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9925U -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9925U
CN219779925U CN202320932249.0U CN202320932249U CN219779925U CN 219779925 U CN219779925 U CN 219779925U CN 202320932249 U CN202320932249 U CN 202320932249U CN 219779925 U CN219779925 U CN 219779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shaft
fixed
shell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22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威
杨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22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9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9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9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改善了管状电机行程难以准确判断,行程调节精准度差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壳体、保护板和固定轴,还包括传动管,套设于固定轴上;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管转动;丝杆,数量为两个、且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内,每个丝杆上均螺纹连接一个齿形螺母;齿形棒,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内,两个齿形螺母啮合于齿形棒的两侧,且驱动装置能带动齿形棒转动;调节装置,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保护板与壳体之间,调节装置带动丝杆转动,并使齿形螺母沿丝杆运动,保护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工作人员能够透过保护板观察到齿形螺母的位置。本实用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齿形螺母位置的准确判断,提高行程调节精准度。

Description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状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筒型电卷、电动窗帘、投影幕布等通常采用管状电机驱动进行升降,由于管状电机直径小、结构紧凑,在需要实施卷取、施放作业的机构中得到广泛使用。
相关技术中的管状电机通常包括安装筒,安装筒上转动套设有传动管,并且安装筒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传动管正向或反向转动的驱动装置。安装筒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丝杆,并且每个丝杆上均螺纹连接有一个齿形螺母,同时,安装筒内转动连接有齿形棒,并且两个齿形螺母啮合于齿形棒的两侧。驱动装置的转动带动齿形棒转动,并使两个齿形螺母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当齿形螺母与安装筒内的支撑板相抵时,即可实现齿形螺母在丝杆上的最大运动行程的限位。同时,丝杆与安装筒内的支撑架通过轴承连接,安装筒上还设置有两个旋钮调节装置,并且旋钮调节装置用于控制相应的丝杆转动,从而使得齿形螺母的初始位置能够进行调整,进而使得管状电机的行程能够进行调节。
但是,由于齿形螺母等部件位于安装筒的内部,工作人员无法在管状电机的外侧观察到齿形螺母的具体位置,也就是工作人员无法确定齿形螺母的初始位置。当工作人员想要对管状电机的行程进行调节,也就是对齿形螺母的初始位置进行调整时,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旋钮上简单的旋向提示以及工作人员的经验或感觉,来确定齿形螺母的初始位置。如此一来,不仅影响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准确判断,还影响对管状电机行程的调节精准度,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齿形螺母初始位置的准确判断,方便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准确判断,便于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快速调节,提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调节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包括:
壳体,呈一侧开口状结构;
保护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
固定轴,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传动管,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且相对于所述固定轴转动;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轴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管转动;
丝杆,数量为两个、且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每个所述丝杆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一个齿形螺母;
齿形棒,通过轴承连接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齿形螺母啮合于所述齿形棒的两侧,且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动带动所述齿形棒转动;
调节装置,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护板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调节装置带动相应的所述丝杆转动,并实现相应的所述齿形螺母位置的调节;
其中,所述保护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工作人员能够透过所述保护板观察到所述齿形螺母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电机管,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电机管内固定有减速器和筒型电机,所述筒型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
传动套,设置于所述电机管远离所述固定轴的一端,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套同轴固定连接;
连接套,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传动管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
联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连接套和所述齿形棒分别连接,并使所述连接套转动时,所述齿形棒能够同步转动。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联动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联动轴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连接套内;
内齿环,固定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
