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8461U -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8461U
CN219808461U CN202321291677.6U CN202321291677U CN219808461U CN 219808461 U CN219808461 U CN 219808461U CN 202321291677 U CN202321291677 U CN 202321291677U CN 219808461 U CN219808461 U CN 219808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rainwater
drainage
collecting tank
under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916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高磊
赵丽娜
张珂嘉
摄利军
霍达君
成壮
何少杰
贾二虎
田海锐
王伟
卫彩红
陈达
殷冬
孙晓华
赵娟
任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Road And Bridge No6 Engineering Co ltd
Shanxi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Road And Bridge No6 Engineering Co ltd
Shanxi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Road And Bridge No6 Engineering Co ltd, Shanxi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Road And Bridge No6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916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8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8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8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排水设施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该集中排水系统包括有下穿通道两侧的截水沟、地面上排水沟及排水渠,在下穿通道的两侧设置有泵房,在每个泵房内分别设置有工作泵和备用泵、以及其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池,在集水池内设置有液位变送器,而集水池通过暗渠与截水沟相连通,在暗渠的中设置有流量计,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接收到实时采集的水位信息和流量信息,并分别控制工作泵、备用泵及电动控制阀相继运行,将集水池的雨水泵送至排水沟内经排水渠外排,由此实现下穿通道内雨水的集中排水。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周边道路管网系统及具体工程的可实施难易程度,使得整个集中排水系统运行更为高效、科学。

Description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排水设施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下穿道路,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各省省会城市。相比普通公路,下穿道路具有造价低、可利用空间大、噪声削弱力强等特点,但随着下穿道路修建行为的逐渐增多,以及可用下穿道路数量的不断增长,积水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因连续降雨所造成的积水。如不能很好解决积水问题,下穿道路的使用寿命就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给正常行车带来不便。
下穿通道的标高一般比周边地块和市政道路标高低,其引道通常采用U型槽,且U型槽纵坡通常较大,降雨期间极易导致大量雨水汇流积水。但是,由于建筑物、广场和道路的建设,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而早期实施的排水系统标准较低,使得现有系统难以承受日益增加的积水状况,有时积水深达1-2m,导致车辆熄火,交通严重堵塞,甚至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因此,设计合理、安全、经济的下穿通道排水系统,对保证下穿通道自身结构稳定、周边排水泵站设备正常运行及道路行车安全等都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下穿通道在降雨期间存在积水问题而引发的下穿通道自身结构隐患和行车交通不畅等诸多问题,以及针对下穿通道在排水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的挑战。我们通过分析下穿道路特点与下穿道路排水系统特点,在原有的雨水收集设施基础上,新建水泵房和集水池,利用暗渠将截水沟内雨水引流至集水池内,再通过工作泵将雨水泵送至排水沟内经排水渠外排,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排水系统功能。同时,应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通过流量计分析不同雨水汇入量,自动启动备用泵和电动控制阀增大排放量,获得更好的排水效果。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包括有下穿通道,以及其地面两侧的截水沟,在所述下穿通道上方的道路两侧上设置有多个排水沟,多个所述排水沟均与排水渠相连通,在所述下穿通道的两侧设置有泵房,在每个所述泵房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通过暗渠与其相邻的截水沟相连通,在每个所述泵房内分别设置有工作泵和备用泵,且其两者的进口通过两个第一分排水管连接三通与第一总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总排水管与集水池相连接,所述工作泵和备用泵的出口通过两个第二分排水管均与第二总排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总排水管与排水沟相连通,位于其中一所述排水沟的道路旁设置有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泵、备用泵相连接,并分别控制其两者运行将集水池的雨水泵送至排水沟内经排水渠外排,由此实现下穿通道内雨水的集中排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在所述第一总排水管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用于除去雨水中的固体杂质,防止对所有排水管线形成堵塞以及对所述工作泵和备用泵造成损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在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液位变送器,所述液位变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由此与所述工作泵形成液位连锁控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在所述暗渠的中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位于所述备用泵一侧的第一分排水管上设置有电动控制阀,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输出端相连接,由此形成雨水流量连锁控制所述备用泵和电动控制阀同步启动来增大排放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在排水沟一侧的第二总排水管上设置有止逆阀,所述止逆阀用于防止所述排水沟内的雨水倒灌,进而损坏所述工作泵和备用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下穿通道两侧的截水沟、地面上排水沟及排水渠的雨水收集设施,通过在下穿通道的两侧设置有泵房,并在每个泵房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池,其中集水池通过暗渠与其相邻的截水沟相连通,在每个泵房内分别设置有工作泵和备用泵,将集水池的雨水泵送至排水沟内经排水渠外排,由此实现下穿通道内雨水的集中排水,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周边道路管网系统及具体工程的可实施难易程度,使得整个集中排水系统运行更为高效、科学。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总排水管上设置有过滤器,用来除去雨水中的固体杂质,防止对排水管线形成堵塞以及对工作泵和备用泵造成损坏,保证整个集中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3、本实用新型在集水池内设置有液位变送器,同时在暗渠的中设置有流量计,两者将实时采集的雨水水位信息和流量信息上传至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中,并通过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分别控制工作泵、备用泵相继运行,在保障集水池水位安全的同时可以根据雨量大小自动打开电动控制阀和启动备用泵增加排水量,实现自动化运行。
4、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总排水管上设置有止逆阀,防止排水沟内的雨水倒灌,损坏工作泵和备用泵,使整个集中排水系统运行瘫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中:下穿通道100,截水沟200,排水沟300,排水渠400。
