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9653U -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9653U
CN219749653U CN202320963465.1U CN202320963465U CN219749653U CN 219749653 U CN219749653 U CN 219749653U CN 202320963465 U CN202320963465 U CN 202320963465U CN 219749653 U CN219749653 U CN 219749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tail
back door
tail penetrating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34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斌
王姝
谢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34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9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9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9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包括尾部贯穿灯、背门钣金和背门外胶条,背门外胶条卡接在背门钣金的上端,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与背门外胶条为卡接固定,背门外胶条的凸起部与背门滑动玻璃为滑动配合,使得尾部贯穿灯的灯壳与背门滑动玻璃之间形成安全间隙,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与背门钣金为螺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背门布置滑动玻璃的前提下,能实现尾部贯穿灯的装配,以及保证尾部贯穿灯与背门滑动玻璃和侧围灯具的匹配精度,还解决了现有装配会影响灯具的发光效果和存在易损坏安装支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基于现有的技术条件发展和用户审美需求,尾部贯穿灯在整车配置越来越多。由于尾部贯穿灯一般安装在背门钣金上,背门方案的变更会影响尾部贯穿灯安装和配合结构。
而现有的尾部贯穿灯,都是参考常规背门灯的安装形式,采用灯具热埋螺栓或灯具带金属片螺母的形式进行安装。比如CN205768963U中公开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其包括侧围外板和固定于侧围外板并用于安装尾灯的尾灯安装板,侧围外板设有与尾灯安装板相适形的安装部;通过尾灯安装板与侧围外板分件处理,而非直接在侧围外板上直接拉延形成尾灯安装面,大大降低了特殊尾灯造型下的冲压难度和成本,并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开裂风险,并且分件处理可良好的控制尾灯安装后与侧围外板的面差和外观间隙,达到良好的适配和外观美观性。但是该安装结构采用灯具热埋螺栓的形式将灯具安装在背门钣金外板上,布置热埋螺栓或金属片螺母会导致与背门玻璃的安全间隙不足10mm,当背门布置滑动玻璃时,无法采用上述装配方式实现尾部贯穿灯的装配,且布置热埋螺栓或金属片螺母还会占用尾部贯穿灯的内部空间,从而影响灯具的发光效果;同时,采用安装螺栓打紧,由于安装点与尾部贯穿灯的悬臂较长,如果材料强度不够,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导致灯壳安装支架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在背门布置滑动玻璃的前提下,能实现尾部贯穿灯的装配,以及保证尾部贯穿灯与背门滑动玻璃和侧围灯具的匹配精度,还可以解决现有装配会影响灯具的发光效果和存在易损坏安装支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包括尾部贯穿灯、背门钣金和背门外胶条,所述背门外胶条卡接在所述背门钣金的上端,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与所述背门外胶条为卡接固定,所述背门外胶条的凸起部与背门滑动玻璃为滑动配合,使得尾部贯穿灯的灯壳与背门滑动玻璃之间形成安全间隙,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与所述背门钣金为螺接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设成与卡接在背门钣金上的背门外胶条为卡接固定,并使背门外胶条的凸起部与背门滑动玻璃为滑动配合,使得尾部贯穿灯的灯壳与背门滑动玻璃4间形成安全间隙,同时将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与背门钣金为螺接固定,从而保证了在背门布置滑动玻璃的前提下,实现了尾部贯穿灯的装配,且还保证了尾部贯穿灯与背门滑动玻璃和侧围灯具的匹配精度;同时,卡接固定和螺接固定相结合的方式不会占用尾部贯穿灯的内部空间,有效保证了灯具的发光效果,且卡接和螺接相结合,有效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解决了现有装配会影响灯具的发光效果和存在易损坏安装支架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中间的部位设有定位销,所述背门钣金在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一定位孔,通过所述定位销与第一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尾部贯穿灯的Y向定位。
通过在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中间的部位设置定位销,有效实现了尾部贯穿灯在背门钣金上的Y向定位。
优选的,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两侧的部位对称设有定位支架,所述背门钣金在与所述定位支架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二定位孔,通过定位推钉穿过定位支架和第二定位孔,实现尾部贯穿灯的Z向定位。
通过在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两侧的部位对称设置定位支架,有效实现了尾部贯穿灯在背门钣金上的Z向定位。
优选的,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背门钣金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安装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实现尾部贯穿灯和背门钣金的装配固定。
通过在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有效保证了尾部贯穿灯与背面钣金装配的稳固性,提升了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形成有卡槽,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背门外胶条的卡接配合,实现尾部贯穿灯与背门外胶条的卡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尾部贯穿灯上端的尾灯配光镜到所述背门滑动玻璃的距离至少为6mm。
通过将尾部贯穿灯上端的尾灯配光镜到背门滑动玻璃的距离设成至少为6 mm,保证了背门滑动玻璃与尾部贯穿灯的安全距离,避免了背门滑动玻璃在滑动过程中与尾部贯穿灯产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外壁到所述背门滑动玻璃的距离至少为4 mm。
