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0197U - 一种线缆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0197U
CN219760197U CN202320751281.9U CN202320751281U CN219760197U CN 219760197 U CN219760197 U CN 219760197U CN 202320751281 U CN202320751281 U CN 202320751281U CN 219760197 U CN219760197 U CN 219760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ection
interface
vehicle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12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钢
何志刚
杨松
徐国伟
徐军营
张建召
叶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ONGX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iz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iz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iz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12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0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及车辆,线缆用于连接车门内的用电器和车内的线束,线缆包括:至少两个接口段;接口段为平滑导线,接口段之间设有螺旋段;其中,接口段远离螺旋段的一端设有穿孔套,接口段分别连接用电器和线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车门往复运动过程,经常牵引线缆,现有技术线缆往往强度不能适应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老化过快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汽车车门采用电气调节,并采用通信线缆连接控制,这样可以实现在通过车内的各种案件,实现对车门的控制,同时也可以通过车门上的总控对车窗或其他车内器件进行控制。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车门往复运动过程,经常牵引线缆,现有技术线缆往往强度不能适应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老化过快。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及车辆,解决了车门往复运动过程,经常牵引线缆,现有技术线缆往往强度不能适应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老化过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用于连接车门内的用电器和车内的线束,线缆包括:至少两个接口段;接口段为平滑导线,接口段之间设有螺旋段;其中,接口段远离螺旋段的一端设有穿孔套,接口段分别连接用电器和线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接口段分别连接用电器和线束,实现车门与车内之间的通讯连接效果,螺旋段的设置可以进行自由伸缩,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满足车门大开度的打开需求,不会因为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老化过快的问题,穿孔套的设置能够使得线缆很好的跟车门的外壳和/或车内的外壳相嵌合,保证线缆的通畅性。
进一步的,穿孔套包括:保护圈和连接部;保护圈连接连接部,保护圈设于连接部靠近螺旋段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保护圈能够保护线缆,并且线缆能够在保护圈范围内进行转动,防止线缆过度拘束导致线缆老化过快,连接部与车门和/或车内外壳相嵌合,保证穿孔套安装到位,进而实现线缆的安装到位,线缆穿过保护圈和连接部与用电器和/或线束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部向靠近保护圈方向依次设有平滑段和导滑斜面,导滑斜面外径向靠近保护圈方向逐渐变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平滑段的设置用于固定线缆的走向,使接口段能够顺利与用电器和/或线束进行连接,导滑斜面的设置使连接部能够顺利与车门和/或车内外壳相配合。
进一步的,保护圈设有开口,连接部设有过线孔,开口和过线孔均用于通过接口段和/或螺旋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开口用于提供给接口段更多的活动空间,防止未进入车门和/或车内外壳的线缆活动受限,导致扭转过度,老化过快的问题,过线孔保证接口段能够顺利通过连接部实现连接功能。
进一步的,开口内径大于过线孔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开口内径大于过线孔内径提供给接口段更多的活动空间,实现过线孔固定,开口处活动的效果,防止出现均未固定导致线缆滑脱的情况。
进一步的,接口段包括:第一接线部;第一接线部设于穿孔套远离螺旋段的一端,第一接线部远离穿孔套的一端设有接线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接线部通过接线口连接其他线束,接线口的设置通过插接的方式能够帮助第一接线部稳定连接其他线束。
进一步的,接线口相邻的任一侧设有固定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固定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对接线口进行固定,保证接线口与其他线束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车门的开合而导致拖拽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的,接口段还包括:第二接线部;第二接线部设于螺旋段相对第一接线部的另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二接线部用于连接用电器,与第一接线部相对设置,通过螺旋段的拉长,实现车门开合不对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产生影响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接线部包括:固线件;第二接线部由固线件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固线件帮助限定第二接线部的走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实施例的线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线缆解决车门往复运动过程,经常牵引线缆,现有技术线缆往往强度不能适应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老化过快的问题。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接口段分别连接用电器和线束,实现车门与车内之间的通讯连接效果,螺旋段的设置可以进行自由伸缩,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满足车门大开度的打开需求,不会因为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老化过快的问题,穿孔套的设置能够使得线缆很好的跟车门的外壳和/或车内的外壳相嵌合,保证线缆的通畅性;
