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2538U -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2538U
CN219732538U CN202221040074.4U CN202221040074U CN219732538U CN 219732538 U CN219732538 U CN 219732538U CN 202221040074 U CN202221040074 U CN 202221040074U CN 219732538 U CN219732538 U CN 219732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roof
roof panel
space
bear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0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王政
王保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owe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owe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owe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owe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0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2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2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2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以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其中,所述屋面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相对侧边形成连接锁边,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用以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连接;所述板体的部分区域朝上凹陷形成中波峰,所述中波峰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两所述侧壁分别呈多段弯折设置,而使得所述中波峰内形成至少一个限位空间,至少一个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能够在受到外力时被朝下弯折,而用以与中支架咬合;所述中波峰还形成有面向上方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高于所述连接锁边的最高点。本申请实施例屋面板具有很好的防火、抗风揭和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屋面板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以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屋面系统因其轻质、高强、美观、施工方便等特点,在机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工业厂房、仓储、铁路站台雨棚、铁路站房屋面等大型工程中大量运用。但传统的屋面板抗风揭能力不够,屋面板被风揭落的现象频有发生。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以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屋面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相对侧边形成连接锁边,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用以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连接;所述板体的部分区域朝上凹陷形成中波峰,所述中波峰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两所述侧壁分别呈多段弯折设置,而使得所述中波峰内形成至少一个限位空间,至少一个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能够在受到外力时被朝下弯折,而用以与中支架咬合;所述中波峰还形成有面向上方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高于所述连接锁边的最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限位空间的侧壁是被朝下弯折后与中支架咬合的,因此相当于该侧壁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咬合在中支架第一限位唇的下方以及内侧,从而可以防止中波峰向上脱离第一限位唇。再者,限位空间的两个侧壁均与中支架咬合,实现双侧咬合,受力更加平衡,抗风揭效果更好。而承载面高于连接锁边,可以使得连接锁边被光伏板遮挡在下方,降低渗水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屋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屋面板中波峰和中支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中波峰和中支架处于初始状态;
图5为图4中中波峰和中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屋面板中波峰和中支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中波峰和中支架处于咬合状态;
图7为图6中中波峰和中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屋面板的锁合结构和边支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屋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屋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d为本申请屋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屋面板和中支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屋面板与屋面檩条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边支架与屋面檩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中支架与屋面檩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屋面板与屋面檩条另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边支架与屋面檩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中支架与屋面檩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集成有光伏板的屋面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集成有光伏板的屋面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集成有光伏板的屋面系统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屋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屋面板的俯视图;
图21为本申请屋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屋面板的俯视图;
图23为本申请屋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屋面板的俯视图;
图25至图29为本申请中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屋面板和中支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31和图3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抗风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3和图3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抗风夹和中波峰的组装示意图;
图35和图3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抗风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7至图47示出了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抗风夹和中波峰的组装示意图;