联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联动轴上,且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内齿环啮合;
传动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联动轴与所述传动轴通过换向机构连接,并使所述联动轴转动时,所述传动轴能够同步转动;
驱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底端;
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齿形棒的底端;
过渡齿轮,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于所述过渡齿轮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换向机构包括:
驱动斜齿,固定套设于所述联动轴上;
从动斜齿,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顶端,且所述从动斜齿与所述驱动斜齿啮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壳体通过密封盘形成密封。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行程开关,两个所述行程开关分别与所述筒型电机连接,两个所述行程开关分别位于相应的所述丝杆的一端,且所述齿形螺母沿所述丝杆运动时压下相应的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点按钮,并使所述筒型电机停止转动。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齿形螺母之间,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触发杆,两个所述触发杆分别对准相应的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点按钮;
每个所述触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触发块,所述齿形螺母推动所述触发块沿丝杆向行程开关运动,并使所述触发杆压下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点按钮,以使所述筒型电机停止转动;
所述触发块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触发块向远离行程开关的一端运动,并使所述触发杆与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点按钮分离。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触发块固定。
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调节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调节轴的端部贯穿至所述保护板的外部;
调节旋钮,固定套设于所述调节轴的端部;
蜗杆组件,固定于所述调节轴上;
涡轮组件,固定于所述丝杆的底端,且所述涡轮组件与所述蜗杆组件啮合。
可选地,所述蜗杆组件的导程角为3.5°~4.5°,从而使得所述蜗杆组件能够控制所述涡轮组件转动,所述涡轮组件无法控制所述蜗杆组件转动,以实现所述齿形螺母运动过程中所述丝杆的自锁能力。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该装置通过设置透明的安装板,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管状电机外部清晰观察到齿形螺母等部件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对齿形螺母初始位置的快速、准确判断,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快速、准确判断,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快速调节,还能提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调节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保护板;3、固定轴;4、传动管;5、驱动装置;51、电机管;52、减速器;53、筒型电机;54、传动套;55、连接套;6、丝杆;7、齿形螺母;8、齿形棒;9、调节装置;91、调节轴;92、调节旋钮;93、蜗杆组件;94、涡轮组件;10、联动组件;101、联动轴;102、内齿环;103、联动齿轮;104、传动轴;105、驱动齿轮;106、从动齿轮;107、过渡齿轮;11、换向机构;111、驱动斜齿;112、从动斜齿;12、行程开关;13、支撑板;14、触发杆;15、触发块;16、弹性件;161、弹簧;17、密封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包括一侧开口的壳体1,并且壳体1的开口端固定有保护板2。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固定轴3上设置有传动管4,壳体1与固定轴3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5,并且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传动管4正向或反向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丝杆6,每个丝杆6上均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齿形螺母7。同时,壳体1内通过轴承连接有齿形棒8,两个齿形螺母7啮合于齿形棒8的两侧,并且驱动装置5能够驱动齿形棒8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两个丝杆6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保护板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调节装置9,两个调节装置9与两个丝杆6一一对应,并且调节装置9能够控制相应的丝杆6转动,并实现相应的齿形螺母7初始位置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保护板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工作人员能够透过保护板2观察到齿形螺母7等部件的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齿形螺母7初始位置的快速、准确判断。
本实施例中的可视化管状电机,通过设置透明的保护板2,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管状电机外部清晰观察到齿形螺母7等部件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对齿形螺母7初始位置的快速、准确判断,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快速、准确判断,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快速调节,还能提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调节精准度。
保护板2可以采用透明塑料板,也可以采用透明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驱动装置5包括固定于固定轴3上的电机管51,电机管51的内部固定有减速器52和筒型电机53,并且筒型电机53的输出轴与减速器52的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电机管51远离固定轴3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传动套54,并且减速器52的输出轴与传动套54同轴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所示,固定轴3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连接套55,并且连接套55与壳体1通过密封盘17形成密封转动配合。传动管4套设在电机管51上,传动管4的一端与传动套5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套55固定连接。壳体1内设置有联动组件10,联动组件10与连接套55和齿形棒8分别连接,并使得连接套55转动时,齿形棒8能够同步转动。
