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2839U - 测试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02839U CN219802839U CN202322124562.4U CN202322124562U CN219802839U CN 219802839 U CN219802839 U CN 219802839U CN 202322124562 U CN202322124562 U CN 202322124562U CN 219802839 U CN219802839 U CN 2198028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cabinet
- air
- air outlet
- suppl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96 dro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包括:机柜,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两组电源模块,设置在机柜内;风扇组件,设置在机柜内或机柜的顶部;其中,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上侧;至少两组电源模块分别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电源模块,机柜与至少两组电源模块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腔;在风扇组件启动后,散热气体先经进风口进入风腔,然后在风腔内向上流动,最后经出风口流出。采用本方案,有利于实现对热流的集中排出和集中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电源装置的出风口较为分散,难以保证对机柜内的换热后的散热气体的排出效果,导致机柜散热效果差的情况,有利于保证测试电源装置所在试验场地及机房等环境的环境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模块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功率测试电源装置的出风口相对分散,难以实现对机柜内的热流的集中和快速排出,导致机柜散热效果差,出风口相对分散会使得热流的排出较为分散,不利于测试电源装置所在试验场地及机房等环境的排风,导致工作环温升高,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及工作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电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电源装置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包括:机柜,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两组电源模块,设置在机柜内;风扇组件,设置在机柜内或机柜的顶部;其中,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上侧;至少两组电源模块分别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电源模块,机柜与至少两组电源模块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腔;在风扇组件启动后,散热气体先经进风口进入风腔,然后在风腔内向上流动,最后经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地,出风口设置在机柜的顶壁上且位于风腔的正上方,测试电源包括还包括设置在机柜上的出风结构,出风结构能够对风腔、出风口排出的散热气体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出风结构包括具有排风口的导风罩,导风罩包覆出风口,风扇组件设置在导风罩内并正对出风口。
进一步地,排风口为多个,多个排风口沿导风罩的周向分布在导风罩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风扇组件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置在机柜的顶部,离心风机位于导风罩内且设置在出风口的正上方,离心风机通过负压将风腔内的散热气体从出风口抽出。
进一步地,出风口的径向尺寸在机柜朝向出风结构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至少两组电源模块沿机柜的前后方向对称分布在机柜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水平放置在机柜内。
进一步地,进风口为多个,多个进风口分布在机柜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任意一个电源模块对应有至少一个进风口。
进一步地,进风口由多个子孔组成。
进一步地,测试电源装置还包括配电单元,配电单元设置在机柜的腔体底部,配电单元与电源模块在机柜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测试电源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分布在多个进风口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包括:机柜,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两组电源模块,设置在机柜内;风扇组件,设置在机柜内或机柜的顶部;其中,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上侧;至少两组电源模块分别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电源模块,机柜与至少两组电源模块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腔;在风扇组件启动后,散热气体先经进风口进入风腔,然后在风腔内向上流动,最后经出风口流出。
采用本方案,通过风扇组件实现对机柜内散热风流的引导,从进风口进入的用于散热的散热风流在与多个电源模块换热后会汇流在风腔内,接着在风扇组件的作用下从出风口排出,这样设置,通过设置风腔有利于实现对换热后的散热气体的集中排出和集中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电源装置的出风口较为分散,难以保证对机柜内的换热后的散热气体的排出效果,导致机柜散热效果差的情况,有利于保证测试电源装置所在试验场地及机房等环境的环境温度,避免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影响设备适用或工作人员的舒适度的情况。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电源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测试电源装置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柜;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风腔;
20、电源模块;
30、风扇组件;
40、配电单元;
50、出风结构;51、导风罩;511、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包括:机柜10,具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设置在机柜10内;风扇组件30,设置在机柜10内或机柜10的顶部;其中,出风口102位于进风口101的上侧;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分别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电源模块20,机柜10与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腔103;在风扇组件启动后,散热气体先经进风口101进入风腔103,然后在风腔103内向上流动,最后经出风口102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风扇组件30实现对机柜10内散热风流的引导,从进风口101进入的用于散热的散热风流在与多个电源模块20换热后会汇流在风腔103内,接着在风扇组件30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02排出,这样设置,通过设置风腔103有利于实现对换热后的散热气体的集中排出和集中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电源装置的出风口102较为分散,难以保证对机柜10内的换热后的散热气体的排出效果,导致机柜10散热效果差的情况,有利于保证测试电源装置所在试验场地及机房等环境的环境温度,避免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影响设备适用或工作人员的舒适度的情况。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箭头方向即为散热气体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中的风腔103由至少两组竖直方向延伸的电源模块20之间的腔体区域形成,故风腔103同样为沿机柜10的竖直方向延伸的腔体,有利于散热气体的上升排出。
