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7092U -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7092U
CN219757092U CN202320067458.3U CN202320067458U CN219757092U CN 219757092 U CN219757092 U CN 219757092U CN 202320067458 U CN202320067458 U CN 202320067458U CN 219757092 U CN219757092 U CN 219757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fin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74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玉柱
张兰兰
王廷
韩青云
江连国
朱广睿
沈瀛舟
杨建宏
候伟奇
张亚民
程晓龙
李海泉
周建文
王艳菲
王瑞瑞
胡广京
张伟
曹志强
刘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lingol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lingol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lingol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lingol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74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7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7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7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用翅片,包括,安装部件,包括翅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上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上的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上的锁止组件,以及设置在锁止组件上的防脱组件;通过锁止组件的设置,可使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包裹在基管上,便于拆卸/安装,相比于螺栓、螺帽对第一翅片、第二翅片连接的方式,其优势在于:整体装置通常用于间冷塔等冷却塔中,其老化很快,且塔内存在湿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很容易导致其生锈卡死,甚至拆卸过程中滑丝,导致第一翅片、第二翅片无法拆卸,会影响到拆卸效率,费时费力;故通过锁止组件的设置便于拆卸/安装,具有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背景技术
翅片管散热器即通过翅片和散热管组成,翅片及散热管主要是通过气体与液体之间形成热交换,从而实现换热的效果,其由钢制或铝制的基管,以及在基管上添加多组翅片组成。
现有翅片大多固定焊接在基管上,在长时间使用后翅片会老化,且随着空气的流动也会加快风化翅片,而多组翅片焊接在基管上很进行针对性拆卸、更换;同时翅片都是固定焊接在散热管上,其不能在散热管上进行位置、间距的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散热用翅片不便于拆卸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用翅片,包括,安装部件,包括翅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上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上的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上的锁止组件,以及设置在锁止组件上的防脱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翅片组件包括第一翅片,以及与所述第一翅片配合使用的第二翅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上的第一连接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翅片上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第二翅片上的弧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翅片、第二翅片上的弧形槽对接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上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锁钩、设置在所述第二翅片上的连接座、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内的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卡板上的与锁钩配合使用的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脱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塑性管、设置在所述卡板上的金属丝,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丝上与塑性管插接配合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锁止组件的设置,可使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包裹在基管上,便于拆卸/安装,相比于螺栓、螺帽对第一翅片、第二翅片连接的方式,其优势在于:整体装置通常用于间冷塔等冷却塔中,其老化很快,且塔内存在湿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很容易导致其生锈卡死,甚至拆卸过程中滑丝,导致第一翅片、第二翅片无法拆卸,会影响到拆卸效率,费时费力;故通过锁止组件的设置便于拆卸/安装,具有实用性。
