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0477U -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 Google Patents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0477U
CN219800477U CN202320376512.2U CN202320376512U CN219800477U CN 219800477 U CN219800477 U CN 219800477U CN 202320376512 U CN202320376512 U CN 202320376512U CN 219800477 U CN219800477 U CN 219800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vibration isolator
mechanical hard
annula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65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65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0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0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0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该隔振器包括环状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环状部的内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相连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用于与机械硬盘相连接,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环状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环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相背且平行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限定为由向第一方向凸出的一圆弧母线围绕所述环状部的轴线旋转形成,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环状部的轴线,所述第一部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相切。本申请之隔振器,能够对机械硬盘进行低频隔振防护。

Description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机械硬盘主要依靠磁头在碟片上高速滑行并改动微小区域内的磁场实现数据的存储与读取,因此对振动环境高度敏感,所以在将机械硬盘安装到车辆、船舶和其他一些振动的环境中时,需要对机械硬盘进行隔振防护。
传统的隔振器并未针对低频振动进行减震设计,因此无法对机械硬盘进行低频隔振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能够对机械硬盘进行低频隔振防护。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振器,包括环状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环状部的内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相连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用于与机械硬盘相连接,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环状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环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相背且平行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限定为由向第一方向凸出的一圆弧母线围绕所述环状部的轴线旋转形成,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环状部的轴线,所述第一部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相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母线在起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圆弧母线在终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母线在起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圆弧母线在终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3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凸出所述环状部,且所述第一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环状部的部分用于与所述机械硬盘相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相背且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用于与所述机械硬盘的外表面相抵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机械硬盘的外表面粘结在一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状部和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组件,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隔振器;
机械硬盘,所述机械硬盘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盘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机械硬盘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机械硬盘的方向凸出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嵌入所述第一部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机械硬盘上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硬盘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配合穿设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内,以将所述机械硬盘与所述第一部连接在一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振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隔振器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器,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支撑部设置在环状部的内部,支撑部包括第一部和与第一部相连的第二部,第二部位于第一部和环状部之间,第二部与环状部相连接,且第二部设置有相背且平行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第一曲面限定为由向第一方向凸出的一圆弧母线围绕环状部的轴线旋转形成,第一方向平行于环状部的轴线,第一部设置有与第一曲面相切的第一平面,所以当将第一部与机械硬盘相连接,第一部承受沿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力时,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可以为第二部提供一个初始形变方向,使得第二部可以抵消一部分负刚度,因此当机械硬盘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小幅振动时,其动刚度很小,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很低,从而能够对机械硬盘实现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硬盘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申请提供的隔振器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硬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硬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硬盘组件中的隔振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隔振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隔振器在圆弧母线的曲率分别为0°、10°、15°和33°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图6是图3所示的隔振器在圆弧母线的曲率分别为0°、10°、15°和33°时的刚度曲线图;
