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1720U -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1720U
CN219761720U CN202320158455.0U CN202320158455U CN219761720U CN 219761720 U CN219761720 U CN 219761720U CN 202320158455 U CN202320158455 U CN 202320158455U CN 219761720 U CN219761720 U CN 219761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ounted radar
pipe
opening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84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建昌
王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84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1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1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1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该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形成有容纳腔和气流通道,容纳腔用于容纳车载雷达;气流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的出口,第二开口用于连通外部空间。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方便车载雷达的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雷达为车辆上常见的配件,可用于辅助驻车、巡航等,相关技术中车载雷达结构复杂、实现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形成有容纳腔和气流通道,容纳腔用于容纳车载雷达;气流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的出口,第二开口用于连通外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壳体用于固定在车体上,壳体上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车载雷达,壳体即为车载雷达提供了安装基础,又能为车载雷达提供防护,其中,车载雷达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被辐射至容纳腔或被传递至壳体中。在此基础上,壳体上还形成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的出口,车载气流发生设备可以生成气流,气流通过第一开口进入气流通道中,气流在气流通道中由第一开口向第二开口流动,期间吸收车载雷达产生的热量,以减少热量在车载雷达附近堆积,从而抑制车载雷达所处的环境温度的升高,为车载雷达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结构更加简单易行。与相关技术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与车载空调形成循环回路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还包括排气管,排气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口相连通,排气管的第二端沿重力方向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气管包括管道本体和挡板,挡板连接于管道本体的内壁,且挡板的延伸方向和管道本体的延伸方向成夹角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挡板的第一端与管道本体连接,挡板的第二端由排气管的第一端朝向排气管的第二端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挡板为多个,多个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管道本体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沿重力方向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且排水管与气流通道相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还包括输气管,输气管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开口,输气管的第二端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的出口,且输气管的第二端形成有聚流腔,以汇聚气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仅允许气流朝向第一开口流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传感器和开关元件,传感器设置于壳体上,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到车载雷达的温度参数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生成第一信号,开关元件被配置为响应第一信号将气流放行;传感器还被配置为检测到车载雷达的温度参数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生成第二信号,开关元件被配置为响应第二信号将气流阻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载雷达、车载气流发生设备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车载雷达设置于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上,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设置于车体上,车载气流发生设备与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包括第一方面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因此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即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聚流腔和开关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盖板处于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盖板处于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中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图。
附图标记:
1-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1-壳体;111-容纳腔;112-气流通道;1121-第一开口;1122-第二开口;12-排气管;121-管道本体;122-挡板;1221-挡板的第一端;1222-挡板的第二端;122a-第一挡板;122b-第二挡板;13-排水管;14-输气管;141-第一管体;142-第二管体;15-聚流腔;16-盖板;17-止挡件;18-过滤件;19-开关元件;2-车载雷达;3-车载气流发生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是由燃料、电力等驱动,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的机械,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但不限于轿车,越野车,多用途车(multi-purposevehicles,MPV)、卡车、客车、工程车等类型的车辆。
