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7087U -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7087U
CN219757087U CN202321105871.0U CN202321105871U CN219757087U CN 219757087 U CN219757087 U CN 219757087U CN 202321105871 U CN202321105871 U CN 202321105871U CN 219757087 U CN219757087 U CN 219757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radiator body
radiator
water tank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58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辉
陈辉
王柯雄
贾全超
魏建慧
贾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Weiyang Power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Weiyang Power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Weiyang Power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Weiyang Power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58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7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7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7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板翅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风扇、喷雾环、微型泵和水箱;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侧,所述风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水箱,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本体之间存在距离,且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喷雾环设置于所述风扇靠近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侧,且所述喷雾环通过管路与所述微型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微型泵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顶面。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散热器并不能实现快速散热,导致其散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板翅式散热器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去,提高了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一种通过热交换方式来降低热源温度的换热设备。板翅式散热器是指通过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目的的散热器。板翅式散热器,通常由隔板、翅片、封条、导流片组成。在相邻两隔板间放置翅片、导流片以及封条组成一夹层,称为通道,将这样的夹层根据流体的不同方式叠置起来,钎焊成一整体便组成板束,板束是板翅式换热器的核心。板翅式换热器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行业。
现有的板翅式散热器一般仅通过翅片来进行散热,在长期使用且内部的换热液体的温度较高时,板翅式散热器并不能实现快速散热,导致其散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板翅式散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散热器并不能实现快速散热,导致其散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板翅式散热器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去,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板翅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风扇、喷雾环、微型泵和水箱;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侧,所述风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水箱,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本体之间存在距离,且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喷雾环设置于所述风扇靠近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侧,且所述喷雾环通过管路与所述微型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微型泵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顶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雾环包括环形管和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环形管外侧的多个喷雾头;所述喷雾头伸入至所述环形管的内部,并与所述环形管连通;所述环形管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微型泵的输出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本体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顶端和所述水箱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扇的顶端和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底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顶端和水箱的一侧,所述固定块贯通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块、第一半环、第二半环和紧固螺栓;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扇的顶端和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底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紧固螺栓贯通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内侧。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通过采用散热器本体、风扇、喷雾环、微型泵和水箱;风扇设置于散热器本体的一侧,风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风扇与散热器本体之间存在距离,且风扇与散热器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喷雾环设置于风扇靠近散热器本体的一侧,且喷雾环通过管路与微型泵的输出端连通;微型泵设置于水箱的顶面。在进行散热时,微型泵将水箱中的冷却水抽取至喷雾环中,并形成喷雾,进而通过风扇的吹动,使得喷雾随着气流吹散至散热器本体的表面,既可以通过风扇将散热器本体散发的热量吹走,也可以通过喷雾蒸发吸收散热器本体表面的热量,提高了板翅式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散热器并不能实现快速散热,导致其散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板翅式散热器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去,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翅式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本体增加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后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水箱、喷雾环、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散热器本体;11-翅片;2-风扇;3-喷雾环;31-环形管;32-喷雾头;33-管路;4-微型泵;5-水箱;6-连接组件;61-第一连接件;611-固定块;62-第二连接件;621-连接块;622-第一半环;623-第二半环;624-紧固螺栓;63-连接杆;7-进液口;8-出液口;9-罩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翅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1、风扇2、喷雾环3、微型泵4和水箱5;风扇2设置于散热器本体1的一侧,风扇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5,风扇2与散热器本体1之间存在距离,且风扇2与散热器本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喷雾环3设置于风扇2靠近散热器本体1的一侧,且喷雾环3通过管路33与微型泵4的输出端连通;微型泵4设置于水箱5的顶面。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2的前端设置有罩子9,喷雾环3卡接在罩子9的外侧,通过罩子9对喷雾环3进行支撑,风扇2的底端与水箱5焊接为一体,微型泵4设置在水箱5上,管路33选用软管,散热器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翅片11,散热器本体1正常工作时,通过在进液口7输入液体,液体进入到散热器本体1的内部后热量通过翅片11进行散去,散去热量后的液体最终从出液口8输出;散热器本体1仅通过翅片11无法将液体的热量有效及时散去,此时,需要启动微型泵4和风扇2,微型泵4将水箱5中的冷却水抽取至喷雾环3中,并形成喷雾,进而通过风扇2的吹动,使得喷雾随着气流吹散至散热器本体1的翅片11的表面,既可以通过风扇2将散热器本体1散发的热量吹走,也可以通过喷雾蒸发吸收散热器本体1表面的热量,提高了板翅式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1、3,喷雾环3包括环形管31和环形阵列设置于环形管31外侧的多个喷雾头32;喷雾头32伸入至环形管31的内部,并与环形管31连通;环形管31通过管路33与微型泵4的输出端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喷雾环3为中空的封闭的环形管31,多个喷雾头32环形阵列设置在喷雾环3的前侧(背离风扇2的一侧),冷却水进入喷雾环3内部后,进而分配至各个喷雾头32处,在喷雾头32处形成喷雾,喷雾头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喷雾环3的前侧,并与喷雾环3的内部连通。