图7是图3所示的隔振器在圆弧母线的曲率为33°时的刚度特性图;
图8是图3所示的隔振器沿环状部轴线方向的隔振传递率数据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硬盘组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硬盘组件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硬盘组件;
10、隔振器;11、环状部;
12、支撑部;
121、第一部;1211、第一平面;1212、第二平面;
122、第二部;1221、第一曲面;1222、第二曲面;
20、机械硬盘;
30、支架;31、容置槽;32、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相关技术中,隔振器共振频率与隔振器系统刚度呈正相关特性,即:隔振器系统刚度越低,共振频率越低,隔振器针对低频隔振效果更好,传统的隔振器采用斜棱结构提供了负刚度特性,但负刚度区间内系统不稳定,反而会放大外界振动,因此需要做正刚度补偿。
请参考图1至图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振器10,用于硬盘组件100中,该隔振器10包括环状部11和支撑部12。
支撑部12设置在环状部11的内部,支撑部12包括第一部121和与第一部121相连的第二部122,第一部121用于与机械硬盘20相连接,第二部122位于第一部121和环状部11之间,且第二部122与环状部11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环状部11可用于与车辆、船舶和其他一些振动的环境载体相连接,从而将隔振器10固定于车辆、船舶和其他一些振动的环境中。第一部121可以为柱状部,如圆柱部或棱柱部等。
第二部122设置有相背且平行的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第一曲面1221限定为由向第一方向凸出的一圆弧母线围绕环状部11的轴线旋转形成,第一方向平行于环状部11的轴线,第一部121设置有第一平面1211,第一平面1211与第一曲面1221相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可为图4中的向上的方向,由于设置了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当第一部121与机械硬盘20相连接后,由于机械硬盘20的重力作用,机械硬盘20会对第一部121施加沿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压力,如图4中箭头的方向所示,第二部122会发生初始形变,如图4中虚线所示,而初始形变方向避免了第二部122发生无规律的扭曲,将可能集中于一点的剪切力均匀分布在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中,从而抵消了部分负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器10,由于支撑部12设置在环状部11的内部,支撑部12包括第一部121和与第一部121相连的第二部122,第二部122位于第一部121和环状部11之间,第二部122与环状部11相连接,且第二部122设置有相背且平行的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第一曲面1221限定为由向第一方向凸出的一圆弧母线围绕环状部11的轴线旋转形成,第一方向平行于环状部11的轴线,第一部121设置有与第一曲面1221相切的第一平面1211,所以当将第一部121与机械硬盘20相连接,第一部121承受沿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力时,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可以为第二部122提供一个初始形变方向,使得第二部122可以抵消一部分负刚度,因此当机械硬盘20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小幅振动时,其动刚度很小,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很低,从而能够对机械硬盘20实现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圆弧母线在起点处的切线与圆弧母线在终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圆弧母线的曲率。可以理解的是,圆弧母线的起点和圆弧母的终点均非特指,即圆弧母线的任一端点可为圆弧母线的起点,则另一端点为圆弧母线的终点。
请一并参考图5和图6,曲率为0°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即为采用斜棱结构的传统的隔振器的应力-应变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逐渐增加圆弧母线的曲率大小,隔振器10的负刚度特性逐渐得到补偿,而当圆弧母线的曲率增加至30°-35°的范围内时,隔振器10整体实现了“准零刚度”隔振效果,当机械硬盘20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小幅振动时,其动刚度很小,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很低,从而实现了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非常适用于对机械硬盘20进行低频隔振保护,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圆弧母线的曲率可以设置为30°-35°,如30°、31°、32°、33°、34°或35°等。
在本实施例中,圆弧母线的曲率为33°。
请参考图7,曲率为0°时的刚度曲线即为采用斜棱结构的传统的隔振器的刚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设置有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的第二部122代替传统的斜棱结构,隔振器10整体实现了“准零刚度”隔振效果,能够对机械硬盘20实现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
相关技术中,机械硬盘20对振动环境高度敏感,经过实际测试,振动频率为20Hz-50Hz区间内的振动会造成机械硬盘20内的磁头变形,导致机械硬盘20工作异常。
请参考图8,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器10的共振频率仅为4.27Hz,因此对机械硬盘20低频隔振整体效果较佳。
请参考图1和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部121凸出环状部11,且第一部121在第一方向上凸出环状部11的部分用于与机械硬盘20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将第一部121与机械硬盘20连接在一起,提高组装效率。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121还具有与第一平面1211相背且平行的第二平面1212,第二平面1212用于与机械硬盘20的外表面相抵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得第一部121与机械硬盘20紧密贴合,且保证由于机械硬盘20的重力作用,机械硬盘20会对第一部121施加沿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压力。
可选地,第二平面1212与机械硬盘20的外表面粘结在一起。如此,可以提高第一部121与机械硬盘20的连接强度。
请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环状部11和支撑部12一体成型,如一体注塑成型或机加工成型等,环状部11和支撑部12均可以为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环状部11和支撑部12的加工过程较为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1至图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组件100,该硬盘组件100包括上述的隔振器10和机械硬盘20,机械硬盘20与第一部121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机械硬盘20可以与第一部121直接连接;或者,机械硬盘20设置在硬盘架上,硬盘架与第一部121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组件100,由于其隔振器10包括环状部11和支撑部12,支撑部12设置在环状部11的内部,支撑部12包括第一部121和与第一部121相连的第二部122,第二部122位于第一部121和环状部11之间,第二部122与环状部11相连接,且第二部122设置有相背且平行的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第一曲面1221限定为由向第一方向凸出的一圆弧母线围绕环状部11的轴线旋转形成,第一方向平行于环状部11的轴线,第一部121设置有与第一曲面1221相切的第一平面1211,所以当将第一部121与机械硬盘20相连接,第一部121承受沿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力时,第一曲面1221和第二曲面1222可以为第二部122提供一个初始形变方向,使得第二部122可以抵消一部分负刚度,因此当机械硬盘20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小幅振动时,其动刚度很小,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很低,从而能够对机械硬盘20实现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