泵房1,集水池2,暗渠3,工作泵4和备用泵5,三通6,第一总排水管7,第二总排水管8,流量计9,电动控制阀10,液位变送器11,止逆阀12,过滤器13,电气控制柜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施工图纸,根据某项目施工情况,我们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保护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包括有下穿通道100,以及其地面两侧的截水沟200,在所述下穿通道100上方的道路两侧上设置有多个排水沟300,多个所述排水沟300均与排水渠400相连通,在所述下穿通道100的两侧设置有泵房1,在每个所述泵房1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通过暗渠3与其相邻的截水沟200相连通,在每个所述泵房1内分别设置有工作泵4和备用泵5,且其两者的进口通过两个第一分排水管连接三通6与第一总排水管7相连接,所述第一总排水管7与集水池2相连接,所述工作泵4和备用泵5的出口通过两个第二分排水管均与第二总排水管8相连通,所述第二总排水管8与排水沟300相连通,位于其中一所述排水沟300的道路旁设置有电气控制柜14,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泵4、备用泵5相连接,在所述集水池2内设置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液位变送器11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由此与所述工作泵4形成液位连锁控制,在所述暗渠3的中设置有流量计9,所述流量计9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位于所述备用泵5一侧的第一分排水管上设置有电动控制阀10,所述电动控制阀10与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出端相连接,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通过水位信息适时启动工作泵4运行;当雨水量过大时,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继续启动备用泵5和电动控制阀10来增大排放量,将集水池2的雨水泵送至排水沟300内经排水渠400外排,由此实现下穿通道内雨水的集中排水。
实施例二
为了保证整个集中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我们又补充了以下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一)、我们在第一总排水管7上设置有过滤器13,用来除去雨水中的固体杂质,防止对所有排水管线形成堵塞以及对工作泵4和备用泵5造成损坏。(二)、我们在排水沟300一侧的第二总排水管8上设置有止逆阀12,用来防止所述排水沟300内的雨水倒灌,进而损坏工作泵4和备用泵5。由此采取上述两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整个集中排水系统安全运行。
如附图2所示,其集中排水工作原理:下穿通道的雨水经截水沟汇聚通过暗渠进入到相近集水池中,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接收到集水池水位上升的信息且超过警戒线后,自动启动工作泵运行,将集水池的雨水泵送至排水沟内经排水渠外排。当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器接收到流量计实时流量信息并判断超过工作泵的排放量时,自动打开电动控制阀和启动备用泵增加排水量,以此保证整个集中排水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思想和设计思路,应当等同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包括有下穿通道(100),以及其地面两侧的截水沟(200),在所述下穿通道(100)上方的道路两侧上设置有多个排水沟(300),多个所述排水沟(300)均与排水渠(400)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穿通道(100)的两侧设置有泵房(1),在每个所述泵房(1)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通过暗渠(3)与其相邻的截水沟(200)相连通,在每个所述泵房(1)内分别设置有工作泵(4)和备用泵(5),且其两者的进口通过两个第一分排水管连接三通(6)与第一总排水管(7)相连接,所述第一总排水管(7)与集水池(2)相连接,所述工作泵(4)和备用泵(5)的出口通过两个第二分排水管均与第二总排水管(8)相连通,所述第二总排水管(8)与排水沟(300)相连通,位于其中一所述排水沟(300)的道路旁设置有电气控制柜(14),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泵(4)、备用泵(5)相连接,并分别控制其两者运行将集水池(2)的雨水泵送至排水沟(300)内经所述排水渠(400)外排,由此实现对下穿通道内雨水的集中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总排水管(7)上设置有过滤器(13),所述过滤器(13)用于除去雨水中的固体杂质,防止对所有排水管线形成堵塞以及对所述工作泵(4)和备用泵(5)造成损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池(2)内设置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液位变送器(11)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由此与所述工作泵(4)形成液位连锁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暗渠(3)的中设置有流量计(9),所述流量计(9)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位于所述备用泵(5)一侧的第一分排水管上设置有电动控制阀(10),所述电动控制阀(10)与所述电气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输出端相连接,由此形成雨水流量连锁控制所述备用泵(5)和电动控制阀(10)同步启动来增大排放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排水沟(300)一侧的第二总排水管(8)上设置有止逆阀(12),所述止逆阀(12)用于防止所述排水沟(300)内的雨水倒灌,进而损坏所述工作泵(4)和备用泵(5)。
CN202321291677.6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Active CN219808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1677.6U CN21980846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1677.6U CN21980846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8461U true CN219808461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6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91677.6U Active CN21980846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8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0143A (zh) 一种反坡隧道施工排水系统
CN107747345B (zh)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85493A (zh)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法
CN2070036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分流井
CN219808461U (zh) 一种下穿通道的集中排水系统
CN203174745U (zh) 雨水竖向分区排水系统
CN215858009U (zh) 利用超长隧道地下水作为洞内消防水池水源的供水系统
CN208293341U (zh) 与综合管廊结合的道路绿化带下渗雨水的净化及回用系统
CN217325442U (zh) 基坑浅层排水系统
CN106759645B (zh)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CN214613574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215253321U (zh) 一种下穿隧道排水系统
CN201809752U (zh) 水垫塘的给排水系统
CN209144648U (zh) 一种桥梁排水收集系统
CN101949145A (zh) 水垫塘的给排水系统
CN209243863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泵站的治理系统
CN210032065U (zh) 市政雨水过滤排放装置
CN113006234A (zh) 一种多级式城市洪涝灾害紧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8167944U (zh) 过海、过江区间排水泵站
CN220704686U (zh) 一种防积水排水结构
CN207727713U (zh) 一种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
CN215252715U (zh) 一种水电站渗漏排水和检修排水系统
CN215563258U (zh) 市政排水管网连续曝气喷射冲淤系统
CN111088728B (zh) 一种有轨电车轨道排水方法和系统
CN212561856U (zh) 一种油库排污管道反冲洗疏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