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4407U -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4407U
CN219804407U CN202320597981.7U CN202320597981U CN219804407U CN 219804407 U CN219804407 U CN 219804407U CN 202320597981 U CN202320597981 U CN 202320597981U CN 219804407 U CN219804407 U CN 219804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mposition
decomposing
shell
interlayer
oxal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79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味
武志龙
朱胜
王永康
虞永健
封华
李健喆
章锦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979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4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4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4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该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包括:分解罐外壳、分解罐内壳以及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分解罐内壳套接在所述分解罐外壳内,所述分解罐内壳和所述分解罐外壳之间具有分解夹层,所述分解罐内壳内具有分解内腔,所述分解内腔的上端封闭;所述分解罐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入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分解夹层相切,以使所述分解夹层切向进气;所述分解内腔的下端呈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分解夹层连通,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分解内腔和/或所述分解夹层内。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草酸脱脂后的尾气在热分解处理过程中分解不充分、分解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草酸分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M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同类型的粘结剂体系和脱脂方法被开发,其中催化脱脂是最新、最先进的脱脂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十分严峻,目前对草酸脱脂的工艺来说,主要使用液体和固体粉末两种状态的草酸,液体草酸是将固体草酸溶解于无水乙醇当中,由于无水乙醇对草酸的溶解量有限,造成草酸溶液密度较低,进而脱脂效率较低;因此,使用固体草酸粉末脱脂的技术应该运而生。
脱脂之后的尾气处理也是该领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主要有尾气点燃分解、尾气吸附、尾气加热分解等主要手段,前两者有其明显的劣势。在尾气解热分解中常常伴随着分解不充分、分解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草酸脱脂后的尾气在热分解处理过程中分解不充分、分解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该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包括:分解罐外壳、分解罐内壳以及加热组件;其中,
所述分解罐内壳套接在所述分解罐外壳内,所述分解罐内壳和所述分解罐外壳之间具有分解夹层,所述分解罐内壳内具有分解内腔,所述分解内腔的上端封闭;
所述分解罐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入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分解夹层相切,以使所述分解夹层切向进气;
所述分解内腔的下端呈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分解夹层连通,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分解内腔和/或所述分解夹层内。
进一步的,分解罐外壳和所述分解罐内壳设置为圆柱形,所述分解罐外壳和所述分解罐外壳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分解内腔内。
进一步的,分解罐内壳的上端密封固设有安装板,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为干烧加热器,所述干烧加热器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干烧加热器的加热端位于所述分解内腔内。
进一步的,干烧加热器设置为若干个并沿所述分解内腔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气体出口设于所述分解内腔的环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套接在所述分解罐外壳的外侧。
进一步的,保温层采用玻璃纤维制成。
进一步的,分解内腔和所述分解夹层内的温度保持在200℃-220摄氏度。
进一步的,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的轴线均平行于水平面且互相垂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解罐外壳、分解罐内壳以及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分解罐内壳套接在所述分解罐外壳内,所述分解罐内壳和所述分解罐外壳之间具有分解夹层,所述分解罐内壳内具有分解内腔,所述分解内腔的上端封闭;所述分解罐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入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分解夹层相切,以使所述分解夹层切向进气;所述分解内腔的下端呈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分解夹层连通,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分解内腔和/或所述分解夹层内,达到了使尾气从分解夹层的上端切向进气,并在分解夹层内以螺旋方向向下流动至分解内腔的下端,从分解内腔的下端进入分解内腔并向上流动至气体出口排出,增加了尾气在分解系统中的滞留时间,进而增加换热量,分解更加充分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草酸脱脂后的尾气在热分解处理过程中分解不充分、分解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三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体入口,2气体出口,3保温层,4分解罐外壳,5分解罐内壳,6分解夹层,7分解内腔,8加热组件,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目前主要有尾气点燃分解、尾气吸附、尾气加热分解等主要手段,前两者有其明显的劣势。在尾气解热分解中受限于设备结构,尾气在设备内的滞留时间较短,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分解不充分、分解效率低下的问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该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包括:分解罐外壳4、分解罐内壳5以及加热组件8;其中,
分解罐内壳5套接在分解罐外壳4内,分解罐内壳5和分解罐外壳4之间具有分解夹层6,分解罐内壳5内具有分解内腔7,分解内腔7的上端封闭;
分解罐外壳4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入口1,气体入口1的进气方向与分解夹层6相切,以使分解夹层6切向进气;
分解内腔7的下端呈开口设置并与分解夹层6连通,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2;加热组件8设于分解内腔7和/或分解夹层6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分解系统主有分解罐外壳4、分解罐内壳5和加热组件8组成。分解罐外壳4和分解罐内壳5均为中空的壳体结构,分解罐内壳5采用套接在分解罐外壳4内的安装方式。分解罐外壳4的内径明显大于分解罐内壳5的外径,使得二者在套接后自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分解夹层6,为便于气体在进入分解夹层6后从上至下流动,分解夹层6的上端封闭设置。封闭的手段可为在分解罐外壳4的上端具有向内延伸的边沿,该边沿与外接管内壳的外侧密封设置,也可单独在分解夹层6的上端设置一个密封环,密封环的两侧分别与分解罐外壳4和分解罐内侧密封固定连接。
