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3939U -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3939U
CN219793939U CN202320553104.XU CN202320553104U CN219793939U CN 219793939 U CN219793939 U CN 219793939U CN 202320553104 U CN202320553104 U CN 202320553104U CN 219793939 U CN219793939 U CN 219793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pipe pile
steel
connecting beam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31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延珑
张永斌
吴波
刘江
陈烈
庄小杰
汪伟
马嘉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31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3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3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3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包括:钢管桩、锚索体系和钢围檩;钢围檩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若干个短梁;第一连接梁沿钢管桩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的顶部一侧;第二连接梁沿钢管桩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的顶部另一侧;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平行设置;若干个短梁分别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使得钢围檩形成多个方形围口;每个方形围口对应一个钢管桩;钢管桩在钢围檩的下方设置锚索体系。本实用新型的支护体系能够应对大多数更深、周边环境更复杂的基坑,保证基坑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为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工程基坑的深度及周边环境复杂程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排桩支护是采用若干混凝土桩伸入稳定地层内对基坑边缘起到进行支护加强的作用,但当基坑施工完成后,排桩不可回收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基于以上原因,当基坑深度较深时采用钢管排桩是一种可回收周转使用的绿色环保的的支护形式,但是当基坑更深、周边的环境更复杂的情况下,受到钢管桩刚度等因素的制约,难以保证基坑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安全性,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更加安全稳定的钢管排桩支护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该支护体系能够应对大多数更深、周边环境更复杂的基坑,保证基坑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包括:钢管桩、锚索体系和钢围檩;
所述钢围檩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若干个短梁;
所述第一连接梁沿钢管桩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的顶部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梁沿钢管桩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的顶部另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平行设置;
若干个短梁分别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使得钢围檩形成多个方形围口;每个方形围口对应一个钢管桩;
所述钢管桩在钢围檩的下方设置锚索体系。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短梁均为“L”型钢;
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竖直钢板焊接于若干个钢管桩的顶部一侧壁上;
所述第二连接梁的竖直钢板焊接于若干个钢管桩的顶部另一侧壁上;
若干个短梁的水平钢板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水平钢板上;
若干个短梁的水平钢板另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水平钢板上。
优选的,所述钢围檩设置为一层或者多层。
优选的,所述锚索体系包括:锚索、锚具和锚固段;所述锚索由两根钢绞线绕过钢管桩后通过锚具锁定于钢管桩上,两根钢绞线在相交的部位进行注浆形成锚固段,所述锚固段伸入土体稳定层。
优选的,所述锚具内部有与锚索相匹配的通口,每组锚索体系对应的两根钢绞线交叉穿过锚具后再进行预应力的加载及锁定。
优选的,所述锚具安装在钢管桩外立面的中央位置。
优选的,所述锚具的一个侧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尺寸与所述钢管桩的外立面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为空心钢管,相邻钢管桩的间距为1500mm。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外径为800mm-1600mm,所述钢管桩壁厚不小于150mm。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长度不小于1300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采用钢管桩支护代替混凝土排桩实现了支护材料的绿色可回收利用,利用双向锚索体系使得各组锚索直接作用于每根钢管桩,锚索不需要锚固到腰梁再通过腰梁传力到各个排桩,避免因腰梁变形而产生预应力损失,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钢围檩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整个新型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钢管桩;2、锚索;3、锚具;4、锚固段;5、钢围檩;6、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包括:钢管桩1、锚索体系和钢围檩5;钢围檩5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若干个短梁;第一连接梁沿钢管桩1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1的顶部一侧;第二连接梁沿钢管桩1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1的顶部另一侧;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平行设置;若干个短梁分别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使得钢围檩5形成多个方形围口;每个方形围口对应一个钢管桩1;钢管桩1在钢围檩5的下方设置锚索体系。采用钢管桩1支护代替混凝土排桩实现了支护材料的绿色可回收利用,利用双向锚索体系使得各组锚索2直接作用于每根钢管桩1,锚索2不需要锚固到腰梁再通过腰梁传力到各个排桩,避免因腰梁变形而产生预应力损失,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钢围檩5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整个新型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短梁均为“L”型钢;第一连接梁的竖直钢板焊接于若干个钢管桩1的顶部一侧壁上;第二连接梁的竖直钢板焊接于若干个钢管桩1的顶部另一侧壁上;若干个短梁的水平钢板一端焊接于第一连接梁的水平钢板上;若干个短梁的水平钢板另一端焊接于第二连接梁的水平钢板上。钢围檩5沿钢管桩1排布方向通长设置,在顶部位置将每排钢管桩1连为一体,增加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钢围檩5设置为一层或者多层。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将钢围檩5灵活设置为一层或者多层,以便增加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锚索体系包括:锚索2、锚具3和锚固段4;锚索2由两根钢绞线绕过钢管桩1后通过锚具3锁定于钢管桩1上,两根钢绞线在相交的部位进行注浆形成锚固段4,锚固段4伸入土体6稳定层。
