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2510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2510U
CN219742510U CN202321189018.1U CN202321189018U CN219742510U CN 219742510 U CN219742510 U CN 219742510U CN 202321189018 U CN202321189018 U CN 202321189018U CN 219742510 U CN219742510 U CN 219742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motor
air
cavity
heat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90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振伟
李家新
贾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1890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2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2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2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体;炸桶,可推拉地设置在机体上;电机罩,设置在机体内且将机体的腔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其输出轴从电机罩穿出;叶轮,设置在输出轴上,叶轮包括中盘、上轮盘、下轮盘、散热叶片及循环叶片,上轮盘和下轮盘设置在中盘的两侧,上轮盘和中盘之间设有散热叶片,中盘和下轮盘之间设有循环叶片;隔热罩,设置在第二腔体中,隔热罩套设在中盘的外侧且将第二腔体分隔成冷却风道和热风风道。本实用新型的中盘将上下两侧叶片分隔,中间无流通,在竖向的占用空间小,使得叶轮的装配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炸锅作为一种操作简单且烹饪健康的厨房小家电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
传统空气炸锅一般采用两个独立的同轴单叶轮,一个是散热风扇,主要用于电机散热,另外一个是循环风扇,主要用于炸桶内部的热风循环。两个单叶轮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且存在一个风机罩,将风道分成冷风道和热风道两个风道,气体通过风道口排出,但是这种传统的叶轮组件,导致了叶轮组件装配空间占用过大,空间利用率较低。如果只使用一个传统单叶轮结构,用于炸桶的工作循环,虽然可以最大程度的缩减空间占用问题,但很难满足电机温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以解决空气炸锅采用两个独立的单叶轮导致叶轮装配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炸桶,可推拉地设置在机体上;电机罩,设置在机体内且将机体的腔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其输出轴从电机罩穿出;叶轮,设置在输出轴上,叶轮包括中盘、上轮盘、下轮盘、散热叶片及循环叶片,上轮盘和下轮盘设置在中盘的两侧,上轮盘和中盘之间设有散热叶片,中盘和下轮盘之间设有循环叶片;隔热罩,设置在第二腔体中,隔热罩套设在中盘的外侧且将第二腔体分隔成冷却风道和热风风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隔热罩的内边缘的内径小于等于中盘的外径,隔热罩的内边缘高于中盘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隔热罩与中盘之间形成进风空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隔热罩的内边缘的底面与中盘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5mm。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罩的中部朝向隔热罩凸出形成凹陷部,凹陷部位于上轮盘内部,电机安装在凹陷部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凹陷部上开设有进风口。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的数量为若干,若干进风口围绕输出轴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凹陷部朝向中盘的底面与中盘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0mm。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轮盘的外径大于下轮盘的外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轮盘的外径为下轮盘的外径的1.6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空气炸锅时,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可以带动其上的叶轮旋转,叶轮旋转使得上轮盘和中盘之间的散热叶片对电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与此同时,中盘和下轮盘之间的循环叶片推动炸桶内部热空气进行循环流动,散热叶片和循环叶片固定在中盘的两侧,即散热叶片和循环叶片共用一个中盘,该叶轮也可以称为双面叶轮,与现有的两个独立的单叶轮相比,双面叶轮的中盘将上下两侧叶片分隔,中间无流通,在竖向的占用空间小,使得叶轮的装配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实现空气炸锅的装配空间的紧凑式设计并同时满足电机温升的目标。
2、隔热罩的内边缘的内径小于等于中盘的外径,隔热罩的内边缘高于中盘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中盘下侧的热风上窜而导致电机侧冷却效果降低,进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3、隔热罩的内边缘的底面置于中盘的上表面偏上,可以有效的防止隔热罩的下侧的热风上窜而导致上侧的散热叶片对电机的冷却效果降低的情况,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
4、电机安装在凹陷部中,电机内嵌于上轮盘内,充分利用上轮盘的内部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电机、叶轮布置更紧凑,进而使电机、叶轮的装配空间占用小,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可满足电机散热的需求,进而可以提高炸桶容量,使空气炸锅整体结构紧凑,有效的解决现有空气炸锅装配空间占用率过大以及压缩装配空间、结构紧凑时导致的电机温升的问题。
5、电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并形成热风,热风通过进风口进入冷却风道中进行冷却,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6、若干进风口围绕输出轴设置,热风从输出轴的一周进入冷却风道中,加快空气流通,电机散热效果更好,满足电机工作要求。