(2)保护圈能够保护线缆,并且线缆能够在保护圈范围内进行转动,防止线缆过度拘束导致线缆老化过快,连接部与车门和/或车内外壳相嵌合,保证穿孔套安装到位,进而实现线缆的安装到位,线缆穿过保护圈和连接部与用电器和/或线束连接;
(3)固定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对接线口进行固定,保证接线口与其他线束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车门的开合而导致拖拽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线口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接线口和固定件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穿孔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穿孔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缆;110-接口段;111-第一接线部;112-第二接线部;113-固定件;114-固线件;115-接线口;120-螺旋段;130-穿孔套;131-保护圈;132-连接部;133-平滑段;134-导滑斜面;135-开口;136-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100,用于连接车门内的用电器和车内的线束,线缆100包括:至少两个接口段110;接口段110为平滑导线,接口段110之间设有螺旋段120;其中,接口段110远离螺旋段120的一端设有穿孔套130,接口段110分别连接用电器和线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口段110分别连接用电器和线束,实现车门与车内之间的通讯连接效果,螺旋段120的设置可以进行自由伸缩,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满足车门大开度的打开需求,不会因为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100老化过快的问题,穿孔套130的设置能够使得线缆100很好的跟车门的外壳和/或车内的外壳相嵌合,保证线缆100的通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段120长度可根据车门开启角度的大小实际需求定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穿孔套130包括:保护圈131和连接部132;保护圈131连接连接部132,保护圈131设于连接部132靠近螺旋段12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圈131能够保护线缆100,并且线缆100能够在保护圈131范围内进行转动,防止线缆100过度拘束导致线缆100老化过快,连接部132与车门和/或车内外壳相嵌合,保证穿孔套130安装到位,进而实现线缆100的安装到位,线缆100穿过保护圈131和连接部132与用电器和/或线束连接。
举例来说,穿孔套130使用聚氨酯材料,保证柔性的同时也增加耐磨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32向靠近保护圈131方向依次设有平滑段133和导滑斜面134,导滑斜面134外径向靠近保护圈131方向逐渐变大。
需要说明的是,平滑段133的设置用于固定线缆100的走向,使接口段110能够顺利与用电器和/或线束进行连接,导滑斜面134的设置使连接部132能够顺利与车门和/或车内外壳相配合。
进一步的,保护圈131与导滑斜面134之间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能够通过翻折保护圈131与车门孔径相匹配,套设于车门孔外,保证穿孔套130与车门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保护圈131设有开口135,连接部132设有过线孔136,开口135和过线孔136均用于通过接口段110和/或螺旋段120。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35用于提供给接口段110更多的活动空间,防止未进入车门和/或车内外壳的线缆100活动受限,导致扭转过度,老化过快的问题,过线孔136保证接口段110能够顺利通过连接部132实现连接功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口135内径大于过线孔136内径。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35内径大于过线孔136内径提供给接口段110更多的活动空间,实现过线孔136固定,开口135处活动的效果,防止出现均未固定导致线缆100滑脱的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接口段110包括:第一接线部111;第一接线部111设于穿孔套130远离螺旋段120的一端,第一接线部111远离穿孔套130的一端设有接线口11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线部111通过接线口115连接其他线束,接线口115的设置通过插接的方式能够帮助第一接线部111稳定连接其他线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接线口115相邻的任一侧设有固定件113。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113的设置能够方便对接线口115进行固定,保证接线口115与其他线束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车门的开合而导致拖拽的情况出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接口段110还包括:第二接线部112;第二接线部112设于螺旋段120相对第一接线部111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接线部112用于连接用电器,与第一接线部111相对设置,通过螺旋段120的拉长,实现车门开合不对第一接线部111和第二接线部112产生影响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接线部112包括:固线件114;第二接线部112由固线件114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固线件114帮助限定第二接线部112的走向。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实施例的线缆1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线缆100解决车门往复运动过程,经常牵引线缆100,现有技术线缆100往往强度不能适应频繁的弯折和拖动,导致线缆100老化过快的问题,再要要车门开启角度较大的情况下,打开车门时螺旋段120被拉长,当关闭车门时螺旋段120自动收缩,隐藏于车门与车身钣金之间的空腔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缆,用于连接车门内的用电器和车内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
