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5131U -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 Google Patents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5131U
CN219795131U CN202321279232.6U CN202321279232U CN219795131U CN 219795131 U CN219795131 U CN 219795131U CN 202321279232 U CN202321279232 U CN 202321279232U CN 219795131 U CN219795131 U CN 219795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section
joint
insertion part
longitudin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92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小燕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ic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ic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ic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ic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92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5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5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5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一种梯具关节,包括两个梯具主体以及用以连接相邻梯具主体的梯具关节;梯具主体包括纵向支撑体;纵向支撑体具有插槽;插槽位于纵向支撑体的用以与梯具关节对接的端部;梯具关节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插槽的插入部;插入部具有自由端和与自由端相背的固定端;插入部具有与梯具关节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插入部的第一侧面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凹陷设置;第一段由插入部的第一侧面的固定端开始向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由插入部的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第一段与第二段依次设置。上述梯具关节,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在该位置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损伤或者损坏。

Description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背景技术
人字梯是登高作业中常用的一种梯具。一般的,梯具包括两个梯具主体以及用以连接两个梯具主体的梯具关节。通过梯具关节的弯折,调整两个梯具主体的夹角,从而适用不同的使用环境。在一种梯具中,梯具关节的弯折可以实现两个梯具主体的夹角在0°~180°之间进行调整。当两个梯具主体的夹角为180°时,使得梯具处于一字状态。
传统的,当梯具处于一字状态,且承载较大的负载时,容易发生弯折,导致梯具关节与梯具主体连接的位置受到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容易导致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损伤或者损坏,影响梯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梯具处于一字状态,且承载较大负载时容易导致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损伤或者损坏的现象,提供一种梯具关节,以避免梯具处于一字状态,且承载较大负载时容易导致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损伤或者损坏的现象,进而提高使用寿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种梯具关节,梯具包括两个梯具主体以及用以连接相邻所述梯具主体的梯具关节;所述梯具主体包括纵向支撑体;所述纵向支撑体具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纵向支撑体的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对接的端部;
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背的固定端;所述插入部具有与所述梯具关节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凹陷设置;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的固定端开始向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由所述插入部的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段的凹陷深度为0.1mm~2.0mm。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的比值为1:5~1:1.2。
可选地,所述第一段的不同位置的凹陷程度相同;
或,沿所述插入部的自由端至固定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段的凹陷程度逐渐增加。
可选地,所述第一段上设有第一缓冲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梯具主体,梯具包括两个梯具主体以及用以连接相邻所述梯具主体的梯具关节;所述梯具主体包括纵向支撑体;所述纵向支撑体具有插槽;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入机构;所述插入机构具有与所述梯具关节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入部;
所述插槽具有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对接的对接段,所述对接段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凹陷设置;所述第三段由所述第一内侧面的端部向内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段凹陷的深度为0.1mm~2.0mm。
可选地,所述第三段上设有第二缓冲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梯具,其包括:
两个梯具主体,所述梯具主体包括纵向支撑体;所述纵向支撑体具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纵向支撑体的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对接的端部;
