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9126U - 抗拉织带 - Google Patents
抗拉织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49126U CN219749126U CN202320265054.5U CN202320265054U CN219749126U CN 219749126 U CN219749126 U CN 219749126U CN 202320265054 U CN202320265054 U CN 202320265054U CN 219749126 U CN219749126 U CN 2197491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nsile
- tension
- inner layer
- warp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抗拉织带,纺织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织带在受到巨大作用力的情况下会被拉断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抗拉织带,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和内层,靠近外层一侧的内层固定连接有若干抗拉片,若干抗拉片的断裂强度均大于外层和内层的断裂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抗拉织带通过使用抗拉纱制成,抗拉纱使得织带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从而延长织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纺织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抗拉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是一种以纱线为原料的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织物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说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特别是应用在工业领域,需要织带有较好的抗拉性能。
在使用织带对重物进行打包时,织带先被捆在重物上,吊机再通过织带将重物吊起,但是在吊起的过程中,织带会受到吊机和重物的双重拉力,该拉力会让织带的纤维产生断裂,从而让织带在拉力的结构破损,因此解决织带的抗拉问题就很有必要。
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抗拉织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拉织带,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和内层,靠近外层一侧的所述内层固定连接有若干抗拉片,若干所述抗拉片的断裂强度均大于外层和内层的断裂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抗拉片的编织密度均大于外层和内层的编织密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抗拉片均沿单一方向延伸设置,若干所述抗拉片均形成有拱起,若干所述抗拉片与内层均形成有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固定连接有位于空间内的加厚条,所述加厚条的顶面与抗拉片相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拉片通过抗拉纱经纬编织形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和内层均是由耐磨纱经纬编织形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厚条亦是通过耐磨纱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拉纱包括纱芯以及位于纱芯外侧的包覆层,所述纱芯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覆层通过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螺旋缠绕于纱芯外侧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纱通过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和内层的经线密度为70-80根/CM,所述外层和内层的纬线密度为50-60根/CM,所述抗拉片的经线密度为85-90根/CM,所述抗拉片的纬线密度为65-70根/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织带用于拉起重物,在拉起重物的过程中,因为重物施加给内层的作用力超过了内层的所能够承受的阈值,所以内层会发生断裂,抗拉片能够代替内层而拉起重物,使用者在知道内层断裂之后,便能够更换织带,相对于传统的织带而言,在长时间使用织带之后,使用者并不知道织带中部分纤维已经断裂,加之为了工作的效率,而会用织带吊起重物,织带被拉断之后便会使得重物落下,造成损失,本实用新型的织带相对于传统织带而言,能够有抗拉片替代断裂之后的内层的作用,并在内层断裂之后,使用者知道织带已经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需要更换,从而避免因织带的断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抗拉纱的切片图;
图4为耐磨纱的切片图。
图中:1、外层;2、内层;3、抗拉片;4、空间;5、加厚条;6、抗拉纱;7、耐磨纱;8、纱芯;9、包覆层;10、涤纶纤维;11、锦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抗拉织带,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1和内层2,外层1和内层2通过四周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并制成织带,外层1和内层2的材质以及编织方式均相同,织带先捆绑重物,然后被吊起,使得织带受到重物和吊机的双重拉力。
如图1和图2所示,靠近外层1一侧的内层2固定连接有若干抗拉片3,抗拉片3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内层2上,当内层2发生断裂时,抗拉片3能够起到代替内层2的作用,当吊起重物的过程结束之后,使用者需要更换织带。
如图1和图2所示,若干抗拉片3的断裂强度均大于外层1和内层2的断裂强度,能够使内层2断裂的拉力会大于内层2的强度,所以抗拉片3的强度要大于内层2的强度,才不会在拉力的作用下使抗拉片3产生断裂,若干抗拉片3的编织密度均大于外层1和内层2的编织密度,通过增大抗拉片3的编织密度从而加强抗拉片3的断裂强度,使得抗拉片3不易断裂,织带会断裂,常常是因为重物超过了织带的强度,所以抗拉片3的断裂强度要大于外层1和内层2的断裂强度,外层1和内层2的经线密度为70-80根/CM,外层1和内层2的纬线密度为50-60根/CM,外层1和内层2的最佳编织密度为74根/CM×58根/CM,编织的太稀疏会导致织带的整体强度不够,容易被拉断,编织的太密会容易起球起毛,从而容易被其他东西钩坏,抗拉片3的经线密度为85-90根/CM,抗拉片3的纬线密度为65-70根/CM,所以抗拉片3的编织密度大于外层1和内层2的编织密度。
如图1和图2所示,若干抗拉片3均沿单一方向延伸设置,抗拉片3阵列分布在内层2上,若干抗拉片3均形成有拱起,若干抗拉片3与内层2均形成有空间4。
