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4432U -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4432U
CN219734432U CN202320522449.9U CN202320522449U CN219734432U CN 219734432 U CN219734432 U CN 219734432U CN 202320522449 U CN202320522449 U CN 202320522449U CN 219734432 U CN219734432 U CN 219734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seismic
building sid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24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5224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4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4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4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涉及管道支架工程领域,包括抗震支架本体和辅助支撑梁,辅助支撑梁用于与建筑侧壁固定连接,抗震支架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每个抗震支架本体包括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管道支撑框架与辅助支撑梁固定连接,约束框架的一端与辅助支撑梁或建筑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道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建筑包括该管群抗震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管群抗震支架可支撑建筑侧壁的管道群,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具备抗震功能且结构简单,在保证满足现有抗震支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节省经济开支,保证高大空间建筑管道群布置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支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背景技术
为满足高大空间建筑生产生活的需要,往往需要在侧壁安装大量的管道群,例如给排水管道、消防管道、暖通管道以及电力桥架等。这些管道的功能不同、侧壁安装位置特殊性以及多管道负载重量大等问题突出,由于管道位置特殊性,因此无法采用普通的楼板顶装方式安装抗震支架。为解决高大空间建筑侧壁管道群安装面临的诸多问题,亟需一种功能合理、安全可靠的适用于高大空间建筑侧壁安装的管群抗震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支撑布置在建筑侧壁的管道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本体和辅助支撑梁,所述辅助支撑梁用于与建筑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抗震支架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每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包括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所述管道支撑框架与所述辅助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约束框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或建筑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框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管群抗震支架可支撑建筑侧壁的管道群,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具备抗震功能且结构简单,在保证满足现有抗震支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节省经济开支,保证高大空间建筑管道群布置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其中,辅助支撑梁用于支撑抗震支架本体,便于抗震支架本体安装至建筑侧壁,管道支撑框架用于支撑管道,约束框架对管道支撑框架起到约束作用,若建筑受到震动,约束框架与管道支撑框架只能够绕铰接处微量的晃动,既保证支撑稳定性,又可应对震动,避免管道支撑框架发生太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对管道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为双向抗震支架,所述双向抗震支架的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分别为第一管道支撑框架和双向约束框架,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竖直设置,其上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双向约束框架为水平设置的三角形框架,所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用于与所述建筑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与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的下端铰接,且其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双向约束框架对第一管道支撑框架施加了在水平面上平行和垂直于管道布置方向的约束,约束结构更为稳固。
进一步,所述三角形框架为等腰三角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角形框架为等腰三角形,其两侧受力对称,支撑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辅助支撑梁包括外伸梁,所述外伸梁垂直于建筑侧壁,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的上端与所述外伸梁的底面通过角码固定连接。
进一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为单向抗震支架,所述单向抗震支架的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分别为第二管道支撑框架和单向约束框架,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的上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单向约束框架包括横杆和斜杆,所述横杆与所述辅助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的下端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向抗震支架对第二管道支撑框架施加在水平面上垂直于管道布置方向的约束。单向抗震支架的约束比双向抗震支架弱,两者配合使用时,允许管道出现容许范围内的变形,既避免了管道受刚性损伤也能减少工程用料。
进一步,所述辅助支撑梁包括连系梁,所述连系梁水平设置且与建筑侧壁平行,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的上端与所述连系梁底面通过梁夹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连系梁的顶面通过梁夹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管道支撑框架垂直于建筑侧壁,所述管道支撑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撑区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考虑管道功能分区及安全性的需要,可设置不同的支撑区域,对管群分区布置。
