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0440U -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 Google Patents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0440U
CN209930440U CN201920890316.0U CN201920890316U CN209930440U CN 209930440 U CN209930440 U CN 209930440U CN 201920890316 U CN201920890316 U CN 201920890316U CN 209930440 U CN209930440 U CN 209930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ing
section
shock attenuation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03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烯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03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0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0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0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减震连接结构,包括与第一结构件连接的连接柱、由减震材料制成并呈筒状结构并与连接柱套接配合的减震件、与第二结构件连接并与减震件卡接配合的卡接件以及用于限制减震件沿连接柱延伸方向移动的限位件,减震件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减震段、第二减震段和第三减震段,第一减震段的外筒径和第三减震段的外筒径均大于第二减震段的外筒径,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段和第二卡接段,第一卡接段的内环面与第一减震段的外筒面弹性抵触,第二卡接段的内环面与第二减震段的外筒面弹性抵触,第二卡接段的长度与第二减震段的长度相等。该减震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可持久地提供减震作用,减震稳定性佳。

Description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连接结构及应用该减震连接结构的音响。
背景技术
在两个结构件相互连接时,两个结构件之间极易发生摩擦、震动从而产生震音和噪音,其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最终成型的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音响中的音响腔体和音响壳体连接后,其所产生的震音和噪音会对音响的音质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相关行业内,传统的减震方式多通过在两结构件相连面上进行粘贴泡棉、打胶或涂抹润滑油的方式以实现减震。然而,其仍然存在减震效果一般、减震的持久性及稳定性不佳的问题,从而导致最终成型的产品品质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减震方式的减震效果一般、减震的持久性及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结构件连接的连接柱、由减震材料制成并呈筒状结构并与所述连接柱套接配合的减震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连接并与所述减震件卡接配合的卡接件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减震件沿所述连接柱延伸方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件连接配合的限位连接孔,所述减震件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减震段、第二减震段和第三减震段,所述第一减震段的外筒径和所述第三减震段的外筒径均大于所述第二减震段的外筒径,所述卡接件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卡接段和第二卡接段,所述第一卡接段的内环面与所述第一减震段的外筒面弹性抵触,所述第二卡接段的内环面与所述第二减震段的外筒面弹性抵触,所述第二卡接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减震段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呈开口环结构设置,所述减震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卡接件开口方向卡入所述卡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段的长度和所述第三减震段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减震段包括呈筒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减震段连接的第三减震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三减震本体上侧面并呈环状设置的减震间隔环,所述减震间隔环用于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减震段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减震间隔环的外环处并呈圆周阵列排布的减震间隔凸起,所述减震间隔凸起用于与所述减震间隔环共同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包括呈柱状设置的连接本体及至少两个呈圆周阵列排布并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底部的支撑构件,所述限位连接孔开设于所述连接本体上侧面,各所述支撑构件共同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段包括呈筒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减震段连接的第一减震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本体下侧面并呈环状设置的支撑间隔环,所述支撑间隔环用于在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减震件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支撑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段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支撑间隔环的外环处并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支撑间隔凸起,所述支撑间隔凸起用于与所述支撑间隔环共同在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减震件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支撑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于所述第一减震段、所述第二减震段和所述第三减震段的内筒壁上设有若干沿所述减震件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减震套接凸起,所述减震套接凸起用于在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减震件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连接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响,包括音响腔体和音响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减震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连接结构通过将与第一结构连接的连接柱与减震件套接配合,随后将限位件连接于连接柱的限位连接孔内,以实现减震件和第一结构件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还通过将与第二结构件连接的卡接件的第一卡接段与减震件的第一减震段卡接配合,并将卡接件的第二卡接段与减震件的第二减震段卡接配合,以实现减震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从而最终实现了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减震件对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减震,避免了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因摩擦、震动而产生震音和噪音。该减震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可持久地提供减震作用,减震稳定性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最终成型的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连接结构应用于产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减震连接结构应用于产品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提供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提供的减震件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第一结构件 200’ 第二结构件