如图1和图2所示,内层2固定连接有位于空间4内的加厚条5,加厚条5使得抗拉片3形成有拱起,加厚条5使得内层2变厚,从而增加内层2的耐磨性,加厚条5的顶面与抗拉片3相抵,使得抗拉片3能够与内层2形成有空间4。
如图2和图3所示,抗拉片3通过抗拉纱6经纬编织形成,抗拉纱6通过梭织机经纬编织形成抗拉片3,抗拉纱6包括纱芯8以及位于纱芯8外侧的包覆层9,纱芯8通过若干涤纶纤维10加捻而成,涤纶纤维10具有挺括和高强度的特性,涤纶纤维10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纱芯8,使得纱芯8不易起皱且有较高强度,包覆层9通过涤纶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螺旋缠绕于纱芯8外侧而成,锦纶纤维11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使得抗拉片3耐磨,涤纶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通过走锭机螺旋缠绕于纱芯8的外侧。
如图1和图4所示,外层1和内层2均是由耐磨纱7经纬编织形成,耐磨纱7通过梭织机经纬编织形成内层2和外层1,加厚条5亦是通过耐磨纱7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耐磨纱7通过梭织机经纬编织形成加厚条5,加强斜纹组织用于加强加厚条5的组织结构强度,在织带使用的过程中,加厚条5会受到内层2和抗拉片3的作用力,加强斜纹组织使得在该作用力下,抗拉片3与内层2之间仍能够形成空间4,耐磨纱7通过涤纶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加捻而成,涤纶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耐磨纱7,使得耐磨纱7具有耐磨性。
工作原理:
织带用于拉起重物,在拉起重物的过程中,因为重物施加给内层2的作用力超过了内层2的所能够承受的阈值,所以内层2会发生断裂,抗拉片3能够代替内层2而拉起重物,使用者在知道内层2断裂之后,便能够更换织带,相对于传统的织带而言,在长时间使用织带之后,使用者并不知道织带中部分纤维已经断裂,加之为了工作的效率,而会用织带吊起重物,织带被拉断之后便会使得重物落下,造成损失,本实用新型的织带相对于传统织带而言,能够有抗拉片3替代断裂之后的内层2的作用,并在内层2断裂之后,使用者知道织带已经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需要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1)和内层(2),靠近外层(1)一侧的所述内层(2)固定连接有若干抗拉片(3),若干所述抗拉片(3)的断裂强度均大于外层(1)和内层(2)的断裂强度,若干所述抗拉片(3)均沿单一方向延伸设置,若干所述抗拉片(3)均形成有拱起,若干所述抗拉片(3)与内层(2)均形成有空间(4),所述内层(2)固定连接有位于空间(4)内的加厚条(5),所述加厚条(5)的顶面与抗拉片(3)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抗拉片(3)的编织密度均大于外层(1)和内层(2)的编织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片(3)通过抗拉纱(6)经纬编织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和内层(2)均是由耐磨纱(7)经纬编织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条(5)亦是通过耐磨纱(7)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纱(6)包括纱芯(8)以及位于纱芯(8)外侧的包覆层(9),所述纱芯(8)通过若干涤纶纤维(10)加捻而成,所述包覆层(9)通过涤纶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螺旋缠绕于纱芯(8)外侧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纱(7)通过涤纶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加捻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和内层(2)的经线密度为70-80根/CM,所述外层(1)和内层(2)的纬线密度为50-60根/CM,所述抗拉片(3)的经线密度为85-90根/CM,所述抗拉片(3)的纬线密度为65-70根/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5054.5U CN219749126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抗拉织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5054.5U CN219749126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抗拉织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49126U true CN219749126U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808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65054.5U Active CN219749126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抗拉织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49126U (zh) |
-
2023
- 2023-02-08 CN CN202320265054.5U patent/CN2197491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50016593A (ko) | 합성 섬유 로프 | |
CN201485590U (zh) | 高厚度的三维双层层连织物 | |
CN219749126U (zh) | 抗拉织带 | |
JP2014201853A (ja) | コンベヤベルト用繊維補強層 | |
US3249128A (en) | Mechanical belting | |
CN102493107A (zh) | 一种经纱分层的织造方法 | |
CN212860716U (zh) | 一种耐磨的双面绒面料 | |
CN220129674U (zh) | 一种高延展坯布 | |
CN217203119U (zh) | 抗撕拉玻璃纤维丝编织结构 | |
CN205803745U (zh) | 一种混编单向织物的生产系统 | |
CN217944568U (zh) | 耐磨抗拉化纤面料 | |
CN220720506U (zh) | 耐磨聚酯梭织物 | |
CN220349263U (zh) | 高韧抗拉涤塔夫 | |
CN218291421U (zh) | 一种强度高的锦纶浸胶帘子布 | |
CN218321799U (zh) | 一种复合纱线 | |
CN219650729U (zh) | 抗拉型坯布 | |
CN215849984U (zh) | 一种新型耐磨牛津布 | |
CN221698150U (zh) | 抗皱耐用涤纶织物 | |
CN217378149U (zh) | 抗拉耐磨纱线 | |
CN212925302U (zh) | 一种抗拉扯能力强的纺织布料 | |
CN217806771U (zh) | 矿用整芯阻燃输送带节能带芯和矿用整芯阻燃输送带 | |
CN217324492U (zh) | 高弹耐用棉亚麻织物 | |
CN217145173U (zh) | 抗静电轻薄涤纶面料 | |
CN219363940U (zh) | 弹性耐磨面料 | |
CN219838277U (zh) | 一种坯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