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7866U -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7866U
CN219727866U CN202320397080.3U CN202320397080U CN219727866U CN 219727866 U CN219727866 U CN 219727866U CN 202320397080 U CN202320397080 U CN 202320397080U CN 219727866 U CN219727866 U CN 219727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storage
storage bottle
support frame
sea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70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Huad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Huad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Huad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Huad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70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7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7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7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储氢瓶的鞍座及其支撑框架,鞍座包括座板、开设于座板上的多个用于放置储氢瓶的通孔,每个通孔轴向的一侧边沿均设置有与座板一体成型的用于承托储氢瓶的支撑环,支撑框架包括两个如上鞍座、设于两个鞍座之间的连接支架,两个鞍座、连接支架组成用于容置储氢瓶的主体,在主体的两侧还可设置用以保护储氢瓶两端管路和阀门的保护仓。本实用新型的鞍座及支撑框架,不仅安装方便,而且便于提高储氢瓶的安装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储氢瓶的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储氢瓶的鞍座及其支撑框架。
背景技术
车载储氢瓶是氢能源汽车的能源核心,其通过支撑框架安装在汽车上。传统的支撑框架,其包括多个独立的弧形座板,若干个储氢瓶分别对应的放置于各个弧形座板上。
然而,传统的支撑框架,其具有以下缺陷:一、多个独立的弧形座板需要通过众多的支撑连接零部件再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组装成一个整体后使用,组装步骤较为繁琐,生产效率低下;二、在复杂恶劣的路况下,多个独立的弧形座板容易发生松动,可能导致储氢瓶自支撑框架上掉落,安全隐患极大;三、装配在储氢瓶上的管路及阀门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容易发生损坏,从而缩短储氢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便于提高储氢瓶的安装强度的车载储氢瓶的鞍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便于提高储氢瓶的安装强度的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为达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鞍座,包括座板、开设于所述座板上的多个用于放置储氢瓶的通孔,每个通孔轴向的一侧边沿均设置有与座板一体成型的用于承托储氢瓶的支撑环。
优选地,所述鞍座还包括与座板一体成型的设于每个通孔轴向的一侧边沿的防护环,所述防护环位于所述支撑环上方,所述防护环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环的长度,所述防护环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环的宽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板、所述的多个通孔、所述的多个支撑环以及所述的多个防护环一体冲压成型。
优选地,所述座板为矩形板,所述的多个通孔在所述座板上呈矩形阵列排布,在座板的周侧部设置有与座板一体折弯成型的第一翻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翻边分别位于所述座板的两侧,所述鞍座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环边沿的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拉带滑脱的限位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鞍座还包括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座板的两个顶角处的L型缺口。
为达到上述的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鞍座、设于所述的两个鞍座之间的连接支架,所述的两个鞍座、所述连接支架组成用于容置储氢瓶的主体,在鞍座上还设有多个能对用于绑紧固定储氢瓶的拉带进行辅助定位的辅助件,所述的多个辅助件与所述鞍座上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两个鞍座的座板相互平行,其中一个座板上的多个通孔与其中另一个座板上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两个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两个座板上的支撑环相对布置并且朝向所述主体内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辅助件设于朝向主体外部的座板的侧壁面上,其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通孔两侧的拉带扣。
