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6085U -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6085U
CN219746085U CN202321011728.5U CN202321011728U CN219746085U CN 219746085 U CN219746085 U CN 219746085U CN 202321011728 U CN202321011728 U CN 202321011728U CN 219746085 U CN219746085 U CN 219746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rame
sliding
material taking
turn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17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东
余志深
黄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17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6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6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6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的一种自动铆压设备,包括:机架;转盘,转动设于机架上;若干个治具,设于转盘上;第一上料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翻转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第二上料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翻转机构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与第二上料机构之间;检测机构,连接于机架,检测机构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与翻转机构之间以及翻转机构与第二上料机构之间;铆压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以及下料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本申请通过检测机构的设置,有效地减少了区分五金件正反面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主要涉及自动铆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常常用到铆压设备,通过铆压设备对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金属工件进行铆压,使得不同的金属工件相连接。例如,通过铆压设备将触点铆压于五金件上。
相关技术中,在加工时,通常先将五金件上料到治具内,再通过铆压机构将触点铆压至触点铆固于五金件上。其中,五金件有许多规格,并且不同规格的五金件中可能仅仅只是五金件上面的型号的区别。因此,根据不同产品的加工需求,需要确保在上料时五金件的正面朝向铆压机构,如此,才能将触点从五金件的正面铆压至触点铆固于五金件上。目前,该项工作是依靠人工区分五金件的正面与反面,以减少存在五金件放反的情况。
然而,该种区分方式所需的人力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并且,人工区分的方式与工作人员的状态相关,存在一定的出错率,如此导致五金件与触点铆压时铆压出错,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铆压设备,包括:
机架;
转盘,转动设于机架上;
若干个治具,设于转盘上;
第一上料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
翻转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
第二上料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翻转机构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与第二上料机构之间;
检测机构,连接于机架,检测机构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与翻转机构之间以及翻转机构与第二上料机构之间;
铆压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以及
下料机构,设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
优选地,检测机构包括支撑座、光源以及检测摄像头,支撑座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机架,光源与检测摄像头均设于支撑座,检测摄像头的检测角度正对治具。
优选地,铆压机构包括铆压组件以及顶升组件,铆压组件设于机架上,顶升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铆压组件,顶升组件与铆压组件相配合设置。
优选地,铆压组件包括支撑架、第一推动气缸、滑移块以及压块,第一推动气缸设于支撑架,滑移块的其中一端部连接于第一推动气缸的输出端,滑移块的另一端具有斜面,压块的其中一端部抵接于滑移块的斜面的顶端,压块的另一端正对治具。
优选地,顶升组件包括连杆、第二推动气缸以及顶升块,第二推动气缸的输出端正对连杆的其中一端部,顶升块的底端活动连接于连杆的另一端,连杆还铰接于支撑架,顶升块的顶端正对治具。
