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5409U - 灶具 - Google Patents
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35409U CN219735409U CN202223528591.9U CN202223528591U CN219735409U CN 219735409 U CN219735409 U CN 219735409U CN 202223528591 U CN202223528591 U CN 202223528591U CN 219735409 U CN219735409 U CN 219735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outlet
- handle
- outlet assembly
- fram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butyl 2-(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COC1=CC=C(Cl)C=C1Cl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主体部、出风组件和驱动件,所述出风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出风组件上,并跟随所述出风组件拆装,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出风组件传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灶具,可在主体部上实现出风组件和驱动件的同时拆装,降低拆装的复杂度,提高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
背景技术
厨房烹饪,在灶具打开后,厨房整体升温较热,因为需要在集成灶上设计出风口,由于厨房使用过程中,出风口容易受污,因此需要将出风口拆卸下来,以对出风口进行清洁,在相关技术中,出风口与驱动件连接,且出风口与驱动件之间还可连接有线束,导致拆装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灶具,可在主体部上实现出风组件和驱动件的同时拆装,降低拆装的复杂度,提高拆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主体部、出风组件和驱动件,所述出风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出风组件上,并跟随所述出风组件拆装,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出风组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灶具,可在主体部上实现出风组件和驱动件的同时拆装,降低拆装的复杂度,提高拆装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灶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灶具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出风组件相连,并与所述出风组件密封配合,以在所述保护壳内形成封闭的容置腔,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可选地,所述保护壳的一侧开口,并盖在所述出风组件上,且由所述出风组件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开口周缘与所述出风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以封闭所述开口周缘与所述出风组件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和传动件,所述出风框上设有安装口,所述传动件插装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出风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出风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围绕所述安装口,并封闭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出风框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安装口与所述保护壳的开口相对,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上设有连接触点,所述连接触点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主体部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触点与所述连接端子可分离地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的与所述连接触点相对的部分配置成弹片状。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的与所述连接触点相对的表面配置有条形的配合槽,所述连接触点的端部适于嵌入到所述配合槽内。
可选地,所述安装框包括端子座,所述端子座上设有快接插口,所述快接插口内设有快接触点,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快接触点相连。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配置成悬臂状。
可选地,所述安装框配置成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腔的框体形状,所述安装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框的第一端具有开口用于安装所述出风组件,且所述连接端子设于所述安装框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灶具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出风组件相连,并在收纳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可转换。
所述出风组件具有朝向所述主体部外侧的外观面;所述提手在所述伸出位置相比于所述收纳位置更凸出所述出风组件的外观面,以构造出手提结构。
可选地,所述提手与所述出风组件铰接。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和支架,所述出风框配置成具有气流通道的框体,所述出风框的出风侧的表面形成所述外观面,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的周壁上,所述提手与所述支架铰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配置成以所述提手与所述支架的铰接轴为中心的圆弧形,所述提手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与所述滑槽配合。