通过将卡槽的外壁到背门滑动玻璃的距离设成至少为4 mm,进一步有效避免了背门滑动玻璃在滑动过程中与尾部贯穿灯产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靠近所述背门滑动玻璃的一侧间隔布置有三个所述卡槽。
通过在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靠近背门滑动玻璃的一侧间隔布置有三个卡槽,有效保证了尾部贯穿灯与背门钣金装配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均匀间隔设有六个所述第一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通过将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设成与卡接在背门钣金上的背门外胶条为卡接固定,并使背门外胶条的凸起部与背门滑动玻璃为滑动配合,使得尾部贯穿灯的灯壳与背门滑动玻璃间形成安全间隙,同时将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与背门钣金为螺接固定,从而保证了在背门布置滑动玻璃的前提下,实现了尾部贯穿灯的装配,且还保证了尾部贯穿灯与背门滑动玻璃和侧围灯具的匹配精度;同时,卡接固定和螺接固定相结合的方式不会占用尾部贯穿灯的内部空间,有效保证了灯具的发光效果,且卡接和螺接相结合,有效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在车灯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处的剖视图(不包括背门滑动玻璃);
图3为图1中沿B-B处的剖视图(不包括背门滑动玻璃);
图4为图1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其中,1-尾部贯穿灯,11-灯壳,12-定位销,13-定位支架,14-第一安装孔,15-卡槽,16-尾灯配光镜,2-背门钣金,21-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23-第二安装孔,3-背门外胶条,31-凸起部,4-背门滑动玻璃,5-定位推钉,6-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在下文描述中,探讨了大量细节,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更透彻的解释,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包括尾部贯穿灯1、背门钣金2和背门外胶条3,所述背门外胶条3卡接在所述背门钣金2的上端,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的上端与所述背门外胶条3为卡接固定,所述背门外胶条3的凸起部31与背门滑动玻璃4为滑动配合,使得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与背门滑动玻璃4之间形成安全间隙,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的部位与所述背门钣金2为螺接固定。
通过将尾部贯穿灯的灯壳的上端设成与卡接在背门钣金上的背门外胶条为卡接固定,并使背门外胶条的凸起部与背门滑动玻璃为滑动配合,使得尾部贯穿灯的灯壳与背门滑动玻璃4间形成安全间隙,同时将尾部贯穿灯的灯壳靠近下端的部位与背门钣金为螺接固定,从而保证了在背门布置滑动玻璃的前提下,实现了尾部贯穿灯的装配,且还保证了尾部贯穿灯与背门滑动玻璃和侧围灯具的匹配精度;同时,卡接固定和螺接固定相结合的方式不会占用尾部贯穿灯的内部空间,有效保证了灯具的发光效果,且卡接和螺接相结合,有效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解决了现有装配会影响灯具的发光效果和存在易损坏安装支架的问题。
其中,背门滑动玻璃4能够沿背门外胶条3的凸起部31上下滑动,背门外胶条3的凸起部31为发泡结构,在受背门滑动玻璃4的挤压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因此,背门滑动玻璃4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的上端的卡槽15外壁的距离至少有4mm的安全距离,用于吸收背门外胶条3的变形量,有效避免了背门滑动玻璃4与尾部贯穿灯1发生干涉问题。
为了实现尾部贯穿灯1在背门钣金2上的Y向定位,在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中间的部位设置定位销12,并在背门钣金2与定位销12相对应的部位设置第一定位孔21,通过定位销12与第一定位孔21的定位配合,实现尾部贯穿灯1的Y向定位。
本实施例中,背门钣金2的第一定位孔21为Z向腰孔。
为了实现尾部贯穿灯1在背门钣金2上的Z向定位,在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两侧的部位对称设置定位支架13,并在背门钣金2与定位支架13相对应的部位设置第二定位孔22,通过定位推钉5穿过定位支架13和第二定位孔22,实现尾部贯穿灯1的Z向定位。
本实施例中,背门钣金2的第二定位孔22为Y向腰孔。
为了保证尾部贯穿灯1与背面钣金2的装配稳固性,以提升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的整体强度,在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的部位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14,并在背门钣金2与第一安装孔14相对应的部位设置第二安装孔23,通过安装螺栓6从X向穿过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23,实现尾部贯穿灯1和背门钣金2的X向的打紧,保证尾部贯穿灯1和背门钣金2的装配固定性。
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的上端形成有卡槽15,通过卡槽15与背门外胶条3的卡接配合,实现尾部贯穿灯1与背门外胶条3的卡接固定。
在尾部贯穿灯1的上端装配有尾灯配光镜16,为了避免背门滑动玻璃4在滑动过程中与尾部贯穿灯1发生干涉问题,控制尾灯配光镜16到背门滑动玻璃4的距离至少为6 mm。
为了进一步避免背门滑动玻璃4在滑动过程中与尾部贯穿灯1发生干涉问题,控制卡槽15的外壁到背门滑动玻璃4的距离至少为4 mm。
卡槽15为局部布置,为了保证尾部贯穿灯1与背门钣金2装配的稳固性,整个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的上端在靠近背门滑动玻璃4的一侧间隔均匀布置有三个卡槽15。
为了保证尾部贯穿灯1和背门钣金2装配的稳固性和强度,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的部位均匀间隔设有六个第一安装孔14。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中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在实际灯具装配时,将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上的定位销12从X向插入背门钣金2的第一定位孔21中,以控制尾部贯穿灯1在Y向的位置;将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上端的卡槽15从Z向卡接插入背门钣金2上端的背门外胶条3上,由于背门外胶条3受到挤压后会发生变形,且其安装受限于背门钣金2的精度,从而使得背门外胶条3装配后存在一定误差,所以卡槽15与背门外胶条3在X向上为紧密贴合,用于保证卡槽15在X向上的受力,以拉紧尾部贯穿灯1,卡槽15外壁与背门滑动玻璃4的距离至少有4mm,用于吸收背门外胶条3的变形量,避免卡槽与背门滑动玻璃4发生干涉;将定位推钉5推入定位支架13和第二定位孔22中,以控制尾部贯穿灯1在Z向的位置;将安装螺栓6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23,并打紧在背门钣金2的第二安装孔23处的凸焊螺母上,以控制尾部贯穿灯1在X向的位置,完成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的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通过定位销实现对尾部贯穿灯的Y向定位,通过定位推钉实现对尾部贯穿灯的Z向定位,通过卡槽和安装螺栓实现对尾部贯穿灯的X向定位的打紧,保证了尾灯贯穿灯的装配精度和装配稳固性。