优选地,翻转机构包括推动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夹持件,旋转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推动组件,夹持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旋转组件的另一端,夹持件的另一端正对治具。
优选地,推动组件包括承载座、第一滑移板、第一滑移气缸、第二滑移板以及第二滑移气缸,第一滑移板的其中一侧活动连接于承载座,第一滑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滑移板,第一滑移气缸驱动第一滑移板朝靠近或远离转盘的方向做线性移动,第二滑移板的其中一侧活动连接于第一滑移板,第二滑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滑移板,第二滑移气缸驱动第二滑移板沿垂直于第一滑移板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做往复线性移动。
优选地,旋转组件包括第三滑移气缸、齿条以及齿轮,第三滑移气缸设于第二滑移板,齿条的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三滑移气缸的输出端,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夹持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齿轮。
优选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送料轨道、承载架、推料气缸、推料杆、接料座以及取料组件,送料轨道的进料端与振动盘连接,承载架设于机架上,推料气缸设于承载架上,推料杆的其中一端部连接于推料气缸的输出端,接料座连接于送料轨道的出料端,推料杆能够滑移穿设于接料座内,取料组件设于承载架上。
优选地,取料组件包括第一取料气缸、取料座、第二取料气缸以及吸嘴,第一取料气缸设于承载架,取料座的其中一侧连接于第一取料气缸的输出端,第二取料气缸设于取料座上,吸嘴的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二取料气缸的输出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上料机构将五金件输送至治具上,通过驱动转盘转动,使得检测机构检测五金件的正面是否背离治具,如若五金件的正面背离治具,则驱动翻转机构将五金件翻转180度。然后,通过第二上料机构对触点进行上料,并将触点放置于五金件的正面,再通过铆压机构将触点铆固于五金件上,最后通过下料组件将完成品取出并进行收集。如此,有效地减少了区分五金件正反面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的自动铆压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自动铆压设备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翻转机构与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铆压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下料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中,1、机架;11、架体;12、固定板;2、转盘;3、治具;4、第一上料机构;41、振动盘;42、送料轨道;43、承载架;44、推料气缸;45、推料杆;46、接料座;47、取料组件;471、第一取料气缸;472、取料座;473、第二取料气缸;474、吸嘴;5、翻转机构;51、推动组件;511、承载座;512、第一滑移板;513、第一滑移气缸;514、第二滑移板;515、第二滑移气缸;52、旋转组件;521、安装板;522、第三滑移气缸;523、齿条;524、容纳座;525、齿轮;53、夹持件;6、第二上料机构;7、检测机构;71、支撑座;72、光源;73、检测摄像头;8、铆压机构;81、铆压组件;811、支撑架;812、第一推动气缸;813、滑移块;814、下压块;82、顶升组件;821、安装座;822、连杆;823、按压块;824、第二推动气缸;825、顶升块;9、下料机构;91、安装架;92、下料组件;93、支撑气缸;94、下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施例中的自动铆压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自动铆压设备另一视角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的自动铆压设备用于实现两个金属工件的铆压,例如,用于实现五金件及触点的铆压。自动铆压设备包括机架1、转盘2、若干个治具3、第一上料机构4、翻转机构5、第二上料机构6、检测机构7、铆压机构8以及下料机构9,转盘2转动设置于机架1上,若干个治具3沿转盘2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上料机构4、翻转机构5、第二上料机构6、铆压机构8以及下料机构9沿转盘2的转动轨迹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检测机构7设置于转盘2上,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检测机构7分别设于第一上料机构4与翻转机构5之间以及翻转机构5与第二上料机构6之间,其中一个检测机构7用于检测五金件的正面(即无字母的一面)是否背离治具3,如若五金件的正面背离治具3,则驱动翻转机构5将五金件翻转,此处将该检测机构7的检测位置称为第一检测位;另一个检测机构7用于对五金件进行二次检测,以减少机器故障或翻转机构5未将五金件翻转的情况,此处将该检测机构7的检测位置称为第二检测位。需要说明的是,转盘2的转动可以通过电机、分割器等设备实现,此处不多加限定。