鉴于上述现有散热管不能进行位置调节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一种散热管,包括换热部件,包括散热组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安装的散热基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基管两端的连接块,以及调节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基管的外壁圆周设有多组散热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上的第一滑块,以及设置在第二翅片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散热槽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散热槽的设置不仅可提升散热基管的散热效果,还可对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形成限位安装,避免两者在散热基管的外壁上形成转动及位置的偏离,其次第一翅片、第二翅片还可根据管道的使用需求以及翅片的安装组数进行随意增加/减少,并使翅片沿散热槽进行均分间距的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用翅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用翅片所述的锁止组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用翅片所述图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所述图4中的A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包括,安装部件100,包括翅片组件101、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101上的连接组件102、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101上的通风组件103、设置在所述翅片组件101上的锁止组件104,以及设置在锁止组件104上的防脱组件105;其中,翅片组件101包括第一翅片101a,以及与所述第一翅片101a配合使用的第二翅片101b,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的外观皆呈半圆状,而连接组件10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上的第一连接片102a,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翅片101b上的第二连接片102b,所述第一连接片102a与第二连接片102b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接片102a和第二连接片102b的设置,可使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形成转动连接,便于携带且在安装时,将其包裹在基管的外壁上并通过可拆卸式螺栓连接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组件10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上的弧形槽103a;所述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上的弧形槽103a对接连通;弧形槽103a沿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的厚度形成两侧贯穿,且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上的弧形槽103a一端对接连通,使弧形槽103a形成一个大的通风槽口,增加换热面积,提升基管内部液体的冷却。
操作过程:通过第一连接片102a和第二连接片102b的设置,可使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形成转动连接,便于携带且在安装时,将其包裹在基管的外壁上并通过可拆卸式螺栓连接即可;同时通过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上的弧形槽103a设置,增加换热面积,提升基管内部液体的冷却。
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所述锁止组件10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上的固定座104a、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4a上的锁钩104b、设置在所述第二翅片101b上的连接座104c、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04c内的卡板104d,以及设置在所述卡板104d上的与锁钩104b配合使用的挂钩104e;固定座104a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翅片101a的一端边缘位置处的壁上;锁钩104b固定焊接在固定座104a上,且其呈L型;连接座104c也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二翅片101b的一端边缘位置的外壁上;固定座104a上还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卡板104d,工人可拨动卡板104d并使其在固定座104a上形成转动,卡板104d上还可转动套有挂钩104e,通过挂钩104e与锁钩104b的配合使用,可使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包裹在基管上,便于拆卸/安装,相比于螺栓、螺帽对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连接的方式,其优势在于:整体装置通常用于间冷塔等冷却塔中,其老化很快,且塔内存在湿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很容易导致其生锈卡死,甚至拆卸过程中滑丝,导致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无法拆卸,会影响到拆卸效率,费时费力;故通过锁止组件104的设置便于拆卸/安装,具有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组件105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04c上的塑性管105a、设置在所述卡板104d上的金属丝105b,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丝105b上与塑性管105a插接配合的插头105c;塑性管105a具体为一种可形变的橡胶材质;金属丝105b为可形变的金属材质,其与插头105c的插接配合,可在工人通过锁止组件104将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安装在基管上时,可防止卡板104d在非人为状态下发生转动及锁止组件104松脱的情况,进而提升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的安装稳定性。
操作过程:通过锁止组件104的设置,可使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包裹在基管上,便于拆卸/安装,相比于螺栓、螺帽对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连接的方式,其优势在于:整体装置通常用于间冷塔等冷却塔中,其老化很快,且塔内存在湿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很容易导致其生锈卡死,甚至拆卸过程中滑丝,导致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无法拆卸,会影响到拆卸效率,费时费力;故通过锁止组件104的设置便于拆卸/安装,具有实用性。
实施例3
