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2375U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2375U
CN219802375U CN202321148912.4U CN202321148912U CN219802375U CN 219802375 U CN219802375 U CN 219802375U CN 202321148912 U CN202321148912 U CN 202321148912U CN 219802375 U CN219802375 U CN 219802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touch
plate body
touch control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89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志东
冯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89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2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2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2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后壳、摄像组件以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该后壳包括保护板,摄像组件的入光孔朝向保护板上的摄像透光区。至少两个触控部与保护板连接,且至少两个触控部在保护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保护板除摄像透光区外的其他区域中。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面板以及位于保护板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控制摄像组件,可以丰富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均具有显示和摄像的功能。其中,终端设备中的具有触控功能的组件能够作为终端设备的输入组件,用户能够通过具有触控功能的组件操控终端设备。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摄像组件,该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显示面板,以控制摄像组件获取图像或视频。
上述终端设备中,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后壳,所述后壳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具有摄像透光区;
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位于所述保护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摄像组件的入光孔朝向所述摄像透光区;
至少两个触控部,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与所述保护板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在所述保护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保护板除所述摄像透光区外的其他区域中。
可选地,所述保护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所述摄像透光区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且所述触控部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一一对应,且所述触控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或者,所述触控部与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触控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可选地,所述触控部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摄像透光区的数量为四个;
在第一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触控部位于一个所述摄像透光区的两侧,并且,在第二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触控部位于一个所述摄像透光区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保护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所述摄像透光区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触控部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一一对应,且所述触控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
或者,所述触控部与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触控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可选地,所述触控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位于两个所述触控部之间;
两个所述触控部均呈条状或者扇环状,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对称轴,两个所述触控部沿所述第一对称轴对称排布。
可选地,所述触控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位于两个所述触控部之间;
两个所述触控部均呈多边形,且两个所述触控部中的至少一个触控部靠近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平行,所述至少一个触控部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面板、后壳、摄像组件以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的终端设备。该后壳包括保护板,摄像组件的入光孔朝向保护板上的摄像透光区。至少两个触控部与保护板连接,且至少两个触控部在保护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保护板除摄像透光区外的其他区域中。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面板以及位于保护板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控制摄像组件,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达到了丰富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沿A1-A2位置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沿A1-A2位置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沿B1-B2位置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沿B1-B2位置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操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终端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和后壳11,摄像组件12,以及至少两个触控部13。该显示面板可以安装在后壳11上,后壳11可以包括保护板111,保护板111具有摄像透光区c1。显示面板可以和后壳11相对设置。
摄像组件12位于保护板111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以通过保护板111对摄像组件12进行保护,且摄像组件12的入光孔朝向摄像透光区c1。该摄像组件12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的后置摄像组件12。示例性的,摄像组件12包括后置摄像头,摄像组件12的入光孔位于后置摄像头上,后置摄像头可以固定在后壳11的保护板111内,保护板111上的摄像透光区c1可以为通光孔。如此,外界光线能够通过通光孔进入后置摄像头的入光孔中,以使得摄像组件12在拍摄时能够正常工作。
至少两个触控部13可以与保护板111连接,且至少两个触控部13在保护板111上的正投影,位于保护板111除摄像透光区外的其他区域中。即就是,至少两个触控部13可以安装在保护板111上,示例性的,至少两个触控部13可以固定在保护板111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镶嵌在保护板111上,或者固定在保护板111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该触控部13具有触控功能,可以作为终端设备10的输入组件,用户能够通过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部13操控终端设备10上的摄像组件12。