参照图1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体、车载雷达2、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和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车载雷达2连接于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上,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和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均连接于车体上,其中,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用于产生气流。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参照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包括壳体11,壳体11上形成有容纳腔111和气流通道112,容纳腔111用于容纳车载雷达2;气流通道11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121和第二开口1122,第一开口1121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出口,第二开口1122用于连通外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壳体11用于固定在车体上,壳体11上形成有容纳腔111,容纳腔111用于容纳车载雷达2,壳体11即为车载雷达2提供了安装基础,又能为车载雷达2提供防护,其中,车载雷达2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被辐射至容纳腔111或被传递至壳体11中。
在此基础上,壳体11上还形成有气流通道112,气流通道11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121和第二开口1122,其中,第一开口1121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出口,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可以生成气流,气流通过第一开口1121进入气流通道112中,气流在气流通道112中由第一开口1121向第二开口1122流动(气流流向请参考图1、图2、图5和图7中虚线箭头所示),期间吸收车载雷达2产生的热量,以减少热量在车载雷达2附近堆积,从而抑制车载雷达2所处的环境温度的升高,为车载雷达2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此外,气流通道112的第二开口1122用于连通外部空间,使得气流通道112中的气流在吸热升温后及时的排放出去,以减少热量在车辆内的堆积,同时,由于气流通道112中的气流直接从第二开口1122中排放出去,而不将其重新导流至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重复使用,一方面,经过气流通道112后气流温度会升高,再次使用会影响吸热效率,或者需要降温后再使用,处理过程较为麻烦;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设置导流至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通道,气流的沿程压力损失更小,所需的气流发生设备的驱动功率也更小,且密封要求更低,结构更加简单易行。
与相关技术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与车载空调形成循环回路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简单、散热效率高、需要的气流驱动力更小,且对密封要求较低,易于实现。
其中,外部空间为即不属于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和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外部空间是指整个车辆之外的空间,即气流通道112中的气流从第二开口1122排出至车辆外,而不在车辆内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车载雷达2有多种可能的形式,例如,根据工作载体不同,车载雷达2可以为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微波雷达等;又例如,根据工作原理不同,车载雷达2可以为脉冲雷达、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微波冲击雷达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相应的,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有多种可能的形式,例如车载风扇、车载空调等,任意能产生气流的设备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可选地,本申请的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为车载空调,车载空调在产生气流的同时,还兼具气流过滤,产生低温气流等功能,低温的气流能在气流通道112中能吸收更多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对车载雷达2的散热效率。
此外,壳体11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壳体11的轮廓和车载雷达2的轮廓相仿,壳体11的轮廓为方形、圆形等;又例如,壳体11为车体的部分结构,例如车体的保险杠、后视镜外壳、车身外壳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此基础上,壳体11上还可以设置连接部,连接部用于将壳体11固定在车体上,连接部可以为卡扣结构、磁吸结构、螺栓孔等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此外,壳体11上还可开设过线孔,过线孔将容纳腔111和壳体11的外部连通,车载雷达2所需的电源线、数据线等可从过线孔中穿过壳体1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容纳腔111和气流通道112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可选地,气流通道112和容纳腔111不连通,车载雷达2的热量先传递至壳体11,再由壳体11传递至气流通道112中的气流中,如此设置,车载雷达2与气流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气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对车载雷达2造成损伤。其中,气流通道112可以有一个、两个或多个,为了提升散热效果,气流通道112可以环绕容纳腔111所在空间设置。
参照图2,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12和容纳腔111至少部分连通,气流直接从车载雷达2表面流过,两者的接触更加直接,热传递效率更高,相应的,气流通道112将容纳腔111空间包裹,以使气流能从多个方向接触车载雷达2,以对车载雷达2进行更全面的散热。
为了降低壳体11外部的异物进入容纳腔111的可能性,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还包括排气管12,排气管1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口1122相连通,排气管12的第二端即远离壳体11的一端沿重力方向设置,第二开口1122处的气流由排气管12排出至外部空间,且排气管12的第二端沿重力方向朝向地面设置,雨水等异物就难以从排气管12进入壳体11,从而减小了异物在气流通道112中堆积堵塞气流通道112的可能,当气流通道112和容纳腔111连通时,也降低了外部异物进入容纳腔111对车载雷达2造成损伤的可能。
其中,排气管12的第一端与壳体1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能,例如,排气管12的第一端插入第二开口1122中且两者过盈配合;又例如,壳体11对应第二开口1122位置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排气管12的第一端套设于凸缘的周侧且两者过盈配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本申请对第二开口1122在壳体11上的位置不作限制,例如,第二开口1122设置于壳体11沿重力方向的底部,第二开口1122的轴线沿重力方向设置,相应地,排气管12为直管。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122设置于壳体11的侧壁上,该侧壁平行重力方向设置,即第二开口1122的轴线垂直重力方向设置,相应地,排气管12为直角弯管,排气管12第一端套接在第二开口1122处的凸缘上,排气管12的第二端朝向地面方向弯折设置。
