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1064U -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1064U
CN219741064U CN202320814248.6U CN202320814248U CN219741064U CN 219741064 U CN219741064 U CN 219741064U CN 202320814248 U CN202320814248 U CN 202320814248U CN 219741064 U CN219741064 U CN 219741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eater
mounting bracket
management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42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剑峰
黎华东
吴兴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42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1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外壳、水系统和加热器,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和安装口,所述水系统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具有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道,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水系统串联,并构造为加热所述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设于所述安装口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可通过安装口对加热器进行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储能设备的小冷量温控机型通常安装于储能机柜内部边缘位置,液冷机组长边侧与液冷机组日常检修维护多从正面操作。
在相关技术中,储能机组常安装于机柜中,左右侧板均被机柜遮挡,因此无法通过拆除左、右侧板对电加热进行拆装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可通过安装口对加热器进行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前述的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外壳、水系统和加热器,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和安装口,所述水系统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具有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道,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水系统串联,并构造为加热所述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设于所述安装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可通过安装口对加热器进行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层叠安装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面,且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适于沿所述安装口的轴线方向装入并定位于所述外壳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口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翻边,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层叠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口的开口侧,且适于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还包括挂钩,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挂槽,所述挂钩穿入所述挂槽并挂接所述安装支架,用于预定位所述安装支架,且所述安装支架可向上移动以脱出所述挂钩。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还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一底板层叠于所述安装口内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边沿相连并朝所述安装口的另一侧延伸,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底板的靠近所述安装口的开口侧的侧边相连,并向上延伸。
可选地,所述安装口的内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第四翻边,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五翻边,所述第五翻边层叠连接于所述第四翻边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口的开口侧,且适于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架还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一托板,所述第二底板层叠于所述安装口内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边沿相连并朝所述安装口的另一侧延伸,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一托板的靠近所述安装口的开口侧的侧边相连,并向下延伸,所述安装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层叠于所述第一托板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口的一个侧壁上,并与所述安装口的另一侧壁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口,用于所述容置腔进风。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盘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底盘相连,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立柱上。