请参考图1、图9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硬盘组件100还包括支架30,支架30设置有容置槽31,机械硬盘20设置在容置槽31内,容置槽31的底壁与第一部121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更好地固定机械硬盘20,且方便将机械硬盘20与支架30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容置槽31的底壁设置有向远离机械硬盘20的方向凸出的卡持部32,卡持部32嵌入第一部121内。如此设置,可使得支架30和第一部121连接得更加紧密。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121上设置有第一孔(图中未示出),机械硬盘20上设置有第二孔(图中未示出),硬盘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件用于配合穿设在第一孔和第二孔内,以将机械硬盘20与第一部121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将机械硬盘20与第一部121连接在一起,提高组装效率。
可选地,第一孔和第二孔均设置为通孔,连接件设置为螺栓;或者,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一者设置为螺纹孔,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另一者设置为通孔,连接件设置为螺钉;或者,第一孔和第二孔均设置为螺纹孔,连接件设置为螺钉。
请参考图1和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隔振器10为多个且多个隔振器10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对机械硬盘20进行很好地支撑,同时对机械硬盘20提供更好的低频隔振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环状部的内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相连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用于与机械硬盘相连接,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环状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环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相背且平行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限定为由向第一方向凸出的一圆弧母线围绕所述环状部的轴线旋转形成,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环状部的轴线,所述第一部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母线在起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圆弧母线在终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母线在起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圆弧母线在终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凸出所述环状部,且所述第一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环状部的部分用于与所述机械硬盘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相背且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用于与所述机械硬盘的外表面相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机械硬盘的外表面粘结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和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
8.一种硬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振器;
机械硬盘,所述机械硬盘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机械硬盘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机械硬盘的方向凸出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嵌入所述第一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机械硬盘上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硬盘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配合穿设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内,以将所述机械硬盘与所述第一部连接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隔振器间隔设置。
CN202320376512.2U 2023-02-24 2023-02-24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Active CN219800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6512.2U CN219800477U (zh) 2023-02-24 2023-02-24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6512.2U CN219800477U (zh) 2023-02-24 2023-02-24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0477U true CN219800477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6512.2U Active CN219800477U (zh) 2023-02-24 2023-02-24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0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688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009201B2 (ja) 電子モニタリングモジュールをタイヤに固定する固定具
EP2180203B1 (en) Vibration isolators
US6138980A (en) Pilot mounting
WO2007046836A9 (en) Inertial voice type coil actuator systems
US5988585A (en) Microphone mount
CN219800477U (zh) 隔振器及具有其的硬盘组件
CN101537819B (zh) 固定部件
RU2011137236A (ru) Зажимной элемент
CN112414570A (zh) 一种抗震动性能好的测温热电阻
CN216589747U (zh) 一种超声换能器柔性支撑结构
JP2554226B2 (ja) 吸気マニホルドを内燃機関と結合する弾性取付装置
CN213447701U (zh) 一种洗衣机包装螺栓组件
CN213039910U (zh) 一种制冷设备用减震式阀座
CN214993095U (zh) 拉索减振装置
CN207864782U (zh) 一种管夹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639568U (zh) 一种服务器用风扇减震装置
CN108759701B (zh) 光纤振弦组合且初始值可调表贴式传感器
CN108957685B (zh) 一种反射镜支撑固定方法
CN209083882U (zh) 一种基于异形弹簧的减振器
WO2020084857A1 (ja) 取付部材
CN209930440U (zh)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CN219317759U (zh) 卡扣及具有其的阀装置
CN212744817U (zh) 一种平衡杆吊胶
US10128719B2 (en) Torque sup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