图48至图6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抗风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2和图63分别示出了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提出一种屋面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7,屋面板100包括板体,板体的部分区域朝上凹陷形成中波峰10,中波峰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壁11,两侧壁11分别呈多段弯折设置,而使得中波峰10内形成至少一个限位空间122,至少一个限位空间122的两相对侧壁11能够在受到外力时被朝下弯折,而用以与中支架200咬合。
具体而言,限位空间122具有初始状态和咬合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在初始状态下,中支架200位于限位空间122内,且中支架200与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中支架200可以在限位空间122内具有较小的活动空间。当然,中支架200与限位空间122的侧壁之间也可以是接触的。如图6和图7所示,当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在受到外力时被朝下弯折而处于咬合状态时,中支架200与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接触,且两者咬合,从而限制中支架200相对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咬合指的是,中支架200至少在部分位置是被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夹紧的,限制中支架200相对限位空间122运动。
另外,当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受到外力作用而朝下弯折时,中支架200也可以随着一起被弯折,从而与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咬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支架200的第一限位唇221(具体结构请参见下述实施例)与限位空间122配合,在咬合状态下,第一限位唇221和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咬合。示例性的,初始状态下,第一限位唇221和限位空间122呈伞状;当处于咬合状态时,两个第一限位唇221以及限位空间122的两侧向中间收拢。
进一步地,限位空间122具有向下的开口123,开口123的宽度小于限位空间122的最大宽度,从而限制中支架200向开口123脱离限位空间122。具体地,中支架200的第一限位唇221自开口123伸入到限位空间122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屋面板100的中波峰10内形成限位空间122,中支架200可以在伸入到限位空间122后,将中波峰10对应该限位空间122的位置朝下弯折,使得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与中支架200咬合即中支架200被侧壁11紧密夹持,从而限制中支架200和屋面板100两者脱离。而中支架200是固定在其它结构例如屋面檩条52上的,因此中支架200和屋面板100的中波峰10咬合后,提高了中支架200和屋面板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抗风揭的能力,相当于使得屋面板100相对屋面檩条52固定,大大减少低了屋面板100被风揭落的现象。
并且,由于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是被朝下弯折后与中支架200咬合的,因此相当于该侧壁11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咬合在中支架200第一限位唇221的下方以及内侧,从而可以防止中波峰10向上脱离第一限位唇221。再者,限位空间122的两个侧壁11均与中支架200咬合,实现双侧咬合,受力更加平衡,抗风揭效果更好。
中波峰10包括限位段12,限位段12内形成限位空间122。进一步地,限位段12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限位部121,每一个限位部121内形成一个限位空间122,限位空间122具有向下的开口123,开口123的宽度小于对应限位空间122的最大宽度。即中波峰10具有沿上下分布的多个限位空间122,其中一部分限位空间122与中支架200咬合,另一些限位空间122与中支架200扣合。此处的扣合指的是,中支架200上设置第二限位唇222与限位空间122适配,两者之间可以贴合,或者第二限位唇222在限位空间122内具有较小的活动空间。
通过设置多个限位空间122,使得中支架200与中波峰10同时具有咬合位置和扣合位置,增大了中支架200和中波峰10的接触面积,并增加了中支架200和中波峰10的连接处,从而提高了中支架200和中波峰10的连接稳定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限位部121中,下方限位部121的最大宽度小于上方限位部121的最大宽度。可选地,相邻两个限位空间122中,上方限位空间122的最大宽度大于下方限位空间122的最大宽度。
以下为更好说明,以用于与中支架200咬合的限位空间122为第一限位空间122a,与中支架200扣合的限位空间122为第二限位空间122b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空间122a位于第二限位空间122b的上方,因此第一限位空间122a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限位空间122b的最大宽度,故而使得中支架200的第一限位唇221和第一限位空间122具有较大的咬合面积,限位效果更好。
侧壁11在对应其中一个限位空间122(具体为第一限位空间122a)的位置包括第一限位壁124和第二限位壁125,第一限位壁124和第二限位壁125均自下向上朝内倾斜设置,第一限位壁124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限位壁125的倾斜角度,第一限位壁124的下端连接第二限位壁125的外端(该外端也是下端),第一限位壁124的上端高于第二限位壁125的内端(该内端也是上端)。第一限位壁124和第二限位壁125在受到外力时能够被朝下弯折,而用以与中支架200咬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壁124和第二限位壁125之间形成较为狭长的角部,能够与长条状的第一限位唇221具有较大的咬合面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121的宽度自下向上逐渐减小。进一步地,自下向上的方向上,限位空间122的宽度逐渐减小,因此限位部121和限位空间122呈上端小下端大的形状,则限位空间122的两侧可以形成两个较为狭长的角部,更好与中支架200契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有限位空间122的开口123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从而便于中支架200从开口123伸入到限位空间122内。可选地,开口123的中心线与限位空间122的中心线重合。当然,开口123也可以相对限位空间122的中心线偏离。
进一步地,中波峰10内还形成有容置空间131,容置空间131的顶壁132朝上凹陷而形成限位空间122。该容置空间131用以容置中支架200的底座21,中支架200的连接头22可以从容置空间131向上伸入到限位空间122。
具体地,中波峰10包括容置段13和限位段12,容置段13内形成有容置空间131,容置空间131的顶壁132朝上凹陷而形成限位段12,限位段12内形成有限位空间122。
可选地,容置段13的最小宽度大于限位段12的最大宽度。具体到内部空间,容置空间131的最小宽度大于限位空间122的最大宽度。因此容置段13的外部宽度要大于限位段12的外部宽度,即容置段13整体呈较大的尺寸,限位段12整体呈较小尺寸。同时,容置段13内部尺寸即容置空间131尺寸也大于限位段12的内部尺寸即限位空间122的尺寸。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31的容积较大,用于容置中支架200的底座21。限位空间122的容积较小,用于与中支架200的连接头22咬合或扣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段12位于顶壁132的中心线上。可选地,限位段12的中心线与顶壁132的中心线重合,限位段12以该顶壁132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另外,所有限位部121的中心线重合。具体地,中波峰10可以是轴对称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部121可以大体呈三角形、四边形、两个三角形拼接形成等。可选地,限位部121大体呈三角形,各个三角形的限位部121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形成松塔状。对应的,各个限位空间122大体呈三角形。
