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9725U -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9725U
CN219759725U CN202320636739.6U CN202320636739U CN219759725U CN 219759725 U CN219759725 U CN 219759725U CN 202320636739 U CN202320636739 U CN 202320636739U CN 219759725 U CN219759725 U CN 219759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late body
mounting holes
fins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67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云笛
唐宗尧
姚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67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9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9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9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该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该换热组件,该换热组件包括板体和至少一组翅片,板体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空腔;板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为通孔,一组翅片对应一个安装孔,翅片自板体朝远离板体的方向延伸,翅片环绕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边缘,并与安装孔共同限定有容纳腔,电池模组的电芯容纳于容纳腔。通过设置安装孔和翅片以容纳电芯并对电芯进行定位,以便于减少或避免使用灌封胶,便于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减小电芯的换热热阻。通过在板体内部设置空腔用于流通换热介质,并将电芯设置在定位孔中,以提高电芯和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和换热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碳的号召在全球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人们日常的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攀升,其中电动汽车更为个中翘楚。动力电池作为占据电动汽车30%~50%成本的重要零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市面上现有的量产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主要形式有方壳、圆柱和软包电池三大类。而圆柱电池作为三种主要的电池形式之一,因被现今全球电动乘用车销量领先的大型电动车公司采用而备受瞩目。圆柱电池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电池形式,具有工艺成熟、卷芯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和极片分切良率高、能实现热失控定向排气因而安全性高等突出优势。
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热大量的热量,促使其温度上升,因此控制其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对于其寿命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需要通过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合理设计,来保证动力电池工作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冷却,以确保其运行的温度和安全性,同时提升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模组普遍在电池的热管理中以圆柱电池单体的圆柱大面为主要导热路径进行设计,采用蛇形液冷扁管液冷系统对圆柱模组各圆柱电芯的侧圆柱面进行冷却。蛇形液冷扁管的材料为铝,圆柱电池的侧壁一般为钢或铝,因此这两者在直接接触时会有较大的接触热阻,且存在绝缘问题。
在现有的主流设计方案中,这种蛇形管液冷板的设计具有方案简单,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但蛇形液冷管与电池大面的接触面一般是圆心角为60°的圆弧面,沿电芯轴向的高度也无法与电芯等高,因此存在冷却接触面积有限且较为集中的问题,在单电芯层级不具有良好的温度一致性。同时,随着快充技术的要求和发展,大电流下产热较高的极耳和转接片等部件也无法得到充分冷却。并且对于蛇形液冷扁管自身而言,其制造公差难以保证,制造精度要求高。一般而言,此种设计下模组中的圆柱电池单体需全部浸没在灌封胶中,不仅会大幅增加模组的重量,降低电池包自身的质量能量密度,同时单体电芯向除液冷板以外的换热路径换热热阻较大,不利于单电芯温度过高时热量的散失,更易引发热失控等极端情况,使得模组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组件对电芯的换热能力有限,且增加模组重量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板体和至少一组翅片,所述板体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空腔;
所述板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通孔,一组所述翅片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孔,所述翅片自所述板体朝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翅片环绕所述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边缘,并与所述安装孔共同限定有容纳腔,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板体上设置安装孔和翅片,安装孔和翅片共同限定的容纳腔可以容纳电芯并对电芯进行定位,以便于减少或避免使用灌封胶,一方面,便于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质量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减小或避免灌封胶带来的换热热阻大的问题,便于电芯换热,提高电芯换热的安全性。电芯设置在安装孔内便于增大电芯和安装孔接触面的圆心角,甚至可以使得电芯和安装孔360°接触,通过在板体内部设置空腔用于流通换热介质,便于换热介质环绕安装孔的周围,从而便于换热介质环绕设置在安装孔内的电芯,提高电芯和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和换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电芯换热的安全性。
较佳地,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所述安装孔被设置为多列。
在本技术方案中,安装孔被设置为多列,相应地,一个板体上可以设置多列电芯,可以提高换热组件的利用效率,使得换热组件和电池模组的结构紧凑。沿板体的第一方向设置多列安装孔,使得换热组件的结构紧凑。
