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8704U -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8704U
CN219808704U CN202320981416.0U CN202320981416U CN219808704U CN 219808704 U CN219808704 U CN 219808704U CN 202320981416 U CN202320981416 U CN 202320981416U CN 219808704 U CN219808704 U CN 219808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upport
supporting
threaded column
s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14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玉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9814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8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8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8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包括支撑桩主体,所述支撑桩主体包括支撑底桩、支撑板与支撑顶桩,所述支撑板焊接固定在支撑顶桩的顶端,所述支撑顶桩设置在支撑底桩的顶端,所述支撑桩主体上还设置有:加强连接机构,且该加强连接机构包括移动调节组件与加强支撑组件;通过设计加强连接机构,可以在支撑桩主体固定安装后支撑使用时,将扳手卡合安装在旋转螺母头的外表面带动丝杆原位转动,并在丝杆原位转动时将移动头在丝杆的外表面移动,且在移动头移动时将加强杆打开,在加强杆打开时不断将连接杆打开,且将安装板打开至墙体模板的下表面接触并固定,且便于将支撑桩主体在支撑使用时组合安装并加强支撑桩主体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撑桩为建筑建设式对墙体模板安装后支撑使用的设备,且支撑桩在使用时便于直接支撑固定,且支撑使用时方便高度调节,并便于组合安装加强对支撑桩的固定,提高支撑桩在固定安装墙体模板时调节的方便性和组合安装加强连接的紧固性;
现有的支撑桩在建筑建设支撑墙体模板使用,且支撑桩支撑使用时由安装板固定在建筑墙体模板的下表面,底桩接触于地面固定,且便于将支撑桩固定安装后支撑使用,且支撑桩为一体式结构,支撑使用时不便于对支撑桩组合安装且加强固定,造成支撑桩在支撑墙体模板的下表面使用时不便于加固连接,安装后受到挤压时易产生松动至变形,且影响支撑桩使用时的支撑效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支撑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支撑桩为一体式结构,支撑使用时不便于对支撑桩组合安装且加强固定,造成支撑桩在支撑墙体模板的下表面使用时不便于加固连接,安装后受到挤压时易产生松动至变形,且影响支撑桩使用时的支撑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包括支撑桩主体,所述支撑桩主体包括支撑底桩、支撑板与支撑顶桩,所述支撑板焊接固定在支撑顶桩的顶端,所述支撑顶桩设置在支撑底桩的顶端,所述支撑桩主体上还设置有:
加强连接机构,且该加强连接机构包括移动调节组件与加强支撑组件,加强连接机构设置在支撑顶桩的两侧;
高度调节机构,且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调节组件与紧固组件,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底桩与支撑顶桩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顶桩两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端部位于支撑顶桩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螺母头,和设置在丝杆外表面的移动头。
优选的,所述加强支撑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销安装在移动头端部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端部通过连接销安装有安装板,和安装在加强杆侧面与支撑顶桩侧面连接处的连接杆。
优选的,两个所述加强杆相互对称设置,且所述加强杆的侧面与所述支撑顶桩的侧面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桩与支撑顶桩连接处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两侧均一体式成型有螺纹柱C与螺纹柱B,和包括开设在支撑底桩内部的内螺纹槽A,所述支撑顶桩的底端开设有内螺纹槽D。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支撑顶桩通过所述螺纹柱C与所述内螺纹槽D旋合连接,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支撑底桩通过所述螺纹柱B与所述内螺纹槽A旋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C与所述螺纹柱B通过所述连接环对称设置,且所述螺纹柱C与所述螺纹柱B的外表面结构相反。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一体式成型在支撑顶桩端部与支撑底桩端部的固定环,和旋合连接在固定环边缘处的紧固螺栓,且所述紧固螺栓的端部挤压在螺纹柱B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计加强连接机构,可以在支撑桩主体固定安装后支撑使用时,将扳手卡合安装在旋转螺母头的外表面带动丝杆原位转动,并在丝杆原位转动时将移动头在丝杆的外表面移动,且在移动头移动时将加强杆打开,在加强杆打开时不断将连接杆打开,且将安装板打开至墙体模板的下表面接触并固定,且便于将支撑桩主体在支撑使用时组合安装并加强支撑桩主体的固定,且提高支撑桩主体组合安装后加强固定支撑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柱B、连接环与螺纹柱C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底桩、内螺纹槽A与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支撑桩主体;101、支撑底桩;1011、内螺纹槽A;