可选地,所述提手包括连接部和手提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组件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手提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外观面的后侧,且所述连接部配置成开口朝向所述外观面的弧形。
可选地,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与所述外观面齐平;和/或,所述提手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手提部伸出所述外观面,并在所述出风组件的由外到内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外观面倾斜。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出风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外观面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齐平并具有间隙,且所述提手在所述收纳位置填充于所述间隙。
可选地,所述提手上设有锁舌,所述主体部上与所述提手相对的位置设有锁具,所述提手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具配合以定位所述提手,所述锁具为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A。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B。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和安装框的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C。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和安装框的结构图。
图8是图7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D。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E。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座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和安装框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和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提手处于收纳位置)。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和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提手处于伸出位置)。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和安装框的装配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的结构图。
图17是图16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F。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灶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灶具100,主体部10,安装框11,端子座111,快接插口111a,快接触点111b,安装腔12,出风组件20,出风框21,气流通道212,传动件22,支架23,外观面24,驱动件30,保护壳40,第一密封件51,第二密封件52,连接触点61,连接端子62,配合槽621,提手70,连接部71,手提部72,滑槽81,滑块82,锁舌91,锁具9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灶具100,可在主体部10上实现出风组件20和驱动件30的同时拆装,降低拆装的复杂度,提高拆装效率。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灶具100,灶具100包括主体部10、出风组件20和驱动件30,出风组件20可安装在主体部10上,并与主体部10可拆卸地连接,驱动件30可安装在出风组件20上,并跟随出风组件20拆装,且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传动连接。可在主体部10上实现出风组件20和驱动件30的同时拆装,降低拆装的复杂度,提高拆装效率。其中,驱动件30可安装在出风组件20上,并可与出风组件20传动连接,以控制出风组件20的工作,例如,在出风组件20上可以设置有导风件,驱动件30可以与出风组件20中的导风件传动连接,以驱动导风件改变通过出风组件20的气流;又如,在出风组件20上可以设置开合件,驱动件30可以与出风组件20中的开合件传动连接,以驱动开合件可打开和关闭出风组件20的出风口。
一般情况下,驱动件30安装在灶具100的主体部10上,且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传动连接,在拆装灶具100时,需要将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分别从灶具100的主体部10上拆装,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之间通过传动件22连接,且在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之间还连接有线束,在拆装的过程中比较繁琐,而本申请可实现出风组件20和驱动件30在灶具100主体部10上的同时拆装,降低拆装复杂度,提高拆装效率。另外,可通过在驱动件30上设置保护壳40,以在拆装驱动件30时实现对驱动件30的保护,可在出风组件20拆装的过程中,实现对驱动件30的保护;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在出风组件20上设置快速电连接,以在驱动件30拆装的同时,实现驱动件30的通断电,提高出风组件20的拆装效率;再进一步的,可以通过连接在出风组件20上的提手70,以便于出风组件20的拆装。上述皆可便于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在灶具100主体部10上的同时拆装,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灶具100,可在主体部10上实现出风组件20和驱动件30的同时拆装,降低拆装的复杂度,提高拆装效率。另外,具体实施例可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但这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灶具100还包括保护壳40,保护壳40可与出风组件20相连,并与出风组件20密封配合,以在保护壳40内形成封闭的容置腔,驱动件30可设置容置腔内。因此,可通过保护壳40可以实现对驱动件30的保护,避免造成驱动件30故障。