较佳地,每列中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每列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任意相邻的两列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的投影是错位的。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方向指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其他方向。沿板体的第一方向设置多列安装孔,且单列安装孔沿板体的第二方向布置,进一步使得换热组件的结构紧凑。单列安装孔沿板体的第二方向布置,便于安装孔的定位和加工,使得制造方便。任意相邻的两列安装孔沿板体的第一方向的投影是错位的,以便于相邻两列的安装孔相互避让,从而使安装孔内的电芯之间相互避让,使得多列电芯的布置更为紧凑,使得换热系统和电池模组的结构更紧凑。
较佳地,至少部分所述翅片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开口。
在本技术方案中,翅片在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开口,以便于避让相邻的翅片或电芯,使得电芯的布置紧凑,从而使得换热系统和电池模组的结构紧凑。
较佳地,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所述安装孔被设置为多列,每列中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每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两组所述翅片的开口朝向不同;
和/或,任意相邻两列所述安装孔对应的所述翅片的开口朝向相同。
在本技术方案中,单列中相邻两个安装孔对应的两组翅片的开口朝向不同,即开口朝向不平行,便于相邻两个安装孔对应的两组翅片避让,也便于安装孔内的电芯之间避让,便于电芯的列布紧凑,从而使得换热组件和电池模组的结构紧凑。相邻两列安装孔对应的翅片的开口朝向相同,即相平行,便于换热组件的加工制造。
同时设置:任意相邻的两列安装孔沿第一方向的投影是错位的、任意相邻两列安装孔对应的翅片开口朝向相同,能使得相邻两列安装孔中相邻的两个安装孔对应的翅片的开口的避让位置不同,使得换热组件的结构更紧凑。
同时设置:任意相邻的两列安装孔沿第一方向的投影是错位的、任意相邻两列安装孔对应的翅片开口朝向相同、每列中任意相邻两个安装孔对应的两组翅片的开口朝向不同,能够使得每个安装孔对应的翅片的开口避让位置均不同,使得换热组件结构更紧凑。
较佳地,所述板体的边缘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口和出口。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板体的边缘,一方面,便于在板体边缘连接管路等,使得电池模组的组装和维护操作方便;二方面,避免将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安装孔的区域,便于安装孔、翅片的位置集中,便于加工和组装;三方面,避免将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安装孔的区域,使得换热组件的结构紧凑。
较佳地,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位于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的一侧;
或,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的两侧。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口和出口位于板体第二方向的同一侧,可以使得换热组件结构紧凑。进口和出口一个位于板体第二方向的一侧,另一个位于板体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便于拉长进口和出口的距离,使得换热介质进行充分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较佳地,所述翅片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和/或,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设置于所述翅片和所述电芯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翅片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便于翅片和电芯之间快速的热交换,避免电芯热失控,提高电芯的换热效率和安全性。导热体设置在翅片和电芯之间,一方面,导热体可以充当电芯和翅片之间的绝缘体;另一方面,导热体可以降低电芯和翅片之间热交换的热阻,便于电芯和翅片通过导热体进行热传导以完成热交换,提高电芯的热交换效率。
一种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如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介质流入管道和介质流出管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口和出口,所述介质流入管道和所述介质流出管道分别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连接。
较佳地,所述换热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至少两组所述换热组件沿着所述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
和/或,至少两组所述换热组件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设置。
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系统和电芯,所述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通过在板体上设置安装孔和翅片,安装孔和翅片共同限定的容纳腔可以容纳电芯并对电芯进行定位,以便于减少或避免使用灌封胶,一方面,便于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质量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减小或避免灌封胶带来的换热热阻大的问题,便于电芯换热,提高电芯换热的安全性。电芯设置在安装孔内便于增大电芯和安装孔接触面的圆心角,甚至可以使得电芯和安装孔360°接触,通过在板体内部设置空腔用于流通换热介质,便于换热介质环绕安装孔的周围,从而便于换热介质环绕设置在安装孔内的电芯,提高电芯和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和换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电芯换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池模组10000;
换热系统1000、电芯2000;
换热组件100、质流入管道200、介质流出管道300;
板体1、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第四安装孔114;
翅片2、容纳腔21;
延伸部3、进口31、出口32;
导热体4;
板体的第一方向W、板体的第二方向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池模组100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10000包括电芯2000和换热系统1000,换热系统1000用于电芯2000的换热。
如图2-图3所示,换热系统1000包括换热组件100、介质流入管道200和介质流出管道300。
如图4所示,换热组件100包括板体1和至少一组翅片2,板体1内部具有空腔,空腔用于流通换热介质,板体1上设有多个呈通孔的安装孔11,一组翅片2对应一个安装孔11,翅片2自板体1朝远离板体1的方向延伸,翅片2环绕安装孔11的至少部分边缘,翅片2与安装孔11共同限定有容纳腔21,容纳区用于容纳电芯2000。