优选地,所述的两个座板上的支撑环相互背向布置并且均朝向所述主体外部,所述辅助件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支撑环边沿的用于防止拉带滑脱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沿着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本体,所述的两组支架本体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的两个鞍座的排布方向相垂直,每组支架本体均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的同侧顶角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鞍座还包括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座板的两个顶角处的L型缺口,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本体,所述的两组支架本体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的两个鞍座的排布方向相垂直,每组支架本体均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L型缺口正下方的座板上,所述第四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L型缺口具有水平方向的承载面和竖直方向的抵挡面,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表面与所述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两个所述的座板中的第一翻边相对设置,所述支架本体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个座板同侧的两个第一翻边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加强杆、至少一根第二加强杆,所述的至少两根第一加强杆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每根第一加强杆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座板同侧的第一翻边上,所述的至少一根第二加强杆两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二加强杆两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的两个座板的板面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成X型且其具有四个连接端,所述的四个连接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于两个座板同侧的第一翻边上。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板底部的第一翻边与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翻边下方,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底部的垫块、开设于所述垫块内的螺栓孔,所述螺栓的头部容置于所述螺栓孔中。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板底部的第一翻边与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翻边下方,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底部的方形管,所述方形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座板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栓的头部容置于所述方形管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鞍座外侧的用于保护储氢瓶两端部的管路及阀门的第一保护仓。
更进一步优选地,每个第一保护仓均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座板两侧的第一挡板、连接在两个第一挡板远离座板一侧的第一仓门、两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仓门的上下两侧的第五连接杆,其中一根第五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的同侧顶角相连接,其中另一根第五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座板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螺栓位于所述第一保护仓内部,所述第一保护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多个长孔,所述的多个长孔与多个螺栓一一对应,用于工人自所述第一保护仓外部拆装螺栓。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接杆包括杆本体、两个第二翻边和两个第三翻边,所述杆本体、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相连接,两个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杆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且与所述杆本体相垂直,两个第三翻边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翻边宽度方向的一侧部且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垂直。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外部的用于保护储氢瓶两端部的管路及阀门的第二保护仓。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仓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主体两侧的保护框架、两根相互平行的设于所述主体顶部的第一方管、两根相互平行的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第二方管,两个保护框架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座板所在的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方管用于连接所述的两个保护框架相对应的两个顶角,所述第二方管用于连接所述的两个保护框架相对应的两个底角。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表面与位于其两端的两个L型缺口的承载面组合成安装面,所述第一方管架设于所述安装面上且其侧部与所述的两个L型缺口的抵挡面相抵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方管承载于所述主体底部,所述座板底部设置有方形管,所述第二方管的高度与所述方形管的高度相同。
更进一步优选地,每个座板与靠近于所述座板的保护框架之间均形成有两个矩形框,每个矩形框内均设置有多根第三加强杆,每根第三加强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护框架的一侧边和所述座板对应侧的板体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仓还包括多块贴设于所述矩形框上的第二挡板、安装在所述保护框架内的第二仓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直接在座板上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出用于放置储氢瓶的通孔和支撑环,提高了支撑框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支撑框架的生产成本。
