤部302与所述加固梁201之间距离(即高度差)为0至200mm。
本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过滤部302与加固梁201之间距离为0时,即第一存蓄腔501与腔体500的其余部分在结构上不再连通(除雨水透过第二过滤部302的方式),雨水将第一存蓄腔501完全充满后,无法再通过第一水篦子111流入第一存蓄腔501,多余的雨水可以经由第二水篦子112流入第二存蓄腔502,因此即便第二过滤部302与腔体500的其他部分隔离也不会影响排水效果。
为了更好地过滤雨水,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水篦子110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篮。
本技术方案中,过滤篮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例如滤网或栅栏等,此处不作限制。通过本技术方案,夹带泥沙、轮胎磨损物、油脂、砂石、树叶、垃圾等污染物的雨水先经过过滤篮的过滤,提高了污染控制效果。
为了使第一过滤部301和第二过滤部302能够稳定的安装于腔体500内,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腔体500设置有沿所述腔体5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定位件303,所述第一过滤部301和第二过滤部302的两侧抵靠所述定位件303定位。
第一过滤部301和第二过滤部302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以使雨水得到充分地过滤,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滤部301以及第二过滤部302包括能够透水的透水墙。
为加强雨水口的承重能力,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腔体500的顶部设置有加固板202,所述加固板202限定所述雨水进口并位于所述排水口400的上方,所述沥水装置100设置于所述雨水进口处。
本技术方案中,加固板202可以采用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本技术方案,雨水口的顶部得到了加强,提升了承重能力。其中,雨水进口可以开设在加固板202上,或者,加固板202从腔体500的顶部一侧延伸至距离另一侧一定距离,以在加固板202和所述另一侧之间限定雨水进口。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道路下方的腔体(500),所述腔体(500)通过侧壁和底壁限定并开设有排水口(400);安装于所述腔体(500)顶部一侧的雨水进口并使雨水能够进入所述腔体(500)的沥水装置(100);安装于所述腔体(500)底部的第一过滤部(301),所述第一过滤部(301)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排水口(400)与所述沥水装置(100)之间,以将所述腔体(500)分隔成连通所述排水口(400)的排水腔(503)以及位于所述沥水装置(100)下方的存蓄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301)的高度低于所述腔体(500)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装置(100)包括框架形式的底座(101),以及相邻的安装于所述底座(101)的多个水篦子(110),所述存蓄腔的底部设置有高于所述第一过滤部(301)的第二过滤部(302),所述第二过滤部(302)位于所述多个水篦子(110)相邻处的正下方,以将所述存蓄腔分隔为多个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400)设置于所述排水腔(503)的侧壁,并且所述排水口(400)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过滤部(3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水篦子(110)相邻处的正下方安装有加固梁(201),所述加固梁(201)固定于所述腔体(500)的侧壁,所述底座(101)抵靠在所述加固梁(2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部(302)与所述加固梁(201)之间距离为0至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篦子(110)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篮。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500)设置有沿所述腔体(5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定位件(303),所述第一过滤部(301)和第二过滤部(302)的两侧抵靠所述定位件(303)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301)以及第二过滤部(302)包括能够透水的透水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500)的顶部设置有加固板(202),所述加固板(202)限定所述雨水进口并位于所述排水口(400)的上方,所述沥水装置(100)设置于所述雨水进口处。
CN202320935984.7U 2023-04-24 2023-04-24 雨水口结构 Active CN219825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5984.7U CN219825533U (zh) 2023-04-24 2023-04-24 雨水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5984.7U CN219825533U (zh) 2023-04-24 2023-04-24 雨水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5533U true CN219825533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7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5984.7U Active CN219825533U (zh) 2023-04-24 2023-04-24 雨水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5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4588A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与储存系统
JP5419180B2 (ja) 路面排水処理装置
KR101963429B1 (ko) 측구 구조체
CN10979783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WO2007123342A1 (en) The linear infiltration system functioning as a storm sewer
Narayanan et al. Costs of urban stormwater control practices
CN201778383U (zh) 一种一体化环保雨水口
CN208415460U (zh) 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
CN219825533U (zh) 雨水口结构
CN21023872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101812865A (zh) 一种一体化环保雨水口
CN219825532U (zh) 雨水口结构
CN106351311A (zh) 解决城市内涝的分散蓄水方法
CN206529878U (zh) 一种市政排水社区雨水调蓄池
CN215482073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道路
CN114922277A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型边沟结构
CN214144038U (zh) 一种过滤截流环保型雨水口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205012453U (zh) 一种水灰分离的雨水口截污装置
CN209779837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
CN212053091U (zh) 一种车库虹吸排水系统
CN108118769B (zh)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CN113187022A (zh) 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生态系统
CN2809054Y (zh) 一种道路下水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