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9754U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9754U
CN219749754U CN202320761894.0U CN202320761894U CN219749754U CN 219749754 U CN219749754 U CN 219749754U CN 202320761894 U CN202320761894 U CN 202320761894U CN 219749754 U CN219749754 U CN 219749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plate
reinforcement
energy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18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18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9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9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9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防撞梁本体、多个吸能盒和多个加强件,防撞梁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用于减轻汽车受到碰撞时的冲击力,各吸能盒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内侧,且各吸能盒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吸能盒用于吸收汽车的碰撞能量,各吸能盒的两侧均设有加强件,各加强件分别与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加强件用于加强所述吸能盒的强度,对防撞梁本体形成有力支撑,有效避免防撞梁受到碰撞时发生折断,提升防撞效果,在确保吸能盒在碰撞发生时吸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在偏置碰撞中的吸能效果,以进一步确保汽车整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及车流密集化程度的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大量的交通事故、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使得汽车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顺应汽车安全性能的需求,汽车上一般设置有汽车安全装置。依据触发机理来进行划分,汽车安全装置可以分为两类: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
被动安全装置是指被动式的能尽量减小人体损伤的安全装置,被动安全装置不能防止或避免事故发生,但是它们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轻人身伤害程度。汽车被动安全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前部溃缩吸能、中间安全盒、后部安全结构,其中,防撞梁就是前部溃缩结构中中的重要安全结构。
防撞梁是主要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并将撞击力传导至后方的连接部位上,让纵梁和乘员舱来承受主要力量,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的损害,对汽车前防撞梁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汽车的安全结构,保障人员的乘车安全。目前采用的汽车前防撞梁,传力路径单一,在发生正面碰撞尤其是在25%偏置碰撞时,由于吸能盒的吸能效果不足,防撞梁容易发生折断,导致碰撞侵入量大,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解决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或偏置碰撞时,吸能盒的吸能效果不足,前防撞梁易发生折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吸能盒,各所述吸能盒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各所述吸能盒均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内侧;以及
多个加强件,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吸能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两所述加强件分别与处于两者之间的所述吸能盒固定连接;各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与处于其两侧的加强件所形成的整体呈沿第二方向渐缩的形状,并且其较大端朝向所述防撞梁本体;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各所述加强件均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对称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呈具有第一边沿、第二边沿和第三边沿的三角板形状;
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第一边沿均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第二边沿均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吸能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加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第三边沿之间,且所述第三加强板延伸在所述防撞梁本体和所述吸能盒之间。
进一步的,各所述加强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三加强板上靠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端,所述加强件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和连接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防撞梁本体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各所述吸能盒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吸能盒上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侧;所述安装板用于将所述吸能盒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吸能盒分别邻设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前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为: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多个吸能盒和多个加强件,通过在吸能盒两侧增加加强件,以起到辅助吸能的作用。同时加强件与吸能盒和防撞梁本体连接的整体结构,对防撞梁本体形成有力支撑,有效避免防撞梁受到碰撞时发生折断,提升防撞效果,且此结构有利于将碰撞力由防撞梁本体传递给吸能盒及后端纵梁,优化传力路径,减轻碰撞力对车身及车内人员的不利影响。
另外,通过在吸能盒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加强件,使得吸能盒的两侧被很好的支撑,避免在偏置碰撞时,吸能盒由于受侧向力而发生侧向偏移,失去应有的吸能作用,在确保吸能盒在碰撞发生时吸能的同时,加强件也会在碰撞过程中产生吸能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偏置碰撞中的吸能效果,以进一步确保汽车整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平面结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爆炸结构示例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防撞梁本体;2-吸能盒;3-加强件;301-第一加强板;302-第二加强板;303-第三加强板;304-连接板;4-安装板。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1,防撞梁本体1沿第一方向延伸,防撞梁本体1用于减轻汽车受到碰撞时的冲击力;防撞梁本体1内侧安装有多个吸能盒2,各吸能盒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说的防撞梁本体1内侧为使用时防撞梁本体1朝向车身的一侧),吸能盒2用于吸收汽车的碰撞能量。
参阅图2所示,吸能盒2上远离防撞梁本体1的一侧设有安装板4,安装板4用于将吸能盒2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2所示,还包括多个加强件3,各加强件3分别设置于各吸能盒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即,如图1所示各吸能盒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加强件3,两加强件3分别与处于两者之间的吸能盒2固定连接,另外,各加强件3也分别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加强件3用于加强吸能盒2的强度,并进行辅助吸能。吸能盒2配合两侧的加强件3结构,使防撞梁本体1受到碰撞时不易折断,增强吸能盒2强度,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避免更多的碰撞能量传递至车身,从而减弱碰撞对车身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能够有效应对偏置碰撞,尤其是正面25%偏置碰撞。详细而言,正面25%偏置碰撞中的百分比是指车身宽度和壁障的重叠量。重叠量越小,表明接触的受力面积越小,对车身和乘员造成的伤害可能越高。传统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吸能盒2由于缺少加强件3,吸能盒2的两侧缺少有效支撑,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吸能盒2由于受侧向力而发生侧向偏移,导致其在碰撞过程中不能起到应有的吸能作用。本实施例通过在吸能盒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设置加强件3,使得吸能盒2的两侧被很好的支撑,避免在偏置碰撞时,吸能盒2在由于受侧向力而发生侧向位置偏移,失去应有的吸能作用,在确保吸能盒2在碰撞发生时吸能的同时,加强件3也会在碰撞过程中产生吸能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整体在偏置碰撞中的吸能效果,以进一步确保汽车整体的安全性。