容置段13可以呈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等。可选地,容置段13呈上端小下端大的等腰梯形,对应的,容置空间131呈等腰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屋面板100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或行业标准进行选择和设计,例如屋面板100整体可以呈矩形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屋面板100的材质也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但不限于采用金属板材,具体可通过冲压、滚压等工艺形成。该金属板材优选表面具有防腐层的板材,以提高板材的耐腐蚀性能,板材例如但不限于为钢板。防腐层例如但不限于为油漆层、镀锌层等。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8a,板体的两相对侧边形成连接锁边14,一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用以与相邻的另一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连接。在安装屋面板100时,使得相邻两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相互连接,便可实现多块屋面板100的拼接,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式简单快捷,易于操作。通常地,连接锁边14设置在屋面板10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也即连接锁边14沿屋面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使得相邻两屋面板100长边通过连接锁边14相互连接,提升整体的连接稳固性。该实施例中,中波峰10沿屋面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与连接锁边14并行设置。此处的并行指的是平行或者大体接近于平行。
连接锁边14的结构和形状可有多种,为了使得相邻两连接锁边14稳固连接,连接锁边14通常弯折设置。则同一屋面板100两侧的连接锁边14的弯折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连接锁边14呈弯折状设置,同一个屋面板100中,其中一个连接锁边14为公肋边141,另一个连接锁边14为母肋边142,一个屋面板100的公肋边141与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100的母肋边142扣合。
如图1和图8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公肋边141和母肋边142均由平直壁一体弯折多段形成。
如图8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公肋边141和母肋边142均由平直壁和弧形壁共同弯折形成,其中,公肋边141的弧形壁和母肋边142的弧形壁扣合,公肋边141的平直壁和母肋边142的平直壁扣合。
请结合参考图8a和图9,在相邻两屋面板100连接时,使得其中一屋面板100的公肋边141、边支架60的连接片、另一屋面板100的母肋边142通过专用工具进行卷边,实现相邻两屋面板100与边支架60之间的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实现屋面板100与边支架60的连接,通常使得屋面板100设置连接锁边14的位置隆起,以用于容纳边支架60。如此,使得连接锁边14与中波峰10之间形成波谷16,则当光伏板70安装于屋面板100上时,波谷16的底面与光伏板70具有较大的空隙,从而该波谷16可作为散热通道,以提高光伏板70的散热能力。而在屋面板100未搭载光伏板70使用时,该波谷16也可以作为散热通道。边支架60具体可以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檩条52机械连接。
中波峰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图1所示),也可以为两个(如图8c和图8d所示)或者更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考图19至图24,进一步地,屋面板100设置有加强筋15,加强筋15设置在波底。加强筋15可以沿屋面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状,或者,加强筋15沿屋面板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呈长条状。如图19和图20所示,屋面板100设置多个加强筋15,多个加强筋15呈矩形阵列状排布,且加强筋15的长度方向沿屋面板100的长度方向。如图21至图24所示,屋面板100设置多个加强筋15,多个加强筋15沿屋面板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加强筋15的长度方向沿屋面板100的宽度方向。通过设置加强筋15后,可以使得屋面板100整体强度加强。
加强筋15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梯形(如图19和图20所示)、三角形(如图23和图24所示)、方形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屋面板100可以作为普通的屋面板100使用,即该屋面板100上未搭载光伏板70。
请结合参考图19,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屋面板100,该屋面板100可以与光伏板70一起组合使用。该屋面板100与上述中屋面板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具有承载面133,该屋面板100的其它结构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考图2、图3和图19,其中,图19中的中波峰放大后的图与图2和图3的结构基本类似。具体地,中波峰10设有面向上方的承载面133,承载面133凸出于连接锁边14的最高点。一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用以与另一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连接,承载面133用以支撑光伏板70,即光伏板70搭接于承载面133,以使连接锁边14位于光伏板70的下方。
其中,承载面133凸出于连接锁边14的最高点,指的是承载面133与波谷16之间的高度差L1大于连接锁边14与波谷16之间的高度差L2。此处的波谷16指的是屋面板100在中波峰10和连接锁边14之间的区域。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方向均以屋面板100安装于屋面檩条52时,用户位于地面时的方位作为参考,则屋面板100设于屋面檩条52上方。可以理解的是,屋面板100的部分区域朝上凹陷形成中波峰10,则屋面板100对应中波峰10的位置形成空腔(该空腔指的是容置空间131和限位空间122)。屋面板100的容置空间131可与中支架200适配连接,中支架200可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檩条52机械连接。如此,在组装形成光伏屋顶时,屋面板100搭载于屋面檩条52上,屋面檩条52上连接中支架200和边支架60,中支架200伸入中波峰10下方的容置空间131和限位空间122中进行卡合和咬合,边支架60的连接片与相邻两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锁合。使得屋面板100的中部和两侧均与屋面檩条52固定连接,减小了受力跨度,增大受力面积,提升了屋面板100与屋面檩条52的连接稳固性,进而提高了屋面板100的抗风揭能力,且使得屋面板100不易发生变形,进而解决了屋面板100因风揭而导致的光伏板70隐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中波峰10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锁边14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为了方便屋面板100、光伏板70及屋面檩条52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选地,中波峰10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锁边14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承载面133为中波峰10的上壁面,也即背离屋面檩条52的一面。每个中波峰10上的承载面1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此时相邻两光伏板70搭接在同一个承载面133上。当然,每个中波峰10上的承载面133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则使得相邻两光伏板70各搭接在一个承载面133上。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该承载面133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为了使得光伏面与中波峰10的承载面133之间的接触更为稳固,可选地,承载面133设置为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锁边14凸出于光伏板70,而又遭遇强降雨时,光伏板70会将雨水导入至连接锁边14下方的承载台上,且由于排水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连接锁边14下方的承载台积水,从而使得积水很容易漫过连接锁边14以从连接锁边14的连接处渗入屋内,造成漏水隐患。而使得承载面133凸出于连接锁边14的顶部,也即承载面133的高度高于连接锁边14的顶面,则在多块屋面板100通过连接锁边14的连接方式形成完整屋面后,中波峰10的承载面133可为光伏板70提供安装面,并保证光伏板70能够高于屋面板100的左右连接锁边14,使得连接锁边14位于光伏板70的下方,且与光伏板70间隔设置。如此,可通过光伏板70遮挡相邻两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的连接处,在满足光伏板70安装的同时避免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遭受强降雨时的雨水浸泡,进而减小漏水隐患。