具体而言,保护壳40可以连接在出风组件20上,通过将驱动件30设置在保护壳40的容置腔内,以使驱动件30可以与外部环境隔开,避免外部环境的污染侵蚀,尤其是避免水分进入驱动件30中,造成驱动件30故障,例如,可以将出风组件20可以用于灶具100出风,以便于用户纳凉,在灶具100使用一段时间过后,出风组件20会受到污染,在将出风组件20拆卸清洗时,保护壳40内的容置腔可以将驱动件30与外部环境隔开,避免污染物进入到驱动件30中,造成驱动件30故障。另外,保护壳40可以与出风组件20配合形成封闭的容置腔,可以提高容置腔的密闭性能,同时,还可以保证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传动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保护壳40与出风组件20的密封配合形式有多种,例如,保护壳40自身可以形成容置腔,并通过出风组件20的密封配合,以提高出风组件20与驱动件30的传动连接处的密闭性,避免驱动件30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又如,出风组件20的部分结构可以与保护壳40配合包围形成封闭的容置腔。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举例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壳40的一侧开口,并可盖在出风组件20上,且由出风组件20封闭开口,开口周缘与出风组件20之间可设有第一密封件51,以封闭开口周缘与出风组件20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可以提高容置腔的密闭性能,从而保护驱动件30,避免驱动件30故障。
保护壳40的一侧具有开口,并通过出风组件20的封盖,从而形成封闭的容置腔。其中,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之间的传动连接处,可以设置在保护壳40具有开口的一侧,以便于提高驱动件30与出风组件20的传动连接稳定性。且设置在开口周缘与出风组件20之间的第一密封件51,可以提高保护壳40与出风组件20在密封配合时的密封性能,以加强保护壳40对驱动件30的保护。
另外,保护壳40可以连接在出风组件20上,同时,通过保护壳40的开口周缘与出风组件20配合夹持第一密封件51,以使第一密封件51可以封闭开口周缘与出风组件20之间的间隙,保证容置腔的密闭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21和传动件22,出风框21上可设有安装口,传动件22插装于安装口,并与出风框21可转动地连接,传动件22与出风框21之间可设有第二密封件52,第二密封件52围绕安装口,并封闭传动件22与出风框21之间的间隙其中,安装口与保护壳40的开口相对,驱动件30与传动件22转动传动连接。这样设置,可以提高驱动件30与传动件22转动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具体而言,出风框21上的安装口与保护壳40的开口相对,传动件22可以插装在安装口内,以便于驱动件30可以通过安装口与传动件22传动连接,实现驱动件30的驱动作用。且在传动件22与出风框21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2,第二密封件52可以围绕安装口,以在传动件22与出风框21实现可转动连接的同时,封闭传动件22与出风框21之间的间隙,避免外部环境的污染物,通过安装口进入容置腔内,导致容置腔内的驱动件30故障。
另外,传动件22可以连接在出风框21上,同时,通过传动件22与出风框21配合夹持第二密封件52,以使第二密封件52可以封闭传动件22与出风框21之间的间隙,保证容置腔的密闭性。
且结合前述实施例,可以在安装口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第一密封件51和第二密封件52,其中,第一密封件51可以封闭保护壳40的开口周缘与安装口一侧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件52可以封闭传动件22与安装口一侧之间的间隙,可以提高传动件22与驱动件30之间的传动连接的密闭性,避免外部环境的污染物从安装口进入容置腔中,造成驱动件30的故障。
在出风框21中可以设有导风件,另外,在出风框21中还可设有中间件,传动件22可与驱动件30传动连接,并与中间件可转动地连接,中间件可与导风件传动连接,因此,导风件、传动件22、中间件和出风框21可连接成空间四连杆机构或平面四连杆机构。具体地,在导风件工作的过程中,驱动件30可驱动传动件22,使传动件22可绕驱动件30轴线转动,并带动中间件和导风件在同一空间或同一平面中运动,从而可驱动导风件在出风框21中摆动,以改变通过气流通道212的气流流向。
如图5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上可设有连接触点61,连接触点61与驱动件30电连接;主体部10包括安装框11,安装框11上可设有连接端子62,连接触点61与连接端子62可分离地电连接。因此,在实现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拆装的同时,实现驱动件30的通断电,无需拆卸拔线,提高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的拆装效率,避免了漏电危害。
具体地,当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安装在安装框11上时,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上的连接触点61可以与安装框11上的连接端子62电连接,以使驱动件30可以通过连接触点61通电,随后驱动件30可以驱动导风件工作,从而改变通过通风通道的气流流向。当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从安装框11上拆卸下来时,连接触点61与连接端子62分离,驱动件30断电停止工作。