1012、螺纹柱B;1013、连接环;1014、螺纹柱C;1015、内螺纹槽D;1016、固定环;1017、紧固螺栓;102、支撑板;103、支撑顶桩;1031、连接杆;1032、安装板;1033、加强杆;1034、移动头;1035、丝杆;1036、凹槽;1037、旋转螺母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包括支撑桩主体100,支撑桩主体100包括支撑底桩101、支撑板102与支撑顶桩103,支撑板102焊接固定在支撑顶桩103的顶端,支撑顶桩103设置在支撑底桩101的顶端,将支撑底桩101接触于地面由螺栓固定安装,支撑板102接触于墙体模板的下表面由螺栓固定安装,因此便于将支撑桩主体100固定安装后对墙体模板支撑固定,提高支撑桩主体100的支撑使用效果,支撑桩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加强连接机构,且该加强连接机构包括移动调节组件与加强支撑组件,加强连接机构设置在支撑顶桩103的两侧,将支撑桩主体100在支撑固定建筑模板使用时,此时通过对支撑桩主体100顶端组合安装后,通过加强连接机构加强对建筑模板的固定,且便于加固连接,提高支撑桩主体100组合安装后加强固定支撑使用效果;
高度调节机构,且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调节组件与紧固组件,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底桩101与支撑顶桩103的连接处,将支撑桩主体100在固定安装建筑模板使用时,且根据不同高度的位置处由高度调节机构调节支撑桩主体100的高度支撑使用,且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墙体模板支撑使用。
为了通过移动调节组件便于将加强杆1033打开,且便于打开加强支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顶桩103两侧的凹槽1036,凹槽103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035,丝杆1035的端部位于支撑顶桩103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螺母头1037,便于将扳手卡合在旋转螺母头1037的表面带动丝杆1035转动,且便于转动调节使用,和设置在丝杆1035外表面的移动头1034,将丝杆1035原位转动时带动移动头1034在丝杆1035的外表面移动,且使得加强杆1033不断打开使用。
为了加强支撑组件便于将支撑桩主体100固定安装后加强支撑,且易于紧固安装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强支撑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销安装在移动头1034端部的加强杆1033,加强杆1033的端部通过连接销安装有安装板1032,便于将加强杆1033打开后由安装板1032加固连接,且加强支撑,和安装在加强杆1033侧面与支撑顶桩103侧面连接处的连接杆1031,将加强杆1033打开后便于由连接杆1031支撑连接。
为了便于将支撑桩主体100在支撑使用时通过加强杆1033加强支撑,且易于固定支撑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加强杆1033相互对称设置,且加强杆1033的侧面与支撑顶桩103的侧面通过连接杆1031相连接,便于加强支撑使用。
为了通过转动调节组件便于将支撑桩主体100在支撑使用时加强固定,由固定安装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动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桩101与支撑顶桩103连接处的连接环1013,连接环1013的两侧均一体式成型有螺纹柱C1014与螺纹柱B1012,便于连接环1013转动时带动螺纹柱B1012与螺纹柱C1014转动调节,和包括开设在支撑底桩101内部的内螺纹槽A1011,支撑顶桩103的底端开设有内螺纹槽D1015,且使得螺纹柱B1012旋合安装在内螺纹槽A1011的内部同时将螺纹柱C1014旋合安装在内螺纹槽D1015的内部。
为了便于将连接环1013转动时同时转动调节螺纹柱B1012与螺纹柱C1014,方便高度调节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环1013与支撑顶桩103通过螺纹柱C1014与内螺纹槽D1015旋合连接,连接环1013与支撑底桩101通过螺纹柱B1012与内螺纹槽A1011旋合连接,便于高度调节使用。
为了便于在连接环1013转动时带动螺纹柱C1014与螺纹柱B1012同时旋合转动,方便转动操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纹柱C1014与螺纹柱B1012通过连接环1013对称设置,且螺纹柱C1014与螺纹柱B1012的外表面结构相反,便于转动调节使用,易于高度调节至使用的高度。
为了通过紧固组件便于将螺纹柱B1012与螺纹柱C1014高度调节后固定安装,且便于加固连接,易于紧固安装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紧固组件包括一体式成型在支撑顶桩103端部与支撑底桩101端部的固定环1016,和旋合连接在固定环1016边缘处的紧固螺栓1017,且紧固螺栓1017的端部挤压在螺纹柱B1012的表面,便于将紧固螺栓1017在固定环1016的内部旋合连接,且使得紧固螺栓1017挤压在螺纹柱B1012与螺纹柱C1014的表面加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种组合式支撑桩,在使用时,直接将支撑底桩101接触于地面由螺栓固定安装,支撑板102接触于墙体模板的下表面由螺栓固定安装,因此便于将支撑桩主体100固定安装后对墙体模板支撑固定,提高支撑桩主体100的支撑使用效果;
然后在支撑桩主体100固定安装后支撑使用时,可以将扳手卡合安装在旋转螺母头1037的外表面带动丝杆1035原位转动,并在丝杆1035原位转动时将移动头1034在丝杆1035的外表面移动,且在移动头1034移动时将加强杆1033打开,在加强杆1033打开时不断将连接杆1031打开,且将安装板1032打开至墙体模板的下表面接触并固定,且便于将支撑桩主体100在支撑使用时组合安装并加强支撑桩主体100的固定,且提高支撑桩主体100组合安装后加强固定支撑使用效果;