100 连接柱 101 限位连接孔
110 连接本体 120 支撑构件
200 减震件 210 第一减震段
211 第一减震本体 212 支撑间隔环
213 支撑间隔凸起 220 第二减震段
230 第三减震段 231 第三减震本体
232 减震间隔环 233 减震间隔凸起
240 减震套接凸起 300 卡接件
310 第一卡接段 320 第二卡接段
400 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包括与第一结构件100’连接的连接柱100、由减震材料制成并呈筒状结构并与连接柱100套接配合的减震件200、与第二结构件200’连接并与减震件200卡接配合的卡接件300以及用于限制减震件200沿连接柱100延伸方向移动的限位件400,连接柱100上开设有用于与限位件400连接配合的限位连接孔101,减震件200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减震段210、第二减震段220和第三减震段230,第一减震段210的外筒径和第三减震段230的外筒径均大于第二减震段220的外筒径,卡接件300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卡接段310和第二卡接段320,第一卡接段310的内环面与第一减震段210的外筒面弹性抵触,第二卡接段320的内环面与第二减震段220的外筒面弹性抵触,第二卡接段320的长度与第二减震段220的长度相等。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属于相对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理解为,与连接柱100连接的结构件设为第一结构件100’,而与卡接件300连接的结构件设为第二结构件200’。上述减震件200由减震材料制成,其中,上述减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橡胶、泡棉等具有软弹性效果的材料。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柱100的外径尺寸与减震件200的内筒径相适配,在连接柱10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后,减震件200的内筒面将弹性抵触连接柱100的外柱面,此过程可建立第一结构件100’与减震件200的初步连接关系,但此时减震件200仍可沿连接柱100的延伸方向移动。随后,通过将限位件400限位连接于连接柱100的限位连接孔101内,即可限制减震件200沿连接柱100延伸方向移动,从而可建立第一结构件100’与减震件200的相对稳固的连接关系。在此补充说明的是,上述限位件400可为但不限于为丁状紧固件,如螺钉等,而限位连接孔101则对应为与限位件400尺寸相适配的螺纹孔。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类似地,卡接件300的第二卡接段320的内筒径应与第二减震段220的外筒径相适配,且第二卡接段320的长度(即第二卡接段320的延伸长度)应与第二减震段220的长度(即第二减震段220的延伸长度)相等设置,如此设置,可保障第二减震段220在卡接件300与减震件200卡接配合时与第二卡接段320弹性抵触的抵触效果,从而对其减震效果进行保障,同理,第一卡接段310的内筒径应与第一减震段210的外筒径相适配,从而可保障第一减震段210在卡接件300与减震件200卡接配合时弹性抵触第一卡接段310的抵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减震效果。而将第一减震段210的外筒径和第三减震段230的外筒径均大于第二减震段220的外筒径设置,可在第二减震段220与第二卡接段320弹性抵触后,通过第一减震段210和第三减震段230限制第二卡接段320沿减震件200的延伸方向移动,此过程可建立第二结构件200’与减震件200的相对稳固的连接关系。应注意,上述“连接柱100与减震件200套接”、“限位件400与连接柱100连接”和“卡接件300与减震件200卡接”三个操作,除“限位件400与连接柱100连接”需在“连接柱100与减震件200套接”之后进行之外,其他并无先后顺序之分。在三个操作均已进行后,即可实现第一结构件100’、减震件200和第二结构件200’三者之间的相对固定、稳定的连接,并通过减震件200实现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软接触,从而可通过减震件200抑制、缓解甚至消减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摩擦、碰撞、震动等,从而避免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因摩擦、碰撞、震动而产生震音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连接结构通过将与第一结构连接的连接柱10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随后将限位件400连接于连接柱100的限位连接孔101内,以实现减震件200和第一结构件100’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还通过将与第二结构件200’连接的卡接件300的第一卡接段310与减震件200的第一减震段210卡接配合,并将卡接件300的第二卡接段320与减震件200的第二减震段220卡接配合,以实现减震件2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从而最终实现了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减震件200对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连接进行减震,避免了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因摩擦、震动而产生震音和噪音。该减震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可持久地提供减震作用,减震稳定性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最终成型的产品的品质。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300呈开口环结构设置,减震件20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卡接件300开口方向卡入卡接件3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卡接件300所开设的开口的弧度不得大于卡接件300总弧度的一半,如此,可保障在将减震件200沿卡接件300的开口方向卡入卡接件300时,卡接件300仍可与减震件200建立卡接配合关系,且维持相对固定。通过将卡接件300呈开口环结构设置,一方面,可提高减震件200与卡接件300卡接配合的便利性,利于缩短减震件200与卡接件300卡接时所需耗费的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减震连接结构被应用于批量生产作业产品中;另一方面,便于实现第二卡接段320和第二减震段220、第一卡接段310和第一减震段210的对位卡接,相应提高了第二卡接段320和第二减震段220、第一卡接段310和第一减震段210之间的对位精准度,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二减震段220对第二卡接段320、第一减震段210对第一卡接段310的弹性抵触效果,利于减震件200实现对第二结构件200’的减震作用。