进一步,所述抗震支架本体采用C型钢制成,所述辅助支撑梁采用H型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建筑侧壁和所述的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所述辅助支撑梁与所述建筑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建筑侧壁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建筑侧壁内固定有预埋钢板,所述辅助支撑梁与所述预埋钢板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建筑侧壁采用钢结构制成,所述建筑侧壁上固定有预设连接件,所述辅助支撑梁与所述预设连接件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侧壁为钢结构时的双向抗震支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双向抗震支架的右视图;
图3为建筑侧壁为钢筋混凝土时的双向抗震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双向抗震支架的右视图;
图5为单向抗震支架的主视图;
图6为图5单向抗震支架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管群抗震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抗震支架本体;101、双向抗震支架;102、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3、双向约束框架;1031、腰边;1032、底边;104、单向抗震支架;105、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6、单向约束框架;1061、横杆;1062、斜杆;107、立柱;108、横担;109、抗震铰链;
200、辅助支撑梁;201、外伸梁;202、连系梁;
300、建筑侧壁;400、预埋钢板;500、预设连接件;600、梁夹;700、角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本体100和辅助支撑梁200,所述辅助支撑梁200用于与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设有至少一个,每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包括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所述管道支撑框架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约束框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或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框架铰接。
管群抗震支架可支撑建筑侧壁的管道群,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具备抗震功能且结构简单,在保证满足现有抗震支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节省经济开支,保证高大空间建筑管道群布置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其中,辅助支撑梁200用于支撑抗震支架本体100,便于抗震支架本体100安装至建筑侧壁300,管道支撑框架用于支撑管道,约束框架对管道支撑框架起到约束作用,若建筑受到震动,约束框架与管道支撑框架只能够绕铰接处微量的晃动,既保证支撑稳定性,又可应对震动,避免管道支撑框架发生太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对管道损坏。
其中,抗震支架本体100设有多个时,多个抗震支架本体100沿建筑侧壁300横向间隔设置,管道依次穿过多个抗震支架本体100的管道支撑框架,管道支撑框架对管道形成支撑,并减少震动对管道的影响。
其中,管道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竖直的立柱107和多个横担108。多个横担108采取任意形式布置并连接在两个立柱107之间,从而在两个立柱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撑区域,例如形成横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支撑区域、矩形阵列分布的多个支撑区域。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道支撑框架为矩形框架,其每个横担108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立柱107,多个横担108上下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横担108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撑区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图4所示,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为双向抗震支架101,所述双向抗震支架101的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分别为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和双向约束框架103,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竖直设置,其上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双向约束框架103为水平设置的三角形框架,所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1032用于与所述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与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的下端铰接,且其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
双向约束框架103对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施加了在水平面上平行和垂直于管道布置方向的约束,约束结构更为稳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三角形框架为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框架为等腰三角形,其两侧受力对称,支撑强度高。
具体的,双向约束框架103相对于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对称设置。
具体的,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为120度,其由一个底边1032两个腰边1031构成,两条腰边1031均与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的最下方的横担108通过抗震铰链109铰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包括外伸梁201,所述外伸梁201垂直于建筑侧壁300,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的上端与所述外伸梁201的底面通过角码700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图6所示,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为单向抗震支架104,所述单向抗震支架104的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分别为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和单向约束框架106,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上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单向约束框架106包括横杆1061和斜杆1062,所述横杆1061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斜杆1062的一端与所述横杆1061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下端铰接。
单向抗震支架104对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施加在水平面上垂直于管道布置方向(与横杆1061平行的方向)的约束。单向抗震支架104的约束比双向抗震支架101弱。两者可单独使用,例如设置多个单向抗震支架104,或者设置多个双向抗震支架101;两者也可以配合使用,两者配合使用时,允许管道出现容许范围内的变形,既避免了管道受刚性损伤也能减少工程用料。