通过第一上料机构4将五金件输送至治具3上,通过驱动转盘2转动,使得检测机构7检测五金件的正面是否背离治具3,如若五金件的正面背离治具3,则驱动翻转机构5将五金件翻转180度。然后,通过第二上料机构6对触点进行上料,并将触点放置于五金件的正面,再通过铆压机构8将触点铆固于五金件上,最后通过下料组件92将完成品取出并进行收集。如此,有效地减少了区分五金件正反面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其中,机架1包括架体11以及固定板12,固定板12设置于转盘2的上方,固定板12的一侧连接于架体11。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2并不随着转盘2的转动而转动。
参照图2到图4,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上料机构4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第一上料机构4包括振动盘41、送料轨道42、承载架43、推料气缸44、推料杆45、接料座46以及取料组件47,振动盘41设置于架体11上,振动盘41内放置有若干个五金件。送料轨道42的进料端与振动盘41连接,送料轨道42的出料端朝向转盘2,以将振动盘41上的五金件进行逐一输送。承载架43设置于架体11上,推料气缸44设置于承载架43上,推料杆45的一端连接于推料气缸44的活塞杆,接料座46连接于送料轨道42的出料端,且推料杆45能够滑移穿设于接料座46内。取料组件47设置于承载架43远离架体11的一端,以用于将接料座46上的五金件上料至治具3内。通过振动盘41将五金件输送至送料轨道42的进料端,并将五金件沿送料轨道42的长度方向逐一移动至送料轨道42的出料端。紧接着,通过推料气缸44工作使得推料气缸44的活塞杆驱动推料杆45朝与转盘2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从而将位于送料轨道42的出料端上的五金件推至接料座46。此时,通过取料组件47将五金件上料至治具3内。
具体地,取料组件47包括第一取料气缸471、取料座472、第二取料气缸473以及吸嘴474,第一取料气缸471设置于承载架43上,取料座472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取料气缸471的活塞杆,第一取料气缸471驱动取料座472沿靠近转盘2的方向做往复线性移动。第二取料气缸473设置于取料座472上,吸嘴47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取料气缸473的活塞杆,吸嘴474的吸取角度竖直朝向架体11,第二取料气缸473驱动吸嘴474做往复升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取料座472与承载架43之间以及吸嘴474与取料座472之间均会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轨,此处为现有技术,不多加赘述。当需要上料时,通过第二取料气缸473驱动吸嘴474将位于接料座46上的五金件吸起,再通过第一取料气缸471驱动取料座472沿靠近转盘2的方向移动,然后通过第二取料气缸473驱动吸嘴474将五金件放置入治具3内。
参照图5和图6,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翻转机构5与检测机构7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翻转机构5包括推动组件51、旋转组件52以及夹持件53,推动组件51设置于架体11上,旋转组件52的一端连接于推动组件51,夹持件53的一端连接于旋转组件52远离推动组件51的一端,夹持件53远离旋转组件52的一端正对治具3。本实施例中,夹持件53为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夹持端正对治具3。当驱动转盘2转动至与翻转机构5相对应的治具3时,通过推动组件51驱动旋转组件52朝靠近转盘2的方向移动,再通过夹持件53对治具3内的五金件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旋转组件52驱动夹持件53旋转,从而将五金件进行翻转。
其中,推动组件51包括承载座511、第一滑移板512、第一滑移气缸513、第二滑移板514以及第二滑移气缸515,承载座511竖直安装于架体11上,第一滑移板512的一侧滑移连接于承载座511。第一滑移气缸513安装于承载座511,第一滑移气缸513的活塞杆穿过承载座511后连接于第一滑移板512,使得第一滑移气缸513驱动第一滑移板512能够相对承载座511朝靠近或远离转盘2的方向做线性移动。第二滑移板514的一侧活动连接于第一滑移板512背离承载座511的一侧,第二滑移气缸515安装于第一滑移板512的顶端,且第二滑移气缸515的活塞杆连接于第二滑移板514,使得第二滑移气缸515驱动第二滑移板514沿垂直于第一滑移板512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做往复线性移动,从而带动旋转组件52与夹持件53同步做往复线性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移板512与承载座511之间以及第二滑移板514与第一滑移板512之间均设置有导轨,以对第一滑移板512或第二滑移板514的滑移进行导向,此处为现有技术,不多加赘述。