分解罐外壳4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入口1,气体入口1与分解夹层6连通,气体入口1可为固定在分解罐外壳4上并与分解夹层6连通的进气管道。为使进入分解夹层6内的气体能够以螺旋的方式向下流动,本实施例中调整气体入口1的位置,使得气体入口1内的进气方向与分解夹层6相切,使得气体在分解夹层6中能够切向进气。切向进入分解夹层6内的气体在分解夹层6的两侧内壁限制下,能够沿着螺旋线从分解夹层6的上端流动至分解夹层6的下端,从而增加了气体在分解夹层6内的流动长度,进而增加了气体在分解夹层6内的滞留时间。
分解罐内壳5内具有分解内腔7,分解内腔7的下端与分解夹层6连通,因此流动至分解夹层6下端的气体又会向上流动至分解内腔7内,最终从分解内腔7上端的气体出口2排出。通过分解夹层6和分解内腔7的配合使得气体能够在分解系统中往返流动,在螺旋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气体在分解系统中的滞留时间。气体出口2可为安装在分解罐内壳5上的出气管道,出气管道与分解内腔7连通。
为便于对分解系统内的气体加热至热分解温度,本实施例中可在分解内腔7内布置加热组件8,或者在分解夹层6内布置加热组件8,又或者同时在分解内腔7和分解夹层6内布置加热组件8。加热组件8的具体布置方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产品结构和加热需要来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说明。
本实施例达到了使尾气从分解夹层6的上端切向进气,并在分解夹层6内以螺旋方向向下流动至分解内腔7的下端,从分解内腔7的下端进入分解内腔7并向上流动至气体出口2排出,增加了尾气在分解系统中的滞留时间,进而增加换热量,分解更加充分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草酸脱脂后的尾气在热分解处理过程中分解不充分、分解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气体在分解夹层6内沿切向进气,因此为使气体在分解夹层6中能够稳定的以螺旋方式流动,需要使分解夹层6的内壁为弧形,从而减小气体在碰撞后产生的紊流。为此,本实施例中分解罐外壳4和分解罐内壳5设置为圆柱形,最终形成的分解夹层6也为圆形结构,能够较好的引导气体流动。为使气体在分解夹层6内各处流动环境一致,本实施例中分解罐外壳4和分解罐外壳4的轴线重合。
为便于安装加热组件8,以及减小热量损失,本实施例中将加热组件8设于分解内腔7内。分解内腔7内具有完整的圆柱形腔体,便于加热组件8安装,同时由于加热组件8位于整个分解系统的靠中心位置,因此能够增加与外部环境的接触距离,降低热损失。
为进一步便于安装加热组件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分解罐内壳5的上端密封固设有安装板9,加热组件8设置为干烧加热器,干烧加热器固设于安装板9上,干烧加热器的加热端位于分解内腔7内,干烧加热器的加热端为U型结构。干烧加热器设置为若干个并沿分解内腔7的周向均匀分布,例如将干涉加热器设置为三个。
为便于分解后气体的排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气体出口2设于分解内腔7的环侧,并且气体入口1和气体出口2的轴线均平行于水平面且互相垂直。
为使分解夹层6和分解内腔7内的温度恒定并减少热损失,本实施例中的分解系统还包括,还包括保温层3,保温层3套接在分解罐外壳4的外侧。保温层3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分解内腔7和分解夹层6内的温度保持在200℃-220摄氏度,以确保混合在废气当中的草酸挥发物可以彻底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解罐外壳、分解罐内壳以及加热组件;其中,
所述分解罐内壳套接在所述分解罐外壳内,所述分解罐内壳和所述分解罐外壳之间具有分解夹层,所述分解罐内壳内具有分解内腔,所述分解内腔的上端封闭;
所述分解罐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入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分解夹层相切,以使所述分解夹层切向进气;
所述分解内腔的下端呈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分解夹层连通,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分解内腔和/或所述分解夹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罐外壳和所述分解罐内壳设置为圆柱形,所述分解罐外壳和所述分解罐外壳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分解内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罐内壳的上端密封固设有安装板,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为干烧加热器,所述干烧加热器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干烧加热器的加热端位于所述分解内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烧加热器设置为若干个并沿所述分解内腔的周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设于所述分解内腔的环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的轴线均平行于水平面且互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套接在所述分解罐外壳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采用玻璃纤维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内腔和所述分解夹层内的温度保持在200℃-220摄氏度。
CN202320597981.7U 2023-03-24 2023-03-24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Active CN219804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7981.7U CN219804407U (zh) 2023-03-24 2023-03-24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7981.7U CN219804407U (zh) 2023-03-24 2023-03-24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4407U true CN219804407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7981.7U Active CN219804407U (zh) 2023-03-24 2023-03-24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4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73482B (zh) 一种制氢装置的制氢管以及制氢装置
CN110357037B (zh) 尾气加热式甲醇制氢重整器
CN214700630U (zh) 一种蒸气发生器以及制氢系统
CN219804407U (zh)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CN112642366A (zh) 一种制氢装置
CN115106035A (zh) 一种用于氨分解的微通道反应器
WO2022143223A1 (zh) 一种在线加热器
CN116474511A (zh) 双壳螺旋式草酸分解系统
CN103107348B (zh) 一种sofc系统用耦合型重整反应器及发电系统
CN217341282U (zh) 一种连续酯化的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CN215823032U (zh) 重整制氢反应器
CN210796713U (zh) 聚合物熔融纺丝加工装置
CN210656144U (zh) 尾气加热式甲醇制氢重整器
CN214734510U (zh) 一种制氢系统
CN209952812U (zh) 一种生物化工用合成塔
CN211146462U (zh) 一种氢气催化燃烧加热装置
CN216159331U (zh) 气体预加热装置
CN206915761U (zh) 一种醇类燃料水蒸气重整制氢装置
CN101219363A (zh) 反应系统
CN213688023U (zh) 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用余热回收装置
CN212651553U (zh)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装置
CN215028702U (zh) 小型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装置
CN209415810U (zh) 一种无焰制热装置
CN215743473U (zh) 一种石墨烯制备用微波辅助装置
CN216620309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热水器排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