通过座板、通孔、支撑环以及辅助件的设置,能够很好的配合拉带实现储氢瓶的固定,便于储氢瓶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支撑框架上。
设置第一保护仓和第二保护仓对储氢瓶的两端部、管路及阀门进行保护,避免了管路及阀门的损坏,延长了储氢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的支撑框架应用实施例1的鞍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5的仰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的支撑框架应用实施例2的鞍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图5中的支撑框架连接第一保护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10为图7中的支撑框架连接第一保护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中的支撑框架应用实施例3的鞍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图11的仰视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中的支撑框架应用实施例4的鞍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图11中的支撑框架连接第二保护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为图13中的支撑框架连接第二保护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座板;1a、第一翻边;2、通孔;30、支撑环;31、防护环;
4、L型缺口;40、承载面;41、抵挡面;
50、支架本体;500、第一连接杆;501、第二连接杆;50a、第三连接杆;50b、第四连接杆;51、第一加强杆;52、第二加强杆;53、连接座;
6、辅助件;60、拉带扣;6a、限位片;
7、主体;8、垫块;9、螺栓孔;10、方形管;101、操作孔;
11、第一保护仓;110、第一挡板;111、第五连接杆;1110、杆本体;1111、第二翻边;1112、第三翻边;112、长孔;
12、第二保护仓;120、保护框架;121、第一方管;122、第二方管;123、矩形框;124、第三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车载储氢瓶的鞍座,包括座板1、开设于座板1上的多个用于放置储氢瓶的通孔2,每个通孔2轴向的一侧部均设置有与座板1一体成型的用于承托储氢瓶的支撑环30。
在本实施例中,座板1上开设有十个通孔2,相应的,支撑环30也有十个,两者配合能够放置十个储氢瓶。
当然,根据具体需要,本申请的座板1上也可开设其他数量的通孔2。
在本实施例中,鞍座还包括与座板1一体成型的设于每个通孔2轴向的一侧边沿的防护环31,防护环31位于支撑环30上方,防护环31的长度大于支撑环30的长度,防护环31的宽度小于支撑环30的宽度。这里的防护环31用于保护储氢瓶的上部及两侧部,储氢瓶晃动时可触碰在具有一定宽度的防护环31上,降低储氢瓶的损坏风险。同时,还可在支撑环30、防护环31和储氢瓶之间设置软质的防护垫,以进一步保护储氢瓶。
在本实施例中,座板1为矩形板,十个通孔2在座板1上呈矩形阵列排布。座板1、通孔2、支撑环30和防护环31一体冲压成型,加工即为方便,降低了鞍座的生产成本。
在座板1的周侧部设置有与座板1一体折弯成型的第一翻边1a,支撑环30设置在第一翻边1a的同侧。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将两个鞍座平行放置,并使两个座板1上的第一翻边1a相对;随后将两个座板1的第一翻边1a通过支架连接,使两个鞍座组成一个整体,两个座板1上的支撑环30相对布置并且朝向该整体内部;随后将十个储氢瓶依次放入十个通孔2中;最后可在整体外部设置拉带扣和拉带,并将储氢瓶两端部分别固定。这里的拉带为可在市场购得的成熟产品,在此不赘述。
而为了保护储氢瓶两端的管路及阀门,还可在本实施例的两个鞍座外侧设置保护仓,该两个保护仓可直接通过螺栓连接在鞍座上。
实施例2: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环30与第一翻边1a分别设置在座板1的两侧,且在支撑环30的边沿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拉带滑脱的限位片6a。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将两个鞍座平行放置,并使两个座板1上的第一翻边1a相对;随后将两个座板1的第一翻边1a通过支架连接,使两个鞍座组成一个整体,两个座板1上的支撑环30相互背向布置并且均朝向该整体外部;随后将十个储氢瓶依次放入十个通孔2中,使其径向的下侧承托在支撑环30上;此时,由于支撑环30上设置有限位片6a,因此不再需要在整体外部设置拉带扣,只需将拉带一端固定在支撑环30,随后将拉带的另一端沿着储氢瓶的周向缠绕至少一周后固定在支撑环30的另一端,即可实现对储氢瓶端部的绑缚,而限位片6a能够抵住拉带,防止拉带自支撑环30上滑落。
实施例3: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鞍座还包括两个分别开设于座板1的两个顶角处的L型缺口4,该L型缺口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翻边1a连接。
使用本实施例的鞍座安装储氢瓶的步骤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鞍座连接成整体后,可在两个鞍座顶部设置两根方管,每根方管均安置在两个座板1同侧的两个L型缺口4中。如此一来,方管两端可向两侧延伸,并在方管的两端部及下部连接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能够构成保护仓的主体,用于保护管路及阀门。而以框架结构为主体的保护仓,连接强度更高,牢固性更好,能够对管路及阀门实现更优的保护。
同时,方管尺寸可与L型缺口4的尺寸相匹配,使得方管能够容置于L型缺口4中。
实施例4: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环30与第一翻边1a分别设置在座板1的两侧,且在支撑环30的边沿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拉带滑脱的限位片6a。二、本实施例中的鞍座还包括两个分别开设于座板1的两个顶角处的L型缺口4。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将两个鞍座平行放置,并使两个座板1上的第一翻边1a相对;随后将两个座板1的第一翻边1a通过支架连接,使两个鞍座组成一个整体,两个座板1上的支撑环30相互背向布置并且均朝向该整体外部;随后将十个储氢瓶依次放入十个通孔2中,使其径向的下侧承托在支撑环30上;此时,由于支撑环上设置有限位片6a,因此不再需要在整体外部设置拉带扣,只需将拉带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环30上,随后将拉带的另一端沿着储氢瓶的周向缠绕至少一周后固定在支撑环30的另一端,即可实现对储氢瓶端部的绑缚,而限位片6a能够抵住拉带,防止拉带自支撑环30上滑落。