本申请实施例中,屋面板100安装于屋面檩条52和光伏板70之间,可使得光伏屋顶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而通过使得屋面板100朝上凹陷形成中波峰10,中波峰10具有承载面133,承载面133凸出屋面板100两侧的连接锁边14。则在多块屋面板100通过连接锁边14的连接方式形成完整屋面后,光伏板70安装在中波峰10的承载面133上,并保证光伏板70能够高于屋面板100的左右连接锁边14,使得连接锁边14位于光伏板70的下方,且与光伏板70间隔设置。如此,可通过光伏板70遮挡相邻两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的连接处,在满足光伏板70安装的同时避免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遭受强降雨时的雨水浸泡,进而减小漏水隐患,提高屋面光伏系统的防漏水效果。此外,屋面板100的中部朝上凸折形成中波峰10,则屋面板100的下部对应中波峰10的位置形成可与中支架200适配连接的容置空间131和限位空间122。如此,在组装形成光伏屋顶时,屋面板100靠近中间位置和两侧均与屋面檩条52固定连接,减小了受力跨度,增大受力面积,提升了屋面板100与屋面檩条52的连接稳固性,进而提高了屋面板100的抗风揭能力,且使得屋面板100的中部不易发生变形,进而解决了屋面板100因风揭而导致的光伏板70隐裂的问题。
示例性的,如图16和图17所示,屋面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屋面板100,相邻两屋面板100通过相邻两连接锁边14连接,相邻两连接锁边14配合后形成锁合结构17,锁合结构17位于相邻两中波峰10之间并位于承载面133的下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屋顶的面积选择屋面板100的数量和尺寸。使得相邻两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连接以形成锁合结构17,则多个屋面板100通过锁合结构17连接成完整的屋面后,光伏板70遮挡于锁合结构17的上方,以防止锁合结构17处漏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波峰10容置段13的顶壁132包括两个承载面133,限位段12位于两个承载面133之间。如此,相邻两个光伏板70各自搭接在同一个中波峰10的两个不同的承载面133上。具体地,容置段13的顶壁132除限位段12凹陷的位置外均作为承载面13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波峰10的顶面构成承载面133,如此,相邻两个光伏板70可以搭接在同一个承载面133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屋面板组件,该屋面板组件包括上述中的屋面板100、支撑结构和中支架200(中支架200的具体结构在下述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中支架200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支撑结构,中支架200的上端可设置于限位空间122内,并与中波峰10的侧壁11在限位空间122处咬合,且中支架200的上端还与侧壁11在开口123处限位连接,从而防止中支架200向下脱离中波峰1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该屋面系统包括上述中的屋面板组件和光伏板70,屋面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屋面板100,一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用以与相邻的另一屋面板100的连接锁边14连接。光伏板70搭接于承载面133,并位于连接锁边14的上方。
请结合参考图10至图18,一些实施例中,屋面系统具有依次设置的多个屋面板100和多个光伏板70,屋面板100的宽度方向沿多个屋面板100的排布方向,多个光伏板70沿屋面板100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
上述中,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子层,多个子层至少包括保温隔热层51、屋面檩条52及底板层53;保温隔热层51与底板层53均与屋面檩条52连接。中支架200设置于保温隔热层51上,紧固件42a/42b穿过保温隔热层51与屋面檩条52连接,以将底座21固定。该紧固件42a/42b可以是螺钉或螺栓或铆钉定。
屋面板100和与其呈垂直关系的屋面檩条52通过边支架60及中支架200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在保证屋面板100与屋面檩条52有可靠固定的同时,同样满足热胀冷缩引起的屋面板100长度变形;在屋面板100和屋面檩条52之间铺设保温层,具备保温和隔热的功能;在屋面檩条52底部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底板层53,保证本构造内侧的美观。
为了便于固定,屋面檩条52的上端和下端可以分别设置翻边,中支架200连接在上端的翻边,底板层53连接在下端的翻边。
进一步地,屋面系统还包括次檩条支架55。屋面檩条52可以包括屋面主檩条521、屋面次檩条,支撑结构还包括屋面持力板54。
本屋面系统采用的屋面板100与相邻屋面板100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将屋面板100的公肋边141、边支架60的连接片、另一屋面板100的母肋边142通过专用工具例如锁边机进行360°卷边,边支架60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檩条52机械固定。
边支架60例如但不限于为矩形结构或类矩形结构,边支架60的一端为钩子的结构,使得该钩子的一端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插入到公肋边141和母肋边142之间。
本屋面系统采用的屋面板100中波峰10可与中支架200进行扣合连接以及咬合连接,中支架200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檩条52机械固定。中支架200和中波峰10咬合连接时,可以通过专用工具将限位空间122弯折,以使得中支架200的第一限位唇221和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咬合在一起。
请结合参考图25至图30,为了提高屋面板100防风揭效果,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侧咬合的中支架200,该中支架200用于屋面板100,包括底座21和连接头22,连接头22与底座21连接,连接头22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唇221,第一限位唇221具有弹性,且第一限位唇221能够被朝下弯折,而用以与屋面板100的限位空间122(即上述中的第一限位空间122)咬合。
两个第一限位唇221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限位空间122开口123的宽度,因此使得第一限位唇221伸入到限位空间122后,防止从开口123往回脱离限位空间122。
具体地,连接头22自下向上伸入到限位空间122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限位唇221具有弹性,因此第一限位唇221在开口123处被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唇221通过开口123而位于限位空间122内。当第一限位唇221处于限位空间122后重新恢复弹性变形,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唇221卡在开口123的上方,防止重新从开口123向下脱离。接着借助专用工具对限位空间122进行朝下弯折,使得限位空间122和第一限位唇221被共同向下折弯,直至第一限位唇221与限位空间122咬合,即第一限位唇22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限位空间122的上下两个侧壁11紧密贴合,如此第一限位唇221在限位空间122捏的各个方向上均被限制移动,因此中支架200和屋面板100被很好的固定,防止屋面板100被风揭落。
中支架200连接头22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唇221,位于同一高度上的第一限位唇221设置在同一个限位空间122内,故而同一个限位空间122内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唇221,因此同一个限位空间122与连接头22可以实现双侧咬合,受力更加平衡,防风揭的效果也更好。
第一限位唇221凸出在连接头22的外侧,该第一限位唇221与连接头22可以垂直设置,即连接头22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限位唇221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第一限位唇221相对连接头22倾斜设置。示例性的,自下向上的方向上,两侧的第一限位唇221逐渐靠拢,因此两侧的第一限位唇221呈伞状设置,两侧的第一限位唇221的上端距离较近,下端距离较远。如此,在连接头22自下向上伸入到中波峰10内的过程中,同一个高度上的两个第一限位唇221的上端类似于尖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更加快速且便捷地自开口123插入到限位空间122内。而在插入到限位空间122后,第一限位唇221的下端可以抵接在限位空间122底部的侧壁11上,防止往回脱离。
可选地,连接头22的顶端呈尖端,第一限位唇221的上端与尖端连接。因此连接头22的尖端和第一限位唇221相当于形成向下且向外打开的倾斜壁,在插入到限位空间122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顺畅通过限位空间122的开口123。