具体地,出风口102设置在机柜10的顶壁上且位于风腔103的正上方,测试电源包括还包括设置在机柜10上的出风结构50,出风结构能够对风腔103、出风口102排出的散热气体进行导向。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对风腔103内的散热气体的排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出风结构50,便于对换热后的散热气体的集中排出和集中处理,进一步地保证测试电源装置所在试验场地及机房等环境的环境温度。
进一步地,出风结构50包括具有排风口511的导风罩51,导风罩51包覆出风口102。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后的散热气体从出风口102排入导风罩51内并从排风口511向预设方向排出,导风罩51不仅能够实现对散热气体的导流,还可实现对出风口102、风腔103以及风扇组件30的保护,避免有水滴、颗粒、粉尘等异物进入机柜10内,从而影响测试电源装置使用的情况,保证机柜10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排风口511为多个,多个排风口511沿导风罩51的周向分布在导风罩51的侧壁上。
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对散热气体的排出效率以及对排出的散热气体的集中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排风口511为四个,四个排风口511分别设置导风罩51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其中,将排风口511设置在侧壁上,进一步保证导风罩51对出风口102的保护效果,避免导风罩51的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511时,颗粒、粉尘等异物易从顶部排风口511直接落入导风罩51甚至机柜10内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排风口511的设置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如在其他未示出图的实施例中,排风口511还可以为沿导风罩5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口。
可选地,在其他未示出图的实施例中,出风结构50为机柜10所在试验场地及机房等环境的通风管路,机柜10内的散热气体直接从出风口102排入通风管路,并与试验场地及机房等环境所需要排出的其他气体汇流并集中排出。这样设置,不需要引入新的结构即可实现对散热气体的集中排出,安装简单排气可靠。
具体地,风扇组件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置在机柜10的顶部,离心风机位于导风罩51内且设置在出风口102的正上方,离心风机通过负压将风腔103内的散热气体从出风口102抽出。
这样设置,便于将风腔103内的散热气体的负压抽出,提高机柜10内散热气体的流动速率,进而提高测试电源装置的散热效率。具体地,在其他未示出图的实施例中,风扇风机设置在机柜10内,其作用同样是促进机柜10内的气体的流动。其中,本实施例中将风扇组件设置在机柜10顶部,相较于将风扇组件设置在机柜10内的情况,负压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保证对气体的抽压效果,进一步地,将离心风机设置在机柜10顶部也便于离心风机的维护更换。
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口102的径向尺寸在机柜10朝向出风结构5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这样设置,有利于出风口102对从风腔103流入的散热气体的导向,有利于散热气体的顺畅排出。
具体地,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沿机柜10的前后方向对称分布在机柜10的腔体内。这样设置,有效利用了机柜10空间,有利于减小机柜10的尺寸并实现测试电源装置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电源模块20的组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优选地,在其他未示出图的实施例中,电源模块20为多组,沿机柜10前后两侧分布的多组电源模块20沿机柜10的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沿机柜10的前后方向设置的多组电源模块20共同用一个风腔103。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20水平放置在机柜10内。这样设置,避免电源模块20竖直放置时所需占用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过大,导致机柜10的整体高度需要做高的情况,保证测试电源装置的小型化。另一方面,电源模块20竖直设置的话散热气体流经电源模块20的路径变短且需要流经的面积变大,会影响对电源模块20的散热效果,将电源模块20水平放置,使得散热气体能够沿电源模块20的长度方向流经电源模块20,保证换热时长以及对电源模块2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01为多个,多个进风口101分布在机柜10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任意一个电源模块20对应有至少一个进风口101。这样设置,保证了对多个电源模块20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测试电源装置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源模块20对应有两个进风口101,两个进风口101沿电源模块2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以保证散热气体能充分流经电源模块20,保证对电源模块20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口101的形状以及与每个电源模块20对应地进风口101数量,均应与电源模块20的尺寸适配,以保证对电源模块2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多个进风口101的分布情况可根据多组电源模块20的分布情况进行调节,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机柜10的前后方向。
如图2所示,进风口101由多个子孔组成。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散热气体从进风口101进入后的分布效果,避免进风口101为单一孔时,流经孔周向上的气体有向孔中心方向运动趋势,导致从进风口101进入机柜10的气体分布较为集中、对电源模块20散热不完全的情况,将进风口101设置为多个子孔,使得从进风口101进入的气体被分为多股平行的气体,多股气体流经电源模块20的不同位置,提高对电源模块20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形成进风口101所需子孔的数量应与电源模块20的尺寸适配,以保证对电源模块20的散热效果。
如图1所示,测试电源装置还包括配电单元40,配电单元40设置在机柜10的腔体底部,配电单元40与电源模块20在机柜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测试电源装置的功能模块的清晰划分以及测试电源装置的进出线布局,且配电单元40所在的腔体与风腔103的底部开口连通,有利于配电单元40所在的腔体内的热流从风腔103的集中排出。