同时,将两个鞍座连接成整体后,可在两个鞍座顶部设置两根方管,每根方管的两端部均安置在两个座板1同侧的两个L型缺口4中。如此一来,方管两端可向两侧延伸,并在方管的两端部及下部连接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能够构成保护仓的主体,用于保护管路及阀门。而以框架结构为主体的保护仓,连接强度更高,牢固性更好,能够对管路及阀门实现更优的保护。
实施例5:参见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其中示出了具体的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鞍座、设于两个鞍座之间的连接支架,两个鞍座、连接支架组成支撑框架的主体7,在鞍座上还设有多个能对用于绑紧固定储氢瓶的拉带进行辅助定位的辅助件6,多个辅助件6与多个通孔2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框架采用实施例1中的鞍座,两个鞍座的座板1相互平行,其中一个座板1上的多个通孔2与其中另一个座板1上的多个通孔2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两个通孔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储氢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插设于两个相对应的通孔2中。
如图5所示,当本实施例的支撑框架在使用时,两个座板1上的支撑环30相对布置并且朝向主体7内部,辅助件6设在主体7外部,其包括两个分别设于通孔2两侧的拉带扣60。更具体的,两个拉带扣60位于支撑环30的两端侧部。如此设置,使得储氢瓶径向的下部能够承托在支撑环30上,而两个拉带扣60能够配合拉带实现对储氢瓶径向的上部及两侧部的绑缚,这极大的提高了储氢瓶的固定强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储氢瓶的安装方式如下:将十个储氢瓶依次横向放入主体7中,并确保储氢瓶的两端插设在两个座板1对应的通孔2中,而储氢瓶的主体能够承托在支撑环30上,随后将拉带的一端与通孔2一侧的拉带扣60固定,然后将拉带缠绕储氢瓶至少一周后固定在另一侧的拉带扣60中,完成对储氢瓶端部的绑缚。
结合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连接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本体50,两组支架本体50的排布方向与两个鞍座的排布方向相垂直,每组支架本体50均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连接杆500和第二连接杆501,第一连接杆500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1的同侧顶角相连接,第二连接杆501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1的同侧底角相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杆500和第二连接杆501将两个座板1连接牢靠,组成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能够使得支撑框架具有较高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座板1中的第一翻边1a相对设置,支架本体50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个座板1同侧的两个第一翻边1a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5所示,连接支架还包括四根第一加强杆51、两根第二加强杆52,四根第一加强杆51分别两两对应的设置在主体7的两侧,每根第一加强杆51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座板1同侧的第一翻边1a上,第二加强杆52两端设置有连接座53,第二加强杆52两端通过连接座53与两个座板1的板面相连接。通过第一加强杆51和第二加强杆5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框架的强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加强杆51成X型且其具有四个连接端,四个连接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于两个座板1同侧的第一翻边1a上。X型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强杆5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支撑框架的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座板1底部的第一翻边1a与支架本体50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翻边1a下方,支撑框架还包括多个设于第一翻边1a底部的垫块8、开设于垫块8内的螺栓孔9,螺栓的头部容置于螺栓孔9中。设置垫块8能够将暴露并凸出于第一翻边1a底部的螺栓头部罩住,保证支撑框架底部的平整,使支撑框架安置于汽车上时不会发生晃动。当然,根据具体需求,也可将垫块8替换为方形管等结构,只要能够容置螺栓头部即可。
结合图8所示,支撑框架还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鞍座外侧的用于保护储氢瓶的两端的管路和阀门的第一保护仓11。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保护仓11均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座板1两侧的第一挡板110、连接在两个第一挡板110远离座板1一侧的第一仓门(图中未示出)、两根分别位于第一仓门的上下两侧的第五连接杆111,其中一根第五连接杆111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110的同侧顶角相连接,其中另一根第五连接杆111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110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根据具体需要,还可在第一保护仓11的顶部设置挡板。