如图5、图7、图9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62的与连接触点61相对的部分配置成弹片状,以便于提高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当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安装在安装框11上时,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上的连接触点61可以抵接在安装框11的连接端子62上,使连接触点61与连接端子62电连接,在此过程中,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的相对部分可以为弹片状,当连接触点61抵接在连接端子62上时,可以使连接端子62产生一定的形变,使弹片状的连接端子62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与连接触点61紧密地抵接在一起,以在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晃动或受到冲击时,仍可以保持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之间的电连接,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62的与连接触点61相对的表面配置有条形的配合槽621,连接触点61的端部适于嵌入到配合槽621内,以便于提高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当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安装在安装框11上时,连接触点61可以沿着条形的配合槽621移动,最后抵接并嵌入到配合槽621中,使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电连接。另外,条形的配合槽621在沿第二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且与球头状的连接触点61结构适配,以便于提高连接触点61与连接端子62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其次,结合前述实施例,连接触点61可以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对应的,可以在安装框11上设置多个连接端子62,以增强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的电连接稳定性,保证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可以良好的运行。
如图5、图6、图9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11包括端子座111,端子座111上设有快接插口111a,快接插口111a内设有快接触点111b,连接端子62与快接触点111b相连。因此,通过端子座111,可以在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电连接时,实现驱动件30的通电启动。
具体地,端子座111具有快接插口111a,具有快接插头的连接线束可以插接在快接插口111a中,以使快接插口111a中的快接触点111b与电源电连接,从而使连接端子62与电源电连接,因此,当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安装在安装框11上时,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中的连接触点61可以与连接端子62电连接,从而使电源与驱动件30处于通路状态,以便于驱动件30可以驱动出风框21内的导风件转动,实现通过气流通道212111的气流流向的改变。
如图5、图6、图9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62配置成悬臂状。且结合前述实施例,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相对的部分可以为弹片状,因此,连接端子62的部分可以悬空的弹片状,另外,可以在该部分上设有配合槽621。从而可以加强连接端子62与连接触点61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当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安装在安装框11上时,连接触点61可以抵压在连接端子62上,并使连接端子62弯曲形变,此时,连接端子62具有使自身恢复原状的弹性力,从而可以使连接触点61与连接端子62互相抵压贴合,同时,连接触点61也对应的嵌入到连接端子62的配合槽621中,保证连接粗点与连接端子62电连接的稳定性。并当连接线束通过快接插头插接在快接插口111a中时,电源与驱动件30之间形成通路,以使驱动件30可以驱动导风件转动,实现气流流向的改变。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11配置成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腔12的框体形状,安装框1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框11的第一端具有开口用于安装出风组件20,且连接端子62设于安装框11的第二端。以保证气流导向效果的同时,将连接端子62隐藏在出风总成内,保证连接端子62的电连接稳定性。
其中,出风总成上可以设有进口与出口,且进口与出口在沿第一方向上相对。
具体地,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可以通过开口安装在安装框11上的第一端,当出风总成安装在灶具100上时,安装框11的第一端可以朝向灶具100的外部,以便于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中的导风件可以在出风总成的出口处,实现对气流流向的改变,从而可以提高导风件对气流的导向效果。另外,连接端子62设置在安装框11的第二端,且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的连接触点61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框11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当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安装在安装框11上时,可以将连接触点61与连接端子62的连接位置隐藏在起来,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导致电连接的不稳定。
如图12至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灶具100还包括提手70,提手70与出风组件20相连,并在收纳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可转换。出风组件20具有朝向主体部10外侧的外观面24;提手70在伸出位置相比于收纳位置更凸出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以构造出手提结构。因此,通过提手70可以快速地将出风组件20在灶具100上的拆装,提高拆装效率。