如此,至少两个触控部13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10的背面,并且位于摄像组件12在平行于保护板111的板面的方向上的一侧。终端设备10还可以包括控制组件,至少两个触控部13、显示面板、摄像组件12均可以与控制组件存在通信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面板以及位于保护板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控制摄像组件,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能够丰富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可以提高摄像组件的适用性。
示例性的,用户在使用位于终端设备10的后置摄像组件12进行自拍时,能够通过触控部13对摄像组件12进行操控,可以提高用户采用后置的摄像组件12进行摄像的便利性。此外,至少两个触控部13可以具有不同的触控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终端设备10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面板、后壳、摄像组件以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的终端设备。该后壳包括保护板,摄像组件的入光孔朝向保护板上的摄像透光区。至少两个触控部与保护板连接,且至少两个触控部在保护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保护板除摄像透光区外的其他区域中。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面板以及位于保护板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控制摄像组件,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达到了丰富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的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触控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用于显示画面,且能够作为终端设备10的输入组件,用户能够通过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操控终端设备10。终端设备10的后壳11还可以包括电池盖112,保护板111可以和电池盖112固定连接。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10可以为沿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板面的方向看向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保护板111可以包括第一板体t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板体t1的第二板体t2,即就是,保护板111可以包括第一板体t1,以及位于第一板体t1外围的第二板体t2。示例性的,第二板体t2可以围绕第一板体t1,即第一板体t1可以被第二板体t2包围。或者,第一板体t1和第二板体t2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需求而定。例如,第一板体t1可以位于第二板体t2的顶部正中间位置处,第二板体t2可以位于第一板体t1的部分边缘外。第一板体t1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六边形、梯形等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板体t1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板体t2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终端设备10的后壳11中,保护板111可以相对于电池盖112凸出,其中,保护板111的第一板体t1相对于电池盖112凸起的高度大于第二板体t2相对于电池盖112凸起的高度,第二板体t2可以作为过渡板,以减小第一板体t1和电池盖112之间的高度差,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第一板体t1可以和第二板体t2固定连接,第二板体t2可以和电池盖112固定连接。
摄像透光区c1可以位于第一板体t1上,且触控部13可以位于第一板体t1上。即摄像透光区c1和触控部13可以位于同一个板体上。摄像组件12可以包括摄像头和电路组件等硬件,其中,摄像头可以设置于第一板体t1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电路组件等其他硬件可以设置在第二板体t2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终端设备10还可以包括:位于触控部13朝向显示面板一侧的导线和触控芯片,导线可以用于连接触控部13和触控芯片,触控芯片可以与终端设备10的控制组件连接。
摄像透光区c1和触控部13之间可以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为0.5厘米~2厘米,以避免用户在触摸触控区时,对摄像组件12的入光造成遮挡。
第一板体t1的材质可以包括有机玻璃(英文: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该有机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易加工和外观优美等优点。第二板体t2的材质可以包括塑料(如,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具较高的强度及弹性系数、且具有阻燃性高、可塑性高等特点。
图3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沿A1-A2位置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t1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k1,至少两个第一通孔k1与至少两个触控部13一一对应,且触控部13位于第一通孔k1中。第一通孔k1可以贯穿第一板体t1,触控部13可以通过第一通孔k1镶嵌在第一板体t1上,可以便于用户触摸触控部13。并且,将触控部13镶嵌在第一板体t1上,能够提高触控部13和第一板体t1的轻薄程度,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终端设备10的体验感。
或者,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图4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沿A1-A2位置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4,触控部13可以与第一板体t1靠近显示面板的一面贴合。触控部13可以位于第一板体t1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一板体t1能够覆盖在触控部13的表面上。第一板体t1可以对触控部13起到保护作用,且可以减少保护板111上的缝隙,以使得终端设备10的背面的美观性较好。
请参考图3和图4,可选地,触控部1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板体t1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如此,可以避免触控部13凸出于第一板体t1,以避免触控部13对设备终端的整体厚度造成影响,还可以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第一板体t1对触控部13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便于用户将终端设备10(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稳定放置在水平平面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触控部13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摄像透光区c1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四个触控部13可以在平行于第一板面的板体的方向上阵列排布,四个摄像透光区c1也可以在第一平板上阵列排布。
在第一方向f1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触控部13可以位于一个摄像透光区c1的两侧,并且,在第二方向f2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触控部13可以位于一个摄像透光区c1的两侧,第一方向f1为与第二方向f2垂直的方向。如此,在第一方向f1上触控部13可以和摄像透光区c1交替排布,在第二方向f2上,触控部13可以和摄像透光区c1交替排布。如此,触控部13可以位于相邻是摄像透光区c1之间的空隙中。该触控部可以为图5中所示的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三角形等形状。