最后在支撑桩主体100固定安装在墙体模板的下表面支撑使用时,此时根据使用的位置处可以调节支撑桩主体100的高度使用,此时手持连接环1013带动螺纹柱C1014与螺纹柱B1012转动,且将螺纹柱C1014在内螺纹槽D1015的内部旋合连接同时将螺纹柱B1012在内螺纹槽A1011的内部旋合连接,且在螺纹柱C1014与螺纹柱B1012旋合连接时将支撑顶桩103与支撑底桩101调节至使用的高度,并扭转紧固螺栓1017挤压在螺纹柱B1012与螺纹柱C1014的表面将支撑底桩101与支撑顶桩103加固连接,便于将支撑桩主体100在固定安装使用时方便高度调节,提高支撑桩主体100安装在不同墙体模板下表面支撑使用调节操作的方便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详见上述详尽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包括支撑桩主体(100),所述支撑桩主体(100)包括支撑底桩(101)、支撑板(102)与支撑顶桩(103),所述支撑板(102)焊接固定在支撑顶桩(103)的顶端,所述支撑顶桩(103)设置在支撑底桩(10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加强连接机构,且该加强连接机构包括移动调节组件与加强支撑组件,加强连接机构设置在支撑顶桩(103)的两侧;
高度调节机构,且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调节组件与紧固组件,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底桩(101)与支撑顶桩(103)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顶桩(103)两侧的凹槽(1036),所述凹槽(103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035),所述丝杆(1035)的端部位于支撑顶桩(103)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螺母头(1037),和设置在丝杆(1035)外表面的移动头(10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销安装在移动头(1034)端部的加强杆(1033),所述加强杆(1033)的端部通过连接销安装有安装板(1032),和安装在加强杆(1033)侧面与支撑顶桩(103)侧面连接处的连接杆(10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强杆(1033)相互对称设置,且所述加强杆(1033)的侧面与所述支撑顶桩(103)的侧面通过所述连接杆(103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桩(101)与支撑顶桩(103)连接处的连接环(1013),所述连接环(1013)的两侧均一体式成型有螺纹柱C(1014)与螺纹柱B(1012),和包括开设在支撑底桩(101)内部的内螺纹槽A(1011),所述支撑顶桩(103)的底端开设有内螺纹槽D(10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013)与所述支撑顶桩(103)通过所述螺纹柱C(1014)与所述内螺纹槽D(1015)旋合连接,所述连接环(1013)与所述支撑底桩(101)通过所述螺纹柱B(1012)与所述内螺纹槽A(1011)旋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C(1014)与所述螺纹柱B(1012)通过所述连接环(1013)对称设置,且所述螺纹柱C(1014)与所述螺纹柱B(1012)的外表面结构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一体式成型在支撑顶桩(103)端部与支撑底桩(101)端部的固定环(1016),和旋合连接在固定环(1016)边缘处的紧固螺栓(1017),且所述紧固螺栓(1017)的端部挤压在螺纹柱B(1012)的表面。
CN202320981416.0U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Active CN219808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1416.0U CN219808704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1416.0U CN219808704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8704U true CN219808704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1416.0U Active CN219808704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8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9050U (zh) 单元幕墙板块球铰式万向连接装置
CN219808704U (zh) 一种组合式支撑桩
CN210737376U (zh) 一种具有侧向角度可调式盖梁模板
CN116695734A (zh) 一种路基深坑支护装置
CN215942003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水泥涵管生产用自动滚焊装置
CN111120733A (zh) 超高层泵送管道安装固定构造
CN220580611U (zh) 一种钢结构的横梁下支护结构
CN218814409U (zh) 一种钢结构安装连接结构
CN218844253U (zh) 一种基坑坡面钻孔装置
CN217379287U (zh) 一种可调节的装配式钢结构连接构造
CN111561148A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中异形墙角的加固装置
CN220081895U (zh) 一种风电专用大尺寸双头螺栓
CN219062538U (zh) 新型拍门结构
CN218028980U (zh) 一种填充墙砌体构造柱施工支模
CN218668494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安装支撑装置
CN218336026U (zh) 一种基站信号增强器
CN21910007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坑壁防松散加固机构
CN219604898U (zh) 一种钢结构住宅墙板辅助安装装置
CN218596939U (zh) 墩柱模板
CN220686294U (zh) 一种建筑框架结构
CN219035795U (zh) 一种虹吸排水管道固定结构
CN219411837U (zh) 一种长斜面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结构
CN21977340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钢结构抗震节点
CN219547851U (zh) 沉井施工纠偏结构
CN216590274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管道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