至少两个接口段(110);所述接口段(110)为平滑导线,所述接口段(110)之间设有螺旋段(120);
其中,所述接口段(110)远离所述螺旋段(120)的一端设有穿孔套(130),所述接口段(110)分别连接所述用电器和所述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套(130)包括:
保护圈(131)和连接部(132);
所述保护圈(131)连接所述连接部(132),所述保护圈(131)设于所述连接部(132)靠近所述螺旋段(12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2)向靠近所述保护圈(131)方向依次设有平滑段(133)和导滑斜面(134),所述导滑斜面(134)外径向靠近所述保护圈(131)方向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圈(131)设有开口(135),所述连接部(132)设有过线孔(136),所述开口(135)和所述过线孔(136)均用于通过所述接口段(110)和/或所述螺旋段(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35)内径大于所述过线孔(136)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段(110)包括:
第一接线部(111);
所述第一接线部(111)设于所述穿孔套(130)远离所述螺旋段(120)的一端,所述第一接线部(111)远离所述穿孔套(130)的一端设有接线口(1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口(115)相邻的任一侧设有固定件(1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段(110)还包括:
第二接线部(112);
所述第二接线部(112)设于所述螺旋段(120)相对所述第一接线部(111)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部(112)包括:
固线件(114);
所述第二接线部(112)由所述固线件(114)固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缆。
CN202320751281.9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线缆及车辆 Active CN219760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1281.9U CN21976019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线缆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1281.9U CN21976019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线缆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0197U true CN21976019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1281.9U Active CN21976019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线缆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0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7738B1 (ko) 슬라이드 도어용 급전장치
US8816525B2 (en) Electric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sliding door
EP2797192B1 (en) Power feeder device for slide structure
EP2644456A1 (en) Wire harness cable routing structure and protector
US9579956B2 (en) Sliding window for vehicle, and trim board fixing method
US8237053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slidable structure
WO2014014047A1 (ja) スライドドア用給電構造
EP0812734B1 (en) An automotive vehicle wiring harness arranging construction
US9776582B2 (en) Wiring structure of door harness
CN219760197U (zh) 一种线缆及车辆
EP2677613A1 (en) Harness cover for vehicle door
US9834066B2 (en) Sliding window for vehicle an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JP4402598B2 (ja) 自動車の車体とドアとの間のケーブル通過装置と該装置が装備された自動車
JP2007060781A (ja) ハーネス用可撓性保護管および保護管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6240603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給電装置
US8336954B2 (en) Feeder apparatus for a slide panel
US9637969B2 (en) Integrated window regulator assembly
JP2008168726A (ja)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支持装置
US20160075292A1 (en)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al elements to a central unit in a motor vehicle
KR101988647B1 (ko) 정션박스의 내부회로 배선용 지그장치
JP2008252995A (ja) 給電装置
KR200439153Y1 (ko) 자동차용 슬라이드 도어의 와이어 하네스 안내장치
JP2000048647A (ja) ハーネス
KR100752153B1 (ko) 자동차의 슬라이드 도어용 급전장치
JP200114523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弛み吸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1

Address after: 054000 Huining Village, Xingtai County, Xindu District,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HONGX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6-8, Chenyuan Building, Shenjia Village, Qiuai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000

Patentee before: Ningbo Zhiz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