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3922U -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3922U
CN219773922U CN202321074750.4U CN202321074750U CN219773922U CN 219773922 U CN219773922 U CN 219773922U CN 202321074750 U CN202321074750 U CN 202321074750U CN 219773922 U CN219773922 U CN 219773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arm
rocker arm
piston rod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47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尧东
曾凡月
张伟
石远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ute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ute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ute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ute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47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3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3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3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包括铰杯、铰臂以及摇臂组件,该摇臂组件包括外摇臂和内摇臂;该铰臂内设有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缸体以及活塞杆,该内摇臂与活塞杆之间通过联动块以实现传动连接;该内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铰臂铰接,该联动块上设有凸起;当铰杯相对铰臂铰接闭合时,该铰杯带动内摇臂摆动,进而驱动联动块摆动以带动活塞杆相对缸体移动,进而实现阻尼闭合;当铰杯完全闭合时,该联动块上的凸起与第一销轴相抵接以对活塞杆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由此,通过在联动块上设置凸起,当铰链闭合后,该凸起可与设置在内摇臂上的第一销轴相抵接,从而可对活塞杆的活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活塞杆进一步向前移动而造成卡死。

Description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铰链在开启或关闭时没有缓冲力,容易破坏柜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后来有商家设计出在铰链中增加阻尼器的方式,铰链从完全打开状态至闭合状态时,铰链中的阻尼器活塞杆被逐渐拉伸,从而使铰链具有缓冲力。
目前,铰链主要应用在衣柜或橱柜上,而衣柜或橱柜上的门体大部分时间处于闭合状态,即铰链长时间处于闭合状态,此时铰链中的阻尼器活塞杆被完全拉伸,同时由于阻尼器中的活塞杆在装配时存在间隙,时间一久该活塞杆容易在油路压力作用下进一步向前伸出,进而造成活塞杆卡死,导致铰链打不开。
为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防止阻尼器活塞杆卡死的缓冲铰链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通过在联动块上设置凸起,当铰链闭合后,该凸起可与设置在内摇臂上的第一销轴相抵接,从而可对阻尼器活塞杆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活塞杆进一步向前移动而造成卡死。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包括铰杯、铰臂以及摇臂组件,所述摇臂组件包括外摇臂和内摇臂,所述外摇臂和所述内摇臂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铰杯以及所述铰臂铰接,其中:
所述铰臂内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缸体以及活塞杆,所述内摇臂与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联动块以实现传动连接;
所述内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铰臂铰接,所述联动块上设有凸起;
当所述铰杯相对所述铰臂铰接闭合时,所述铰杯带动所述内摇臂摆动,进而驱动所述联动块摆动以带动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缸体移动,进而实现铰杯的阻尼闭合;当所述铰杯完全铰接闭合时,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销轴相抵接以对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块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内摇臂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凸台卡入以实现传动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块上还设有间隔布置的两凸耳,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至两所述凸耳之间,并通过一插销与两所述凸耳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摇臂的两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与所述铰臂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二凸台上开设有可供所述第一销轴穿过的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铰杯铰接;所述外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铰臂铰接,所述外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与所述铰杯铰接;
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四销轴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件,其中:
所述内摇臂上设有圆弧凸起;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压靠在所述铰臂上,所述第二弹性臂压靠在所述圆弧凸起上;
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内摇臂对所述铰杯产生闭合力。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弹性臂,所述扭簧的中部形成第二弹性臂。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铰臂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底座外侧,其中:
所述阻尼器的缸体通过转轴与所述铰臂铰接,所述底座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转轴相滑动配合的第一长孔。
进一步地,所述铰臂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长孔内穿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铰臂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三长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三长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三长孔内穿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连接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通过在联动块上设置凸起,当铰链闭合后,该凸起可与设置在内摇臂上的第一销轴相抵接,从而可对阻尼器活塞杆的活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活塞杆进一步向前移动而造成卡死。