旋转组件52包括安装板521、第三滑移气缸522、齿条523、容纳座524以及齿轮525,安装板521的一侧连接于第二滑移板514背离第一滑移板512的一侧,第三滑移气缸522安装于安装板521背离第二滑移板514的一侧,齿条52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移气缸515的活塞杆,第二滑移气缸515驱动齿条523沿平行于第二滑移板514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做往复线性移动。容纳座524安装于安装板521远离第二滑移气缸515的一端,齿条523远离第二滑移气缸515的一端穿过容纳座524。齿轮525转动设置于容纳座524内。齿轮525与齿条523啮合连接,夹持件53远离治具3的一端穿过容纳座524后连接于齿轮525的中心点。当需要翻转五金件时,第一滑移气缸513驱动第一滑移板512相对承载座511朝靠近转盘2的方向做线性移动,以带动夹持件53同步移动。紧接着,夹持件53对治具3内的五金件进行夹持,此时,通过第二滑移气缸515驱动第二滑移板514沿垂直于第一滑移板512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夹持件53带动五金件同步向上移动。然后,通过第三滑移气缸522驱动齿条523沿平行于第二滑移板514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向上移动,由于齿轮525与齿条523啮合连接,齿轮525转动带动夹持件53转动180度,从而对五金件进行翻转。翻转后,通过第二滑移气缸515驱动第二滑移板514沿垂直于第一滑移板512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向下移动,使得夹持件53带动五金件同步向下移动,从而将五金件放回至治具3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五金件翻转并放回至治具3后,需通过第三滑移气缸522驱动齿条523沿平行于第二滑移板514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向下移动,使得手指气缸复位至初始位置。
参照图2和图3,第二上料机构6的结构与第一上料机构4的结构大致相同,有所不同的在于第二上料机构6中的吸嘴474的吸取端用于吸取触点,因此吸嘴474的吸取端的形状略有不同,此处不多加赘述。
参照图5和图6,检测机构7包括支撑座71、光源72以及检测摄像头73,支撑座71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板12上,光源72与检测摄像头73呈一条直线的状态安装于支撑座71上,检测摄像头73位于光源72的上方,且检测摄像头73的检测角度正对治具3。当第一上料机构4将五金件输送至治具3后,驱动转盘2转动使得治具3转动至第一检测位,检测摄像头73透过光源72对治具3中的五金件进行拍照分析,如若五金件的正面朝上,则驱动翻转机构5将五金件翻转180度。然后驱动转盘2转动使得治具3转动至第二检测位,检测摄像头73透过光源72对治具3中的五金件进行再次拍照分析,以减少机器故障或翻转机构5未将五金件翻转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检测摄像头73电连接于外部显示设备,以显示检测摄像头73所拍的五金件的图片,当五金件的正面朝上时,则驱动翻转机构5将五金件翻转180度;当五金件的正面朝下时,则不做任何操作。另外光源72上下均由透光材质制成。
参照图7和图8,图7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铆压机构8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C部分的放大图。铆压机构8包括铆压组件81以及顶升组件82,铆压组件81安装于架体11上,顶升组件82的一端连接于铆压组件81,顶升组件82与铆压组件81相配合设置,从而对治具3内的五金件与触点进行铆压。
其中,铆压组件81包括支撑架811、第一推动气缸812、滑移块813以及下压块814,支撑架811竖直安装于架体11上,第一推动气缸812设置于支撑架811的顶端,滑移块8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推动气缸812的活塞杆,滑移块813远离第一推动气缸812的一端具有斜面,第一推动气缸812驱动滑移块813朝靠近转盘2的方向做往复水平移动。下压块814与滑移块813相互垂直,下压块814位于滑移块813的下方,且下压块814滑移设置于支撑架811内。下压块814的顶端抵接于滑移块813的斜面的顶端,下压块814的底端正对治具3内的触点。当第一推动气缸812工作时,第一推动气缸812的活塞杆推动滑移块813朝靠近转盘2的方向做水平移动,使得下压块814的顶端与滑移块813的斜面相互抵接且相互滑移,从而使得下压块814的底端对治具3内的触点进行铆压。
顶升组件82包括安装座821、连杆822、按压块823、第二推动气缸824以及顶升块825,安装座821竖直安装于架体11上,连杆822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安装座821,按压块823竖直连接于连杆822活动连接于安装座821的一端。第二推动气缸824设置于安装座821的顶端,第二推动气缸824的活塞杆正对按压块823。连杆822远离安装座821的一端穿过支撑架811后与顶升块825的底端活动连接,连杆822还铰接于支撑架811,顶升块825的顶端正对治具3的底侧。当第二推动气缸824工作时,第二推动气缸824的活塞杆伸出至逐渐抵接于按压块823,并推动按压块823使得连杆822的一端向下移动。由于连杆822铰接于支撑架811,因此连杆822远离安装座821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推动顶升块825上顶,使得顶升块825的底端顶住治具3的底侧。与此同时,第一推动气缸812工作使得下压块814对治具3内的触点进行铆压,从而使得触点铆压于五金件的铆压位置上,以形成铆压完成的产品。
参照图9,图9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下料机构9的立体图。下料机构9包括安装架91、下料组件92、支撑气缸93以及下料通道94,安装架91竖直安装于架体11上,下料组件92设置于安装架91远离架体11的一端,下料组件92的结构与取料组件47的结构大致相同,有所不同的在于下料组件92采用夹取的方式将产品取下,因此此处不多加赘述。支撑气缸93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架91,下料通道94安装于支撑气缸93的活塞杆。