终端设备10的后置的摄像组件12可以包括多个摄像头,第一板体t1可以覆盖在多个摄像头上,以保护摄像头,避免外界物体刮伤摄像头。相关技术中,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10的后置的摄像组件12进行拍照时,能够通过显示面板对该摄像组件12进行操控,如,操控动作可以包括选择镜头、平滑缩放(Zoom)等操作,且一次操作只能进行一个操控动作;并且,在用后使用后置的摄像组件12进行自拍时,也需要提前设置好拍摄的参数,并且通过定时拍摄的方法进行自拍,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板体t1上的空置区域(即相邻的摄像透光区c1)设置为触控部13(该触控部13可以为触控屏),该触控部13可以作为终端设备10的输入组件,用户能够通过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部13操控终端设备10上的摄像组件12,触控部13可以具有包括切换镜头、平滑缩放、拍照等功能,触控部13能够在用户使用摄像组件12进行正常拍照时作为辅助输入组件,用户在使用位于终端设备10的后置摄像组件12进行自拍时,能够通过触控部13对摄像组件12进行操控。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至少两个触控部13可以具有不同的触控功能,以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进行切换镜头、平滑缩放等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触控部13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摄像透光区c1的数量也可以为五个。四个触控部13可以在平行于第一板面的板体的方向上阵列排布。五个摄像透光区c1中的一个摄像透光区c1可以位于第一板体t1的中心位置处,四个触控部13和其他四个摄像透光区c1可以围绕该一个摄像透光区c1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控部13和摄像透光区c1的位置可以互换,且触控部13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摄像透光区c1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六个或者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7,可选地,保护板111可以包括第一板体t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板体t1的第二板体t2,第一板体t1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板体t2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摄像透光区c1可以位于第一板体t1上,触控部13可以位于第二板体t2上。即摄像透光区c1和触控部13可以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板体上。如此,可以增大摄像透光区c1和触控部13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用户在触摸触控区时,对摄像组件12的入光造成遮挡。同时,由于第一板体t1和第二板体t2的凸起高度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触摸手感感知触控部13的位置,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由于第二板体t2上仅设置了触控部13,可以使得位于第二板体t2上的触部的尺寸较大,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在使用触控部13时的使用体验。
图8是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10沿B1-B2位置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二板体t2具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k2,至少两个第二通孔k2与至少两个触控部13一一对应,且触控部13位于第二通孔k2中。第二通孔k2可以贯穿第二板体t2,触控部13可以通过第二通孔k2镶嵌在第二板体t2上,可以便于用户触摸触控部13。并且,将触控部13镶嵌在第二板体t2上,能够提高触控部13和第二板体t2的轻薄程度,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终端设备10的体验感。
或者,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图9是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10沿B1-B2位置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9,触控部13与第一板体t1靠近显示面板的一面贴合。触控部13可以位于第二板体t2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板体t2能够覆盖在触控部13的表面上。第二板体t2可以对触控部13起到保护作用,且可以减少保护板111上的缝隙,以使得终端设备10的背面的美观性较好。
请参考图8和图9,可选地,触控部1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板体t2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如此,可以避免触控部13凸出于第二板体t2,可以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第二板体t2对触控部13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终端设备10的背面的平整度。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7和图10,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触控部1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板体t1可以位于两个触控部13之间。即就是,两个触控部13可以分别位于第一板体t1的两侧,两个触控部13可以均呈条状或者扇环状,第一板体t1具有第一对称轴,两个触控部13可以沿第一对称轴对称排布。可以提高两个触控部13的美观性。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0的操控示意图,请参考图11,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触控部13控制摄像组件12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首先用户在触控部13的表面上进行触摸或滑动,触控部13能够感应滑动位置,触控芯片计算滑动方式及坐标,并将滑动方式和坐标传送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摄像组件12进行各种预设功能。
如图11所示,可以将其中一个触控部13的功能设置为选择不同的摄像头以及变焦功能,点击触控部13的不同位置可以切换不同的摄像头,其中,UW是超广角镜头,W(wide)是广角镜头,2X对应的是2倍变焦的功能、5x对应的是5倍变焦的功能。可以将其中一个触控部13设置沿着触控部13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以实现平滑的放大或者缩小的功能。例如,设备终端为手机,当用户位于正常握持手机为手机背后的场景拍照时,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面板对后置的摄像组件12进行操控,还可以使用食指来操作位于保护板111上的触控部13,如通过触控部13实现平滑缩放的功能,以通过触控部13和显示面板配合使用,使得操控摄像组件12更加便捷。当用户在使用位于终端设备10的后置摄像组件12进行自拍时,能够通过触控部13对摄像组件12进行操控,为用户使用后置的摄像组件12自拍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2,可选地,触控部1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板体t1可以位于两个触控部13之间。两个触控部13可以均呈多边形,且两个触控部13中的至少一个触控部13靠近第一板体t1一侧的边缘与第一板体t1的边缘平行,至少一个触控部13背离第一板体t1的另一侧的边缘与第二板体t2的边缘平行。如此,可以使得触控部13尺寸较大,可以在触控部13上分区设置触控功能,以实现更复杂和完善的控制操作。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中,触控部13的边缘可以与第一板体t1和第二板体t2贴合,以进一步增大触控部13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对触控部13所在的区域进行了填充,以便于更加清楚地示出触控部13的形状,该触控部13的功能可以与图10中所示的触控部13的功能相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面板、后壳、摄像组件以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的终端设备。该后壳包括保护板,摄像组件的入光孔朝向保护板上的摄像透光区。至少两个触控部与保护板连接,且至少两个触控部在保护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保护板除摄像透光区外的其他区域中。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面板以及位于保护板上的至少两个触控部控制摄像组件,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达到了丰富用户对摄像组件的控制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10)包括:显示面板和后壳(11),所述后壳(11)包括保护板(111),所述保护板(111)具有摄像透光区(c1);
