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9541U - 支撑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9541U
CN219769541U CN202321287099.9U CN202321287099U CN219769541U CN 219769541 U CN219769541 U CN 219769541U CN 202321287099 U CN202321287099 U CN 202321287099U CN 219769541 U CN219769541 U CN 219769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support
baffles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70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登松
张向东
马国杰
王怀玉
孙彬
彭琦
陈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Lan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Lan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Lan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Lan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70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9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9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9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移动装置,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驱动装置的转运设备复杂、转运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该支撑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卡接部,卡接部用于连接齿轮箱的边沿;设置在底座的底部且与底座连接的行走机构,当齿轮箱的边沿与卡接部连接后,行走机构与轮对共同对驱动装置形成平稳支撑,并带动驱动装置移动。卡接部与齿轮箱的边沿连接,以实现底座与驱动装置一同移动。行走机构与轮对共同对驱动装置形成稳定支撑,并带动驱动装置移动,支撑转运装置结构简单,体型较小。此外,支撑转运装置操作方便,通过对每个驱动装置配置支撑转运装置,可以实现驱动装置小批量的转运,提高驱动装置转运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支撑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例如HXD3D型电力机车)通常为全悬挂结构,电力机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轮对、齿轮箱和牵引电机。驱动装置的轮对与齿轮箱组装完成后,在后续工序流转过程中,通常在齿轮箱的下部设置枕木、橡胶垫等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作为支撑,并通过转运设备实现驱动装置在生产工序中转运、缓存。然而,驱动装置的转运设备往往较为复杂,驱动装置转运作业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移动装置,用于简化驱动装置的转运设备,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一种支撑移动装置,所述支撑移动装置用于转运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以及与所述齿轮箱连接的轮对;
所述支撑移动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边沿;
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且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行走机构,当所述齿轮箱的边沿与所述卡接部连接后,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轮对共同对所述驱动装置形成平稳支撑,并带动所述驱动装置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延伸至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所述卡槽用于容纳所述齿轮箱的边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板面的两个第一挡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形成所述卡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一挡板相对的两个板面均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之间圆滑过渡。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轮,所述车轮与所述底座传动连接,且所述车轮的行进方向与所述轮对的行进方向相一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板面且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相垂直;