可选地,所述立柱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盘的相邻侧边,所述第一折板设于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折板与所述第一折板相连并朝向所述安装口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的接口与所述水系统的接口之间由软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的接口和所述水系统的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软管之间由喉箍紧固,所述喉箍的紧固方向朝所述安装口的内侧偏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储能元件、散热结构和上述中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储能元件配合以调节所述储能元件的温度,所述热管理系统与所述散热结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通过应用前述的热管理系统,可通过安装口对加热器进行拆装,从而可提高储能设备维护管理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与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A。
图5是图3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B。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立柱、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C。
图8是图6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D。
附图标记:
热管理系统100,外壳10,容置腔11,安装口12,底盘13,立柱14,第一折板141,第二折板142,水系统20,加热器30,安装支架40,第二翻边41,挂槽42,第五翻边43,第二托板44,第一安装架50,第一翻边51,第一底板52,第三翻边53,第二安装架60,第四翻边61,第二底板62,第一托板63,进风面板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100和储能设备,可通过安装口12对加热器30进行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100,热管理系统100包括外壳10、水系统20和加热器30。
其中,外壳10可具有容置腔11和安装口12,水系统20可设于容置腔11内,并具有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道,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串联,并构造为加热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换言之,水系统20可与储能设备配合,以调节储能设备的温度,当需要升高储能设备的温度时,可通过加热器30加热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液体可通过热交换等方式将储能设备的温度升高,以使储能设备达到适合的温度,从而可保证储能设备的运行。
在热管理系统100中,加热器30可安装于外壳10内,并设于安装口12处,以便于技术人员可通过安装口12,对热管理系统100中的加热器30进行拆装,便于对热管理系统100的维护;具体地,热管理系统100安装在储能设备中,热管理系统100的左右侧壁均被储能设备的壳体遮挡,且储能设备与门体连接,并可打开和关闭储能设备的开口,因此,为了便于技术人员对热管理系统100进行维护,热管理系统100的安装口12可与储能设备的开口朝向相同,以在打开储能设备的开口时,技术人员可通过热管理系统100的安装口12对加热器30进行拆装,实现对热管理系统100的维护,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100,可通过安装口12对加热器30进行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100还可包括安装支架40,安装支架40可层叠安装于安装口12的内侧面,且加热器30安装于安装支架40上,安装支架40适于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装入,并定位于外壳10上。因此,通过安装支架40可便于加热器30在热管理系统100中的拆装,便于对热管理系统100进行维护。
具体地,安装支架40可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装入,并定位在外壳10上,且加热器30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换言之,通过安装支架40可使加热器30快速地定位安装在热管理系统100的外壳10上,实现加热器30的预安装;同样的,当需要将加热器30从外壳10上拆卸时,可将安装支架40通过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取出,以实现加热器30在热管理系统100上的拆卸。
另外,安装支架40可层叠安装在安装口12的内侧面上,可提高安装支架40与外壳10之间的安装面积,从而使安装支架40与外壳10之间的定位更加稳定,并可减少热管理系统100在沿安装口12方向的遮挡,使技术人员可观察热管理系统100内部的状况,便于对热管理系统100进行维护,且可提高热管理系统10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口12的内侧面上可设有第一安装架50,第一安装架50可与外壳1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架50包括第一翻边51,安装支架40上可设有第二翻边41,第二翻边41层叠连接于第一翻边51上并靠近安装口12的开口侧,且适于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因此,可实现安装支架40与外壳10的固定连接,便于加热器30定位在外壳10上。
具体地,第一安装架50的第一翻边51可与安装支架40上的第二翻边41层叠连接在一起,且在第一翻边51上设有螺纹孔,在第二翻边41也可以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固定件可分别与第一翻边51和第二翻边41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第一翻边51可与第二翻边41层叠并固定连接,从而可使安装支架40上的加热器30可以定位在外壳10上,便于加热器30的安装。