可选地,连接头22采用金属板一体弯折形成,第一限位唇221包括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的两个唇边。当然,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头22也可以采用塑料件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连接头22的两相对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唇222,第一限位唇221和第二限位唇222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第二限位唇222具有弹性,第二限位唇222用以与屋面板100的另一限位空间122(即上述中的第二限位空间122)扣合。
两个第二限位唇222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限位空间122开口123的宽度,因此使得第二限位唇222伸入到限位空间122后,防止从开口123往回脱离限位空间122。
具体地,连接头22自下向上伸入到限位空间122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限位唇222具有弹性,因此第二限位唇222在开口123处被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二限位唇222通过开口123而位于限位空间122内。当第二限位唇222处于限位空间122后重新恢复弹性变形,并与限位空间122适配扣合,防止重新从开口123向下脱离,因此中支架200和屋面板100被进一步固定,防止屋面板100被风揭落。
第二限位唇222可以呈片状、三角形、方形、椭圆形等等。示例性的,第二限位唇222呈三角形,两个第二限位唇222拼接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该大的三角形其上端小,下端大,在向上通过开口123时具有导向作用。
示例性的,连接头22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唇221和两个第二限位唇222,两个第一限位唇221位于同一高度,并分设于连接头22的两相对侧。同样的,两个第二限位唇222位于同一高度,并分设于连接头22的两相对侧。当然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头22还可以设置更多个第一限位唇221和更多个第二限位唇222。
由于屋面板100受到热胀冷缩以及自然风等的影响,其本身的结构以及位置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此会导致屋面板100需要产生一定的滑动来适应此变化,因此为了适应这一现象,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头22与底座21滑动连接,以具有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可选地,第一水平方向沿中波峰10的长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头22和底座21在上下方向上是固定的,从而防止连接头22向上脱离底座21,确保屋面板100和屋面檩条52在上下方向上保持静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22设有滑动部223,底座21设有滑槽211而与滑动部223滑动连接。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头22设置滑槽211。
为方便连接头22和底座21的安装,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槽211沿第一水平方向贯穿底座21的两相对侧,滑动部223可自滑槽211的任意一端滑入滑槽211。底座21还设有让位通道215,让位通道215连通滑槽211,并向上贯穿底座21的顶面,连接头22自让位通道215伸出。因此在进行组装时,仅需要将连接头22从滑槽211的其中一端沿第一水平方向推动即可,让位通道215的宽度可以小于滑动部223的最大宽度,从而对滑动部223进行限位,故可以防止滑动部223向上脱离滑槽211。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滑槽211也可以仅贯穿底座21的其中一个侧面,或者底座21的两个侧面均未被滑槽211贯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223包括第一配合部2231和第二配合部2232,第二配合部2232向上和/或下凸出于第一配合部2231;底座21设置有滑槽211,滑槽211与滑动部223适配。示例性的,第一配合部2231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232。
可选地,连接头22包括长条状的连接本体224,滑动部223设置在连接本体224的下端,第一限位唇221设置在连接本体224的上端,第二密封唇设置在连接本体224靠近上端的位置。滑动部223侧向凸出在连接本体224的两侧,即连接本体224可以设置在滑动部223的中部。具体而言,连接本体224设置在第一配合部2231顶面的中部,第一配合部2231顶面的两侧边分别向上凸出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232,第一配合部2231底面的两侧边分别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232,即该滑动部223可以形成类似于横向的“工”型。进一步地,以连接本体224为中心,第一配合部2231分布在连接本体224两侧的顶面分别朝下凹陷,使得该顶面包括分布在连接本体224两侧的两个弧形壁。同样的,以连接本体224为中心,第二配合部2232分布在连接本体224两侧的底面分别朝上凹陷,使得该底面包括分布在连接本体224两侧的两个弧形壁。相对应地,滑槽211的形状与滑动部223适配,可以呈“工”型。
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部223还可以呈三角形、L型、T型等,滑槽211的形状与滑动部223适配,两者基本相同,以更好契合,防止滑动部223沿上下方向脱离滑槽211。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座21可以是一个整体的块状结构,或者该底座21可由多个座体组合形成。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底座21包括相连的两个固定座212,两个固定座212相向的表面(以上下方向为例,该向下的表面指的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缺口,以共同构成滑槽211。可选地,该缺口呈T型,两个缺口共同形成“工”字型。
两个固定座212相向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凸出部213,凸出部213位于滑槽211的下方,且相互抵接,两个凸出部213相连接。具体地,两个凸出部213分别设置有固定孔214,紧固件42a/42b穿过两个凸出部213上对应的固定孔214,而将两个固定座212锁固。进一步地,凸出部213且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固定孔214,每一个固定孔214内均设置一个紧固件42a/42b用于与另一个凸出部213固定,从而使得两个固定座212之间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形成多个固定位置,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两个固定座212至少在滑槽211的上方间隔设置,间隔构成让位通道215,如此无需在固定座212上额外开孔来形成让位通道215。即两个固定座212相向的表面中,上半段之间具有间隔,下半段之间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固定座212的顶面设置有顶板216,顶板216用以支撑屋面板100。具体而言,该顶板216与中波峰10容置段13的顶壁132接触,并支撑于顶壁132的下表面,顶板216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可以支撑起中波峰10容置段13的顶壁132,减小该顶壁132的受力变形。
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座212可以是实心结构,或者,固定座212为空心结构。示例性的,固定座212由多个板体依次围合形成具有一敞口的空腔结构,该敞口背离另一个固定座212。空心结构的固定座212具有较小的重量,可以减小屋面檩条52的受力。同时,空心结构有利于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可选地,固定座212大体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直角边与另一个固定座212相邻,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请参考图3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a中的固定座呈三角形。
此外,固定座212的底壁开设安装孔217,紧固件穿过安装孔217固定至屋面檩条52。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头22可以是空心结构,当然,连接头22也可以是实心结构。可选地,连接头2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壁,连接壁的上端相连。此处的连接壁的上端相连,指的是连接壁的上端通过其它结构例如第一限位唇221相连。具体地,连接头22的连接本体224包括两个连接壁,该连接本体224大体形成向下敞口的U型结构。