梯具关节,用以连接两个所述梯具主体;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背的固定端;所述插入部具有与所述梯具关节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的固定端开始向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由所述插入部的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段与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间隙的大小为0.1mm~2.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段凹陷设置;
且/或,所述插槽的内侧壁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段对应设置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凹陷设置。
可选地,所述梯具还包括设于所述间隙内的缓冲层。
实用新型的效果
上述梯具关节,插入部的第一侧面中,第一段凹陷设置,使得梯具关节与梯具主体组装连接后,第一段与梯具主体上的纵向支撑体不直接接触,存在间隙。因此,梯具处于一字状态,且承载较大负载时,即使梯具发生弯折,第一段也不会受到纵向支撑体的抵压,进而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在该位置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损伤或者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上述梯具主体,纵向支撑体的插槽中,第三段凹陷设置,使得梯具关节与梯具主体组装连接后,第三段与梯具关节上的插入部不直接接触,存在间隙。因此,梯具处于一字状态,且承载较大负载时,即使梯具发生弯折,第三段也不会受到插入部的抵压,进而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在该位置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损伤或者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上述梯具,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段与插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梯具处于一字状态,且承载较大负载时,即使梯具发生弯折,第一段也不会受到插槽的内侧壁的抵压,进而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在该位置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避免梯具关节和/或梯具主体损伤或者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具在处于一字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
图2为图1中梯具主体与梯具关节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梯具因承载重物而发生弯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梯具主体与梯具关节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具中,梯具主体与梯具关节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具中,梯具主体与梯具关节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具中,梯具主体与梯具关节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梯具;
110、梯具主体;111、纵向支撑体;112、插槽;113、第一内侧面;114、第三段;115、第四段;
120、梯具关节;121、插入部;122、自由端;123、固定端;124、第一侧面;125、第一段;126、第二段;
13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局部特征可以被放大或缩小,以更加清楚的显示局部特征的细节;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发明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即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清楚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所指示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或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三个等;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的除外。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之上”、“上方”和“上面”、“下”、“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水平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的水平高度。
参见图1至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具100,包括两个梯具主体110以及用以连接相邻所述梯具主体110的梯具关节120。
所述梯具主体110包括纵向支撑体111。所述纵向支撑体111具有插槽112。所述插槽112位于所述纵向支撑体111的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120对接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插槽112的深度方向为纵向支撑体111延伸的方向,即纵向,也即图2中的a-a方向。
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梯具关节120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所述插槽112的插入部121。所述插入部121具有自由端122和与所述自由端122相背的固定端123。所述插入部121具有与所述梯具关节120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124。可以理解的是,梯具关节120的弯折方向为图2中的b方向。具体的,所述插入部121的第一侧面124包括第一段125和第二段126。所述第一段125凹陷设置。所述第一段125由所述插入部121的第一侧面124的固定端123开始向自由端122的方向延伸。由所述插入部121的固定端123指向自由端122的方向,所述第一段125与第二段126依次设置。
上述梯具关节120,插入部121的第一侧面124中,第一段125凹陷设置,使得梯具关节120与梯具主体110组装连接后,第一段125与梯具主体110上的纵向支撑体111不直接接触,存在间隙130。因此,即使梯具100发生弯折,第一段125也不会受到纵向支撑体111的抵压,进而避免梯具关节120和/或梯具主体110在该位置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避免梯具关节120和/或梯具主体110损伤或者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梯具关节120,仅将第一侧面124的第一段125进行凹陷设置。梯具100处于一字状态时,第二段126可以与插槽112的侧壁抵接,梯具关节120与梯具主体1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更好的确保梯具100的安全性。
