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8700U -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8700U
CN219808700U CN202320687632.4U CN202320687632U CN219808700U CN 219808700 U CN219808700 U CN 219808700U CN 202320687632 U CN202320687632 U CN 202320687632U CN 219808700 U CN219808700 U CN 219808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trol shaft
plate
control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76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洪飞
李科
金浩
沈芸
蒋建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ongkai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ongka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ongkai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ongka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76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8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8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8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模板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包括承载底板、弧形板、侧板、导向机构和控制机构,弧形板固定安装在承载底板的上端面,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板和滑动横梁,导向板固定安装在弧形板的内壁,滑动横梁固定安装在侧板的外壁,滑动横梁的外壁与导向板的外壁滑动贴合,控制机构包括顶压杆、安装环和控制轴,控制轴可拆卸安装在承载底板的上端面,顶压杆转动安装在安装环的外壁,安装环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在控制轴的外壁,滑动横梁的外壁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提高模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混凝土凝固时模板形变,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操作便捷,提高模板设置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背景技术
简支箱梁榫形防落梁已逐步在众多新建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中使用,其要求桥墩施工时,在墩顶布置防落梁限位装置预留孔,确保后期限位装置能顺利安装。预留孔深四十二厘米,平面尺寸为三十乘四十厘米,呈椭圆状,墩顶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固定预留孔洞模板。
如中国专利,CN218027206U一种预留孔洞模板,包括直段模板,直段模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圆弧段模板,直段模板的一侧壁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圆弧段模板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直段模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模板,通过设置的直段模板、圆弧段模板与底模板,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竹胶板模板,提高模板重复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因模板易变形导致孔道成孔质量差,采用钢模板加工,在设计时优化模板分块尺寸及分块连接位置,便于模板拆除,确保了预留孔洞线型及表面平顺,减少人力浪费,避免预留孔道缺棱少角。
上述专利中,为了连接直段模板和圆弧段模板,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板和螺栓配合,实现直段模板和圆弧段模板的连接,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旋转拧紧螺栓的工具伸入直段模板和圆弧段模板围成的腔室内部操作,操作空间有限,且需要分别对多个螺栓进行旋转紧固,导致操作繁琐。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包括承载底板、弧形板、侧板、导向机构和控制机构,弧形板固定安装在承载底板的上端面。
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板和滑动横梁,导向板固定安装在弧形板的内壁,滑动横梁固定安装在侧板的外壁,滑动横梁的外壁与导向板的外壁滑动贴合。
控制机构包括顶压杆、安装环和控制轴,控制轴可拆卸安装在承载底板的上端面,顶压杆转动安装在安装环的外壁,安装环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在控制轴的外壁,操作便捷,提高模板设置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模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混凝土凝固时模板形变,提高施工的效率。
优选的,滑动横梁的外壁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顶压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横轴,承载横轴的外壁与安装支架的内壁滑动贴合,以便于后期拆模操作,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控制轴的轴向一端延伸至弧形板的上端,并固定连接有控制手柄,以便于在模板的外部转动调节控制轴。
优选的,承载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供控制轴滑动插接的安装套筒,控制轴的内壁弹性安装有限位钢珠,安装套筒的开设有供限位钢珠滑动环形槽,实现安装套筒和控制轴的转动连接。
优选的,控制轴的内壁滑动安装有顶压块,顶压块的底面设置为圆台状,且顶压块的径向外壁与限位钢珠的外壁滑动贴合,通过滑动顶压块,通过顶压块的径向外壁同步顶压多个限位钢珠。
优选的,控制轴的轴向端中心位置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有控制螺纹杆,控制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控制轴的内壁并与顶压块的轴向端固定连接,以便于控制限位钢珠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板和滑动横梁,实现侧板和弧形板的滑动连接,在注浆前,首先沿导向板的内壁滑动插入滑动横梁,然后将承载底板放置于预留坑中,另外设置,顶压杆、安装环和控制轴,转动控制轴,从而带动安装环滑动调节,并通过顶压杆顶压支撑侧板和弧形板,实现支撑,相对于旋转多组螺栓,操作便捷,提高模板设置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模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混凝土凝固时模板形变,提高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环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轴的剖视图。
图中:1、承载底板;2、弧形板;3、侧板;4、导向板;5、控制轴;6、安装套筒;7、控制螺纹杆;8、控制手柄;9、安装支架;10、安装环;11、滑动横梁;12、顶压杆;13、顶压块;14、限位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包括承载底板1、弧形板2、侧板3、导向机构和控制机构,弧形板2固定安装在承载底板1的上端面,弧形板2和侧板3均设置有两个,通过两个弧形板2和两个侧板3组成完整的预留孔模板。
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板4和滑动横梁11,导向板4固定安装在弧形板2的内壁,滑动横梁11固定安装在侧板3的外壁,滑动横梁11的外壁与导向板4的外壁滑动贴合,通过滑动横梁11和导向板4的滑动配合,实现弧形板2和侧板3的滑动连接,在注浆前,首先沿导向板4的内壁滑动插入滑动横梁11,然后将承载底板1放置于预留坑中。
控制机构包括顶压杆12、安装环10和控制轴5,控制轴5可拆卸安装在承载底板1的上端面,顶压杆12转动安装在安装环10的外壁,顶压杆12设置有四个,呈环形均匀的分布在控制轴5的外壁,在注浆前,按压安装环10,通过顶压杆12顶压侧板3和弧形板2的内壁,达到支撑的效果,用于防止混凝土凝固时,侧板3和弧形板2发生形变。