(2)本实用新型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通过在联动块的两侧设置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卡设在内摇臂的限位槽内并滑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传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凸台以替代轴体,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铰链结构更加简洁,装拆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通过在内摇臂的两侧设置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与铰臂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实现对门体的承重,同时由于该第二凸台与铰臂的接触面积较小,在铰链闭合过程中,其可以有效降低两者之间的转动摩擦力,进而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中内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中联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中隐藏掉铰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处于关门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处于开门状态时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铰杯;2、铰臂;201、第一螺纹孔;202、第三长孔;3、外摇臂;4、内摇臂;401、限位槽;402、圆弧凸起;403、第二凸台;404、避让孔;5、阻尼器;501、缸体;502、活塞杆;6、联动块;601、凸起;602、第一凸台;603、凸耳;7、第一销轴;8、第二销轴;9、第三销轴;10、第四销轴;11、第五销轴;12、插销;13、转轴;14、弹性件;1401、第一弹性臂;1402、第二弹性臂;15、底座;1501、第二长孔;1502、第二螺纹孔;1503、第一长孔;16、第一螺纹连接件;17、第二螺纹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模块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包括铰杯1、铰臂2以及摇臂组件,该摇臂组件包括外摇臂3和内摇臂4,该外摇臂3和内摇臂4的两端均分别与铰杯1以及铰臂2铰接,且该内摇臂4位于外摇臂3的内侧。具体的,该内摇臂4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7与铰臂2铰接,该内摇臂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8与铰杯1铰接;同样,该外摇臂3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9与铰臂2铰接,该外摇臂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10与铰杯1铰接。该铰杯1可通过外摇臂3以及内摇臂4的配合铰接开闭在铰臂2上。
进一步地,该铰臂2内设有阻尼器5,该阻尼器5包括缸体501以及活塞杆502,该内摇臂4与活塞杆502之间通过联动块6以实现传动连接。由此,当铰杯1相对铰臂2铰接闭合时,该铰杯1带动内摇臂4摆动,该内摇臂4驱动联动块6摆动以带动活塞杆502相对缸体501移动,进而实现铰杯1的阻尼闭合。另外,该联动块6上还设有凸起601,当铰杯1完全铰接闭合时,该联动块6上的凸起601与第一销轴7相抵接,从而可对阻尼器5中的活塞杆501移动行程进行限位。
由此,通过在联动块6上设置凸起601,当铰链闭合后,该凸起601可与设置在内摇臂4上的第一销轴7相抵接,从而可对阻尼器5活塞杆502的活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活塞杆502进一步向前移动而造成卡死。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销轴8与第四销轴10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该阻尼器5为液压油缸。
参阅图3-5,该联动块6为U形结构且其两侧凸设有第一凸台602,该内摇臂4上设有可供第一凸台602卡入滑动以实现传动连接的限位槽401。优选的,该限位槽401为弧形槽且其一端设有开口,从而方便该第一凸台602装配卡入。另外,该联动块6上还设有间隔布置的两凸耳603,该活塞杆502的一端伸入至两凸耳603之间,并通过一插销12穿过以实现与两凸耳603之间的铰接,从而实现该联动块6与活塞杆502之间的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联动块6通过第五销轴11铰接在铰臂2上。
由此,通过在联动块6的两侧设置第一凸台602,该第一凸台602卡设在内摇臂4的限位槽401内并滑动,从而可实现两者之间的传动连接;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凸台602以替代轴体,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铰链结构更加简洁,装拆更加方便。
再参阅图2-3,该内摇臂4的两侧凸设有第二凸台403,该第二凸台403的端面与铰臂2的内侧壁相抵接;另外,该铰链结构还包括弹性件14,该内摇臂4上设有圆弧凸起402;该弹性件14包括第一弹性臂1401和第二弹性臂1402,该第一弹性臂1401压靠在铰臂2上,该第二弹性臂1402压靠在圆弧凸起402上;该弹性件14通过内摇臂4对铰杯1产生闭合力。
由此,通过在内摇臂4的两侧设置第二凸台403,该第二凸台403与铰臂2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实现对门体的承重,同时由于该第二凸台403与铰臂2的接触面积较小,在铰链闭合过程中,其可以有效降低两者之间的转动摩擦力,进而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14为扭簧,该扭簧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弹性臂1401,该扭簧的中部形成第二弹性臂140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凸台403上开设有可供第一销轴7穿过的避让孔404。
再参阅图1-2,该铰链结构还包括底座15,该铰臂2可滑动地套装在底座15外侧,该阻尼器5的缸体501通过转轴13与铰臂2铰接,该底座15的两侧开设有与转轴13相滑动配合的第一长孔1503。另外,该铰臂2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01,该底座15的顶部对应第一螺纹孔20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长孔1501,该第二长孔1501内穿设有与第一螺纹孔201相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连接件16。该铰臂2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三长孔202,该底座15的顶部对应第三长孔20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502,该第三长孔202内穿设有与第二螺纹孔1502相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连接件17。
由此,当转动第一螺纹连接件16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16与第一螺纹孔201之间的螺纹配合,可实现铰臂2与铰杯1相对底座15的上下移动;当转动第二螺纹连接件17并使其脱离第二螺纹孔1502时,此时可手动移动该铰臂2以实现铰臂2相对底座15沿第二长孔1501的导向方向移动,待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再将第二螺纹连接件17与第二螺纹孔1502相螺接。由此,通过调节第一螺纹连接件16和第二螺纹连接件17,可实现调整柜门与柜体之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通过在联动块6上设置凸起601,当铰链闭合后,该凸起601可与设置在内摇臂4上的第一销轴7相抵接,从而可对阻尼器5活塞杆502的活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活塞杆502进一步向前移动而造成卡死。