其中,一般情况下,提手70可以连接在出风组件20上,且处于收纳位置。处于收纳位置的提手70可以隐藏在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中,换言之,提手70可以与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齐平、微凸出或微凹,以使灶具100的外观近乎或完全保持平整,便于用户对灶具100进行清洁。
具体而言,当需要将出风组件20从灶具100的主体部10上拆卸下来时,可以通过将提手70从收纳位置切换至伸出位置,以使提手70可以伸出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随后,可以通过提手70以将出风组件20从灶具100的主体部10上拆卸下来。相反的,当需要将出风组件20安装在灶具100的主体部10上时,可以通过提手70,以将出风组件20安装在主体部10上,当出风组件20安装主体部10后,可以将提手70从伸出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完成出风组件20的安装,使灶具100的外观保持平整。
另外,提手70在伸出位置时相比于提手70在收纳位置时,更加凸出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以便于在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中构造出手提结构,该手提结构可以便于人手提握,便于出风组件20的拆装。
提手70与出风组件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提手70可滑动地连接在出风组件20上,以在收纳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切换;或者,提手70可转动地连接在出风组件20上,以在收纳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切换。例如,如图12至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手70与出风组件20铰接,以使提手70可转动地在收纳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在主体部10上的出风组件20与主体部10之间可以设有放置部,当提手70处于收纳位置时,提手70处于放置部中,使灶具100的外观面24平整。当提手70从收纳位置切换至伸出位置时,提手70可以从放置部中伸出,并朝向出风组件20的内侧转动,以在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上形成手提结构,便于用户可以提握手提结构,从而将出风组件20从灶具100的主体部10上快速地拆卸下来。
当然,也可以在主体部10上设置放置凹槽,且放置凹槽与提手70结构适配。当提手70切换至收纳位置时,提手70可对应的放置在放置凹槽中,使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保持平整。当提手70切换至伸出位置时,提手70可转动地伸出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以构造出手提结构,便于用户提握,提高出风组件20的拆装效率。
如图12至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21和支架23,出风框21配置成具有气流通道212的框体,出风框21的出风侧的表面形成外观面24,支架23连接于出风框21的周壁上,提手70与支架23铰接。因此,可以实现出风组件20的快速拆装,提高拆装效率,另外,还可以避免提手70影响出风组件20排出气流。
其中,出风框21中具有气流通道212,灶具10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出风框21中气流通道212排出。且在出风框21中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气流可从进风侧进入气流通道212,并从出风侧离开气流通道212。在出风组件20安装时,出风框21的出风侧可朝向灶具100外部,因此,可以在出风框21的出风侧的表面上形成外观面24。
具体地,提手70可与出风框21周壁上的支架23铰接,以使提手70可转动地在收纳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切换,实现出风组件20的快速拆装。且还可以在出风框21的周壁上设置多个支架23,提手70可以与多个支架23分别铰接,以提高提手70在收纳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切换的稳定性。
另外,支架23连接在出风框21的周壁上,且结合前述实施例,支架23可以连接在出风框21的相对两侧的周壁上,且支架23可以与提手70铰接,也就是说,通过支架23可以使提手70连接在出风组件20的端部外侧,因此,在垂直外观面24的方向上,气流通道212的投影与提手70的投影错开,从而可以避免灶具100内的气流通过气流通道212时受到提手70的影响。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3上设有滑槽81,滑槽81配置成以提手70与支架23的铰接轴为中心的圆弧形,提手70上设有滑块82,滑块82可滑动地与滑槽81配合。以在提手70转动时提供导向和定位,从而可以提高提手70转动的稳定性。
其中,滑槽81可以设置在外观面24的内侧,并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端相比于第二端更加靠近外观面24。换言之,当滑块82处于滑槽81的第一端时,提手70处于伸出位置;当滑块82处于滑槽81的第二端时,提手70处于收纳位置。具体地,当提手70在收纳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切换时,滑块82可以沿着圆弧形的滑槽81滑动,此过程中,滑槽81可以为提手70的转动提供导向,以引导提手70绕着提手70与支架23的铰接轴转动,以提高提手70转动的稳定性。
当提手70从收纳位置切换至伸出位置时,提手70上的滑块82沿着滑槽81滑动,滑块82可以沿着圆弧形的滑槽81滑动,此过程中,滑槽81可以为提手70的转动提供导向,以引导提手70绕着提手70与支架23的铰接轴转动,以提高提手70转动的稳定性。随后由滑槽81的第一端进行限位,以使提手70处于伸出位置,并当用户手提提手70来对出风组件20进行拆装时,滑槽81的第一端可以止抵提手70的滑块82,以避免提手70从出风组件20上脱落下来,保证提手70的正常使用;当提手70从伸出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时,提手70上的滑块82可沿着滑槽81滑动,并由滑槽81的第二端进行限位,以使提手70处于收纳位置。
当然,也可以在支架23上设置滑块82,在提手70上设置滑槽81。当提手70在收纳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切换时,支架23上的滑块82可以相对于提手70上的滑槽81滑动,以对提手70进行定位和导线,保证提手70可以良好的工作。