安装环10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在控制轴5的外壁,转动控制轴5,从而带动安装环10滑动调节,并通过顶压杆12顶压支撑侧板3和弧形板2,实现支撑,相对于中国专利,CN218027206U一种预留孔洞模板中通过旋转多组螺栓,操作便捷,提高模板设置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模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混凝土凝固时模板形变,提高施工的效率。
滑动横梁11的外壁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9,安装支架9为常见的U型架,且弧形板2的内壁同样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9。
顶压杆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横轴,承载横轴的外壁与安装支架9的内壁滑动贴合,通过承载横轴与安装支架9的配合,可以防止顶压杆12顶压的过程中打滑,同时通过承载横轴与安装支架9的滑动配合,可以便于顶压杆12与安装支架9分离,以便于后期拆模操作,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是:
为了便于转动调节控制轴5,控制轴5的轴向一端延伸至弧形板2的上端,并固定连接有控制手柄8,转动控制手柄8可以带动控制轴5,同时控制轴5延伸至弧形板2的上端面,以便于在模板的外部操作。
承载底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供控制轴5滑动插接的安装套筒6,控制轴5的内壁弹性安装有限位钢珠14,限位钢珠1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弹性板,弹性板的另一端与控制轴5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弹性板的弹力,可以使得限位钢珠14实时具有收缩至控制轴5内腔的趋势。
限位钢珠14设置有多个,且呈环形均匀分布,安装套筒6的开设有供限位钢珠14滑动环形槽,在控制轴5与安装套筒6插接后,同步顶压多个限位钢珠14,直至限位钢珠14的外壁与环形槽的内壁贴合,实现安装套筒6和控制轴5的转动连接,以便于转动调节控制轴5。
控制轴5的内壁滑动安装有顶压块13,顶压块13的底面设置为圆台状,且顶压块13的径向外壁与限位钢珠14的外壁滑动贴合,通过滑动顶压块13,通过顶压块13的径向外壁同步顶压多个限位钢珠14,使得限位钢珠14的外壁与环形槽贴合。
在需要拆模时,反向滑动顶压块13,通过弹性板的弹力带动限位钢珠14收缩至控制轴5的内腔,此时可以将控制轴5由安装套筒6的内腔抽出,直至承载横轴与安装支架9分离,将侧板3滑出,并将弧形板2和承载底板1有基坑内抽出,实现拆模操作。
控制轴5的轴向端中心位置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有控制螺纹杆7,控制螺纹杆7的一端延伸至控制轴5的内壁并与顶压块13的轴向端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控制螺纹杆7可以实现滑动调节顶压块13,以便于控制限位钢珠14的滑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底板(1)、弧形板(2)、侧板(3)、导向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弧形板(2)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底板(1)的上端面;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板(4)和滑动横梁(11),所述导向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板(2)的内壁,所述滑动横梁(11)固定安装在所述侧板(3)的外壁,所述滑动横梁(11)的外壁与所述导向板(4)的外壁滑动贴合;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顶压杆(12)、安装环(10)和控制轴(5),所述控制轴(5)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承载底板(1)的上端面,所述顶压杆(12)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环(10)的外壁,所述安装环(10)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控制轴(5)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横梁(11)的外壁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9),所述顶压杆(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横轴,所述承载横轴的外壁与所述安装支架(9)的内壁滑动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5)的轴向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板(2)的上端,并固定连接有控制手柄(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供所述控制轴(5)滑动插接的安装套筒(6),所述控制轴(5)的内壁弹性安装有限位钢珠(14),所述安装套筒(6)的开设有供所述限位钢珠(14)滑动环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5)的内壁滑动安装有顶压块(13),所述顶压块(13)的底面设置为圆台状,且所述顶压块(13)的径向外壁与所述限位钢珠(14)的外壁滑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5)的轴向端中心位置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有控制螺纹杆(7),所述控制螺纹杆(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轴(5)的内壁并与所述顶压块(13)的轴向端固定连接。
CN202320687632.4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Active CN219808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7632.4U CN21980870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7632.4U CN21980870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8700U true CN219808700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0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7632.4U Active CN21980870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8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3403A (zh) 浇筑模板以及墙体浇筑设备
US8465687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hollow concrete elements
CN21980870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留孔模板
CN202388612U (zh) 径向挤压制管机
CN205928976U (zh) 工型桩加工模具
CN215797575U (zh) 一种纤维钢筋自动收卷机
CN202202260U (zh) 桥梁梁体施工装置
CN209741669U (zh) 一种箱梁模板横坡的调节装置
CN110480806B (zh) 一种充气型菠萝纹橡胶棒锚栓孔精确定位及浇筑成型模具
CN113562539A (zh) 一种纤维钢筋自动收卷机
CN101270611B (zh) 用于建筑施工现浇砼组合模板的双向调节定位锁扣装置
CN220645216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架
CN106042171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圆桩加工装置
CN206796162U (zh) 一种泡沫砌块的脱模装置
CN218053230U (zh) 一种高强度管桩钢模
CN220451432U (zh) 一种建筑施工支模架
CN218148489U (zh) 一种圆形设备基础模板装置
CN217257186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混凝土管桩用模具
CN218623318U (zh) 一种穿框架梁断面预埋管孔洞可调节装置
CN210177942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柱用可调钢模支设装置
CN206186039U (zh) 一种组合模具
CN220686764U (zh)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
CN216515151U (zh) 一种带加强筋的墩身模板
CN219377639U (zh) 一种整体模板用喷涂装置
CN219114330U (zh) 一种整体式滑动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