7、凹陷部朝向中盘的底面与中盘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0mm,在不影响叶轮旋转的情况,使得叶轮和风机罩的装配间隙小,极大限度的压缩装配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气炸锅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气炸锅的电机、叶轮、电机罩及散热罩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空气炸锅的叶轮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叶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叶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空气炸锅的电机罩的俯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空气炸锅的隔热罩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体;2、炸桶;3、电机罩;301、凹陷部;3011、进风口;4、电机;5、叶轮;501、中盘;502、上轮盘;503、下轮盘;504、散热叶片;505、循环叶片;6、隔热罩;7、发热件;801、冷却风道;802、热风风道;9、排气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空气炸锅采用两个独立的同轴单叶轮,存在两个叶轮的装配空间过大、空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在整体占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限制了炸桶容量以及产品的外观设计。
因此,在产品占用空间一定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炸锅的装配空间利用率并同时满足电机温升,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紧凑式的空气炸锅。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炸桶2、电机罩3、电机4、叶轮5及隔热罩6。
具体地,炸桶2可推拉地设置在机体1上;电机罩3设置在机体1内且将机体1的腔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4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其输出轴从电机罩3穿出;叶轮5设置在输出轴上,叶轮5包括中盘501、上轮盘502、下轮盘503、散热叶片504及循环叶片505,上轮盘502和下轮盘503设置在中盘501的两侧,上轮盘502和中盘501之间设有散热叶片504,中盘501和下轮盘503之间设有循环叶片505;隔热罩6设置在第二腔体中,隔热罩6套设在中盘501的外侧且将第二腔体分隔成冷却风道801和热风风道802。
应用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使用空气炸锅时,电机4的输出轴旋转,可以带动其上的叶轮5旋转,叶轮5旋转使得上轮盘502和中盘501之间的散热叶片504对电机4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与此同时,中盘501和下轮盘503之间的循环叶片505推动炸桶2内部热空气进行循环流动,散热叶片504和循环叶片505固定在中盘501的两侧,即散热叶片504和循环叶片505共用一个中盘501,该叶轮5也可以称为双面叶轮,与现有的两个独立的单叶轮5相比,双面叶轮的中盘501将上下两侧叶片分隔,中间无流通,在竖向的占用空间小,使得叶轮5的装配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实现空气炸锅的装配空间的紧凑式设计并同时满足电机4温升的目标。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6的内边缘的内径小于等于中盘501的外径,隔热罩6的内边缘高于中盘501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中盘501下侧的热风上窜而导致电机4侧冷却效果降低,进而提高电机4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6与中盘501之间形成进风空隙。冷风被散热叶片504从上侧吸入,对电机4进行散热,经由径向甩出,一部分冷风在冷却风道801循环,然后通过机体1上的排气格栅9排出;还有一部冷风从叶轮5和隔热罩6之间的空隙中进入热风风道802并被加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6的内边缘的底面与中盘50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为0-5mm,隔热罩6嵌套在中盘501的外侧,隔热罩6的内边缘的底面置于中盘501的上表面偏上,可以有效的防止隔热罩6的下侧的热风上窜而导致上侧的散热叶片504对电机4的冷却效果降低的情况,保证电机4的散热效果。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罩3的中部朝向隔热罩6凸出形成凹陷部301,即电机罩3的中间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301,凹陷部301位于上轮盘502内部,电机4安装在凹陷部301中,电机4内嵌于上轮盘502内,充分利用上轮盘502的内部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电机4、叶轮5布置更紧凑,进而使电机4、叶轮5的装配空间占用小,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可满足电机4散热的需求,进而可以提高炸桶2容量,使空气炸锅整体结构紧凑,有效的解决现有空气炸锅装配空间占用率过大以及压缩装配空间、结构紧凑时导致的电机4温升的问题。
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01上开设有进风口3011,电机4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并形成热风,热风通过进风口3011进入冷却风道801中进行冷却,提高电机4的散热效果。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陷部301上也可以不设置进风口3011,此时电机4的热量通过电机罩3传递给冷却风道801中。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011的数量为若干,若干进风口3011围绕输出轴设置,热风从输出轴的一周进入冷却风道801中,加快空气流通,电机4散热效果更好,满足电机4工作要求。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3011也可以设置在输出轴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01处开设有6个直径为15mm的进风口3011,沿输出轴的周向均匀分布。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3011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罩3的材质为塑料等,塑料材质的电机罩3的成本低、重量轻。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6为钣金件,钣金件的隔热效果好、强度高。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01朝向中盘501的底面与中盘50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0mm,在不影响叶轮5旋转的情况,使得叶轮5和风机罩的装配间隙小,极大限度的压缩装配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上轮盘502的外径大于下轮盘503的外径,方便装配电机。具体地,上轮盘502的外径为下轮盘503的外径的1.6倍,即上轮盘502外径d1为1.6倍的轮盘外径d2。需要说明的是,上轮盘502和下轮盘503的外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轮盘502内径d3受电机4大小限制,需要根据电机4的大小调整上轮盘502的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5的中间为中盘501,中盘501的上侧的外边缘均匀分布6个散热叶片504,中盘501的上侧的中间预留电机4安装空间,散热叶片504用于电机4散热;中盘501的下侧沿下轮盘503均匀分布6个循环叶片505,循环叶片505用于炸桶2内部热风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发热件7,发热件7用于发热,发热件7产生的热量传递空气,循环叶片505用于将风吹向发热件7,进而推动炸桶2内部热空气进行循环流动。具体地,发热件7发热管或发热棒等。