上述中,两个连接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唇221,两个连接壁还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唇222。进一步地,两个连接壁的下端各自形成滑动部223的一部分。
可选地,连接头22通过敞口向下的U型板一体弯折形成第一限位唇221、第二限位唇222和滑动部223。连接头22为金属结构,通过一体弯折形成第一限位唇221、第二限位唇222和滑动部223。金属结构的连接头22具有较大的强度,可以避免在受到自然风的作用时断裂。再者,金属结构的连接头22方便一体弯折形成第一限位唇221、第二限位唇222和滑动部223。
由于连接头22为中空结构,因此当连接头22插入到中波峰10后,且中波峰10受到外界撞击时,连接头22容易被挤压变形,故而为了避免该现象发生,进一步地,中支架200还包括加强部23,加强部23向上伸入两个连接壁之间,并能够与两个连接壁抵接。因此加强部23起到支撑连接头22厚度的作用,使连接头22在与屋面板100中波峰10锁紧时,不会产生厚度的变形,避免影响锁缝质量。
加强部2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杆状、片状、折弯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23包括敞口向下的U型主体231,U型主体231伸入连接头22内,即伸入到连接主体内,并与两个连接壁抵接。采用U型主体231设置在两个连接壁之间,U型主体231可以具有一较小的变形,适应屋面板100本身的热胀冷缩,同时通过自身较小的变形也适于顺畅插入到两个连接壁之间。
进一步地,加强部23还包括设置在U型主体231下端的限位翻边232,限位翻边232向外弯折,并能够与连接头22的滑动部223抵接,以限制加强部23向上移动。具体地,限位翻边232抵接在第一配合部2231的顶面的内侧,即抵接在弧形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屋面板组件,屋面板组件包括屋面板100和中支架200,屋面板100和中支架200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屋面金属板为提高防水性能,一般采用咬合式连接形式通过可滑动的中支架200和支撑结构例如屋面檩条52固定。屋面板100和中支架200的咬合强度是整个屋面系统的抗风能力的关键,为提升此位置的连接强度,在高风压地区一般会在咬合位置增加抗风夹301/302。目前使用的抗风夹301/302均为两片式,通过顶部螺栓将两者夹紧,从而起到保护咬合位置的作用。然而,该抗风夹301/302的夹紧力度有限,在强风作用下抗风夹301/302、屋面板100、中支架200会产生相对位移和形变,容易出现脱扣情况,影响屋面系统的安全性。
请结合参考图31至图61,针对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抗风夹301/302,该抗风夹301/302包括夹持主体30、第一卡件34和抵推件36。
请结合参考图31至图34,其中,夹持主体30包括承力臂31、间隔设置的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第一持力臂32的一端与承力臂31连接,第二持力臂33的一端与承力臂31连接。具体而言,承力臂31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第一持力臂32与第二持力臂33两者位于第一表面311所在的一侧,两者朝同一侧延伸,且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分设于中波峰10的两相对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11为下表面,第二表面312为上表面。
第一卡件34凸出设置在第一持力臂32的内侧,第一持力臂32的内侧指的是第一持力臂32面向第二持力臂33的一侧。屋面板100的部分区域朝上凹陷形成中波峰10,中波峰10的至少一个侧壁11形成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凸部126。该第一卡件34能够与限位凸部126的底面抵接。
具体在组装时,将夹持主体30套在中波峰10外,使得夹持主体30的承力臂31位于中波峰10的顶面,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分设于中波峰10的左右两侧,且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可以与中波峰10的侧面接触或具有较小的间隙。第一卡件34位于限位凸部126的下方,并与限位凸部126的底面接触或是具有较小的间隔。当受到风力的作用时,由于限位凸部126对第一卡件34的限位作用,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卡件34向上跨过限位凸部126而往上运动,故可以保证抗风夹301/302与中波峰10夹紧。
第一卡件34与第一持力臂32之间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例如一体注塑、一体弯折、车削加工等;或者,第一卡件34与第一持力臂32分体设置。
为实现抗风夹301/302对中波峰10的夹紧,同时,也便于抗风夹301/302向下顺畅卡在中波峰10外侧,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持力臂32的内侧面和第一卡件34其中一者设置有安装凹槽321,另一者设置有与安装凹槽321适配插合的安装凸起341,第一持力臂32还开设有贯穿其内外侧面的让位孔322。抵推件36安装于让位孔322,且抵推件36能够相对让位孔322活动,以朝内抵顶并推动第一卡件34。
由于第一卡件34可活动,因此相对应的,在屋面板100上也可以未设置限位凸部126,第一卡件34可以在被朝内推动时,直接与中波峰10的侧面抵接,从而使得抗风夹301/302在两侧对中波峰10进行夹紧。当然,当设置限位凸部126时,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抗风夹301/302的限位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波峰10的限位凸部126可以通过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所形成。示例性的,中波峰10的限位凸部126通过第二限位空间122的侧壁11形成。
具体操作时,先将第一卡件34与第一持力臂32组装到位,即安装凸起341完全嵌入到安装凹槽321内,此时,第一卡件34与第二持力臂33之间距离较远,可以在抗风夹301/302向下套在中波峰10外侧时,减小第一卡件34与限位凸部126之间的干涉,使得第一卡件34更加顺畅向下越过限位凸部126而位于限位凸部126的下方。接着,将抵推件36朝内侧推动,抵推件36与第一卡件34接触后会带动第一卡件34向内即向第二持力臂33的方向移动,第一卡件34与第二持力臂33之间的距离变小,该第一卡件34与限位凸部126之间重合的区域增大,因此当第一卡件34受到风力作用而与限位凸部126的底面抵接时,两者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卡件34向上越过限位凸部126。此外,第一卡件34可以被抵推至与中波峰10的侧壁11抵接,从而更好夹紧中波峰10。当第一卡件34被朝内推动到位后,将抵推件36与第一持力臂32锁紧,以避免第一卡件34朝外移动,从而确保抗风夹301/302对中波峰10的夹紧效果。
上述中,抵推件36可以是螺钉或者螺栓,让位孔322为螺纹孔。或者,抵推件36为顶杆,顶杆在朝内抵推到位后,可通过螺钉将其外端与第一持力臂32锁固。或者,抵推件36在朝内抵推到位后,可以与第一持力臂32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持力臂32的内侧面设有安装凹槽321,让位孔322贯穿安装凹槽321的槽底。可选地,安装凹槽321沿第一方向延伸呈长条状,第一方向与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的分布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安装凹槽321可以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持力臂32的两相对侧,因此在进行组装时,可将第一卡件34从第一持力臂32的其中一侧沿第一方向滑进安装凹槽321内进行卡合。可选地,第一卡件34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对应与第一持力臂3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对齐,即两者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持力臂32设置多个让位孔322,多个让位孔32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让位孔322内对应设置一个抵推件36,因此可以在第一卡件34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多个抵推的位置,使得第一卡件34受力更加平衡。
安装凹槽321的截面可以呈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等。
进一步地,第二持力臂33的内侧面还凸出设有第二卡件35,第二卡件35与第二持力臂33分体设置或一体成型。相对应的,中波峰10的两相对侧壁11分别设有限位凸部126,第一卡件34能够与其中一个限位凸部126的底面抵接,抗风夹301/302的第二卡件35能够与另一个限位凸部126的底面抵接。第一卡件34和第二卡件35的设置,可以同时与中波峰10两相对侧的限位凸部126进行限位,实现双侧限位,提高夹紧效果。