再者,梯具100处于一字状态,且承载较大负载时,若梯具100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折后,第一段125还可以与插槽112的侧壁抵接,参见图4至图6。从而,一方面,更好的确保梯具关节120与梯具主体1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更好的确保梯具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第一段125与插槽112的侧壁抵接后,从而使得梯具关节120和梯具主体110可以进一步共同分担梯具100弯折产生的弯折应力,从而避免梯具关节120和梯具主体110中,其一因受力较大而容易损伤的现象,提高梯具关节120和梯具主体110的使用寿命;再一方面,在达到前述有益效果的同时,还未过多的增加成本,也未过多的增加梯具100的结构复杂程度。
具体到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梯具主体110包括两个纵向支撑体111,两个梯具主体110通过两个梯具关节1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梯具主体还可以仅具有一个纵向支撑体或多于两个纵向支撑体;同样的,两个梯具主体还可以通过一个梯具关节或多于两个梯具关节连接。
针对图1至图6所示的梯具100,每个梯具主体110包括两个纵向支撑体111,两个梯具主体110通过两个梯具关节120连接的实施方式,在一些国家的安全测试要求中,需要在仅一个梯具关节120作用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且测试时所需要承担的负载为梯具100负载要求的3.2~4倍。上述梯具关节120中凹陷的第一段125的设置,使得在不过多的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梯具100的连接稳定性,更好的达到甚至超过安全测试的标准。
此外,目前常用的提高梯具100承载性能的方式是:增加纵向支撑体111的横截面积或改变纵向支撑体111的材料,以增加梯具100的承载能力。而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无需增加纵向支撑体111的横截面积,也无需改变其材料,便可以增加梯具100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在不过多的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便可以增加梯具100的承载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梯具主体110还包括踩踏机构(未图示)。踩踏机构沿横向固定设置在纵向支撑体111上,供使用者在通过梯具100登高时踩踏使用。踩踏机构的具体结构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
可选地,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125的凹陷深度为0.1mm~2.0mm,从而使得梯具关节120在满足上述有益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过多的影响梯具关节120的强度。具体的,第一段125的凹陷深度可以为0.1mm、0.3mm、0.5mm、0.7mm、0.9mm、1mm、1.2mm、1.4mm、1.6mm、1.8mm、2mm等。
可选地,沿第一段125和第二段126的排布方向,即a-a方向,所述第一侧面124的第一段125的长度d1与所述第一侧面124的长度d2的比值为1:5~1:1.2,从而使得梯具关节120在满足上述有益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梯具关节120和梯具主体110的抵接的稳定性。
具体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124仅包括第一段125和第二段126。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不限于仅包括第一,和第二段。例如,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面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过渡段;由第一段指向第二段的方向,过渡段的凹陷深度逐渐减小;过渡段中,与第一段衔接的一端的凹陷深度等于第一段的凹陷深度,与第二段衔接的一端的凹陷深度为0。
可选地,参见图3,所述第一段125的不同位置的凹陷程度相同。
可选地,参见图7所示的梯具200,沿所述插入部121的自由端122至固定端123的方向,所述第一段125的凹陷程度逐渐增加。
可选地,在另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段上设有第一缓冲层。从而,即使在梯具的弯折过程中,梯具关节上的第一侧面的第一段与梯具主体的纵向支撑体间接抵接,第一缓冲层也能缓解梯具关节与梯具主体在该位置的应力,从而减少梯具关节上的第一侧面的第一段受到的抵压力,也减少纵向支撑体在该位置受到的抵压力,进而降低梯具关节和纵向支撑体在该位置的损伤风险,提高梯具关节、梯具主体以及梯具的使用寿命。
参见8和图9,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具300,与梯具100不同的是:所述插槽112具有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120对接的对接段,所述对接段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侧面124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面113。所述第一内侧面113包括第三段114。所述第三段114凹陷设置。所述第三段114由所述第一内侧面113的端部向内延伸设置。即梯具300通过第三段114的凹陷设置,形成间隙130。
当然,第一内侧面113还包括与第一侧面124相对设置的第四段115。第四段115与第一侧面124大致贴合。换言之,第四段115与第一侧面124之间略有间隙,使得插入部121方便插入插槽112中。
可选地,第三段114凹陷的深度为0.1mm~2.0mm。具体的,第三段114凹陷的深度可以为0.1mm、0.3mm、0.5mm、0.7mm、0.9mm、1mm、1.2mm、1.4mm、1.6mm、1.8mm、2mm等。
可选地,在另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段上设有第二缓冲层。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缓冲层的作用与前述第一缓冲层的作用相同,仅设置位置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设置位置选择,方便通过凹陷的位置对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进行定位组装。
参见图10和图11,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具400,与梯具100和梯具300不同的是:第三段114和第一段125均凹陷设置。即梯具400通过第一段125和第三段114均凹陷设置,形成间隙130。
采用该方式形成的间隙130,可以减小第一段125和第三段114的凹陷深度,即可达到前述相同的有益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因为第一段125的凹陷设置而过多的影响梯具关节120的结构强度,也能避免因为第三段114的凹陷设置而过多的影响梯具主体11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间隙130的大小为0.1mm~2.0mm。具体的,间隙130的大小可以为0.1mm、0.3mm、0.5mm、0.7mm、0.9mm、1mm、1.2mm、1.4mm、1.6mm、1.8mm、2mm等。
可选地,梯具还包括设于间隙内的缓冲层。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缓冲层可以是前述的第一缓冲层,也可以是前述的第二缓冲层,还可以由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组合形成。