第一挡板110与座板1通过螺栓连接且螺栓位于第一保护仓11内部。作为优选的方案,结合图8和图10所示,第一保护仓11还包括开设于第一挡板110上的多个长孔112,多个长孔112与多个螺栓一一对应,用于工人自第一保护仓11外部拆装螺栓。这样,工人将手伸入长孔112便能轻松的在第一保护仓11外部对其内部的螺栓进行操作,不需再深入第一保护仓11,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五连接杆111包括杆本体1110、两个第二翻边1111和两个第三翻边1112,杆本体1110、第二翻边1111和第三翻边11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110相连接,杆本体1110的宽度方向的截面为L型,两个第二翻边1111连接于杆本体1110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且与杆本体1110相垂直,两个第三翻边111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翻边1111宽度方向的一侧部且与第二翻边1111相垂直。杆本体1110、第二翻边1111和第三翻边1112两两垂直的设置能够极大的增强第五连接杆111的强度,提高第一保护仓11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6:参见图7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鞍座、设于两个鞍座之间的连接支架,两个鞍座、连接支架组成支撑框架的主体7。其中,鞍座采用的是实施例2中的鞍座。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座板1上的支撑环30相互背向布置并且均朝向主体7外部,设于支撑环30边沿的至少一个限位片6a用于防止拉带滑脱,且限位片6a沿着远离通孔2的方向延伸。更具体的,限位片6a设置在支撑环30的边沿,储氢瓶承托于支撑环30上,而限位片6a设置在支撑环30远离通孔2的一侧,也就是支撑环30的下侧。当使用拉带绑缚储氢瓶时,限位片6a能够对拉带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片6a有三个。应用该方案可省去座板1上的拉带扣60,降低了座板1的加工难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储氢瓶的安装方式如下:将十个储氢瓶依次横向放入主体7中,并确保储氢瓶的两端部插设在两个座板1对应的通孔2中,而储氢瓶的两个端头能够承托在主体7外侧的支撑环30上,随后将拉带一端固定在支撑环30上,将拉带的另一端自支撑环30上沿着储氢瓶的周向缠绕至少一周后再次固定在支撑环30的另一端,从而完成对储氢瓶端部的绑缚。缠绕时拉带能够同时绑缚在储氢瓶上表面和支撑环30的下表面,限位片6a能够抵住拉带,防止拉带自支撑环30上滑落。
实施例7:参见图11、图12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5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应用实施例3的鞍座,该鞍座包括两个分别开设于座板1的两个顶角处的L型缺口4,连接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本体50,两组支架本体50的排布方向与两个鞍座的排布方向相垂直,每组支架本体50均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三连接杆50a和第四连接杆50b,第三连接杆50a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L型缺口4正下方的座板1上,第四连接杆50b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1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座板1上的支撑环30相对布置并且朝向主体7内部,辅助件6设置于朝向主体7外部的鞍座侧壁面上。此时的辅助件6包括两个分别设于通孔2两侧的拉带扣60。更具体的,两个拉带扣60位于支撑环30的两端侧部。如此设置,使得储氢瓶径向的下部能够承托在支撑环30上,而两个拉带扣60能够配合拉带实现对储氢瓶径向的上部及两侧部的绑缚,这极大地提高了储氢瓶的固定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储氢瓶的安装方式如下:将十个储氢瓶依次横向放入主体7中,并确保储氢瓶的两端插设在两个座板1对应的通孔2中,而储氢瓶的主体能够承托在支撑环30上,随后将拉带固定在通孔2一侧的拉带扣60中,随后将拉带缠绕储氢瓶至少一周后将拉带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的拉带扣60中,完成对储氢瓶端部的绑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座板1底部的第一翻边1a与支架本体50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翻边1a下方,支撑框架还包括设于第一翻边1a底部的方形管10,方形管10的长度方向与座板1的宽度方向一致,螺栓的头部容置于方形管10中。设置方形管10能够将暴露并凸出于第一翻边1a底部的螺栓头部罩住,保证支撑框架底部的平整,使支撑框架安置于汽车上时不会发生晃动。在方形管底部开设有用于暴露出螺栓头部的操作孔101。当然,根据具体需求,也可将方形管10替换为垫块等结构,只要能够容置螺栓头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与实施例5的另一个主要区别还在于:支撑框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7外的用于保护储氢瓶两端的管路和阀门的与第一保护仓结构不同的第二保护仓12。
第二保护仓1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框架的主体7两侧的保护框架120、两根相互平行的设于主体7顶部的第一方管121、两根相互平行的设于主体7底部的第二方管122,两个保护框架120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与座板1所在的平面相平行,第一方管121用于连接两个保护框架120相对应的两个顶角,第二方管122用于连接两个保护框架120相对应的两个底角。
L型缺口4具有水平方向的承载面40和竖直方向的抵挡面41,第三连接杆50a的上表面与承载面4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连接杆50a的上表面与位于其两端的两个L型缺口4的承载面40组合成安装面,第一方管121架设于安装面上且其侧部与两个L型缺口4的抵挡面41相抵接。
如此一来,通过L型缺口4与第一方管121的配合,第一方管121能够承托在安装面上并向两侧延伸,同时在第一方管121和第二方管122之间设置保护框架120,使得第一方管121、第二方管122、支撑框架的主体7以及保护框架120能够组合成牢固的整体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第二保护仓12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管121的尺寸与L型缺口4的尺寸相匹配,使得第一方管121能够完全容置在L型缺口4中,不影响支撑框架的整体尺寸以及顶面和侧面的平整度。
本实施例的第二方管122承载于主体7底部,该第二方管122的高度与方形管10的高度相同,以保证支撑框架主体7的底部平整。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座板1与靠近于座板1的保护框架120之间均形成有两个矩形框123,每个矩形框123内均设置有多根第三加强杆124,每根第三加强杆124两端分别与保护框架120的一侧边和座板1对应侧的板体相连接。多根第三加强杆124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保护仓12的强度。同时,第二保护仓12还包括多块贴设于矩形框123上的第二挡板(图中未示出)、安装在保护框架120内的第二仓门(图中未示出)。
根据具体需要,还可在第二保护仓12的顶部设置挡板。
实施例8:参见图13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鞍座、设于两个鞍座之间的连接支架,两个鞍座、连接支架组成支撑框架的主体7。其中,鞍座采用的是实施例4中的鞍座。