(二)本实用新型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通过在联动块6的两侧设置第一凸台602,该第一凸台602卡设在内摇臂4的限位槽401内并滑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传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凸台602以替代轴体,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铰链结构更加简洁,装拆更加方便。
(三)本实用新型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通过在内摇臂4的两侧设置第二凸台403,该第二凸台403与铰臂2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实现对门体的承重,同时由于该第二凸台403与铰臂2的接触面积较小,在铰链闭合过程中,其可以有效降低两者之间的转动摩擦力,进而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接”,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模块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杯、铰臂以及摇臂组件,所述摇臂组件包括外摇臂和内摇臂,所述外摇臂和所述内摇臂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铰杯以及所述铰臂铰接,其中:
所述铰臂内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缸体以及活塞杆,所述内摇臂与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联动块以实现传动连接;
所述内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铰臂铰接,所述联动块上设有凸起;
当所述铰杯相对所述铰臂铰接闭合时,所述铰杯带动所述内摇臂摆动,进而驱动所述联动块摆动以带动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缸体移动,进而实现铰杯的阻尼闭合;当所述铰杯完全铰接闭合时,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销轴相抵接以对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块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内摇臂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凸台卡入以实现传动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块上还设有间隔布置的两凸耳,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至两所述凸耳之间,并通过一插销与两所述凸耳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摇臂的两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与所述铰臂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二凸台上开设有可供所述第一销轴穿过的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铰杯铰接;所述外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铰臂铰接,所述外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与所述铰杯铰接;
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四销轴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其中:
所述内摇臂上设有圆弧凸起;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压靠在所述铰臂上,所述第二弹性臂压靠在所述圆弧凸起上;
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内摇臂对所述铰杯产生闭合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弹性臂,所述扭簧的中部形成第二弹性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铰臂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底座外侧,其中:
所述阻尼器的缸体通过转轴与所述铰臂铰接,所述底座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转轴相滑动配合的第一长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臂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长孔内穿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臂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三长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三长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三长孔内穿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连接件。
CN202321074750.4U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Active CN219773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750.4U CN219773922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750.4U CN219773922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3922U true CN219773922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4750.4U Active CN219773922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3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3135B2 (en) Hinge assembly with slow close and/or slow open characteristics
US8256064B2 (en) Refrigerator and/or freezer with hinge
US10451291B2 (en) Hinge assembly with slow close and optional slow open characteristics
EP1555372B1 (en) Hinge device
US8561259B2 (en) Dampening hinge
US8082629B2 (en) Hinge with reduced bulkiness for vertical-movement doors
US11248406B2 (en) Flap fitting for a piece of furniture, side wall of a body of a piece of furniture and piece of furniture comprising a side wall
KR20190113967A (ko) 완충기능을 가진 도어 힌지
US10704311B1 (en) Appliance lid hinge
KR20150029604A (ko) 가구용 감속 힌지
US20110316401A1 (en) Front Frame Hinge For Appliance Door
CN109715900B (zh) 阻尼器装置
CN219773922U (zh) 一种防卡死缓冲铰链结构
CN107989497B (zh) 一种大盖位家具铰链
CN219864613U (zh) 一种缓冲铰链结构
CN212249619U (zh) 冰箱中铰链闭门结构及冰箱
CN111456577A (zh) 一种阻尼铰链的集成优化结构
CN214330284U (zh) 一种家具缓冲铰链
CN220101006U (zh) 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铰链
CN220800804U (zh) 一种双开门的电烹饪器
CN219864588U (zh) 一种具有双向缓冲的铰链结构
CN219176118U (zh) 一种重型铝框玻璃门用铰链结构
CN220434515U (zh) 一种缓冲式闭门合页
CN217950987U (zh) 直臂阻尼铰链装置
CN219471855U (zh) 一种嵌装式的可调缓冲铰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