所述车轮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传动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均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底座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车轮的轮毂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挡块,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的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开口销,所述挡块与所述开口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彼此背离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相连接的矩形板和梯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上端面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板面,所述矩形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梯形板的下底面连接,所述梯形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的底部的行走机构,底座具有卡接部,卡接部与齿轮箱的边沿连接,以实现底座与驱动装置一同移动。当齿轮箱的边沿与卡接部连接后,行走机构与轮对共同对驱动装置形成稳定支撑,并带动驱动装置移动,支撑转运装置结构简单,体型较小。此外,支撑转运装置操作方便,通过对每个驱动装置配置支撑转运装置,可以实现驱动装置小批量的转运,提高驱动装置转运的作业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移动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移动装置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移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底板;
12-第一挡板;
13-卡槽;
14-第二挡板;
15-第一通孔;
20-车轮;
30-转轴;
31-挡块;
3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驱动装置的转运设备往往较为复杂,驱动装置转运作业效率低,经实用新型人研究,其原因在于:齿轮箱和轮对组装之后,往往需要进行支撑。齿轮箱下部通常设置枕木、橡胶垫等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作为支撑,并放置在跨平车进行转运,过跨平车作为转运设备,其结构复杂、体型较大。此外,由于过跨平车的额定载重量、承载面尺寸等因素的限制,过跨平车每次只能转用2-3个驱动装置,难以实现驱动装置小批量的转运,作业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转运装置,底座上的卡接部与齿轮箱的边沿连接,以实现底座与驱动装置一同移动;底座下的行走机构与轮对共同对驱动装置形成稳定支撑,并带动驱动装置移动,支撑转运装置结构简单,体型较小。
此外,支撑转运装置操作方便,通过对每个驱动装置配置支撑转运装置,可以实现驱动装置小批量的转运,提高转运的作业效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移动装置,该支撑移动装置用于转运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可以为轨道车辆(例如电力机车)的驱动装置。
在一些示例中,电力机车可以为HXD3D型电力机车。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以及与齿轮箱连接的轮对,轮对的车轴穿过齿轮箱,且与齿轮箱传动连接。
支撑移动装置设置在驱动装置的下方,以对驱动装置进行支撑,支撑移动装置还可以在地面上行走、移动,以实现驱动装置的转运。具体的,支撑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行走机构,底座支撑并连接驱动装置,以保证底座和驱动装置一同运动。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底部,且与底座连接,以对底座进行支撑,并实现底座的移动,行走机构与轮对一起带动驱动装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行走机构包括车轮20,车轮20与底座传动连接,例如转动连接,车轮20的行进方向与轮对的行进方向相一致。通过车轮20的滚动来实现底座的移动,并通过车轮20和轮对共同实现驱动装置的移动。
如此设置,行走机构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示例性的,车轮20可以为定向轮,其直径70-80mm,载重3T。
底座具有卡接部,卡接部用于连接齿轮箱的边沿。具体的,卡接部连接齿轮箱的前侧的下部边沿,为齿轮箱提供支撑力。设置卡接部,还可以实现对齿轮箱的边沿的限位,避免齿轮箱的边沿从底座上脱离,保证驱动装置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当齿轮箱的边沿与卡接部连接后,行走机构与轮对共同对驱动装置形成平稳支撑,并带动驱动装置移动。一方面行走机构和轮对形成至少三点支撑,可以平稳支撑驱动装置;另一方面,行走机构和轮对还可以在地面上移动,实现驱动装置的转运,避免使用过跨平车等大型设备,简化驱动装置的转运设备。此外,支撑移动设备操作简单,可满足上下工序间小批量的转运,实现按台车一次性配送(6个),作业效率较高。
继续参阅图1至图3,卡接部包括卡槽13,卡槽13延伸至底座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卡槽13用于容纳齿轮箱的边沿。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方向,卡槽13贯穿底座相对的两端,以形成开口,即卡槽13包括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卡槽13不具有端壁,沿第一方向,齿轮箱的边沿可以凸出于卡槽13。
其中,第一方向与齿轮箱的边沿的延伸方向一致,由于齿轮箱的边沿的长度往往大于底座的长度,卡槽13贯穿底座相对的两端,可以避免卡槽13与齿轮箱的边沿干涉,以实现将齿轮箱的边沿的放置在卡槽13内。同时,利用卡槽13的两个侧壁实现与齿轮箱的边沿,避免齿轮箱的边沿从底座上脱出。卡槽13可以位于齿轮箱的边沿的中间区域,以与轮对形成较为稳定、均匀的支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座包括底板11,底板11可以为平板,例如矩形板、圆板、椭圆板等。底板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以设置其他结构,这两个板面分别为上板面和下板面。
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1的上板面的两个第一挡板12,两个第一挡板12相对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挡板12之间形成卡槽13。两个第一挡板12彼此相对的板面分别形成卡槽13的两个侧壁,位于两个第一挡板12之间的底板11的部分上板面形成卡槽13的底壁。两个第一挡板12之间可以容纳齿轮箱的边沿,且齿轮箱的边沿可以沿第一方向伸出两个第一挡板12的两端。其中,第一挡板12可以为平板,以便于加工和生产。
