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418U - 可发光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发光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418U
CN219801418U CN202320850650.XU CN202320850650U CN219801418U CN 219801418 U CN219801418 U CN 219801418U CN 202320850650 U CN202320850650 U CN 202320850650U CN 219801418 U CN219801418 U CN 219801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insulating layer
shell
contact assembly
condu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06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波
刘东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Chau's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Chau's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Chau's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Chau's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06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发光的连接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其中,该可发光的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壳体一端相连;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壳体另一端相连;感应接触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及发光部件,与所述感应接触组件电连接,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通过所述感应接触组件导通或断开,以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发光部件点亮或熄灭。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的连接器无法实现发光功能,导致在黑暗中使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发光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发光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连接器可提供可分离的界面用以连接两个次电子系统,以便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性连接。
传统的连接器无法实现发光功能,导致在黑暗中使用不便的问题。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可发光的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可发光的连接器,包括:
壳体;
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壳体一端相连;
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壳体另一端相连;
感应接触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及
发光部件,与所述感应接触组件电连接,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
通过所述感应接触组件导通或断开,以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发光部件点亮或熄灭。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呈中空长方体状。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荧光剂层。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上开设有多个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接触组件包括:胶皮,所述胶皮上表面设置凸起,所述胶皮内开设有中空容置腔,所述中空容置腔内顶部设置有尼龙纤维层,所述尼龙纤维层底部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底部设置有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内设置有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绝缘层呈U形,且U形两端设置有多个折弯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材质为聚酯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板材质为磷青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电板材质为镀铜钢。
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感应接触发光的方式,通过所述感应接触组件导通或断开,以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发光部件点亮或熄灭,达到了感应发光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便于在黑暗中使用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传统的连接器无法实现发光功能,导致在黑暗中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发光的连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发光的感应接触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壳体;2、第一连接端口;3、第二连接端口;4、感应接触组件;5、发光部件;6、凸部;7、凹槽;8、胶皮;9、凸起;10、中空容置腔;11、尼龙纤维层;12、第一绝缘层;13、第一导电板;14、第二绝缘层;15、第二导电板;16、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发光的连接器。该一种可发光的连接器包括:壳体1;壳体1是指外壳保护体,能够实现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还能实现固定和安装其他部件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呈中空长方体状。通过将壳体1采用中空长方体状。能够实现增大容积的效果。
第一连接端口2,与所述壳体1一端相连;能够实现与线缆或其他部件良好的连接效果。第二连接端口3,与所述壳体1另一端相连;能够实现与线缆或其他部件良好的连接效果,从而实现良好的分支出线效果;进一步的,第二连接端口3的数量为多个。能够实现多个线路分支的效果,从而实现有序出线的效果。
感应接触组件4,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一侧;感应接触组件4是指能够实现接触感应的部件,通过按压的方式,能够实现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效果,从而实现灵敏感应的效果。发光部件5,与所述感应接触组件4电连接,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外表面;通过设置有发光部件5,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光效果,从而实现提供光源的效果。进一步的,发光部件5为LED或灯带。能够确保良好的发光效果。
通过所述感应接触组件4导通或断开,以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的发光部件5点亮或熄灭。通过采用感应接触式的方式,能够实现电路板之间的接触和分离效果,从而实现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效果,进而供电给发光部件5,最终实现发光部件5点亮或熄灭的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感应接触发光的方式,通过所述感应接触组件4导通或断开,以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的发光部件5点亮或熄灭,达到了感应发光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便于在黑暗中使用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传统的连接器无法实现发光功能,导致在黑暗中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外表面设置有荧光剂层。通过设置有荧光剂层,能够实现连接器处于常微亮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部6。通过设置有多个凸部6,能够实现便于抓取和固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口2上开设有多个凹槽7。能够实现提高接口强度,同时还能实现减小重量的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感应接触组件4包括:胶皮8,所述胶皮8上表面设置凸起9,所述胶皮8内开设有中空容置腔10,所述中空容置腔10内顶部设置有尼龙纤维层11,所述尼龙纤维层11底部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2,所述第一绝缘层12底部设置有第一导电板13,所述第一导电板13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4,所述第二绝缘层14内设置有第二导电板15,所述第二导电板15与所述第二导电板15间隔设置。通过在胶皮8内开设有中空容置腔10,能够实现容置其他部件的效果;在中空容置腔1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尼龙纤维层11、第一绝缘层12、第一导电板13、第二绝缘层14和第二导电板15,第一导电板13和第二导电板15相对设置,常态下不接触,即为电路断开状态;当按压凸起9时,将第一导电板13下压至与第二导电板15相接触,从而实现电路导通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层14呈U形,且U形两端设置有多个折弯部16。通过设置有多个折弯部16,能够实现良好的间隔导电板的效果,同时还能实现对第一导电板13良好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12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4材质为聚酯膜。能够实现良好的绝缘效果,从而防止发生漏电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板13材质为磷青铜。能够实现良好的导电效果,同时还能确保良好的韧性,从而实现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板15材质为镀铜钢。能够实现良好的导电效果,同时还能确保良好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发生形变的情况。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壳体一端相连;
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壳体另一端相连;
感应接触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及
发光部件,与所述感应接触组件电连接,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
通过所述感应接触组件导通或断开,以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发光部件点亮或熄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中空长方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荧光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上开设有多个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接触组件包括:胶皮,所述胶皮上表面设置凸起,所述胶皮内开设有中空容置腔,所述中空容置腔内顶部设置有尼龙纤维层,所述尼龙纤维层底部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底部设置有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内设置有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呈U形,且U形两端设置有多个折弯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材质为聚酯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材质为磷青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发光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板材质为镀铜钢。
CN202320850650.XU 2023-04-17 2023-04-17 可发光的连接器 Active CN219801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0650.XU CN219801418U (zh) 2023-04-17 2023-04-17 可发光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0650.XU CN219801418U (zh) 2023-04-17 2023-04-17 可发光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418U true CN219801418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0650.XU Active CN219801418U (zh) 2023-04-17 2023-04-17 可发光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58706C (en) Improved battery holder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5666453A (en) Fiber optic jumper cables and tracing method using same
CN201985281U (zh) 电线组件、线缆插头和应力消除构件
US7168975B2 (en) Power connector with light indicator
ES2092401T5 (es) Conectadores de cables de transmision y conjunto de los mismos.
ATE203127T1 (de) Anschlussdose für abgeschirmte kabel
US9912081B2 (en) Ligh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CN101185151B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支撑框架
CN109586050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电气线缆连接器
CN115579696A (zh) 母线槽及配电系统
CN219801418U (zh) 可发光的连接器
KR20110138177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상호접속 시스템
CN102588840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10062476A (ko) 차량용 조인트 커넥터
EP2448071A1 (en)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ing device
US68179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dicating function
CN210806078U (zh) 电连接插座
US11063375B2 (en) Connection instrument
CN217882076U (zh) 一种导线插接端子
CN215377728U (zh) 分线器及灯具
CN219419567U (zh) 一种接插组件及接线端子、印刷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14337077U (zh) 一种模块化插排
CN216413362U (zh) 可拆卸式插排
KR102006988B1 (ko) 조명 장치
CA1085011A (en) Plural 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