参阅图1、2所示,吸能盒2与处于其两侧的加强件3所形成的整体形状呈沿第二方向渐缩的形状,并且其较大端朝向防撞梁本体1(即整体呈喇叭状,喇叭口朝向防撞梁本体1)。在受力时,这种渐缩形状的结构类似于三角形,能够形成稳定支撑。相较于笔直形状,其具有支撑稳定的优势。此结构有利于对防撞梁本体1形成有力支撑,优化防撞梁本体1受到碰撞时的传力路径,在加强支撑的同时将碰撞能量进行有效的传递,防止防撞梁本体1折断。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方向为车宽方向,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彼此垂直,第二方向具体为车长方向。
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并不应当理解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上的限制。在不影响实施目的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调整上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具体走向。
参阅图3所示,各加强件3均包括第一加强板301、第二加强板302和第三加强板303,第一加强板301与第二加强板302对称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三加强板303设置在第一加强板301与第二加强板30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加强板301、第二加强板30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各加强件3还包括连接板304,连接板304固定在第三加强板303上靠近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加强件3通过连接板304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04与防撞梁本体1螺栓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板304可采用其它方式与防撞梁本体1连接,例如焊接连接。
其中,第一加强板301、第二加强板302、第三加强板303和连接板304一体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实施人员可以选用铸造一体成型第一加强板301、第二加强板302、第三加强板303和连接板304,以期望获得具有更为理想结构强度的加强件。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均呈具有第一边沿、第二边沿和第三边沿的三角板形状。
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的第一边沿均在第一方向上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的第二边沿均在第二方向上与吸能盒2固定连接。
第三加强板303固定连接在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的第三边沿之间,且第三加强板303延伸在防撞梁本体1和吸能盒2之间。
其中,将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设置成三角板形状,能够方便加强件成型。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与吸能盒2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吸能盒2的数量为两个,两吸能盒2分别邻设于防撞梁本体1两端。当然,在不违背发明目的的前提下,实施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合理选择上述吸能盒的具体组件数,本申请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实施例二
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通过在车体上设置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可有效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的损害,提升车辆的防撞效果,有利于将碰撞力由防撞梁本体传递给吸能盒及后端纵梁,优化传力路径,减轻碰撞力对车身及车内人员的不利影响。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1),所述防撞梁本体(1)沿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吸能盒(2),各所述吸能盒(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各所述吸能盒(2)均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内侧;以及
多个加强件(3),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吸能盒(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两所述加强件(3)分别与处于两者之间的所述吸能盒(2)固定连接;各所述加强件(3)分别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与处于其两侧的加强件(3)所形成的整体呈沿第二方向渐缩的形状,并且其较大端朝向所述防撞梁本体(1);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件(3)均包括第一加强板(301)、第二加强板(302)和第三加强板(303),所述第一加强板(301)与第二加强板(302)对称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加强板(303)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301)与所述第二加强板(30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301)、所述第二加强板(30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302)均呈具有第一边沿、第二边沿和第三边沿的三角板形状;
所述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的第一边沿均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的第二边沿均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吸能盒(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加强板(30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301)和第二加强板(302)的第三边沿之间,且所述第三加强板(303)延伸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和所述吸能盒(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件(3)还包括连接板(304),所述连接板(304)固定在所述第三加强板(303)上靠近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所述加强件(3)通过所述连接板(304)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1)、第二加强板(302)、第三加强板(303)和连接板(304)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4)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螺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吸能盒(2)包括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位于所述吸能盒(2)上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一侧;所述安装板(4)用于将所述吸能盒(2)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吸能盒(2)分别邻设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两端。
10.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202320761894.0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9749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894.0U CN219749754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894.0U CN219749754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9754U true CN219749754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1894.0U Active CN219749754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9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201165250Y (zh) 汽车车身的下部框架结构
CN103359028B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5730386A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WO2022078455A1 (zh) 一种汽车的前部偏置碰吸能结构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211731294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955930U (zh) 前端结构及车辆
CN102358319A (zh) 城市轨道列车吸能防爬器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KR102355897B1 (ko) 허니컴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CN112874459A (zh) 一种吸能盒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9749754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109910802B (zh) 一种新型的小偏置结构
EP4393794A1 (en)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12373311U (zh) 一种汽车耐撞性的前端防撞结构装置
CN212709293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保险杠横梁
CN113415342A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5851105U (zh) 一种副吸能盒装置及车辆
CN108202684B (zh)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CN110481642A (zh) 一种乘用车小偏置防撞总成
CN219382608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217672514U (zh) 一种前防撞梁和汽车
CN213676599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