请参阅图2、6-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段210的长度和第三减震段230的长度相等。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此设置,可在减震连接结构连接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的情况下,平衡第一减震段210和第三减震段230的减震作用和减震效果,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该减震件200的减震均衡度,并提高该减震件2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6-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减震段230包括呈筒状设置并与第二减震段220连接的第三减震本体231及设于第三减震本体231上侧面并呈环状设置的减震间隔环232,减震间隔环232用于在限位件400与连接柱100连接配合时弹性抵触限位件4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限位件400与连接柱100的限位连接孔101限位连接配合时通过减震间隔环232弹性抵触限位件400,可通过减震间隔环232抑制并缓冲限位件400的压紧力,避免减震件200出现较大的变形,其不仅可提高减震件200对限位件400的减震作用和减震效果,还可避免减震件200与限位件400发生真空吸附,从而可在后续解除限位件400与限位连接孔101的连接关系时避免对减震件200造成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减震件2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6-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减震段230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减震间隔环232的外环处并呈圆周阵列排布的减震间隔凸起233,减震间隔凸起233用于与减震间隔环232共同在限位件400与连接柱100连接配合时弹性抵触限位件4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减震间隔凸起233呈圆周阵列排布于减震间隔环232的外环侧,通过减震间隔凸起233结合减震间隔环232可加强对限位件400的弹性抵触效果,加强对限位件400的压紧力的抑制和缓冲效果,避免减震件200出现较大的变形,其不仅可大幅提高减震件200对限位件400的减震作用和减震效果,还可进一步避免减震件200与限位件400发生真空吸附,从而可在后续解除限位件400与限位连接孔101的连接关系时进一步避免对减震件200造成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减震件2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5-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00包括呈柱状设置的连接本体110及至少两个呈圆周阵列排布并连接于连接本体110底部的支撑构件120,限位连接孔101开设于连接本体110上侧面,各支撑构件120共同用于支撑连接本体11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各支撑构件120的下侧面抵接第一结构件100’,通过各支撑构件120支撑连接本体110,可相应提高连接本体110的强度,避免其在与减震件200套接、与限位件400连接时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一结构件100’与减震件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段210包括呈筒状设置并与第二减震段220连接的第一减震本体211及设于第一减震本体211下侧面并呈环状设置的支撑间隔环212,支撑间隔环212用于在连接本体11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支撑构件12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本体11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时通过支撑间隔环212弹性抵触支撑构件120,可通过支撑间隔环212抑制并缓冲减震件200因自身重力而产生的作用于支撑构件120的压紧力,还可抑制并缓冲支撑构件120作用于减震件200的支撑力,避免减震件200出现较大的变形,其不仅可提高减震件200对支撑构件120的减震作用和减震效果,还可避免减震件200与支撑构件120发生真空吸附,从而可在后续解除连接本体11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关系时避免对减震件200造成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减震件2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段210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支撑间隔环212的外环处并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支撑间隔凸起213,支撑间隔凸起213用于与支撑间隔环212共同在连接本体11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支撑构件12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间隔凸起213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支撑间隔环212的外环侧,通过支撑间隔凸起213结合支撑间隔环212可加强对支撑构件120的弹性抵触效果,加强减震件200对支撑构件120的压紧力的抑制和缓冲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并缓冲支撑构件120作用于减震件200的支撑力,避免减震件200出现较大的变形,其不仅可大幅提高减震件200对支撑构件120的减震作用和减震效果,还可进一步避免减震件200与支撑构件120发生真空吸附,从而可在后续解除连接本体11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关系时进一步避免对减震件200造成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减震件2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6-7,在本实施例中,减震件200于第一减震段210、第二减震段220和第三减震段230的内筒壁上设有若干沿减震件20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减震套接凸起240,减震套接凸起240用于在连接柱10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连接柱1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减震套接凸起240呈条状设置,且沿第一减震段210延伸至第三减震段230,当上述减震套接凸起240设置有多条时,上述减震套接凸起240沿减震件200的内筒面呈圆周阵列排布。通过减震套接凸起240的设置,可加强减震件200的内筒面对连接柱100的弹性抵触效果,其不仅利于保障连接柱100和减震件200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稳定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减震件200对连接柱100的减震作用和减震效果,还可避免减震件200和连接柱100之间发生真空吸附,从而可在后续解除连接柱10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关系时进一步避免对减震件200造成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减震件20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连接结构通过将与第一结构连接的连接柱100与减震件200套接配合,随后将限位件400连接于连接柱100的限位连接孔101内,以实现减震件200和第一结构件100’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还通过将与第二结构件200’连接的卡接件300的第一卡接段310与减震件200的第一减震段210卡接配合,并将卡接件300的第二卡接段320与减震件200的第二减震段220卡接配合,以实现减震件2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从而最终实现了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减震件200对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连接进行减震,避免了第一结构件100’和第二结构件200’之间因摩擦、震动而产生震音和噪音。该减震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可持久地提供减震作用,减震稳定性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最终成型的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响,包括音响腔体和音响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减震连接结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音响腔体主要用于消除音响的扬声器单元的声短路,并抑制其声共振,从而拓宽扬声器单元的频响范围,减少声音失真。