为了进一步降低异物进入气流通道112的可能,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排气管12包括管道本体121和挡板122,挡板122连接于管道本体121的内壁,且挡板122的延伸方向和管道本体121的延伸方向成夹角设置,进入管道本体121的异物若沿管道本体121的延伸方向运动,则有极大概率被挡板122阻挡。
其中,挡板12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挡板的第一端1221与管道本体121连接,挡板的第二端1222为自由端,且挡板122第二端与挡板的第一端1221相对设置,挡板122的延伸方向即由挡板的第一端1221指向挡板122第二端的方向,管道本体121的延伸方向即管道本体121的轴线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122的延伸方向和管道本体121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可以为任一数值的锐角,例如15度、30度、45度、60度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此基础上,挡板的第二端1222可以由排气管12的第一端朝向排气管12的第二端倾向设置,也可以由排气管12的第二端朝向排气管12的第一端倾向设置。为了减小气流在排气管12中受到的阻力,以便于气流更顺畅的排出壳体11,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板的第二端1222由排气管12的第一端朝向排气管12的第二端倾斜设置。
此外,本申请中挡板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多个挡板122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也可以呈角度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板122为多个,多个挡板1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122a和第二挡板122b,且第一挡板122a和第二挡板122b沿管道本体121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从而形成迷宫结构,排气管12中的可通行路径多次变换方向,使得异物更难以通过排气管12进入气流通道112。
当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为车载空调时,其产生的低温气体中的水汽在壳体11中可能会凝聚形成水滴,为了避免水滴汇聚对车载雷达2的性能造成影响,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还包括排水管13,排水管13沿重力方向设置于壳体11的底部,且排水管13与气流通道112相连通,水滴聚集并受重力作用会汇聚在壳体11的底部,从而经由排水管13排出,可选地,气流通道112的底部为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凹面,排水管13设置于该凹面的最低点,以便于水滴汇集至排水管13中。
其中,排水管13的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排水管13可以为直管、弯管等,排水管13的内部也可以设置类似挡板122的结构以形成迷宫式的流道,从而降低外部异物从排水管13进入气流通道112的可能,参照图5,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为水流在排水管13中的流动路径。
为了便于将气流通道112与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出口相连,参照图1和图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还包括输气管14,输气管14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开口1121,输气管14的第二端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出口。如此设置,当壳体11距离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距离较远时,也能获得可用的气流,其中,输气管14的形式可以为金属管、橡胶管,可以为硬管,也可以为软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产生的气流中的异物,如粉尘、霉菌等进入气流通道112,参照图7和图8,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输气管14内部设置有过滤件18,过滤件18可以由棉花、毛毡等疏松多孔的材料制成。
此外,为了避免气流由壳体11倒流入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产生异响或影响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运行,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输气管14内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仅允许气流朝向第一开口1121流动,以降低异物从气流通道112进入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可能。
其中,单向阀的形式本申请不作限制,参照图7和图8,单向阀为设置在输气管14内的盖板16,盖板16沿重力方向的上端可旋转连接于输气管14,且盖板16和输气管14的可旋转连接轴线沿输气管14的径向水平设置,盖板16靠近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一侧设置有止挡件17,止挡件17与输气管14固定连接。
由于盖板16的设置,参照图7,当气流由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朝向壳体11流动时,盖板16对应车载气流侧的压力较大,会推动盖板16相对输气管14旋转至导通位置,以将输气管14导通;参照图8,当盖板16两侧的压力相等,不存在压差时,由于盖板16的上端为连接端,盖板16的下端将在重力作用下旋转,直至盖板16处于竖直状态,也即止挡位置。相应地,当气流由壳体11朝向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流动时,盖板16对应壳体11侧的压力较大,但由于盖板16靠近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一侧设置有止挡件17,止挡件17会阻止盖板16旋转,使盖板16处于止挡位置,气流无法通过盖板16继续朝向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流动,以起到防止回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对过滤件18和盖板16的检修和维护,参照图1,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输气管14包括第一管体141和第二管体142,第二管体142靠近壳体11设置,且第二管体142的轴向尺寸相对第一管体141的轴向尺寸较小,第一管体141和第二管体142可以通过法兰连接、螺纹连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过滤件18和止挡件17均设置于第二管体142内。
此外,为了使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产生的气流更好地导入输气管14中,参照图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输气管14的第二端形成有聚流腔15,可选地,聚流腔15设置于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出口的上方,并沿气流的流向设置,以便更好的汇聚气流,其中,聚流腔15也可以由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的外壳形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能控制气流的通断,可选地,在输气管14或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中设置开关元件19,可选地,开关元件19设置于气流发生设备,开关元件19可以为手动开关或电动开关,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参照图6,当开关元件19处于打开状态时,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产生的气流可进入壳体11;当开关元件19处于关闭状态时,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产生的气流被阻挡难以进入壳体11。