通过在板体1上设置安装孔11和翅片2,安装孔11和翅片2共同限定的容纳腔21用于容纳电芯2000并对电芯2000进行定位,以便于减少或避免电池模组10000中使用灌封胶,一方面,便于减轻电池模组10000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10000的质量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减小或避免灌封胶带来的换热热阻大的问题,提高电芯2000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电芯2000换热的安全性。电芯2000设置在安装孔11内便于增大电芯2000和安装孔11接触面的圆心角,甚至可以使得电芯2000和安装孔11呈360°接触,通过在板体1内部设置空腔用于流通换热介质,便于换热介质环绕安装孔11的周围,从而便于换热介质环绕设置在安装孔11内的电芯2000,提高电芯2000和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和换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电芯2000换热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各安装孔11处都对应设有翅片2和电芯2000,使得电池模组10000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安装孔11处也可以不设置电芯2000和翅片2。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2的延伸方向和安装孔11的轴向方向相平行,且翅片2的内壁和安装孔11的内壁位于同一圆柱面,利于提高翅片2和安装孔11对电芯2000的定位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翅片2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翅片2和安装孔11的内壁可以不平齐。
如图5所示,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安装孔11被设置成多列。为了便于理解安装孔11的列分布,图5中标注了四个安装孔11,分别是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第四安装孔114,其中,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12在第一列,第三安装孔113和第四安装孔114在第二列。
安装孔11被设置成多列,相应地,板体1上可以设置多列电芯2000,可以提高换热组件100的利用效率,使得换热组件100和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换热组件100和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可以提高电池模组10000的质量能量密度。
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每列中安装孔11的数量为多个,每列安装孔沿板体1的第二方向L依次设置,一方面,便于安装孔11的定位和加工,使得制造方便;另一方面,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设置多列安装孔11,且单列安装孔11沿板体1的第二方向L布置,进一步使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任意相邻的两列安装孔11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的投影是错位的,以便于相邻列的翅片2、电芯2000之间相互避让,使得多列电芯2000、翅片2的布置更为紧凑,使得换热系统1000和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列中的第一安装孔111与第二列中的第三安装孔113和第四安装孔114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的投影均是错位的,使得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三安装孔113之间相互避让,第一安装孔111和第四安装孔114之间相互避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W和第二方向L相垂直,进一步使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W和第二方向L不平行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W和板体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L和板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进一步使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便于换热组件上安装孔和翅片的设置、维护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W可以与板体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垂直或呈锐角设置,第二方向L可以与板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垂直或呈锐角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11可以为单列或多列。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列中安装孔11的数量可以为单个或多个。
如图4、图5所示,每个安装孔11对应一组翅片2,各翅片2沿安装孔11的周向方向上均具有开口,即各翅片2在安装孔的周向方向对应的圆心角小于360°,以便于避让相邻的翅片2或电芯2000,使得电芯2000的布置紧凑,从而使得换热系统1000和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部分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在安装孔11的周向方向具有开口,另一部分翅片2在安装孔11的周向方向不具有开口;或,所有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在安装孔11的周向方向均没有开口。
如图5所示,单列中相邻两个安装孔11对应的两组翅片2的开口方向不同,便于相邻的两组翅片2避让,也便于安装孔11内的电芯2000之间避让,便于电芯2000的排布紧凑,从而使得换热组件100和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例如,第一列中相邻的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12对应的两组翅片2的开口朝向不同,使得这两组翅片2的开口相互错位,用于避让不同的位置的结构,使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
如图5所示,相邻两列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相同,例如,第一列中第一安装孔111对应的翅片2和第二列中第三安装孔113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一列中第二安装孔112对应的翅片2和第二列中第四安装孔114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相同。