具体的,斜杆1062的下端与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最下方的横担108通过抗震铰链109铰接。
具体的,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和单向约束框架106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该平面垂直于建筑侧壁300。
具体的,对于单向抗震支架104,横杆1061、斜杆1062与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立柱107之间形成直角三角形,其结构稳固。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包括连系梁202,所述连系梁202水平设置且与建筑侧壁300平行,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上端与所述连系梁202底面通过梁夹600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061与所述连系梁202的顶面通过梁夹600固定连接。
其中,外伸梁201为多个时,每相邻的两个外伸梁201之间设置一个连系梁202。
其中,抗震支架本体100设有多个时,其中至少一个为双向抗震支架101,其中至少一个为单向抗震支架104。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外伸梁201处有一个双向抗震支架101,连系梁202上设有一个单向抗震支架104,或连系梁20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单向抗震支架104。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管道支撑框架垂直于建筑侧壁300,所述管道支撑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撑区域。
考虑管道功能分区及安全性的需要,可设置不同的支撑区域,对管群分区布置。其中,所述支撑区域可供管道穿过。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采用C型钢制成,所述辅助支撑梁200采用H型钢制成。
可替代的,抗震支架本体100和辅助支撑梁200均可以采用其他截面形状的型材制成,例如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建筑侧壁300和所述的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所述辅助支撑梁200与所述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建筑侧壁300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建筑侧壁300内固定有预埋钢板400,所述辅助支撑梁200与所述预埋钢板400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建筑侧壁300采用钢结构制成,所述建筑侧壁300上固定有预设连接件500,所述辅助支撑梁200与所述预设连接件500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建筑侧壁300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如图3-图6所示,所述的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的安装过程为:
(1).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侧壁300浇筑之前按照设计位置布置好预埋钢板400,预埋钢板400厚度不小于20mm,背面穿孔塞焊锚固钢筋。
(2).将H型钢的外伸梁201通过焊接与高强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预埋钢板400上,外伸梁201截面尺寸、外伸长度以及外伸梁201与预埋钢板400之间连接设计由其所承担的管道的数量与荷载大小共同决定。
(3).两个相邻的外伸梁201的中间位置架设一道H型钢的连系梁202,连系梁202与外伸梁201仅在腹板位置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连系梁202截面规格以及连系梁202与外伸梁201之间的高强螺栓连接形式由其所承担的管道的荷载决定。连系梁202的截面规格不大于外伸梁201的截面规格。
(4).将C型钢按照所承担管道群分布情况加工成多个双向抗震支架101。先将双向抗震支架101的立柱107与外伸梁201底部预留的焊接角码用高强螺栓固定在一起,其立柱107与横担108之间用90度的角码700相连接,横担108层数由管道分布层数决定,这样组成双向抗震支架101的矩形的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
再用后扩底锚栓将C型钢作为底边1032固定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侧壁300上,再用两条C型钢作为腰边1031与底边1032之间通过由120度的角码700(该角码设置于三角形框架底角的外角处)连接,两条腰边1031与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的其中一个横担108之间通过抗震铰链109相连接,这样就组成双向抗震支架的等腰三角形的双向约束框架103。
(5).单向抗震支架104与双向抗震支架101间隔布置,由C型钢制作的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最上端用一对梁夹600固定在连系梁202的下翼缘,立柱107与横担108之间用90度的角码700相连接,这样组成单向抗震支架104的矩形的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
再将横杆1061用一对梁夹固定在连系梁202的上翼缘,斜杆1062分别与横杆1061及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最下端的横担108之间用抗震铰链109相连接,这样就组成单向抗震支架104的单向约束框架106。
(6).将电力桥架用限位夹布置在管道支撑框架上层,涉水管道用管道夹固定好放置管道支撑框架下层,逐段安装最后完成安装。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建筑侧壁300采用钢结构制成,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的安装过程为:
(1).先在建筑侧壁300的钢结构柱加工制作时候焊接预设连接件500,该预设连接件500采用H型钢形式,预设连接件500与主体钢结构之间全部在车间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
(2).将H型钢的外伸梁201通过焊接与高强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预埋钢板400上,外伸梁201截面尺寸、外伸长度以及外伸梁201与预埋钢板400之间连接设计由其所承担的管道的数量与荷载大小共同决定。
(3).两个相邻的外伸梁201的中间位置架设一道H型钢的连系梁202,连系梁202与外伸梁201仅在腹板位置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连系梁202截面规格以及连系梁202与外伸梁201之间的高强螺栓连接形式由其所承担的管道的荷载决定。连系梁202的截面规格不大于外伸梁201的截面规格。
(4).将C型钢按照所承担管道群分布情况加工成多个双向抗震支架101。先将双向抗震支架101的立柱107与外伸梁201底部预留的焊接角码用高强螺栓固定在一起,其立柱107与横担108之间用90度的角码700相连接,横担108层数由管道分布层数决定,这样组成双向抗震支架101的矩形的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
再用一对梁夹将C型钢作为底边1032固定在钢结构的建筑侧壁300上,再用两条C型钢作为腰边1031与底边1032之间通过由120度的角码700(该角码设置于三角形框架底角的外角处)连接,两条腰边1031与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的其中一个横担108之间通过抗震铰链109相连接,这样就组成双向抗震支架的等腰三角形的双向约束框架103。
(5).单向抗震支架104与双向抗震支架101间隔布置,由C型钢制作的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最上端用一对梁夹600固定在连系梁202的下翼缘,立柱107与横担108之间用90度的角码700相连接,这样组成单向抗震支架104的矩形的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