摄像组件(12),所述摄像组件(12)位于所述保护板(11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摄像组件(12)的入光孔朝向所述摄像透光区(c1);
至少两个触控部(13),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13)与所述保护板(111)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13)在所述保护板(11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保护板(111)除所述摄像透光区(c1)外的其他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111)包括第一板体(t1)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板体(t1)的第二板体(t2),所述第一板体(t1)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板体(t2)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所述摄像透光区(c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t1)上,且所述触控部(13)位于所述第一板体(t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t1)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k1),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通孔(k1)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13)一一对应,且所述触控部(1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k1)中;
或者,所述触控部(13)与所述第一板体(t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13)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板体(t1)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1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摄像透光区(c1)的数量为四个;
在第一方向(f1)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触控部(13)位于一个所述摄像透光区(c1)的两侧,并且,在第二方向(f2)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触控部(13)位于一个所述摄像透光区(c1)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f1)为与所述第二方向(f2)垂直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111)包括第一板体(t1)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板体(t1)的第二板体(t2),所述第一板体(t1)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板体(t2)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所述摄像透光区(c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t1)上,所述触控部(13)位于所述第二板体(t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t2)具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k2),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通孔(k2)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部(13)一一对应,且所述触控部(13)位于所述第二通孔(k2)中;
或者,所述触控部(13)与所述第一板体(t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13)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板体(t2)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1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板体(t1)位于两个所述触控部(13)之间;
两个所述触控部(13)均呈条状或者扇环状,所述第一板体(t1)具有第一对称轴,两个所述触控部(13)沿所述第一对称轴对称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1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板体(t1)位于两个所述触控部(13)之间;
两个所述触控部(13)均呈多边形,且两个所述触控部(13)中的至少一个触控部(13)靠近所述第一板体(t1)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板体(t1)的边缘平行,所述至少一个触控部(13)背离所述第一板体(t1)的另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t2)的边缘平行。
CN202321148912.4U 2023-05-12 2023-05-12 终端设备 Active CN219802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8912.4U CN219802375U (zh) 2023-05-12 2023-05-12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8912.4U CN219802375U (zh) 2023-05-12 2023-05-12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2375U true CN219802375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8912.4U Active CN219802375U (zh) 2023-05-12 2023-05-12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2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9442A1 (zh) 电子设备及拍摄方法
WO2021244281A1 (zh) 电子设备
WO2022001453A1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JP5128245B2 (ja) 撮像装置
WO2021018255A1 (zh) 一种终端设备
WO2020108278A1 (zh) 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KR101118972B1 (ko) 촬영 및 투영 모듈 그리고 촬영 및 투영 장치
CN103676417A (zh) 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装置
RU2686578C1 (ru) Фо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й компонент съемочной камеры, съемочная камера и терминал съемки съемочной камеры
WO2021136215A1 (zh) 一种摄像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170057058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3689790B (zh) 显示装置
CN219802375U (zh) 终端设备
US11425236B2 (en) Mobile terminal
WO2023010988A1 (zh) 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M581713U (zh) 具有遮蔽影像擷取模組功能的電子裝置
JP2005020718A (ja) 多焦点撮像デバイス及びモバイル機器
JP5984046B2 (ja) 撮影装置
US202301990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297664U (zh) 一种显示设备
CN209895699U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一种透明盖板
CN112291457A (zh) 一种屏下摄像头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19084971A1 (zh) 一种双屏智能手表
CN22096503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935708U (zh) 具有vr拍摄功能的手持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