通过设置相邻两列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相同,一方面,便于加工制造;另一方面,便于安装孔11周围翅片2的避让,便于安装孔11内电芯2000的避让,便于电芯2000的排布紧凑,从而使得换热组件100和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因相邻两列安装孔11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的投影是错位的,且相邻两列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是相同的,可以使得相邻两列安装孔11中相邻的两个安装孔11对应的两组翅片2的开口相互错位,使得两组翅片2的开口在不同的位置对换热组件100的结构进行避让,进一步使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如第二安装孔112和第四安装孔114对应的两组翅片2的开口相互错位,这两组翅片2的开口用于避让不同位置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因相邻两列安装孔11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的投影是错位的,且相邻两列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是相同,且单列安装孔11中相邻两个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是不同的,可以使得每个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相互错位,使得各组翅片2的开口在对换热组件100的不同位置的结构进行避让,以最大化地利用空间,使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如第一安装孔111、第三安装孔113、第四安装孔114,这三个安装孔11对应的三组翅片2的开口是相互错位的,使得这三组翅片2分别用于避让不同位置的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至少部分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在安装孔11的周向具有开口时,各列中各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可以相同或不同,相邻两列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的开口朝向可以相同或不同。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单列安装孔11中,相邻两个安装孔11对应的翅片2开口朝向错位的角度为90°,避让效果好,同时也便于换热组件100装配时的定位和组装。在其他实施例中,单列中相邻两个安装孔11对应的两组翅片2的开口错位的角度可以为90°之外的其他角度。
如图4、图5所示,板体1的边缘设有延伸部3,延伸部3上设有连通空腔的进口31和出口32。如图3所示,进口31和介质流入管道200连接,出口32和介质流出管道300连接。进口31和出口32设置在板体1边缘的延伸部3上,便于在板体1端部连接管路等,使得电池模组10000的组装和维护操作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延伸部3。
在本实施例中,进口31和出口32设置在板体1的边缘,一方面,便于在板体1边缘连接管路等,使得电池模组10000的组装和维护操作方便;另一方面,避免将进口31和出口32设置在安装孔11的区域,便于安装孔11、翅片2的位置集中,以便于加工和组装,还能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进口31和/或出口32可以设置在板体1的非边缘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进口31和出口32设置在板体1的第二方向L的两侧,一方面,便于换热介质单向流动,使得换热效率高;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换热介质流动路径长,换热效率高。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L与板体1的长边,即长度方向相平行,使得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更长,换热效率更高。在其他实施例中,进口31和出口32可以设置在板体1的第二方向L的同一侧,使得换热组件100的结构紧凑,也能使得换热系统1000和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进口31和/或出口32的位置,可以相对板体1的第二方向L之外的其他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2的材料铝,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便于翅片2和电芯2000之间快速的热交换,避免电芯2000热失控,提高电芯2000的换热效率和安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翅片2的材料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或为非金属材料。
如图3所示,换热组件100还包括导热体4,导热体4设置于翅片2和电芯2000之间。具体地,导热体4为筒状,导热体4设置在容纳腔21内,电芯2000设置在导热体4内。导热体4设置在翅片2和电芯2000之间,一方面,导热体4可以充当电芯2000和翅片2之间的绝缘体;另一方面,导热体4可以降低电芯2000和翅片2之间热交换的热阻,便于电芯2000和翅片2通过导热体4进行热传导以完成热交换,提高电芯2000的热交换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导热体4,此时可以通过在翅片2上设置定位部以对电芯2000的周向进行定位,或在翅片2和电芯2000之间注入灌封胶,或是采用其他方法定位电芯2000。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体4为筒状,绝缘和导热效果最佳,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体4的形状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换热系统1000包括多个换热组件100,换热组件100沿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布置成两层,单层中多个换热组件100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设置。通过将换热组件100设置成多层,一方面,便于多层换热组件100中的安装孔11共同定位同一电芯2000,使得电芯2000的定位安装可靠,便于减小电芯2000的晃动;二方面,便于多层换热组件100中的安装孔11共同定位同一电芯2000,提高电芯2000的换热效率;三方面,可以使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单层中多个换热组件100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设置,也能使得电池模组10000的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沿安装孔11的轴向方向可以只设置一层或多层换热组件100。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换热组件100。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2000的轴线和安装孔11的轴线平行,便于电芯2000的定位,也可以使电池模组10000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芯2000的轴线可以不平行于安装孔11的轴线。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1的轴线平行与竖直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11的轴线可以不平行于竖直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流出管道300和介质流出管道300沿板体1的第一方向W设置,使得换热系统1000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介质流入管道200和介质流出管道300可以根据换热系统1000中换热组件100的布置方式进行灵活调整。