如图13至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手70包括连接部71和手提部72,连接部71的一端与出风组件20铰接,且另一端与手提部72相连,连接部71的一端位于外观面24的后侧,且连接部71配置成开口朝向外观面24的弧形。因此,当提手70在收纳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切换时,可以避让翻边部,避免结构碰撞造成出风装置出风组件20损坏。
其中,提手70的连接部71为弧形状,并具有开口,且朝向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
提手70的连接部71可以为开口朝向外观面24的弧形,当提手70转动至伸出位置时,提手70的手提部72可以从放置部伸出,同时相对于提手70而言,翻边部可以在开口内转动,以使提手70的转动轨迹与翻边部错开,即,通过开口可以使翻边部与提手70互相避让,避免翻边部与提手70结构相抵。同样的,当提手70转动至收纳位置时,提手70的手提部72回到放置部中,此过程中,通过连接部71的开口,以在提手70的转动过程中,为翻边部提供避让空间,保证提手70的正常使用。
另外,当提手70切换至伸出位置时,连接部7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出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以便于伸出外观面24的连接部71和手提部72形成手提结构,便于用户提握,以实现出风组件20在灶具100主体部10上的拆装,提高拆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手70位于收纳位置时与外观面24齐平,可使灶具100的外观面24平整,便于用户对灶具100进行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手70位于伸出位置时,手提部72伸出外观面24,并在出风组件20的由外到内的方向上朝向外观面24倾斜。可便于用户手提提手70,实现出风组件20的拆装。
在拆装出风组件20时,提手70处于伸出装置,手提部72在出风组件20由外到内的方向上朝向外观面24倾斜,此时手提部72可朝向用户,当用户通过双手提握出风组件20两端的提手70来拆卸出风组件20时,用户对提手70施加力的方向可与用户的手臂平行,便于用户可以更好的发力,提高出风组件20的拆卸效率。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0上设有安装腔12,出风组件2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腔12,外观面24与主体部10的外表面齐平并具有间隙,且提手70在收纳位置填充于间隙。可以便于提手70在收纳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切换,保证提手70的正常使用。
结合前述实施例,外观面24与主体部1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为放置部,以在提手70处于收纳位置时,放置在放置部中。当出风组件20安装在主体部10上时,用户通过提握提手70以将出风组件20安装在主体部10的安装腔12内,随后将提手70从伸出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此时提手70定位于收纳位置,且提手70、外观面24以及主体部10的外表面齐平,使得灶具100的外观面24平整,便于用户对灶具100进行清洁。当出风组件20从主体部10上拆卸时,用户可将提手70从收纳位置切换至伸出位置,提手70可从外观面24与主体部10的外表面之间的放置部伸出,以在出风组件20外构造出手提结构,便于用户提握,提高出风组件20的拆装效率。
如图13至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手70上设有锁舌91,主体部10上与提手70相对的位置设有锁具92,提手70在收纳位置时锁舌91与锁具92配合以定位提手70,锁具92为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因此,可实现对提手70的定位锁止。
其中,锁具92为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换言之,可通过按压锁具92,使锁具92解除锁止,可通过再次按压锁具92,使锁具92进行锁止。
当提手70处于收纳位置时,用户可通过按压提手70,以使提手70的锁舌91与主体部10上的锁具92解除锁止,此时,可将提手70切换至伸出位置,便于用户提握提手70实现出风组件20的拆卸。当提手70从伸出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时,用户可按压提手70,使提手70上的锁舌91与主体部10上的锁紧配合,以将提手70定位,将提手70保持在收纳位置,使灶具100的外观面24保持平整,便于用户对灶具100进行清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100,可包括:主体部10和出风组件20,出风组件20安装于主体部10上,并与主体部1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由于灶具100工作时,灶具100周围的环境温度较高,出风组件20可以在灶具100使用时起到送风作用,可以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感。进一步地,由于灶具100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容易产生油污等,因此,为了便于用户对出风组件20进行维护和清洁,可以在主体部10上设置第一定位件,出风组件20上设置第二定位件,且第二定位件和第一定位件磁性相吸。也就是说,出风组件20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10上,以便于用户对出风组件20进行拆装,且在装配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磁性吸力可以便于快速、准确定位,为用户是用提供便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100,通过将出风组件20与主体部10设置成磁吸配合的形式,可以为与用户拆装出风组件20提供便利。
应用时,当用户需要清洁出风组件20时,可以直接向出风组件20施力,施力克服磁性吸力时,出风组件20可以与主体部10分离;当需要将出风组件20安装于主体部10上时,可以将出风组件20的第二定位件靠近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磁性使得出风组件20可以自动安装于主体部10上,因此,用户不需要寻找安装点或使用辅助工具进行安装,为用户使用提供了便利。