参照图和图5所示,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一种散热管,包括换热部件200,包括散热组件201,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安装的散热基管201a、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基管201a两端的连接块201b,散热基管201a是用于对液体输送的管道,第一翅片101a和第二翅片101b安装在散热基管201a的外壁上,所述散热基管201a的外壁圆周设有多组散热槽202,散热槽202沿散热基管201a的管长布设,其可增加管道与外部空气流动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换热效果;以及调节组件203。
具体的,所述调节组件20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上的第一滑块203a,以及设置在第二翅片101b上的第二滑块203b,所述第一滑块203a、第二滑块203b滑动安装在散热槽202的内部;第一翅片101a上的第一滑块203a,以及设置在第二翅片101b上的第二滑块203b分别位于同一条散热槽202内,通过散热槽202的设置不仅可提升散热基管201a的散热效果,还可对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形成限位安装,避免两者在散热基管201a的外壁上形成转动及位置的偏离,其次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还可根据管道的使用需求以及翅片的安装组数进行随意增加/减少,并使翅片沿散热槽202进行均分间距的调节。
操作过程:通过散热槽202的设置不仅可提升散热基管201a的散热效果,还可对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形成限位安装,避免两者在散热基管201a的外壁上形成转动及位置的偏离,其次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还可根据管道的使用需求以及翅片的安装组数进行随意增加/减少,并使翅片沿散热槽202进行均分间距的调节。
实施例4
经我司多次试验基于基管的材质还可提升换热效果,并作出如下数据:
一、基管的材质:
1钢管钢翅片四排管
基管采用钢制椭圆基管,基管外径36×14mm,基管壁厚1.5mm,基管根数260根。翅片为钢制椭圆翅片,绕片在基管上,翅片外径54×34mm,翅片厚度0.3mm,翅片间距2.5mm。单片散热器管束尺寸为2424×204×12500mm,翅化比为112。
2铝管铝翅片六排管
基管采用铝制圆形基管,基管外径25.4mm,基管壁厚1.0mm,基管根数240根。翅片为铝制矩形大翅片,翅片套在六排基管上,翅片长宽2660×200mm,翅片厚度0.3mm,翅片间距4mm。单片散热器管束尺寸为2666×200×5000mm,翅化比为91。
二、优化方案组合的变量参数选取
根据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及工程经验,本工程两台机组采用一机一塔布置型式,本报告对散热器采用四排管方案和六排管方案进行优化比选,经过初步试算,参与比选的参数变量如下:
1、一机一塔四排管优化变量参数
冷却三角数量分别取178个、183个、188个;
冷却三角高度分别取24m、25m;
间冷塔高度分别取174m、176m、178m、180m,182m;
间冷塔底部扩散角分别取16°、16.5°;
喉径壳底比分别取0.65、0.7、0.75;
凝汽器冷却面积分别取34000m2、37000m2、40000m2;
循环倍率分别取40、45、50;
空冷塔内扇区支管分别取1.0m、1.2m;
循环水干管分别取DN2800,DN3000。
2、一机一塔六排管优化变量参数
冷却三角数量分别取161个、166个、166个、171个、176个;
冷却三角高度分别取24m、25m;
间冷塔高度分别取164m、166m、168、170m;
间冷塔底部扩散角分别取16°、16.5°;
喉径壳底比分别取0.65、0.7、0.75;
凝汽器冷却面积分别取34000m2、37000m2、40000m2;
循环倍率分别取:40、45、50;
空冷塔内扇区支管分别取1.0m、1.2m;
循环水干管分别取DN2800,DN3000。
三、冷端优化计算结果
研究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需要对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优化,在优化间接空冷塔塔形的过程中,散热器的数量计算方法如下:间冷塔大门宽度占用2个冷却三角的底部,门上可布置散热器,热力计算过程中被占用1个冷却三角计算;辅机冷却水系统和烟气取水冷却水系统散热器并入间接空冷塔内,一机一塔四排管、一机一塔六排管在热力计算过程中被占用的冷却三角的数量分别按9、16、和8、14、计算。
由于循环水系统优化方案组合有上万种,按间隔0.1kPa背压分组并取每组年费用最小方案排序,四排管间接空冷系统冷端优化方案组合排序见表4.8-1,六排管间接空冷系统冷端优化方案组合排序见表4.8-2。
(1)对于本工程2×660MW超超临界机组,间接空冷塔采用一机一塔配置,比较四排管与六排管散热器两种方案,四排管散热器方案经济性优于六排管散热器方案,故本工程推荐采用一机一塔配置四排管散热器方案。
(2)经过冷端优化,推荐凝汽器面积40000m2,循环倍率45倍,单台机组主机循环水量15.61m3/s,主机和小机布置158个冷却三角,辅机冷却水布置9个冷却三角,烟气取水冷却水布置16个冷却三角,冷却三角高25m。单座间冷空冷塔分13个扇段布置,其中主机和小机10个扇段,辅机冷却水系统1个扇段,烟气取水冷却水系统2个扇段,主机和小机总散热面积1497876m2,辅机总散热面积85538m2,烟气取水冷却水总散热面积152068m2;空冷塔散热器外缘直径为157.7m,塔总高为178m。
(3)推荐机组背压参数如下:设计气温11.0℃,设计背压9.0kPa,在夏季环境温度29℃时,汽轮机背压为25.0kPa,超过夏季设计气温的小时数173h。
四、优化后方案的配置及各项参数
优化后所得的方案均选择没有缺陷的组合,将排在第一位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表1间接空冷系统推荐配置及各项参数一览表(单台机组)
四、间接空冷系统的推荐方案
根据表1可知,对于本工程2×660MW间接空冷机组,采用四排管散热器(方案一)年费用为3969万元,采用新型六排管散热器(方案二)年费用为4070万元,采用四排管散热器经济性更优;故本阶段推荐一机一塔,散热器采用传统四排管的冷端配置方案。机组设计背压为9kPa时,循环倍率采用45倍与采用50倍相比,初投资(主要是空冷塔设施)多822万元,但年运行费用节省118万元,总年费用值相差不大。按照年费用值最小原则,本阶段暂推荐年费用值排在第一位的方案(循环倍率45)。间接空冷系统方案具体配置如下:
*凝汽器面积:40000m2双流程单背压凝汽器(考虑余量,计算值为37000m2)
*循环水管径:D3040×14mm加肋钢管
*冷却倍率:m=45
*冷却三角数量183个(其中主机158个,辅机9个,烟气取水16个)
*散热器高度25m
*进风口高度28.5m
*散热器面积:1735482m2(其中主机1497876m2,辅机冷却水85538m2,脱硫塔后烟气取水冷却水152068m2)
*间接空冷塔塔高:178m
*间接空冷塔0m直径:157.7m
*TMCR工况设计背压:9.0kPa
*TRL工况设计背压:25kPa(考虑余量,计算值为23.71kPa)
五、结论
(1)对于本工程2×660MW超超临界机组,间接空冷塔采用一机一塔配置,比较四排管与六排管散热器两种方案,四排管散热器方案经济性优于六排管散热器方案,故本工程推荐采用一机一塔配置四排管散热器方案。
(2)经过冷端优化,推荐凝汽器面积40000m2,循环倍率45倍,单台机组主机循环水量15.61m3/s,主机和小机布置158个冷却三角,辅机冷却水布置9个冷却三角,烟气取水冷却水布置16个冷却三角,冷却三角高25m。单座间冷空冷塔分13个扇段布置,其中主机和小机10个扇段,辅机冷却水系统1个扇段,烟气取水冷却水系统2个扇段,主机和小机总散热面积1497876m2,辅机总散热面积85538m2,烟气取水冷却水总散热面积152068m2;空冷塔散热器外缘直径为157.7m,塔总高为178m。