再将横杆1061用一对梁夹固定在连系梁202的上翼缘,斜杆1062分别与横杆1061及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最下端的横担108之间用抗震铰链109相连接,这样就组成单向抗震支架104的单向约束框架106。
(6).将电力桥架用限位夹布置在管道支撑框架上层,涉水管道用管道夹固定好放置管道支撑框架下层,逐段安装最后完成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震支架本体(100)和辅助支撑梁(200),所述辅助支撑梁(200)用于与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设有至少一个,每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包括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所述管道支撑框架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约束框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或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框架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为双向抗震支架(101),所述双向抗震支架(101)的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分别为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和双向约束框架(103),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竖直设置,其上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双向约束框架(103)为水平设置的三角形框架,所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1032)用于与所述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与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的下端铰接,且其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10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框架为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包括外伸梁(201),所述外伸梁(201)垂直于建筑侧壁(300),所述第一管道支撑框架(102)的上端与所述外伸梁(201)的底面通过角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为单向抗震支架(104),所述单向抗震支架(104)的管道支撑框架和约束框架分别为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和单向约束框架(106),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上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单向约束框架(106)包括横杆(1061)和斜杆(1062),所述横杆(1061)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固定连接,所述斜杆(1062)的一端与所述横杆(1061)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下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梁(200)包括连系梁(202),所述连系梁(202)水平设置且与建筑侧壁(300)平行,所述第二管道支撑框架(105)的上端与所述连系梁(202)底面通过梁夹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061)与所述连系梁(202)的顶面通过梁夹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支撑框架垂直于建筑侧壁(300),所述管道支撑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撑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支架本体(100)采用C型钢制成,所述辅助支撑梁(200)采用H型钢制成。
9.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侧壁(300)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所述辅助支撑梁(200)与所述建筑侧壁(30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侧壁(300)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建筑侧壁(300)内固定有预埋钢板(400),所述辅助支撑梁(200)与所述预埋钢板(400)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建筑侧壁(300)采用钢结构制成,所述建筑侧壁(300)上固定有预设连接件(500),所述辅助支撑梁(200)与所述预设连接件(500)固定连接。
CN202320522449.9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Active CN219734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2449.9U CN21973443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2449.9U CN21973443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4432U true CN219734432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2449.9U Active CN21973443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4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72213U (zh) 一种钢箱梁安装临时支撑架
CN111206768B (zh) 一种轻型梁板结构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25691U (zh) 一种桥梁0号块浇筑用承托支架
CN219734432U (zh) 一种用于建筑侧壁的管群抗震支架及建筑
CN103866692A (zh) 新型盖梁承重架拼装方法
CN202766974U (zh) 一种不需要满堂支架的盖梁承重架
CN113152658B (zh) 一种底部设置综合型幕墙的大跨度连廊及施工方法
CN216615730U (zh) 一种倒挂式坝后牛腿用支撑平台
CN214783194U (zh) 山区超高保通曲线现浇箱梁组合支架
CN114319809A (zh) 超高作业平台盘扣式作业脚手架体系施工方法
CN113202281A (zh) 一种建筑模板操作平台
CN210567041U (zh) 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
CN212002166U (zh) 高层建筑大挑檐脚手架支撑结构
CN210423968U (zh) 装配式支吊架及使用该装配式支吊架的建筑
CN107476200B (zh) 一种满堂支架错位套搭结构及方法
CN112726416A (zh) 一种满足现场施工保通的支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962850A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CN215631489U (zh) 一种建筑模板操作平台
CN211081120U (zh) 一种用于阳台板安装的支撑结构
CN219453077U (zh) 带有单向斜支撑的双榀支架结构
CN216587872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217299800U (zh) 一种独立式后浇体系
CN214498498U (zh) 预制悬挑构件支撑装置
CN217831682U (zh) 一种预制箱梁顶板钢筋绑扎成型台座
CN219120000U (zh) 带有双向四斜支撑的双榀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