两个座板1上的支撑环30相互背向布置并且均朝向主体7外部,设于支撑环30边沿的至少一个限位片6a用于防止拉带滑脱,且限位片6a沿着远离通孔2的方向延伸。更具体的,限位片6a设置在支撑环30的边沿,储氢瓶承托于支撑环30上,而限位片6a设置在支撑环30远离通孔2的一侧,也就是支撑环30的下侧。当使用拉带绑缚储氢瓶时,限位片6a能够对拉带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片6a有三个。应用该方案可省去座板1上的拉带扣60,降低了座板1的加工难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储氢瓶的安装方式如下:将十个储氢瓶依次横向放入主体7中,并确保储氢瓶的两端部插设在两个座板1对应的通孔2中,而储氢瓶的两个端头能够承托在主体7外侧的支撑环30上,随后将拉带一端固定在支撑环30上,将拉带的另一端自支撑环30上沿着储氢瓶的周向缠绕至少一周后再次固定在支撑环30的另一端,从而完成对储氢瓶端部的绑缚。缠绕时拉带能够同时绑缚在储氢瓶上表面和支撑环30的下表面,限位片6a能够抵住拉带,防止拉带自支撑环30上滑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鞍座、设于所述的两个鞍座之间的连接支架,每个鞍座包括座板、开设于座板上的多个用于放置储氢瓶的通孔,每个通孔轴向的一侧边沿均设置有与座板一体成型的用于承托储氢瓶的支撑环;所述鞍座还包括与座板一体成型的设于每个通孔轴向的一侧边沿的防护环,防护环位于所述支撑环上方,在座板的周侧部设置有与座板一体折弯成型的第一翻边;两个鞍座、连接支架组成用于容置储氢瓶的主体,在鞍座上还设有多个能对用于绑紧固定储氢瓶的拉带进行辅助定位的辅助件,所述的多个辅助件与所述鞍座上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环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环的长度;所述防护环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环的宽度;所述座板、所述的多个通孔、所述的多个支撑环以及所述的多个防护环一体冲压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鞍座的座板相互平行,其中一个座板上的多个通孔与其中另一个座板上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两个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座板上的支撑环相对布置并且朝向所述主体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座板上的支撑环与第一翻边位于该座板的同一侧,所述辅助件设于朝向主体外部的座板的侧壁面上,其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通孔两侧的拉带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座板上的支撑环与第一翻边位于该座板的两侧,所述的两个座板上的支撑环相互背向布置并且均朝向所述主体外部,所述辅助件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支撑环边沿的用于防止拉带滑脱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沿着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本体,所述的两组支架本体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的两个鞍座的排布方向相垂直,每组支架本体均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的同侧顶角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还包括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座板的两个顶角处的L型缺口,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本体,所述的两组支架本体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的两个鞍座的排布方向相垂直,每组支架本体均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L型缺口正下方的座板上,所述第四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缺口具有水平方向的承载面和竖直方向的抵挡面,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表面与所述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座板中的第一翻边相对设置,所述支架本体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个座板同侧的两个第一翻边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加强杆、至少一根第二加强杆,所述的至少两根第一加强杆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每根第一加强杆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座板同侧的第一翻边上,所述的至少一根第二加强杆两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二加强杆两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的两个座板的板面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杆成X型且其具有四个连接端,所述的四个连接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于两个座板同侧的第一翻边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底部的第一翻边与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翻边下方,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底部的垫块、开设于所述垫块内的螺栓孔,所述螺栓的头部容置于所述螺栓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底部的第一翻边与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翻边下方,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底部的方形管,所述方形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座板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栓的头部容置于所述方形管中。