可选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也可以是卡扣连接的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0上设有安装腔12,出风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安装腔12并可取出,可以提高出风组件20与主体部10的接触面积,提高装配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出风组件20嵌入安装腔12时,出风组件20还可以与主体部10磁吸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装配的稳定性。此外,出风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安装腔12,可以提高灶具100表面的平整性,可以避免与操作人员发生干涉,且利于提高美观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21和翻边部,具体地,出风框21套设于安装腔12内,翻边部与出风框21相连,并朝向出风框21的外侧延伸,其中,主体部10还包括固定座,翻边部与固定座沿安装腔12的轴向相对,第一定位件设于固定座上,第二定位件设于翻边部上。具体地,出风框21嵌入安装腔12内可以提高出风框21与主体部10连接的稳定性,且利于空间布置。翻边部与固定座连接可以提高出风组件20与主体部10连接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固定座和翻边部便于为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提供放置空间且便于实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磁吸配合。具体地,在装配时,出风框21先嵌入安装腔12,此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较远,磁吸力较小,当出风框21嵌入安装腔12的体积逐渐增大时,翻边部也逐渐靠近固定座,由此,可以在出风框21嵌入安装腔12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同时完成磁吸,利于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部上设有导向柱,固定座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柱轴向延伸,并可取出地插接于导向孔。也就是说,翻边部和固定座还可以通过轴孔配合,即翻边部的导向柱与固定座上的导向孔相对,导向柱沿其轴向伸入导向孔内,可以在径向上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发生晃动,在导向柱逐渐伸入导向孔的过程中,第二定位件不断向第一定位件靠近,当移动到在定位件的磁吸范围内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可以自动相吸,由此,通过设置互相配合的导向孔和导向柱,可以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且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相对,便于实现磁吸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导风件可包括前叶片和后叶片,前叶片使用两个同步驱动,后叶片使用空间连杆驱动,连杆转动轴使用密封圈方式,电机使用密封罩(即保护壳40)防水,左右两侧是用按压快拆,接线使用快速接线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成本低,安全,简单高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0);
出风组件(20),所述出风组件(20)安装于所述主体部(10),并与所述主体部(10)可拆卸地连接;
驱动件(30),所述驱动件(30)安装于所述出风组件(20)上,并跟随所述出风组件(20)拆装,且所述驱动件(30)与所述出风组件(20)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还包括:
保护壳(40),所述保护壳(40)与所述出风组件(20)相连,并与所述出风组件(20)密封配合,以在所述保护壳(40)内形成封闭的容置腔,所述驱动件(30)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40)的一侧开口,并盖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上,且由所述出风组件(20)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开口周缘与所述出风组件(2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51),以封闭所述开口周缘与所述出风组件(20)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
出风框(21),所述出风框(21)上设有安装口;
传动件(22),所述传动件(22)插装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出风框(2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件(22)与所述出风框(2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52),所述第二密封件(52)围绕所述安装口,并封闭所述传动件(22)与所述出风框(21)之间的间隙;
其中,所述安装口与所述保护壳(40)的开口相对,所述驱动件(30)与所述传动件(22)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上设有连接触点(61),所述连接触点(61)与所述驱动件(30)电连接;所述主体部(10)包括安装框(11),所述安装框(11)上设有连接端子(62),所述连接触点(61)与所述连接端子(62)可分离地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62)的与所述连接触点(61)相对的部分配置成弹片状;
和/或,所述连接端子(62)的与所述连接触点(61)相对的表面配置有条形的配合槽(621),所述连接触点(61)的端部适于嵌入到所述配合槽(621)内;
和/或,所述安装框(11)包括端子座(111),所述端子座(111)上设有快接插口(111a),所述快接插口(111a)内设有快接触点(111b),所述连接端子(62)与所述快接触点(111b)相连;
和/或,所述连接端子(62)配置成悬臂状;
和/或,所述安装框(11)配置成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腔(12)的框体形状,所述安装框(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框(11)的第一端具有开口用于安装所述出风组件(20),且所述连接端子(62)设于所述安装框(11)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还包括提手(70),所述提手(70)与所述出风组件(20)相连,并在收纳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可转换;