当筒型电机53启动时,减速器52的输出轴能够带动传动套54转动,然后传动套54带动传动管4以及连接套55同步转动,此时,齿形棒8在联动组件10的作用下同步转动,然后两个齿形螺母7即可在齿形棒8的控制下绕着相应的丝杆6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联动组件10包括通过轴承连接于壳体1内的联动轴101,并且联动轴101的端部延伸至连接套55内。同时,连接套55的内壁沿其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有内齿环102,联动轴101的端部固定套设有联动齿轮103,并且联动齿轮103与联动齿环102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壳体1内通过轴承连接有传动轴104,联动轴101与传动轴104通过换向机构11连接,并使联动轴101转动时,传动轴104能够同步转动。同时,传动轴104的底端固定套设有驱动齿轮105,齿形棒8的底端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06,壳体1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过渡齿轮107,并且从动齿轮106与驱动齿轮105啮合于过渡齿轮107的两侧。
当连接套55转动时,联动齿环102能够同步转动,并使得联动齿轮103带动联动轴101转动,然后在换向机构11的作用下,传动轴104能够同步转动,此时,驱动齿轮105即可驱动过渡齿轮107转动,然后过渡齿轮107即可驱动从动齿轮106带动齿形棒8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换向机构11包括固定套设于联动轴101上的驱动斜齿111,传动轴104的顶端固定套设有从动斜齿112,并且从动斜齿112与驱动斜齿111啮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机构11也可以采用伞齿轮或者蜗轮蜗杆结构变换传动方向,在此不做过多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行程开关12,两个行程开关12分别与筒型电机53连接,两个行程开关12分别位于相应的丝杆6的一端。当齿形螺母7向上运动时,齿形螺母7沿丝杆6运动时能够压下相应的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并使筒型电机53停止转动,从而实现管状电机最大运动行程的限定。调整齿形螺母7与行程开关12之间的间距,就可以实现管状电机行程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位于行程开关12与齿形螺母6之间。同时,支撑板13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触发杆14,两个触发杆14分别对准相应的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每个触发杆1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触发块15,齿螺母7沿丝杆6向行程开关12运动时能够推动触发块15运动,并使触发杆14触碰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以使管状电机53停止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触发块15与支撑板1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6,弹性件16用于推动触发块15向远离行程开关12运动,并使触发杆14与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分离。在本实施中,弹性件16包括弹簧161,弹簧161的一端与支撑板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触发块15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16也可以是橡胶球或橡胶块等其他弹性件16,在此不做过多列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调节装置9包括通过轴承连接于壳体1内的调节轴91,调节轴91的端部贯穿至保护板2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92。同时,调节轴91上固定连接有蜗杆组件93,丝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涡轮组件94,并且涡轮组件94与蜗杆组件93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蜗杆组件93的导程角为3.5°~4.5°,此设计使得蜗杆组件93能够控制涡轮组件94转动,而涡轮组件94无法控制蜗杆组件93转动,以实现齿螺母7运动过程中丝杆6的自锁能力,从而使得齿棒8转动时,丝杆6能够保持锁定状态(也就是丝杆6无法转动),从而使得齿螺母7能够稳定的运动。
当需要对管状电机的行程进行调节时,旋动调节旋钮92带动调节轴91转动,然后蜗杆部93即可驱动涡轮组件94带动丝杆6转动,此时,齿形螺母7即可沿着丝杆6做直线运动,从而实现齿形螺母7初始位置的调节。此时,齿形螺母7与触发块15之间的间距改变,进而实现管状电机行程的调节。
由上述可知,采用该装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管状电机外部清晰观察到齿形螺母7等部件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对齿形螺母7初始位置的快速、准确判断,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快速、准确判断,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快速调节,还能提高对管状电机行程的调节精准度。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呈一侧开口状结构;
保护板(2),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端;
固定轴(3),固定于所述壳体(1)上;
传动管(4),套设于所述固定轴(3)上、且相对于所述固定轴(3)转动;
驱动装置(5),设置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固定轴(3)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管(4)转动;
丝杆(6),数量为两个、且分别通过轴承连接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每个所述丝杆(6)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一个齿形螺母(7);
齿形棒(8),通过轴承连接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两个所述齿形螺母(7)啮合于所述齿形棒(8)的两侧,且所述驱动装置(5)的转动带动所述齿形棒(8)转动;
调节装置(9),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护板(2)与所述壳体(1)之间,所述调节装置(9)带动相应的所述丝杆(6)转动,并实现相应的所述齿形螺母(7)位置的调节;
其中,所述保护板(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工作人员能够透过所述保护板(2)观察到所述齿形螺母(7)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
电机管(51),固定于所述固定轴(3)上,所述电机管(51)内固定有减速器(52)和筒型电机(53),所述筒型电机(53)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52)的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
传动套(54),设置于所述电机管(51)远离所述固定轴(3)的一端,所述减速器(52)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套(54)同轴固定连接;