另外,第一翻边51和第二翻边41可与安装口12的轴线垂直,可使安装支架40在沿安装口12轴线方向上进行定位,且结合前述实施例,安装支架40可层叠安装在安装口12的内侧面,可使安装支架40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定位,因此,通过前述两个方向的配合,可以提高外壳10与安装支架40之间的安装配合度,便于加热器30的安装。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50还可包括挂钩,在安装支架40上设有挂槽42,挂钩穿入挂槽42中,并挂接安装支架40,用于预定位安装支架40,且安装支架40可向上移动以脱出挂钩,因此,通过挂钩与挂槽42,可便于加热器30的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挂槽42的尺寸高度可大于挂钩的尺寸高度,以便于安装支架40在向上移动时,挂槽42可与挂钩对准,并从挂钩中脱出。
当然,也可以在安装支架40上设置多个挂槽42,在第一安装架50上设有多个挂钩,多个挂钩对应的挂接在多个挂槽42中,以提高安装支架40预定位的稳定性。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50还可包括第一底板52和第三翻边53。
其中,第一底板52可层叠于安装口12内的一侧,并与外壳10固定连接,第三翻边53与第一底板52的下边沿相连,并朝安装口12的另一侧延伸,第一翻边51与第一底板52的靠近安装口12的开口侧的侧边相连,并向上延伸,因此,可将安装支架40定位在外壳10上,实现加热器30的快速拆装。
具体地,安装支架40可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装入热管理系统100中,此时安装支架40可放置在第一安装架50上,第一安装架50的第三翻边53可对安装支架40进行支撑,以使安装支架40定位在外壳10上,同时,安装支架40的第二翻边41可以与第一安装架50的第一翻边51层叠,并通过固定件可将第一翻边51和第二翻边41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安装支架40在外壳10上的安装,从而使加热器30安装在外壳10上。
结合前述实施例,可以在第一安装架50设有挂钩,在安装支架40上设有挂槽42,挂槽42可以构造成方形状,同时,可以在第一安装架50上设有第三翻边53,以在第一安装架50的挂钩挂入安装支架40的挂槽42时,安装支架40可以支撑在第一安装架50的第三翻边53上,以通过第一安装架50可以将安装支架40进行定位,随后可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安装架50的第一翻边51与安装支架40的第二翻边41固定连接,实现加热器30的安装;
或者,在安装支架40上的挂槽42可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延伸,以使挂槽42在沿安装口12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三翻边53在沿安装口12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换言之,第三翻边53可具备与挂钩同等的作用,即第三翻边53可穿入挂槽42中,以使安装支架40挂接在第一安装架50上,实现加热器30的预定位,且当安装支架40向上移动时,挂槽42可脱出第三翻边53,实现加热器30的拆卸。
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口12的内侧面上还可设有第二安装架60。
其中,第二安装架60设于第一安装架50的下方,第二安装架60包括第四翻边61,安装支架40上设有第五翻边43,第五翻边43层叠连接于第四翻边61上并靠近安装口12的开口侧,且适于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因此,可实现安装支架40与外壳10的固定连接,便于加热器30安装在外壳10上。
具体地,第二安装架60的第四翻边61可与安装支架40上的第五翻边43层叠连接在一起,且在第四翻边61上设有螺纹孔,在第五翻边43上也可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固定件可分别与第四翻边61和第五翻边43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第四翻边61可与第五翻边43层叠并固定连接,从而可使安装支架40上的加热器30可定位在外壳10上,便于加热器30的安装。
另外,第四翻边61和第五翻边43可与安装口12的轴线垂直,可使安装支架40在沿安装口12轴线的方向上进行定位,且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一底板52层叠在安装口12内的一侧,可使安装支架40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定位,因此,通过前述两个方向的配合,可以提高外壳10与安装支架40之间的安装配合度,便于加热器30的安装。
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架60还可包括第二底板62和第一托板63。
其中,第二底板62层叠于安装口12内的一侧,并与外壳10固定连接,第一托板63与第二底板62的下边沿相连,并朝安装口12的另一侧延伸,第四翻边61与第一托板63的靠近安装口12的开口侧的侧边相连,并向下延伸,安装支架40的下端设有第二托板44,第二托板44层叠于第一托板63的上方。
具体地,安装支架40可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装入热管理系统100中,此时安装支架40可放置在第二安装架60上,第二安装架60的第一托板63可与安装支架40的第二托板44层叠并支撑,以使安装支架40定位在外壳10上,同时,安装支架40的第五翻边43可以与第二安装架60的第四翻边61层叠,并通过固定件将第四翻边61和第五翻边43固定连接,实现加热器30的安装。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30可安装于安装口12的一个侧壁上,并与安装口12的另一侧壁间隔开,以便于技术人员可通过安装口12对加热器30进行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热管理系统100可包括顶壁和底盘13,顶壁和底盘13可与两侧壁配合形成安装口12,且两侧壁之间间隔开预定的距离,以实现加热器30的拆装,详细来讲,在沿左右方向上,热管理系统100外壳10的左右侧壁间隔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可大于加热器30的厚度尺寸,以便于加热器30可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装入外壳10内,并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安装口12处的一个侧壁上,且当加热器30安装完成后,可与安装口12的另一侧壁间隔开,便于技术人员可通过加热器30与安装口12之间的避让空间,进行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之间的拆装,另外,避让空间还可便于技术人员对热管理系统100内部的状况进行观察。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100还可包括进风面板70,进风面板70盖设于安装口12,用于容置腔11进风,以实现储能设备的温度调节。