在此基础上,车载雷达散热结构1还可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传感器和开关元件19均电性连接控制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腔111内,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载雷达2的温度,控制器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载雷达2的温度参数,并根据温度参数和预设温度参数的大小,控制开关元件19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其中预设温度根据车载雷达2所需的环境温度值设置,例如,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到车载雷达2的温度参数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生成第一信号,开关元件19被配置为响应第一信号将气流放行;传感器还被配置为检测到车载雷达2的温度参数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生成第二信号,开关元件19被配置为响应第二信号将气流阻挡。
参照图9,当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载雷达2的温度参数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开关元件19调整为打开状态,使得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产生的气流可进入气流通道112内,为车载雷达2进行降温,以防止车载雷达2温度超过极限温度参数,当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载雷达2的温度参数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开关元件19调整为关闭状态,或直接控制发送控制信号使得车载气流发生设备3关闭,从而节省能源,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极限温度参数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应较大,两者的差值可以为2摄氏度、4摄氏度等。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
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车载雷达;
气流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连通车载气流发生设备的出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连通外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沿重力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管道本体和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且所述挡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管道本体的延伸方向成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挡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管道本体连接,所述挡板的第二端由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管道本体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沿重力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输气管的第二端用于连通所述车载气流发生设备的出口,且所述输气管的第二端形成有聚流腔,以汇聚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仅允许所述气流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传感器和开关元件,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到所述车载雷达的温度参数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生成第一信号,开关元件被配置为响应所述第一信号将所述气流放行;所述传感器还被配置为检测到所述车载雷达的温度参数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生成第二信号,开关元件被配置为响应所述第二信号将所述气流阻挡。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车载雷达;
车载气流发生设备;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散热结构,所述车载雷达设置于所述车载雷达散热结构上,所述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载气流发生设备与所述车载雷达散热结构连通。
CN202320158455.0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761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8455.0U CN219761720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8455.0U CN219761720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1720U true CN219761720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8455.0U Active CN219761720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1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6258B2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mountable battery packs
JP2005053464A (ja) 車両の前端構造
JP5635695B1 (ja) 作業車両、及びホイールローダ
JP2007145281A (ja) 車両の冷却装置
JP2005324771A (ja) 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WO2015074492A1 (zh)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电源箱及混合动力轨道车辆
US20240042830A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CN219761720U (zh) 一种车载雷达散热结构及车辆
WO2011156390A2 (en) Fluid storage tank having active integrated cooling
KR102265773B1 (ko) 에어컨 실내기 및 에어컨
CN210130047U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100417886C (zh) 空气冷却组件的静音设备
CN11631525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KR102067674B1 (ko) 차량용 루프형 공조장치
JP6193034B2 (ja) 発熱体冷却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11859206U (zh) 一种快速散热机械柜
JP4506413B2 (ja) 燃料電池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CN21019586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器
JP7170305B2 (ja) 延長排気管
CN219371123U (zh) 一种电池包散热器
CN219106285U (zh) 一种电池冷却系统
CN215633287U (zh) 一种反向布置独立散热结构
JP2009012644A (ja) 放熱機構及び車両
CN219544742U (zh) 一种用于车辆散热器的护风罩及车辆
CN216958358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