(3)推荐机组背压参数如下:设计气温11.0℃,设计背压9.0kPa,在夏季环境温度29℃时,汽轮机背压为25.0kPa,超过夏季设计气温的小时数173h。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用翅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件(100),包括散热组件(201)、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201)上的连接组件(102)、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201)上的通风组件(103)、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201)上的锁止组件(104),以及设置在锁止组件(104)上的防脱组件(1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01)包括第一翅片(101a),以及与所述第一翅片(101a)配合使用的第二翅片(101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0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上的第一连接片(102a),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翅片(101b)上的第二连接片(102b),所述第一连接片(102a)与第二连接片(102b)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10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上的弧形槽(103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上的弧形槽(103a)对接连通。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散热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10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上的固定座(104a)、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4a)上的锁钩(104b)、设置在所述第二翅片(101b)上的连接座(104c)、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04c)内的卡板(104d),以及设置在所述卡板(104d)上的与锁钩(104b)配合使用的挂钩(104e)。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组件(105)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04c)上的塑性管(105a)、设置在所述卡板(104d)上的金属丝(105b),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丝(105b)上与塑性管(105a)插接配合的插头(105c)。
8.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5、7任一所述的散热用翅片;以及,换热部件(200),
包括散热组件(201),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翅片(101a)、第二翅片(101b)安装的散热基管(201a)、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基管(201a)两端的连接块(201b),以及调节组件(20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管(201a)的外壁圆周设有多组散热槽(20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101a)上的第一滑块(203a),以及设置在第二翅片(101b)上的第二滑块(203b),所述第一滑块(203a)、第二滑块(203b)滑动安装在散热槽(202)的内部。
CN202320067458.3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Active CN219757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7458.3U CN219757092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7458.3U CN219757092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7092U true CN219757092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1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7458.3U Active CN219757092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7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54329U (zh) 一种铜制毛细管引风式散热器
CN219757092U (zh) 一种散热用翅片及其散热管
CN1322288C (zh) 热交换器
CN216588544U (zh) 一种防冻型井口加热器
CN113218060B (zh) 节能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JP2003161209A (ja) Egrクーラ
CN220933332U (zh) 一种密封光机新型回风管和投影机回风换热系统
CN209925125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冷却器散热管
CN209818224U (zh) 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
CN209413981U (zh) 沼气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
CN211290638U (zh) 一种v型冷凝器
CN213090566U (zh) 一种高效的热水机散热片
CN221666689U (zh) 一种波纹整体翅片换热器
CN215761950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和无人机
CN220016537U (zh) 一种需散热的工业管道
CN215761903U (zh) 风冷散热器
CN104713386B (zh) 一种双层间接冷却塔
CN118856970A (zh) 间接空冷系统
CN213810380U (zh) 一种用于光伏性能测试的散热结构
CN21957228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水冷热量交换器
CN220322084U (zh) 一种冷凝系统的冷却装置
CN215951231U (zh) 基于led灯辅助散热用散热结构
CN2209770Y (zh) 强制对流散热器
CN219733806U (zh) 一种液压机散热设备
CN219265019U (zh) 一种机械助力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