本实施例中,每根钢管桩1对应一组锚索体系,锚索体系按设计的角度自钢管桩1两侧进入土体6内。
本实施例中,锚具3内部有与锚索2相匹配的通口,每组锚索体系对应的两根钢绞线交叉穿过锚具3后再进行预应力的加载及锁定。
本实施例中,锚具3安装在钢管桩1外立面的中央位置。
本实施例中,锚具3的一个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尺寸与钢管桩1的外立面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钢管桩1为空心钢管,由钢材预制而成,相邻钢管桩1的间距为1500mm,钢管桩1外径为800mm-1600mm,钢管桩1壁厚不小于150mm,钢管桩1长度不小于1300mm,由机械垂直压入基坑边缘的土体6内并进入一定深度稳定地层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桩1结合双向锚索2的新型支护体系采用钢管桩1支护代替混凝土排桩实现了支护材料的绿色可回收利用,利用双向锚索2体系使得各组锚索2直接作用于每根钢管桩1,锚索2不需要锚固到腰梁再通过腰梁传力到各个排桩,避免因腰梁变形而产生预应力损失,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钢围檩5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整个新型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桩、锚索体系和钢围檩;
所述钢围檩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若干个短梁;
所述第一连接梁沿钢管桩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的顶部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梁沿钢管桩排布方向固定于钢管桩的顶部另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平行设置;
若干个短梁分别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使得钢围檩形成多个方形围口;每个方形围口对应一个钢管桩;
所述钢管桩在钢围檩的下方设置锚索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短梁均为“L”型钢;
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竖直钢板焊接于若干个钢管桩的顶部一侧壁上;
所述第二连接梁的竖直钢板焊接于若干个钢管桩的顶部另一侧壁上;
若干个短梁的水平钢板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水平钢板上;
若干个短梁的水平钢板另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水平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围檩设置为一层或者多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体系包括:锚索、锚具和锚固段;所述锚索由两根钢绞线绕过钢管桩后通过锚具锁定于钢管桩上,两根钢绞线在相交的部位进行注浆形成锚固段,所述锚固段伸入土体稳定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内部有与锚索相匹配的通口,每组锚索体系对应的两根钢绞线交叉穿过锚具后再进行预应力的加载及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安装在钢管桩外立面的中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的一个侧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尺寸与所述钢管桩的外立面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为空心钢管,相邻钢管桩的间距为1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外径为800mm-1600mm,所述钢管桩壁厚不小于1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长度不小于1300mm。
CN202320553104.XU 2023-03-19 2023-03-19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Active CN219793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3104.XU CN219793939U (zh) 2023-03-19 2023-03-19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3104.XU CN219793939U (zh) 2023-03-19 2023-03-19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3939U true CN219793939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9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3104.XU Active CN219793939U (zh) 2023-03-19 2023-03-19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3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9633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施工方法
CN215367377U (zh) 全装配式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279501A (zh)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113235610A (zh) 一种坑外拱形支撑体系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220084U (zh) 一种排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219793939U (zh) 一种钢管桩结合双向锚索的新型支护体系
CN208380140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顶板承载的倒a型支撑加固系统
CN217923621U (zh) 一种组合式多层直立自稳式围护结构
CN113863736B (zh) 一种连跨共柱c型料场的施工工艺
CN206144237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大型钢结构矩形仓及矩形群仓
CN213805443U (zh) 一种钢结构、框架梁结构、边坡加固结构及加固支护结构
CN210369025U (zh) 一种无落地式钢结构塔吊基础施工结构
CN112227385A (zh) 锚索与可回收钢桩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509708U (zh)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
CN111255074A (zh) 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14696091U (zh) 用于车库的t型柱支撑结构及装配式车库
CN218437076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216999676U (zh) 一种劲性复合隔离桩结构
CN212294686U (zh) 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
CN216999766U (zh) 一种大排距不等高双排桩高边坡支挡防护体系
CN212270955U (zh) 一种装配式高支座反拉型钢斜撑机构及体系
CN220377309U (zh) 一种基坑工程双排pc工法桩组合支护结构
CN217630022U (zh) 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
CN217378925U (zh) 一种带有卸荷管棚的桩锚组合支护结构
CN214656267U (zh) 一种t梁预制钢台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