优选地,测试电源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分布在多个进风口101上。避免了颗粒、粉尘等异物随着风流进入放置腔内影响电源模块20的正常运行的情况,保证测试电源装置的可靠性。其中,过滤组件可以为过滤棉或其他能够流通气体、且能对细小固态颗粒进行止挡的结构,在此不一一举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10),具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
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设置在所述机柜(10)内;
风扇组件(30),设置在所述机柜(10)内或所述机柜(10)的顶部;
其中,所述出风口(102)位于所述进风口(101)的上侧;所述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分别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电源模块(20),所述机柜(10)与所述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腔(103);在所述风扇组件启动后,散热气体先经所述进风口(101)进入所述风腔(103),然后在所述风腔(103)内向上流动,最后经所述出风口(10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02)设置在所述机柜(10)的顶壁上且位于所述风腔(103)的正上方,所述测试电源包括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柜(10)上的出风结构(50),所述出风结构能够对所述风腔(103)、所述出风口(102)排出的散热气体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50)包括具有排风口(511)的导风罩(51),所述导风罩(51)包覆所述出风口(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511)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口(511)沿所述导风罩(51)的周向分布在所述导风罩(51)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机柜(10)的顶部,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导风罩(51)内且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02)的正上方,所述离心风机通过负压将所述风腔(103)内的散热气体从所述出风口(102)抽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02)的径向尺寸在所述机柜(10)朝向所述出风结构(5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电源模块(20)沿所述机柜(10)的前后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机柜(10)的腔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20)水平放置在所述机柜(10)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101)分布在所述机柜(10)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任意一个所述电源模块(20)对应有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1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由多个子孔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还包括配电单元(40),所述配电单元(40)设置在所述机柜(10)的腔体底部,所述配电单元(40)与所述电源模块(20)在所述机柜(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分布在多个所述进风口(10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24562.4U CN219802839U (zh) | 2023-08-08 | 2023-08-08 | 测试电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24562.4U CN219802839U (zh) | 2023-08-08 | 2023-08-08 | 测试电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02839U true CN219802839U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5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24562.4U Active CN219802839U (zh) | 2023-08-08 | 2023-08-08 | 测试电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02839U (zh) |
-
2023
- 2023-08-08 CN CN202322124562.4U patent/CN2198028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170053U (zh) | 一种储能机柜 | |
CN101354160A (zh) | 空调装置 | |
CN219802839U (zh) | 测试电源装置 | |
WO2024103963A1 (zh) | 一种干湿联合换热设备 | |
CN218274782U (zh) | 一种通风装置及换电站 | |
CN206180826U (zh) | 一种散热可控的变频器 | |
CN210900184U (zh) | 一种小型化工反应设备主控机箱 | |
CN214619849U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
CN205912410U (zh) | 一种电子通讯设备的气冷系统 | |
CN212386481U (zh) | 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3399493U (zh) | 计算机主机机箱内散热模块 | |
CN210283963U (zh) | 充电站 | |
CN219592905U (zh) | 主板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 |
CN115332664A (zh) | 电池箱 | |
CN209248446U (zh) | 一种电脑笔记本快速散热底座 | |
CN207264869U (zh) | 一种温控型变压器 | |
CN221828013U (zh) | 一种风冷电池簇 | |
CN11098616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507758U (zh) | 一种通风结构 | |
CN206196188U (zh) | 一种水冷散热的变频器 | |
CN212677624U (zh) | 一种提升防尘防水效果的plc机柜 | |
CN219345148U (zh) | 一种防止油粘度变化的降温器 | |
CN211831611U (zh) | 一种新型散热防尘电气柜 | |
CN205690530U (zh) | 风道和空调装置 | |
CN220858760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主动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est power suppl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003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Hefei Luyang branch Pledgor: Hefei Blue Dot Digital Power Suppl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21111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