综上,本申请的一种自动铆压设备中,通过第二取料气缸473驱动吸嘴474将位于接料座46上的五金件吸起,再通过第一取料气缸471驱动取料座472沿靠近转盘2的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取料气缸473驱动吸嘴474将五金件放置入治具3内。随着转盘2的转动,当治具3转动至第一检测位时,检测摄像头73透过光源72对治具3中的五金件进行拍照分析,如若五金件的正面朝上,则驱动翻转机构5将五金件翻转180度。紧接着治具3转动至第二检测位,检测摄像头73透过光源72对治具3中的五金件进行再次拍照分析,以减少机器故障或翻转机构5未将五金件翻转的情况。随后,第二上料机构6将触点上料至五金件上,再通过第二推动气缸824的活塞杆伸出至逐渐抵接于按压块823,并推动按压块823使得连杆822的一端向下移动。由于连杆822铰接于支撑架811,因此连杆822远离安装座821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推动顶升块825上顶,使得顶升块825的底端顶住治具3的底侧。与此同时,第一推动气缸812工作使得下压块814对治具3内的触点进行铆压,从而使得触点铆压于五金件的铆压位置上,以形成铆压完成的产品。最后,通过下料组件92将完成后的产品取下放置于下料通道94内。如此,通过检测机构7的设置,有效地减少了区分五金件正反面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转盘(2),转动设于所述机架(1)上;
若干个治具(3),设于所述转盘(2)上;
第一上料机构(4),设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转盘(2)的转动轨迹;
翻转机构(5),设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转盘(2)的转动轨迹;
第二上料机构(6),设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转盘(2)的转动轨迹,所述翻转机构(5)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4)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6)之间;
检测机构(7),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检测机构(7)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4)与所述翻转机构(5)之间以及所述翻转机构(5)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6)之间;
铆压机构(8),设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转盘(2)的转动轨迹;以及
下料机构(9),设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转盘(2)的转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7)包括支撑座(71)、光源(72)以及检测摄像头(73),所述支撑座(71)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光源(72)与所述检测摄像头(73)均设于所述支撑座(71),所述检测摄像头(73)的检测角度正对所述治具(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机构(8)包括铆压组件(81)以及顶升组件(82),所述铆压组件(81)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顶升组件(8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铆压组件(81),所述顶升组件(82)与所述铆压组件(81)相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组件(81)包括支撑架(811)、第一推动气缸(812)、滑移块(813)以及压块,所述第一推动气缸(812)设于所述支撑架(811),所述滑移块(813)的其中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推动气缸(812)的输出端,所述滑移块(813)的另一端具有斜面,所述压块的其中一端部抵接于所述滑移块(813)的斜面的顶端,所述压块的另一端正对所述治具(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82)包括连杆(822)、第二推动气缸(824)以及顶升块(825),所述第二推动气缸(824)的输出端正对所述连杆(822)的其中一端部,所述顶升块(825)的底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杆(822)的另一端,所述连杆(822)还铰接于所述支撑架(811),所述顶升块(825)的顶端正对所述治具(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5)包括推动组件(51)、旋转组件(52)以及夹持件(53),所述旋转组件(5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推动组件(51),所述夹持件(5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组件(52)的另一端,所述夹持件(53)的另一端正对所述治具(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51)包括承载座(511)、第一滑移板(512)、第一滑移气缸(513)、第二滑移板(514)以及第二滑移气缸(515),所述第一滑移板(512)的其中一侧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511),所述第一滑移气缸(51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板(512),所述第一滑移气缸(513)驱动所述第一滑移板(512)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