实施例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模组100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换热系统1000包括多个换热组件100,换热组件100沿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布置成多层,电芯2000的轴线和安装孔11的轴线平行,并平行于水平方向。介质流入管道200和介质流出管道300沿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布置。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参照实施例1。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板体和至少一组翅片,所述板体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空腔;
所述板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通孔,一组所述翅片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孔,所述翅片自所述板体朝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翅片环绕所述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边缘,并与所述安装孔共同限定有容纳腔,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所述安装孔被设置为多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列中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每列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任意相邻的两列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的投影是错位的。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翅片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所述安装孔被设置为多列,每列中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每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两组所述翅片的开口朝向不同;
和/或,任意相邻两列所述安装孔对应的所述翅片的开口朝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边缘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口和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位于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的一侧;
或,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第二方向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和/或,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设置于所述翅片和所述电芯之间。
9.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介质流入管道和介质流出管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口和出口,所述介质流入管道和所述介质流出管道分别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至少两组所述换热组件沿着所述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
和/或,至少两组所述换热组件沿所述板体的第一方向设置。
1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换热系统和电芯,所述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CN202320636739.6U 2023-03-28 2023-03-28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9759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6739.6U CN219759725U (zh) 2023-03-28 2023-03-28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6739.6U CN219759725U (zh) 2023-03-28 2023-03-28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9725U true CN219759725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1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6739.6U Active CN219759725U (zh) 2023-03-28 2023-03-28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9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44053B1 (ko) 상변환 물질/공기 결합형 계층적 배터리 열 관리 시스템
CN112038727B (zh) 一种含有仿生表面微结构散热件的空冷圆柱动力电池包
WO2021253919A1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多级液冷板
CN109037837B (zh) 锂电池包热管理装置
CN217158320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56270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2701382A (zh) 一种基于嵌套式螺旋液冷的圆盘式锂电池冷却箱
CN204424406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CN110890606A (zh) 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的直角型变结构冷却板
CN213782097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风冷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9759725U (zh)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CN106025437A (zh) 一种柱状锂离子电池组高效水冷散热装置
CN219832815U (zh) 浸没式电池包
CN217655950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车辆
EP427399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20982283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10984896U (zh) 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的直角型变结构冷却板
CN220628038U (zh) 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05985083U (zh) 一种电池包风冷冷却系统
CN219106281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20086113U (zh) 端板、燃料电池堆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9106297U (zh) 冷却系统和电池
CN220731621U (zh) 电池模组
CN217822988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9917296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