参照图1,风扇2与散热器本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62和连接杆63;两个第一连接件61分别设置于散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水箱5的一侧,两个第二连接件62分别设置于风扇2的顶端和散热器本体1的底端;连接杆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连接组件6,便于将风扇2与散热器本体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整体使用更加地方便;具体通过连接杆63、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将风扇2与散热器本体1连接起来。
参照图1-3,第一连接件61包括固定块611;两个固定块611分别固定连接于散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水箱5的一侧,固定块611贯通开设有螺纹孔,连接杆63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杆63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62包括连接块621、第一半环622、第二半环623和紧固螺栓624;两个连接块621分别固定连接于风扇2的顶端和散热器本体1的底端;第一半环622和第二半环623的一端与连接块621转动连接,紧固螺栓624贯通并螺纹连接于第一半环622和第二半环623的另一端;连接杆63的外侧能够卡接于第一半环622和第二半环623的内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1选用固定块611,实际安装时,优选将两个固定块611分别焊接在散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水箱5的侧面,固定块611与连接杆6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即连接杆63的一端的外侧设置外螺纹,固定块611贯通开设螺纹孔,首先将连接杆63有外螺纹的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块611的螺纹孔内,然后连接杆6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2进行固定,即通过第一半环622和第二半环623将连接杆63的另一端包裹住,然后通过紧固螺栓624将第一半环622和第二半环623紧固在一起,实现对连接杆63的另一端的固定,从而最终实现将风扇2与散热器本体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翅式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需要通过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将风扇2与散热器本体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散热器本体1工作需要进行散热时,启动微型泵4和风扇2,微型泵4将水箱5中的冷却水通过管路33抽取至喷雾环3中,并最终在喷雾头32处形成喷雾,进而通过风扇2的吹动,使得喷雾随着气流吹散至散热器本体1的翅片11的表面,既可以通过风扇2将散热器本体1散发的热量吹走,也可以通过喷雾蒸发吸收散热器本体1表面的热量,提高了板翅式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板翅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本体(1)、风扇(2)、喷雾环(3)、微型泵(4)和水箱(5);
所述风扇(2)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一侧,所述风扇(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水箱(5),所述风扇(2)与所述散热器本体(1)之间存在距离,且所述风扇(2)与所述散热器本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喷雾环(3)设置于所述风扇(2)靠近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一侧,且所述喷雾环(3)通过管路(33)与所述微型泵(4)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微型泵(4)设置于所述水箱(5)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环(3)包括环形管(31)和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环形管(31)外侧的多个喷雾头(32);
所述喷雾头(32)伸入至所述环形管(31)的内部,并与所述环形管(31)连通;
所述环形管(31)通过所述管路(33)与所述微型泵(4)的输出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与所述散热器本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6);
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62)和连接杆(63);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61)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所述水箱(5)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62)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扇(2)的顶端和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底端;
所述连接杆(6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6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6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翅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61)包括固定块(611);
两个所述固定块(611)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水箱(5)的一侧,所述固定块(611)贯通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杆(63)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63)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翅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2)包括连接块(621)、第一半环(622)、第二半环(623)和紧固螺栓(624);
两个所述连接块(621)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扇(2)的顶端和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底端;
所述第一半环(622)和所述第二半环(62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621)转动连接,所述紧固螺栓(624)贯通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半环(622)和所述第二半环(623)的另一端;
所述连接杆(63)的外侧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一半环(622)和所述第二半环(623)的内侧。
CN202321105871.0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Active CN219757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5871.0U CN219757087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5871.0U CN219757087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7087U true CN21975708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4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5871.0U Active CN219757087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7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6768B (zh) 一种无管液冷散热系统
US10619951B2 (en) Phase transition suppression heat transfer plate-based heat exchanger
JP2005331233A5 (zh)
WO2021027511A1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111854479B (zh) 一种可调节传热换热器
JP5661205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並びに積層型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208024642U (zh) 一种机械设备油温冷却装置
CN219757087U (zh)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KR20130065173A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TWI707116B (zh) 液冷散熱裝置
KR101170689B1 (ko) 오일쿨러
CN211289165U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冷却装置
CN210952429U (zh) 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用高效换热管
CN211903841U (zh) 一种集成管式换热器
CN103322844B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13390273A (zh) 一种水散热器
CN214307695U (zh) 一种串联式制冷换热器
CN219932643U (zh) 一种环形液压油散热器
CN213222099U (zh) 一种化工反应釜冷却装置
CN210268342U (zh) 一种密封结构
CN217636257U (zh) 制冷装置及用于制冷装置的双循环散热装置
CN220606342U (zh) 一种水泵控制设备散热系统
CN212006817U (zh) 一种加强型集合管式空气冷却器
CN216558391U (zh) 高效冷却塔
CN218523983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并联式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