具体地,当进风面板70盖设在安装口12上时,进风面板70上可具有镂空结构,通过镂空结构可往热管理系统100的容置腔11内进风,在此过程中,水系统20中的液体可与储能设备配合发生热交换,以对储能设备中的元件进行降温,随后,进入容置腔11的风量可与容置腔11内水系统20的液体发生热交换,以降低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温度,从而实现水系统20的风冷散热。
进一步的,在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可设有风机,通过风机可引导气流从进风面板70中进入容置腔11内,实现对水系统20的风冷散热。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可包括底盘13和立柱14。
具体地,立柱14的下端可与底盘13相连,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加热器30安装于立柱14上,相比于将加热器30安装在热管理系统100的板面上,立柱14的结构强度较强,可使加热器30稳定地安装在立柱14上,保证加热器30的正常使用。
另外,加热器30安装在立柱14可节省容置腔11的空间,便于在容置腔11中布置水系统20,且可增加水系统20的迎风面积,实现水系统20的风冷散热。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14可包括第一折板141和第二折板142。
其中,第一折板141和第二折板14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分别连接底盘13的相邻侧边,第一折板141设于安装口12的一侧,第二折板142与第一折板141相连并朝向安装口12的另一侧延伸,加热器3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第一折板141和第二折板142之间,这样设置,可将加热器30的至少一部分隐藏在立柱14内,以增大容置腔11内的迎风面积,以提高水系统20可风冷散热的效果。
具体地,当加热器30安装在安装口12的一个侧壁上时可与另一侧侧壁间隔开预定的距离,此时在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上,加热器30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可以隐藏在第二折板142内,换言之,在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上,可减少加热器30对容置腔11内部结构的遮挡面积,以在通过进风面板70向容置腔11进风时,使容置腔11中的水系统20的迎风面积增大,提高对水系统20的风冷效果。
另外,当加热器30安装在立柱14上时,加热器30的至少一部分可嵌入到第一折板141和第二折板142之间,换言之,通过第一折板141和第二折板142可以限制加热器30在两个方向上的自由度,以保证加热器30在外壳10上的连接稳定性。
且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一安装架50和第二安装架60层叠安装在第二折板142上,以实现加热器30在立柱14上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30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沿上下方向排布,可便于容置腔11的合理排布,从而可节约容置腔11的空间。
由于外壳10的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当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沿左右方向排布时,不便于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的管道排布,因此,可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沿上下方向排布,以便于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的管道在容置腔11内排布,从而可提高容置腔11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30可与水系统20的对应连接管,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对接,可提高容置腔11的空间利用率。
由于外壳10的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当水系统20的连接管沿垂直于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与加热器30对接时不便于管道的布置,因此,可使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的对应连接管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对接,以便于管道的布置,从而可提高容置腔11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30的接口与水系统20的接口之间由软管连接,可提高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在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的连接中,由于生产、装配等问题会造成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之间的连接存在误差,因此可通过软管分别连接加热器30的接口和水系统20的接口,以提高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消除误差对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连接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30的接口和水系统20的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软管之间由喉箍紧固,从而可提高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喉箍的紧固方向朝安装口12的内侧偏下位置。其中,紧固方向为螺钉松紧喉箍时的移动方向,如图2所示,加热器30安装在外壳10偏上方的位置,当需要对加热器30与水系统20之间的软管进行松紧时,技术人员可通过安装口12进入容置腔11的下方,以对喉箍进行调节,实现接口与软管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包括储能元件、散热结构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100,散热结构与储能元件配合以调节储能元件的温度,热管理系统100与散热结构相连。通过应用前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可通过安装口12对加热器30进行拆装,从而可提高储能设备维护管理的便利性。