第二卡件35与第二持力臂3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一卡件34和第一持力臂32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即利用抵推件36对第二卡件35进行推动。当然,第二卡件35也可以相对第二持力臂33固定,两者不产生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持力臂33的内侧面设有固定凹槽331,第二卡件35包括固定凸起351和限位凸起352,固定凸起351与固定凹槽331适配插合,限位凸起352凸出于第二持力臂33的内侧面,用以与中波峰10的限位凸部126的底面抵接。可选地,固定凹槽331为燕尾槽,固定凸起351与燕尾槽适配,因此可以防止第二卡件35从燕尾槽的槽口脱离。其它实施例中,固定凹槽331还可以是T型槽、圆形槽、椭圆形槽、不规则形槽等。
固定凹槽331可以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二持力臂33的两相对侧,因此在进行组装时,可将第二卡件35从第二持力臂33的其中一侧沿第一方向滑进固定凹槽331内进行卡合。可选地,第二卡件35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对应与第二持力臂33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对齐,即两者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第二卡件35的限位凸起352可以呈半圆形、或者是接近于半圆形。例如,限位凸起352背离固定凸起351一侧的表面由多段式弯折的直壁和圆弧壁依次连接形成。图41至图46示出了不同形状的第一卡件34a、第一卡件34b第一卡件34c、第二卡件35a、第二卡件35b、第二卡件35c。
同样的,第一卡件34还包括抵接凸起342,抵接凸起342与第一卡件34的安装凸起341连接,该抵接凸起342可以呈呈半圆形、或者是接近于半圆形。例如,抵接凸起342背离安装凸起341一侧的表面由多段式弯折的直壁和圆弧壁依次连接形成。
可选地,限位凸起352和抵接凸起342的形状分别与中波峰10在限位凸部126处的波形相匹配,从而使得限位凸起352和抵接凸起342更好契合在限位凸部126的下侧。
上述中,承力臂31的两端对应连接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第一卡件34和第二卡件35位于夹持主体30远离承力臂31的一端,即第一卡件34和第二卡件35位于夹持主体30的下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抗风夹301/302的夹持主体30采用一体式结构,即承力臂31、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采用一体结构,例如采用金属材质一体折弯形成。在屋面板100咬合位置(第一限位空间122所在位置)的下端,即抗风工况下最先出现相对位移和屋面板100变形部位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件34和第二卡件35,其中一侧第二卡件35为固定位置,另一侧第一卡件34可通过抵推件36如顶丝水平推进,两侧第一卡件34和第二卡件35通过顶丝的作用力夹紧在中波峰10的两相对侧,将屋面板100和中支架200夹紧,限制屋面板100和中支架200出现相对位移,防止屋面板100产生形变,同时两侧的第一卡件34和第二卡件35凸出在夹持主体30的内侧面,所形成的凸起和屋面板100的中波峰10截面互补,即与中波峰10的限位凸部126形成有效接触面,实现限位作用,抵消负风压对屋面板100产生的向上作用力。综合作用下,该抗风夹301/302可有效提高咬合位置抗风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主体30的形状具有多种,如图36所示,例如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沿竖直方向延伸,因此夹持主体30可以呈倒U型。或者,如图45、47和图61所示,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均包括倾斜段和竖直段,倾斜段的上端连接承力臂31,倾斜段的下端连接竖直段,倾斜段向下且向外倾斜延伸,因此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的倾斜段上端之间距离较小,两个倾斜段下端距离较大。第一卡件34和第二卡件35设置在竖直段。
请结合参考图35和图36,当在屋面板100上设置光伏板70时,为进一步固定光伏板70,防止光伏板70被风揭落,因此进一步地,在抗风夹301/302上设置压接组件401/402,压接组件401/402设有压接边412,压接边412侧向凸出于第一持力臂32和/或第二持力臂33,压接边412用以抵接于光伏板70的上表面,使得光伏板70被夹持在压接边412和承载面133之间。
压接组件401/402可以设置两个压接边412,其中一个压接边412侧向凸出于第一持力臂32,另一个压接边412侧向凸出于第二持力臂33。
压接组件401/402与抗风夹301/302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承力臂31开设有螺孔313。可选地,螺孔313设置在第二表面312,并可以向下贯穿第一表面311。或者,螺孔313为盲孔,未向下贯穿第一表面311。通过设置螺孔313,可以在螺孔313安装螺栓或螺钉,以安装其它构件例如压块41。
具体地,压接组件401/402包括压块41和紧固件42a/42b,压块41位于抗风夹301/302的上侧且压块41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压接边412,压块41设有通孔411,紧固件42a/42b穿过通孔411而锁固于抗风夹301/302的螺孔313,故而压块41和抗风夹301/302是相对固定的。
压块41的形状具有多种,请结合参考图62和图63,可选地,压块41包括第一段413、两个第二段414和两个压接边412,第一段413设置有通孔411,第二段414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二段414的上端与第一段413连接,两个第二段414分别连接在第一段413的两个端部;每一个第二段414的下端设置一个压接边412,压接边412朝外延伸,即朝背离另一个第二段414的方向延伸。第一段413位于承力臂31的顶面(即第二表面312),两个第二段414分设于抗风夹301/302的两相对侧。其中,如图62所示,第二段414可沿竖直方向延伸;或者,如图63所示,自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个第二段414逐渐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通过调节紧固件42a/42b在抗风夹301/302螺孔313上的深度,可以调节压块41的高度,即调节压接边412与光伏板70抵接。
请结合参考图48至图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承力臂31设有导轨空腔314,导轨空腔314沿第一方向延伸,该导轨空腔314用以供压接组件401/402滑动安装,压接组件401/402与导轨空腔314滑动连接,以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该第一方向与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的分布方向垂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可选地,第一方向还与第一持力臂32和第二持力臂33的分布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导轨空腔314具有贯穿第二表面312的让位开口315,导轨空腔314的最大宽度大于让位开口315的宽度,如此让位开口315较小,可以限制压接组件401/402向让位开口315的方向即朝上脱离导轨空腔314。
进一步地,导轨空腔314还沿第一方向贯穿承力臂31的两相对侧。在进行组装时,可以将压接组件401/402从导轨空腔314任意一端的开口123滑入到导轨空腔314内,从而便于压接组件401/402与导轨空腔314的配合。压接组件401/402的紧固件42a/42b从导轨空腔314的让位开口315向上穿出,同时紧固件42a/42b下端的形状与导轨空腔314适配,从而可以限制紧固件42a/42b朝上脱离导轨空腔314。
可选地,导轨空腔314在让位开口315方向上呈中间宽两端窄的腔体状。示例性的,导轨空腔314呈“中”字形。其它实施例中,导轨空腔314的形状还包括但不限于倒T型、燕尾型、梯形等,只要能够满足让位开口315较窄,导轨空腔314内至少部分区域较宽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压接组件401/402包括压块41和紧固件42a/42b,压块41设有通孔411,紧固件42a/42b穿过通孔411而与导轨空腔314滑动连接。压块41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紧固件42a/42b包括止挡凸起421、配合柱422和限位螺母423,止挡凸起421设置在配合柱422的一端,并能够与压块41背离承力臂31的一侧抵接,配合柱422穿过通孔411而伸入导轨空腔314,限位螺母423锁固于配合柱422,并位于导轨空腔314内,限位螺母423的直径大于导轨空腔314让位开口315的宽度。如此,限位螺母423通过与导轨空腔314的其中一个横向延伸且面向下方的腔壁抵接,能够限制其朝上脱离导轨空腔314。
在进行组装时,先将紧固件42a/42b与压块41组装在一起形成压接组件401/402,最后将压接组件401/402滑入导轨空腔314内。
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紧固件42a/42b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其在配合柱422上一体设置两个止挡凸起421,其中一个止挡凸起421形成上述中限位螺母423的功能。
再者,其它实施例中,压块41和紧固件42a/42b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即在压块41的下表面延伸出一根配合柱422,配合柱422的下端设置一个凸块而伸入到凹导轨空腔314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抗风夹301/302不仅适用于上述中的屋面板100,还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屋面板100。请结合参考图37至图46、图56至图60,抗风夹301/302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中波峰10。