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挡板12背离底板11的表面为平面,以便于支撑齿轮箱的边沿。具体的,齿轮箱的边沿具体凸出部,第一挡板12的高度可以与凸出部的高度相适配。当凸出部伸入卡槽13内时,凸出部的下端与底板11相抵,且至少一个第一挡板12与凸出部旁侧的边沿相抵,使得驱动装置的支撑更为平稳。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第一挡板12与底板11为一体结构,且两个第一挡板12相对的两个板面均与底板11的上板面之间圆滑过渡。通过将两个第一挡板12与底板11形成一个整体,两个第一挡板12与底板11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不易分离。
每个第一挡板12相对的两个板面与底板11的上板面之间圆滑过渡,例如具有倒角,使得每个第一挡板12的板面中靠近底板11的部分较厚,形成加强筋,进一步增加了两个第一挡板12与底板11之间的牢固性。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挡板12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端面与底板11的板面之间也圆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1的下板面且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挡板14。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相垂直,例如平行,以使得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4的延伸方向交叉,例如垂直,从而使得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4可以加强底板11的抗变形能力。其中,每个第二挡板14在底板11的正投影与各第一挡板12在底板11的正投影均具有部分重合区。
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为例,如图3所示,即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4的延伸方向垂直。当齿轮箱的边沿设置在两个第一挡板12之间的卡槽13内时,两个第二挡板1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即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从而用做加强肋,以加强底座的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第二挡板14与底板11为一体结构,以加强两个第一挡板12与底板11之间的连接,避免两个第二挡板14与底板11之间发生分离。其中,第二挡板14、底板11和第一挡板12的材质可以均为Q235。
每个第二挡板14相对的两个板面与底板11的下板面之间圆滑过渡,使得每个第二挡板14的板面中靠近底板11的部分较厚,形成加强筋,进一步增加两个第二挡板14与底板11之间的牢固性。
在底座包括底板11和两个第二挡板14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挡板14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车轮20设置在两个第二挡板14之间,并与两个第二挡板14传递连接,以使车轮20可以相对第二挡板14转动。
具体的,两个第二挡板14均设置有第一通孔15,两个第一通孔15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例如两个第一通孔15沿第二方向正对。底座还包括转轴30,转轴30穿设在两个第一通孔15和车轮20的轮毂之中,从而将车轮20连接在两个第二挡板14之间。
转轴30与车轮20,以及转轴30与第一通孔15之间均间隙配合,以便于转轴30、车轮20和第二挡板14的安装。为了避免转轴30从第一通孔15内脱离,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阅图4,转轴30的一端设置有挡块31,转轴3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32,第二通孔32贯穿转轴30的侧壁,第二通孔32内穿设有开口销,且挡块31与开口销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挡板14彼此背离的一侧,利用挡块31和开口销实现转轴30的固定。
示例性的,两个第二挡板14左右设置,挡块31位于左侧的第二挡板14的左侧,其与左侧的第二挡板14的左板面相抵。开口销位于右侧的第二挡板14的右侧,其与右侧的第二挡板14的右板面相抵。
可以理解的是,挡块31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5的尺寸,从而使得挡块31不能从第一通孔15内穿过。转轴30远离挡块31的一端依次从第一通孔15、车轮20的轮毂、第一通孔15内穿过,并安装开口销,从而实现车轮20、转轴30和第二挡板14之间的安装。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挡板14包括相连接的矩形板和梯形板,矩形板的上端面设置在底板11的下板面,矩形板的下端面与梯形板的下底面连接,梯形板设置有第一通孔15。其中,梯形板的下底面是指以平行于梯形板的板面的平面为截面,各梯形截面的下底所形成的表面,即梯形板的下底面大于梯形板的上底面
如此设置,矩形板与底板11之间的连接面积较大,保证矩形板与底板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梯形板倒置,梯形板的上底面接近地面,其尺寸较小,减少梯形板与其他结构的干涉。
可选地,矩形板的下端面与梯形板的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且尺寸相适配,以使矩形板和梯形板之间的连续性,避免矩形板和梯形板的接触处出现突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转运过程如下:
利用桥式起重机并配合专用吊具将驱动装置从作业台位上取下,并利用桥式起重机将驱动装置吊运至转运轨道的上方。
利用桥式起重机将驱动装置慢慢落下,待驱动装置下落到一定高度时,将支撑移动装置放置在齿轮箱的前侧(前悬方向)下部边沿的中部,并确保支撑移动装置的卡接部与齿轮箱的边沿相配合。
利用桥式起重机将驱动装置继续慢慢落下,同时保证驱动装置的轮对的行进方向与转运轨道相适配,例如平行。