其中,热管理系统100可与散热结构相连,并可与散热结构之间发生热交换,以通过散热机构对储能元件进行温度的调节;当需要降低储能元件的温度时,散热结构可依次与储能元件、水系统20发生热交换,以将热量从储能元件传递至水系统20,并通过热管理系统100中的进风面板70对水系统20进行风冷散热,达到降低储能元件温度的目的;当需要提高储能元件的温度时,加热器30可对水系统20中的液体进行升温,以使散热结构可依次与水系统20、储能元件发生热交换,以将热量从水系统20传递至储能元件,达到提高储能元件温度的目的。
在热管理系统100中,通过安装口12,加热器30和安装支架40可沿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移动,以装入或拆除加热器30。当加热器30装入外壳10时,可通过安装支架40安装在第一安装架50上,其中,安装支架40上设有挂槽42,第一安装架50上设有第三翻边53,第三翻遍可以穿入挂槽42中,以对安装支架40进行定位,同时,第一安装架50上的第一翻边51与安装支架40上的第二翻边41可层叠,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实现对加热器30的安装。
另外,当加热器30装入外壳10时,可通过安装支架40安装在第二安装架60上,其中,第二安装架60上可设有第四翻边61,安装支架40上可设有第五翻边43,第五翻边43可以层叠连接在第四翻边61上,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同时,第二安装架60上的第一托板63可与安装支架40上的第二托板44层叠连接,以使加热器30可定位在外壳10上,最终可实现加热器30的安装。
其次,加热器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嵌入第一折板141和第二折板142之间,以当进风面板70进风时,使容置腔11内的水系统20可最大化地迎风,实现水系统20的风冷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PTC电加热(即加热器30)与固定钣金(即安装支架40)预装,且PTC电加热(即加热器30)预装上硅胶软管及喉箍,就此组成PTC电加热(即加热器30)组件。安装时,先将两硅胶软管另一端与不锈钢接头对接,再将固定钣金(即安装支架40)的挂槽42挂入立柱14上设立的挂钩处,从而实现PTC电加热(即加热器30)组件的预定位安装。此时电加热固定钣金(即安装支架40)主体嵌入到立柱14钣金折边中,有效减少PTC电加热(即加热器30)迎风面积。PTC电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30和安装支架40)上下折边靠外处各有一处拆装机构(包括第二翻边41和第五翻边43),用于对PTC电加热(即加热器30)组件的锁紧固定。最后,将硅胶软管另一端用喉箍锁紧,且喉箍锁紧螺栓倾斜向下,方便从正面维护拆装时将喉箍拧松将PTC电机热组件(包括加热器30和安装支架40)拆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
1、方案主体由PTC电加热(即加热器30),黑色硅胶软管,用于锁紧硅胶管及电加热进、出口的喉箍,用于锁紧硅胶管及不锈钢管的喉箍,立柱组件,PTC电加热固定板(即安装支架40)组成。
2、立柱组件由立柱14,第一焊接板(即第一安装架50),第二焊接板(即第二安装架60)组成,第一焊接板(即第一安装架50)在立柱14偏上位置,其下方有两处折边,形成挂钩状,作为固定板预定位机构;第二焊接板(即第二安装架60)在立柱14偏下位置。第一安装架50和第二安装架60朝机器外部折边上分别设有一个拆装机构(包括第二翻边41和第五翻边43),方便从正面拆装维护作为本方案主体的预装部件。
3、PTC电加热固定板(即安装支架40)主体上方切除挂槽42,挂槽42高度比第一焊接板(即第一安装架50)的挂钩高度大,且安装支架40上提不会与第一焊接板(即第一安装架50)的外部折边干涉,实现对PTC电加热固定板(即安装支架40)的成功挂入。
4、喉箍对硅胶管与不锈钢管接合处进行锁紧,其紧固方向保持朝向内部偏下,方便从正面将喉箍拧松,从而拆出加热器30及其固定钣金(即安装支架40)。
5、立柱14电加热固定板(即安装支架40)的主体部分嵌入立柱14折边中,实现迎风面积最大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容置腔(11)和安装口(12);
水系统(20),所述水系统(20)设于所述容置腔(11)内,并具有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道;
加热器(30),所述加热器(30)与所述水系统(20)串联,并构造为加热所述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所述加热器(30)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并设于所述安装口(1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支架(40),所述安装支架(40)层叠安装于所述安装口(12)的内侧面,且所述加热器(30)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40)上,所述安装支架(40)适于沿所述安装口(12)的轴线方向装入并定位于所述外壳(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12)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架(50),所述第一安装架(50)与所述外壳(10)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架(50)包括第一翻边(51),所述安装支架(40)上设有第二翻边(41),所述第二翻边(41)层叠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51)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口(12)的开口侧,且适于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50)还包括挂钩,所述安装支架(40)上设有挂槽(42),所述挂钩穿入所述挂槽(42)并挂接所述安装支架(40),用于预定位所述安装支架(40),且所述安装支架(40)可向上移动以脱出所述挂钩;