应当理解,以上实施例均为示例性的,不用于包含权利要求所包含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形和改变。同样的,也可以对以上实施例的各个技术特征进行任意组合,以形成可能没有被明确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因此,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不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梯具关节,梯具包括两个梯具主体以及用以连接相邻所述梯具主体的梯具关节;所述梯具主体包括纵向支撑体;所述纵向支撑体具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纵向支撑体的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对接的端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背的固定端;所述插入部具有与所述梯具关节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凹陷设置;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的固定端开始向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由所述插入部的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具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凹陷深度为0.1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具关节,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的比值为1:5~1: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梯具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上设有第一缓冲层。
5.一种梯具主体,梯具包括两个梯具主体以及用以连接相邻所述梯具主体的梯具关节;所述梯具主体包括纵向支撑体;所述纵向支撑体具有插槽;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入机构;所述插入机构具有与所述梯具关节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入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具有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对接的对接段,所述对接段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凹陷设置;所述第三段由所述第一内侧面的端部向内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凹陷的深度为0.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梯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上设有第二缓冲层。
8.一种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梯具主体,所述梯具主体包括纵向支撑体;所述纵向支撑体具有插槽;
梯具关节,用以连接两个所述梯具主体;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纵向支撑体的用以与所述梯具关节对接的端部;所述梯具关节包括两个用以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背的固定端;所述插入部具有与所述梯具关节弯折方向相背的第一侧面;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侧面的固定端开始向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由所述插入部的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段与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大小为0.1mm~2.0mm;
所述第一段凹陷设置;
且/或,所述插槽的内侧壁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段对应设置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凹陷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具还包括设于所述间隙内的缓冲层。
CN202321279232.6U 2023-05-24 2023-05-24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Active CN219795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9232.6U CN219795131U (zh) 2023-05-24 2023-05-24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9232.6U CN219795131U (zh) 2023-05-24 2023-05-24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5131U true CN219795131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9232.6U Active CN219795131U (zh) 2023-05-24 2023-05-24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5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63334B1 (ko) 차량 앞유리 와이퍼
JP200717645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219795131U (zh)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ES2333095T3 (es) Conector electrico.
CN116624086A (zh) 梯具主体、梯具关节及梯具
US20150321646A1 (en) Adapter for windshield wiper assembly
CN103841857B (zh) 支架套筒
KR101611781B1 (ko) 접속단자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커넥터
CN211022857U (zh) 钉仓组件及使用该钉仓组件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US20020031922A1 (en) Socket for PGA package
US7155024B2 (en) Microphone
CN214424376U (zh) 一种卷帘门型材组合连接结构
CN208674391U (zh) 终端及其弹性连接件
CN110053688B (zh) 自行车座垫组合结构
CN210165334U (zh) 一种洗墙灯铝合金支架
CN220824025U (zh) 插针式贵金属手镯
CN217046275U (zh) 浮动导向机构及自动对接装置
CN217524102U (zh) 鞋跟组件及其鞋子
CN218390356U (zh) 转椅及其椅脚
CN216867399U (zh) 一种用于滑轨缓冲减震的卡叉
CN218929638U (zh) 两段式底盘铰接结构
CN218278829U (zh) 鞋底防震结构
CN218722203U (zh) 一种空调端盖末端限位结构及空调器
CN220778940U (zh) 健身单车
CN215630647U (zh) 一种阳光房的框架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