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鞍座外侧的用于保护储氢瓶两端部的管路及阀门的第一保护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保护仓均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座板两侧的第一挡板、连接在两个第一挡板远离座板一侧的第一仓门、两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仓门的上下两侧的第五连接杆,其中一根第五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的同侧顶角相连接,其中另一根第五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的同侧底角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座板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螺栓位于所述第一保护仓内部,所述第一保护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多个长孔,所述的多个长孔与多个螺栓一一对应,用于工人自所述第一保护仓外部拆装螺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杆包括杆本体、两个第二翻边和两个第三翻边,所述杆本体、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相连接,两个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杆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且与所述杆本体相垂直,两个第三翻边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翻边宽度方向的一侧部且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垂直。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外部的用于保护储氢瓶两端部的管路及阀门的第二保护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仓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主体两侧的保护框架、两根相互平行的设于所述主体顶部的第一方管、两根相互平行的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第二方管,两个保护框架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座板所在的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方管用于连接所述的两个保护框架相对应的两个顶角,所述第二方管用于连接所述的两个保护框架相对应的两个底角。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表面与位于其两端的两个L型缺口的承载面组合成安装面,所述第一方管架设于所述安装面上且其侧部与所述的两个L型缺口的抵挡面相抵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管承载于所述主体底部,所述座板底部设置有方形管,所述第二方管的高度与所述方形管的高度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座板与靠近于所述座板的保护框架之间均形成有两个矩形框,每个矩形框内均设置有多根第三加强杆,每根第三加强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护框架的一侧边和所述座板对应侧的板体相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仓还包括多块贴设于所述矩形框上的第二挡板、安装在所述保护框架内的第二仓门。
CN202320397080.3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Active CN219727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7080.3U CN21972786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7080.3U CN21972786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7866U true CN219727866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9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7080.3U Active CN21972786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7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1411B2 (en) Rear impact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fuel cell vehicle
CA2809250C (en) Tank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9727866U (zh) 一种车载储氢瓶的支撑框架
CN211902347U (zh) 氢罐阀门保护支架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5946525A (zh) 车载储氢瓶的鞍座及其支撑框架
AU2009100188A4 (en) Frame For Supporting A Tank On A Vehicle Chassis
CN216231998U (zh) 一种车顶行李框
CN210576058U (zh) 汽车燃料电池支撑框架及其集成系统
JP2003237389A (ja) Cng車両の圧縮天然ガス燃料容器の取付装置
CN114496330A (zh) 一种核燃料运输容器及其核燃料运输装置
CN220957947U (zh) 瓶体安装装置及作业机械
CN102544145A (zh) 太阳能支架及防止太阳能光伏板被盗的方法
CN212889852U (zh) 一种储气系统框架
CN206769499U (zh) 一种横移车台板的马达安装架
CN221162173U (zh) 一种轻卡蓄电池的安装结构
CN220417025U (zh) 储气系统以及用气装置
CN210599155U (zh) 一种用于叉车的消音器
CN221096648U (zh) 尿素箱固定支架
CN216145652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封装箱结构
CN211809007U (zh) 一种氢能汽车的蓄电池安装结构
CN219139240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的固定支架
CN215662946U (zh) 一种轻量化车载氢系统框架结构
CN220031810U (zh) 焊接加工线用长尺寸工件运输辅助装置
CN215474507U (zh) 一种组合式氢燃料商用车储氢系统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4397715U (zh) 一种片材盛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