连接套(55),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固定轴(3)上,且所述传动管(4)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套(54)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55)固定;
联动组件(10),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
其中,所述联动组件(10)与所述连接套(55)和所述齿形棒(8)分别连接,并使所述连接套(55)转动时,所述齿形棒(8)能够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10)包括:
联动轴(101),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联动轴(101)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连接套(55)内;
内齿环(102),固定于所述连接套(55)的内壁;
联动齿轮(103),固定套设于所述联动轴(101)上,且所述联动齿轮(103)与所述内齿环(102)啮合;
传动轴(104),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联动轴(101)与所述传动轴(104)通过换向机构(11)连接,并使所述联动轴(101)转动时,所述传动轴(104)能够同步转动;
驱动齿轮(105),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04)的底端;
从动齿轮(106),固定套设于所述齿形棒(8)的底端;
过渡齿轮(107),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从动齿轮(106)和所述驱动齿轮(105)啮合于所述过渡齿轮(107)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11)包括:
驱动斜齿(111),固定套设于所述联动轴(101)上;
从动斜齿(112),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04)的顶端,且所述从动斜齿(112)与所述驱动斜齿(11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55)与所述壳体(1)通过密封盘(17)形成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行程开关(12),两个所述行程开关(12)分别与所述筒型电机(53)连接,两个所述行程开关(12)分别位于相应的所述丝杆(6)的一端,且所述齿形螺母(7)沿所述丝杆(6)运动时压下相应的所述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并使所述筒型电机(53)停止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位于所述行程开关(12)与所述齿形螺母(7)之间,所述支撑板(13)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触发杆(14),两个所述触发杆(14)分别对准相应的所述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
每个所述触发杆(1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触发块(15),所述齿形螺母(7)推动所述触发块(15)沿丝杆(6)向行程开关(12)运动,并使所述触发杆(14)压下所述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以使所述筒型电机(53)停止转动;
所述触发块(15)与所述支撑板(1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6),所述弹性件(16)用于推动所述触发块(15)向远离行程开关(12)的一端运动,并使所述触发杆(14)与所述行程开关(12)的触点按钮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6)包括弹簧(161),所述弹簧(16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3)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触发块(15)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9)包括:
调节轴(91),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调节轴(91)的端部贯穿至所述保护板(2)的外部;
调节旋钮(92),固定套设于所述调节轴(91)的端部;
蜗杆组件(93),固定于所述调节轴(91)上;
涡轮组件(94),固定于所述丝杆(6)的底端,且所述涡轮组件(94)与所述蜗杆组件(93)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视化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组件(93)的导程角为3.5°~4.5°,从而使得所述蜗杆组件(93)能够控制所述涡轮组件(94)转动,所述涡轮组件(94)无法控制所述蜗杆组件(93)转动,以实现所述齿形螺母(7)运动过程中所述丝杆(6)的自锁能力。
CN202320932249.0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Active CN219779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2249.0U CN219779925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2249.0U CN219779925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9925U true CN219779925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2249.0U Active CN219779925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9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138267A (ja) 回転ドラムの内部に駆動機構を内蔵している閉鎖部材巻付け装置
CN213602505U (zh) 一种可调节行程的电动推杆
CN219779925U (zh) 一种可视化管状电机
US3945266A (en) Circumferential register assembly
US3718215A (en) Device for limiting the number of revolution of a rotating shaft
US3429201A (en) Gear adjustment for machine tool transmission
CN201319544Y (zh) 管状电机
CN218152235U (zh) 一种用于提升设备中的链轮
CN219082190U (zh) 一种正反转换向驱动结构
US2481129A (en) Screw and nut actuator
US4090069A (en) Semi-automatic coarse-fine focusing apparatus for microscopes
CN216119313U (zh) 一种电力交易用信息公告装置
CN105743278A (zh) 一种跑步机扬升驱动装置
US3209612A (en) Control assembly
CN209638357U (zh) 移动旋转式直线模组
US3750491A (en) Window actuating apparatus with auxiliary manual operation
US20080257087A1 (en) Position Feedback Device for an Actuator
US3141663A (en) Power operated vent window regulator
CN219843514U (zh) 一种可视化调节的管状电机
CN219944295U (zh) 一种旋压机用放料机构
CN220856419U (zh) 一种挡位自锁非复位万向摇杆
JP2009269066A (ja) プレス機械
CN220435384U (zh) 一种同轴式自动换挡机构
CN205218071U (zh) 一种用于立式车床以圆螺母方式预紧主轴轴承的装置
CN219142748U (zh) 一种色谱仪收集缓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