在本实施例中,炸桶2的一侧上设有把手,把手的设置方便将炸桶2插入或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上设有温度旋钮和时间旋钮,通过温度旋来调节发热管的温度,通过时间旋钮来调节发热管的加热时间,调节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炸锅所炸的食物可以为鸡米花、鸡柳、薯条、土豆、地瓜等,指示的方位的上、下是图1中箭头所指的“上、下”的方向。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
炸桶(2),可推拉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
电机罩(3),设置在所述机体(1)内且将所述机体(1)的腔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电机(4),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且其输出轴从所述电机罩(3)穿出;
叶轮(5),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叶轮(5)包括中盘(501)、上轮盘(502)、下轮盘(503)、散热叶片(504)及循环叶片(505),所述上轮盘(502)和所述下轮盘(503)设置在所述中盘(501)的两侧,所述上轮盘(502)和所述中盘(501)之间设有所述散热叶片(504),所述中盘(501)和所述下轮盘(503)之间设有所述循环叶片(505);
隔热罩(6),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隔热罩(6)套设在所述中盘(501)的外侧且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冷却风道(801)和热风风道(8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6)的内边缘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中盘(501)的外径,所述隔热罩(6)的内边缘高于所述中盘(50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6)与所述中盘(501)之间形成进风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6)的内边缘的底面与所述中盘(50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3)的中部朝向所述隔热罩(6)凸出形成凹陷部(301),所述凹陷部(301)位于所述上轮盘(502)内部,所述电机(4)安装在所述凹陷部(30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301)上开设有进风口(30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011)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进风口(3011)围绕所述输出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301)朝向所述中盘(501)的底面与所述中盘(50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轮盘(502)的外径大于所述下轮盘(503)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轮盘(502)的外径为所述下轮盘(503)的外径的1.6倍。
CN202321189018.1U 2023-05-16 2023-05-16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9742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9018.1U CN219742510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9018.1U CN219742510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2510U true CN219742510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0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9018.1U Active CN219742510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2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2696U (zh) 一种散热好的空气炸锅
CN212281056U (zh) 一种锅盖及其空气炸锅
CN216724260U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9742510U (zh) 空气炸锅
CN216293808U (zh) 一种表面温升低的空气炸锅
WO2023165498A1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5127580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散热系统
CN204153826U (zh) 空气炸锅微波炉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155318U (zh) 空气炸锅
CN114403686A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电饭煲
CN217696199U (zh) 一种高效空气炸锅
CN215226898U (zh) 空气炸锅
CN21530514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652080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
CN220713713U (zh) 双门空气炸锅
CN220355476U (zh) 一种集成灶
CN22040381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155316U (zh) 空气炸锅
CN217827563U (zh) 一种抽屉式多功能烤箱
CN218635831U (zh) 一种空气炸锅上部进风结构
CN215605094U (zh) 一种可透视的空气炸锅
CN220832770U (zh) 一种双层空气炸锅
CN218128176U (zh) 立式空气炸锅
CN219680397U (zh) 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