如图37和图38、图56所示的中波峰10,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9和图40、图57所示,中波峰10a的限位段12大体圆形,中支架200a的上端大体呈圆形。如图41和图42、图58所示,中波峰10b的限位段12大体椭圆形,中支架200b的上端大体呈椭圆形。如图43和图44、图59所示,中波峰10c的限位段12大体呈菱形,中支架200c的上端大体呈菱形。如图45和图46、图60所示,中波峰10d的限位段12大体呈六边形,中支架200d的上端大体呈六边形。或者,中波峰10的限位段12大体倒三角形,中支架200的上端大体呈倒三角形。
进一步地,抗风夹301/302还可以设置在锁合结构17,夹持在锁合结构17的两相对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抗风夹组件,抗风夹组件包括抗风夹301/302和压接组件401/402,抗风夹301/302和压接组件401/402的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该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包括屋面板100、抗风夹301/302和光伏板70,其中屋面板100、抗风夹301/302、光伏板70的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屋面系统还可以包括压接组件401/402,同样的,压接组件401/402的具体结构也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相对侧边形成连接锁边,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用以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连接;
所述板体的部分区域朝上凹陷形成中波峰,所述中波峰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两所述侧壁分别呈多段弯折设置,而使得所述中波峰内形成至少一个限位空间,至少一个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能够在受到外力时被朝下弯折,而用以与中支架咬合;
所述中波峰还形成有面向上方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高于所述连接锁边的最高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波峰包括容置段和限位段,所述容置段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顶壁朝上凹陷而形成所述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内形成有所述限位空间,所述顶壁包括两个所述承载面,所述限位段位于两个所述承载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段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限位段的最大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位于所述顶壁的中心线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宽度自下向上逐渐减小;每一个所述限位部内形成一个所述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具有向下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对应所述限位空间的最大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中,下方所述限位部的最大宽度小于上方所述限位部的最大宽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限位部的中心线重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段呈上端小下端大的等腰梯形。
9.一种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面板;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子层;以及,
中支架,所述中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中支架的上端可设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并与所述侧壁在所述限位空间处咬合,且所述中支架的上端还与所述侧壁在所述开口处限位连接。
10.一种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屋面板组件,所述屋面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屋面板,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锁边连接;以及,
光伏板,搭接于所述承载面,并位于所述连接锁边的上方。
CN202221040074.4U 2022-04-28 2022-04-28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Active CN219732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074.4U CN219732538U (zh) 2022-04-28 2022-04-28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074.4U CN219732538U (zh) 2022-04-28 2022-04-28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2538U true CN219732538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2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074.4U Active CN219732538U (zh) 2022-04-28 2022-04-28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2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4607B2 (en) Solar panel racking system and devices for the same
US7546708B2 (en) Light transmission panels, retaining clip and a combination thereof
US4522007A (en) Interlocking building panel
JP4567070B2 (ja) 折板屋根用取付け金具
JP4913621B2 (ja) 横葺き段付金属屋根部材
CN219732538U (zh) 具有承载面的屋面板、屋面板组件及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CN219548172U (zh) 可双侧咬合的屋面板以及屋面板组件
CN114045986A (zh) 屋面光伏系统
CN219281090U (zh) 中支架、屋面板组件、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CN219732539U (zh) 导轨式抗风夹、抗风夹组件、屋面板组件以及屋面系统
CN105926861A (zh) 可适应热胀冷缩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218091636U (zh) 抗风夹、抗风夹组件、屋面板组件以及屋面系统
CN205777124U (zh) 可适应热胀冷缩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216196054U (zh) 屋面光伏系统
CN114790800A (zh) 中支架、屋面板组件、可集成光伏的屋面系统
CN114790799A (zh) 抗风夹、抗风夹组件、屋面板组件以及屋面系统
EP1493877B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building
CN213741939U (zh) 一种屋面滑动支座及屋面系统
US20140123569A1 (en) Roof or window panel to metal roofing or siding interface securement system
EP4343074A2 (en) Flashing assembly for a roof penetrating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lashing assembly
GB2496232A (en) A low slope roof edge membrane retaining and sealing system
CN2350455Y (zh) 防火钢板装置
CN216616587U (zh) 屋面板
GB2048360A (en) Roof assembly comprising flashings and solar energy collector
CN220954236U (zh) 一种彩钢瓦波峰夹具及bipv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