所述出风组件(20)具有朝向所述主体部(10)外侧的外观面(24);所述提手(70)在所述伸出位置相比于所述收纳位置更凸出所述出风组件(20)的外观面(24),以构造出手提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70)与所述出风组件(20)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
出风框(21),所述出风框(21)配置成具有气流通道(212)的框体,所述出风框(21)的出风侧的表面形成所述外观面(24);
支架(23),所述支架(23)连接于所述出风框(21)的周壁上,所述提手(70)与所述支架(23)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3)上设有滑槽(81),所述滑槽(81)配置成以所述提手(70)与所述支架(23)的铰接轴为中心的圆弧形,所述提手(70)上设有滑块(82),所述滑块(82)可滑动地与所述滑槽(81)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70)包括连接部(71)和手提部(72),所述连接部(71)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组件(20)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手提部(72)相连,所述连接部(71)的一端位于所述外观面(24)的后侧,且所述连接部(71)配置成开口朝向所述外观面(24)的弧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70)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与所述外观面(24)齐平;和/或,所述提手(7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手提部(72)伸出所述外观面(24),并在所述出风组件(20)的由外到内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外观面(24)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0)上设有安装腔(12),所述出风组件(2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2),所述外观面(24)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外表面齐平并具有间隙,且所述提手(70)在所述收纳位置填充于所述间隙;
和/或,所述提手(70)上设有锁舌(91),所述主体部(10)上与所述提手(70)相对的位置设有锁具(92),所述提手(70)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锁舌(91)与所述锁具(92)配合以定位所述提手(70),所述锁具(92)为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28591.9U CN219735409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28591.9U CN219735409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35409U true CN219735409U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8026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28591.9U Active CN219735409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35409U (zh)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23528591.9U patent/CN2197354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155782C (en) | Upright vacuum cleaner | |
CN210582135U (zh) | 烹饪箱及集成灶 | |
CN219735409U (zh) | 灶具 | |
CN116336509A (zh) | 灶具 | |
CN21346472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077644U (zh) | 烹饪器具 | |
WO2022011949A1 (zh) | 一种便携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 |
CN113739237A (zh) |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 |
CN218936426U (zh) | 灶具的出风装置和灶具 | |
CN110960062B (zh) | 烹饪器具及其电源耦合器、超声波振子组件、锅盖 | |
CN219962521U (zh) | 一种水冷压力烹饪器具 | |
CN221635595U (zh) | 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食物料理机 | |
CN217270903U (zh) | 气流产生装置 | |
CN217852513U (zh) | 一种接油水盘及其无油烟电烤盘 | |
CN221205090U (zh) | 空气炸锅 | |
CN221205095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4048563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1511618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113905473B (zh) | 烹饪器具 | |
CN221205093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4065123U (zh) | 全方位转动结构及空调扇 | |
CN21568700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331403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6047936U (zh) |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 |
CN213248394U (zh) |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