以上实施例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部贯穿灯(1)、背门钣金(2)和背门外胶条(3),所述背门外胶条(3)卡接在所述背门钣金(2)的上端,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的上端与所述背门外胶条(3)为卡接固定,所述背门外胶条(3)的凸起部(31)与背门滑动玻璃(4)为滑动配合,使得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与背门滑动玻璃(4)之间形成安全间隙,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的部位与所述背门钣金(2)为螺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中间的部位设有定位销(12),所述背门钣金(2)在与所述定位销(12)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一定位孔(21),通过所述定位销(12)与第一定位孔(21)的配合,实现尾部贯穿灯(1)的Y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两侧的部位对称设有定位支架(13),所述背门钣金(2)在与所述定位支架(13)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二定位孔(22),通过定位推钉(5)穿过定位支架(13)和第二定位孔(22),实现尾部贯穿灯(1)的Z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的部位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4),所述背门钣金(2)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4)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二安装孔(23),通过安装螺栓(6)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23),实现尾部贯穿灯(1)和背门钣金(2)的装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的上端形成有卡槽(15),通过所述卡槽(15)与所述背门外胶条(3)的卡接配合,实现尾部贯穿灯(1)与背门外胶条(3)的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贯穿灯(1)上端的尾灯配光镜(16)到所述背门滑动玻璃(4)的距离至少为6 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5)的外壁到所述背门滑动玻璃(4)的距离至少为4 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的上端靠近所述背门滑动玻璃(4)的一侧间隔布置有三个所述卡槽(1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贯穿灯(1)的灯壳(11)靠近下端的部位均匀间隔设有六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所述的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
CN202320963465.1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749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3465.1U CN21974965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3465.1U CN21974965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9653U true CN21974965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3465.1U Active CN21974965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9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9912101A (pt) Conjunto de módulo de extremidade para instalação em um veìculo a motor parcialmente completado durante uma operação de montagem de veìculo, processo de criação de uma pluralidade de conjuntos de módulo de extremidade para instalação nas extremidades de uma pluralidade de veìculos parcialmente completados, e, sistema de pára-choque em um veìculo a motor
CN219749653U (zh) 一种尾部贯穿灯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3370928A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中支架
CN210554461U (zh) 前保险杠和前组合灯的装配结构
CN214001575U (zh) 车辆前杠的辅助承重结构
CN110682858B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汽车尾灯
CN212298865U (zh) 一种灯具连接件
CN217382766U (zh) 一种车灯总成
CN108583315B (zh) 一种汽车充电插座的安装结构
CN219134087U (zh) 一种多孔发光保险杠
CN217892652U (zh) 一种汽车尾灯支架
CN212604900U (zh) 轮眉安装结构
CN218594225U (zh) 一种新型昼间行驶灯
CN216924238U (zh) 光导入射端的限位结构
CN216924248U (zh) 一种车灯用组合厚壁件
CN209470139U (zh) 一种车灯模组反射镜的安装结构
CN221501799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式护栏卡扣太阳能警示灯
CN221301108U (zh) 灯罩装饰边调节机构
CN21958881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维修的改进型led隧道灯
CN215636827U (zh) 一种具有快速接头结构的汽车星空顶
CN210391028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摄像头支架装配结构
CN217022431U (zh) 前保险杠与分体式大灯的安装结构以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7468760U (zh) 一种天线姿态感知模块安装支架及基站天线
CN219056102U (zh) 前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4451358U (zh) 一种塑料翼子板与保险杠配合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