转盘(2)的方向做线性移动,所述第二滑移板(514)的其中一侧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板(512),所述第二滑移气缸(515)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板(514),所述第二滑移气缸(515)驱动所述第二滑移板(514)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滑移板(512)的滑移路径的方向做往复线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52)包括第三滑移气缸(522)、齿条(523)以及齿轮(525),所述第三滑移气缸(522)设于所述第二滑移板(514),所述齿条(52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滑移气缸(522)的输出端,所述齿轮(525)与所述齿条(523)啮合连接,所述夹持件(5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齿轮(5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4)包括振动盘(41)、送料轨道(42)、承载架(43)、推料气缸(44)、推料杆(45)、接料座(46)以及取料组件(47),所述送料轨道(42)的进料端与所述振动盘(41)连接,所述承载架(43)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推料气缸(44)设于所述承载架(43)上,所述推料杆(45)的其中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推料气缸(44)的输出端,所述接料座(46)连接于所述送料轨道(42)的出料端,所述推料杆(45)能够滑移穿设于所述接料座(46)内,所述取料组件(47)设于所述承载架(4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铆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组件(47)包括第一取料气缸(471)、取料座(472)、第二取料气缸(473)以及吸嘴(474),所述第一取料气缸(471)设于所述承载架(43),所述取料座(472)的其中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取料气缸(47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取料气缸(473)设于所述取料座(472)上,所述吸嘴(474)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取料气缸(473)的输出端。
CN202321011728.5U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Active CN219746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728.5U CN219746085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728.5U CN219746085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6085U true CN219746085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5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1728.5U Active CN219746085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6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7629B (zh) 铰链阻尼器组件自动组装机
CN215200206U (zh) 切割定位治具
CN112828447B (zh) 激光切割设备
CN108723747B (zh) 一种用于指尖陀螺的自动装配机构
CN110497310B (zh) 一种球头销加工用上料设备
CN112875216A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110405103A (zh) 一种刹车盘生产线
CN113385934A (zh) 一种摄像头前座组装设备
CN110911236B (zh) 磁组件焊接设备
CN114799604A (zh) 全自动焊接设备
CN108357917B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模组自动化上下料设备
CN109333026B (zh) 一种电机壳输送定位装置
CN219746085U (zh)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CN118137258A (zh) 换向器装配装置
CN109849352B (zh) 一种双卡手机卡托的弹片组装装置
CN212432069U (zh) 一种平面度检测仪
CN112403923B (zh) 钻针刀面检测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1870601U (zh) 一种esc支架装配机
CN110802544B (zh) 一种传感器安装装置及一体化测试设备
CN109202445B (zh) 角磨机的前盖自动组装生产线
CN217755781U (zh) 一种自动输送上料线
CN220299621U (zh) 一种自动ccd检测设备
CN114318473B (zh) 一种下料装置
CN220702291U (zh) 一种机械加工送料振动盘
CN115431015B (zh) 装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