和/或,所述第一安装架(50)还包括第一底板(52)和第三翻边(53),所述第一底板(52)层叠于所述安装口(12)内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翻边(53)与所述第一底板(52)的下边沿相连并朝所述安装口(12)的另一侧延伸,所述第一翻边(51)与所述第一底板(52)的靠近所述安装口(12)的开口侧的侧边相连,并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12)的内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安装架(60),所述第二安装架(6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50)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架(60)包括第四翻边(61),所述安装支架(40)上设有第五翻边(43),所述第五翻边(43)层叠连接于所述第四翻边(61)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口(12)的开口侧,且适于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60)还包括第二底板(62)和第一托板(63),所述第二底板(62)层叠于所述安装口(12)内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托板(63)与所述第二底板(62)的下边沿相连并朝所述安装口(12)的另一侧延伸,所述第四翻边(61)与所述第一托板(63)的靠近所述安装口(12)的开口侧的侧边相连,并向下延伸,
所述安装支架(40)的下端设有第二托板(44),所述第二托板(44)层叠于所述第一托板(63)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30)安装于所述安装口(12)的一个侧壁上,并与所述安装口(12)的另一侧壁间隔开;
和/或,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进风面板(70),所述进风面板(70)盖设于所述安装口(12),用于所述容置腔(11)进风。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底盘(13)和立柱(14),所述立柱(14)的下端与所述底盘(13)相连,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加热器(30)安装于所述立柱(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4)包括第一折板(141)和第二折板(142),所述第一折板(141)和所述第二折板(14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盘(13)的相邻侧边,
所述第一折板(141)设于所述安装口(12)的一侧,所述第二折板(142)与所述第一折板(141)相连并朝向所述安装口(12)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加热器(3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折板(141)和所述第二折板(14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30)的接口与所述水系统(20)的接口之间由软管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30)的接口和所述水系统(20)的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软管之间由喉箍紧固,所述喉箍的紧固方向朝所述安装口(12)的内侧偏下位置。
12.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能元件;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储能元件配合以调节所述储能元件的温度;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与所述散热结构相连。
CN202320814248.6U 2023-04-10 2023-04-10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Active CN219741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4248.6U CN21974106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4248.6U CN21974106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1064U true CN219741064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1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4248.6U Active CN21974106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1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3275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57600U (zh) 箱体组件及风管机
CN219741064U (zh) 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CN210441336U (zh) 空调器
CN21261882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961899U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及空调器
CN21011888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379353U (zh) 一种电磁蒸汽发生器一体式框架及电磁蒸汽发生器
CN220689209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108826465B (zh) 天花机
CN211953012U (zh) 风管机
CN212299370U (zh) 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8210115U (zh) 一种热泵热水机及其机壳
CN220692553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系统集成电柜
CN220958931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安装结构的可快速安装便捷式热水器
CN220870987U (zh) 空调内机
CN221222864U (zh) 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5765296U (zh) 一种拆装高效的出风罩体
CN212253089U (zh) 箱体组件及风管机
CN21046329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685904U (zh) 一种热泵热水机及其机壳
CN218001666U (zh) 风管机
CN219222797U (zh) 一种风罩及电加热器
CN215490289U (zh)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N213931192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