待驱动装置完全落下后,支撑移动装置与轮对共同对驱动装置进行支撑,去除专用吊具,工作人员推动轮对,使轮对沿转动轨道移动,从而实现驱动装置在上下工序间的流转。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的底部的行走机构,底座具有卡接部,卡接部与齿轮箱的边沿连接,以实现底座与驱动装置一同移动。当齿轮箱的边沿与卡接部连接后,行走机构与轮对共同对驱动装置形成稳定支撑,并带动驱动装置移动,支撑转运装置结构简单,体型较小。此外,支撑转运装置操作方便,通过对每个驱动装置配置支撑转运装置,可以实现驱动装置小批量的转运,提高驱动装置转运的作业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移动装置用于转运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以及与所述齿轮箱连接的轮对;
所述支撑移动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边沿;
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且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行走机构,当所述齿轮箱的边沿与所述卡接部连接后,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轮对共同对所述驱动装置形成平稳支撑,并带动所述驱动装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延伸至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所述卡槽用于容纳所述齿轮箱的边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板面的两个第一挡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形成所述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一挡板相对的两个板面均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之间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轮,所述车轮与所述底座传动连接,且所述车轮的行进方向与所述轮对的行进方向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板面且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相垂直;
所述车轮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均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底座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车轮的轮毂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挡块,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的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开口销,所述挡块与所述开口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彼此背离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相连接的矩形板和梯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上端面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板面,所述矩形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梯形板的下底面连接,所述梯形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
CN202321287099.9U 2023-05-25 2023-05-25 支撑移动装置 Active CN219769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7099.9U CN219769541U (zh) 2023-05-25 2023-05-25 支撑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7099.9U CN219769541U (zh) 2023-05-25 2023-05-25 支撑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9541U true CN219769541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7099.9U Active CN219769541U (zh) 2023-05-25 2023-05-25 支撑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9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0523B (zh) 一种路面加速加载实验装置
CN208593381U (zh) 一种单轨吊设备及其驱动装置
WO2020253133A1 (zh) 电力机车、电力机车转向架及转向架驱动系统
CN102358293A (zh) 跨座式独轨交通车非粘着驱动结构
CN105501011A (zh) 公铁两用车铁路走行装置
CN102730009A (zh) 一种小型单轨道移动机构
CN219769541U (zh) 支撑移动装置
CN107724194B (zh) 用于对物流运输车导向的导向轨及其配套装置
CN202220048U (zh) 转弯行走机构
CN217806949U (zh) 一种四向rgv车辆的旋转换向机构
CN115123731A (zh) 一种四向穿梭板
CN214492936U (zh) 一种关节道岔的驱动机构
CN212952689U (zh) 一种冻干果蔬运输用料车行走轨道装置
CN210828782U (zh) 一种防跑偏的悬挂式电动推拉门
CN210187823U (zh) 一种无人值守天车用轨道清扫装置
CN111746582A (zh) 一种可快速切换轨道的小直径隧道仰拱混凝土运输小车
CN220078375U (zh) 一种煤矿运输系统单轨吊
CN217866466U (zh) 一种有轨运行小车
CN215618821U (zh) 模具车及具有其的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CN218705965U (zh) 重载穿梭车
CN204548104U (zh) 非标准轨距铁路架桥铺轨机动力单元
CN111532287A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导轨的果园输送装置及方法
CN213948628U (zh) 一种agv举升轮结构
CN218141508U (zh) 一种适用于曲线钢轨的便梁纵移推车
CN210709091U (zh) 一种用于四向穿梭车上的行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