然而,随着音响产品逐渐趋向小型化发展,音响腔体极易与相连的音响壳体产生震音和噪音,从而对音响的音质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而通过减震连接结构实现音响腔体和音响壳体之间的连接,可使音响腔体和音响壳体软接触,即可避免音响腔体和音响壳体之间因摩擦、震动而产生震音和噪音,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幅提高音响的音质效果。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柱100连接于音响腔体,卡接件300连接于音响壳体;或连接柱100连接于所述音响壳体,卡接件300连接于所述音响腔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一结构件连接的连接柱、由减震材料制成并呈筒状结构并与所述连接柱套接配合的减震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连接并与所述减震件卡接配合的卡接件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减震件沿所述连接柱延伸方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件连接配合的限位连接孔,所述减震件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减震段、第二减震段和第三减震段,所述第一减震段的外筒径和所述第三减震段的外筒径均大于所述第二减震段的外筒径,所述卡接件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卡接段和第二卡接段,所述第一卡接段的内环面与所述第一减震段的外筒面弹性抵触,所述第二卡接段的内环面与所述第二减震段的外筒面弹性抵触,所述第二卡接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减震段的长度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呈开口环结构设置,所述减震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卡接件开口方向卡入所述卡接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段的长度和所述第三减震段的长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段包括呈筒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减震段连接的第三减震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三减震本体上侧面并呈环状设置的减震间隔环,所述减震间隔环用于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限位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段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减震间隔环的外环处并呈圆周阵列排布的减震间隔凸起,所述减震间隔凸起用于与所述减震间隔环共同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限位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包括呈柱状设置的连接本体及至少两个呈圆周阵列排布并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底部的支撑构件,所述限位连接孔开设于所述连接本体上侧面,各所述支撑构件共同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本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段包括呈筒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减震段连接的第一减震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本体下侧面并呈环状设置的支撑间隔环,所述支撑间隔环用于在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减震件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支撑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段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支撑间隔环的外环处并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支撑间隔凸起,所述支撑间隔凸起用于与所述支撑间隔环共同在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减震件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支撑构件。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于所述第一减震段、所述第二减震段和所述第三减震段的内筒壁上设有若干沿所述减震件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减震套接凸起,所述减震套接凸起用于在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减震件套接配合时弹性抵触所述连接柱。
10.一种音响,包括音响腔体和音响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减震连接结构。
CN201920890316.0U 2019-06-13 2019-06-13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Active CN209930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0316.0U CN209930440U (zh) 2019-06-13 2019-06-13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0316.0U CN209930440U (zh) 2019-06-13 2019-06-13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0440U true CN209930440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92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0316.0U Active CN209930440U (zh) 2019-06-13 2019-06-13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0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0073B1 (en) Headphone
JP6082846B2 (ja) ダブルダイアフラム型スピーカーモジュール
KR100969904B1 (ko) 스피커, 스피커용 진동판 및 서스펜션
EP1788839A1 (en) Speaker apparatus
KR101139126B1 (ko) 합성 진동판 구조를 가진 라우드스피커
CN105745941A (zh) 骨传导扬声器
US20200053467A1 (en) Speaker
US20200137473A1 (en) Microphone
CN209930440U (zh) 减震连接结构及音响
KR100948227B1 (ko) 평판형 스피커
CN209787414U (zh) 音频设备
JP2007142779A (ja) スピーカ装置
US6445803B1 (en) Speaker
CN111526461B (zh) 一种防共振扬声器盆架
CN219514227U (zh) 扬声器
JP2013030872A (ja) ダンパ構造,パッシブラジエータ,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CN216589747U (zh) 一种超声换能器柔性支撑结构
US7706560B2 (en) Speaker apparatus
CN216057484U (zh)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CN202584709U (zh) 乐器拾音装置
CN218718468U (zh) 一种扬声器减震装置
CN218935151U (zh) 一种喇叭减震装置及喇叭音腔
CN213880229U (zh) 一种音头减振器
JP2021035003A (ja) 振動出力装置
CN220043652U (zh) 扬声器及会议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